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丹甚至可以看到伤口处有着几只奇怪的黑色小虫。
  赵丹抬头看了一眼这名伤员,发现这名伤员的嘴唇一动一动的,脸上的神情看上去颇为痛苦。
  赵丹心中微微一动,伸手摸上了这名伤员的额头。
  果然,发烧了。
  “伤口感染加发烧吗……”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得到消息的此地最高负责人太医正匆匆赶至,朝着赵丹点头哈腰道:“臣见过大王。”
  赵丹缓缓的收回了刚刚搭在这名伤兵额头的手,沉声道:“为何如此多伤兵待在室外?”
  太医正闻言一愣,眼珠一转之后对着赵丹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受伤之人寒气过重,所以应当多晒晒太阳,驱除体内寒气。”
  赵丹哑然,下意识的抬头看了这名太医正一眼,才发现这名太医正的脸颊上到处是刺青。
  老实说,这些刺青一点都不好看。
  赵丹开口问道:“汝是巫医?”
  太医正忙答道:“正是。”
  随后这名太医正又有些自豪的挺直了胸膛道:“回大王,臣在长平之战中亦是随军医官之长!”
  赵丹有些无语,虽然说赵丹并不懂什么医术,但是这人都发烧了还说要驱除体内寒气,是不是有点过于扯淡啊……
  所以这巫医也太不靠谱了吧!
  要是赵国能够有个扁鹊传人什么的就好了。
  不过赵丹也知道,这个好事也就在心里想想得了。
  赵丹想了想,指了指面前的这名伤兵,道:“此人还能救否?”
  太医正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赵丹皱起了眉头,道:“说!”
  太医正无奈,只好尽量放低了音量,道:“大王,其实……也并非是房屋的问题,这些在外面的伤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那边那些其实并无大碍,过几天就可以回归军营的轻伤者。另外一部分则是这些……已经救不了的。”
  赵丹这才明白了过来,其实这老小子之前所说的什么寒毒啊,估计是用来忽悠别人的说法。
  实际上嘛……就是将这些重伤不治的伤员扔到外面来,让他们等死罢了。
  得知真相的赵丹心中有些不爽,说话的时候语气也显得有些不善:“难道寡人的赵国已经连让这些曾经英勇奋战过的将士们拥有一席安心睡眠之地都不能做到了?”
  太医正连连摆手,道:“大王,并非如此啊,实在是……这些重伤之人的身上都有着寒气,若是不将其和其他人隔开,那么其他伤员一旦沾染了这个寒气,亦是同样会不治而亡的。”
  赵丹一听终于明白了过来。
  什么所谓的寒气,其实是这名太医正无知之下的说法。
  赵丹作为一个穿越者以及历史爱好者,心中当然很明白,直到西医崛起之前,中医在对于感冒发烧、还有伤口化脓所引发的感染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明白了这些之后,赵丹对于这名太医正心中的怨气就少了不少。
  不知者不罪嘛。
  于是赵丹便开口道:“寡人教汝一些东东西,汝若是按照寡人所说去做,说不定能够救回一些性命。”
  太医正连连点头应是,但是赵丹却从他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不以为然的神情。
  这其实也很正常,谁会相信一名国君竟然懂得治病之术呢?
  赵丹心中无奈,只好道:“此为扁鹊所传下来的秘方!”
  “扁鹊?”太医正闻言就是一惊,立刻挺直了身躯,恭敬道:“请大王教臣!”
  扁鹊,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名医啊。
  看到了太医正这副态度,赵丹的心中也满意了,便道:“从今日起,这座太医院之中所有人身上的衣服,包扎所用的绷带都必须要每天清洗,而且清洗之后还要用开水煮过一次,高温消毒!”
  “还有,汝和汝麾下的医生,必须在接触病人之前带上口罩,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被病人感染!”
  “还有,从今天开始,所有太医院之中的人都只能喝煮过的开水!”
  “还有……”
  赵丹这一条条一件件说下来,足足说了半晌才闭上了嘴巴,然后有些意犹未尽的对着面前已经听得有点愣住的太医正道:“汝可都记住了?”
  太医正有些愣愣的点了点头,道:“大王,臣的确都记住了,只不过……这扁鹊之法闻所未闻哪,当真能够起到作用?”
  赵丹狠狠的瞪了这太医正一眼,喝道:“汝与扁鹊之医术孰强孰弱?只管照做便是。”
  其实赵丹说的这些,当然不是什么扁鹊传下来的神奇东西,事实上赵丹压根就没见过扁鹊和扁鹊的传人。
  赵丹所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后世的卫生护理常识罢了。
  古代的很多伤员其实都不是死于伤势,而是死于护理不足所导致的细节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当然了,赵丹所说的这些护理知识肯定是不能够和后世医院之中的那些专业护士相提并论,但是赵丹相信只要太医正按照自己的话去做了,那么一定会有不少伤员能够摆脱感染并发症的命运。
  说完了这一大堆之后,赵丹又转头看了一眼面前这名正在昏迷的重伤员,突然开口对着太医正说道:“等会汝替他截肢吧!”
  “截肢?”太医正有些疑惑。
  等到太医正从赵丹的口中弄明白什么是截肢之后,立刻就把头摇的好像拨浪鼓一样:“大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够如此轻易损毁?”
  要知道这年头可是连剃个光头都被视为很严重的罪行,更别说是截肢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了。
  如果不是说话的人是赵丹,那么太医正早就破口大骂了。
  赵丹眼睛一瞪,喝道:“寡人的命令汝也敢不从?”
  太医正身体一颤,忙赔笑道:“喏!大王有命,老臣怎敢不从?可是大王,若是将此……嗯那个截肢的话,此人也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啊。”
  赵丹愣了一会,突然想起了什么,附耳在太医正身边说了几句。
  太医正越听脸上的神情越是古怪,忍不住道:“大王,如此一来的话,人会不会被……烤熟了?”
  赵丹断然将手一挥,有些心虚地说道:“绝无可能!只要止住了血,然后再包扎起来便是!如此施为之后,记得多喂开水!若是能够撑过几日并且醒来,那么这条命就算是救过来了。”
  一刻钟之后,站在太医院门口的太医正一脸懵逼的看着赵丹离去的马车,嘴里忍不住犯起了嘀咕了:“大王所言的这些……到底行不行啊?罢了罢了,王命难为,吾照做便是。”


第426章 李牧东进,韩王然的决定
  李牧很忙。
  李牧是真的很忙。
  忙的人,通常也会很累。
  所以李牧现在也很累。
  无论是任何一个人,当他率领着部队连续五天急行军之后,都会非常累的。
  不过在看到宜阳城的城头之时,李牧还是松了一口气。
  到了这里,李牧就彻底的离开了秦国的国境,进入韩国的地界了。
  下一刻,李牧下达了命令:“都给本将军传令下去,二三子都精神点,把气势弄出来,莫要让韩国人给小瞧了咱们!”
  和李牧策马并肩而行的许历听了这个命令之后忍不住笑道:“将军,这连日赶路之下二三子都累得不行,还能够如何有气势?”
  李牧闻言转身一看,果然发现自己身后骑兵虽然排成一条长龙,但是一个个都是人困马乏的模样。
  但虽然说大家都有些提不起精神,可是一万五千名骑兵在大路上前进之时尘烟滚滚蹄声如雷,看上去如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龙,这威势还是颇为惊人的。
  李牧哼了一声,舔了舔已经有些干裂的嘴唇,有些不爽的想要吐一口口水,然后发现……自己吐不出来。
  这个发现让李牧有些扫兴,夹着马腹的双腿都忍不住紧了几分,好一会才道:“……罢了,反正那韩国也不敢对吾等如何的。”
  许历摇了摇头,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将军,这韩国原本乃是吾赵国之盟友,但是大战至今却态度暧昧。如今我军深入韩国境内,若是韩国人突然效仿魏国行那反叛之事,怕是……”
  其实这些话许历已经埋在心里有好一阵子了。
  在许历看来,眼下这个行军路线多少有些不够科学。
  在王城大败之后,秦军主动放弃了函谷关退守阴晋,从而让李牧这支部队得以正大光明的从崤函通道一路东出。
  但崤函通道毕竟地势险要,随时都有可能被伏击,万一秦国人真的在其中设下埋伏的话,这一万多赵军骑兵精锐就要全军覆没了。
  就为了这件事,许历提心吊胆了好几天,每天宿营的时候都有些睡不着,一定要绕着营地巡逻个三圈才能够睡下。
  如今好不容易进入了韩国境内,但是许历的心中非但没有任何的欢喜,反而有着更加浓重的担忧。
  三晋之间相爱相杀,这已经是几百年之间的传统了。
  虽然说大家同出一源,合作的时候肯定是要比和其他国家合作时要更加的默契一点,只不过三晋之间相互拆台起来也是毫不手软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秦国之所以能够飞速崛起,也和三晋之间不够一致对外有关。
  大部分时间里,要么是秦国单挑韩魏,要么是秦韩对阵魏赵,基本上就没有三晋一致对秦的时候。
  否则的话,秦国也不会一步步将爪牙向东伸出,一直到了长平之战前真正达到了巅峰。
  所以许历是发自内心的觉得……韩国人不靠谱啊!
  李牧听了许历的话,有些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道:“许将军多虑了。若是在王城之战前,吾可能还会担心一下韩国人的背叛,但是如今……哼哼,秦国已然败北,邯郸坚城难克,吾就不信这韩国还会这般不识时务!”
  许历还待再劝,李牧突然俯身过来低声道:“这是大将军和大王的意思,将军不必多言,以免影响军心。还有……将军难道真的以为吾等就只是孤军深入韩国境内不成?”
  许历愣了一下,深深的看了一眼面带狡黠笑容的李牧,若有所思的闭上了嘴巴。
  谈笑间,两人率领着麾下的骑兵渐渐的逼近了宜阳城。
  就在李牧所部距离宜阳城不过只有两三里地的时候,宜阳城的西门突然打开,一支大约百人的骑兵赢了出来。
  就在看到这支骑兵的那一刻,李牧和许历对视一眼,同时轻轻点头。
  许历突然将马头一转,直接朝着后军去了。
  作为主将,李牧的身边是有着一面帅旗的,红红的迎风招展,上面一个大大的“赵”字相当的显眼。
  所以出城的这支韩军人马也不迟疑,直接就朝着李牧所在的方向而来。
  片刻后,李牧的面前出现了一名气质沉稳的韩国将军,只见这名韩国将军打量了一番,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李牧的身上,十分友好地说道:“请问可是李牧将军?”
  李牧同样也十分客气的回礼道:“吾便是李牧,请问将军是……”
  韩国将军微微一笑,道:“吾乃韩国上将军靳黈,奉吾王之命在此迎接李牧将军。”
  “靳黈?”李牧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片刻之后又变成了满面的笑容,朝着靳黈行了一礼:“哎呀呀,竟然是靳黈上将军当面,恕末将方才无礼了。”
  两人一路欢声笑语,客客气气的进入了宜阳城之中。
  当然了,至于李牧所率领的那一万五千人自然是不可能进城的,而是直接在城外就地扎营。
  在城中,李牧无比意外的见到了一个自己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韩王然竟然出现在了宜阳城的城守府中,并且亲自设宴招待李牧。
  大吃一惊的李牧不敢怠慢,慌忙上前行了个大礼:“外臣见过大王!”
  韩王然笑得一团和气,亲自上前扶起了李牧,十分亲切的拍了拍李牧的肩膀:“李牧将军,你我三晋本为一体同盟,又何必如此客气,来来来,且坐下,和寡人一同饮宴!”
  说实话,李牧的酒量还真不咋地。
  毕竟在这个年代酒还是一种稀罕物,基本上只有王室和大贵族们才能够经常享用,几年前还是一名驻守在高阙塞小小军官的李牧这辈子就没喝过几次酒。
  所以很快的李牧就脸颊透红,说话的时候也多少有些大舌头,整个人透着几分醉意,甚至好几次将爵中美酒洒在地上。
  韩王然见状也不着恼,反而笑眯眯的对着李牧道:“李牧将军,寡人听说将军前不久在重泉大败王陵所部,令其全军覆没?”
  李牧哈哈大笑,道:“想不到大王消息也如此灵通,不错,那王陵已经被吾生擒,如今便押在廉颇大将军营中,只待咸阳攻破之后,便要将其带回去邯郸游街夸功!”
  韩王然的眼角不明显的跳动了几下,嘴角的笑容不知为何变得更加的浓郁了:“哦,如此说来的话,莫非赵王是打算一举覆没秦国不成?”
  李牧看上去似乎是真的上头了,全然不顾尊卑之分,大着舌头在韩王然的面前将胸脯拍得砰砰的响:“正是!如今那王龁所部已经被廉颇大将军包围在元里,覆亡不过便在这数日。等到王龁所部覆亡之后,秦国还有何部队来坚守咸阳?届时吾大赵雄兵,便是要将这一座秦都拿下,然后再毁去秦人宗庙,令秦人举国震恐,再不敢与吾大赵为敌!”
  李牧说到高兴处,整个人忍不住手舞足蹈,连桌案上的酒菜都打翻了不少。
  韩王然脸色微变,过了片刻之后才突然发出了一阵大笑声:“哈哈哈哈……不瞒将军说,寡人登基以来屡次受这秦国之气,如今秦国覆亡在即,寡人心中真是十分快慰啊!”
  韩王然虚情假意的笑了几声,又和李牧东拉西扯了一会,随后一摆手:“来人啊,李牧将军有些醉了,快扶他下去休息罢!”
  韩王然话音一落,自有几名妙龄宫女上前将李牧扶去歇息。
  片刻之后,大殿之中便只剩下韩王然和靳黈两人。
  韩王然沉吟一会,开口对着靳黈道:“靳卿,汝觉得这李牧所言是否属实?”
  靳黈一双浓眉微微皱起,想了好一会才道:“臣今日在迎接李牧之时曾近距离的观察过李牧所属,这支赵军骑兵虽长途跋涉,但行军时井然有序且士气高昂,绝对是一支精锐之师。因此即便李牧所言有所夸张,但是大部分应当属实。”
  韩王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担忧:“所以……秦国这一战必败无疑?”
  “然也。”靳黈十分肯定地说道:“赵国或许未必得胜,但秦国已是必败无疑!”
  韩王然又道:“若寡人此时助赵,赵国能胜否?”
  靳黈道:“问题不大。”
  韩王然继续道:“若寡人助魏、齐,此战能胜否?”
  靳黈沉思半晌,缓缓开口道:“若是能够将这城外的一万五千赵军骑兵一战歼灭,并阻住廉颇军东归道路,那么大概率可胜。且如今赵国兵疲,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只不过……”
  韩王然接口道:“只不过如此一来和赵军主力作战的便是寡人的韩国,付出损失最大的也是寡人的韩国,而魏齐两国却能够无所顾忌的围攻邯郸,最终得了那渔翁之利,对吧?”
  靳黈道:“正是如此。”
  韩王然嘿了一声,道:“哼,那齐王建和魏王圉想必是很希望寡人这么做罢?但是寡人又不是傻子!既然如此,那么寡人予汝十万兵马,汝明日便率军开拔,随同李牧所部东进罢!”
  靳黈站了起来,躬身朝着韩王然恭敬行礼,道:“喏!”
  等到靳黈离去之后,韩王然独坐良久,一双八字胡缓缓翘了起来,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容。
  “赵国……天下霸主。嘿,好一个天下霸主!只不过啊,寡人可是真的想知道,有朝一日,汝赵王丹会不会步了那齐湣王之后尘哪!”


第427章 破箭楼
  邯郸。
  赵括心里很激动。
  此刻的赵括头顶着大头盔,只露出两个眼睛,身上披挂着一副银色重甲,手中拿着一柄比他自己还要长的长枪,胯下是一匹同样披挂甲胄的战马。
  而在赵括的身后,则是整整五百名赵国的具装甲骑兵。
  在河东郡一战之后,赵括就被调回了中央军之中,成为了中央军北军的一名裨将。
  作为一名裨将,赵括原本率领的其实是一支步兵。
  但是就在赵括来到北军大营报道的那一天,正好看到了具装甲骑兵开拔训练的情形。
  仅仅是一刻钟的时间,赵括就彻底的迷上了这支骑兵,好好的裨将也不当了,直接动用了各种关系,对着上司们各种要求,终于如愿的被调到了具装甲骑兵之中,成为了北军具装甲骑兵的首领。
  赵括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有关于他想要调入具装甲骑兵之内的事情,其实一直呈报到了赵丹的案头。
  赵丹在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也是有些无语的,赵国历史上未来的两个苗子李牧和赵括,怎么统统都进了具装甲骑兵了?
  不过赵丹转念一想,觉得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这支具装甲骑兵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兵种了。
  既然如此,那么让这些好苗子都进入到这高科技兵种之中去接受锻炼,总比抱着那一套“步兵老二天老大”的思维墨守成规的好。
  所以赵括最终还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么一个地位。
  赵括并不知道围绕着自己的一个职位调动还发生了这么多故事,此时此刻的赵括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激动,看向面前高大厚重的邯郸南门时的那种神情,简直就像是久未归家的游子刚刚看到家门时候的那种感觉。
  赵括可是憋得太久了。
  邯郸保卫战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了,但是赵括和他麾下的这五百名具装甲骑兵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是训练,根本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
  求战心切的赵括屡次请战,但是每一次都被庞煖和剧辛给拒绝了,而且理由都完全一致:“时机未到。”
  等到后面,赵括甚至都已经怀疑自己能不能够有出战的一天了。
  好在这一切都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赵括此刻全副武装的骑着自己的战马出现在这里,心中只有对即将到来的那一场大战的期待!
  在距离赵括不远处的一条长街尽头,赵丹在庞煖、剧辛等一大批武将的簇拥下远远的看着这支已经准备出发的具装甲骑兵。
  赵丹开口朝着一旁的庞煖问道:“有希望成功吗?”
  庞煖想了想,答道:“不好说……但是希望很大。臣已经告知赵括,若是事有不逮,便放弃任务直接撤退。”
  赵丹点了点头,道:“这一点很好。虽然寡人也明白战场之上一切都以争取胜利为最高前提,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寡人希望汝等以后在领兵之时尽可能的减少士卒们的伤亡,毕竟每一位士卒都是寡人的子民,他们的性命不应该被白白的浪费。”
  周围自然是一片应诺之声,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听进去,赵丹其实也说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城门缓缓的打开了。
  几乎就是在城门打开的瞬间,来自城外那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便汇聚成了一道巨大的音浪,瞬间拍在了策马立在最前方的赵括身上。
  但是赵括完全对此不为所动,他只是高高的举起了自己手中的长枪,缓缓向前。
  此刻赵括的视线之中已经可以清楚无比看到城门之外的众多魏军士兵,这些士兵也发现了邯郸城门突然开启的这件事情,正无比兴奋而激动的朝着洞开的邯郸城大门冲来,想要抢下这夺取邯郸城大门的第一功。
  看着这些疯狂冲过来的魏国士兵,赵括的嘴角不由得浮现了一丝冷笑的神情。
  “具装甲骑兵,出击!”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赵括用力的一夹马腹,胯下的战马立刻心领神会,在短短数息时间内就将速度爆发了开来,带着赵括犹如一团狂暴的钢铁旋风冲入了魏军的士兵之中!
  而赵括身后的五百名具装甲骑兵也在第一时间就跟上了赵国的脚步,五百名战马和马上的骑士汇聚成一团钢铁洪流,无数长枪在空中闪耀着雪亮的寒芒,毫不留情的撕碎面前的所有敌人,在完全猝不及防的魏国步兵阵地之中冲出了一条死亡的血色之路!
  仅仅片刻之间,刚刚才聚集到城门外的上千名魏国士兵就被杀戮一空,只留下满地的鲜血和尸体。
  在赵括以及这五百铁器的身后,邯郸城的城门缓缓的闭合了。
  赵丹远远的看着赵括率领的那道钢铁洪流从自己的视线之中消失,突然心中一动,对着庞煖说道:“寡人想要上城头去看看,如何?”
  赵丹的话音刚落,周围的赵国大臣们心中就是一惊,慌忙开始七嘴八舌的劝阻:“大王,万万不可啊!”
  “大王金贵之躯,怎能够轻易涉险?”
  “大王,请三思啊!”
  赵丹无奈的转过了头,看向了身边的庞煖。
  庞煖想了想,咬牙道:“大王,只能有一盏茶的时间!”
  赵丹顿时大喜,道:“就这么着!”
  说着也不管身后的赵国群臣如何聒噪,直接大步就朝着面前不远处的城头走去。
  片刻之后,赵丹在重重赵国士兵精锐的护卫下,终于登上了邯郸的南城墙,第一次看到了战场的全景。
  刚刚一看到战场的全景,赵丹整个人就震惊了。
  赵丹的面前是邯郸城高大的城垛,而在城垛之下是一片极其辽阔的土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尘烟阵阵,无数魏国的士兵们举着武器蜂拥而来,战车隆隆人潮汹涌,场面十分壮观而震撼。
  赵丹才刚刚看了一眼,就突然听到一阵尖锐的破空之声,随后站在赵丹身边的剧辛突然冲到了赵丹面前,高高举起手中的盾牌:“护佑大王!”
  剧辛这一声令下,早有准备的护卫们同样也纷纷举起盾牌。
  “嗖嗖嗖!”几支弩矢射了过来,全部都射到了盾牌之上。
  赵丹看着剧辛脚下的刚刚落地的那支弩矢,脸颊旁边也是一滴冷汗滑下来。
  说起来,这也算是和死亡擦肩而过了吧?
  赵丹顺着弩矢射来的方向看去,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那座箭楼。
  箭楼其实不并算大,而且还分成几层,一共也就大概能够容纳几十个弓箭手同时射箭的样子,但这箭楼的弓箭手死一个就马上补充一个,所以从上面射出来的箭矢一直都是源源不断的。
  不过就在赵丹看到这座箭楼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名魏国的弓箭手对着城头放箭了。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赵括所率领的那五百名具装甲骑兵正在无数魏国士兵的汹涌人潮之中一路披荆斩棘,犹如一艘在大海之中迎着巨浪而上的小船,无比的显眼。
  而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赵括这支具装甲骑兵前进的方向,就会发现他的目标正是这座魏国的箭楼!
  箭楼上的弓箭手们显然也已经发现了赵括这一支骑兵的存在,因此也顾不得去压制城墙上的赵国弓箭手了,转而将箭矢射向了赵括的这支具装甲骑兵。
  然而赵括率领着五百具装甲骑兵在犹如潮水一般用来的魏军阵中狂飙突进,一路所向披靡全无一合之将,区区几十上百支箭矢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了?
  魏军的指挥官显然已经发现了赵括的企图,无数的号令和旗语纷纷传下,一批又一批的魏军士兵涌上前去,想要将赵括的这支部队完全淹没。
  在数里之后的城墙上,赵丹注视着这一切,不知不觉间握紧了手掌:“有希望成功吗?”
  庞煖的老脸上同样也是一脸的严肃,足足过了片刻才道:“有。”
  片刻之后,一直矗立在众人面前的那座十分惹人生厌的箭楼突然发出了几声断裂的巨大声响,然后在无数魏军士兵的惊慌尖叫之中重重的落入了尘埃之中,激起无数的烟尘。
  邯郸城头之上响起了无数的欢呼之声。
  看着正在缓缓回转的那支具装甲骑兵,赵丹缓缓的松了一口气,在众多宫廷侍卫的簇拥下退下了城头。
  其实赵丹的心中很清楚,区区一座箭楼其实并不能够代表什么,只要魏军拥有着足够的工匠,那么更多的箭楼很快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战场上。
  但这一次的出击无疑极大的提振了赵军的士气,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牵制住魏军,让魏国人不能够再这么肆无忌惮的出击。
  总的来说,这的确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胜利,而且是在赵丹亲眼见证下所获得的胜利。
  心情很好的赵丹刚刚离开城头没有两步,缪贤就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大王,城外急报!”
  赵丹有些惊讶的看了缪贤一眼。
  在这样大军围城的情况下,缪贤是怎么能够收到情报的?
  当看到缪贤递到自己手中这条绢帛上的斑斑血迹之时,赵丹似乎隐约明白了什么。
  过了几息时间后,赵丹读完了绢帛密报上的内容,眉头一下子就舒展了起来,咳嗽一声,对着身边一脸好奇的众人缓缓开口。
  “诸卿,寡人想要在这里告诉汝等一个重要的消息,韩国已经以盟友的身份参战了,胜利就在眼前!”


第428章 魏无忌的纠结
  夕阳如血。
  魏无忌静静的站在原地,看着面前这座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的箭楼。
  在魏无忌的身边是一群魏国将军和大批侍卫,虽然人很多,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魏无忌蹲了下来,仔细的观察着面前的一具尸体。
  这当然不是魏国士兵的尸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名魏国士兵能够拥有被魏无忌这般珍而重之的资格。
  魏无忌所观察的,是一具赵国具装甲骑兵的尸体。
  这名赵国具装甲骑兵的尸体十分的高大,虽然已经躺在地上很久了,也早就已经凉透了,但却仍旧给人一种杀气凛然的感觉。
  魏无忌的手轻轻的摸在了这名具装甲骑兵的盔甲上,眼中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光芒在闪动。
  熟悉魏无忌的人都知道,这种光芒通常只会在这位信陵君看到一些被他觉得十分重要的东西之时才会露出来。
  “百闻不如一见啊……”信陵君的口中发出了一声轻轻的感叹。
  虽然面前的是一具尸体,但是魏无忌观察的却是极为仔细,就好像是在鉴赏一件无价珍宝。
  良久之后,魏无忌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站了起来。
  “钟成。”
  “在!”
  “这些具装甲骑兵,一共被我军杀死多少?”
  “不足百人!”
  魏无忌的眉头显而易见的皱了起来,半晌过后才道:“这么少?”
  魏无忌的语气之中带着极为明显的不满。
  要知道具装甲骑兵冲阵的情形,可是被魏无忌看得清清楚楚。
  为了全歼这支骑兵,魏无忌临时调动了附近的许多部队围追堵截,然而最后却还是被这支骑兵逃之夭夭,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