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在韩王然看来,现在的韩国可不是当年长平之战时那个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灭国困境的蕞尔小国了。
  如今的韩国可是拥有精锐十余万,沃土无数的中原大国!这样的一个国家,那可不能够像两年前那样被人呼来喝去的了。
  郑朱作为专业的外交纵横家,自然是立刻就察觉到了韩王然话语之中的不满,忙道:“回大王,此次前来吾王已经特地告知于郑朱,停战与否全在大王之决定,赵国只是提出建议罢了。”
  一听到郑朱的这番解释,韩王然的脸色顿时就好了不少。
  之所以如此,主要也是韩王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长平之战的时候,韩王然可以说是战战兢兢,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得罪不起。
  到了之后,韩国加入赵国所主导的三晋同盟,也一直都是小弟打下手的角色,自然对赵国也抬不起头来。
  可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韩国,那可是史上最强韩国,韩王然甚至自认为如果给自己几年时间好好的发展经营一下,说不定都能够和秦国乃至赵国掰掰腕子了。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赵国再用当年的那种呼来喝去的态度对待韩国,那显然就会让韩王然很不满意了。
  不得不说,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赵国君臣对于韩王然的心态分析还是相当到位的。
  韩王然想了想,对着郑朱说道:“如今寡人随时都有可能会攻破息城,这个时候让寡人退兵,岂不是让寡人白白的损兵折将?”
  郑朱笑了一笑,对着韩王然说道:“若是大王,随时真的能够攻破息城的话,那么郑朱今日也就不会在这里了。息城城高墙厚,又有十万楚军拼死守卫,想来没有个一年半载时间是根本无法攻下的。难道大王就让韩国主力如此在息城之下白白的消耗不成?还请大王莫要忘了,秦国人尚且对大王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夺回南阳郡呢!”
  在郑朱这番话说出来之后,韩王然的脸色顿时就微微的变了一变。
  在如今韩国的四个邻国之中,赵国和魏国都是韩国的盟友出国,楚国如今正在和韩国交战,那都不是韩国担心的对象,所以韩国最为担心的自然就是西边的秦国了。
  韩国现在虽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毕竟都是在这几年之中占领的,想要完全消化并且将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都化为韩国的国力,还需要至少几年的时间。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韩国实际上是打不过秦国的,事实上就算是韩国真的用几年的时间变强了,能不能打得过秦国这个苦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韩王然想了想,嘿然道:“就算是秦国来犯,寡人也未必就输了!”
  这句话说得一点底气都没有。
  郑朱笑道:“若是秦国单独来犯,那么郑朱以为韩国有武关之险,应付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如今韩国和楚国交兵,看上去急切难以得下,而且冬天即将到来,楚国人届时必定会得到一定的喘息。若是来年春天秦国趁着大王的军队在息城之下苦战一年,师老兵疲之时突然来犯,敢问大王能言必胜否?”
  郑朱的这一顿分析说出来,韩王然的脸色又变了。
  这其实还真就是韩国君臣一直以来心中的顾虑。
  虽然由于崤函通道归了赵国的缘故,韩国的西部地区和秦国并没有接壤,但是后来韩国又夺取了南阳郡和武关,这就让韩国的西南部地区通过武关和秦国再次成为了邻国。
  如果现在拒绝了赵国的退兵请求,那么到时候秦国真的来攻的话,赵国很可能就不会派来援军了。
  没有了赵国的援助,韩国单独面对秦楚那肯定就是必败无疑啊。
  虽然说韩国现在还有另外一个盟友魏国,但是韩王然对于魏王圉的节操还是比较怀疑的,而且韩魏联手能不能打得过秦楚联军,那也不好说。
  韩王然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道:“若是寡人此刻退兵,能有什么好处?”
  郑朱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飞速答道:“回大王,若是大王愿意和楚国议和,那么一来如今韩国所占领之土地完全不需归还任何给楚国,二来若是将来秦楚攻韩,赵国作为盟友自然当全力以赴援助韩国,不知大王对此可满意?”
  韩王然闻言抬头看了冯亭一眼,却见冯亭轻轻点头。
  韩王然终于不再犹豫,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汝便派人去息城吧,只要楚王元愿意答应这些条件,寡人愿意在冬天之前和楚国停战!”


第653章 暴怒的魏王圉
  陶邑。
  在这座王宫之中,魏国现任国君魏王圉正在大发雷霆,怒吼声在大殿之中不停回荡。
  “这个赵丹小儿,简直混账至极,他竟然又让寡人跟楚国停战,他是怎么好意思跑来向寡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魏王圉看上去火冒三丈,将自己面前的桌案拍的砰砰直响,显然非常的不满意。
  坐在魏王圉下手的段干子,对此也只能够报以一阵苦笑。
  不过说实话,即便是和赵国有着一些暗中的联系,但是这一次段干子自己也觉得,赵国人在这件事情上未免也太过分,太强势了一点。
  刚刚觐见魏王圉的那个赵国使者,不但在言语之中对于魏王圉没有多少敬意,反而还把魏王圉好好的威胁了一番,语气之中也是显得倨傲无比,大有“如果你魏国不退兵就走着瞧”的意味。
  魏王圉再怎么说那也是一国国君,怎么能够受得了这个委屈?
  一想到这里,魏王圉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缓缓的对着面前的段干子说道:“段卿,寡人打算联合其他诸国以共抗赵国,不知段卿觉得如何?”
  虽然说在这之前魏王圉也和段干子说过这件事情,但是现在这么一说,显然是魏王圉已经控制不住心中的怒气,要马上和赵国翻脸了。
  段干子一听魏王圉的这番话就吓了一跳,忙道:“大王,此刻魏国的力量还无法和赵国对比,而且大军尚在会稽郡之中作战,暂时不得回返,还请大王三思啊。”
  段干子是真心的不想和赵国打仗。
  且不说段干子本人和赵国胡衣卫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就说段干子本人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性格,对于其他的霸主国总有一种天然的敬畏。
  说白了,像这种人就是觉得自己国家啥啥都不行,别的国家啥啥都牛逼,所以既然自己国家这么不行,那当然要当乌龟啦。
  一句话,忍就是了。
  魏王圉听了段干子这番话,不由得嘿然不语。
  生气归生气,但是魏王圉基本的理智还是有的,现在的魏国虽然打下了大片土地,夺得了大量楚国的人口,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魏国一下子就能够成长到赵国那样的水平了。
  就像赵国那样的国家,虽然这几年连续打下了河东郡和河套等地区,实际上这些地方对于赵国来说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赵国现在国力的精华仍旧集中在以邯郸为首的地区。
  时间,魏国现在最需要的还是时间啊。
  段干子见魏王圉沉吟不语,心知自己大王这个优柔寡断的毛病又开始发作了,于是便继续劝说道:“大王,如今便忍他一时之气又有何妨?否则的话,若是赵国趁着大王麾下大军在会稽郡征战趁机来攻,届时就真的是首尾难顾了啊大王。”
  魏王圉一听这话,脸色不由变得更为阴沉,良久之后才一拳重重的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冷声道:“难道要寡人就这是跟那赵丹小儿低头?寡人不甘心啊!”
  魏王圉当然是不甘心的,要知道一开始的时候魏王圉可是打算将包括九江和会稽郡两个郡在内的广大土地给通通吃掉的。
  可现在这个目标才完成了一半,九江郡才刚刚打下来,魏军主力还在攻略会稽郡的路上,这个时候要是退兵议和,那先前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完成了。
  这显然是让魏王圉完全无法接受的。
  又不想接受赵国的要求,但是又害怕赵国这个时候发兵来攻,这就让魏王圉整个人陷入了一种两难的情况之中。
  陶邑和大梁一样,距离邯郸都实在是太近了!
  魏王圉心中迁都的愿望变得更加的热切了。
  段干子闻言嘿嘿一笑,一双小眼之中闪过一丝狡诈的光芒,道:“大王,虽然眼下的确不适合与赵国翻脸,但是臣觉得,其实也未必就一定不能接受赵国的意见了?”
  “什么?”魏王圉一听这话立刻就瞪大了眼睛,说话的时候也开始变得非常的不高兴了:“怎么,段卿难道是想要寡人接受赵丹小儿的条件?”
  段干子身体一抖,忙赔笑道:“大王说笑了,那赵王如此态度,自然是不能够答应其条件的!但问题在于,由于现在的情况,大王其实也很难理直气壮的拒绝赵王,对吧?”
  魏王圉犹豫了一下,十分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虽然对于赵国使者的时候不愿意示弱,但是在段干子这个近臣面前倒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段干子笑道:“反正冬天也要到了,到时候大军征战也是多有不便,所以大王不如暂时停战,等到来年春天再说。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大军得到休息,也能够对赵王有所交代,岂非是一举两得?”
  魏王圉听了之后眼睛不由得一亮,开口赞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除去了段干子所说的这些话之外,魏王圉自己其实又多想了一层。
  等和楚国的和谈之时,只要魏王圉让魏国的使者提出比较苛刻的要求,那么自然就能够楚王元无法接受。
  一旦楚国无法接受的话,接下来魏国继续对楚国开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算是赵丹也根本不能怪到魏王圉的身上。
  总之这件事的操作空间不少,而且至少眼下对赵丹的交代也是有了。
  魏王圉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着面前的段干子说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对了,汝和秦国那边的联络怎么样了?”
  段干子一听到段干子的这番话,心中立刻就是暗暗叫苦,知道自家的大王其实还并没有放弃和赵国争霸的心思。
  不过既然魏王圉发问了,那么段干子也只能答道:“回大王,由于此事要求隐秘,如今其实还在秘密进行之中,暂时还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其实段干子压根就没有把这事太放在心上,所以进展才如此缓慢。
  魏王圉眼睛一瞪,显然有些不耐烦了:“这都已经几个月了,怎么还如此磨蹭?如果汝做不到这件事情,那么寡人就换别人好了!”
  段干子被魏王圉这番话骂得心中有些惊慌,忙道:“大王请放心,微臣这就让人抓紧操办此事,一定尽快给大王一个答复!”


第654章 荀况入宫
  很快的,韩魏两国的答复就传回了邯郸之中。
  这两个国家都选择了答应暂时停战,和楚国进行和谈。
  说实话,韩国答应停战这件事情确实是在赵丹的意料之中,但是魏国竟然也答应了停战,这就让赵丹以及一众赵国大臣们颇为意外了。
  要知道那趾高气昂的使者在魏王圉面前所说的那些话,赵丹事先可是都对过剧本,甚至还发表了个人意见,帮忙润色了一下台词。
  就这样都不能够让这个魏王圉发火?
  “难道这个魏王圉在被寡人接连打击之后已经完全领悟了忍者神功的精髓,修炼成了传说中的忍者神龟?”赵丹在心中暗自纳罕。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魏国也选择停战,那么赵丹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于是赵丹非常痛快的大手一挥,提前终止了对楚国太子的禁足。
  是的,禁足,这就是对楚国太子的最终惩罚。
  关于这一点,赵丹其实也是有点无奈的。
  毕竟楚国太子这个家伙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的,虽然说赵丹并不是太把楚国当回事,但考虑到未来可能要利用楚国从南边来牵制韩国和魏国,所以还是稍微留了几分面子。
  至于那些闹事的家伙,赵丹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在虞信和毛遂两人的联合指挥之下,司寇和监察卫两大部门立刻就十分高效的运转了起来,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确定出了一份九十七人的名单。
  这九十七人,基本上就是属于那些带头搞事的家伙了。
  在这九十七个人里面,有整整六十八个人是儒家学子。
  这让赵丹相当的吃惊。
  因为在赵丹想来,这个数字应该是在二十到三十左右才是比较合理的。
  只能说,这些学生党们搞事的热情,还真的是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
  不过想想其实也是很合理的,毕竟学生没有出过社会,心中还保留着纯真和热血,只要稍微煽动一下就能够让这种热血激情一下爆发出来了。
  这是一把双刃剑,从现在来看,这把双刃剑显然对于赵丹和赵国不是很有利。
  赵丹有些犹豫。
  虽然说赵丹是打定了主意想要严惩,但是九十七个人这数字还是太多了,万一整个事情弄得变味了怎么办?
  赵丹可不想让文字狱这么早就出现在华夏大地之中。
  虽然从君王的角度来说,对于思想的控制是必要的,毕竟总不可能容许什么天天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家伙在赵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吧?
  但如果对于思想的禁锢过于严厉,那么又可能会出现历史上中国明清两朝的那种局面,让整个思想界死气沉沉,文人们基本上沦为君王们的应声虫和走狗。
  这个度的掌握,还真的是有些难以取舍啊。
  正是因为这份犹豫,所以即便毛遂和虞信处于建功的目的力劝赵丹早日作出处罚决定,但是赵丹还是将这份名单留了下来。
  直到数日之后,一个突发事情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邯郸学宫大祭酒荀况入宫求见赵丹。
  “臣见过大王。”荀况恭恭敬敬的对着赵丹行礼。
  赵丹微微点头,眼光上下打量着面前的荀况,显然这位大祭酒过去的一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这从荀况头上已经全白的头发就能够看得出来。
  要知道今年的荀况应该只有五十八岁,上一次赵丹在元旦晚宴上见到荀况的时候,他的鬓角还有一部分是黑色的,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变得全白,足以证明他承受的压力有多么的沉重。
  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荀子,赵丹的心中多少也是有些无奈。
  好好的做学问就能够名垂千古,为什么一定要参与到这种事情上来呢?
  “荀卿不必多礼,请坐吧。”
  对于这位荀子,赵丹还是非常尊重的。
  不管怎么说,这位儒家大能的学问是没的说,绝对的当世一等一,而且还培养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位人才,足以证明他的授徒能力也是极强的。
  至于官场的这些看上去稍显稚嫩和拙劣的手段……只能说人都不是完美的吧。
  不得不说,和后世那种成熟到已经能够和皇帝对抗的儒家士大夫阶层相比,现在的这些儒家学者们毕竟还没有进化到那种程度,这种玩手段的方式和手法远远不如自己的后辈们啊。
  当然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没有那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环境给儒家去磨砺和培养自己。
  事实上在董仲舒之后,士大夫们又奋斗了几百上千年、也和君王们斗争了这么多年才最终进化到了宋明时代足以和皇权分庭抗礼的地步,这里面的道道又怎么是这些大部分人甚至连官都没有当过的战国儒家学者们所能够体悟出来的?
  等到荀况坐了下来之后,赵丹就对着荀况笑道:“不知荀卿今日来见寡人,究竟有何事情?”
  荀况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对着赵丹说道:“老臣今日前来,其实是希望大王能够饶恕那九十七名华夏学宫的学子。”
  不得不说,虞信和毛遂的办事风格还是相当干脆的,这两个人在确定了名单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就将名单上面的所有人统统都抓了起来,关进了监察卫的大牢之中。
  虽然说鉴于这些学子们的身份,他们在大牢之中其实也受不了多少委屈,但是这件事情还是震动了整个华夏学宫乃至邯郸城。
  人们对于这件事情议论纷纷,甚至有许多人断言这些学子们下一次走出大牢的时候,就是他们前往菜市场门口之时。
  如此种种,让整个华夏学宫陷入了一种人心惶惶的氛围之中,尤其是占据着被逮捕学子超过三分之二数量的儒家更是惊恐不已。
  作为华夏学宫大祭酒和儒家领袖,荀况理所当然的被推出来,成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者。
  赵丹看着面前的荀况,忍不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荀卿,汝想来应该也很清楚这些学子们的罪名吧?”
  处于安抚人心的考虑,赵丹一开始就告知了虞信和毛遂,让他们将这些家伙的罪名以及犯罪事实一同张榜公布。
  荀况点了点头,道:“大王命人张贴的榜单,老臣其实也已经是看过了。只不过老臣觉得,这些学子们毕竟是一时年轻热血,情有可原,还请大王看在他们尚且无知的份上……”
  赵丹听到这里,心中的火气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终于忍不住打断了荀况的话,道:“怎么,荀卿难道真的以为仅仅一个年少无知就能够将他们所做的事情摘得干干净净吗?”
  “寡人想问问荀卿,这些家伙们聚集在一起,妄图利用舆论来左右寡人的决定,对于这一点荀卿怎么看?”
  荀况脸色一滞,道:“这个……”
  赵丹嘿的一声,冷笑道:“若是寡人答应了他们这一次,荀卿觉得会不会有下一次呢?如果有了下一次,那么还会不会有下下一次呢?如果每一次几千学子聚集在一起就能够让偌大的赵国因为这些学子们的意志而行事,寡人倒是想问问荀卿,这国家做主的到底是寡人,还是这些华夏学宫的学子们?”
  这句话就是不折不扣的诛心之言了。
  即便是贵为儒家大能,荀况也被赵丹的这番疾言厉色的质问问得无话可说。
  能怎么说,难道要荀况说这一次华夏学宫的闹事就是儒家所发动的,想要尝试和君王争夺权力的一次小小测试?
  如果真的这么说的话,那么儒家也别在赵国混了,麻溜的师生们一起打包走人吧。
  不对,说不定走人都走不了,直接要被逮进大佬去了。
  赵丹看着无话可说的荀况,一丝疑惑悄然涌上心头。
  原本以为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者就是荀况,但是现在看上去——好像不太像啊。
  如果真的是荀况和其他儒家学者们想出来的这个主意,那么不管怎么说,至少一个自我辩解总是能够说得出来的吧?
  可看看现在荀况这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的样子……
  难道说,幕后主使者另有其人?
  赵丹的大脑开始疯狂的开动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竟然有人想要觊觎寡人的权力吗?
  一想到这里,赵丹整个人的心突然就稳定了下来,所有的纠结和犹豫统统都不存在了。
  下一刻,赵丹沉声开口说道:“荀卿,这些学子们的罪名寡人已经决定了,就依照律法交由司寇所属,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寡人是不会干涉的!寡人也希望华夏学宫能够吸取教训,能够好好的做学问,至于和学问无关的事情,学宫今后还是最好不要参与了。”
  荀况听到赵丹的这番话之后身体就是一震,要知道进宫就是希望赵丹能够法外开恩,如今赵丹表明了要依法办事,这岂不是说明那些学子们全完了?
  要知道依据赵国的律法,这些学子们为首的十几个主犯直接就是斩首,剩下来的几十个从犯也少不了一个发配到北边去修长城的后果,可以说是非常严厉的了。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语重心长的对着面前的荀况说道:“荀卿,寡人对汝是非常敬重的,无论是先前还是现在都是如此,所以寡人今天就在这里掏心窝子的和荀卿说一句吧。荀卿是想要在百年之后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思想家,还是成为一位失败的政客呢?”
  赵丹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十分认真的看着面前已经好像要成为一尊泥塑雕像的荀况,诚恳地说道:“寡人言尽于此,还请荀卿自行思量吧。”


第655章 邯郸的变化
  又是一天早晨,一辆马车缓缓的驶入了邯郸城之中。
  这辆马车看上去相当的平常,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马车里坐着的那位看上去一身常服却仍旧隐约透露出几分威严的男人就是他们名震天下的大王。
  不知为何,赵丹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偌大的宫城似乎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囚笼,一个让自己无法摆脱的囚笼。
  更可怕的是,即便是大臣们每年也都会有许多休沐的时间,老了基本上也就退休赋闲在家了,可君王这个职业不但从登基开始就全年无休,而且一干还是一辈子。
  任何一个人在长年累月的重复一项工作之后都会感到疲惫,尤其是像当国君这种高强度的职业更是如此。
  赵丹开始理解历史上那些明君为什么往往寿命都很短了。
  每天都要考虑一大堆的国家大事,也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下班了之后还要面对宫里面一大群嫔妃的索求无度,天天这么对身体和脑子进行巨大消耗,不早死才怪。
  反观那些昏君、庸君们,只需要将朝政一股脑的扔给大臣们去处理,然后自己天天玩乐,虽然身体上仍旧是被一群女人给围住了,但是至少不用天天费脑子啊。
  所以说,还是得给自己的脑子放个假啊。
  赵丹再一想,能够和君王这个职业相比的,恐怕也就是后世的网文写手了。
  同样的全年无休,同样的天天费脑,同样的高强度工作量,最惨的是还没打赏没订阅,没钱也没有一堆老婆,简直令人不得不捧上一抹同情泪啊。
  怎一个惨字了得,唉。
  赵丹收回了心思,将目光重新聚集在了面前的邯郸大街之上。
  说实话,现在的邯郸和赵丹刚刚穿越的时候相比,那其实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在于,那股曾经让人掩鼻不已的臭味没了。
  自从赵丹穿越之后,就开始调集了大量的专业人士对整个邯郸的环境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且弄出了一个排水渠的排污方案。
  在大量的经费支持下,这个排水渠工程已经完全完成了。
  如今的邯郸,无论走到哪一座坊哪一条街,都能够在马路的旁边看到用来排污的排水渠,这些排水渠的开挖由赵国官方负责,日常维护则由坊里的坊丁负责。
  由于维护排水渠是计入劳役之中的,而且每个坊也就那么点名额,所以这个看上去有些脏污的工作其实可是相当抢手的,毕竟和千里迢迢跑去北边修长城相比,在家门口挖个臭水沟这哪算个事啊。
  除了排水系统之外,以吕氏家族为首的大粪商们也出了很大的力。
  不得不说,商人们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那个被吕氏家族化名买下来作为粪厂的庄园秘密并没有保守多久,仅仅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过后,一个个粪厂接连在邯郸城外开张。
  一开始的时候,由于“资源”还算十分充足,于是各大粪厂也还是相安无事。可是随着不停有竞争者加入,终于有一天,邯郸城数十万居民的“出产”已经满足不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粪厂的需求了。
  于是一场残酷的洗牌就开始了。
  由于一直以来粪厂们都是免费拉粪的,所以想要争夺资源的话,自然也就不可能从什么收购价来下手,因为收购价本来就是零啊。
  各大粪厂的老板们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在长达一年的洗牌之后,大约只有十家左右的粪厂仍旧留存,其他大大小小的粪厂统统都被清理了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最大的一家粪厂不是别人的,正是来自于赵国少府。由于少府乃是王室的私人财产,所以赵丹实际上就是邯郸城之中最大的粪厂老板……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让赵丹觉得有点怪异。
  由于深知粪厂的暴利,所以赵丹也是毫不客气的对粪厂制定了一个奇高无比的税率——六成!而且赵丹还特地将“粪厂之税许增不许降”这句话写入了赵国的《税律》之中。
  在少府控制的粪厂主动向内史所属的税务监上交了税之后,其他的粪厂不得不纷纷跟进,这让当时还是内史的虞信笑得合不拢嘴,据说好几天时间都拿着各大粪厂交税的报表放在案头,办公累了郁闷了就拿起来看一下。
  对于赵丹来说,反正这个交税就是从王室的私库进入了国家的公库,倒也无伤大雅,基本上也就是个左手倒右手的事。
  总而言之,赵丹对于自己竟然能够开创一个行业这个事情还是颇为高兴和自豪的,虽然说这个行业有点味道,不是很摆的上台面……
  这么一看的话,寡人这也算是种田流了吧?坐在马车之上的赵丹一边掩着鼻子看着正好从自己面前不远处路过的一辆拉粪车,一边在心中不无自豪的想到。
  或许是因为太早了的原因,邯郸城看上去似乎还并没有醒来,街角偶尔会有人走过,但是人流量并不算太多。
  正是深秋时节,重重的寒意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萦绕,无数落叶从天而降,每一个晚上过去之后都让邯郸的街道上铺得厚厚的一层。
  对于这些落叶,赵丹也同样没有放过,此刻大街上就已经可以看到许多人正在清扫这些落叶了,这同样也是属于劳役的一种。
  之所以弄这些东西,倒不是说赵丹有什么洁癖,而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卫生。
  卫生这个东西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穿越者的赵丹自然是知道得清清楚楚,古代之所以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么高,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卫生。
  别的不说,只要把卫生搞上去了,蚊虫的数量就自然减少,蚊虫少了发病率就自然降低。
  除此之外,像新生儿以及孕妇的死亡率都和感染有着很大的关联。
  自从赵丹在邯郸保卫战后受到了启发,凭借着脑海之中的记忆整理出一个简单的卫生条例并强制在赵国境内推广之后,单单是这两年来邯郸之中新生儿和孕妇的死亡率就直接降低了百分之四十,而且看上去似乎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人口在这个时代对于国君们来说,那可绝对是最宝贵的财富啊。
  赵丹的马车转入了邯郸西北部的一个坊里,这里是邯郸最为贫穷的一个坊,随处可见破旧的房屋,但是道路还算干净,街边的排水渠也同样畅通,赵丹甚至还看见几名老人悠闲的靠在一根需要数人合抱才能够抱得过来的巨树树干上晒着太阳,身边还有好几个稚童围着打闹。
  赵丹想了想,叫停了马车,走下马车朝着几名老人走去。
  这几名老人很快发现了赵丹的存在,立刻一个个就下意识的直起了身子,有些惊慌的站了起来,稚童们也纷纷躲到了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