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之后,赵国大行人郑朱就出现在了楚王元的面前。
  “外臣郑朱,见过大王!”
  作为一名专业的外交人士,郑朱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任何的失礼,还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感觉。
  楚王元在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使者请坐。不知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莫非是赵王又打算和寡人一起征讨秦国?”
  郑朱哈哈一笑,对着楚王元说道:“非也,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希望劝说大王迷途知返。”
  郑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是眼中却完全没有任何一丝笑意。
  楚王元的心中猛的一跳,强笑道:“使者所言何意,寡人却是不知也。”
  “不知?”郑朱脸上的笑容渐渐的透出了几分嘲讽的神色:“吾王命外臣转告一句话于大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大王既然能够暗中和秦国结成盟友,那么又何必在臣的面前惺惺作态,佯装不知呢?”
  大殿之中霎时间一片寂静。
  一旁的春申君黄歇见势不妙,赶忙喝道:“郑朱!汝莫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如此出言污蔑我大楚,破坏楚赵之间盟约!难道赵王之麾下便皆是汝这等无知佞臣不成?”
  郑朱脸上的嘲讽神色更浓了:“春申君,事到如今汝还在狡辩,难道汝真的以为此事天衣无缝,能够完全在开战之前瞒过我赵国不成?”
  黄歇大怒,“砰”的一下一拍桌子喝道:“郑朱!吾大楚和秦国之间乃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如何会和那秦国联盟,简直是笑话!”
  “笑话。”郑朱用力的点了点头,叹道:“的确,在吾王知道此情报之时,吾王亦是认为此不过乃是一个笑话罢了。但是——春申君哪春申君,汝且自己摸着汝的胸口问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笑话!”
  说到后来,郑朱整个人声色俱厉,竟是强行将黄歇的声势都给压了下去。
  楚王元看着郑朱和黄歇的争吵,心中无比的震惊。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楚王元也已经看得出来,赵国人的确是已经完全掌握了秦楚暗中同盟的情报。
  但问题在于——赵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个情报的呢?
  要知道在楚国之中知道秦楚结盟这个秘密的人,包括楚王元和黄歇在内都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罢了,这个消息又是如何走漏的风声,并为赵国人所知的呢?
  楚王元是真的有点想不明白。
  但眼下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想不想得明白的时候了,郑朱在将黄歇驳斥得哑口无言之后,又转头看向了楚王元。
  “好教大王得知,今日吾王之所以命臣前来,正是希望能够使大王改邪归正,回到楚赵同盟的正道上来,和赵国一同攻伐秦、齐、魏诸国,如此赵楚可并立于世间,如当年晋楚一般成为南北两霸。如若不然……”
  郑朱嘿嘿的冷笑了几声,对着楚王元说道:“如若不然,那么赵国大军不日便将兵临陈郢之下!何去何从,大王请自择之。”
  郑朱这番话之中包含着十分严厉而直白、丝毫不加掩饰的威胁,让楚王元和春申君黄歇这一对君臣面面相觑,心中一股寒气缓缓浮现。
  这两个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当然明白郑朱的这番话代表着什么,这并不是代表着郑朱个人的态度,而是代表着那位站在郑朱背后、统领着这个时代最强大霸主国家的年轻国君赵王丹的意志。
  不听话?揍死你!
  楚王元深吸了一口气,只感觉心中一阵阵发虚。
  这该怎么办?
  说实话,楚王元根本就没有做好和赵国硬刚正面的准备。
  根据事先的计划,应该是秦国率先攻击河东,然后赵国主力大军前去救援,这个时候楚国再想办法联合齐国或者魏国,趁着赵国东部空虚的这个时间点将邯郸再次包围。
  如此一来的话赵国就是首尾不能够相顾,在整个战场上完全陷入被动之中,从而让秦楚两国有很大可能觅得良机,一举击败赵国。
  可是现在秦楚两国都还没有开始调集兵力,赵国的使者却已经出现在了楚王元的面前,并且以如此肯定的口吻叫破了楚王元和秦国之间的同盟,完全打乱了楚王元的计划。
  是以楚王元一时间也是有些说不出话来,脸颊抽动了一阵之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使者,这一定是误会,肯定是有甚么人传递了假情报给赵王。楚赵两国乃是歃血为盟之国,寡人又如何会背叛赵国呢?误会,误会啊!”
  郑朱闻言不怒反笑,定定的看了楚王元一阵,随后开口道:“看来大王是绝对不会放弃和秦国之间的同盟了?既然如此,那么外臣便告辞了!还希望他日陈城被破之时,大王不要后悔今日之决定才好。”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郑朱再无停留,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扬长而去。
  楚王元目瞪口呆的看着郑朱离去的背影,半晌之后才和一旁同样是惊讶不已的春申君黄歇对了个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十分强烈的不安感。
  “这赵王,似乎并不打算听寡人任何的解释啊……”


第536章 谁当主将?
  赵丹的确没有任何想要和楚国继续谈下去的意思。
  因为赵丹现在需要楚国这样的一个反骨仔。
  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并不是开玩笑的,如今的赵国承受不起任何的一次背叛,因为这种背叛随时都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塌方式的外交失败,让原本还是众星捧月的赵国一瞬间就变成四面楚歌。
  当年齐湣王所治下的齐国,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原本还是小弟众多盟友遍地的齐国,一转眼就变得众叛亲离,甚至险些灭国。
  必须要吸取教训啊。
  所以赵丹的想法也很简单,你楚国不是想要背叛寡人吗?
  那就打。
  往死里打!
  寡人就是要拿起战争这根大棒来让这天下诸国都知道,想要和寡人作对,到底会付出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当然了,如果只有武力威胁和恫吓,其实也还是不够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某些时候其实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差不太多。
  别人给赵国当小弟,那图的是什么?
  一来当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二来嘛,也得有点好处不是?
  赵丹这一次就是在要惩戒楚国这个不听话小弟的同时,顺便再给其他那些听话的小弟一些好处。
  什么好处?当然就是楚国的土地了。
  所以很自然的,三晋同盟加上齐国一共四国联军攻伐楚国的思路就这么出炉了。
  到这个时候,楚国会不会迷途知返已经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赵丹就是要用干翻楚国这个结果来警示其他的小弟不要轻举妄动,用瓜分楚国的这个结果来暗示小弟们跟着我赵国大哥走有肉吃。
  这就是所谓的“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了。
  所以很快的,当离开了陈城的郑朱回到邯郸,韩国和魏国也同时做出了愿意参战的答复后,赵丹立刻就召开了一次所有赵国重臣参与的大会,宣布了对楚国的作战计划。
  “这次伐楚,寡人决意征发十五万军队以及相应民夫,会同魏、韩、齐三国部队一同对楚国开战!”
  赵丹的语气十分的坚定,同时带着极其强烈的自信,周围的赵国大臣们同样也是一脸的期待,廉颇和庞煖这两位老将更是跃跃欲试,眼中充满着渴望的神情。
  对于一个仍旧处在上升期的强大国家来说,它所最不会畏惧的,那一定就是战争!
  即便《孙子兵法》之中明确的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但想要通过谋略和外交就让敌国心甘情愿的献上领土,这又谈何容易呢?
  在很多时候,用战争来直接摧毁敌人的抵抗力量,才是最有效、也是最被人所推崇的手法。
  十五万的军队,其实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四国联军的兵力加起来必定远超楚国的事实,赵国参谋部呈上来的计划之中认为十五万已经足够了。
  作为一个军事外行者的赵丹,理所当然的以一个从善如流的态度接受了参谋部这份建议。
  赵丹话音刚落,廉颇立刻就闪身而出,高声道:“大王,臣愿为此次之主将,为大王征讨楚国!”
  作为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绝对不可能放过哪怕是一次领兵出征的机会。
  这位老将军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人,最渴望的就是在战场之上建功立业,为赵国推平面前的所有敌人!
  但问题在于,想要领兵出战的可并不是只有廉颇一个人。
  廉颇请战的话都还没有完全在众人的耳膜之中散去,庞煖也同样闪身而出,高声请战道:“大王,臣亦愿意为大王出征楚国!”
  大殿之中突然出现了瞬间的安静。
  廉颇闻言顿时大怒,回头狠狠的瞪了庞煖一眼:“庞卿,汝这是要和吾争夺主将之位了?”
  很显然,作为如今赵国军方的头号人物,廉颇对于庞煖竟然敢和自己争夺主将之位这种做法相当的不满。
  赵丹见到这副情形,一时间也不由得有些愣住了。
  要知道虽然庞煖早两年就已经进入了赵国核心领导层的行列之中,但是这些年来庞煖一直都是比较低调,也很少会和廉颇去争夺什么,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副甘当二号人物的模样。
  怎么今天庞煖突然就变了,一下子突然跳出来和廉颇正面顶牛了?
  这里面是不是有着某些文章?
  就在赵丹心中暗自思索的时候,一旁的赵胜不急不缓的开口了。
  “武信君,世人皆知汝乃是赵国第一名将,而且如今又位极人臣得授封君之位,可以说是恩宠荣耀已极了。既然如此,那么汝为何就不能够给庞卿一次机会呢?”
  说着赵胜又转过头来,朝着赵丹道:“大王,以臣之见,这一次不如便让庞卿领兵出征楚国罢。”
  赵胜身边的平阳君赵豹也立刻就出言附和:“大王,臣附议。”
  大殿之中的气氛悄然开始发生了一丝变化。
  虞信眉头一皱,同样也开口道:“大王,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然近年来屡经失败,但亦并非是能够易于之国。所以臣以为这伐楚一事,还是武信君出马最为稳当。”
  李伯同样也开口说道:“大王,臣亦认为让武信君出征为上。”
  赵丹看到这里,基本上也就明白过来了。
  说实话,这一次出征楚国的任务,难度上来说比起前几次大战就要低了不少,但开战的方向却只有一个。
  如果廉颇捞到了这个主将的职位,那么已经成为赵胜、赵豹这边盟友的庞煖可就没有什么事情干了。
  而且这一次攻伐楚国的战争看上去几乎是一次稳捞功劳的战争(四个国家合起来打一个怎么输?),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显然让庞煖去拿这份功劳对于赵胜赵豹的公族派这边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单单看赵胜赵豹以及庞煖的表情和话语,就知道公族派这边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的。
  但是廉颇这边的布衣派显然也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双方立刻就围绕着这个话题争吵了起来。
  赵丹看了一直在旁不发一言的郑朱一眼,开口问道:“郑卿,汝觉得寡人应该以谁为将?”
  就在赵丹话音刚落的瞬间,其余六个人十二道目光瞬间就齐刷刷的落在了郑朱的身上。
  郑朱被这副情形吓了一跳,连忙干笑道:“大王,这个……臣不通军事,如何能够对此随意置喙?”
  郑朱的压力也很大啊,像平时的事情出出主意也没啥,但是现在这个主将的位置可是直接关系到战功啊。
  无论是廉颇还是庞煖身后都有着一票军方势力,郑朱可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得罪其中一方。
  于是下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又都齐刷刷的移回到了赵丹的身上。
  “请大王裁决!”
  赵丹摇了摇头,脸上也是有些无奈。
  不好选啊。
  但是,不好选也得选啊。
  在沉吟片刻之后,赵丹最终做出了决定。
  “此次出征,便以廉颇为主将,乐乘为副将!庞卿负责坐镇邯郸,剧辛负责镇守河东,北方诸郡仍旧归李牧节制。对了,传寡人的命令去给李牧,让他即刻调集两万骑兵到河套、朔方两郡,若是秦国人救援楚国,那么便立刻南下!”
  赵丹的这份命令一下,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赵胜赵豹庞煖这边脸色颇为难看,而公族派这边则是大喜过望,廉颇起身朝着赵丹就是一礼,语气恭敬无比:“臣谢过大王!”


第537章 芈夫人
  赵国宫城,凤台。
  凤台其实是一片统称,它并不是单指赵国王后韩婉所居住的高台,同时也将附近的几座小型宫殿给包含在内。
  在这其中有一座看上去并不算如何起眼的宫殿,就属于刚刚嫁到赵国不久的那位芈夫人。
  又是一天的朝阳升起,年轻的芈夫人坐在铜镜之前,娇俏的面容之中充满了丝丝缕缕的愁绪。
  “大王已经有五日未有来此过夜了……”
  一想到这里,这位芈夫人就有些愁眉不展。
  作为一名后宫的妃子,想要出头的话手段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取悦好自己的男人,为这个男人生下一个乃至是更多个儿子,再竭尽全力的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赵国未来的皇帝。
  芈夫人的那位姑奶奶,也就是已经去世的宣太后芈八子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一想到这里,芈夫人就忍不住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当年芈八子可是用了整整几十年的时间,又有着魏冉这样的强力外援才最终熬出了头。
  自己却是孤身一人来到这赵国之中,除了一个毫无价值的公主头衔之外没有任何的家世和背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真的能够和那位赵国真正的后宫之主韩婉斗上一斗,并且最终上演一次逆袭吗?
  芈夫人当然是见过韩婉的,对于那位无论是身材容貌还是言谈举止几乎都无可挑剔的王后,年轻的芈夫人真的没有什么信心能够争得过对方。
  或许,就这么安安分分的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夫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凄凄苦苦的守在这座宛如牢狱一般的宫殿之中,期盼着偶尔会到来的、屈指可数的几次临幸,在某年某月突然中个奖,为那位年轻的国君诞下一儿半女,接下来将这些庶出子女们给抚养长大,然后自己再慢慢老去、死亡。
  虽然很不甘心,但是……想来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了罢?
  芈夫人呆呆的坐在哪里,不知何时一双可人的大眼睛之中已经悄然的蒙上了一片水雾。
  一阵脚步声突然传来,将这位芈夫人从出神之中拉了回来。
  她犹如一只受惊小兔般猛然抬起了头,将目光看向了门口的方向。
  一位看上去相貌平平无奇,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普通宫人出现在了芈夫人的视线之中。
  这位宫人和芈夫人一样来自秦国,乃是芈夫人的“嫁妆”之一。
  即便看上去还是一名少女,但是芈夫人仍旧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变得尽可能的端庄华贵,口气也显得和其他的夫人一般无二,带着淡淡的威严:“汝可有事?”
  宫人点了点头,走到了芈夫人的面前,轻声道:“那位有消息来了。”
  很奇怪的一点在于,这个宫人照理来说应该属于芈夫人的仆人,而且还是很卑贱的、最底层的那种仆人,但是当单独面对着芈夫人的时候,这个宫人却并没有太多尊重的表情,包括说话的语气也是如此。
  “那位?”芈夫人下意识的追问了一句,随后恍然大悟:“难道是……”
  宫人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芈夫人恍然,立刻闭上了嘴巴,但俏脸上浮现出来的紧张神情依旧说明了一些东西。
  宫人轻声道:“正是来自咸阳的消息。”
  芈夫人脸色顿时有些苍白,道:“他想要什么?”
  宫人道:“那位希望能够尽快的得知一些赵国上层的消息。”
  顿了一顿之后,这位宫人大有深意的补充了一句:“任何消息。”
  芈夫人的脸色看上去颇为踌躇,好半晌才道:“汝应该知道,大王、大王并非时常来此过夜,而且他也并不信任……”
  宫人粗暴的打断了芈夫人的话:“这些话若是让那位听到了,怕是会不太高兴。”
  芈夫人沉默了。
  似乎是对于芈夫人这种很不痛快的态度颇为不满,于是这名宫人又低声道:“还请夫人莫要忘了,夫人的大弟和女弟都还在咸阳城中!”
  芈夫人的身体猛然一震,脸色顿时变得更加的苍白了。
  要知道作为俘虏,当时的芈夫人可是一大家子都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掳掠到了咸阳之中。
  芈夫人乃是家中长女,两个哥哥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如今尚在咸阳。
  如果说这位芈夫人还有什么最值得牵挂的人,那么无疑便是这两个在父母去世之后一直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弟弟妹妹了。
  也正是如此,所以当那个看上去十分和蔼的老太监找上门来的时候,芈夫人几乎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嫁到赵国,只因为那个老太监答应她会在她出嫁之后让她的弟弟妹妹过得更好一些。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芈夫人答应了老太监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必须要为秦国提供一些情报。
  说实话,当时的芈夫人并没有将这个条件当成一回事。
  毕竟这赵国宫城之中肯定是戒备森严,秦国人又怎么可能是这么容易进出并且传递情报的呢?
  但很显然,芈夫人低估了秦国间谍们的渗透能力。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年轻的芈夫人下意识的将这个问题给问了出来。
  但得来的却只是面前这名宫人的一声嗤笑:“此事就不必夫人担心了,夫人尽管快些收集情报便是,否则的话……”
  宫人闭上了嘴巴,转身离开。
  但就在这名宫人离开之前,年轻的芈夫人清楚无比的看到了宫人眼中那一抹极为明显的讥诮。
  初为人妇的少女面色苍白无比,眼睁睁的看着这名宫人趾高气扬的离去,突然有一种浑身冰冷的感觉。
  本以为离开咸阳嫁到邯郸之后,就可以摆脱从小到大那种被人监视、被人软禁的生活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秦国的眼线竟然是无处不在啊……
  其实芈夫人的心中也很清楚,只要自己开口一句话,那么处死这个秦国眼线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是……谁又知道,在自己的身边还有着多少这样的秦国眼线呢?
  更重要的是,她又怎么能够用弟弟妹妹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自由呢?
  宫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只留下这名美丽的少女静静的、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宛如一尊春风中的雕塑。


第538章 救不救楚国?
  公元前255年4月,咸阳城。
  这已经是赵国联合齐、魏、韩三国正式对楚国出兵的第三天了。
  由于情报传递的滞后性,秦王柱才刚刚得知了这个消息。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秦王柱就立刻召集了秦国诸位大臣来商讨对策。
  于是在秦王柱的面前,秦国的大臣们吵成了一团。
  声音最大的并不是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秦国相邦芈宸,而是来自于纲成君蔡泽。
  “如今秦楚之间既为盟友,如何能够不救?若是坐视楚国败亡,那么等到他日赵国来攻之时,又有谁能够作为大秦之盟友?”
  蔡泽一脸激动,说话的时候连胡子都要吹起来了。
  很显然,蔡泽是坚决的救楚派。
  不过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秦楚同盟这个提议原本就是蔡泽率先在秦国高层会议之中提出来的,所以蔡泽当然要力保楚国。
  蔡泽的话一说出来,立刻就得到了不少秦国大臣的赞同。
  秦楚同盟对抗一个来自太行山地区的超级大国,这一幕在过去几百年的春秋时代其实是经常上演的。
  只不过那时候的那个超级大国叫做晋国,而如今的这个超级大国则变成了赵国罢了。
  有着老祖宗们这么优秀的互助传统在前,秦国人对于援助楚国其实是真没有多少抵触。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在最近的这几十年之中秦国都扮演了一个楚国克星的角色,所以秦国人对楚国也没有太多的敌意。
  无论是谁,对于一个常年被自己花式吊打的可怜虫都不会有太大敌意,而且都会愿意在可怜虫落魄的时候出手帮它一把的。
  但问题在于,在场的秦国君臣之中,其实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同意援救楚国的。
  当蔡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坐在另外一边的秦国相邦、阳泉君芈宸就冷笑了一声,开口道:“纲成君,汝这嘴巴一张一合倒是简单了。但汝也不想想,这楚国是这么好救的?赵韩魏齐四国联军加起来数十万大军,难道是大秦和楚国能够匹敌的?”
  芈宸的这一番话出口,包括秦王柱和蔡泽在内,大殿之中的秦国君臣们脸色不由得就有些难看。
  芈宸的这番话,实际上就是揭短啊。
  可更让秦国君臣们不爽的是,芈宸的话还真就是事实。
  赵韩魏齐四个国家的实力加起来,的确是要比秦楚同盟要强上很多很多。
  蔡泽重重的哼了一声,道:“这战争一事,岂是靠人数便能够决定胜负的?吾大秦亦有武安君这等名将,也未必就逊于赵国人了!”
  蔡泽这句话说出来,不少人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武安君白起。
  只见白起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整个人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尊雕塑,完全不为所动。
  于是这些投向白起的目光之中,不少就开始带上了几分失望的神色,心中均想:“想必这武安君也是怕了那廉颇,故此不敢出战。不过也难怪,毕竟武安君的无敌神话便是被廉颇打破的。”
  这么一来,蔡泽这边的气势不免就弱了许多。
  芈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的笑容不觉多了几分,说话的时候声调也提高了不少:“纲成君,既然汝口口声声的说秦楚同盟可以和赵韩魏齐相抗,那么吾倒是想要问问汝,万一出兵援楚并且失败,汝可能够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蔡泽被芈宸这么一逼问,顿时就有些说不出话来。
  如果真的和芈宸所说的那样发兵援楚并且失败,那么以过往的经验来看,死伤个十万人多半是没跑了。
  这十万条性命放在这里,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反正蔡泽是肯定担不起的。
  但蔡泽也不愿意就这么向芈宸让步了,于是想了想便又开口道:“其实大秦还可以再联络燕国,若是秦楚燕三国联盟,那么想来应该是便有一战之力矣!”
  芈宸嗤笑道:“纲成君,汝想得倒是不错,但是汝难道忘了,这燕国亦同样是赵国之盟友,而且燕太后和赵王还是一母同胞!”
  蔡泽嘿了一声,道:“一母同胞又如何?燕太后如今身处太后之位,自然是要在燕国之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燕国和齐国素来有怨,只消遣一得力说客前往燕国,不愁燕国不发兵攻齐!一旦燕国发兵攻齐,那么齐国必定要调兵回援,楚国所面对之敌人便只剩三晋矣。”
  芈宸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么纲成君不如便走上燕国一趟,替大秦拉来这一个盟友?”
  蔡泽同样还以一个毫不示弱的表情:“不瞒阳泉君所言,吾正有此意!”
  这一下,轮到芈宸有点愣住了。
  等到回过神来之后,芈宸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失算。
  蔡泽这个老小子不就是燕国人吗?
  所以蔡泽在燕国之中的人脉肯定是不少的。
  否则的话,蔡泽应该也不会如此果断的接下芈宸的这个话茬。
  如果蔡泽真的出使燕国成功,那芈宸岂不是白白送了一个大功给蔡泽?
  一想到这里,芈宸突然有种想要狠狠的抽自己一个耳光的冲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静静的听着蔡泽和芈宸争吵的秦王柱突然开口了:“既然纲成君主动请缨,那么这出使燕国一事便由纲成君来负责罢。”
  这一下就把芈宸还在嘴边的所有话都给统统堵回去了。
  这位秦国相邦心中郁闷不已,忍不住狠狠的翻了一个白眼。
  在这一次的议题上,芈宸显然被算计了一把,吃了一个暗亏。
  但马上芈宸就振作起了精神,狠狠的瞪了蔡泽一眼,心道:“老狐狸,这事情还没完呢!”
  的确,虽然说蔡泽出使燕国,让燕国去扯齐国后腿这件事情是确定了,但是燕国和秦国之间的距离毕竟是太远了,如果等到蔡泽赶到燕国并且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回报的咸阳,起码也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了。
  一两个月的事情,恐怕楚国那边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到底要不要救援楚国,那就等不了燕国那边的反应了,只能够在今天就拿出一个章程来。
  芈宸觉得自己还没输。


第539章 秦王柱的最终决定
  又一场大辩论展开了。
  看着面前多少有些得意的蔡泽,芈宸心中是恨得牙痒痒的,决心一定要将对方的嚣张气焰给打压下去。
  于是芈宸开口道:“即便是那燕国真的如同纲成君所说能够出兵伐齐,那么齐国人也未必就一定回师。毕竟燕赵之间乃是盟友,只消赵王的一句话,可能燕国人便要被迫放弃这次伐齐行动了。”
  蔡泽闻言大摇其头,道:“不可能。那乐间乃是乐毅之子,平生之志向便是要完成其父当年未完成的事业,踏平整个齐国,又怎么可能会因为那赵王的一句话便撤军?”
  芈宸冷笑道:“即便齐国撤军了又如何,难道在秦国撤军之后,秦楚两国便能够稳稳的胜过三晋联军了?汝可莫要忘了在上一次的战争之中,大秦联合魏齐两国,尚且不是赵国的对手!”
  蔡泽继续摇头,道:“此次大战,和上次又有所不同。首先,武安君之能胜于王龁、王陵。其次,大秦经过了两年的休养生息,士卒的战斗力亦并非是当时可比。有此两点,那么纵使秦楚在面对三晋联军之时讨不到什么上风,亦不可能会轻易的溃败。”
  “不会轻易溃败,哈!”芈宸十分夸张的笑了起来:“纲成君,汝如此信誓旦旦,不如让汝领军出战算了。”
  大殿之中芈宸一派的大臣们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
  蔡泽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着恼,而是摇头道:“若论领兵,吾远不如武安君,但若是论到这纵横诸国像君王陈述利害,武安君不如吾也。大王命吾出使燕国且让武安君出战,此正是大王圣明之处也,难道阳泉君对此有异议不成?”
  这一番话说下来,芈宸顿时就再一次的被蔡泽给噎住了。
  纵使在给芈宸两个胆子,也不敢当众质疑秦王柱的决定啊。
  蔡泽见芈宸哑口无言,便转过身来对着秦王柱说道:“臣请大王务必要发兵救援楚国,否则楚国之今日,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