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齐国要对付的可是赵国这个当世第一强国啊,自然是必须要将所有的精锐兵力都集中起来和赵国作战,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国哪里有军队来和现在的燕国对抗呢?
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燕国人耀武扬威,并且希望燕国人的攻势能够被拖慢一些罢了。
后胜见齐王建已经不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下去,心中也是暗呼侥幸,连忙换了一个话题,对着齐王建说道:“大王,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臣必须要呈报于大王。”
齐王建兴致缺缺道:“说。”
后胜道:“魏王刚刚派来了加急信使,想要请求大王命令匡梁将军立刻南下支援魏国主力部队。魏王说了,只要大王愿意支援魏国的话,那么魏国可以在战后将魏国占领的两成土地让给大王。”
“南下支援?”齐王建微微的皱了皱眉头,然后对着后胜说道:“这么说来的话,现在魏国的局面应该是比较紧张了?”
“何止是比较紧张呀,大王。”后胜苦笑了一声,说道:“如今魏国被赵国和楚国两面夹攻,那可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失败了!”
“什么?”齐王建一听到后胜这么一说,整个人也是吓了一跳。
由于齐王建不喜欢总是半夜三更或者寻欢作乐的时候被那些禀告紧急军情的信使所打扰,所以所有的战报都是先禀报给后胜,然后再由后胜报告给齐王建的。
由于后胜报上来的大多是本国军队的战况,所以齐王建还真的不知道魏国的局面竟然危险到了这个地步。
齐王建沉吟半晌之后,缓缓开口说道:“既然魏王都已经求上门来了,那么寡人自然也是不好拒绝,否则的话,如果魏国失败了那寡人也不好办啊。”
顿了一顿之后,齐王建下定了决心,对着后胜道:“那就传命令给匡梁,让他尽快南下去支援魏国人吧!”
后胜点了点头,也不废话,直接站起来就告辞:“既然如此,那么臣现在就传令去了。”
由于燕国战局的缘故,所以后胜现在是真的不太敢在这座大殿之中继续待下去了,还是早走早好。
只要过两天齐王建忘记了这些事情,那么一切就都没问题了。
齐王建目送后胜离开之后,整个人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心里开始了盘算:“既然没有事做了,那么就去找夫人们耍耍吧。究竟去找哪一位夫人比较好呢?对了,前几天诸夫人说她最近让她殿中的宫女们练出了一种新舞,不如寡人这就去诸夫人那里看看好了。”
齐王建心中计较已定,正准备去找自己的诸夫人好好玩乐一番,突然看到后胜面无人色的又回来。
“大王,魏军败了!”
第715章 胜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机
“魏军败了?”有那么一瞬间,赵丹几乎以为自己听到的是假消息。
“是的,大王。”赵胜一脸激动地说道:“庞煖将军已经击破了魏军的防线,魏国大败,至少三万人被俘,如今魏军已经全线撤回陶邑之中!”
赵胜的话说完之后,赵丹整个人突然感觉到身体一阵放松,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这天下的事情啊,想着的时候它偏偏不实现,但是等到没有那么报以希望的时候却又会突然蹦出来给你一个惊喜。
而在赵丹的面前,几名赵国大臣们同样也都是欢欣鼓舞,就连和庞煖并不是一边的虞信也不例外。
这并不仅仅是庞煖的胜利,而是赵国的胜利啊!
赵丹压抑住心中的喜悦,对着赵胜问道:“庞卿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赵胜答道:“庞煖将军准备就地修整一日,然后回师救援聊城!”
赵丹愣了一下,道:“不继续进攻魏国吗?”
要知道根据原先的计划,庞煖如果击败了魏军,那么就应该继续进逼魏国首都,逼迫魏王圉割地求和。
赵胜道:“根据庞煖将军的回信,若是聊城被占领的话,他的后路就有可能被齐国人断绝,所以庞煖将军打算先打败齐国人,然后再回头对付魏国!”
顿了一顿之后,赵胜又道:“当然了,这一切都要看大王的决定才是。”
赵丹沉吟半晌,随后开口道:“诸卿怎么看?”
对于庞煖想要继续回师这件事情,两派大臣都并没有表示反对。
对于赵胜这边来说当然是不会去拆自家盟友的台,而虞信这边也希望通过庞煖的回师来把廉颇从困境之中救出来——要知道廉颇也已经被齐国人包围了好些天了。
看到所有大臣们都没有意见,因此赵丹也就十分果断的拍板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先让庞卿率军回援,先把齐国人给收拾了!”
就在邯郸龙台正殿之中一片欢乐的时候,赵丹并不知道,自己的爱将李牧在千里之外的关中遇到了麻烦。
“还是没有人?”虽然已经清楚的听到了面前斥候队长的禀报,但是李牧还是忍不住再问了一次。
这一次得到的答案依旧没有让李牧有任何的惊喜:“回将军,属下已经把方圆五十里内的六个村子统统都扫荡过了,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李牧沉吟了片刻,朝着面前的斥候队长挥了挥手:“辛苦了,下去吧。”
等到斥候队长退下之后,李牧的脸色开始慢慢的变得阴沉了起来。
这已经是李牧进入关中的一个月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牧的同样是秉承了之前的“两光”政策,所到之处统统抢光烧光,再将里面的秦国平民统统驱赶到附近的城池之中去。
但是和之前那两次南下相比,这一次南下李牧所遇到的麻烦就多了许多。
首先就是秦国人的抵抗不但没有因为两次失败而有所减缓,反而变得更加的坚决了,李牧麾下士兵们的伤亡也因此而增加了不少。
其次就是现在李牧所面对的这个问题,秦国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够正面和李牧率领的骑兵大军作战,所以在知道了李牧南下之后,秦国人就在关中大地之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坚壁清野。
要知道李牧大军南下人吃马嚼的都需要自己解决,所以补给是个大问题,单单靠自带的那点口粮显然是不可能满足大军长时间作战的。
之前两次南下关中,李牧主要是靠的“就食于敌”来解决,也就是在秦国人的地盘里面打秋风。
可是这一次由于秦国人撤退得太坚决了,这秋风眼看着就要打不下去了。
是的,李牧已经开始缺粮了!
好在虽然号称坚壁清野,但是许多秦国民众仍旧舍不得自家稻田里的粮食,在拖家带口跑路的时候并没有依照秦国官府的命令,将田地里的粮食统统烧毁。
也正是因为如此,凭借着田地之中的这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夏粮,以及李牧为数不多的斩获,这才让李牧麾下的部队坚持到现在。
但是随着战事不断继续,秦国人对于坚壁清野的决心也是越发的坚决。
从六天之前开始,李牧的部队所发现的村庄,无一例外都是一个秦国人和一粒米都没有。
根据军需官对李牧的警告,最多还有三天时间,部队的口粮就要真正的出现危机了。
也就是说,李牧必须要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想办法搞定部队的口粮,否则的话就不得不因为缺少粮草而考虑撤兵了。
这让李牧的心中非常的郁闷。
要知道自从进入秦国境内作战到现在为止,李牧甚至都没有和秦国人打过哪怕是一场规模超过五百人的战斗,这怎么能够让一心建功立业的李牧和他麾下的赵国骑兵将士们感到满意呢?
要知道这一次为了好好的打一场仗,李牧可是整整从赵国北方七郡之中先后抽调了三万精骑南下,结果现在秦国人却躲到了城池里面充当起了缩头乌龟,完全没有像前两次那样想要和李牧在野外决战的意图。
这不免让李牧怅然若失,深感自己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再抱怨其实也是没有多少的意义了,得想个办法解决才行。
李牧拿出了地图,开始端详起了上面的情况,想要从这张地图上发现一个能够让自己和三万骑兵获得粮食并且立下功劳的地方。
此时李牧所率领的部队在重泉城附近,也就是秦国关中以东、比较靠近赵国河东郡一些的地方。
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李牧觉得既然上一次自己都已经攻破了咸阳城,那么这一次自己率领兵马南下的时候肯定是秦国人会死守咸阳,不可能让自己得到任何对咸阳造成威胁的机会。
在李牧的判断来看,既然秦国人把主力部队放在了河东郡,剩下的部队大部分又聚集到了咸阳,那么远离咸阳的关中东部这一带肯定就是兵力空虚,能够让李牧有机可乘。
只可惜李牧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有些失算了,虽然说他的确判断对了,秦国关中东部这一带的兵力也确实是非常空虚的,可问题在于秦国的民众抵御赵国侵略者的热情,实在是太过高涨了,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也出乎了李牧的意料之外。
单就说这几天吧,李牧除了在派出骑兵四处劫掠秦国人之外,也还试探性的进攻了一下近在咫尺的重泉城。
根据事先胡衣卫交给李牧的情报来看的话,这座重泉城之中只有三千守军,应该是相当容易就可以攻破的。
然后让李牧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是这座只有三千名秦国守军的城池,却给李牧带来了近千人的伤亡,并最终让李牧无功而返。
在亲眼目睹了成千上万的秦国民众站在城头用石头和铁棒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对着自家的骑兵脑袋上招呼的时候,李牧就明白了,那就是单单凭自己麾下的这几万骑兵想攻克这座城市,没有个三四千的伤亡怕是不行的。
对于李牧来说,一名骑兵的性命可是相当宝贵的,那是绝对不能和步兵一样用来当做攻城炮灰的。
一千都够心疼了,还三四千?所以李牧果断放弃了继续进攻重泉城的计划。
但是这样一来的话,粮食就又没有着落了。
头痛啊。
就在李牧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阵脚步声缓缓的靠近他所在的帅帐之中。
一声通报从帐外传来。
“赵括求见!”
李牧脸上的表情微微一动,抬高了声音,说道:“进来吧……”
很快的,赵括就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
李牧看着面前自己的这名副将,发现赵括的脸上居然带着十分明显的笑容,于是便忍不住开口说道:“怎么了?难道有什么好消息不成?”
赵括嘿嘿一笑,对着李牧说道:“还真的是有好消息,快进来吧。”
赵括最后那四个字却是对着帐外说的。
大帐门口处的幕布被掀开了,一个衣着打扮看上去就好像是秦国普通农民、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朝着李牧行了一礼:“胡衣卫中人见过大将军!”
“胡衣卫?”李牧听到了这个名词之后,顿时就是精神一振。
和文官们极其反感胡衣卫监察卫这两个部门不同,李牧对于胡衣卫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
之所以如此,当然要归功于在两年前用准确的情报里应外合帮助李牧攻破了咸阳城。
所以李牧在确定了来人的身份之后,立刻就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探子说道:“汝这一次前来,想必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本将军吧?”
李牧看着这名探子的目光之中带着十分期待的神色。
探子笑了一笑,对着李牧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这一次的确是有重要情报要禀告。”
李牧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喜悦,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说道:“快说说,究竟是什么情报?”
探子笑了一笑,走到了李牧的面前,在桌案上摆着的那副地图某个地方轻轻的点了一下。
“将军根据我们的情况,这个地方如今十分的空虚,正是最佳的攻击对象。”
李牧看着探子所指的这个地方,整个人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但是马上的李牧脸上又浮现出了几分犹豫的神色,说道:“不对吧,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这里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应该是有重兵把守才对。”
胡衣卫探子嘿嘿一笑,对着李牧低声说了一番话。
李牧越听眼睛就越亮,听完之后终于忍不住一拍大腿,对着一旁的赵括说道:“赵括将军,汝应该听清楚了吧?还在等什么,立刻集结部队出发吧!”
第716章 献计
在洛水以东,黄河以西的这片地方,也就是秦人口中的河西地。
在战国初期,魏国曾经一度打败秦国占领了这里,并将这里设为西河郡,因此魏国人将这里叫做西河地。
无论是西河也好河西也罢,这里对于曾经的魏国和秦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当时的魏国占领了这里之后,秦国关中对于魏国来说就是一个张开了大腿的姑娘,完全任凭魏国予取予求。
在当年,河西地被魏国占领之后,秦国曾经一度濒临灭国的边缘。
好在随着一代霸主魏文侯之死,继任的魏武候将争霸重心转向中原,这才让秦国人喘过一口气。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迎来了那位名垂青史的大救星——商鞅。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势复强,凭借着雕阴之战的胜利和外交上的压迫,终于成功的收复了河西地和上郡。
正是从这里开始,秦国一步步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继续向东打下了河东郡,接着又打通了崤函通道,占领了魏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并为后来继续东进攻击韩国宜阳、野王乃至上党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河西地有那两座城市最为重要的话,那当然就是北边的少梁城和南边的阴晋城了。
少梁城乃是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所建,目的就是为了以这里作为起点一步步钳制并消灭秦国,它也是如今整个河西地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但如果以军事的角度来衡量的话,那阴晋城却又要胜过少梁城很多。
阴晋城位于秦岭以北渭水以南,同时又对应着崤函通道的西侧出口,卡在了这么一条狭窄的咽喉要道之中,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在函谷关失守的前提下,如果敌人从崤函通道出现,要么选择连续渡过渭水和洛水,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拿下阴晋城才可以继续朝着关中进军。
而一旦阴晋城被拿下,整个关中就再无任何阻碍,堪称一马平川了。
正是因为这座城池如此的重要,所以无论是秦国也好赵国也罢,都把这里当成了一座军城,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军事要塞。
一座和城池一般大小的军事要塞。
如今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洒落整座大地,将阴晋城那厚重的青黑色城墙染成一片金黄,让这座本就高大雄伟的城市变得越发的气势磅礴。
在数里之外的某片森林之中,李牧静静的看着这座城池,脸上的神情多少有些复杂。
说实话,在亲眼见识到了这座军事要塞究竟是如何的坚固之后,李牧的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这样的一座城市,即便是出动十万乃至二十万的步兵大军,想要彻底的攻克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单单凭借李牧手中的这三万根本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骑兵来正面攻击的话……恐怕也只能在梦里想想怎么破城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李牧才开口说道:“这座城池……真的可以攻破?”
李牧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说给身边的人听的。
在李牧的身边除了他的副手赵括以及几名亲卫之外,还有一名穿着秦军军服的三旬男子,这男人身材瘦削一双眼睛精光闪烁,看上去很是精明强干。
男子闻言笑了一笑,对着李牧说道:“将军想必也看到这座城池是如何的坚固了,若是依照常理的话,的确以将军的实力是不可能攻破的——”
说到这里,男子故意的顿了一下,观察着李牧脸上的神色。
李牧十分平静的和男子对视。
男子尴尬的笑了一笑,继续说道:“可若是用计的话,那么情况便有所不同了。”
“用计?”李牧眉头微微一扬,对着男子说道:“汝倒是说说汝准备要用什么样的计策。”
男子笑了笑,道:“将军既然从西边来,想必应当是知道郑城的。”
李牧点了点头,道:“自然是知晓的。”
男子继续说道:“根据情报,昨日早晨有一批粮草从郑城出发,算算时间应当会在明天日落之前抵达阴晋城。”
李牧乃是何等聪明的人,可以说是一点就透,闻言立刻道:“汝的意思是,让吾先伏击了这支运粮队,然后再假扮运粮队骗开阴晋城门?”
男子对着李牧拱了拱手,笑道:“将军果然高见。”
李牧哈哈一笑,突然说道:“吾明白了,这就是为何汝在事前让汝的属下要吾一定绕开这郑城的原因了吧?”
男子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正色道:“负责护卫粮草的是五百士兵,运粮的民夫想来应当也有三四千左右,这数量想来是足够了。”
李牧盘算了一下,道:“若是依照汝这种说法的话,那么时间似乎有点急啊。”
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李牧要设伏打败秦国人,然后尽可能多得夺取秦国人的服装,接着再押运粮草抵达阴晋城下骗开城门,可以说是非常赶了。
男子笑道:“这就是将军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李牧唔了一声,突然道:“对了,阴晋城之中有多少人马?”
男子答道:“原本有两万,如今只有四千,其余的都被调去河东郡战场了。”
李牧点了点头,总算是放心了。
四千人如果是用来守城的话,凭借着阴晋城的城防那是绰绰有余了,可一旦被李牧的三万骑兵冲进城里去,这四千人真不够李牧塞牙缝的。
更重要的是,只要拿下了阴晋城,那么李牧就能够和如今仍旧在赵国掌控之中的函谷关取得联系,摆脱敌后作战的尴尬处境。
李牧思考半晌,抬头看了身边的赵括一眼。
确认过眼神,想的都一样。
李牧伸出了手,拍了拍面前这男子的肩膀,道:“那么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日落时分发动进攻!”
男子点了点头,朝着李牧两人行了一个标准的赵国军礼,然后走出了树林,骑马而去。
赵括看着这名男子远去的身影,突然开口说道:“将军,汝有没有觉得胡衣卫的这些人实在是太恐怖了,竟然连秦军之中都有如此之多的底细,汝说会不会我军之中也有秦国人的奸细呢?”
这话说的李牧脸色微微一变,随时道:“确实不是没有可能……看来得好好注意一下。”
事实上李牧和赵括都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胡衣卫对秦国能够渗透得这么厉害,全是因为那位身在秦营心在赵的秦国相邦吕不韦。
否则的话以秦国户籍制度之严密,又怎会如此轻易的让这些胡衣卫的奸细给钻了空子?
赵括嘿嘿一笑,又道:“将军,汝说若是秦国人知道阴晋被我军拿下的话,那么应该会从河东退兵了吧?”
李牧想了想,道:“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是秦国人还有少梁城作为基地,倒也未必就一定会撤退了。不过阴晋一拿下,秦国人在河东之中必定是束手束脚,吾等也算是立了一大功了。好了,时候不早了,归营吧。”
在夕阳的照耀下,得得的马蹄声逐渐远去,这片树林之中再一次的安静了下来。
第717章 城破
翌日黄昏。
阴晋城依旧矗立在那里,高大的城墙上时不时有士兵巡逻而过,一副紧张而严肃的模样。
偶尔城门会被打开,一些哨兵骑着马,朝着东方而去。
由于崤函通道位于赵国人的掌控之中,所以阴晋城之中的守军一天都不敢放松对东边的监视。
与此相反的是,阴晋城西边的城门处守备力量就显得薄弱了不少。
毕竟这边对应的可是秦国的关中老巢。
在城门的角楼里,几名秦军士兵懒洋洋的坐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天。
“汝等说说,这一场战争究竟是大秦会赢,还是赵国会赢?”
“汝这简直是废话,大秦必胜无疑!”
“可是前几次的战争,大秦都没有在赵国那里讨到便宜……”
“那都过去了,大秦必胜无疑!”
“听说李牧那个魔王又进入关中了,想必我等的父老乡亲又要遭受荼毒了,唉。”
“放心吧,大王都做好应对了,大秦必胜无疑!”
……
这天是聊不下去了,这位秦军士兵此刻只想静静。
于是他默默的走出了角楼,来到了城墙之上,突然间目光一凝:“咦?”
就在他的视线之中,一个长长的、绵延数里的车队出现了。
“百将,百将,快出来看看,有敌情!”
“敌情?”仅仅几息时间,角楼里的秦军士兵就全部都呼啦啦的跑了出来,跑在最前面的秦军百将定睛一看,随便直接对着刚刚出声示警的这名秦军士兵上去就是一脚。
“蠢货,那是甚么敌人?是吾等的运粮队!”
“运粮队?”士兵们显然有些奇怪:“咱要塞里不是储存了很多粮食吗?”
秦军百将显然有意显摆,叉着腰道:“二三子懂个甚!前阵子大军出征的时候,早就把粮食都带走了!吾那个看守仓库的兄弟说,现在好多仓库里的耗子都饿死了!”
“啊?”秦军士兵们显然都惊了,道:“没有粮食还怎么打仗?”
秦军百将嘿嘿一笑,指着眼前的车队道:“粮食这不是来了?”
“要不要开城门?”
“不!”秦军百将严厉的喝止了这种行为,道:“要先验过身份,这是军规!汝等难道想要挨板子不成?”
于是在众人的注视下,面前的这支运粮队渐渐的靠近了。
一名身着秦国百将服装的军官从车队之中纵马而出,来到了城门之下,高声道:“吾等奉命运粮至此,速速开门!”
城头上的秦军百将伸出头,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们一眼,高声道:“汝等应该提前一个时辰抵达的!”
城下军官耸了耸肩膀,突然伸出了右手并拉起了袖子,道:“吾等碰到了赵国骑兵!”
城头之上顿时一阵耸动,众人的目光落到了这名军官之上,果然看到了这名军官小臂上一道十分明显的伤口。
再仔细一看,车队之中的不少车辆看上去也有了损坏的迹象,许多秦国士兵和民夫的身上也都带着血迹和伤口,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恶战。
城头上的秦军百将问道:“有多少赵军?”
城下的百将看了一眼头顶已经慢慢暗下来的天空,脸上开始露出了明显不耐烦的神色,道:“大约三五百人,快快开门!”
秦军百将还待要问,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在城头上响起:“吵吵嚷嚷所为何事?”
秦军百将转头一看,正好发现一名气度颇为沉稳的秦国将军走了过来,忙朝着来人行礼:“见过校尉!”
来人正是如今这座要塞之中的最高指挥官,一位姓王的校尉。
王校尉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很快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对着城下的秦国军官说道:“汝等是运粮的吗?”
城下的秦国军官闻言就是一愣,摆出了一脸“你这不是废话”的表情,但是他还是很快的控制住了情绪,拱手说道:“见过校尉。吾等真是奉命从郑成运粮来此,还请校尉下令开门。”
王校尉并没有下令开门,而是又说道:“汝等在路上碰上了赵军?”
秦国军官答道:“回校尉,吾等的确在路上碰到了一支数量大约在三五百左右的赵军骑兵,不过赵国人已经被吾等给击退了!”说着把胸口一挺,显得颇为自豪。
王校尉点了点头,说道:“汝的五百主何在?”
秦国军官听到了这个问题之后,脸上露出了几分沉痛的神色,说道:“五百主身先士卒奋勇和赵军作战,如今深受重伤正在后军之中修养。”
王校尉来回盘问了一番,又命令城下的这名秦国军官出示了令牌手令等信物之后,这才终于放心了,对着身边的秦军士兵们下令道:“打开城门,让车队入城。”
这一番折腾下来,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
城门口点燃了火炬,长长的车队开始有条不紊的通过火炬照耀的城门,进入到了城池之中。
王校尉带着身边的亲兵从城头之上走下来,正好就迎上了那位刚刚在城下和自己说话的秦国军官。
王校尉也不废话,直接就对着秦国军官说道:“汝的五百主在哪?速速命人将他带来,城中有军医可以给他迅速医治。”
秦国军官很显然愣了一下,随后朝着面前的王校尉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多谢校尉的苦心,不过以吾看来,这医治就不必了。”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这名秦国军官突然一抬手,直接拔出了手中的武器就朝着王校尉刺了过来。
王校尉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情况,猝不及防之下整个人的身体下意识的一偏,正好让过了胸口的致命之处,让这位秦国军官手中的长剑只刺中了左肩头。
肩头中间的王校尉一声惨叫,整个人踉跄倒退,他身后的几名卫兵见状大惊,纷纷拔出了武器冲上来护在了王校尉的面前。
秦国军官哈哈一笑,突然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长剑,喝道:“二三子,且属于吾赵括一起攻破这座城池!”
这个秦国军官正是李牧的副将赵括所假扮的。
赵括话音一落,整个人立刻手持长剑朝着面前的几名秦国卫兵们冲了过去。
而在赵括的身后,那些原本一个个看上去无精打采的运粮队士兵和青壮们纷纷从粮车里抽出了隐藏的武器,朝着面前的秦军士兵们杀了过来。
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了。
不得不说,阴晋城之中的秦军士兵的确不愧是驻扎在要害之中的精锐,虽然被赵括率领的赵国士兵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们竟然顽强的而又迅速组成了防线,让赵括和他身后的赵国士兵们不能够前进一步。
这也和赵括属下的这些士兵们都是骑兵,并不熟悉步兵战法有着很大关系。
打着打着,赵军不但没有前进一步,反而要被醒悟过来的秦军给压出城去了。
赵括对此心知肚明,正无法可想的时候,一阵沉重无比、让大地都在颤抖的马蹄声突然传入了赵括的耳中。
赵括心中一喜,两剑逼退了面前的秦军士兵,突然一声大吼:“都让开,通通让开!”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括直接退出了战场。
不仅仅是赵括,赵括身边的那些赵军士兵也是有样学样,纷纷脱离了战场,让出了一片通道。
对面的秦军士兵们还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