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不韦呀吕不韦,汝这小子不是喜欢和吾抬杠吗?吾今天就要让汝知道一个道理,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第702章 臣斗胆请太子选择
对于蔡泽的咄咄逼人,吕不韦心中也是大感头疼,有一种难以招架的感觉。
说实话,虽然一开始吕不韦就做好了自己的这个提议会产生争议的心理准备,但是就连吕不韦自己都没有想到,蔡泽这个家伙的这一次的反扑竟然如此的凶猛,让胸有成竹的自己都被逼到这么被动的地步。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无论吕不韦愿意不愿意,退让都是不可能的了。
这么多秦国大臣和太子都看着呢,要是在如此关键的一次交锋之中失败了,那吕不韦以后的日子就真的难过了。
从吕不韦的心底来说,他是觉得要是秦国加入到韩魏齐那边的话,赵国肯定是要输的。
所以只要蔡泽的意见得到通过,秦国基本上也就是赢了。
这秦国一赢赵国,蔡泽这个攻赵派的尾巴那不是翘上天去了?
不行,必须要在这里就把蔡泽这个家伙的气焰给压下去!
秦国,绝对不能够站在赵国的对立面!
吕不韦深吸一口气,脸上仍旧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急不忙地说道:“纲成君此言差矣。须知赵国乃是天下第一强国,想当年秦魏齐三国联手都不能够让赵国失败,如今赵国远比当年更强,又怎么能够断定这一次战争大秦和韩魏齐联手就一定能够打败赵国呢?”
说到这里,吕不韦伸出手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吾在这里想请诸位不要忘了,如今的大秦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若是这一仗不能够打败赵国的话,那么大秦所剩不多的底子,就要全部败在吾等的手中了!”
吕不韦此言一出,就好像一盆凉水迎头浇在了蔡泽一党的头上。
要知道现在的秦国虽然仍旧具有关中和巴蜀之地,但是却已经不是五年前那个虎视天下,让山东六国都为之颤栗的超级强国了。
由于在对抗赵国时接二连三的吃到败仗,现在的秦国国力比起当年已经是大大不如了。
尤其是在军队方面,大批的秦国老兵因为战败或被杀或被俘,这就导致如今的秦国军队之中大部分都是刚刚征召的新兵。
虽然说秦军现在也是有一定数量的老兵作为骨干,也训练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似乎也是恢复了不少战斗力了。
可稍微有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像这样的军队,其实也重新组建也差不了多少,想要让这样的军队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那必须要打上几仗让他们磨合,让大部分的新兵在战争中得到磨砺,这才能够成熟并且最终蜕变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吕不韦挥着手,尽量的让自己说话的时候显得更加的有气势一些:“诸位难道想要让这些新兵蛋子们一开始就要面对着横扫天下的赵国军队吗?这样的一支军队在面对赵国的时候真的有胜算吗?如果吃了败仗甚至是全军覆没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吕不韦的目光缓缓的转到了蔡泽的身上:“纲成君,汝能够负这个责任吗?只要汝现在说一个能字,那么吾立刻就请太子下令,让大军开拔讨伐赵国!”
蔡泽被吕不韦这么一问,顿时就有些语塞。
虽然心里很想说一句“吾能负责!”但是蔡泽的心里也很清楚,要是这句话说出去的话,那就是拿命来当赌注了。
赢了不用说就是风风光光,可要是输了,那蔡泽一家老小都要人头落地!
蔡泽的脸色变了又变,一时间竟然是怎么也下不了决心。
吕不韦见蔡泽说不出话来,心中也是暗喜,立刻继续说道:“所以吾认为,现在不应该去碰赵国这个硬骨头,而是先用韩国来让将士们练练手!只要打赢韩国,那么这些将士们不但可以获得功劳,更能够获得自信,还能够重新磨砺出来,让战斗力获得提升!如此一来,未来打败赵国便是指日可待了!”
吕不韦的这一番话一说出来,刚刚因为蔡哲那一番话显得十分群情汹涌的大殿终于完全陷入了安静之中。
没有别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吕不韦的这番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俗话说的好,柿子先挑软的捏。
比起天下第一的赵国来说,韩国无疑就是这么一个更软的柿子。
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秦一直都是韩国的苦主,不少人都认为要是打赢了长平之战,说不定现在大秦都能把韩国给灭了。
打韩国的话,秦国人天生就有着很大的心理优势。
在考虑到打韩国的时候盟友是天下第一的赵国,那么这个韩国绝对是非常容易就能够打败的,重新夺回南阳郡应该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可是白送的功劳和肥肉啊,放在面前谁不动心?
吕不韦朝着太子拱了拱手,又将目光转向了殿中其他人,语气十分恳切地说道:“臣在这里请太子和诸位想一想,自从长平以来,大秦已经多少年没有打过胜仗了?原本在面对赵国的时候就是一败再败,若是这一次再次败给赵国的话,那么大秦还有多少士气?长此以往,大秦真的还能够和赵国相抗吗?”
吕不韦的话就好像一把把尖刀一样戳在这些秦国君臣的心中,让他们一个个脸色发白。
蔡泽终于忍无可忍,对着吕不韦喝道:“咄,竖子如何在此胡言乱语!老秦人原本就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去做一个欺软怕硬的缩头乌龟!”
蔡泽话音一落,吕不韦突然舌绽春雷一声暴喝:“蔡泽老匹夫,住嘴!”
吕不韦这一声暴喝是如此突如其来,以至于一下子将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趁着蔡哲被吕不韦震得愣神的这一霎那,吕不韦再次开口了:“老秦人的追求是什么?是胜利!只有胜利才能够让老秦人的斗志不断的发扬光大,才能够真正的让更多的好男儿踊跃参军报效大秦!老秦人上战场是为了杀敌立功,而不是为了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成为敌人的功劳,成为敌将威名的垫脚石!汝蔡泽口口声声说什么老秦人的精神,根本目的却是想要让老秦人去送死,其心何其恶毒也!”
吕不韦说完这番话之后,再一次的将目光转回到了秦国太子的身上。
“太子,现在的大秦最需要的就是一场胜利,只有胜利才能够从敌人的手中夺得金银珠宝这些战利品来充实国库;只有胜利才能够夺得田地和奴隶来奖赏给有功的将士们;只有胜利才能够让如今人心浮动的大秦重新变得安定下来;只有胜利才能够让大秦继续向前,让大秦的明天变得更加的辉煌!”
吕不韦这一番话说得无比的慷慨激昂,让大殿之中的每一个人无不闻之变色,随后一个个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吕不韦环视大殿一圈,看着这些若有所思的同僚们,心知眼下已经是自己最好的时机了。
于是下一刻,吕不韦突然从坐位上站了起来,两步走到了大殿的最中央,将袍子微微一拉,直接单膝跪地,神色肃穆无比,高声对着上首的太子说道:
“臣吕不韦斗胆,请太子为大秦选择这一条——胜利之路!”
第703章 太子的最终决定
吕不韦这边突然一跪,蔡泽那边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心中暗叫一声不好。
其实这一次争论到这个地步,双方都已经非常的清楚,单单是凭借着辩论那是很难驳倒对方了。
蔡泽主张联合韩魏齐先打赵国,赢了可以拿下河东郡和崤函通道,但输的可能性也不低,这属于风险高收益高的选项。
而吕不韦主张联合赵国先打韩魏齐,赢了的话可以夺回南阳郡,输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和蔡泽的主张来对比的话,属于风险低收益低的选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秦国太子是一个幸福的烦恼,毕竟不管他怎么选择,都很有可能会为秦国带来一场胜利。
吕不韦有一点说的没错,现在的大秦确确实实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一场能够让整个大秦振作起来的胜利。
但问题在于,蔡泽觉得自己这个有风险的胜利,那才是真真正正对于大秦有作用的,能够让大秦再一次崛起的胜利!
所以当吕不韦跪下的那一瞬间,蔡泽几乎是下意识的就站了起来。
等到吕不韦话说话跪下之后,蔡泽已经出列。
等到吕不韦下跪的所有动作都完成之后,蔡泽已经来到了吕不韦的身边。
所以当吕不韦的话音落下不到几息时间,蔡泽的话就紧跟着响起了。
“太子,赵国才是大秦的心腹大患,如今正是削弱赵国的最佳良机,若是错过这一机会的话,那么等到下一次再有机会之时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还请太子切莫错失良机啊!”
蔡泽的这番话一说完,立刻也是和吕不韦刚才那般把袍子一撩,直接整个人就跪在了吕不韦的身边。
蔡泽心里也是想得非常明白的,这吕不韦跪得,难道我跪不得?
吕不韦和蔡泽这一跪,顿时就让其他人都有点懵了。
好在其他的秦国大臣们也不是没有机灵的,要知道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大清洗,整个秦国政坛之中基本上除了吕不韦一派就是蔡泽一派的人了。
现在这两大BOSS都已经冲锋在前了,小弟们自然要跟上啊。
所以大臣们也不废话,顿时纷纷起身。
片刻之后,在吕不韦和蔡泽的身后,诸多秦国大臣是哗啦啦跪了一地。
“太子,臣以为武成君之言有理!”
“太子,臣以为纲成君之言大善!”
“太子……”
“够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秦国太子突然狠狠的一拍面前的桌案,喝道:“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太子这么一喝,所有人立刻就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
太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脸上满是失望的神色,道:“汝等都是大秦的肱骨之臣,是大秦未来的支柱,怎么能够像是泼妇骂街一般如此作态!若是传出去了,要让人怎么议论大秦,怎么看待吾这个太子!”
很显然,这位太子是真的发火了。
这一通责骂让所有的秦国大臣们都深深的低下了头,不敢和太子的目光对视,唯恐成为这位太子怒火的发泄目标。
好不容易等到这位太子怒火稍歇,吕不韦这才低声道:“究竟是战是和,还请太子作出决定。”
蔡泽同样也道:“请太子裁决,臣等定无不从!”
在场的所有秦国大臣齐声道:“请太子裁决!”
这声音整整齐齐的,将这位年轻的太子都给吓了一跳,但旋即又从心中产生了几分自得之色。
要知道秦王柱虽然已经死了好一阵子了,但是这位太子虽然名义上是秦国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还真就没有多少身为国君的感觉。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之前的相邦芈宸掌握了太多的权力,等到芈宸死后吕不韦和蔡泽又激烈争权,让这位太子多少有种被人架空的感觉。
毫无疑问,这种感觉让这位太子有些不爽,但好在太子非常信任吕不韦,因此倒也没有发作。
所以此时此刻,当所有人都齐刷刷的跪在自己的面前,请求自己作出最终决定的时候,太子的心中一下子就浮现出了一种很爽的感觉。
这种一言而决之,一句话就能够改变千万人的命运乃至是历史进程的感觉。
这权力的感觉!
年轻的秦国太子有些陶醉的深吸了一口气,他突然发现他自己有些喜欢上这种感觉了。
那么,到底要不要讨伐赵国呢?
从个人立场来说,太子肯定是倾向于吕不韦的。
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太子的今天,这一点太子非常的清楚,他也不是那种知恩不图报的人,否则的话也不会一下子就把吕不韦提到了相邦的位置上。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讨论的可是赵国啊。
对于赵国这个国家,太子可是没有多少好印象。
要知道当年作为质子的时候,太子可是受了不少赵国人的气。
通常来说,质子那都是好吃好喝的被供着,喝喝小酒玩玩美女这样的生活。
但是太子在赵国可不是这种待遇。
由于秦赵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比较紧张,所以太子在邯郸的时候待遇是很差的。
差到什么地步呢?其他的就不说了,重点是连出门马车都没有得坐,只能够走路步行!
要知道质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应该由赵国负责的,马车属于出行的工具理当有赵国提供,连一辆马车都不给我,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侮辱了。
男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面子!堂堂秦国太孙,出门连个车都没有要靠步行,这面子简直丢到姥姥家去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惨的遭遇,所以当后来太子遇见吕不韦的时候,吕不韦的雪中送炭才能够让太子如此的谨记在心。
一想到这里,太子心中已经是有了答案。
他抬起头来,目光从大殿之中所有秦国大臣们的身上扫过,然后缓缓的开口了。
“武成君和纲成君之见,在吾看来,那的确都是颇有道理的。然大秦之开国以来,诸多先王筚路蓝缕开拓进取,从未有因敌强而怯弱者,强如晋国、楚国、魏国者,亦从未让大秦因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
“吾虽不才,年纪轻轻便从先王手中继承大位,但亦并非贪生怕死之徒,更非背信弃义之人!既然已和魏国有约,那么吾怎能违之?和赵国结盟之事,从今日起不必再提!”
太子话音一落,吕不韦顿时身体剧震,道:“太子!这……”
“武成君不必多说!”太子将手一摆,沉声道:“吾意已决,大秦已经三败于赵国之手,也是时候该否极泰来了。来人啊,传令下去,命前线大军即日开拔,进攻赵国河东!”
第704章 魏王圉的烦心事
魏王圉心情很好。
虽然说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其实是一天比一天紧张,但是魏王圉的心情依旧很好。
这一天中午时分,魏王圉甚至一改平日里白天不饮酒的惯例,和自己的头号心腹、如今的魏国相邦段干子喝起了几杯小酒。
只见魏王圉对着段干子笑道:“段卿可知道,那秦国已经在四天之前出兵河东了!如今这四国伐赵,四面夹攻,谅那赵丹小儿就是有三头六臂,这一次也是必败无疑!”
说完之后魏王圉不由放声大笑,显然心情极是愉快。
这也不由得魏王圉不愉快,毕竟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就成为了魏王圉心中最大的阴影。
更让魏王圉无奈的是,自己明明一直就看不惯赵国,却偏偏因为实力不济的原因,只能够低声下气的充当赵国的小弟!
这对于心高气傲,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魏王圉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所以在今天,当魏王圉感觉到赵国马上就要完蛋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别提多开心了。
就连当年将龙阳君收入胯下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开心过!
魏王圉已经决定了,等到吃完了这顿小酒之后,就回到自己的王宫去,和那名刚刚收入宫中不久的年轻夫人好好的乐呵乐呵。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杆金枪永不倒嘛。
和魏王圉相比,段干子的心情其实就不是那么好了,这位魏国的相邦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有些走神,错过了好几个拍马屁的机会。
魏王圉再是神经大条,吃一顿饭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他发现段干子的不对劲之处了。
魏王圉停下了匕著,皱眉对着段干子说道:“怎么,难道段卿有心事?”
段干子闻言愣了一下,随后发出了一声苦笑,道:“回大王,臣哪有什么心事?臣只是有些担心前线的战况罢了。”
这些日子以来,几乎每一封从前线传回来的情报都是在告急或者求援,这让段干子一点都不能够淡定。
魏王圉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展颜笑道:“寡人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段卿汝就尽管放心吧,庞煖此人寡人知也,不过一平庸之将罢了。他已经被寡人的将士们阻挡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再给一个月的时间他也突破不了防线的。而等到一个月之后,韩国早就已经拿下上党,秦国也早就拿下河东了!”
一说到这里,魏王圉脸上的笑容就不由得更加的浓郁了。
但是魏王圉是开心了,段干子却是一点都笑不起来。
虽然说段干子并没有直接领兵打仗,但是作为相邦,段干子对于前线的战况当然是知之甚详的。
庞煖率领的十五万赵国中央军给魏国的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虽然一开始魏国方面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拖延住赵国主力,所做的一切布置也都是只有防守没有进攻,但毕竟一来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和赵国远不是一个等级的,二来双方之间的战场又是一片平原根本无险可守,这就给魏国军队出了一个大难题。
战争打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了,从前线传来的战报也是越来越危急,甚至这两天的战报之中,魏国前线的领兵将军们已经开始请求撤退了。
段干子犹豫了又犹豫,终于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大王,其实……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魏王圉有些奇怪的看了段干子一眼,但还是道:“段卿尽管道来。”
段干子轻轻的出了一口气全,尽量用最平和的语气说道:“是这样的大王,臣听前线大将说赵军攻势日盛,如今已经有些抵挡不住了,臣觉得不如便让大军回撤到陶邑,据陶邑城防而固守,不知大王觉得如何?”
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如今魏赵双方激战的战场,距离魏国都城陶邑也就那么几十近百里的路程,魏军一旦后撤,就肯定会撤入陶邑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魏王圉打算迁都的原因,实在是太近了一点。
在段干子看来,撤入陶邑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相比于在现在这个平原战场之上,魏军能够多一个陶邑的高大城墙作为防线。
有了这个城防的帮助,魏军想要抵挡赵军攻击就容易多了。
反正赵国当年不也是打过一次邯郸包围战嘛,在段干子看来,魏国现在来一次陶邑保卫战那也是毫无问题的。
现在四国伐赵,在四个战场只有魏国一个是劣势的,但这其实不要紧。
魏国反正啥也不用做,只要等到其他三个盟友国家在其他战场打败赵国的老弱病残,然后庞煖率领的赵国主力就必须要撤军了。
到那个时候,魏国再来一个衔尾追击,岂不是美滋滋?
当然了,对于这种影响重大的方案,段干子也不是一拍脑袋就作出判断了。
段干子不但征求了前线大将的意见,还召集了一些陶邑之中的魏国大臣一起商讨,最终才确定这个方案是对魏国最有利的。
即便如此,段干子也并没有马上就提出来,因为段干子对于魏王圉还是很了解的,知道自家这位爱面子的国君未必会喜欢这种败退的方案。
好听点说是撤退,其实就是败退嘛。
所以直到现在战局确实已经非常紧张了,不得不提这件事情了,段干子这才向魏王圉提出此事,就是希望能够用这种紧张的局面来打动魏王圉。
然而段干子并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意见竟然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拒绝。
“不可。”魏王圉十分坚决的摇了摇头,道:“段卿,此事万万不可!”
段干子一听就有些急了,忙道:“可是大王,若是没有城防的话,恐怕我军将士难以抵挡赵军的攻击啊!”
魏王圉重重的哼了一声,道:“陶邑乃是寡人的首都,若是陶邑被围,寡人颜面何存?此事万万不可再提!”
魏王圉的心中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要知道当年魏王圉就是困守大梁城然后被李牧一场大水给淹了,还当了赵国人的俘虏。
虽然说当时赵国人对于魏王圉是非常礼遇的,并且随着赵魏议和之后魏王圉也很快就给释放了。
但是以一国国君之尊而当了敌人阶下囚这种事情,可是说是不折不扣的奇耻大辱了。
这种耻辱无比的感觉魏王圉可以说是记忆犹新,是绝对不可能再想要经历第二次了。
可一旦陶邑被围的话,这事情还真就有可能发生第二次!
这怎么行?
所以魏王圉摆了摆手,打断了段干子的话,道:“好了,城中不是还有五万守军吗,再派给前线三万人!这样的话总可以守下来了吧?汝且告诉前线将士,只要再坚守一个月的时间,赵国人就必败无疑!好了,寡人累了,先去休息了!”
魏王圉说完这番话之后直接拂袖而去,只留下在原地目瞪口呆、一脸无奈的段干子。
第705章 长治城的情况似乎不太好
赵国上党郡,长治县城。
这里是北上党盆地乃至整个上党郡最大的县城之一,但是考虑到上党郡本身就是赵国人口最少的一个郡,所以这个小城实际上也就不过方圆几里罢了,孟子有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的就是这样的小城了。
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如今却成为了牵动着大陆许多大人物的战场。
“区区长治,缘何许久未能攻下?若不得上党,寡人何以为胜?”这是韩王然的话。
“长治失则上党亡,必须死守长治,才能够有反击的机会!”这番话来自赵丹。
双方的国君都如此关注这座小城,那自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北上党盆地之中,共有长治,长子,屯留三个县,其中屯留城在西北,长子长治分别在东南西南,看上去却是很像一个“品”字般三足鼎立。
由于上党郡的特殊性,如果韩国能够夺下上党郡的话,那么赵国河东郡和中原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如此一来不但能够给予韩国如今的盟友秦国攻克河东郡的大好良机,而且韩国人也能够通过上党郡作为出口东出神不知鬼不觉的绕过赵国南长城,出现在邯郸城下。
考虑到如今赵国之中大部分兵力都已经派出去支援其他战场的事实,只要韩国人能够在上党军战场之中获得胜利的话,那么赵国只要没有击败其他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兵力来回援邯郸的。
如此一来的话,靳黈攻打邯郸的难度自然就不可能和当年的那一次齐魏联军共同攻打邯郸相提并论了。
因为在当年的那一次邯郸保卫战之中,庞煖和剧辛可是带着十万精锐镇守邯郸的呢。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对于赵韩双方来说,关键点还在这座小城的争夺之上。
韩国上将军靳黈站在一辆战车上,一面斗大的帅旗就在他的身后高高的飘扬着,无论是战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这位韩国上将军一脸严肃的注视着面前的战场,刚毅的脸庞上眉头紧紧的皱着,完全没有任何松开的迹象。
众所周知,若是论天下的兵甲之利而言,韩国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自傲,自认为不输于任何国家的。
虽然说因为几十年前曾经失去了宜阳的缘故,导致韩国的冶炼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在重新夺回了宜阳城之后,获得钢铁资源的韩国人再一次的拥有了机会。
经过了这几年时间,通过某些韩国大匠一直以来代代相传的秘方和手艺,韩国的兵甲冶炼水平又一次突飞猛进,如今已经是再一次的站在了大陆顶峰(至少韩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此时此刻在靳黈面前,上千名头戴铁盔身披铁甲的韩军士兵们正在沿着云梯攀爬而上,看上去就好像是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挂在了这一座长治县城的城墙之上。
然而这些士兵们才刚刚爬了一半,城墙之上许多赵军士兵的身影就出现了。
众多滚木巨石从城头纷纷砸下,将许多韩国士兵们砸得七荤八素从云梯上不停跌落,更有一些赵国守军还端来了一盘盘滚烫的金汁,没头没脑的朝着正在攀援而上的韩国士兵们泼了下去,让许多韩军士兵皮肉被烫烂,一个个惨叫不已。
即便侥幸有着几名韩国的士兵登上墙头,城头上早已经有了准备的守军士兵们也是立刻就一拥而上,乱刀将立足未稳的那些韩军士兵。
单单凭借着面前的这副情景,任何一个稍微有一点军事头脑的将领都看得出来,想要攻破这样的一座城池,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韩军攻城士兵的伤亡数字也在不停的增加,许多韩军将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靳黈,但是却根本没有从靳黈的口中得到任何的话语。
眼看不知不觉间西方已经是红霞满天,正是白天的最后时分,看了一天攻城战的靳黈终于忍不住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有些沮丧的挥了挥手,说道:“传令下去,今日暂停攻城,鸣金收兵罢。”
靳黈话音一落,他身边的许多韩国将军们就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很快的,刺耳的鸣金之声就从韩军的后阵大营中响起。
在听到了鸣金收兵之声后,韩国的攻城士兵们就纷纷往后撤退,片刻后便犹如潮水一般的退回到了韩军的大营之中。
看着面前的这副情形,靳黈又再一次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
且不提攻城的时候如何,单单说这撤退速度之快,也足以说明一些东西了。
说实话,虽然一直以来韩国都是赵国的小弟,但是在这位韩国军方一把手上将军的心中,他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的部队比赵国人要弱多少。
在靳黈看来,赵国之所以能够如此称雄于天下,那只不过是因为赵国拥有着远较韩王然要贤明得多的君主,以及像廉颇庞煖李牧等名将罢了。
在靳黈想来,眼下这座长治城之中不过是些许郡兵,又只有剧辛这个一个败军之将坐镇,那不是随随便便就打下来了?
然而事实无情的给了靳黈一个大大的耳光,在将近一个月的攻城之后,靳黈的十万大军仍旧在长治城下毫无寸进,根本看不到破城的希望。
而且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靳黈还发现了一个让他自己都有些心惊的事实,那就这些守卫着城墙的赵国士兵们,他们身上的衣甲其实比起韩军士兵来说也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这些只不过是赵国的郡兵而已啊!郡兵都穿得这么好,那赵国的中央军又该是何等光景?
这岂不是代表着赵国的铸造技术,其实已经跟韩国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都已经超过了韩国吗?
靳黈并不知道的是,随着这几年赵国在大同附近陆续开辟了几个冶炼厂,再加上腹真等大匠殚精竭虑的改进工艺和技术,如今赵国的冶炼水平其实早就已经暗中超越了韩国,成为诸国炼铁之冠。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上党郡这样一个在赵国国内并不算如何被重视的郡,它的府库之中也有着整整三千套足以媲美韩国正规军士兵的盔甲装备。
更让靳黈的心中感到忧虑的是,明明把守着这座长治县城的仅仅不过是几千名上党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