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作为相邦,后胜这个时候不说几句显然又是不太合适的,于是后胜咳嗽一声,道:“大王,以臣之见,如今燕国的确是难以完全灭亡,不如……”
  后胜的话还没有说完,齐王建的目光一下子就转了过来,恶狠狠的盯在了后胜的身上:“怎么,后卿汝也要赞同那些该死的和谈意见了吗?”
  后胜被齐王建这么一盯给吓得心中一个激灵,足足过了好一会才再度说道:“请大王明鉴,如今燕国人的抵抗如此顽强,想要灭亡燕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如就此罢手,否则的话万一有其他国家来攻,那么又该如何是好?”
  这句话让齐王建的身体蓦然一震,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汝说赵国会来攻打寡人?”
  要知道现在的魏国和楚国还处于战争之中,齐王建其实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可如果是赵国发兵前来攻击齐国的话,那么乐子可就大了。
  要知道现在的齐国可是在燕国境内奋战了这么长的时间,而赵国人却在过去的冬天之中得到了完整的休息。
  再加上赵国军队的实力比起齐国原本就要更强上一档,如果赵国这个时候突然给齐国背后插上一刀,那么齐国的失败基本上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了。
  齐王建越想越是心惊,忍不住说道:“那赵国和寡人不久之前还是盟友,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出兵攻击寡人吧?”
  后胜道:“大王,此事其实不好说啊。大王应该也知道,这几年来赵国每到春天就会选择一个国家发动进攻。纵观如今天下诸国,韩魏乃是赵国盟友,燕秦又和赵国停战不久,如今我大齐主力征战在外内部空虚,岂不是绝佳的攻击对象?”
  齐王建被后胜这么一说,只感觉自己的冷汗都要下来了,同时心中也不由得泛起了怒意,狠狠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桌案:“这个赵王,难道真的如此出尔反尔不成?”
  后胜耸了耸肩膀,道:“若是能够得胜,臣可不觉得赵王的出尔反尔会是甚么让人意外的事情。”
  齐王建陷入了沉默之中。
  过了半晌之后,齐王建才道:“真要和燕国人和谈?”
  后胜劝道:“还是和谈为妙,反正大王如今也已经占领了燕国大量土地,只需过几年之后再如此来上一次,那么燕国的灭亡便是可以预料之事了,大王又何必急于一时?”
  齐王建闷闷的哼了一声,道:“寡人如何不急?如今的燕国如此之弱,若是下次被赵国独立灭去,那寡人岂不是亏大了?”
  这其实才是齐王建一直以来坚持继续进攻燕国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自从去年一战之后,失去了督亢之地和武阳城的燕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弱的国家,这样的弱国别说是应对赵齐联军了,就连独立应对赵齐任何一国都只能够采取守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下一次完全不需要和齐国继续联合就把燕国给独力灭掉。
  正是因为不想让赵国捷足先登,所以一直以来战略都偏向保守的齐王建才力排众议,在赵国已经和燕国议和的情况下仍旧将伐燕之战给继续进行了下去。
  只不过从现在来看,齐王建这次难得的坚持似乎并没有取得齐王建预想之中的效果。
  后胜继续劝道:“大王,如今赵国的核心应当还是在中原方向,想来数年之内轻易是不会北上的。毕竟如果赵军主力真的北上了,难道赵王就不担心大王和魏国等其他诸国联手起来攻击邯郸?所以臣觉得,在解决中原方向问题之前,赵国应该是不会北上的。”
  齐王建哼了一声,道:“就算如此,那么寡人下一次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攻击燕国了!”
  毕竟现在的齐国也算不上强,想要主动出击那也是需要等待机会的。
  后胜笑道:“大王,臣觉得机会应该是很快就会到来的。”
  “哦?”齐王建道:“后卿此言何意?”
  后胜道:“那魏王圉素来跟赵王不和,虽然眼下魏国暂时臣服于赵国,但是臣以为最多三年之间,赵魏两国之间必定会爆发一场大战。到了那个时候,大王尽管再行攻伐燕国便是了。”
  齐王建眯起了眼睛,过了良久之后才缓缓的点了点头:“这该死的赵国……很好,既然如此,那么就给寡人把燕国使者召上殿来,寡人要好好的和他谈谈!”


第676章 更加恼火的魏王圉
  陶邑。
  “情况不对,情况不对!”
  魏王圉神情的朝着自己面前的相邦段干子嚷嚷着,脸上带着几分愤怒的神情,好像一只迷途的怒狮。
  “寡人有一种感觉,赵丹那个小子肯定在悄悄谋划着什么阴谋,想要针对寡人!”魏王圉十分肯定的对着段干子说道,就好像他亲眼所见了这个阴谋一般。
  段干子看着王座之上一脸不爽神情的自家大王,心中多少也是有些七上八下,试探性地问道:“大王莫非是觉得,这赵王有可能会选择攻伐魏国?”
  魏王圉重重的哼了一声,随后对着段干子说道:“不,寡人觉得这赵王必定会选择攻伐寡人的魏国!”
  段干子的脸上露出了惊讶无比的表情。
  作为魏国的相邦,段干子其实也不全然在每一个地方都是蠢货,就比如说他对于赵国和赵丹的外交政策就下过一阵苦功夫研究,随后得出了一条结论,那就是赵丹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易就会撕毁盟约的人。
  是的,别看赵国这些年来四处扩张,但是若是论到守信的话,其实赵国守信的程度可是完胜其他六国呢。
  通常来说,能够让赵国撕毁原本的盟约开战,那么一定是因为其他六国做出了什么对不起赵国的事情,然后赵国在拥有了理直气壮的理由之后才会开战。
  比如说楚国就是勾结秦国被发现,然后遭遇了赵国的攻击。
  又比如说燕国就是因为在之前的那一场大战之中在背后捅了赵国的刀子,进攻了一次齐国,这才在随后引来了赵国的报复。
  师出有名,这是赵国最大的特点。
  但是如果赵国贸贸然对魏国出兵,显然就一点都不符合这种师出有名的特点了。
  所以在想了想之后,段干子就对着魏王圉说道:“这不可能吧大王,要知道大王现在和那赵国之间可还是盟友呢!以赵王一贯的风格,想来应该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至少要给他一个理由,他才会前来攻伐我们。”
  魏王圉重重的哼了一声,表达了心中的不满:“那个赵丹,想来就喜欢玩背后捅刀子这种混账把戏!什么盟友不盟友的,对于赵丹来说根本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且难道汝忘了吗?吾等对楚国的攻略计划,不正是赵丹最好的出兵借口?”
  魏王圉话音一落,段干子身体就是一震。
  根据去年魏王圉和段干子所做出来的最终计划,冬天时候暂时中止对楚军的进攻,等到开春的时候再次征发楚国。
  但是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得不到赵国允许的,赵国作为三晋之盟的盟主,早就已经派来使者对魏王圉进行了警告,让魏王圉不要继续和楚国开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魏王圉仍旧朝楚国开战,那么无疑就给了赵国一个借口,一个能够用来攻伐魏国的借口!
  一想到这里,段干子的后背就不由自主的出了一身汗。
  对于赵国军队的实力,段干子那可是亲身体验过的。
  当年李牧水淹大梁城的时候,段干子可也在大梁城之中呢!
  所以段干子是法子内心的对赵国的军队感到敬畏。
  现在魏国虽然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修养,士兵们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仅仅如此,仍旧不足以让魏国战胜赵国。
  一想到这里,段干子连忙对着赵丹说道:“大王,既然如此,那么不如便尽快结束和楚国之前的和谈吧。”
  由于之前是打算做做样子,所以虽然楚国已经派来了和谈使者,但是魏王圉其实一直都没有把这个和谈使者当回事,而是将他晾在了陶邑城中足足一个冬天了。
  听说这位楚国的使者日子过得颇为狼狈,由于魏国官方拒绝出钱的缘故,楚国的使者甚至不得不自掏腰包才能够让楚国使团上上下下能够吃得饱饭。
  当然了,狼狈归狼狈,但是段干子解决,只要是魏王圉愿意和谈的话,那么现在这位楚国的使者仍旧会跪下来对魏王圉感恩戴德。
  如今的楚国境内,那可是已经开始出现饥荒了!
  之所以如此,那自然是因为楚国连年遭遇战争,而且还是败仗,大量的人口因为败仗而死亡,田地因此荒芜,加上韩魏两国攻入楚国境内导致了楚国子民大批量的离家逃亡,由此楚国去年的收成顿时锐减,最终引发了饥荒。
  饥荒这种东西,那可是非常可怕的,一旦出现饥荒,就代表着流民的出现,楚国当年可是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造反,甚至还一度占领过楚国的好几个州郡。
  可以这么说,如果流民出现之后楚国不能够想办法赶紧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楚国的大乱就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了!
  因此就算是魏王圉把楚国使者晾了这么久,但是只要魏王圉想要和谈,那么楚国人也是非谈不可!
  魏王圉嘿了一声,脸上的表情无比的纠结,良久才道:“寡人好不容易才有了如此良机,能够占领楚国大片的土地,眼看不日就可功成,却没想到又要遭到赵丹小二的阻拦!”
  魏王圉的语气之中充满了恨意。
  夺下九江和会稽然后让魏国复兴,这是魏王圉一开始的计划,但是很显然,现在这个计划已经走不通了。
  想要实现这个计划,那么魏国就很有可能迎来和赵国之间的战争!这绝对是现在的魏王圉所无法承受的。
  段干子脸颊微微一抽,忙道:“大王其实也不必如此,不管怎么说,九江郡已经在大王的手中,只要好好的经营一番,将来未必不能够找到和赵国抗衡的机会!”
  魏王圉一拳重重的砸在了桌案上,怒道:“总有一天,寡人会让赵丹和赵国为此付出代价的!对了,和秦国之间的联络如何了?”
  段干子忙道:“依照大王的叮嘱,已经秘密和秦王接上线了,只不过秦国刚刚遭遇了一场内乱,武安君和阳泉君都因此而死,怕是一时间不会对外用兵了。”
  “不会对外用兵?”魏王圉哼了一声,道:“正好,寡人也不想对外用兵了,来人啊,把楚国使者召进宫来,寡人有话要和他说!”


第677章 内外交困的楚国
  息城。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是这座楚国的临时都城看上去却并没有任何能够复苏的迹象。
  斑驳的城墙上,到处是被投石机所砸出来的裂痕,有些裂痕看上去极为触目惊心,让人有一种似乎随时都会直接让城墙开裂崩塌的错觉。
  楚国的临时王宫就在息城的最中央。
  说是王宫,其实有点勉强,因为这里其实也就是之前息城城守的府邸,然后被退到这里的楚王元用来当了临时落脚的地方罢了。
  自从上一场战争陈城被赵军攻破之后,楚王元就对于陈城的防御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正是因为这种不信任感,所以在得知了韩魏联军出兵之后,楚王元无暇细想,就立刻做出了从陈城南撤的决定。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陈城位于楚国的最北方,本身就在楚魏两国的边境线之上,实施防御其实是比较不利的。
  从这场战争打到目前的结果来看,楚王元的撤退导致了楚国军民人心浮动,大批楚国北部的土地落入了韩魏两国的手中。
  除此之外,楚军在随后和韩魏联军的决战也没有逃到便宜,最终只能够败退息城。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好在退到息城之后,楚军总算是如梦初醒,牢牢的守住了这里,没有让韩国人将这里攻破,也就阻拦了韩国人继续南下的步伐。
  当韩国人同意了赵国的要求,和楚国和谈并且撤军之后,这里才慢慢的恢复了生气。
  但即便如此,包括陈城在内的大片土地也依旧被韩国所占领,楚国这一次依旧是损失惨重,整个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带都已经完全失去了。
  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坐在一辆马车之上,在街道上慢慢的行进着。
  和之前相比,黄歇看上去更加的憔悴了,头发也几乎全白,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对于黄歇来说,最近的这几年都非常的难过。
  楚国虽然有过短暂的复兴和胜利,但是更多时候里迎来的都是失败。
  作为楚国的国君,楚王元无疑是不可能会受到苛责的,也没有人敢于苛责国君。
  所以那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自然就只能够让作为令尹的黄歇来承受了。
  如果说仅仅是当一个楚王元的替罪羊也就罢了,更让黄歇感到无奈的是,就连楚王元自己都已经对黄歇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
  这两年以来,黄歇手中的权柄在不断的减少。
  和其他国家的相邦不同,楚国令尹可是军队和政府的统帅,拥有着极大的权力。
  然而随着不断的失败,黄歇手中的军权已经完全被剥夺了,如今的手中只剩下了统领文官的权力。
  但鉴于楚国之中贵族封地众多,中央官府直辖人口稀少,如今又遭逢战争和常年的围困,可以说楚国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危险程度。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之中,黄歇几乎没有闲着,一直在全力的恢复着楚国中央的威信和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还忙着统计过去一场战争之中对楚国的损失。
  统计出来的结果一点都不让人乐观。
  如今的楚国,境内人口不到三百万,除去大约三分之一的贵族们下辖的人口之外,能够组织起来应对敌人进攻的士兵和民夫数量加起来不超过三十万,其中上过战场的人不超过十万,能够称之为老兵的人不超过五万。
  现在的楚国,绝对是自从春秋时代楚庄王称霸以来,史上最弱的一个楚国!
  一想到这里,黄歇的心中就沉甸甸的。
  作为楚国令尹,黄歇心中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责任是跑不了的,但他又必须要坚持下去。
  以这个时代政治斗争那无比的残酷性,黄歇一旦倒台,一场大清洗就会立刻展开。
  昭景屈三家的反扑将会让黄氏一族满门皆灭,那些投靠黄歇的大臣和亲信们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算是为了这些亲人和亲信们,黄歇也必须要坚持下去啊。
  马车缓缓的停在了一扇戒备森严的府邸大门面前,这里就是楚王元的临时行宫了。
  黄歇走下了马车,直接走入了这座府邸之中。
  在行宫的“正殿”,也就是府邸的大堂之中,黄歇看到了自己的国君楚王元,以及和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几名楚国重臣。
  “臣参见大王。”黄歇恭恭敬敬的对着楚王元行礼。
  楚王元的精神看上去也不是很好,整个人有些无精打采的朝着黄歇点了点头,道:“春申君,坐吧。”
  黄歇坐了下来,正好迎头看到了坐在楚王元另外一侧的老对手景阳,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一触即分,心中都有些不快。
  等到黄歇落座之后,楚王元咳嗽一声,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召汝等前来,乃是为了商议迁都一事。寡人欲将都城迁回寡人大父之郢都,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从楚国人的角度来说,像什么陈城啊息城啊,那都是其他国家人的称呼,楚国人对于自家首都的称呼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郢都。
  所以楚王元才会在说话的时候特地指明是他大父(祖父)的郢都,也就是那个云梦泽以西,曾经当了楚国好几百年都城,直到几十年前被白起攻破归入秦国的那个郢都。
  事实上,自从长平之战中楚国人成功的收复了这座都城开始,对于这座都城的重建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由于近年来楚国接连吃到败仗导致人力物力和财政都十分吃紧,因此郢都的重建目前处于一个停滞状态。
  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现在的郢都其实也就只不过是重新搭起了一个架子罢了,想要恢复到当年那种盛景,没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楚王元的迁都未免过于匆忙了一些。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陈城和寿春短时间内应该是拿不回来了,息城以一个国都的标准来说又太小了,而且息城的地理位置也不佳,同样位于韩国人的兵锋辐射之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位于更南边长江边上的老郢都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所有楚国君臣都想得非常的清楚。
  所以在楚王元开口之后,黄歇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表示了赞同:“大王高见。”
  一片赞同之声随即响起,即便是和黄歇向来看不过眼的景阳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表达任何的反对意见。
  如今这经历了战火而变得十分残破的息城就好像是一道疤痕,当楚国君臣们每天看到眼前这破落的息城,就等于是在无声的提醒着他们如今的楚国也是如此的破败。
  这显然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的。
  早点搬走,就能够早点摆脱这种心理折磨。
  楚王元看到众臣纷纷赞同,心中也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但马上他的脸色就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诸卿,如今这一战之后楚国应该何去何从,且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吧。”
  在场的楚国众臣一听这话,也是下意识的就直起了自己的身体。
  如今的楚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任何决定,那都是要非常慎重的。
  要是在行差踏错的话,说不定真的就要灭国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出了错误主意的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臭名昭著记载在史书上被无数人痛骂的结局了。
  是以楚王元在开口之后,大厅之中立刻就陷入了安静之中,一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
  楚王元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将目光转向了下首的黄歇:“春申君,汝且来说说吧。”
  黄歇深吸了一口气,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为今之计,唯有交好赵国一途。”
  “交好赵国?”
  黄歇此言一出,在场的楚国大臣们立刻就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黄歇的老对头景阳忍不住就开口说道:“春申君,汝难道忘了,就在不久之前赵国才从大楚夺去了大片领土。难道才过了不过两年的时间,我大楚就已经沦落到需要献媚于赵国才能够自保的地步了吗?”
  黄歇闻言冷笑了一声,对着面前的景阳说道:“上柱国,汝可能也已经忘了,不是因为赵王同意了太子的请求命令韩魏两国撤兵的话,息城之围恐怕现在都还没有解除呢!”
  景阳同样不甘示弱的反驳说道:“息城之所以解围,完全是因为太子的智慧,功劳全在太子,又和赵王有何关系?赵国如今有虎视天下之意,若是和赵国合作,岂非与虎谋皮?”
  黄歇哈哈一笑,双目直视景阳:“上柱国,如今魏国大军仍旧在寿春未去,如果不结好赵国的话,那么吾倒是想请问一下,等到下一次韩魏联军再度来攻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黄歇此言一出,景阳顿时为之语塞。
  虽然很想说一些豪言壮语,但是景阳现在很清楚,现在的楚国还真不是韩魏两国的对手,这个时候吹这样的牛皮根本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黄歇也不去理会景阳,而是转头对着坐在上首的楚王元说道:“大王,如今韩魏两国才是大楚的心头大患,必须要交好赵国才能够和韩魏两国抗衡,请大王明鉴啊!”
  楚王元犹豫了一会,说道:“春申君,那韩魏两国和赵国之间乃是盟友关系,寡人担心就算是寡人有心和赵国结好,那赵王也未必能够答应啊。”
  黄歇十分自信的一笑,道:“大王,虽然韩魏两国乃是赵国的盟友,但是赵国对于韩魏两国的崛起同样十分忌惮。否则的话,赵王又何必两度命令韩魏两国和大楚停战?况且在这之前,大楚和赵国之间同样有着盟友关系,只要大王愿意修好,那么赵国想来应当亦会是顺水推舟答应的。”
  楚王元沉吟了一会,咬牙道:“好,既然如此,那么春申君汝便走一趟邯郸,务必要让赵国和大楚结好!”
  黄歇正色行礼:“大王有命,臣自当竭尽全力而为之!”


第678章 黄歇,汝是把寡人当傻子吗?
  “黄歇来了?”赵丹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惊讶的。
  “他一个楚国令尹,不好好的操持他的国政,跑来当什么纵横家?”
  对于赵丹的疑问,众位赵国大臣倒还真就是回答不出来。
  赵丹想了想,开口问道:“他去见过楚国太子了吗?”
  “回大王,还没有。”说话的人是郑朱。
  赵丹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那就让他去见见他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楚国太子好了。”
  说实话,对于这个傻啦吧唧的就给人摆了一道的楚国太子,赵丹的心中其实是没有多少好感的。
  如果赵恒是这么蠢的话,那么赵丹可能就要考虑换一个太子了。
  作为国君,最忌讳的就是被人利用,另外一个忌讳的则是亲自下场,这位楚国太子两样都占了,实在是让赵丹不看好他未来继承楚国大位之后的前景。
  不过一个昏庸的楚国国君显然对赵国来说不是什么坏事,所以赵丹自然也就没有点醒这个蠢货太子的必要。
  大家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在这种事情上搞什么君子风度那就是对赵国前途和赵国子民性命的不负责。
  之所以让黄歇先去见见那位楚国太子,只是赵丹想要知道黄歇究竟是不是一个蠢货而已。
  从结果来看,黄歇似乎并不是很蠢。
  因为根据胡衣卫的汇报,黄歇走出楚国太子被禁足的地方之时,脸上的表情显然很不愉快。
  与此同时引发赵丹注意的,还有黄歇身边的另外一个名字。
  “李园?没想到这个家伙也跟来了。”赵丹看着手中的这份情报沉默半晌,然后对着面前的毛遂说道:“这个李园,汝一定得好好的盯住他。”
  看着毛遂有些不解的眼神,赵丹破例的解释了一句:“如果寡人所料不差,这个家伙以后会害死黄歇的。”
  毛水在听完了赵丹所说的话之后,立刻就决定将原本对于黄歇的那些监视力度也同样用在了这个名叫李园的人身上。
  一个能够害死一国令尹的人,那当然是应该值得关注一些。
  至于李园到底会不会害死黄歇,这个问题就不是毛遂所应该思考的范围了。
  赵丹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跟毛遂提起这个将来会害死黄歇的家伙之时,黄歇正好就在跟这个名叫李园的家伙商量着事情。
  “李园,汝说说为何赵王不肯见吾,反而让吾先去见了太子?”
  黄歇的脸上透着几分担心。
  这一趟任务对于黄歇来说是一次双刃剑,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黄歇不用说自然是大功一件;但要是失败的话,那就是凭空又给政敌们多出一个攻讦的借口了。
  所以黄歇对于这个任务还是非常上心的,这才特地将李园这个能够为自己出出主意的家伙带来邯郸。
  李园想了一想,对着黄歇说道:“春申君,或许这是因为赵王对太子之前的所作所为不太满意吧。”
  黄歇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太子在华夏学宫会做出来的事情,吾也是有所耳闻。虽然说的确是鲁莽了一些,容易被人利用了一些,但不管怎么说,太子出发点毕竟是为了大楚,其心可嘉。”
  李园有些不解的看了黄歇一眼,然后开口说道:“若是如此的话,那么之前春申君前去面见太子的时候,为何会满脸怒容?”
  黄歇叹了一口气,道:“如果将来有一天这样的太子成为了楚王,汝真的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吗?”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黄歇显得非常的无奈。
  李园闻言就是一惊,半晌之后同样也叹了一口气。
  无论是黄歇也好,李园也罢,很显然都并不是很看好这位楚国太子。
  但李园很快就又动了另外一个心思。
  要知道李园的妹妹可是也生了一个儿子,说起来也是楚王元正儿八经的儿子。
  虽然李园的小外甥比起这位太子来说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份都并不占有优势,但如果得到了黄歇的支持,那么整个事情或许就都完全不一样了。
  一想到这里,李园的眼中就多了几分莫名的神色。
  在见完了楚国太子的第三天,赵丹终于召见了黄歇。
  “外臣见过大王!”黄歇恭恭敬敬的朝着赵丹行礼。
  赵丹点了点头,似笑非笑的对着黄歇说道:“春申君这些日子以来似乎都很忙啊。”
  根据胡衣卫的汇报,这位春申君这段日子可是一点都没有闲着,每天都四处去拜访赵国的各个大臣,显然是希望能够从这些大臣们那里得到一些承诺或者帮助。
  黄歇微微一笑,答道:“大王,臣既然受吾王所托,自然是要忠于吾王之事。”
  很显然,对于这位多少已经有了几分被逼上梁山之意的楚国令尹来说,什么脸皮现在其实已经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办好才是真的。
  赵丹想了想,笑道:“既然如此,那么不知道楚王托付给春申君的,究竟又是何事呢?”
  黄歇脸色一整,说道:“吾王希望能够和大王联手,一共攻伐魏国。”
  赵丹一听这话忍不住就笑了起来,道:“春申君,汝难道不知道魏国乃是寡人的盟友吗?寡人可没有背盟的习惯。”
  黄歇微微直了直身子,十分认真地说道:“若是等到数年后魏国彻底成事并联合秦国攻赵之时,恐怕那便是悔之晚矣了。”
  赵丹目光一阵闪动,道:“就算是寡人想要限制魏国,那也未必就一定要和楚国合作,不是吗?”
  “不。”黄歇摇了摇头,对着赵丹说道:“以外臣来看的话,若是大王想要限制魏国,楚国就必定是大王绕不开的合作对象。”
  赵丹饶有兴致的看着黄歇,发出了一声嗤笑:“春申君,汝可能不知道,要是寡人真的想要发兵攻伐魏国,那么恐怕两个魏国加起来都不是寡人的对手。”
  黄歇面色一肃,对着赵丹说道:“如今赵国之兵威的确是威震天下,但这并不代表着赵国便能够对抗整个天下了。若是大王执意背盟攻伐魏国的话,想必也会担心遭到天下诸国的联手反扑吧?所以外臣这一次为大王所带来的,就是一个能够光明正大的、让赵国不需要背盟就能够攻伐魏国的理由。”
  赵丹定定的看了黄歇好一会,才道:“这就是楚国想要和寡人结盟的条件,一个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