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原君,此事……怕是颇有难度啊。”
第35章 魏无忌的苦衷
赵胜一听魏无忌这话,心中就是一沉,忙问道:“无忌何出此言!”
赵胜可是知道这位自己的小舅子魏无忌是魏国政坛之中十分坚定的亲赵派,向来是力主连赵抗秦的,如果连魏无忌都说这事情有些麻烦,那么这件事情就真的是非常的麻烦了。
魏无忌沉默不语,直到赵胜连番追问之后,魏无忌才挥退了左右,长叹一声:“平原君居赵国相位,位高权重,却是不知无忌之难处也!”
这位赫赫有名的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有何难处,以至于他在面对自家姐夫的时候都显得如此为难呢?
这件事情,还得从魏无忌的老爹,上一代魏国国君魏昭王的继承人选择说起。
魏昭王有很多儿子,但最终被魏昭王列入继承人名单的只有两个人,大儿子公子圉比较稳重,而小儿子公子无忌则更加的聪明。
在一番纠结之后,当时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魏昭王觉得魏无忌毕竟还是年幼,所以最终立大儿子公子圉为太子。在魏昭王死后公子圉继位,这就是如今的魏国国君魏王圉。
在魏王圉初继位的时候,魏国的相邦是“战国四君子”之中资历和年纪都是最老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田文这个人,虽然说在后世极为有名,甚至应该属于战国四君子之中在后世最为有名的一个。但是以后世的爱国主义精神来看他的话,应该可以给他一个“齐国汪精卫”的称号。
田文是齐威王之孙,齐国王族,曾经贵为齐国相邦。后因和时任齐国国君齐湣王田地不合,田文辞去齐国相位出走魏国。
由此田文对自己的堂哥齐湣王怀恨在心,在齐国灭宋引发众怒之后,时任魏国相邦的田文积极的联络了其他四国,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军事上以燕国名将乐毅为首,而之所以五国联盟能够成立,田文在外交上也是居功至伟。
五国伐齐导致了齐国最后一次霸权的衰落,甚至齐国也差点因此而被燕国灭亡,靠着不世奇才安平君田单才复国成功。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田文本人对自家堂哥齐湣王田地的仇恨罢了。
仅凭一己之仇恨,不顾自己齐国王族的身份,不惜让自己的祖国齐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灭亡绝境,孟尝君田文这个“齐国汪精卫”的称号,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猜忌心很重的魏国新任国君魏王圉显然是非常不放心的。
你田文发起疯来连自己的堂哥都要杀,自己的祖国都要灭,那哪天我魏王圉让你不高兴了,你田文是不是也要这么弄我魏国一次?
于是为了限制当时还是魏国相邦的田文,魏王圉左思右想,决定把自己的弟弟魏无忌扶持起来。
于是魏王圉便把魏无忌封为信陵君,同时对魏无忌大加重用,让魏无忌去和田文争权。
当时不过刚刚成年的魏无忌没有辜负自己哥哥的期望,他凭借着自己的出色才能短短几年就成功的在魏国政坛站稳了脚跟,发展了一大批大臣作为自己的势力,最终成功的扳倒了田文,迫使田文交出了魏国相印,回到了封地。
回到封地之后的田文不久郁郁死去,在田文死后,齐魏两国立刻联手出兵夷平了田文的封地,将田文的家人满门抄斩,这位齐国汪精卫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照理说事情发展到这里,大魔头孟尝君也被扳倒了,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兄友弟恭,魏国君臣上下励精图治,让魏国再度崛起的美好结局了吧?
然而并没有。
在田文还把持着魏国大权的时候,由于有着共同的敌人,魏王圉对魏无忌是非常信任的,可等到田文死后,魏王圉的疑心病就又犯了。
如果魏王圉足够信任自己的这个弟弟,那么魏王圉和魏无忌之间很可能就像赵惠文王和平原君赵胜这对兄弟一样,君臣相知相信成为一段佳话,只可惜魏王圉并没有。
由于田文被扳倒,那些原本依附于田文的家伙纷纷改头换面投奔了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无论是声望还是权力瞬间就上了一个大台阶,虽然并没有被封为相邦,但实际上的权力比起相邦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在魏王圉的心中,自己的这个弟弟魏无忌就变成了第二个田文,变成了又一个需要被打压的对象。
接下来的这些年里,魏无忌的日子就过得非常的不痛快了。国君的不信任让这位信陵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原本属于他的许多权力(比如说兵权)也被收回,整个魏国政坛之中魏无忌一派的大臣也不断被清除,如今至少有一半的魏国大臣是魏无忌的政敌。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魏无忌再如何想要连赵抗秦,但是由于有着魏王的猜忌和诸政敌的反对,这件事情其实都是非常难办的。
其实在长平之战开始的时候,事情还没有这么糟糕。魏无忌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和魏赵两国之间的盟约,一度说动了魏王圉,让魏王圉打算派出大将军晋鄙率军援赵。
但魏无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晋鄙准备发兵的时候秦国方面传来了消息,赵国国君赵王丹派郑朱为议和使者,已经抵达了咸阳!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魏国君臣上下瞬间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
你赵国特么的都要和秦国议和了,你还来找我魏国搬救兵?当我魏国人是傻X是不是,当我魏国人好耍是不是?
于是愤怒的魏国君臣立刻形成了决议,救赵?我魏国出一个兵救你赵国都算我输!
魏无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挺无语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猪队友吧。
这就是为何后来赵丹派人来借粮的时候,魏国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的缘故了。
总之在这样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之后,魏国君臣上下对于救赵国这件事情已经是非常抵触的了。
如果不是魏无忌的死命进谏,可能魏王圉此刻已经撕破和赵国之间的盟约,甚至都要准备趁火打劫进军赵国了。
魏无忌说到这里,有些无奈的摊开了双手,对着赵胜道:“平原君,以你之见,此局该当何解?”
这句话问出来,赵胜也被问住了。
赵胜也算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知道自己论才能是比不上魏无忌的。
所以这一次来魏国赵胜心中的主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紧紧的抱住自家小舅子信陵君魏无忌的这个大腿,让小舅子去冲锋陷阵,自己在后面摇旗呐喊就是了。
毕竟赵胜的正妻可是魏无忌一母所生的亲姐姐,姐弟之间的感情非常的好,赵胜相信魏无忌这个小舅子在这种关键时刻是不会掉链子更不会坑自己的。
可现在魏无忌都直说这事难办了,那还能怎么办?
赵胜呆了半晌,最后只能发出一声无奈的苦笑。
“既如此,且待吾明日面见魏王,再与他好生分说一番吧。”
第36章 平原君说魏王(一)
翌日清晨,载着平原君的马车在魏国士兵的护卫下,缓缓的驶入了大梁宫城。
作为三家分晋时最强大的诸侯,魏国向来以晋国继承者自居。而晋国乃是姬姓周朝公族,以火德立国崇尚红色,因此魏国自然也尚红,在魏国宫城之中处处可见红砖红瓦,红殿红墙,堪称红色的世界。
但这所谓的晋国继承人其实是非常扯淡的说法,毕竟在整个天下其他诸侯国看来,这晋国根本就是被你韩赵魏三家篡夺的,你魏国有什么资格号称晋国继承人?
魏国的这种行为就和当年欧洲日耳曼诸蛮子入侵西罗马帝国,把西罗马帝国灭掉后自己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神圣罗马帝国”,然后自号罗马继承人一样扯淡。
当然了,这个世界毕竟谁拳头强谁是老大,鉴于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变法之后成为战国第一扛把子的事实,诸侯国们虽然看不惯魏国的行径,但这种看不惯也就仅限于看不惯而已了,魏国的红色也就一直至今。
在这一片红色的宫殿群所组成的魏国宫城的最中央处有一座一十八米的高台,高台共有一百二十三级台阶,在高台之上建着一座富丽堂皇的红色宫殿,这便是魏国大朝议的举办地——梁宫。
平原君赵胜一袭正装,面色严肃的走下马车,在迎接的魏国官员的陪同下,走入了梁宫之中。
大朝议乃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场合,因此此刻的梁宫之中整整齐齐坐着两排大臣,就在赵胜走进来的时候,无数目光瞬间就齐刷刷的落在了他的身上。
不过作为赵国的相邦,这点场面对于赵胜来说自然不是问题,只见他不急不忙的走上前去,朝着最中央上首的那人就是一礼:“赵臣赵胜,见过大王!”
这便是魏国当今的国君魏王圉了,这魏王圉比起自己的弟弟平原君要大了不少,如今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虽然面目上的确也有几分和信陵君的相似之处,但是整个人的神情却显得比较阴鸷,面色也有些苍白,看上去一副纵欲过度的模样。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在魏王圉和信陵君魏无忌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一个纯路人另外一个却是大帅哥。
看着魏王圉的这副模样,赵胜的心中就有些好笑。纵欲过度对于一名君王来说其实并不是问题,但问题是这魏王圉纵欲过度的对象并不是魏国王宫之中的夫人们,而是一个男人。
对,男人。
这个魏王圉的男宠,就是被封为魏国龙阳君的高基。
“龙阳之好”这个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魏王圉当然不知道赵胜心里满满的吐槽,这位登基已经十几年的魏国国君平静的朝着赵胜点了点头:“平原君,请坐。”
赵胜直起身来,走到一旁的座位坐了下来。
赵胜落座之后,立刻便有一名负责外交的魏国大臣开口问道:“不知平原君此来,所为何事?”
赵胜为何而来,魏国君臣当然知道得清清楚楚,这句话其实就是一句外交辞令,真正的意思是赵胜你可以开始了。
赵胜身体微微一直,到了这个时候,作为赵国相邦的他,无论心中有没有把握,都必须迎难而上了。
于是赵胜咳嗽一声,开口道:“今胜至大梁,实为长平之战也。夫秦者,虎狼之国也,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此天下之所识也。魏之河西故地,安邑旧都,均陷于秦,足见秦之患于魏也。”
“今秦攻上党,吾王令廉颇出兵而拒之于长平,秦倾国之军集于长平,无暇他顾,正是魏复仇之良机也!若魏出一军自后包抄秦人,则秦军必败无疑,河西光复之日便尽在眼前矣!”
赵胜的这番话意思就是说,秦国这个国家是好像猛虎饿狼一样贪得无厌的,不顾礼义廉耻的,这是天下的共识。
而具体到魏国来说的话,你们魏国的河西之地就被秦国夺走了,甚至连魏国的旧国都安邑都沦陷了,由此可见秦国对魏国的祸害所在。
但现在好了,秦国人因为要争夺上党,所以把全国的部队都集中在了长平和我们赵国的廉颇对峙,你们只要这个时候出兵抄了秦国人的后路,那么秦国人就必败无疑。秦国一败,那你们魏国收复国土的时间自然也就到啦!
不得不说,赵胜再怎么也是赵国的相邦,手下又养着那么多的门客,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确实还是有那么几个人的,所以他的这番话也确实说到了点上。
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有着爱国之心的魏国人来说,河西之地和旧都安邑的失陷都绝对是奇耻大辱,因为那正是魏国由盛转衰的开端。
正是因为在东边的齐国和西边秦国的打击下,魏国才从当年的战国扛把子变成了现在的二流国家,现在甚至连以前的三晋小弟赵国都不如了。
这种落差就好像从前苏联变成了俄罗斯,就算已经过了好几十甚至近百年,魏国人也并没有忘记当年的荣光。
虽然说齐国鬼才军师孙膑一手导演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才是彻底踩翻霸主魏国的决定性战役,但是在魏国人的心中,秦国其实却还比齐国更加的可恨。
因为齐国欠魏国的,都已经被魏国趁着五国伐齐的时候讨回来了,甚至仔细算算账魏国还赚了一些。但是秦国从魏国手里夺走的,却一点都没有拿回来。
要知道秦国从魏国手里夺走的,可是魏国全盛时期整整一半的国土啊!
不仅如此,秦国甚至还因为五国伐齐之时的分赃不均,反而又出兵魏国,强行再从魏国手里夺走了一块名叫陶郡的富庶之地。
在失去了陶郡之后,原先完全连在一起的魏国国土,再一次被分隔成了不相连的两半。
对于魏国人来说,这真可谓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但是魏国又能怎么样呢?即便再如何的愤怒和不甘,魏国君臣和国民都必须无奈的承认,魏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天下无敌的魏国了,秦国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魏国随意揉捏的小受,而是变成一个魏国所根本无法应对的庞然大物了。
但今天赵胜的这一番话,却给了魏国君臣一个希望。
是的,魏国的确不可能单挑秦国,但是如果再加上一个赵国呢?
如今秦赵对峙长平那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如果魏国趁机出兵,有没有可能能够捅秦国人一刀,顺便从秦国人那里拿点什么东西回来呢?
一时间,包括魏王圉在内,大殿之中的魏国君臣心思都开始有些活泛了。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大殿之中响起。
“平原君之言,何其谬也!”
……
这个龙阳君,史书上似乎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所以高基这个名字是我自己起的,至于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咳咳!
第37章 平原君说魏王(二)
这句话话音一落,大殿之中早有准备的魏国君臣倒也并不显得如何的惊讶,而是纷纷转头看向了声音传来的方向,想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位魏国大臣第一个跳出来反驳平原君这位赵国相邦的。
只见这名说话的魏国大臣年纪大约在四十来岁左右,虽然并未身着盔甲但身躯仍然和军人一般挺得笔直,一双小眼之中精光闪烁,正是魏国上大夫段干子。
当看到说话的是段干子的时候,在场的不少魏国大臣,尤其是主战派的大臣们脸上都多少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个别人更是极为明显的把不屑挂在了脸上,发出了几声低哼。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段干子,乃是魏国之中不折不扣的亲秦派,求和派。
在十三年前(公元前273年),也就是魏王圉即位的第四年,时任秦国相邦的魏冉和白起一同率领秦国大军援助被赵魏两国攻击的韩国,在华阳城外斩首魏军十三万人,对魏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华阳之战后,秦韩两国联军乘胜追击,连续攻克魏国卷县、蔡阳、长社三座城池,并且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
在这种危急时刻,魏国内部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以年轻的信陵君为首,力主抵抗到底,认为大梁城防坚固秦军根本无法攻破,只要据城而守秦军久攻不下必然撤退。
而另外一派则以这个段干子为首,力主向秦国割地求和。
当时被赵惠文王派来大梁的赵国客卿苏代还因此而劝谏过魏王圉,说:“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认为这种割地求和的做法除了让魏国走向灭亡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已经被秦军的残暴和强大彻底震慑住的魏王圉最终并没采纳信陵君和苏代的说法,而是选择了以段干子为求和使者去和秦国人和谈。
最终段干子的出使以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作为代价换取了秦国的退兵,原本只不过是一名普通将军的段干子也因议和有功而被魏王圉封为下大夫。
在随后的时间里,段干子似乎尝到了甜头,只要秦国和魏国发生战争,那么这个段干子肯定是魏国群臣之中叫嚷着割地求和叫得最凶的那一个。
对于那些个坚决主张抗秦的魏国大臣来说,段干子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只会一心出卖魏国利益而为自己谋求官位的混账东西、卖国贼!
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非常看不惯段干子这个家伙,屡次在自己王兄魏王圉的面前谏言,希望魏王圉能够把段干子赶出魏国。
然而沉迷于龙阳君美男色的魏王圉似乎已经真的被秦国人给打怕了,他不但没有因此而赶走段干子,反而因为段干子的屡次出使求和成功而对段干子越发的信任。
于是这么多年秦魏之间一仗仗打下来,秦国的地越打越多,魏国的地是越割越少,段干子出使秦国的次数也同样是越来越多,然后他的爵位还越来越高,一步步的从下大夫升到了现在的上大夫,眼瞅着马上就要摸到公卿的边缘了。
你说这事气人不气人?
但就连信陵君都扳不倒这个段干子,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那些个心怀正气和爱国之心的大臣们,还真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段干子天天在自己的面前耀武扬威而无可奈何。
不过弄是弄不倒你,但是我编排一下你、讽刺一下你总可以吧?于是段干子慢慢的就有了很多外号,像什么“跪秦子”、“魏贼”、“段秦子”之类的外号是层出不穷,但最著名的则当然要数——“秦犬”。
秦国良犬者,段干子也。
既然是秦国的狗,那么段干子这个时候跳出来反驳秦国的敌人赵国,那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赵胜看到段干子出列,也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毕竟段干子这个“秦犬”的大名,远在邯郸的赵胜也是早有耳闻的。
但事到如今,赵胜也只能够先听听这个段干子说些什么再做定夺。
只见段干子咳嗽一声,缓声道:“夫秦者,据崤函之险,关中沃土,又得巴蜀之地,实乃当今天下霸主也!夫霸主者,非一战所能败也,更非一战可以灭之。若不灭秦,则秦军必返也。今出兵助赵,赵胜之可得上党之地,以赵之兵锐,守之不难。若以我魏国之兵,则不过三五年便复归秦国之手矣!如此,出兵何益?不过损耗国力尔。”
段干子的这段话意思也很明显,像秦国这样的天下霸主,你想要用一两场战役就去击败甚至消灭它那是痴人说梦,可如果你不能够消灭秦国的话,那么就算你打赢了秦国人,不出几年时间秦国的大军一定又会卷土重来。
赵国如果打赢了秦国,那么赵国就能得到整个上党郡,而且凭借着赵国的实力,即便秦国人再度攻击上党,那么赵国也守得住。
可我们魏国现在的实力比赵国和秦国差远了,如果秦国人卷土重来的话,我们魏国是绝对挡不住的,本来从秦国那边夺得的土地也会被秦国人再度夺走。
这样一来一回,我们魏国的出兵就等于是零作用,土地得而复失不说,甚至还会因此而损兵折将消耗国力,那我们还出兵干嘛?四不四傻?
不得不说,段干子之所以能够得到魏王圉的信任,除了魏王圉对秦国那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段干子亲秦的立场之外,段干子的口才也是一部分的因素。
虽然刚才段干子的那段话目的是为了帮助秦国,但是他的话里大部分却都提的是魏国,说出来满满的都是为了魏国的利益而操心,完全就是一副尽忠魏国的做派,让那些想要指责他是“秦犬”的人都根本挑不出毛病。
作为魏王圉的亲信,段干子当然在朝中也是有着一帮同党的,闻言立刻便纷纷出言相助:“上大夫所言甚是!”“助赵于我魏国无益,不如坐待秦赵两国战于长平!”“正是正是,我魏国如今乃是休养生息之际,怎可妄动刀兵?”
一时间大殿之中纷纷扰扰,满是反对出兵助赵抗秦的声音。
就坐在魏王圉左侧的信陵君魏无忌显然对于这一片投降派的浪潮有些不满,不轻不重的咳嗽了一声,发出了某种信号。
下一刻,魏无忌这一派的魏国大臣们也开始了反击:“上大夫此言,大谬!吾不敢苟同!”“赵与魏者,同为三晋也,今赵国有难,魏国岂能坐而视之?”“若今不助赵,他日秦国来攻,赵国亦不助我,如之奈何?”
于是这两派大臣你争我吵,各种声音混杂一团,瞬间就将偌大一个魏国朝堂变成了菜市场。
魏王圉跪坐在王位之中,左右看了看,脸上微微露出了怒意,突然重重的咳嗽了一声,道:“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魏王圉这国君一开口,整个大殿之中的魏国大臣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菜市场瞬间又变成了图书馆。
魏王圉的目光在整个大殿之中一扫而过,先是掠过了身边的信陵君魏无忌,然后又在段干子的脸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赵国使者平原君赵胜的身上,缓缓开口。
“秦者,虎狼之邦也,与我魏国素有仇怨,寡人自不助之!赵者,虽与我魏国同为三晋,然赵王丹其人言行不一,先欲与秦死战,后又遣使咸阳求和,如此出尔反尔,寡人又何能助之?故出兵之议,寡人——不为!”
魏王圉的这一番话犹如天降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在场的赵国使者、平原君赵胜给炸得七荤八素。
魏国,不出兵助赵了!
赵胜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迷迷糊糊的走出凉宫,又是怎么在魏国官员和侍卫们的护送下回到馆驿的。
等到赵胜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和他身后的赵国使团,已经从大梁出发,踏上了返回邯郸的道路了。
出使既已失败,那么留在大梁还有何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胜整个人都还处于一个懵逼的状态。
直到几天过后,当邯郸城的轮廓已经远远在望之时,赵胜才终于隐隐的咂摸出了几丝味道。
“信陵君,并非真心助我!”
赵胜做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他的小舅子魏无忌在那次大朝议之上,除了咳嗽了一声之外,全程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
凭借着魏无忌在魏国政坛的分量,即便魏王圉再如何不喜这个弟弟,只要魏无忌一开口,魏王圉就必须要慎重的考虑魏无忌的意见。
可魏无忌偏偏就什么也没有说!正是因为魏无忌的沉默,所以亲秦派才能够如此快的就占据了上风,让魏王圉做出了不出兵援赵的意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突然想起了自家大王赵丹在自己出发之前曾经特地叮嘱过自己的一番话。
赵丹当时是这么说的:“若平原君出使魏国,寡人希望君候夫人能书信一封于信陵君,信中务必言辞激烈,夸大我赵国之危情,否则君候或将无功而返。”
由于赵胜对自己的自信,赵胜并没有让自己的夫人按照赵丹的叮嘱去写这么一封信。
而如今的结果,恰好就印证了赵丹当日的说法!
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坐在马车上的赵胜瞬间就呆住了。
良久之后,赵胜才发出了一声充满了无比懊悔的长叹。
“吾——悔不听大王之言也!”
第38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儿子
邯郸城,东门。
今天的东门,分外的热闹。上百辆华贵的马车一字排开,上面坐着的全部都是赵国的达官显贵,更有数千名赵国士兵在旁保证秩序。
在所有这些马车的最中央,那辆最为华贵、高档以及大气,周围还有许多宫廷卫士环绕的马车,当然就是身为赵国国君赵丹的座驾了。
此刻的赵丹华服高冕坐在马车之上,脸上满是笑容,看上去心情相当不错。
事实上赵丹的心情如此之好是有理由的,因为根据刚刚得到的回报,只需要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来自齐国方面的第一支运粮车队,就要抵达邯郸了!
齐国的运粮队到达,对于此时此刻的赵国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标志着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赵国君臣上下的粮食问题,至少在明年春天之前,也就是未来的半年时间内都不会再成为困扰了。
从军事上来说,有了这批粮草的到来,赵国就可以放心的让廉颇率军死守长平一线,不必冒险换上赵括主动出击。
鉴于此刻长平的战场地形对于守方赵军更加的有利,所以这个结果显然是赵丹希望看到的。
从外交上来说,赵国也完全可以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去施展自己的外交行动,争取到更多的盟友,摆脱目前单挑秦国的不利态势。
毕竟有了齐国这么一个好的例子在前,其他国家转变态度也并非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战国时代不就是这么今天我和你好明天我就和你翻脸吗,不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哪来的?
从国家内政的角度来说,这批粮草的到来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粮价,让赵国国内粮价的上涨幅度不至于太过离谱,从而能够保证赵国国内的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如此大张旗鼓,率领百官群臣出城来迎接这第一批齐国运粮车队的原因了。
老子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赵国,有饭吃了!
来来来,赵稷老儿(秦王稷)你给我听着,我赵丹就是要让赵国四十五万儿郎蹲在长平不挪窝,不种地,不回家,老子特么有的是粮!不服?不服你让你的白起来打我呀!
不知不觉间,赵丹嘴角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赵丹决定找人聊聊天。
在赵国的诸重臣之中,相邦赵胜已经出使魏国,上卿虞信也去了楚国,蔺相如近来病情加重被赵丹特批在家中养病,所以如今有资格位列赵丹马车左右的就变成了平阳君赵豹和宦者令缪贤。
赵丹先是找赵豹这个叔叔随便的聊了几句,然后转头朝着另外一边的缪贤笑道:“缪卿,寡人前几日吩咐你之事,你办得如何了?”
一头花白头发的缪贤看上去并没有因为年纪的衰老而变得萎靡,整个人反而是神采奕奕的,闻言立刻笑道:“大王放心,那事老臣正在筹办之中。”
顿了一顿之后,缪贤又笑道:“至于今日之事,老臣也已经有所安排了。”
赵丹点了点头,同样:“既然如此,那寡人就放心了。”
这番在他人听起来似乎是打哑谜意味的对话,其实里面的意思是相当简单的,无非就是赵丹在询问缪贤关于前几天赵丹所说的那个监察卫以及胡衣卫的事情。
从缪贤的回答来看,很显然这两个秘密组织都已经是在紧锣密鼓的操办之中了。
事实上根据赵丹的意思,今天就是这两个组织第一次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今天在东门之外,可不只是赵丹和他的文武百官而已。人的天性就是喜欢看热闹,邯郸城之中的人自然也不例外,这么大的仪仗在东门附近摆开,早就吸引了数万名邯郸民众前来围观,城墙之上人头耸动,东门外面的道路两旁更是挤满了人群。
片刻之后,邯郸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