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就会变成敌疲我打?”
“正是,最后自然便是敌退我追了。”
义渠胜一拍大腿:“有道理,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但是啊李牧,我说真的你别生气,这十六字真言真的有用吗?”
李牧重重的哼了一声,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恼怒:“汝这家伙,竟然怀疑兵家大能之言?”
义渠胜干笑几声,讪讪的闭上了嘴巴。
李牧摇了摇头:“朽木不可雕也!”
这几年来,李牧的指挥艺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之前一名还算是合格的骑兵军官跃升到现在举世公认的骑兵将领第一人。
这里面固然李牧自身的天赋和聪敏的头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但也有一点是必须要提一下的,那就是由赵丹命人从邯郸宫城之中送来的三篇兵法。
孙子兵法的两篇自然不用说,作为一代兵法大家,这两篇兵法对于李牧指挥水平的提升完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篇名为《现代篇》的兵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现代篇之中,记载了李牧闻所未闻的许多东西。
比如说“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
又比如说“大范围纵深穿插,集合优势兵力歼敌一路。”
还比如说刚刚李牧告知给义渠胜的十六字真言。
如果说是指挥能力的提升,那么孙子兵法两篇无疑是居功至伟。但是论到对李牧指挥艺术的启发,这个现代篇兵法就是独一无二了。
用一个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孙子兵法两篇让李牧的功力迅猛提升至巅峰,摸到了某个境界的桎梏。
而现代篇兵法则对陷入桎梏之中的李牧起到了极大的启发作用,让李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完全突破了这个桎梏,悟出了全新的、专属于李牧自己的东西。
在突破了这一层桎梏之后,李牧自认为在这整个天下之中论起指挥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人是自己的对手了。
就连白起和廉颇这样举世闻名的名将也不行!
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名肩负着大王重任和希望的领兵大将,单纯的吹牛逼显然不是李牧所想要去做的事情。
李牧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自己的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让这整个华夏世界都知道这么一点——
吾,李牧,天下无敌!
……
“砰!”在秦军的帅帐之中,王龁一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脸上带着愤怒的神情:“这李牧竟然去而复返?简直猖狂!好啊,吾倒要会一会这个李牧,看看这李牧究竟有多少本事!”
在王龁的面前,几十名秦国将官列队肃立。
王龁站了起来,对着这些秦国将官们沉声道:“诸位,吾知道汝等心中对吾未必服气,但是对吾的任命乃是大王所发布,如今武安君率领大军作战在前,关中唯有吾等这么一支军队,吾等乃是所有关中子民的希望。所以若是有任何人胆敢阳奉阴违的话,那么就不要怪吾军法处置了!”
“喏!”整齐无比的话音响彻整座大帐。
“很好。”王龁十分满意的看了面前的这些秦军将领,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让吾等点兵出发,好好的和这李牧大战一番,让赵国人也知晓一下老秦人的厉害!”
刚刚才扎好没有几个时辰的秦国营地再一次的变得热闹了起来,无数休息了不到半天时间的秦国士兵们再度出发,雄赳赳气昂昂的朝着赵军的方向而去,准备给李牧和那些该死的赵国人一个好看。
两个时辰后。
王龁脸色黑如锅底,听着面前斥候的回报。
“将军,赵国人似乎发现了吾军的动向,再次转头向北逃去了!”
不仅仅是王龁,就连王龁周围的所有秦国将领也愣住了。
特么的,这个李牧不是才刚刚回头向南准备摆出一副和秦军决战的态势吗?怎么我们秦国人刚刚准备迎战,你李牧就一下子怂了呢?
王龁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看了一眼差不多已经是黄昏时分的天色,咬牙切齿地说道:“传令下去,全军扎营!”
第二天早晨。
“将军,李牧又率领赵军南下了!”
“拔营,出发!”
第二天下午。
“将军,李牧又往北跑了!”
“……”
第三天早晨。
“将军,李牧又南下了!”
“……派四万人马先行出发!”
第三天下午。
“将军,前锋人马和李牧发生交战,损失两千人!”
“李牧战损如何?”
“不到一百!”
“什么?”王龁的眼睛都要瞪出眼眶了,一把抓住了面前信使的脖颈,喝道:“怎么可能会有这般事情发生?”
“将军,李牧所率领的全是骑兵,一击即走,前锋军根本毫无办法。”
“蠢货!”王龁的咆哮声传遍整个帅帐:“统统是一群蠢货!”
时间来到第四天,当王龁绞尽脑汁的想要找出办法来应付这个该死的、如同牛皮糖一般的李牧之时,一个来自咸阳的信使带着八百里加急的命令到了。
“大王晏驾归天,王龁将军毋须和赵军纠缠,速速率军回归咸阳!”
第569章 跗骨之蛆
“撤军?”当王龁接到这份命令的时候,他很是犹豫了一会。
从王龁个人的角度来说,他自然是更加希望自己能够狠狠的和李牧打上一仗并且击溃对方的,毕竟秦王柱在一开始下达的命令之中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让王龁来“戴罪立功”。
而现在呢?现在王龁不但白白浪费了大量军粮物资,而且还折损了三千左右的将士——这无论怎么看都够不到戴罪立功的标准。
就现在这个情况也别说什么什么戴罪立功了,不罪加一等都是好的了。
不过在一番心理挣扎之后,王龁还是做出了决定。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拔营,回返咸阳!”
现在这个情况下,王龁是绝对不敢违抗新任秦王的命令。
不熟啊。
事实上,由于秦王柱登基还没几年的原因,大部分的秦国大臣们并没有考虑到秦国的王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发生更迭,所以都没有刻意的去接触如今的秦国太子赵子楚。
再加上子楚过去的庶子出身以及常年在邯郸作为人质的经历,除了吕不韦和阳泉君芈宸这几个和子楚有着血缘或者利益关系的人之外,大部分秦国大臣们也就是在各种祭天仪式的时候见过子楚一面而已,王龁也不例外。
不熟悉的话,那么当然就只能够做好自己的臣子本分了。
否则的话一道抗命不遵的旨意下来,王龁死全家这都是轻的,株连全族甚至三族才是正常情况。
而且王龁现在也很清楚,自己是绝对不可能追得上李牧的了,两条腿怎么可能追得上四条腿呢?
的确秦军也有一些骑兵,但是要是以这几千秦国骑兵去面对李牧所率领的两万骑兵的话,那结果几乎都不用思考。
再往北追的话,就要进入陇东高原了,那里是义渠人的地盘,秦国大军在那里的行动同样不利。
打也打不了,又有王命在此,那不撤退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王龁沉思了一会之后,立刻就召集了所有秦国将军发布了命令。
“咸阳有令,大军明日早晨立刻启程返回咸阳!”
这个消息理所当然的是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的,甚至有一名将军因为过于愤怒而当面站出来质疑这个决定。
王龁非常的能够理解这名将军,因为他知道这名将军的亲弟弟在前两天的战争之中成为了秦军两千阵亡士兵之中的一份子。
所以他非常客气的开口说道:“拖下去,军棍五十,官降两级。再有异议者,可以直接去伙夫营报道。”
再也没有任何的异议了。
第二天,秦国大军开始拔营出发,朝着南方而去。
对于这八万秦国大军来说,这显然并不是一次值得夸耀的战争之旅。
浩浩荡荡而来,一无所获而归,对于这八万名渴望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秦国将士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差劲的结局。
但他们并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其实还没有到结局的时候。
因为李牧不允许这场大战就此结局。
“什么?你还要继续打下去?”义渠胜嘴巴张得很大,吞下一个鹅蛋毫无问题。
“吾带着两万大军来到关中,可不是为了抢夺一点粮食,烧一座破烂城池就完了的。”李牧是这么告诉义渠胜的。
义渠胜瞪大了眼睛,好像看着怪物一样的看着李牧:“你真的要开始‘敌退我追’?”
在义渠胜看来,李牧这一次的表现其实都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单单凭借着两万骑兵就能够在关中大地之中来去自如,抢钱抢粮抢人,最后甚至还把秦国人曾经的首都都给抢了,抢完了还一把火烧了。
诚然李牧所部在这一次战争之中并没有消灭多少秦国人,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绝对是历次秦赵战争之中对于秦国人的士气和民心打击得最重的一次。
这次是栎阳城,那么下次会不会就是咸阳城呢?
这个问题将会像一个巨大的阴影一般笼罩在所有秦国子民的身上,让秦国人从君王到平民都因此而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等壮举,多少人想干都干不出来。
换做是别人的话,打出这样的战绩那就应该满足了,高高兴兴的回国去领赏了,可这个李牧竟然还要再继续回身南下,重新投入到未知的战局之中?
李牧用鼻孔哼了一声,单看脸上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义渠胜这个白痴问题是如何的不满。
游击战啊,一个多么美妙的词汇。
若是不能够将先贤的现代兵法重现人间,那么李牧岂不是辜负了大王的殷殷期望,辜负了麾下这两万名赵国骑兵对他的信任?
“蠢货,吾麾下的这些赵国儿郎们还等着用秦国人的人头回去换取功劳养家糊口呢。传令下去,全军立刻南下!这一次,吾等一定要在秦国人的身上狠狠的咬下几块肉来!”
李牧一声令下,两万赵国骑兵轰隆隆的从陇东高原的边缘南下,紧紧的朝着秦国大部队的方向跟了下去。
王龁和八万秦军的噩梦从这个时候起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紧随而来的两万赵国骑兵就好像两万匹恶狼一般,不停的在秦国大军的背后出现,撕咬着秦国军队的后背。
由于骑兵速度相对于步兵的极大优越性,因此双方之间的一天路程,对于李牧来说仅仅用半天就能够赶到了。
几次让秦军猝不及防的冲击下来,秦军后军的伤亡就开始急剧增加。
秦军的主将王龁为此不得不命令全军停下来并开始结阵,准备反击李牧接下来的攻势。
但等到王龁结阵完毕之后,一名手臂上还扎着赵国人箭矢的秦军斥候却出现在了王龁的面前,告知赵国骑兵已经远远的离开了……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龁脸色无比的铁青。
到了这个时候,如果王龁还不明白李牧的打算,那么王龁就实在是太傻了。
李牧所率领的这支赵国骑兵,现在是要和秦军死死的杠上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王龁和他的八万秦军士兵过得极为艰难。
李牧将两万赵国骑兵分成了五部,分别由五名校尉统领,每一次出动一部对秦国人的后阵进行袭扰。
在这五部赵国骑兵的不停轮换之下,秦国的后军几乎是每时每刻都要绷紧神经面对身后的赵国人。
这些赵国人就这么远远的跟着,一有机会就冲上来射几发冷箭。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的行军速度顿时就变得能够和乌龟相提并论了。
只要秦军想要稍微提一下行军速度,那么这些该死的赵国骑兵就会立刻逼近,迫使秦军停下来开始防御。
秦军一停下来,赵国骑兵又立刻纵马离开,让秦军徒呼奈何。
王龁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反击,在最极端的时候王龁几乎是赌博式的派出了手中仅有的三千骑兵,希望能够用这些骑兵的牺牲来拖延住赵国骑兵的速度,好为步兵的包抄争取时间。
然后王龁就见识到了那个一直以来赵国赖以横扫诸国的王牌部队——具装甲骑兵。
仅仅是一次冲锋,一千具装甲骑兵就干净利落的将王龁的三千骑兵阵型完全冲得溃散开来,然后赵军骑兵就开始了对秦军骑兵的无情收割。
等到王龁率领着步兵大队赶到之后,看到的仅仅是两千多具秦军的尸体,赵国人早就已经在一刻钟之前凯旋归去了。
看着面前一片狼藉的战场,王龁这位曾经名动天下的秦军名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整个人好像瞬间就变得老了几岁。
如果说在之前王龁多少还抱着几分反败为胜的希望,那么当手中最后这么一点骑兵都损失殆尽之后,王龁就知道自己现在所考虑的就不是什么胜利了,而是尽可能的保证自己在撤回关中之前不被李牧击败。
骑兵对步兵的机动性优势,在这一次双方的战争之中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
“李牧啊,李牧!”王龁咬牙切齿的念叨着这个名字,恨不得将这个名字的主人挫骨扬灰。
当七天后王龁率领着自己麾下的这批秦军部队撤退到泾阳的时候,原本八万多人的大军如今已经只剩下五万多人了。
剩下的两万多秦军士兵要么被赵军杀死,要么就当了赵国人的俘虏。
两万赵军骑兵在这一次的战争之中面对着足足是自己四倍的敌人,最终以不到两千的死伤换取了秦军十倍的战损。
这一战后,李牧彻底名动天下,被公认为是年青一代的最强将领,也是赵国之中仅次于廉颇的超级大将。
到了泾阳,距离咸阳就不远了。
而且进入了城池之后,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王龁的心中还抱着最后一丝侥幸,如果赵军在城外徘徊不去甚至扎营的话,那么秦军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可惜的是,当秦国人撤退到泾阳之后,原本一直如跗骨之蛆一般跟在身后的赵国骑兵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咸阳方面的信使也到了。
“王龁损兵折将,速速交割军权,押回咸阳!”
第570章 楚国的困境
楚国,息城。
自从陈城攻破之后,楚王元就带领着楚国的大臣以及残兵败将们十分狼狈的逃到了这里。
这座城池并不大,比起陈城来说要小了许多,但是此时此刻却已经是楚国境内最安全的城市了。
如果以规模而论,寿春无疑是要比息城大了不少,而且寿春作为楚国如今的鄢都(陪都),里面是建有宫殿以供国君不时之需的。
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寿春才是更好的去处,实际上一开始楚王元去的也是寿春。
但等到楚王元走到半路之后才知道,如今和寿春一河之隔、位于淮水北岸的楚国下蔡城已经被魏国人占领了,所以寿春实际上也已经是危在旦夕。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无奈的楚王元只好改变了撤退方向,朝着西南方撤退到了息城。
息城之中最大的一座府邸便是城守府,而这座城守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楚王元的临时行宫。
在这座临时行宫之中最大的一座大厅之中,脸色灰败的楚王元坐在上首,看上去就好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说话的时候也是一点精神都没有。
“如今战情危急,应当如何是好?”
没有任何人开口说话。
楚王元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现在楚国的局势已经非常的危急了。
偌大的淮北地西部已经尽数被魏国所占领,而且魏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还趁着齐国退兵的时机开始东进,准备占领齐国人放弃的淮北地东部。
而在赵国方面,虽然主将廉颇率领着十万大军星夜北上,但还有五万赵国部队在乐乘的率领下继续南下,一路上攻占了项城、平舆。
算算路程的话,乐乘所部距离息城已经不过只有几天的距离了。
糟糕的消息还没有就此结束,韩国人在攻占了宛城之后开始向东进发,两天前已经出现在了上蔡城外。
上蔡城之中不过只有几千守军,陷落也就是时间问题。
一旦上蔡城陷落,那么赵韩两支部队就可以从北和西北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息城进行合围。
如今息城之中虽然还有着八万楚军,但是这些楚国部队统统都是残兵败将,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斗志。
想要依靠这支残兵败将来翻盘,这难度简直就是地狱级别的,堪比当年田单复国成功的那种。
怎么办?
这个问题就好像一座大山一般沉甸甸的压在了所有楚国君臣们的脸上,将他们压得完全喘不过气来。
楚王元深吸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前面但是却俯首不语的两名楚国大臣的身上:“黄歇,景阳,汝二人给寡人说说!”
在说话的时候,楚王元的心中显而易见的带着火气。
黄歇这个家伙不用多说,正是因为他的力主所以楚国才会和赵国断盟,导致现在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
而景阳则是指挥不利,现在想来的话如果当时景阳能够一鼓作气的打败那廉颇拿来作为诱饵的五万赵军,那么士气大振的楚军就算对上了后来廉颇率领的十万部队,也未必就一定会输了。
所以楚王元觉得,现在楚国之所以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最大的两口黑锅绝对是应该要扣在黄歇和景阳的身上。
如果不是因为楚王元还保持着几分清明,知道现在战事还没有结束不宜擅杀大臣的话,黄歇和景阳的人头怕是早就落了地了。
但是不杀归不杀,最起码的一个将功赎罪还是要的。
黄歇和景阳闻言对视了一眼,虽然这两人平日里是那种恨不得你死我活的政敌,但是此刻却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了无奈的神色。
同是楚国背锅人啊。
到了这个时候,两人之间其实也没有多少想要相互为难的心思了。
说白了,现在楚国都特么要亡国了,谁要是还在这个时候内斗的话,那么就真的太蠢了。
是的,如今楚国的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什么丢地失土,而是已经真正的来到了一个亡国的边缘了!
这个年代长江以南的开发几乎没有,所以真正能够对楚国有国力上贡献的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了长江和黄河之间。
而如今,这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楚国土地已经丢掉了整整一半了,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再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另外一半的丢失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大楚,真的要亡了?
这个疑问已经开始在许多人的脑海之中徘徊了。
在这一战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楚国大臣觉得战局的走向会是这个样子的,但是现在楚国亡国已经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件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春申君黄歇深吸了一口气,终于缓缓出列,对着楚王元说道:“大王,以臣之见,眼下唯有向赵国求和一途了。”
“求和?”楚王元苦笑一声,道:“寡人倒是想求和,可是也不知道这赵王到底愿意不愿意。”
黄歇正色道:“大王,以臣之见,赵国应当是愿意的。臣听说如今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正在攻击赵国河东郡,河东郡之中的大量领土都已经落入了秦国人的手中,否则的话廉颇也不会在攻破了陈城之后就第一时间回撤了。”
一旁的景阳也极为难得的对黄歇的意见表示了赞同:“令尹所说的确是真的,臣亦是觉得赵国人之所以留下了五万兵马,其用意其实只不过是要逼迫大王求和罢了。”
楚王元听到这里,一直紧锁的眉头总算是微微有了一些想要松开的趋势。
但马上的,楚王元的眉头就又一次皱得更紧了:“即便是赵国愿意求和,可是若是韩魏两国执意继续攻击寡人,那又该如何?”
黄歇道:“大王,这三晋之间虽为同盟,但同盟间也是龌蹉不断,赵国身为盟主,必定不愿意看见韩魏两国将大楚灭亡之后做大。只需抓住此点,那么应当便可以让赵王下令韩魏两国退兵。”
楚王元沉吟片刻之后,总算是对黄歇的意见表示了认同,又道:“既然如此,那么谁愿意替寡人走上这么一遭呢?”
楚王元话音刚落,早有准备的黄歇立刻说道:“大王,臣愿意前往邯郸一行!”
黄歇的话音还在众人的耳旁,另外一名楚国重臣景阳此刻也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口了:“大王,臣亦愿往邯郸一行,说服那赵王和楚国议和。”
黄歇和景阳对视一眼,刚刚的和平气氛完全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针尖对麦芒的慑人眼神。
对于如今的楚国臣子们来说,想要逃脱大王的责罚,唯一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无疑就是成功求和,好让楚国从亡国的危机之中走出来。
机会只有一个,但是需要这个机会来摆脱黑锅的却有黄歇和景阳两个人。
下一刻,黄歇和景阳之间的一场争吵立刻就在这座大厅之中展开了。
正当楚王元被黄歇和景阳之间的争吵弄得心烦不已,准备开口让这两个家伙都闭嘴的时候,楚国宫廷侍卫长急匆匆的出现在了大厅之中,带来了一个让楚王元和所有在场的楚国大臣们都惊讶不已的消息。
“大王,城外有人宣称是赵国使者郑朱,想要进城求见大王!”
第571章 郑朱的狮子大开口
“郑朱?”这个名字迅速让整个楚国朝堂都变得安静了下来。
作为赵国重臣之一,又是专门负责外交的大行人,郑朱这个名字楚国人当然是一点都不陌生的。
更重要的是,郑朱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就只能够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赵国人也希望议和了!
仅仅是一瞬间,整座大厅之中的气氛突然就变得活络了起来。
楚王元一直紧锁的眉头在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散开了,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
“来人啊,速速去传令,将赵国的使者给寡人带进城来,寡人要立刻见到他!”
一个时辰之后,郑朱就出现在了这座大厅之中。
刚刚一出现,郑朱就给了楚国君臣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
只见郑朱在给楚王元行完礼之后,没等楚王元开口就直接先说道:“大王身为楚国这般天下强国之国君,如今却只能屈居于这方圆两里不到的小小宅邸之中,不知大王可曾后悔昔日背盟之举?”
楚王元一听这话,鼻子都要给气歪了。
这个城守府的宅邸以普通人乃至是大臣们的标准来说,其实都已经算是不错了,正堂偏院,亭台楼榭,湖水花园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高门大户风范了。
但是对于一位国君来说,这样的宅邸显然还是太小了一些。
国君们住的可都是宫城啊,虽然说这宫城属于比较小的那种城池,但是再小的城池也比一座宅邸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去了。
郑朱这一上来提这个,明摆着就是要狠狠的打楚王元的脸啊。
楚王元用力的做了几个深呼吸,好不容易才将心中犹如火山一般即将喷发的怒火给用力的压制了下去。
没错,郑朱这番话的确是非常的胆大妄为,如果是一名楚国大臣敢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最多一刻钟时间人头就要落地,但问题在于郑朱这个赵国使者的身份还真的就让楚王元不敢轻举妄动。
杀了郑朱,那么赵王就算脾气再好也不可能忍得了,战争必然会继续下去,楚国恐怕就真的只能够迎来灭国的结局了。
所以楚王元只能忍。
不仅仅是楚王元,在场的所有楚国大臣们哪个不被郑朱的这番话气得脸色发白浑身颤抖?但也只能忍。
和灭国这个结局比起来,区区打脸受辱这种事情似乎就算不得什么了。
楚王元长出了一口气,道:“使者此次前来,可是为了议和之事?”
郑朱看着楚王元阵青阵白的脸,心中也是非常愉快的。
就在几个月之前,郑朱也同样是站在楚王元的面前,对着楚王元说出了“还希望他日陈城被破之时,大王不要后悔今日之决定才好”这样的一番话。
而今天,这番话应验了。
所以郑朱心里这叫一个畅快啊。
不过郑朱也不打算将这打脸行为继续进行下去了,毕竟不管怎么说楚王元也是一位国君,万一继续说下去把他说的恼羞成怒准备和赵国拼了,那就不符合赵国的利益了。
所以郑朱也不打算继续废话,直接就开门见山:“回大王,外臣这一次带来了吾王的话,只要楚国愿意将东到沂水,西到泗水,南到丹水的所有土地割让与赵国,那么这一次赵楚之战便就此停战。”
郑朱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楚国君臣顿时就是一片哗然。
虽然事先就已经知道赵国人一定会想办法狮子大开口,但是楚国的君臣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赵国人的胃口这也太大了一点!!
这三条河水之间的土地极为辽阔,包括了原先的鲁国故地,以及楚国的兰陵、襄贲、费城、薛邑等等城池,方圆足有数千里之多。
用一个形象一些的比喻就是,赵国人这下子是要从楚国之中一口气割掉相当于半个魏国面积的土地!
楚国要是真的答应了这样的要求,那么楚国淮北地的东部基本上就尽归赵国所有了。
楚王元终于忍无可忍,对着面前的郑朱喝道:“郑朱,汝这般狮子大开口,莫非真的以为寡人和楚国软弱可欺不成?”
郑朱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大王莫非觉得需要割让的土地太多了?”
楚王元一拳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对着郑朱喝道:“怎么,难道汝觉得割让的这些土地还不够多?”
郑朱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道:“大王所言,正是臣心中所想。臣想请问一下大王,仅仅以这些土地便能够换取楚国继续存续下去,难道不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吗?”
郑朱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若是大王愿意割让这些土地,那么吾王可以立刻让韩魏两国停战,各国以目前实际控制的领土作为新的国界线。”
郑朱的这番话一说出来,楚国朝堂之中又是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如今韩国和魏国也占领了楚国的不少土地,如果真的按照郑朱所说的这些条件,那么楚国这一次就要一次性的失去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
这损失也未免太过沉重了一些。
上柱国景阳也有些听不下去了,对着郑朱沉声道:“使者此言未免过分了,楚国幅员辽阔,从东至西足有万里之遥,难道赵国真的以为凭借区区五万兵马,便能够彻底灭亡楚国不成?”
郑朱笑道:“上柱国此言的确有理,但是这个条件既然为吾王所定,那么便是绝对不会更改的了。五万赵军能否灭亡楚国,诚然此刻并无定数。但如今韩魏两国各有十万兵马在楚国之中肆虐,若是晚一日议和,那么楚国的土地便会多损失一分,还请大王思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