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丹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追问道:“只不过甚么?”
  庞煖左右看了看,道:“大王,这城中征发青壮,平民的话其实问题不大。但是其实还有一处更好的兵源可以为大王所用。”
  “哦?”赵丹道:“什么兵源?”
  庞煖犹豫了一下,道:“门客舍人!只不过……想要征调这些门客舍人,怕是有些麻烦?”
  “麻烦?”赵丹愣了一下,随后在庞煖的解释下明白了过来。
  邯郸城作为赵国的首都已经很久很久了,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座城池之中实在是有太多的世家大族了。
  这些大家族之中的很多家族从赵国开国就已经在赵国政坛之上呼风唤雨了,即便是到了现在也同样在赵国的政坛拥有着极大的能量。
  想要让这些家族心甘情愿的交出门客来为保护邯郸城而战,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些门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些家族蓄养的私人武装,哪里会这么轻易的交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像如今赵国政坛之中的诸多核心人物也有蓄养门客舍人的行为。
  典型的比如说平原君赵胜就养了三千门客,平阳君赵豹虽然少一些,又将一些门客带去了晋阳,但现在留在邯郸城之中的也有差不多一千出头的门客,其他大家族也各自有几百不等。
  如果将这几十个大家族大贵族府中门客全部组织起来的话,那么邯郸城之中就能够瞬间多出一支差不多一万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武力都远胜民夫,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和兵源。
  而且这些门客基本上一个个都有一定的武力,那么只要稍加训练一番还可以挑选出一批人上城头作战。
  赵丹听到这里之后点了点头,道:“寡人明白了,所以庞卿是怕遭到那些大贵族们的阻力?”
  “正是。”庞煖苦笑的点了点头,道:“大王,其实像那些寻常贵族也就罢了,可是这平原君和平阳君……”
  赵丹终于明白了。
  庞煖现在不管怎么说也是赵国七大臣之一,站在赵国权力金字塔顶尖的人物,又是现在邯郸城中的最高军事长官,还有赵丹的全力支持,大部分的贵族世家其实对于庞煖来说都不算什么大麻烦。
  真正让庞煖忌惮的其实只有两个人,那就是赵胜和赵豹。
  赵胜和赵豹这两人虽然说和庞煖一样属于赵国核心领导层之列,名义上似乎应该是平等的。
  但是庞煖一来无论是排名还是权势比不上赵胜赵豹,二来赵胜赵豹又是赵丹的亲叔叔,和赵丹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庞煖在这件事情上束手束脚也就是必然的了。
  赵丹想了想,开口道:“无妨,此事寡人自会解决。”
  庞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赵丹自然也是要出手的。
  事实上赵丹也清楚,除了自己之外,这整个赵国之中还真就没有人能够搞定赵胜这位平原君了。
  庞煖闻言立刻松了一口气,忙道:“大王英明。”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该轮到第二个问题。
  粮食。
  赵丹问道:“如今城中的粮食情况如何了?”
  庞煖答道:“从相邦所属报过来的情报来看,即便是在最低限度下,也只能够供城中军民食用四十天。”
  “四十天,最低限度?”赵丹的眉头又一次的皱紧。
  这所谓的最低限度,其实就是让人不至于饿死,也就是两三分饱的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干活了,就是走路走上个几百上千米可能都承受不住。
  但就是这样,却也还是只能够坚持四十天?
  这个情况可比赵丹一开始所想的要坏上许多。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说赵丹在开战之前已经尽可能的从附近的郡县调集了几乎所有能够调集的粮食,但是邯郸城之中毕竟有着几十万军民,在这几十万张嘴面前,多少粮食都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庞煖见赵丹表情难看,犹豫了一下便道:“大王,其实……可以停止向平民发放粮食的。”
  自从邯郸保卫战开始以来,赵丹就一直要求向邯郸城中的平民发放最低限度、能够让人活下去的口粮。
  这在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
  事实上在这座大陆的征战之中,一旦城池被围,那么平民们一旦吃完了自己家里的存粮之后,要么就冒险加入守军之中为守军干活而混得一点口粮,要么就只能够听天由命了。
  赵丹想了想,道:“如果现在中止向平民发放粮食的话,那么可以多支撑多少时间?”
  庞煖立刻答道:“至少能多一个月的时间。”
  单单从回答的速度就能够看得出来,庞煖其实早就已经想要这么做了,也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么做的准备工作。
  但这对于庞煖来说其实也是分内的事情,毕竟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庞煖的任务本来就是要尽一切手段让邯郸城坚守更长时间。
  毕竟现在邯郸城对外联络渠道已经完全被切断了,无论是庞煖还是赵丹都根本不清楚外面的局势如何。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月的时间对于眼下的邯郸来说绝对是十分宝贵的。
  甚至别说是一个月了,就是十天八天甚至是三五天、一两天都是非常宝贵的。
  庞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赵丹,等待着赵丹的决定。
  赵丹陷入了沉思之中,足足过了好一会才给出了答案。
  “不行。”


第436章 赵丹的底线
  是的,不行。
  在这个古代世界,君王们对于平民其实并没有多少尊重。
  或者说,在整个中国乃是世界古代史,统治者们对于平民阶层的态度都完全是一致的。
  那就是剥削。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剥削的力度是重或者轻,是能够让人活得下去还是完全让人活不下去而已。
  剥削得不算太轻,能够让人活得下去的,那就是明君;而剥削得太重,让人活不下去甚至不得不造反的,那就是暴君和昏君。
  但无论是明君也好,还是昏君暴君也罢,可以说在一名统治者、甚至是一名贵族的眼中,一个平民的性命应该不会比一只猪或者一条狗要珍贵多少。
  把人的性命和畜生的性命相提并论,这看上去有些扯淡,但却是这个时代的事实。
  甚至于连大部分的平民自己都默认了这样的规则,都默默的接受了这种剥削,甚至到死都不敢反抗,也不会反抗。
  直到一个名叫陈胜的人在一个叫做大泽乡的地方吼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这样的局面才稍微得到了一点点的改变。
  但那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即便在两千年的中华史上,活不下去的平民们用一次次的造反和起义推翻了一个又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但最终仍旧会有新的人成为新的统治者,开始一段对平民的新剥削和压榨之路。
  所以才有了那句著名的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对于这些道理心知肚明。
  事实上在上辈子还未穿越的时候,赵丹自己也属于平头百姓之中的一员,也曾经期盼着改变世上的一切不公,让自己这个平头百姓有着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然了,如今赵丹既然穿越过来,那么情况又不一样的。
  人都是自私的。
  赵丹既然穿越成为了赵国的国君,那么赵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一直这么当国君下去,生生世世千秋万代最好。
  除此之外,赵丹也不会选择去摧毁这个对自己有益的制度。
  但是,赵丹毕竟和这个世界的其他统治者是不同的。
  至少赵丹不会用看到猫狗猪羊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子民。
  无论是秦王稷也好、齐王建也罢、又或者是庞煖剧辛、赵胜赵豹这些人,他们都出身于士族乃至公族王室,都对平民百姓有着发自内心的歧视。
  所以在“坚持更久时间”和“饿死数以万计的邯郸民众”这两个选项之前,庞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平民们去死。
  事实上不止是庞煖,可能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名贵族和统治者,站在庞煖的位置上都会作出和庞煖一般无二的决定。
  但赵丹不同意。
  人活一世,有些时候或许为了生存总得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被这个社会磨去棱角,会变得圆滑世故,甚至会成为自己曾经最不希望成为的人。
  赵丹也是如此。
  为了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为了击败秦国这个强大的对手,为了一统天下消灭战乱的愿望,赵丹不得不去做许多自己曾经在没有穿越之前嗤之以鼻、觉得不够光明正大的事情。
  但每一个人,无论他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卑鄙无耻,他的内心都总是会有那么一小块地方始终保持如一。
  这就是这个人的底线,是这个人的原则。
  赵丹可以接受这些邯郸城、乃至是整个赵国的子民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大业而成千上万的参军战死。
  因为赵丹知道这些子民不会白死,他们会领到抚恤金,会等到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会最终和赵国一起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享受到赵国一统天下的福利。
  这些子民们为赵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赵国也对他们给予了回报,或许这付出和回报并不对等,但是至少这些赵国子民们是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这样的交易并走上战场的。
  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或者是对于赵丹都是如此。
  可现在这个活活饿死邯郸城之中那些无辜民众的决定,对于赵丹来说却是完全超出了他的底线。
  不用想赵丹都知道在饿死的人之中所占到比例最大的是哪些人。
  老人、女人和孩子。
  赵丹自认为自己做不到如此冷血的坐视着这些自己的子民们活活饿死。
  是的,诚然在这场守城战之中,这些老弱妇孺们并不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对于赵国而言,他们的作用其实是非常大的,只不过不能够在现在体现出来而已。
  老人代表着智慧,女人代表着繁衍,孩子代表着未来。
  智慧、繁衍和未来,这三个之中的哪一个不是和国家的强大息息相关呢?
  只有鼠目寸光的人才会因为这区区一场必将取得胜利的战争而去抛弃这些能让赵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的人。
  所以赵丹又一次的对着庞煖和剧辛重复了自己的答案。
  “此事绝无可能。”
  庞煖和剧辛虽然有心想要再劝说一番,但是看到赵丹这无比坚定的眼神之后,还是都十分聪明的选择了闭上了嘴巴。
  任何一个聪明的臣子都不会在国君用如此斩钉截铁的语气作出决定之后表示反对。
  可问题在于,如果不停止向平民供应口粮的话,那么这粮食问题怎么办呢?
  赵丹思考了一会,道:“两位卿家放心吧,这个问题就由寡人来想办法。”
  庞煖和剧辛面面相觑,均想:“难道这大王还能够凭空变出来粮食不成?”
  不过聪明的他们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问题。
  那就是伤员的问题。
  由于大战的不停进行,送到太医院之中的伤员也日渐增多,不但医生的数量明显不足,而且看护的人手也严重紧缺。
  毕竟很多伤员生活不能自理,像什么换药啊吃饭啊排泄都需要人帮忙,但是眼下邯郸城之中根本没有这么多人能用啊。
  “等等。”赵丹突然道:“如今邯郸城之中不是有很多民妇吗?为何不让那些民妇去照顾伤兵?”
  庞煖愣了一会,随后忍不住开口道:“大王,这女子怎能进入军营?”
  女人不能进军营,这在华夏史上是几乎延续了几千年的惯例。
  太医院作为伤兵营,当然也被视为军营的一部分。
  赵丹闻言也是一愣,忍不住道:“等等,寡人记得前阵子王后不是将许多宫女们打发到太医院去了吗,难道那些宫女也都全部不能够进入兵营?”
  一旁的剧辛插嘴道:“大王,臣知道此事。但是那些宫女们其实是在太医院旁边的民舍负责帮助浆洗衣物还有煮饭,并未踏进太医院一步。”
  “愚蠢!”赵丹听完了这番话之后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如今明明有着诸多人手可用,就因为他们是女子所以就不让进太医院,然后让寡人的士兵因为缺少看护而死?嗯?”
  发了一通火之后,赵丹道:“寡人等会就下达命令,从明天开始,召集妇女进入到伤兵营之中,负责帮忙看护伤兵!”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丹起身就走。
  庞煖在背后忙问道:“大王这是要去何处?”
  赵丹头也不回地说道:“汝刚才不是说缺乏人手和粮食吗?寡人这就去弄来!”


第437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烦
  在距离临时指挥部大约一刻多钟路程的一条大街上,坐落着一小片颇为规整而具有气势的房屋,大门处有全副武装的赵国士兵护卫,时不时可见有人从其中匆匆忙忙的走进走出,这便是赵国相邦所属的办公地点了。
  赵丹的马车刚刚抵达,赵胜就已经率领着麾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们迎出了门口。
  “臣等参见大王!”
  虽然说并不是跪拜之礼,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了,但是这几十上百人一同躬身朝着自己行礼,让赵丹的心中感觉还是有点爽的。
  赵丹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温和笑容:“寡人只是来随意看看,顺便和平原君说些事情,诸卿自管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便可。”
  于是众多官员各自散去,赵胜在前面领路,带着赵丹在这里逛了一圈之后回到了赵胜平日里办公的房间之中。
  赵丹看了一眼赵胜,发现赵胜的脸上带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忍不住道:“平原君,虽然说平日里公务繁忙,可也是要多多休息才是啊。”
  赵胜闻言露出了感激的神情,对着赵丹说道:“臣谢大王关怀!不知大王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赵丹笑了笑,对着赵胜道:“是这样的,今天寡人去了庞煖将军那边,听到庞煖将军和寡人说了几件事情,想要和平原君商量一二。”
  赵丹将守城士兵人手出现缺口的事情告诉了赵胜,然后对着赵胜道:“平原君,若是以汝之见,此事该当如何解决?”
  赵胜认真想了一会,道:“大王,臣对于领兵一道并不算太过擅长,但是臣门下倒也有几个有才之士。若是依照彼辈所言,那么应当便多加征发民众上城助战才是。”
  赵丹点了点头,心道赵胜门客们出的这个主意倒是和庞煖的主意不谋而合,于是便道:“这一点庞煖将军确实和寡人说过,寡人也同意了。但是寡人觉得,这凡事还是需要未雨绸缪的好,若是这民众征发数量也不足以填补缺口,那么平原君以为寡人又该如何做呢?”
  这一下倒是真的把赵胜给问住了,毕竟这位平原君一直以来都更加擅长政务方面的东西,对于军事方面还真就没有太多的了解。
  其实赵胜的那些门客也未必就想不到庞媛所提出来的第二个主意,但是又有哪个门客会主动提出让城中的所有门客都上城头去打仗这种事情呢?
  赵胜呆了半晌,只好对着赵丹勉强地笑道:“大王请恕臣愚昧,确实无法可想。”
  赵丹等的就是赵胜的这个回答,所以立刻笑道:“寡人倒是有一个办法,只不过需要平原君配合。”
  赵胜一听这话,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答道:“只要大王有命,那么臣自然是无所不从!请问大王计将安出?”
  赵丹笑了笑,道:“寡人听说君府上有着众多舍人门客,其中许多人尤为擅长武艺,不知道君可愿意割爱,将这些门客编入军中,协助防守邯郸?”
  赵胜一听赵丹这句话就有些愣住了。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会出现,乃是出自于周天子权威的衰落导致周朝诸侯们的崛起。
  但是不管怎么说,诸侯们毕竟还算得上是周朝的“自己人”,所以虽然已经“礼乐崩坏”了这么多年,但是许多东西实际上都还是传承自周朝的礼法,这其中就包括了这种有些古怪的君臣关系。
  根据周朝的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所以诸侯要对天子负责,受天子管辖。
  诸侯分封卿大夫,所以卿大夫要对诸侯负责,受诸侯管辖。
  如此层层分封下去,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制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金字塔之中,每一级都只对上一级(直接上级)负责,而不对上一级的上级(间接上级)负责。
  举个例子,在天子》诸侯》卿大夫这三者之间,天子可以问责诸侯,因为天子是诸侯的直接上级。
  但是天子却不能够越过诸侯去问责卿大夫,想要问责卿大夫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由卿大夫的直接上级诸侯来问责。
  用后世一句形容分封制的话来说就是“我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国君赵丹》相邦赵胜》赵胜的门客这么一个关系,虽然赵胜和赵胜的门客名义上都是国君赵丹的臣子,但是赵丹想要让门客们为自己出力,也必须要得到赵胜的同意。
  看上去似乎很难理解,这特么一个国君竟然还指挥不了臣子的家臣了?
  但在分封制之下,这还真就是现实,无论东西方都是如此。
  赵胜在听到赵丹的这番话之后犹豫了一下,但马上就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大王有命,臣岂能不从?臣今日回府便召集那些舍人门客,从中挑选善使刀剑之人,明日送到庞煖将军处听用!”
  赵丹闻言也露出了笑容,赞道:“平原君果然是寡人肱骨之臣!”
  对于赵胜的回答,赵丹其实也并不算意外。
  毕竟在历史上长平之战后的那次邯郸保卫战中,赵胜可是连自己的大小老婆都弄到了城墙上去助战了,现在虽然情况和历史上的情况大有不同,但是赵胜的性格肯定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
  再说了,现在赵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君王集权国家,赵丹这个国君的权力事实上远胜于周天子,所以也很少会有人敢违逆赵丹的意愿,尤其是这种听起来十分合理的要求。
  于是赵丹又道:“平原君,寡人还听说在邯郸城之中有不少大家族亦是门客众多,寡人觉得……”
  赵丹刻意的顿了一下,并没有把话说完。
  但是赵胜何等人精,早已经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便道:“大王放心,臣必定会劝说其他人,令其将门客送至军中,务必帮助大王打赢这一次大战!”
  赵丹一听这话就放心了。
  毕竟赵胜可是如今的赵国相邦,又是赵国贵族阶级的领头人,只要赵胜愿意去办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应该很容易就办下来了。
  所以赵丹又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来说说这第二件事吧。这第二件事,其实便是那粮食问题。”
  赵丹这边又是一五一十的将问题朝着赵胜全部道来。
  赵胜在听完了赵丹所说的一切之后便皱起了眉头,良久才道:“大王,以臣之见,此事……恐怕有些麻烦哪。”


第438章 大王,吾有一计
  “麻烦?”赵丹听了赵胜的这番话之后不免有些不解:“麻烦在何处?”
  但说实话,赵丹也从赵胜的话中听出了另外的东西。
  赵胜说的是麻烦,但并没有说不能够解决。
  所以这件事似乎……是可以解决的?
  赵丹面带期待的看着赵胜,希望从赵胜的口中听到一个解决方法。
  赵胜叹了一口气,道:“大王,实不相瞒,除了城中官仓之外,其实不少大家族之中亦是有着众多存粮,只不过……想要让这些大家族将粮食拿出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
  听了赵胜的解释之后,赵丹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这年头,粮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大户人家,也会在自家的仓房之中存储大量的粮食。
  像邯郸城之中的这些世家大族,通常他们在邯郸城附近都拥有着大量的土地,粮食更是远胜寻常人家。
  就好像现在邯郸已经被围困了两个月了,但是那些大贵族们和他们的下人可是从来都没有去领过赵国官方发放的口粮,因为他们自家的粮食无论是口感还是质量都要比官方的更好。
  赵胜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赵丹笑了一下,道:“大王……其实臣的家里也是如此。”
  赵丹了然的点了点头,对此倒并没有说些什么。
  毕竟赵胜这些贵族们这么做一点都不违法,这年头谁家不存粮?
  而且说起来这些贵族们在邯郸保卫战中自己承担粮食消耗,还算是替赵丹减轻了一些负担呢。
  赵丹道:“所以平原君的意思,莫不是要寡人朝这些大贵族们借粮?”
  赵胜苦笑一声,道:“就怕他们不肯借啊大王。”
  赵丹哼了一声,心里也觉得这事情有些棘手。
  强行征粮肯定是不行的,这些贵族和平民一样都是赵国的子民,而且许多贵族在赵国之中担任大大小小的官职,如果赵丹真的下令军队强行从贵族的家里拿走粮食,那赵国就要炸锅了。
  这就好像你在一家公司打工,结果公司困难的时候老板直接派人抢走了你的银行卡,然后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给公司填账……这不造反就有鬼了。
  赵丹想了想,有些烦躁地说道:“那寡人用钱买总可以了吧?”
  赵胜苦笑道:“大王,如今围城两月,粮食的价格比金子还贵……而且即便是有钱,也无人会售卖粮食啊。”
  虽然说很多贵族可能对于赵国最终取得胜利是有信心的,但是毕竟这邯郸保卫战也不知道要进行到什么时候,要是把粮食捐出来了,结果到最后围城太久自己反倒没得吃,这岂不是傻?
  赵丹这下子也有些无语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应该如何是好?”
  赵胜忙道:“大王,臣家中还有一些粮食,臣这就回去命人清点一番,将家中存粮运往官仓。”
  赵丹一听这话,嘴角总算是有了一些笑容,但这笑容持续的时间其实也并不算太久。
  虽然赵胜也算是家大业大的人了,家中存粮想必也是非常可观,可问题在于这再可观也就是一家存粮,这城里城外几十万张嘴,一家的粮怕是一天都不够吃啊。
  房间之中一时陷入了沉默。
  赵丹急速的转动着脑筋,思考着想要用什么办法来搞定。
  抢也不行,买也不行,这怎么办?
  或许是过于沉浸在这个问题之中,所以赵丹并没有发现赵胜在偷偷的打量着自己。
  这位赵国相邦的脸上神色变幻不定,看上去似乎颇为犹豫。
  过了好一会之后,赵胜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大王,其实……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赵丹闻言眼睛就是一亮,忙道:“平原君还不快快道来!”
  赵胜道:“其实……若是大王愿意的话,可以用土地换粮食。”
  “土地?”赵丹愣了一下,目光之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异样神情:“什么土地?”
  赵胜显然已经是决定一条路走到黑了,当即道:“大王,臣这些日子以来整理卷宗,发现河东、河套、朔方三郡之中尚有大片土地无人开垦。尤其是河套、朔方两郡由于靠近北方匈奴、月氏人的活动地带,又处西北之地,除犯人之外几乎无人问津啊大王。若是能够将这些土地拿来和世家贵族们换取粮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赵丹听了之后沉吟不语,一时间并没有开口说话。
  这就是赵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了。
  地多人少。
  赵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一些。
  根据去年的人口统计来看,赵国除去北方五郡之外,其他地区加起来大约有六十万户左右。
  由于赵国和魏国同属三晋,所以赵国的规章制度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魏国的影响。
  除了北方五郡之外,赵国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按照魏国李悝变法的模版来做的。
  李悝是战国初年魏国的贤相,正是因为李悝变法所以魏国才能够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国。
  而李悝有一个很著名的理念就是“一夫挟五口以治百田”。
  以这个理论来看的话,赵国一般一家就是五到六口人,所以总人数大约是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加上北方五郡的话就是差不多三百八十到四百万人。
  这个数字和长平之战前相比。增加的极为有限。
  虽然在这几年来赵国接连拿下了上党、河东、河套,但是上党郡地处山区人口本就不多,河东郡之中的秦国人基本都被赵国驱赶回关中或者送去高炉炼铁厂当了苦力,河套地区这个原本是林胡部游牧的地方就更是天苍苍野茫茫走上几天看不到一只羊,别提什么人口了。
  用一个数字来对比的话,后世的山西省人口总数是3682万人,而如今赵国的面积差不多是山西省的两倍,但人口却只比山西省的十分之一稍微多一些而已。
  绝对的地广人稀啊。
  河东郡其实还好一些,毕竟有着大量获得军功的将士拖家带口的迁移过去,虽然还达不到秦国占领河东时候的那种水平,但是起码人气是有的。
  但是河套、朔方这两郡的人口缺口就非常严重了。
  没有人居住的话,那辛苦打下来的土地不就浪费了?
  如果单单靠着犯人来填充缺口的话,那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了,毕竟赵国的犯人都已经被移民光了,各郡各县的监牢之中现在都基本没有什么囚犯了……
  所以赵丹想来想去,觉得……如果能够让这些世家大族们迁移过去的话,那么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啊。
  这边赵丹还在思考,那边赵胜看着因为陷入沉思而变得表情凝滞的赵丹,心情却是越发的忐忑了:“完了完了,大王似乎对吾这个主意很不满啊,吾是不是应该早点认错,免得遭受一顿痛斥?”
  赵胜之所以犹豫这么久,是因为他很清楚从赵国立国以来,历代君王们吸取了三家分晋的经验,对于土地其实是很吝惜的,就怕卿大夫做大架空国君最终取代赵国。
  所以就连赵胜这个公族封君,他的封地其实也是相当有限的。
  现在赵胜这个用土地换粮食的主意,说不得是触动了赵丹的逆鳞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在赵胜已经有些绷不住,开始准备向赵丹认错的时候,赵丹突然伸出了右手,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
  赵胜被这冷不防的一下给吓了一大跳,正待行大礼认错,却听到赵丹十分兴奋地说道:“平原君此计大妙!来来来,咱们来合计一下……”


第439章 难道大王欲行那周武王之事?
  赵胜的顾虑,赵丹当然不会没有想到。
  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如果赵丹真的能够傻乎乎的放弃中央集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