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赵国大王和燕太后乃是一母所生,有同胞亲情,然后又有出兵扶立公子轲的恩情,这两份感情相加在里面,想要劝说燕太后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站在赵国一边,其实还是颇有难度的。
  良久之后,燕太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么为何不立刻出兵攻赵?”
  一听到这番话,乐间的心中就是一松。
  很显然,燕太后已经接受了乐间的说法。
  于是乐间慌忙说道:“回太后,之所以不立刻出兵攻击赵国,其实是因为臣以为此刻出兵赵国,或许难有胜算。”
  “什么?”燕后的一双秀美微微的皱了起来:“难道燕国已无可战之兵不成?”
  乐间道:“并非如此,如今燕国尚有十五万可战之兵。”
  燕后道:“那赵国又有多少士兵来应对?”
  乐间道:“最多不过五万。”
  燕后皱眉道:“十五万对五万,竟不能够言胜,反而有可能失败?”
  乐间道:“正是如此。”
  燕后:“……若是如此,那么又该何时出兵攻击赵国?”
  乐间道:“等到邯郸陷落之时,方是大燕国出兵之际。”
  燕后道:“若邯郸不陷落,又当如何?”
  乐间道:“等!”
  燕后道:“若赵国此战获胜,又该如何?”
  乐间道:“可出兵南下攻齐,夺回先前割于齐国那两百里之地!”
  燕后想了想,道:“所以说,其实无论这场战争是赵国获胜或者赵国失败,燕国皆有可能从中取利?”
  乐间十分肯定的点头道:“正是如此!”
  燕太后轻轻的松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那么便如昌国君所言吧。”
  片刻之后,当乐间站在大殿之外,看着从头上洒落下来的阳光之时,不知为何却突然想起了刚刚自己所见到的那个眼神。
  不得不说,那的确是一个很能够打动人的眼神。
  “难道真的是因为这段日子太忙,所以出现了幻觉?”
  乐间摇了摇头,朝着面前的台阶走去。


第397章 魏无忌的新打算
  邺城。
  作为这一次魏国出兵的大本营,此时此刻的邺城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时状态,大街上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魏国士兵巡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些日子以来邺城之中的治安出人意料的好。
  毕竟一旦出事,分分钟就会有几十上百名士兵出现,小偷强盗们就算是再嚣张,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冒头啊。
  不敢冒头的除了小偷和强盗们之外,还有居住在邺城之中的平民百姓。
  要知道邺城位于赵魏两国边境,原本是邯郸和大梁的中转站,每天人来人往的那叫一个热闹。
  可如今的这座邺城,大街上除了时不时出现的士兵之外就看不到几个人了,简直就和一座鬼城一样。
  对于这一点,此刻坐镇邺城之中的魏无忌其实并不算太过关心。
  让魏无忌更加关心的,无疑是正在进行的战事。
  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贤能公子,魏无忌早就意识到了赵国强大起来之后对于魏国的威胁。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别看赵丹现在口口声声的要弄死秦国,但是魏无忌的心中十分的确定,一旦赵国腾出手来,第一个要对付的肯定就是魏国。
  没办法,谁让邯郸和大梁两座城市之间距离这么近呢?
  所以在得知了赵国大军和秦军主力开始交锋之后,魏无忌立刻就率领着早就已经集合完毕的魏国军队开始出征,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
  但就在这条漳水河畔,魏无忌碰到了麻烦。
  此时此刻,魏无忌就站在邺城北边的城墙上,注视着数里之外的战事。
  战事是在漳水的河面上发生的。
  从魏无忌所站着的这个角度可以十分轻易的看到正在进行之中的战事。
  在宽阔的漳水河面,无数大大小小的魏国船只朝着北岸驶去。
  而在一水之隔的北岸则并不是赵国人的防御工事,而是一道高大的长城。
  赵国南长城。
  自从九十多年前赵国邯郸城被魏国大将庞涓所攻破之后,赵国上下对此无不因为奇耻大辱,赵国南长城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修建起来的。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道耗费了赵国大量人力物力的南长城修建起来之后,随着魏国的渐渐衰落,赵魏两国之间的战事反而变少了。
  随着赵武灵王以来赵魏强弱之势的逆转,开始占据了主动的赵国更是很少有用到这处南长城的时候。
  但此时此刻,这道南长城到底还是派上了用场。
  漳水虽然宽阔,但再宽阔的河面,对于早有准备的魏国大军来说都不是问题。
  许多魏国船只在纷纷靠岸,无数魏国士兵开始从船上跳下来并集结,准备朝着面前的赵国南长城发动攻击。
  但也就是在这些魏国士兵们登上漳水北岸的时候,赵国守军的反击也就到了。
  无数巨石呼啸着从南长城的城墙之中飞起,重重的砸在了魏军士兵的队列之中。
  这些巨石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加上从天而降所带来的恐怖势能,只要轻轻擦到一点那就是骨断筋折的下场,但凡被正面砸中的更是直接粉身碎骨,血肉模糊。
  也不仅仅是登陆的魏国士兵,许多魏国船只在靠岸的时候也会被这些投石机所扔出来的巨石所波及。
  运气好点的只不过是船身稍微受损,运气差一点的直接被砸出几个大洞,然后河水再一倒灌,要么直接搁浅要么就是沉入水底。
  等到登岸的魏国士兵们稍微集合起阵型,乱哄哄的朝着南长城冲过去的时候,密集无比的箭矢便又招呼了过来,让冲锋的魏军士兵们死伤惨重。
  即便是有少数幸运儿熬过了这两轮打击,好不容易冲到高大的长城城墙之下,等到他们举着云梯准备开始攻城作战时,无数的滚石檑木、金汁热汤等等花样百出的打击又让魏军士兵们所有想要登上城墙的企图化为泡影。
  从清晨到中午,虽然魏国士兵在长官们命令和指挥下努力的作战,但是结果仅仅是在漳水的北岸丢下了几百上千具尸体,以及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不同程度的受损,完全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魏无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突然对身边的传令官说道:“传令下去,鸣金收兵。”
  魏无忌这个命令一下,他周围的将领们都愣住了。
  打仗嘛,都知道不可能用一天两天就分出胜负。
  如今魏国军队开始发动攻击也就三四天的时间,没有进展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现在时间才刚刚中午,这就收兵,好像有点太快了吧?
  站在魏无忌身边的魏军裨将钟成就忍不住说道:“上将军为何如此之快便收兵?不如让末将上去冲杀一番,或许能够让赵国人露出一些破绽。”
  魏无忌摇了摇头,道:“不必了。吾早已听说那庞煖乃是鹖冠子高徒,为人沉稳多智,用兵更是步步为营,让人难以找出破绽。以这几日之战况来看,庞煖此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若是再继续这般下去,即便再过十天半月,情况亦不可能会有任何改观。”
  在魏无忌看来,由于有着漳水这道天然的阻碍,导致魏军像投石机、冲车、箭塔这种大型攻城设备都没有办法弄到赵国南长城之外,单凭着魏国步兵和一些云梯,显然是难以成事的。
  钟成一听就急了,一时间也顾不得尊卑有别,开口道:“可就算如此,难道就不打了?”
  魏无忌看了钟成一眼,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没错,不打了。”
  “啊?”魏无忌话音一落,周围许多魏国的将领们顿时就瞪大了眼睛,一个两个的都成为了活化石。
  魏无忌哈哈一笑,道:“不在这里打了。”
  钟成身体一震,立刻敏锐的察觉到了魏无忌的意思:“所以上将军的意思是——”
  魏无忌转过身子,直接朝着城头下方走去,边走边道:“有庞煖在,这南长城防线对于吾来说已经是不可能攻破的了。所以传令下去,收兵之后让将士们好好休息,明日三更时拔营出发!”
  钟成紧紧的跟在魏无忌的身边,忍不住追问道:“出发前往何处?”
  魏无忌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了一丝奇异的光芒。
  “前往一个没有南长城的地方!”


第398章 赵丹的随机应变
  几天后,两个消息一前一后的在同一天传入了赵丹的耳中。
  “楚国令尹春申君在四十天的围困之后成功的攻下了曲阜,鲁国灭亡!”
  对于这个消息,赵丹还真没有什么意外的。
  当中山国灭亡之后,春秋时代的上百诸侯,如今除去战国七雄之外就只有卫、鲁两家了。
  卫国如今已经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基本上属于一个名存实亡的状态。
  所以真正还在苟延残喘的,也就是鲁国了。
  之所以鲁国能够活到现在,和鲁国本身的实力啊外交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纯粹就是因为战国七雄之中相互牵制,齐魏楚三大强邻各怀鬼胎都不希望看到别人吞并鲁国,才让鲁国艰难的在诸侯的夹缝之中生存了下来。
  根据胡衣卫的情报,在楚国发动灭鲁战争时,鲁国倾全国之力,也不过就能够发动了一万出头的士兵来迎战……
  一万这个数量,对于现在动辄十万几十万的战国七雄来说,那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就算是楚国刚刚在一年多前吃过两场大败仗,但是以楚国的国力来说,灭掉鲁国还是太简单了。
  说实话,在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赵丹的心中其实还多少松了一口气。
  在之前,楚国就以专注灭鲁不能够分心他顾的借口拒绝了赵国求援的要求。
  现在鲁国也灭了,楚王元总不能够再用这样的借口去搪塞赵丹了吧?
  赵丹其实也并不指望楚国能够帮赵国打败秦魏齐之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毕竟楚国在上一场河东郡之战时候的渣渣表现确实也让赵丹难以生出什么期待……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楚国十几万部队往那里一摆,对于魏国和齐国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一个绝对不能够无视的威胁。
  无论是进攻魏国也好齐国也罢,这两国都必须要将正在围攻邯郸的大军给抽调回来,如此一来邯郸所面对的压力就会直接少了一半。
  所以在听到了鲁国覆亡的消息之后,赵丹几乎想都没有想就立刻做出了决定:“来人啊,传郑朱入宫!”
  两个时辰之后,赵国大行郑朱匆匆离开了宫城,朝着楚国而去。
  这一次郑朱的任务很简单但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说服楚国出兵!
  在送走了郑朱之后,赵丹又收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魏无忌率领着魏军主力沿着漳水一路东进,在进入黄河之后登陆东岸,攻占了赵国河间郡之中的内黄城。
  赵丹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几步走到了地图面前,对着地图端详了一会,脸色马上就变得不好看了。
  到了这个时候,赵丹当然已经明白了魏无忌的企图。
  在发现漳水沿岸的赵国南长城已经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天堑之后,魏无忌立刻就选择了转移方向,打算绕过南长城,从东边向邯郸发起进攻。
  “该死……”
  如今内黄城已经被攻克,那么不用想也知道,魏无忌很快就要从内黄城北边一点的地方渡过黄河了。
  只要一渡过黄河,魏无忌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将邯郸给彻底的包围!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急匆匆赶来的几名赵国重臣们知道了,大殿之中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了起来。
  赵丹环视一圈在场诸人,沉声道:“以诸卿之见,如今应当如何应对?”
  相邦赵胜想了想,对着赵丹说道:“臣斗胆请问大王一句,这份军情可曾传于庞煖、剧辛两位将军?”
  赵丹点头道:“这是自然。”
  赵胜又问道:“不知两名将军对此是何意见?”
  赵丹答道:“剧辛将军尚未回信,但是庞煖将军的回信已至。”
  南长城距离邯郸的路程其实是非常近的,再加上前线的情报直接送出两份前往邯郸和南长城,这就是为什么仅仅过了几个时辰,庞煖的回信就摆在赵丹桌上的原因。
  庞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魏无忌选择从东边进攻邯郸,那么庞煖就率兵赶到黄河以东,粉碎魏无忌的进攻!
  司寇赵豹闻言立刻道:“既然如此,不如大王便命令庞煖将军立刻率领南长城守军东进,粉碎魏军渡河的企图。”
  赵丹摇了摇头,叹道:“晚了。”
  的确是晚了。
  魏无忌一点都不傻,由于魏无忌的先锋部队是顺流而下的,所以行动的迅速程度远远超过了赵军。
  事实上在登陆河间地的同时,魏无忌就已经派出了另外一支军队在黄河西岸登陆,如今已经成功的在黄河西岸建立了一个前进营地。
  如此一来的话,即便是庞煖能够率军赶到,也是完全不可能阻挡魏无忌所部渡过黄河了。
  当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大殿之中的凝重气氛又更上一层楼。
  在场的都是赵国重臣,对于庞煖和剧辛手中的兵力战斗力如何,心中都是有数的。
  此时此刻,赵国大部分精锐部队都已经被调去了关中和秦国作战,邯郸方面庞煖和剧辛所率领的部队虽然不少,加起来也有二十万,但是战斗力却远远不能够和关中方向的主力部队相提并论。
  如果是凭借着南长城这样坚固无比的防线据守,那么以庞煖和剧辛这两位将军的调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可一旦像现在这样被迫和魏无忌率领的魏国精锐部队在野外摆开阵势,真刀真枪的来上一仗,这赢面说实话是真的不太高啊。
  在沉默了好一会之后,李伯才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大王,要不然就直接让庞煖率军回师邯郸防守?”
  “不妥。”虞信道:“若是庞煖回师邯郸的话,那么魏无忌也有可能直接北上巨鹿,和齐国人前后夹击剧辛所部。”
  赵豹插嘴道:“那便让剧辛也一并回师邯郸。庞煖、剧辛两军合一,再有城中数十万军民,难道那魏无忌还能够攻破邯郸不成?”
  众人纷纷杂杂的讨论了一阵子,最后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到了赵丹的身上。
  毕竟只有赵丹才是真正能够拿主意的人。
  此刻赵丹还在犹豫之中。
  如果以保险起见,似乎的确是直接命令庞煖剧辛收缩回邯郸最稳当。
  但是问题在于,这魏无忌只不过是转变了一下行军方向,然后赵国就这么一仗不打的直接缩回邯郸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赵国本身的士气也是一个很严重的影响啊。
  而且不管怎么说,本身死守邯郸就是最后不得不为的一步,如果不是到最后关头,赵丹是真不想要享受一次被敌人兵临城下的感觉啊。
  想来想去,赵丹终于一咬牙,拍板作出了决定:“庞煖将军在信中曾言,就算是不敌魏无忌,他也有信心能够让大部队完整的撤回邯郸。既然如此,那么就先让庞煖率领部队和魏无忌做过一场,再视结果而定吧!”


第399章 是否救赵?楚人的争吵
  楚国,陈郢。
  在听到了来自鲁国前线的消息之后,楚王元的心情顿时就是大好。
  虽然说以楚国的国力灭掉鲁国的确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但是凡事总要听到确定的消息才能让人安心嘛。
  虽然说鲁国确实是弱鸡,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一件开疆拓土的功劳。
  对于一位君王来说,开疆拓土就是最大的成就,没有任何一项成就能够与此相提并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楚王元的心中突然觉得,自己这一年来对于春申君黄歇的打压,似乎的确是有点过了头了。
  黄歇这个家伙虽然吃了败仗,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对楚王元忠心耿耿的。
  当年如果不是黄歇的计谋,楚王元也根本无法从背信弃义的秦王稷手中逃脱,自咸阳回归楚国继承王位。
  而且随着这一年来对黄歇的打压,楚国政坛之中又开始渐渐的出现了昭、景、屈三大家族做大的趋势。
  种种因素相加,让楚王元觉得或许是时候该给黄歇一些甜头了。
  所以楚王元几乎想都没有想,就开口下达了命令:“春申君黄歇为楚国开疆拓土,实有大功于寡人,有大功于楚国!既然有功,那寡人自然要赏!传令下去,将春申君先前被削之封邑,统统归还!”
  此言一出,楚国大殿上下就是一片寂静,诸多楚国大臣们不停的交换着眼神,神情颇为复杂。
  而提前赶回来复命的黄歇更是激动不已,直接大礼参拜:“臣谢大王恩典!”
  而在另外一边,昭、景、屈三家的大臣们神色就不免有些难看。
  黄歇原先的封地是十二个县,如今被削再重新归还,也仍旧是十二个县。
  十二个县的封地对于三大家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任何一个家族手中都拥有着远超十二个县的土地和人口,之所以这三大家族的主心骨们神色如此难看,主要是因为楚王元封赏之中更深层的意味。
  这封地的恢复,其实也就代表着楚王元对黄歇信任的恢复。
  这也就是说,一年以来黄歇在三大家族猛烈进攻下一直摇摇欲坠的令尹之位,现在基本上就又坐稳了。
  等到下一次再有机会扳倒黄歇,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这如何不让这些黄歇的政敌们心中郁闷?
  也便是在这个时候,有侍卫前来禀告:“大王,赵国使者郑朱求见!”
  心情大好的楚王元摆了摆手,道:“来人啊,让赵国使者进来。”
  片刻之后,郑朱出现在了楚王元的面前,躬身行礼:“外臣郑朱见过大王!”
  楚王元看着郑朱,笑呵呵地说道:“使者不必多礼,想必使者此次前来,应当是希望寡人出兵支援赵国,不知寡人所说对也不对?”
  郑朱恭声道:“正是如此!”
  楚王元哈哈一笑,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寡人还需要和诸位大臣们商量商量,便请使者在偏殿稍后片刻,等到商量出了结果,寡人再告知使者便是!”
  楚王元一挥手,几名宫廷侍卫立刻出现,客客气气的将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一脸懵逼的郑朱给“请”走了……
  等到郑朱走后,楚王元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起来:“诸卿以为,寡人是否应当在此刻援赵?”
  春申君黄歇眼珠一转,立刻出列奏道:“大王,赵国和楚国乃是多年盟友,在长平、河东两战之中皆并肩作战,相互援手,如此盟友焉能不救?臣愿为大王前驱,出兵魏、齐两国!”
  对于黄歇来说,战功就代表着一切。
  但黄歇的政敌们当然不会让黄歇就这么轻易的主导楚王元的意志。
  当过一次秦国人俘虏的上柱国景阳立刻就跳了出来,说道:“大王,如今诸国围攻赵国,正是重现当年五国伐齐之景,若是楚国也随同伐赵,那么赵国必定四分五裂,不复为战国霸主,更不能为我大楚之患也!”
  黄歇一听这句话就忍不住冷笑了起来,斥责道:“景阳,汝此言何其愚蠢!当年楚国之所以参与到五国伐齐之中,乃是因为楚国可从齐国手中夺得淮北地。如今楚赵两国并不接壤,赵国即便分崩解体,又于我楚国有何益处?而且一旦赵国败北,秦国若是联合魏齐两国来攻,天下又有谁能够对大楚伸出援手?”
  景阳一听这黄歇竟然当众骂自己愚蠢,心中也是恼怒异常,立刻反驳道:“春申君此言,简直鼠目寸光!若是放任这赵国继续强大下去,那么岂不是重现当年秦国之景?难道春申君希望看到一个强大如昔日秦国一般的赵国不成?”
  黄歇哼道:“昔日之秦国的确强大,但那又如何?还不是一样被大王联合赵国连续两次大战而胜之?即便是赵国再强,只需要大王联合诸国,仍旧能够战而胜之!眼下秦齐魏皆对大楚虎视眈眈,大楚需要赵国这一盟友!”
  两名重臣你来我往,顿时在大殿之中吵成一团。
  这两大头面人物都已经喷成了这个样子,就差挽袖子直接干仗了,那么两派的小弟们自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纷纷开口帮忙骂架。
  于是整座大殿之中一时间口沫横飞,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
  “够了!”楚王元听得心烦意乱,忍不住重重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喝道:“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被楚王元这么一喝,大殿之中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楚王元目光犀利如刀,在殿中所有大臣的脸上一一看过去,直到将所有人都看得低下头去之后才冷声道:“将赵国使者带回来!”
  片刻之后,早就已经在偏殿之中得等望眼欲穿的郑朱回到了大殿之中。
  还没有等郑朱开口说话,楚王元就已经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使者,汝且回去转告赵王,寡人如今刚刚对鲁国用兵,损失不小,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修整兵马!但请赵王放心,只要寡人的兵马修整完毕之后,寡人便会立刻命大军北上,支援赵国!”
  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楚王元完全不给郑朱开口的机会,直接喝道:“来人,送使者!”
  看着郑朱无奈离去的身影,一丝异样的神情从楚王元的眼中一闪而过。
  楚王元并不傻,身边也不缺少有才能的智谋之士。
  在经过整整一年时间之后,这位楚国君王早就已经明白了一年前赵国在河东郡之战中“围秦救楚”,想让秦国两败俱伤的决策。
  正所谓一报还一报,既然他赵王丹算计寡人,那么寡人也等到赵国和齐国魏国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兵增援赵国好了!


第400章 荀子论兵
  当听到楚王元的答复之后,赵丹突然有点想要将面前这位楚王元的儿子给狠狠的揍一顿的冲动。
  此时此刻的赵丹正坐在一个房间之中,看着面前的几名赵国公子以及楚国太子在荀况的教导下,一板一眼的朗读着书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似乎是因为赵丹亲临的缘故,今天的孩子们读起书来格外的大声,整个房间里满是郎朗的读书声,让赵丹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又回到了没有穿越之前的那早读时光。
  在座的孩子其实并没有几个,也就是赵丹的两个儿子,然后吕不韦的长子,以及刚刚进宫的楚国太子熊悍。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楚国的临武君。
  通常来说,一国太子去别国当人质,作为老爹的国君是肯定要派一个比较靠谱一点的人跟着的,这位临武君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临武君的年纪大约在四十左右,整个人留着一脸的络腮胡,方脸阔口,一双小眼睛之中精光闪烁,看上去属于那种有点心计的人。
  毕竟是太子,而且又身在他国,一个有心计的帮手显然是比那种除了忠心之外啥也没有的家伙要强上太多了。
  举个例子,楚王元当年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就是黄歇跟在楚王元的身边,也正是因为黄歇的计谋欺骗了秦王稷,所以楚王元才能够毫发无损的回到楚国继位,而不是重蹈爷爷楚怀王的覆辙被囚禁至死。
  不过说起来赵丹对于这位楚国太子也是很不错了,至少从各种待遇上来说都参照赵国的王子们,就连老师也是一样的。
  荀况的授课方式,其实也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就是朗读,死记硬背,然后就是老师讲解,接着学生将不懂的地方提问出来,最后老师再布置一番课业,然后学生们自习一番,一上午的课程就这么结束了。
  根据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打破头才弄出来的那张课程表,到了下午就是名家大能公孙龙的授课时间了。
  对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其实诸子百家的大能们也不是没有意见的。
  毕竟这个时代都是一人一个老师,拜在儒家门下就是儒家人,墨家门下就是墨家人,哪里有这么多个老师来教几个学生的?
  对于这些家伙们的不满,赵丹的态度也非常的简单——爱教教不教滚,你要是不教,以后不止是华夏学宫,就连赵国之内都没有你这个学派的立足之地。
  事实证明,在强权之下,所谓的节操连屁都不算。赵丹的六字真言一出,除了几个的确是心高气傲之人挂冠而去之外,其他绝大部分诸子百家的先生大能们都留了下来。
  这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惊讶。
  那些诸子百家的先生们,他们之所以创立学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搞文学创作、搞思想创作和理论创作吗?
  当然不是。
  之所以有诸子百家理论的出现,是因为这些先生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在解决战国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能够让人民安居乐业,能够让社会和谐发展。
  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光有理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有国君的支持。
  如果没有国君的支持,那么这些理论就不能够真正应用到现实之中,就只是空谈和打嘴炮罢了。
  为了争取国君们的支持,才有了孔子的周游列国,有了孟子入齐,有了商鞅入秦,有了荀子归赵。
  国君们可以没有这些理论家,但是这些理论家却绝对离不开国君们,这就让诸子百家的大能们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却在对国君的时候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过这个年代的诸子百家们,和后世之人还是有很不同的。
  现在这些诸子百家的先生,更像是后世的那些创业者,为了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壮大起来,不得不和国君们这些天使投资人进行合作。
  他们的理想是去改变这个世界,是为了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后世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些家伙,就仅仅是帝王家的走狗罢了。
  似乎是因为赵丹在场的缘故,今天的讲课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
  很快的,孩子们就被荀况命令到另外一个房间之中自习去了,大殿之中只剩下赵丹、荀况、临武君以及侍中韩非。
  赵丹咳嗽一声,对着荀况开口道:“荀卿,如今齐魏两国大兵压境,寡人心中忧虑,不知荀卿可有何计策?”
  荀况微微笑道:“臣不过粗通兵要,如何敢在大王面前卖弄?”
  赵丹笑道:“荀卿何必自谦?但请说来便是。”
  说着赵丹又看了一旁有些跃跃欲试的临武君一眼,笑道:“临武君若是对此有兴趣,亦可言之。”
  既然有这么一个武字,不用想也知道这位临武君肯定是通晓军事的,既然如此,这么这位临武君对于这种军事理论的探讨应该是会很感兴趣的。
  果然赵丹刚一开口,这位临武君就对着赵丹拱了拱手,道:“大王既然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