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殿之中又是一片寂静。
  良久之后,燕后的声音再一次的响起了。
  “既然如此,那汝还在等甚么呢?今日便向邯郸派去使者吧。”


第631章 灭还是和?
  邯郸,龙台。
  说起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燕国人议和的使者和庞煖派回来报捷的信使居然是同一天抵达邯郸的,相互之间的时间差距不过只有短短的一个时辰。
  除此之外,虽然赵丹这些天因为内部事宜分散了绝大部分注意力,但外部战场的消息同样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西北战场上最新的情报是来自五天以前,那时候的廉颇刚刚准备渡河,算算日子现在应该也差不多要和匈奴人碰面了,不过鉴于隔了整整一个太行山,所以还得再等五天才能够知道真正的战况。
  而在南边的中原,韩魏联军也早就已经和楚国人打成了一锅粥。
  在接连几场大战之中都遭受了惨痛十里之后,如今的楚国不但国土缩水严重,而且国力和军力也都大不如前。
  韩魏联军自从出兵之后就接连告捷,将整个战线一步步的不停向南推进,现在已经占领了楚国的大量土地。
  根据胡衣卫的最新密报来看,楚王元已经抵挡不住这般压力,派遣使者前往新郑和陶邑求和了。
  这让赵丹的心中多少有些高兴和失望。
  高兴是因为韩魏两国果然如同自己的计划之中那般去痛打了楚国,并没有和秦国搞在一起玩什么趁机捅赵国一刀的这种小动作。
  而失望则是因为随着这一次的战争胜利,韩魏两国必定会变得更加的强大起来,未来不听话的可能性也自然就因此而增加了。
  总的来说,有得有失吧。
  毕竟赵国这一次的着眼点还是在北边的燕国,既然燕国已经确定不能够乖乖的听话了,那么就直接把燕国打到没有力量和自己捅刀子为止。
  所以在接见了使节,并且看完了这份应该是由燕太后亲笔写就的求和信之后,赵丹将这封信扔回了使节的脚下。
  “使者,这一仗都已经打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就连整个督亢之地都已经在寡人的手中,这个时候想用区区一个武阳城就要让寡人撤兵,这也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一些吧?”
  看着张口结舌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的燕国使者,赵丹摇了摇头,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尽量显得温和一些:“使者且在偏殿等候一二,让寡人和诸臣商议一下再答复汝吧。”
  送走了燕国使者之后,大殿之中的赵国群臣立刻就开始了争论。
  首先发言的乃是刚刚上任司寇的虞信。
  虞信这些天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自从上任司寇之后,他就依照着被供述出来的名单,对整个赵国上下的司寇系统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大量原先赵豹一派的官员因此而落马,取而代之的则是虞信自己的亲信们。
  除此之外,虞信还和监察卫副总管毛遂倾力配合,监察卫负责抓人审问,司寇所属负责整理口供并且对诸多嫌疑人进行审判定罪。
  在虞信和毛遂的高效合作之下,这些天来一批批的犯官被拉到菜市场门口斩首,大量的犯官家属被贬斥到边郡充实种田人口,邯郸城的城门口和菜市场门口天天都是哭声震天,好不让人心酸。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贵为相邦的赵胜也不得不迫于形势对虞信采取了容忍和退避的态度。
  因此虞信现在的风头之盛甚至都已经压倒了赵胜,就连本该由赵胜第一个发表意见的权力都毫不客气的拿过来自己用了。
  只见虞信对着赵丹说道:“大王,如今燕军弱小燕国疲敝,加上燕国国君尚且年幼,正是一鼓作气灭掉燕国之时!只要燕国一灭,那么大王便可安心南下西进,再不用担心腹背受敌!”
  要知道这一场讨伐燕国的战争就是在虞信的力主下推动的,所以论到灭燕国的热情,虞信自然也是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要更高。
  不过虞信虽然风头盛归盛了,但毕竟现在整个朝堂之上还不是这位新任司寇说了就算的,所以仍旧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个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一直来保持着中立的郑朱。
  “虞卿此言差矣,若是这一次灭掉燕国,那么天下诸国必定震恐不已,很可能会联合起来攻伐我赵国,如此一来便是得不偿失啊。”
  虞信哼了一声,道:“郑卿此言未免过于保守,如今天下诸国皆是我赵国之手下败将,便是联合起来又有何妨?更何况诸国各怀鬼胎,只需要各个分化击破也就是了。”
  郑朱摇头道:“当年齐湣王亦是这般想的,可结果呢?结果便是齐国为此而险些灭国。吾以为灭掉燕国之举实在是过于冒险,倒不如和燕国和谈,只消督亢之地和武阳在我国手中,燕国此后便不足为患矣,灭与不灭又有何区别?”
  两人的意见都各自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一番争吵之后,赵丹咳嗽一声,争吵不休的众多赵国大臣这才安静了下来。
  赵丹思考片刻,缓缓地说道:“郑卿所言有理,现在的确还不到灭掉燕国的时候。而且燕国除督亢之地外,其余之土地乃是地广人稀,暂无占领的价值。所以寡人决定了,既然燕国已经派来使者,那么便就此休战吧。”
  这其实赵丹在综合了各方面参谋幕僚以及前线大将们的参考意见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
  虽然说辽东已经被燕国占领,但是现在的辽东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基本上还处于一个和原始社会差不太多的情况。
  只要没有了督亢之地这个燕国境内唯一的大粮仓,那么燕国再怎么想要和赵国作对,那都是有心无力的了。
  粮食在这个年代,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战略物资啊。
  片刻之后,燕国使者被召回了龙台正殿。
  赵丹亲自朝着这位燕国使者宣布了决定:“使者,寡人已经决定和燕国和谈。汝且回去告诉燕太后,她必须立刻让武阳城归降,等到武阳城归降之后,寡人会北上和燕太后在武阳城之中会盟,面对面商讨和谈事宜。若是燕太后不能够答应寡人的要求,那么咸阳便是蓟都的前车之鉴!”


第632章 兄妹会
  武阳城。
  这座城池虽然仍旧是整个燕国之中最大的城池,但是现在的武阳城显然比开战之前要冷清了许多。
  迫于齐赵联军对蓟都的强大压力,燕国最终还是不得不答应了让出武阳城的要求。
  自从五天前燕国武阳令乐壁打开城门,大批赵军随之入驻武阳城之后,这座城池的归属权就从燕国移到了赵国手中。
  这还是武阳城在建立之后第一次落入敌国的手中。
  几天的时间下来,武阳城之中冷清依旧,大部分居民都选择了躲在家中,用谨慎的目光注视着从不时从门外走过的赵国巡逻部队。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所有的武阳城居民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虽然这只是武阳城的第一次陷落,可燕国或许再也不能够夺回这座城池了。
  有些时候,失去了一次,也就代表着永远失去了。
  这一天,赵丹的王驾在五千名羽林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武阳城,并且在武阳台之中住下。
  一天后,来自蓟都的燕后和来自临淄的齐王建先后到来。
  于是赵丹便在武阳城之中召开了一场小型的晚宴,为燕太后和齐王建接风洗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年幼的燕王也跟随着燕太后而来。
  小小的燕王已经是一个四岁半将近五岁的孩子了,坐在那里努力的想要保持着一个君王的仪态,但是很显然头上的冠冕对他来说似乎有些重了,身上的王服尺寸也显得不太合身,看上去应该是临时赶制的。
  而在燕王的身边,年轻的燕国太后同样平静的坐在那里,一张俏脸如染寒霜,一言不发,也没有去吃任何一口晚宴的酒菜。
  女子出面商议国家大事其实是一件于礼不合的事情,即便是太后也是如此。但赵丹并没有对此表达反对,那么另外一边的齐王建自然也就很有眼色的没有多嘴。
  老实说,几乎所有有资格位列晚宴的人都已经做好了赵丹会在晚宴之上突然发难的心理准备,毕竟在之前的几次会盟上赵丹都是这么做的。
  这其实也是会盟的盟主们通用的做法,简单的说就是立威。
  让这些人大出所料的是,赵丹在晚宴上并没有任何的挑衅之举,表现的十分热情而有风度,完全就是一个合格的东道主风范。
  是的,东道主。
  毕竟对于现在的赵丹来说,武阳城已经属于赵国了。
  宴会很快结束,赵丹礼貌而热情的将齐王建送走,随后回到了武阳台的偏殿之中。
  在这里,燕太后和年幼的燕王已经等了有好一会了。
  赵丹坐了下来,静静的注视着面前的燕太后,这个和自己一母同胞所出的女人。
  燕太后脸色平静的看着赵丹,说话的时候透出来的满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气:“不知赵王召老妇前来,究竟有何要事?”
  赵丹看了一眼年幼的燕王,稍微有些犹豫。
  燕太后察觉到了赵丹的目光,微微的紧了一下手臂,将小燕王抱在了怀中:“既然是和燕国有关之事,那么轲儿身为燕国大王,自然是要在场的。”
  赵丹心中突然明白了过来,忍不住露出了苦笑:“太后这意思莫非是觉得寡人在欺负孤儿寡母吗?”
  燕太后冷笑道:“难道赵王觉得不是?若不是的话,为何昨日之燕国下都,今日却成了赵王之领土?”
  这两名同出一母,身上流着同样血脉的男女,此时此刻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却是无比的僵硬,充满了隔阂感。
  赵丹叹了一口气,十分认真地说道:“太后,难道这一切都是寡人造成的吗?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应当是去年的燕国背盟在先吧。”
  “燕国没有背盟。”燕太后冷冰冰地说道。
  赵丹显然被燕太后的态度弄得有些生气了,说话的时候也不觉多了几分火药味:“是吗?但是燕国却在寡人联合齐国对楚国作战的时候在背后捅了齐国一刀,并且完全无视了寡人的警告!”
  燕太后毫不示弱的抬起了头,一双凤目直直的和赵丹对视着,一字一顿地说道:“燕国,不需要听从任何人的警告!燕国需要南下,而不是困守在这东北边陲之地,百年不得寸土扩展!”
  赵丹摇头道:“燕国当然可以南下,寡人当然也可以允许燕国南下,但是燕国南下的前提是不能够危及到赵国的利益!既然燕国选择了在上一场战争之中攻击赵国同一战线的战友齐国,那么就要做好被寡人惩罚的准备,否则寡人何以服众,何以号令天下诸国?”
  “号令天下诸国?”燕太后冷笑了起来:“赵王真是好大的威风!怎么,难道赵王已经做好了取天子而代之的准备了?”
  大殿之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年幼的燕王有些害怕的看了赵丹一眼,下意识的朝着母亲的怀中靠拢了一些。
  小燕王已经知道面前的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舅舅,也是自己母后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之一,但是却搞不清楚为何这个男人和自己母后之间的争吵会如此的激烈。
  小燕王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敢在自己的母后面前用如此的态度说话,更没有见过自己的母后会在哪一个男人的面前红了眼眶。
  看着面前泫然欲泣却仍旧故作坚强的燕国太后,赵丹的心中微微一动,只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苦涩从心中泛起。
  小的时候,每当她被自己欺负了,不都是用这样倔强的目光看着自己吗?
  虽然已经时过境迁,虽然如今的赵丹其实仅仅是一个融合了记忆的穿越者,但是那股发自内心的亲情却依旧犹如山洪般突然爆发,瞬间充满了赵丹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这毕竟是和赵丹一母所生的亲生姊妹啊!
  良久过后,赵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汝的性格果然是越来越像母后了。难道汝就没有想过,汝的太后之位和轲儿的王位,都是在寡人的支持下取得的吗?寡人之所以支持轲儿,就是希望得到一个稳固的盟友燕国,而不是一个不听话的、随时随地可能背叛寡人和赵国的燕国!”
  “燕后,汝如今乃是燕国的太后,一举一动都要为燕国考虑,这寡人可以理解。但是寡人希望汝明白的是,寡人现在也同样是赵国的大王,所有的一切都要站在赵国的立场上去考虑!”
  “寡人知道汝也很害怕寡人会把燕国灭亡,所以汝才把轲儿带到了这里,对吧?汝放心吧,燕国不会亡,至少现在不会。寡人要的只是督亢之地和武阳城,并没有想要彻底的灭亡燕国。”
  “只要未来燕国不再次做出背叛寡人的行径,寡人可以保证燕赵边境会有一段很长时间的和平时光。燕国不强,一点都不强,所以这样争霸中原的游戏其实并不适合燕国,一点都不适合。”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汝且带着轲儿回去好好休息,好好想想寡人的话吧。”
  燕太后身体微微一颤,并没有说些什么,只是沉默的站了起来,抱着年幼的燕王一步步的走出了武阳台偏殿之外。
  当坐进马车之后,年轻的燕太后低下了头,眼镜红红的抱着小燕王,良久不语。
  年幼的燕王转了转眼睛,突然反身轻轻的抱住了自己的母后,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句话。
  “母后,是不是舅舅欺负人了?等轲儿长大了就派人去教训舅舅,让舅舅以后再也不敢欺负母后!”
  燕后身体微微一颤,终于再也忍受不住,紧紧的抱着怀中的孩子,一颗颗珠泪缓缓自长长的睫毛落下,无声的饮泣了起来。
  赵丹站在武阳台的台阶顶端,注视着燕后的马车渐渐的消失在黑暗之中,神情颇为复杂。
  或许从今天开始,自己的这个亲生姊妹就要恨自己入骨了吧?毕竟一个是赵国的统治者,一个是燕国的摄政太后,立场上的冲突其实根本就无法调和啊。
  赵丹沉默良久,最后只能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又缓缓的摇了摇头。
  这都叫个啥事啊。


第633章 寡人欲灭亡燕国
  翌日。
  阳光很明媚。
  已经到了一年之中最为酷热的时间段了,即便是早晨的阳光,都热得让人有些无法忍受。
  不过这对于赵丹这种国君来说不是问题,柔美的侍女们站在一边拿着齐人高的扇子送来丝丝的凉风,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一些时令瓜果,甚至还有一爵冒着丝丝寒气的美酒。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
  当然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赵丹还是懂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赵丹也听说过。
  所以瓜果是从武阳宫城的果园里摘的,美酒是从武阳台的地下冰窖拿冰出来镇的,就连扇扇子的侍女也是原本就在武阳台之中服侍的燕国宫女们。
  一切完全都没有花费赵国国库一分一厘,可以说是相当有赚的了。
  赵丹今天要招待的是另外一个国家的掌控者,也就是如今赵国在这一场战争之中的盟友齐王建。
  说起来赵丹的母亲赵威后是齐王建父亲齐襄王的亲妹妹,所以齐王建还是赵丹的表哥呢。
  不过这种亲戚关系也就在套套近乎的时候有用,真打起来大家其实也都没有当回事,毕竟几百年下来各国都是在大肆通婚,谁和谁还不是亲戚了?
  谁要是因为这点血脉关系就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拿出了卖了,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傻狍子。
  作为这一次战争之中并肩作战的盟友,赵丹和齐王建之间的聊天氛围无疑是非常融洽的,这从两人时不时发出来的笑声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又是一番大笑之后,齐王建有意无意的看了赵丹一眼,笑道:“说起来,寡人今日有一些事情想要和赵王商量商量。”
  赵丹微微一笑,挥退了周围的闲杂人等,对着齐王建道:“齐王有话尽管说来便是。”
  在赵丹看来,齐王建多半是想要重新修改一下分配规则。
  毕竟按照之前的分配规则来看的话,赵国能够获得武阳城、汾门城以及半个督亢之地,相当于将目前两国联军所占领的一大半土地都拿走了,齐国却只拿到了一小半的土地。
  这种情况下齐王建的心情肯定是不太舒服的,找赵丹商量下看看能不能多要一点土地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丹会答应齐王建的要求,分配给齐国多一些的土地或者战利品吗?
  答案当然就是——
  做梦!
  寡人凭本事拿到的土地,为什么要给你?
  不服自己打去!
  什么你说你们齐国在这场大战之中出了大力,应该是首功?
  来来来,寡人麾下这些将领,廉颇庞煖乐乘李牧你认识不?
  认识?
  那太好了,你说你想要他们其中的哪一个去征伐你的齐国,寡人肯定满足你!
  赵丹心中这般想法,嘴角就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一旁的齐王建看着赵丹的这般模样,心中也不觉有些奇怪,因为齐王建总觉得赵丹这丝笑容似乎是在嘲讽自己,可是齐王建自认为刚刚到现在一直都聊天聊得很好,也没有得罪赵丹啊。
  齐王建当然是不可能知道赵丹心中所想的,所以在略微犹豫了一下之后,齐王建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开口了。
  “赵王,是这样的,寡人主要是想要和汝讨论一下这燕国的分配问题。”
  来了来了,果然来了。
  赵丹拿起了面前的酒爵,不动声色的喝了一口里面的清爽果酒,缓缓说道:“不知道齐王所说的分配问题究竟是什么呢?难道是想要重新分配一下现在我们占有的土地?”
  让赵丹意外的是,齐王建竟然摇了摇头,道:“赵王误会了,寡人这一次想要说的其实并不是之前的那些土地分配的问题,而是关于燕国其他土地的分配问题。”
  赵丹闻言一愣,好一会才说道:“甚么叫燕国的其他土地?”
  齐王建微微一笑,开口道:“赵王,如今燕国已经完全不是你我两国联军的对手,难道赵王真的打算就此罢手了吗?”
  赵丹眉头微微一皱,突然明白了过来:“齐王的意思……莫非是想要继续对燕国用兵不成?”
  齐王建惊讶的看了赵丹一眼,道:“原来赵王真的没有打算继续对燕国用兵?”
  赵丹神色古怪的看着齐王建,道:“如果寡人要继续对燕国用兵的话,那就根本没有必要和燕王在此会盟了。”
  齐王建的脸上露出了惋惜的神色,劝道:“赵王,这可是一个大好良机啊,只要赵王愿意的话,那么你我两国携手进军蓟都,必定能够一战而克。蓟都和武阳一旦陷落,那么燕国灭亡便是板上钉钉之事了。届时齐赵两国将燕国瓜分,岂非美事一桩?”
  很显然,齐王建打得是和虞信一样的心思,那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燕国。
  但是赵丹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定计,此刻又怎么可能会因为齐王建的三言两语而去改变?
  于是赵丹便摇头道:“齐王,若是汝想要继续攻击燕国,那么寡人不拦着汝。可寡人已经和燕太后商定了和约,是断然不可能做出背约之事的。只要燕国过几天履行和约将该交出来的地方都交给寡人,那么寡人就会立刻和燕国停战,让大军班师。”
  齐王建又劝了赵丹一番,但是赵丹意下十分坚决,于是碰了一鼻子灰的齐王建只能够灰溜溜的告辞离开。
  在坐上马车的时候,齐王建看了一眼身后的宫门,忍不住啐了一口:“如此良机都能错过,简直愚蠢!罢了罢了,汝赵王既然不打算要,那么寡人自己去将这燕国给打下来便是了!”
  齐王建并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的赵丹其实也正在和身边的侍中韩非进行着谈话。
  “韩非啊,齐王刚刚想要让吾和他一同联手灭掉燕国,汝觉得此计如何?”
  韩非想了一会,然后摇头道:“大王不是早就已经有了结论,又何须微臣多说。”
  赵丹摇了摇头,道:“这个齐王,嘿,他真以为燕国是这么好灭的吗?还想要自己去灭燕国?哼哼,当年齐宣王之时齐国身为天下霸主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他齐王建只不过被后胜三言两语就激起了雄心壮志,觉得自己能够一战而定燕国了,简直可笑,可笑啊!”
  “好了,马上给寡人传令下去,等到土地交割完毕之后,让庞煖多给乐间一些武器物资,数量就在……能装备两万士兵左右吧。记住了,八牛弩和具装甲骑兵这种贵重的东西不给,其他的东西给寡人挑好的给!”


第634章 定西攻城战
  通常来说,当两个人都觉得对方是蠢货的时候,那么这两个人之中至少有一个是真正的蠢货,当然也有可能两个人都是蠢货。
  齐王建觉得赵丹这个表弟是一个蠢货,因为赵丹放着触手可及的、能够灭掉燕国的大好良机而不顾。
  赵丹也觉得齐王建这个表哥是个蠢货,因为齐王建竟然觉得自己能够用现在这个弱小的齐国来完成当年那个强大的齐国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于是齐王建单独抛开了赵丹,决定自己一个人吃掉燕国;于是赵丹同样对齐王建的行为冷眼旁观,顺便还打算在和燕国人停战之后提供一批精良的武器装备给燕国人,好让燕国人将齐国人死死的拖住。
  不同的决定必然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个时候的赵丹和齐王建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谁又都不能够确定事情的走向能够和自己所想的一般。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的,选择了,去做了,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赢的人会得到尊重,输的人会被无情的嘲讽。
  但无论如何,只要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么在确定自己完全失败之前,最需要的还是勇往直前,奋战到底,决不退缩。
  赵括的决定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死守定西城,等待援军来临。
  事实上赵括也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了,除非他愿意打开城门,向城外的匈奴都隆奇单于投降。
  说起来,都隆奇单于还真就招降过。
  在双方真正开战之前,都隆奇单于派来了一名趾高气昂、浑身上下散发着浓重味道的使者告诉赵括,只要赵括愿意投降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匈奴的小王,拥有一个上万人的部落以及一片足够让赵括满意的马场。
  赵括很耐心的听完了这名使者的废话,然后拔出了自己腰间的武器,将这名使者的脑袋砍了下来。
  赵括的动作非常的快,所以很快的都隆奇单于也就看到了挂在城头的使者脑袋。
  于是攻城就这么开始了。
  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说,攻城其实是一个苦差事。
  常年的马背生活让他们的两条腿或多或少的有些罗圈,身材相较于中原人来说也称不上如何高大,因此在绝对的身体力量上常常也不能够占据上风。
  一开始进攻的并不是匈奴人,而是两万名在之前的战役之中被匈奴人击败并且俘虏的月氏人。
  这些月氏人的手中拿着极为简单的武器,不少人甚至手中只有木柴或者石块这种东西,在匈奴人督战队的督战之下,一步步的朝着定西城的城头而来。
  对于这些先锋炮灰,赵括带领着定西城的守军给予了他们十分热烈的“欢迎。”
  当进入射程之后,赵军的箭矢就如同雨点一般从天而降,将这些炮灰们犹如割麦子一般一片片的收割。
  许多月氏炮灰被前方的夺命箭矢吓得害怕不已而想要转身逃跑,但是当他们真的这么做的时候,位于后方的匈奴人督战队同样用箭矢和血淋淋的人头教育了这些月氏炮灰们。
  于是一场几乎是单方面屠杀的攻城开始了。
  缺少盔甲和武器的月氏人在定西城下一片片的倒下,偶尔有几个悍勇无比的家伙冲上城头,但也很快就会被严阵以待的赵国军队撕成碎片。
  但很明显的一点是无论都隆奇单于还是匈奴贵族们其实都并没有把这些奴隶当一回事,毕竟那仅仅是一个消耗品罢了。
  好在匈奴贵族们毕竟还是需要一些牧奴来为自己放牧牛羊的,所以当两天的攻城下来之后,当匈奴人敏锐的发现从城头射下来的箭矢开始变得日渐稀少的事实之后,他们就开始派出了生力军攻城。
  这些生力军是真正的匈奴人,他们一个个都悍勇无比并且嗜杀成性,当听到都隆奇单于对他们做出破城之后让他们优先劫掠和分配战利品的承诺之后一个个就好像是野狼一般狂嚎了起来,举着武器骑着马就对着定西城的城墙开始了冲锋。
  除此之外,大批的匈奴骑兵还在城墙的四周不停来回,开始对城头赵军的弓箭手们进行着压制,虽然说赵军的弓箭手有着居高临下以及城垛保护的优势,但匈奴人依旧凭借着更多的人数和马背上练出来的精湛骑射压制住了城头的赵军弓箭手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激烈的白刃战就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了。
  匈奴人一次次的攻上城头,又一次次的被赵国守军被打下来。
  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城头之下已经布满了匈奴人的尸体和鲜血,但是攻城仍旧在继续,而赵军的防御也仍旧在继续。
  一场非常激烈、甚至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惨烈的攻城战。
  匈奴人的伤亡日渐增多,甚至已经多到了不少匈奴的大小王开始出现怨言的地步。
  对于这些怨言,都隆奇单于选择了坚决的镇压,当三名小王和一名大王的人头被悬挂在匈奴大营的辕门之上时,所有的匈奴人都十分识趣的选择了闭上自己的嘴巴。
  于是匈奴人的攻势更加的猛烈了。
  当十倍的敌人用一种无比猛烈的态势狂攻一座城池的时候,这座城池其实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所以很快的,无论是匈奴人还是赵军都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定西城的防线开始有些坚持不住了。
  随着多日的奋战,城墙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在渐渐的缩短,匈奴人越来越容易的就能够攀登上城头,和城头的赵军士兵展开近身的白刃战。
  或许匈奴士兵在个体战斗力和装备程度上都比不上赵军,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匈奴士兵涌上城头之后,整个局势就开始慢慢的朝着往赵军不利的方向改变了。
  贤掸在阵前策马而立,面无表情的看着这场惨烈无比的攻城战。
  自从那天被屠斜说服之后,贤掸就跟着屠斜去见了白羊王,表明了自己“痛改前非”的态度。
  或许是因为白羊王当时在注意其他的时候,又或许是白羊王早就已经期待着这样的局面,总之自认为演技不佳的贤掸最终还是得到了白羊王的谅解,成为了四千白羊部落士兵的副统帅,负责率领白羊部落的士兵上阵作战。
  屠斜就在贤掸的身边,他的身后还有一张看上去远较别人的弓要更大一些的弓,想要拉开这种弓需要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