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很显然,白起对于秦国王室的怨念是非常重的。
吕不韦再一次的陷入了沉默。
白起看了吕不韦一眼,笑道:“却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也罢,或许便是像汝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咸阳宫正殿之上如鱼得水吧?”
白起缓缓的伸出了一根手指,伸手在酒中蘸了一下,然后飞快的在地上写了一个字,接着端起了酒爵,笑道:“有些事情,吾其实也是刚刚想明白,可叹吾戎马一生,战场之上从未惧怕过任何对手,却想不通如此简单的道理。”
“罢,罢罢!”白起长笑一声,高高将手中的酒爵举起,突然放声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词苍茫大气,旋律深沉哀伤,一曲既罢,白起潸然泪下,泪水打湿了灰白的胡须,滴滴落地。
“吾,白起,恨不能逢明君在世时!”
白起一声狂啸,仰头将酒爵之中的毒酒一饮而尽。
……
看着面前已经彻底失去了生命气息的白起,吕不韦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想不到这大秦帝国的一代名将,竟然却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最终收场。
从今天起,白起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山东六国终于永久的摆脱了这个曾经让整个东方大地恐惧不已的杀神。
不知为何,吕不韦看着白起的尸体,心中突然也替白起感觉到了一阵轻松。
或许,这也是对这位武安君最好的解脱吧!
吕不韦缓缓的站了起来,准备回去向太子复命。
就在这个时候,吕不韦的目光正好落在了地上,落在了白起刚刚用手蘸酒在地上写的那个字上。
虽然酒液已经开始干涸,但是吕不韦还是能够十分清楚的辨认出来,那上面写的应该是一个“赵”字!
赵?
赵!
吕不韦突然身体一震,整个人好像掉进了无边冰寒地狱之中。
足足过了好一会,一个声音才在吕不韦的身边响起。
“他死了?”
吕不韦的身体一个哆嗦,回过神来时才发现刚刚端着毒酒献上的那个老太监不知何时竟然又出现在了自己的身边。
吕不韦下意识的瞄了地上一眼,还好,已经干了……
吕不韦轻轻的舒了一口气,默默的点头。
老太监朝着吕不韦露出了一个笑容和几乎已经掉光的牙齿,道:“武成君,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吾等来做吧。”
吕不韦有些麻布的点了点头。
老太监招呼几名太监进来,将白起的尸体抗了出去。
吕不韦跟着走出了大殿,一阵寒风迎面吹来,风中的细小雪花拍在吕不韦的脸上,让他不由自主的精神一振。
几名太监扛着白起的尸体渐渐的远去,最终消失在了吕不韦的视线之中。
吕不韦突然笑了起来,转身走向了另外一边的正殿。
太子还在等着他回去复命呢。
第672章 战争会议
邯郸,龙台。
虽然延迟了整整七天,但是当赵丹听到了来自秦国的消息之时,他还是非常高兴。
正是因为这份高兴,所以赵丹当天晚上就多折腾了三次,让娇嫩的羋夫人第二天都有些下不了床。
第二天早上,赵丹拖着腰酸背疼的身体召集了诸多赵国大臣,开始了一次非常正式而严肃的会议。
赵胜、廉颇、虞信、庞煖、李伯、郑朱、以及暂时来说只能够旁听的李斯,这就是如今赵国最新的七巨头组合了。
这让赵丹的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这才仅仅五年多的时间,当年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那六位赵国高层就已经换了整整一半了。
在这样的大争之世,每一场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都有可能导致惊天动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对于国家,对于个人也是如此。
赵丹咳嗽一声,缓缓说道:“诸位卿家,如今严冬将过,又该到春耕之时了。等到春耕再过,寡人就准备对外用兵了,不知道诸卿可有什么建议?”
如果是以后世的角度来看,赵国这样年年对外征战的扩张方式,多少有些穷兵黩武。
当年齐湣王就是这么年年对外大打出手,这才导致了最后齐国内部空虚,引来了虎视眈眈的五只饿狼。
但经过赵丹穿越之后的一番以史为镜,他发现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尤其是自从秦王稷上台之后,秦国年年对外用兵,但是却并没有出现那种穷兵黩武耗尽国力的情况,反倒是最终把山东六国给耗得差不多了。
从历史上来说,如果不是长平之战中的严重消耗以及邯郸之战大败给秦国造成了重创的话,那么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国君就应该是秦王稷了。
秦国究竟是怎么样能够保持这种年年打仗然后还越来越强的态势呢?对于这一点,赵丹非常的好奇。
自从参谋部成立之后,赵丹就将这个课题丢给了参谋部去研究。
就在不久之前,参谋部给出了答案。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以战养战。
由于秦国的军队十分的精锐,所以在对外战争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往往损失都会比敌国小很多。
除此之外,秦国的对外战争又往往以胜利告终,这就让秦国能够获得大量敌国的领土和人口。
每当秦国占领一个地方,就会大量抽调这个地方的青壮作为下一战时的随军民夫,这样一来的话不但能够防止这些被占领的地方出现叛乱,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真正老秦人的死伤。
简单的说,就是不停的抽敌国和新占领地区的血来作为军队的补给,尽量减少关中等核心区域的负担。
在此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这才有了秦国越打越强的这种看上去完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当然了,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胜利。
只有连续不断的胜利,才能够将这种战法给继续下去,一旦遭到失败的话,那就不行了。
历史上的秦国和现在的秦国,都是因为连续的损失和失败所以才会导致元气大伤,不得不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在仔细的阅读了好几次参谋部所总结的这个情报之后,赵丹得出了结论,那就是自己的赵国似乎也可以学习一下秦国人的这一套经验啊。
如果说山东六国有哪个国家和秦国最像的话,那肯定非赵国莫属了。
相似的军功爵制度,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又同样是名将如云。
可以这么说,如果谁要学习秦国的先进经验的话,那么赵国肯定是最有资格和能力的。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赵国虽然对于战争还没有现在这么系统的认识,但是却也已经有意无意的将这些经验给运用到战争之中去了,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连续发动了如此多场战争之后仍旧保有对外征伐的强大实力。
赵丹一提出准备对外开始征伐,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就立刻变得激动了起来,通常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为活跃的时候。
廉颇看了一眼赵胜,发现赵胜并没有开口的意思,于是便咳嗽一声,道:“大王,以老臣之见,不如征讨齐国。”
赵丹看了一眼廉颇,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对于这么一位吃饭睡觉打齐国的老将来说,齐国绝对是廉颇心目中的第一目标。
赵丹并没有立刻对廉颇说的话发表意见,而是开口问道:“大将军,不妨说说汝的理由。”
廉颇胸有成竹地说道:“大王,如今齐国大军在燕国之中难以脱身,正是趁势进攻齐国的最好时机。”
由于已经是冬天,所以齐国和燕国之间的战事早就已经陷入了沉寂,据说双方正在和谈,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得出结果。
从过去将近半年的时间来看,齐军虽然夺取了燕国的大片土地,但是本身也遭受了顽强的抵抗,付出了不小的损失。
如果赵国这个时候趁虚而入的话,倒还真是一个好机会。
赵丹思考了一下之后,还是有些犹豫。
打齐国赵丹心理自然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问题在于在刚刚过去伐燕战争之中齐国和赵国还是盟友,也算是赵国的临时小弟了。
可现在齐国和燕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廉颇就建议赵丹要攻伐齐国了。
如果真的打了临时小弟齐国,会不会让韩魏这两个小弟产生什么不好的联想,对赵国产生什么异心?
这才是赵丹真正踌躇的地方。
想要避免赵国陷入举世皆敌的情况,牢牢拉住韩魏两个小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两个小弟的感受还是要注意一下。
似乎是看出了赵丹的顾虑,相邦赵胜突然咳嗽一声,道:“大王,其实臣觉得,也未必就是只有齐国一个选择。”
赵丹将目光转向了赵胜:“平原君有什么好主意?”
自从赵豹获罪之后,赵胜这阵子沉寂了不少,也很少在朝议的时候发言,这一次倒是近来比较难得的主动发表意见了。
赵胜笑了笑,道:“臣以为,魏国才是大王必须要攻伐的目标!”
第673章 赵胜的赌注
“魏国?”
赵胜这番话一说出来,众人的脸上不免纷纷露出异样的神情。
魏国这个国家,和赵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即便是最近几年来两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个结盟状态,但是也同样爆发过不少次的战争。
打魏国,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但不打魏国的理由其实也不少。
比如说廉颇第一个就发表了反对意见:“魏国乃是盟友,若是攻伐魏国,恐怕于清理不通吧?”
赵胜笑了笑,道:“武信君此言差矣,魏国虽是盟友,但地理位置和邯郸过于接近,若是魏国和我为敌,则邯郸极易受到威胁。况且魏国虽然是盟友,但是如今魏国正在攻击楚国,一旦成功被魏国拿下楚国九江、会稽等郡,那么接下来魏国便很有可能崛起,重新成为我赵国的心头大患!”
赵胜说到这里,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同僚们,大有深意的说了一句:“想必诸位也不愿意看到当年的围魏救赵之事再度重演吧?”
赵胜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就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围魏救赵这件事情,当年可是把赵国坑得不轻。
不但邯郸被庞涓攻破了,而且赵国还被迫在接下来和魏国的会盟之中签订了城下之盟,颜面和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虽然说结果是以魏军被齐军击败而告终,但是如果要仔细算算的话,那么在这场战争之中损失最大的还是赵国。
片刻之后,郑朱打破了沉默,道:“平原君所言,倒也颇有道理。但是武信君方才所言,吾亦是比较认同的。虽然说魏国如今具有威胁,但是毕竟尚未作出任何对我不利的行动,若是此刻贸然攻伐魏国,岂非师出无名,寒了其他盟国之心?”
一听到这里,就连坐在主位上的赵丹也不由得暗自点头。
郑朱这个问题,还真就问到了点子上。
如果以赵丹自己内心之中的倾向,其实还是更加偏向于打一下魏国。
毕竟一旦让魏国达成吞并楚国大片土地的目标,那么赵国的南方就会出现一个具备成为霸主潜力的邻国。
考虑到邯郸和魏国之间如此之近的距离,这当然是赵国无法忍受的。
事情都分轻重缓急,虽然说齐国看上去是更加容易攻击的目标,但是毕竟赵国刚刚还和齐国当盟友,这转头就捅盟友一刀的做法赵丹还是不太乐意去做的。
历史上的秦国能够多次出尔反尔,那是因为秦国国力强大不惧怕报复,同时秦国的地理位置也是绝佳,只要守住函谷关和河东,就根本不用惧怕来自东方的攻击。
而赵国的国力虽然够了,地理位置却是比较糟糕的,也没有函谷关这种雄关来拱卫邯郸,所以这样的风险最好还是避免一下。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魏、韩、齐都可以算是赵国的盟友,如果赵国突然私下盟约去攻打其中一个,那么必然会导致另外两个盟友的恐慌和不满。
这对于赵国来说是一个很不利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让赵国在国际上陷入孤家寡人的被动局面。
无论是伐齐也好伐魏也罢,这两个国家都是赵国眼下的盟友,因此赵国一定要师出有名,才不至于在国际外交上陷入被动。
赵丹的目光注视着赵胜,等待着自己的这位叔叔给出一个能够让自己满意的开战理由。
赵胜的手指敲了敲桌子,笑眯眯地说道:“难道诸位都忘了,前阵子大王派出使者,命令魏王圉停止攻击楚国一事了吗?这便是一个绝佳的开战理由。”
廉颇两道白眉微微一挑,嘿了一声道:“平原君,这件事情汝怕是记错了吧?要知道那魏王可是的确按照大王的吩咐,停止了对楚国的继续进攻呢。”
说起来,魏王圉突然改变脾气,接受了赵国颇为强势的停战命令,这在前阵子还曾经让赵国君臣颇为意外呢。
对于廉颇的诘问,赵胜仍旧是报以笑容,不慌不忙地说道:“以吾看来,这只不过是魏国的缓兵之计罢了。要知道大王当时派出使者的时候已经是秋末时节,马上就要入冬了,即便是没有大王的使者,魏国应该也会暂停一段时间的战事,等到开春之后再继续进攻。”
一旁的庞煖突然开口道:“所以平原君觉得,等到开春之后魏国人还有可能继续进攻楚国?”
“是的。”赵胜十分肯定地说道:“不是有可能,而是魏国必定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进攻楚国。要知道魏国身为昔年的天下霸主,心中所思所想无非便是恢复当年之霸权,如今只需要吞下楚国大片土地之后便有希望重回霸主之位,这样的机会魏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过的。”
就在这个时候,虞信也开口了:“平原君,虽然汝说的话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毕竟只是汝的猜想,而没有成为现实,大王总不可能仅仅凭借着汝的猜想就贸贸然的采取行动吧?”
作为廉颇的盟友,虞信自然而然的在这个时候站到了赵胜的对立面上。
赵胜深深的看了虞信一言,不急不缓的开口说道:“这样吧,吾愿意以相邦之位做赌,若是明年开春之时魏国的确停止了对楚国的进攻,那么吾便辞去这相邦之位。”
赵胜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赵丹十分惊讶的看了赵胜一眼,道:“平原君,还是不要意气用事为好。”
说真的,赵丹的确是比较担心赵胜上头了。
毕竟在这些日子以来公族派都不太好过,赵胜身为相邦但却反被虞信和廉颇联手压制,换做是谁肯定也不开心。
可不开心归不开心,这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相邦之位拿出来当赌注,未免也过于扯淡了一点吧?
这么搞,是不是也有点不把寡人当回事了?
赵胜站了起来,对着赵丹深深的施了一礼,道:“臣所言句句发自内心,还请大王在此做个见证。”
赵丹若有所思的看了赵胜好一会,然后缓缓的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暂且搁置,等到开春之后再做定夺吧。”
无论是攻击魏国也好,还是齐国也罢,都是要从邯郸出兵的,所以这一次赵丹大可以直到开战之前再作出最后的决定。
对于赵胜的这种有些赌气的言论,赵丹想了想还是没有发火。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自家这位叔父已经被布衣派们逼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了,赵丹觉得自己有必要给赵胜一些支持,好让赵胜能够继续顶住压力。
要是这个时候再火上加油把赵胜搞崩了,那赵丹这个制衡就很难玩下去了。
赵丹顿了一顿,最后道:“好了,诸卿切记都不要把今日的事情说出去,否则以叛国论处,明白了吗?如果都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就散会!”
第674章 李牧的请求
总的来说,冬天是一个非常无聊的季节。
在大部分人们的心里,这段时间除了躲在家里躲躲冷风,咒骂一下这贼老天今年的冬天又变得分外的寒冷之外,娱乐活动是相当有限的。
成年夫妇大抵也就只能每天在床上啪啪啪希望来年多个孩子,小孩子们自然也就只能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偶尔趁着大人们不注意跑出去打个雪仗弄得一身雪花,然后再被父母们提着棍子一边教训着一边耷拉着头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家中,接下来自然就是棍子落在屁股上的啪啪声和父母双打的咒骂声了。
即便偶尔有着这样那样的欢乐作为缓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枯燥仍旧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
当冬天慢慢的离去,春天到来的时候,整座大地才慢慢的恢复了生机。
就在这一片春意盎然之中,赵丹的车驾来到了赵国的工坊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陪同赵丹前来的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来客,那就是赵国北方经略使李牧。
李牧是在刚刚开春之后抵达邯郸的,这就代表着他其实是提前一个月从朔方郡出发的。
冬天的赶路显然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从李牧即便已经休息了两天但看上去仍旧有些疲惫的神色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李牧并不是擅离职守,而是被赵丹特地召回来的。
赵丹之所以要把李牧召回来,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经过赵国工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具装甲骑兵的第二代装备终于出炉了。
作为目前来说整个大陆之上运用具装甲骑兵最为熟练,同时也是最为出色的将领来说,赵丹觉得让李牧看看这个具装甲骑兵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次负责为赵丹和李牧现场演示具装甲骑兵威力的,乃是赵国的首席大匠腹真。
自从遭遇了一次绑架之后,腹真就呆在了邯郸城之中,接受了颇为严密的保护,待遇可以说是相当好的,整个人的气色看上去也颇为不错。
在赵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腹真显然已经习惯上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和其中的不少人有了交情,这从他不停的在和身边的几名赵国大匠低声谈笑就能够看得出来。
一面具装甲骑兵盔甲就这么立在了赵丹等人的面前,让赵丹有些无语的是,腹真和几名赵国大匠就这么围着具装甲骑兵盔甲嘀嘀咕咕,时不时还伸手在上面比划比划,东摸摸西敲敲,看上去似乎有些停不下来的样子。
赵丹有些无语的重重咳嗽了两声,这才让腹真等人回过神来,慌忙朝着赵丹谢罪。
赵丹摆了摆手,道:“好了好了,且和寡人说说这具装甲骑兵的新装备如何吧。”
一说到这里,腹真顿时就来了精神,开始兴致勃勃的对着赵丹介绍了起来。
根据腹真的介绍,他在跑了一趟赵国北方那个炼铁厂之后,的确是从高炉炼铁以及炒钢、百炼钢等手法之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在腹真回到邯郸之后,经过了几个月的思考和实践得到了不少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再结合墨家传下来的一些心得和窍门进行了改进,让具装甲骑兵全套盔甲的防护力再一次的得到了提升。
赵丹点了点头,道:“提升多少?”
腹真眉飞色舞的伸出了三根手指,在赵丹的面前晃了一晃。
赵丹顿时大喜:“提升了三倍?”
腹真愣了一下,随后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一眼赵丹:“三成!”
赵丹也是一愣,随后也就释然了。
这又不是现代社会,想要随随便便就把防御力提高三倍,哪有那么简单?
从理论上来说这可是几百年以后才应该出现的技术呢,腹真这个古人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就吃透了这种技术并且将防御力提高了三成,这其实就已经是天才一般的表现了。
一想到这里,赵丹就觉得自己能够把腹真弄到手,这果然是捡到宝了。
有心想要问问腹真是怎么提高的,但是看到腹真一脸看傻子的表情,赵丹决定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反正问了估计也就是一堆专业术语,而且还特么是古代的专业术语,这就算了吧。
至于腹真那有意无意的冒犯,赵丹倒是没有放在心上,像这种大匠们或多或少都有点脾气,这很正常。
腹真又命人搬来了另外一套最初版本的具装甲骑兵盔甲,现场演示了一番对于劲弩、兵器的防御能力。
果然如同腹真所说,新版的具装甲骑兵盔甲坚持的时间比旧版的要更加的持久,更重要的是它的重量也比旧版的要轻了一些,无论是人的甲还是马的甲都是如此。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要知道重量的减轻就代表着马匹的耐力上升,能够让具装甲骑兵的作战更加的持久,相当于从另外一方面提升了具装甲骑兵们的战斗力。
唯一的缺点就是,打造新版具装甲骑兵一套人马铠甲装备加起来所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比起旧版的还要多了四成。
掌管国库的李伯已经多次吐槽过腹真为首的工匠们对材料的浪费和滥用,但是赵丹本人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
毕竟具装甲骑兵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可能大规模的铺开,有个几千人也就是极限了,在这种少而精的指导思想之下,其实资源的消耗倒不算是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腹真还对赵国具装甲骑兵们的武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让他们手中的长枪变得更加的锋利和坚固。
根据腹真的说法,在这一番改进之后,具装甲骑兵们的战斗力至少能够提升三成以上!
李牧特地亲自上手,在工坊里的操场中体验了一番这些装备,并对腹真的结论表示同意。
赵丹在见证了这一切之后,立刻十分豪爽的拍出了奖励:“腹真爵升三级,其余大匠爵位各升两级,工匠爵位各升一级,所有人皆赏赐酒肉、布匹、金钱!”
赵丹这命令一下去,自然就是欢声雷动,众多工匠在腹真的带领下喜滋滋的朝着赵丹行礼拜谢,纷纷口称大王英明。
英明是自然的,又升官又发财的,不英明那才有鬼了。
在离开了工坊之后,李牧提出了另外一个提议。
“大王,如今月氏人被灭,匈奴人和乌孙人十分虚弱,正是趁势占领贺兰山、祁连山之时,还请大王能够同意臣的请求,让臣率领一支兵马西出河西!”
赵丹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李卿,汝应该知道,现阶段寡人还不能够将大批人手用于草原。”
对于赵丹来说,更重要的当然还是对中原的经略,草原方向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事实上李牧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上过奏折了,当时的那份奏折赵丹就没有批准。
李牧显然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继续劝说着赵丹:“大王,臣很明白大王的意思,但是臣觉得,就算是不占领贺兰、祁连山脉,那么也不能够让匈奴和乌孙人舒舒服服的将那片地区拿下,否则的话对于将来的征伐也是有些不利啊。”
赵丹看了李牧一眼,道:“李卿莫非有什么想法?”
李牧点了点头,道:“大王,臣觉得,其实可以先在黄河以西建一座和定西、镇北两城一样的城,一方面可以监视乌孙和匈奴的动静,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将来大军征伐草原的时候作为一个后勤基地。”
赵丹显然并没有想到李牧竟然会提出这样的意见,一时间有些犹豫。
“建城?”
仔细想想,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毕竟农耕文明最强的点就是城市,如果能够让草原上遍布一座座城池的话,那么草原早就被中原民族拿下了。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
“乌孙人和匈奴人是不可能坐视这座城建起来的,若是汝日后率领大军南下中原之时乌孙和匈奴人将其攻克,那这座城岂不是白建了?”
李牧一咬牙,说道:“大王,臣敢保证,只要这座城建起来,未来乌孙人和匈奴人绝对无法将其攻克!”
赵丹看了一眼李牧,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大将为何如此的执着,但是考虑一下之后还是决定答应下来。
“只要汝能够确保建这座城不会影响未来对中原、尤其是对秦国的用兵,那么寡人批准了!”
李牧大喜,立刻朝着赵丹深深的行了一礼:“谢大王!”
赵丹看着李牧的欢喜表情,总觉得自家的这位大将似乎有些什么东西在瞒着自己,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李牧的忠心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赵丹稍微想了想,也就随他去了。
就让李牧使劲折腾去吧,反正有着一次不能够调动三千人的禁令在,不管他折腾的结果如何,总之赵国是不会有太大损失的。
万一给他折腾出什么大动静,那赵国就是赚大了。
所以赵丹特地拍了拍李牧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好好干,寡人看好你!”
第675章 齐王建的恼火
临淄。
齐王建最新的心情不太好,这是众所周知的。
之所以脾气不好,当然也是有理由的。
比如说在这个时候,齐王建就在和面前的后胜大发脾气。
“寡人坚决不退兵,寡人一定要灭了这个该死的燕国才罢休!”
是的,齐王建之所以如此的恼火,其关键当然还是在于已经打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但却仍旧没有停止的齐燕战事。
由于冬天给齐军带来的补给困难,齐军早在冬天到来之后就已经基本停止了对蓟都的围攻。
对于齐王建来说,在消耗了整整一个冬天之后却仍旧没有拿下蓟都,这无疑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人满意的结果。
但是在齐国的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质疑却渐渐的变大了起来。
毕竟很多齐国大臣并不觉得能够灭亡燕国,所以当春天到来之后,要求和燕国议和的言论开始渐渐的从原本的少数派,演变成了一股让齐王建都已经无法无视的力量。
这让齐王建感到非常的恼火。
“就是这些家伙,寡人去年冬天的时候问他们打不打,他们坚持说要灭亡燕国!可现在呢?现在春天才刚刚到来,他们就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们去年和寡人说的那些话,转而要跟燕国和谈了?简直可笑,可笑至极!”
齐王建的咆哮响彻了整座宫殿。
对于齐王建的怒火,在场的齐国相邦后胜只能够报以一阵苦笑。
后胜其实是很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的。
根据后胜得到的某些风声,那些纷纷转变立场的齐国大臣们,在过去的那个冬天里似乎都迎接过某些来自北方的“神秘来客”。
当然了,这种事情后胜也是听说,并没有什么证据。
毕竟……后胜的家里也出现过这样的“神秘来客”啊。
不过作为相邦,后胜这个时候不说几句显然又是不太合适的,于是后胜咳嗽一声,道:“大王,以臣之见,如今燕国的确是难以完全灭亡,不如……”
后胜的话还没有说完,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