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王圉唔了一声,不置可否地说道:“不知使者前来有何事?”
尉缭道:“此番前来,乃是为解魏国于危难之中也。”
魏王圉脸色微微一动,不禁有些好笑的看着面前的尉缭:“尉缭,汝此言倒是颇有意思。以寡人来看,汝并非是要解魏国之危难,乃是为了解秦国之危难吧?”
尉缭正色道:“如今天下,赵国独强。此非秦国之难,乃是天下之难也。魏国既为天下诸国之一员,岂能免乎?”
一旁的段干子突然开口道:“如今天下谁人不知三晋之盟,使者此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尉缭道:“段卿此言谬矣。尉缭敢问段卿,当今天下,可有两国之盟约超过五年乎?朝秦暮楚,实乃诸国常态也。且大梁城距离邯郸如此之近,赵王丹心中难道便一点忌惮也无乎?且尉缭曾听说,信陵君攻取陶郡之事并不得赵王之欢喜,赵王必定怀恨在心也。凡此三种,这三晋之盟,想来应当是不如段卿所言那般稳固。”
段干子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尉缭见驳倒了段干子,倒也不乘胜追击,而是继续朝着魏王圉道:“大王,如今赵国狼子野心,欲要吞灭天下。若天下诸侯不连横而攻赵,待到被赵国各个击破之日,便是悔之晚矣!”
尉缭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脸色极其严肃,言辞十分认真。
魏王圉沉吟一阵,又看了看左右的魏无忌和段干子。
魏无忌轻轻点头,段干子却不停摇头。
魏王圉叹了一口气,对着尉缭说道:“使者请暂且到偏殿休息片刻,待到寡人和两位卿家商议一番再做决定吧。”
尉缭站了起来,在朝着魏王圉行了一礼之后离开了这座大殿。
尉缭刚一走,段干子就迫不及待的开口了。
“大王,以臣之见,这三晋之盟实在不宜退出。且不说赵魏两国之间的距离如此接近,而且自从加入三晋之盟以来,魏国每战必胜,胜则必得土地。若背盟和赵国为敌,恐便无再无此等好事矣。”
魏王圉听了之后脸上的神情也不觉有些变化,显然心中的确有所意动。
魏无忌见状,不由咳嗽一声,缓缓开口道:“大王,以臣看来,这连秦之事,乃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也!”
“哦?”魏王圉皱了皱眉头,对着魏无忌说道:“这又是为何?”
老实说,现在的魏王圉也有点懵。
要知道一直以来,段干子这个人都是连秦抗赵的支持者,而魏无忌则是连赵破秦的支持者,怎么今天两个人的态度却完全相反过来了?
魏无忌道:“大王,之前臣之所以希望大王连赵抗秦,乃是因为当时秦强而赵弱也。如今请大王连秦抗赵,则是因为赵强而秦弱也。”
段干子重重的哼了一声,冷笑道:“荒谬!既然赵强而秦国,那么连赵便当必胜,又何必去联合秦国,同赵国打这胜负未定之战!而且安邑如今在河东之中,若和赵国开战,安邑如何能守?”
魏无忌看了一眼段干子,同样还以一声冷笑,道:“无知!如今天下,能够遏制赵国者,除秦国外再无他国也。若是秦国败亡于赵国之手,那天下还有何国能够抗之?至于安邑,不过一座城市罢了,守不守得住又有何妨?只要成功破赵,何愁赵国不归还安邑?”
段干子道:“可笑!自三家分晋至今,霸主国轮流坐庄,却从未见有一国能独霸天下超过五十年,这赵国即便短暂强大,又有何惧之?如今之计,应当专注于如何使魏国变得更加强大,而并非去参与到什么秦赵两国之争中!”
魏无忌道:“愚蠢!这天下大势,岂是汝想不参与便不参与的?而且如今魏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是赵国便是赵国之盟友,汝倒是说说若是要让魏国变得更加强大,应当去征伐何国啊?”
“够了!”魏王圉重重的一拍桌子,怒道:“都给寡人噤声!”
魏无忌和段干子同时闭上了嘴巴,但是看向对方的眼中都带着明显的不爽神色。
魏王圉面色阴沉,对着两人喝斥道:“汝等二人皆是寡人之左膀右臂,难道就不能够和谐相处,为魏国之复兴齐心协力?”
魏无忌和段干子沉默不语,但是任谁都能够从他们的表情之中看得出来,想要让这两个人和谐相处,这难度怕是要比登天还难。
魏王圉也不去理睬二人,径自思索了片刻,随后十分果断地说道:“以寡人看来,那赵王丹和秦王稷皆是傲慢无礼之徒,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皆非魏国之良友!但吾魏国之国策,向来便是助弱除强,否则的话魏国地处中原,如何在这多强国夹缝之中生存?寡人意下已决,此次便暗中联合秦国,反了这三晋之盟!”
魏王圉说话的时候声音十分的果断,透露出了斩钉截铁的意味。
段干子张了张嘴,虽然有心继续劝谏,但是却知道就算再怎么说也根本没用,于是只能低下了头:“大王英明!”
段干子怏怏不乐的离开了宫城,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坐在书房里生着闷气。
一道倩影带着香风从门口掠了进来,原来竟是一名俏丽女子。
只见女子朝着段干子行了一礼,柔声道:“妾见过家主,家主缘何如此不乐?”
段干子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新纳的小妾。
这小妾乃是赵国中山人,不但身材高挑相貌甚美,而且极为善解人意,因此颇得段干子的喜爱。
段干子叹了一口气,恨恨地说道:“还不是那该死的魏无忌,竟然蛊惑大王,要和秦国……”
段干子说到这里突然若有所觉,马上闭上了嘴巴。
小妾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异色,但马上这丝异色便又从脸上隐去,浮现起来温柔的笑容。
“家主勿忧,妾之父亲曾为巫医,教过妾一套推拿手法,不如让妾为家主推拿一番,如何?”
“推拿?这就不必了。”段干子笑了笑,突然站了起来,十分粗鲁的将面前的佳人一把搂入怀中,顺手关上了房门。
第379章 巡视军营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距离河东郡之战过去已经是整整一年的时间,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57年的春天。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之中,整个华夏大地上虽然也有几场小规模的摩擦,但是总体来说战国七雄却是保持了十分难得的和平。
不过这其实也是可以意想得到的事情,毕竟就在前两年里,可是接连爆发了长平之战和河东郡之战这么两场几乎波及了所有国家的大战。
就以刚刚过去不久的河东郡之战来说,秦国在这场大战之中损失惨重,而像楚国虽然号称胜利,但实际损兵折将不在秦国之下,也难称得上赢家。
这两个国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疗伤。
至于齐国,虽然也有兰陵之战这般大胜,但是也有随后对燕国的大败,只能算得上是胜负相抵。
说起来真正的大赢家其实只有赵国为首的三晋同盟了,在这场大战之中三晋同盟个个都是开疆拓土节节胜利,赚得盆满钵满。
也正是因此,所以三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都忙于在新疆土上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是完全无心对外作战。
即便是远处北疆的燕国,由于燕王轲刚刚经由一场大战登基,燕太后摄政而导致政局并不算稳定,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指导下自然更是不会有任何对外扩张的意图。
在这种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和平十分难得的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整个华夏大地之中的主旋律。
但是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知道,只有当这七国决出一个最终的胜利者,真正的和平才能够降临在这片已经饱经数百年战乱的大地上。
到底谁能够终结这一切,让民众们真正享受到和平呢?
许多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赵国。
这一天,赵丹带着诸多随从,在廉颇和庞煖两大军方巨头的陪伴下,摆出仪仗浩浩荡荡的出行,来到了邯郸城外的北军大营之中。
这倒还真不是说赵丹喜欢排场,而是在上次的行刺事件发生过之后,赵丹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想要自己死的人竟然已经很是不少了,所以必要的保护也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如今赵国身为天下第一强国,将所有的国家都牢牢的压制了下去,可以说已经有了当年秦国那种举世皆敌的感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赵丹死的人恐怕能从邯郸的东门排到西门去了。
刚刚进入北军大营之中,整天的呼喊声就迎面而来。
赵丹一路走来,发现大部分的赵军都是精神饱满,操练之时也是训练有素,已经颇有一支精锐之师的风范了。
赵丹看着这一切,不由的对着身边随行的廉颇和距新站到:“很好,寡人原本还在担心一年的时间过去会让将士们变得懈怠,如今这么一看寡人就放心了。”
跟在赵丹身边的新任北军中郎将十分恭敬的回答道:“大王,如今军中将士们可是一个两个都嗷嗷叫着,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够出征打仗呢。”
赵丹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对着剧辛说道:“让寡人的这些勇士们再稍等一段时间吧,他们大展拳脚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
几人说着说着,就来到了北军大营之中的一处营地。
这一处营地戒备得极其森严,虽然是位于北军大营之中,但是却和北军大营之中的其他营地都完全隔开,甚至还有自己的寨墙,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一样。
剧辛手指了指面前的这座营地对着赵丹笑道:“大王这次处便是具装甲骑兵的营地了。”
所谓的具装甲骑兵,其实就是赵国的重骑兵了。
由于这些重骑兵,人和马都穿戴着盔甲,因此又被称为具装甲骑兵。
还别说,这个称号一说出来就很快流传开了。
赵丹点了点头,带着廉颇和庞煖一起走进了这座具装甲骑兵的营地之中。
刚刚一走进来,赵丹就发现这座营地之中到处是人喊马嘶的声音,更有不少具装甲骑兵列队在校场之中来回冲锋,极是威武。
赵丹驻足校场旁边,看着一队具装甲骑兵高声呼喝、举着长枪从自己的面前冲过,将挡在面前的所有阻碍不费吹灰之力的完全碾碎,不由得心情大好,对着身边的两名大臣笑道:“武信君、庞卿,以汝二人之见,这具装甲骑兵战斗力如何?”
事实上,这支具装甲骑兵并不是之前在赵国和燕国战争之中有李牧率领而大放异彩的那支。
李牧所率领的那支具装甲骑兵,编制乃是归于赵国北方边骑军团的麾下,而眼前的这支具装甲骑兵的编制,则是完全属于赵国北军、或者说中央军所有。
毕竟不管怎么说,中央军才是赵丹所赖以征战天下的核心部队,所以像具装甲骑兵这样的王牌部队,很显然还是要给中央军一支的。
所以如今具装甲骑兵已经有两支,一支有李牧率领位于北方边骑军团之中,另外一支就在赵丹面前。
廉颇仔细的注目了半晌之后,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回大王,以臣之见,这支具装甲骑兵已经训练极为有素,是时候可以派上战场。”
另外一边的庞煖也同样开口点头,对着廉颇的意见表示了赞同。
“很好。”赵丹看见军方两大巨头都对这支新建具装甲骑兵的战斗力表示了赞同,因此也不废话,直接就开口对着一旁的剧辛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剧辛将军,汝让这支骑兵准备准备,择日北上吧。”
“这……”剧辛听这话不由得有些愣住,要知道这支具装甲骑兵可是赵国中央军的心肝宝贝,怎么一下子又给弄到边骑军团去了?
就在剧辛愣神的时候,剧辛的老上司以及好友庞煖突然咳嗽一声,道:“剧辛将军还不速速领命?”
剧辛下意识的抬头看着庞煖,却见庞煖神色诡秘连连眨眼,这才回过神来。
莫非在北边要开战了?
一想到这里,剧辛心中的纠结立刻全部消散,对着赵丹行了一礼,高声道:“喏!”
离开了大营之后,赵丹对着廉颇和庞煖道:“寡人这一路看来,觉得如今士气可用,已经是能够对外征伐之时了,不知两位卿家觉得如何?”
廉颇闻言立刻道:“大王英明!”
庞煖也道:“臣愿为大王前驱,讨伐不服逆贼!”
赵丹看着面前求战之意拳拳的两名将军,忍不住笑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便于明日召集诸卿商议此事吧,正好寡人也觉得,是时候该开疆拓土一番了!”
第380章 选哪里作为攻击方向?
第二天早晨,七名赵国重臣齐聚邯郸龙台正殿之中。
赵丹坐在最上首的王位之上,环视了在场的诸多赵国大臣一圈,缓缓的开口说道:“诸位卿家,寡人今日召汝等前来,是为了商议出兵一事。寡人这两日分别巡视了南军和北军大营,觉得中央军的战士们早已经养精蓄锐完毕,是时候对外开疆拓土,令赵国更上一层楼了!不知道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由于已经事先就已经通过气了,所以在场的赵国重臣们,倒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恰恰相反,他们对此都已经是期待已久。
所以赵丹的话音刚落,赵国相邦赵胜便立刻开口道:“大王之言,的确有理,自从河东郡之战以来,我赵国精兵已然沉寂一年之久,是时候兵出邯郸,令天下知赵国之威矣!”
所有的赵国重臣纷纷发言,对这个出兵的决定表示了赞成。
毕竟如今的赵国正是如日中天之际,不趁着这个时候开疆拓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在这其中又以廉颇和庞然两位军方巨头最为坚决,看他们这迫不及待的样子,简直巴不得明日就立刻出征。
赵丹看着面前的赵国重臣们一个个战意十足的样子,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开口笑道:“既然如此,那么以诸位卿家的意见,寡人下一步应该要向何处用兵?”
赵国地处中原,可以说是典型的四战之地,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能打的目标实在是太多了,到底应该要先打哪一个呢?
赵丹今天之所以开会,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
廉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口说道:“大王,以臣之见如今秦国已然不足为患,眼下应当将攻伐的方向放在齐国身上,以免齐国趁机复强而危及赵国。”
赵丹有些好笑的看了廉颇一眼,这位号称吃饭睡觉打齐国的廉颇大将军,果然心中攻击齐国的愿望还是非常强烈的呀。
不过老实说,攻击齐国其实也并不算是一个太过差劲的选择。
毕竟齐国那可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家,论起财富来说绝对能够排进战国前三,赵国如果能够在和齐国的战争之中获胜,那么就一定能够夺得大量的财富。
为了维持这么庞大的军力,赵国的财政负担可是非常沉重的,虞信已经不止一次的和赵丹哭穷了。
但廉颇的意见几乎是立刻就遭到了反对,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才开口说过话的相邦赵胜。
只见赵胜对着廉颇的意见大摇其头,十分不以为然地说道:“武信君之言,赵胜不能苟同也。如今我赵国虽然在长平与河东之战中连续两次击败秦国,但秦国却仍旧拥有关中、河西、上郡、巴蜀以及半个南阳郡,无论是国土面积亦或是人口数量在战国七雄之中均排名前列,只需要一战便能够重新崛起。如此强敌,怎么能够忽视?”
赵胜说到这里,十分坚决的用力一挥手,说道:“以吾之见,如今应该继续攻击秦国,直到夺取秦国关中,一旦关中落入我赵国之手,那秦国才真的是不足为患,而我赵国则是进可攻退可守,其势更强于当年之晋国。如此一来,何愁天下不为赵国所有?”
廉颇一听这话眼皮子立刻就跳动得有些厉害,立刻反驳道:“平原君此言差矣,想那秦国不过一群蛮夷之人。这蛮夷之人即便是纳入赵国之中,亦必定是不服王化,不听管教,要来有何用?不如东进取齐国膏腴之地,令赵国真正富国强兵,如此方是征服天下之正道也!”
廉颇和赵胜各执一词,一时间争执不下。
事实上也不仅仅是这两名大臣有着自己的主意,就连其他的大臣们也有着不同的意见。
只见李伯说道:“大王,魏国素来对三晋之盟中屈居赵国之下极为不满,而且在之前的河东郡之战中,魏无忌又对大王的命令阳奉阴违,如今又有情报说魏国和秦国暗中勾结,应当将魏国作为讨伐对象才是。”
庞煖想了想,也开口说道:“大王,韩国如今为七国之中最弱的国家,不如攻韩国。”
这些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都有各自的主意,各自都有各自想要攻打的国家,把一个龙台大殿搞得吵吵嚷嚷,赵丹也是不堪其扰。
又过了一会,看到这些大臣们实在是已经吵得不成样子,赵丹终于忍无可忍,敲了敲面前的桌案,喝道:“你们一个个都是赵国的大臣,如此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大殿之中,这才安静了下来。
赵丹想了想,道:“根据胡衣卫的情报,如今秦国对外派遣密使极为频繁,很显然是想要联络诸国,来一次五国伐赵!哼,在这个时候,如果寡人随意对临近他国妄动刀兵,说不定还真就激起重怒,重蹈了当年齐湣王的覆辙了!”
当年齐国在魏国衰落之后称霸,然后就上了头,把周围诸多国家统统打了一个遍,最后直接吞并宋国成为天下最强,这才被秦国找到机会联络其余五国群起而攻之,赵丹对此可是铭记在心。
正所谓木秀与林风必吹之,如今赵国这株参天巨木所要面对的,正是秦国这股来自关中西陲之地的邪风啊!
其他几名赵国大臣一听赵丹这话之后先是连连点头,称赞赵丹果然眼光长远,但马上又陷入了困惑之中。
司寇赵豹开口对着赵丹说道:“若是以大王之见,如今不适合攻伐其他诸国,那么又如何开疆拓土?”
其他大臣闻言也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赵丹,一边说要开疆拓土,一边又说不能攻伐其他诸国授人口实,这该怎么办?
赵丹自信满满的一笑,对着在场的诸位赵国大臣说道:“林胡王自从登位以来,已经数年没有朝见寡人了,寡人欲要令林胡王入邯郸朝见,若是其执意不来,那么寡人亦只好起大兵征伐此蛮族,将河南地收入赵国囊中了!”
第381章 林胡王
河套平原。
黄河在这里蜿蜒而过,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几”字,而河套平原便是位于这“几”字的最中央。
这里土地肥沃,既能够农耕又能够放牧,更是优良的军马出产地,而且还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交界处。
假如游牧民族从这里南下,只需要一支轻骑兵数日的时间就能够马不停蹄的抵达关中盆地。
假如中原王朝掌控了这里,不但能够解除关中盆地的警报,获得一处极为难得的优质马场,同时还能够更进一步以此为据点而威胁游牧民族的大本营漠北高原。
正是因为这个地方如此的重要,所以自从秦朝开始,历代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政权为了争夺这个地方的控制权爆发了无数次战争。
蒙恬、卫青、霍去病,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围绕着河套地区的历次大战之中熠熠生辉。
而在这个时代,在公元前247年的时候,这个地区的主人,名叫林胡王。
自从被赵武灵王率领赵军击溃之后,林胡王就被迫从属于赵国北方五郡的疆域之中撤出,带着林胡残部西渡黄河来到了河套地区。
在这里,林胡部碰到了不少的敌人。
在聪明的选择了对赵国称臣而取得了赵国的支持之后,林胡部落先是挫败了义渠,又和匈奴部落的死敌月氏人联手抵挡住了匈奴人南下的威胁,为自己保住了这么一块水草丰美的栖息地。
从那之后到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如今的林胡部,已经成为了一个人口超过十万,牲畜高达数百万,控弦之士号称五万的强大部落。
“呜呜!”这一天早晨,林胡部王帐之中吹响了号角,诸多部落的族长们齐聚王帐之中。
年轻的林胡王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容带着草原人特有的粗狂,一双小眼睛闪闪发光,头顶光溜溜的没有任何的毛发,只在脑袋后面绑着一根小辫子,看上去犹如一只随时都有可能暴起扑击的秃鹫。
一名族长站了起来,朝着林胡王拱手道:“尊敬的林胡王,不知道你将我们召集至此,究竟所为何事?”
林胡王并没有马上回答这名族长的话,而是先将手中的牛角杯里所盛满的奶酒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将牛角杯放下,闷声闷气地说道:“一个月前,赵国的大王派人前来,命本王立刻前往邯郸觐见,并且要带上三千匹骏马,十万头牛羊,再贡献六千名最英勇善战的林胡勇士!你们说,本王应该答应他吗?”
大帐之中顿时一片哗然。
一名看上去年纪不过三十岁的年轻族长站了起来,怒吼道:“赵国的大王肯定是疯了!这样的要求,已经超过了我们过去十年里对赵国进贡数量的总和!”
“没错,这样的无理要求,我们绝对不能够答应!”
林胡王看着群情激奋的部下,粗豪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事实上,林胡王将这个数字整整夸大了三倍。
林胡王伸手做了个下压的姿势,等到大帐之中的人们安静下来之后才开始说道:“没错,像这样的无理要求,本王当然是不可能答应的!”
“好!这才是我们林胡部的大王!”
“妙!就该这样做!”
大帐之中一时间喝彩声阵阵。
林胡王哈哈大笑,又畅饮了一杯马奶酒,这才眯着眼睛说道:“是的,本王拒绝了赵国人,拒绝了这种无理的要求!所以赵国的大王愤怒了,本王刚刚收到情报,赵国的大王派来了一支骑兵,想要讨伐我们林胡部落!”
林胡王这句话话音刚落,刚刚还热闹非凡的大帐之中顿时就是一片寂静。
族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各自的脸上看到了凝重的神情。
这副景象显然让年轻的林胡王显得有些不满,重重的哼了一声:“怎么,难道你们想要告诉本王,敌人都还没有到来,我们林胡部的勇士就已经自己被自己吓得软了手脚吗?”
又是一片沉默,然后一名族长才大着胆子开口道:“大王,我听说那赵国可是如今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单单是赵国之中的士兵都比我们一整个林胡部落的人口更多!这样的一个敌人,我们真的能够战胜吗?”
林胡王眼睛之中闪过了一道精光,冷冷的哼了一声:“如果赵国的大王派来的是四十万大军,那么本王当然不会如此愚蠢的继续和赵国对抗!但是现在本王想要告诉你们的是,赵国这一次所派来的,仅仅是一万骑兵!”
“一万骑兵?”族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赵国人居然只派了这么点人过来?
林胡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喝道:“本王知道你们在害怕什么,但是赵国对我们的失败早就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林胡部已经再度的强大了起来,甚至比以前更强!难道如此强大的林胡部,都还不能够给你们抗击赵国的信心吗?”
又有人大着胆子道:“大王,您说的都是真的吗,赵国真的只派来一万骑兵?”
林胡王冷冷的看着说话的人,直到把这说话的人看得低下头去之后才缓缓说道:“本王的话,难道还有未曾兑现过的时候吗?”
听到了林胡王的这番话之后,不少族长们的心思又开始变得活络了起来。
如果赵国派来了十万或者八万大军,这一仗是肯定没法打的,可现在赵国仅仅派来了一万骑兵,这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林胡王举起了手中的牛角杯,沉声道:“本王已经准备率领精兵亲自前往迎战这些骄狂的赵国骑兵,等到击败这支骑兵之后,本王就要向东攻入赵国境内,占领他们的城池,夺取他们的财富、粮食和女人!现在告诉本王,有没有人愿意和本王一起,去干下这一番大事业?愿意去的,就和本王一起满饮此杯!”
几十名族长再无犹豫,纷纷朝着林胡王举起了手中的牛角杯:“为了林胡人的胜利!”
第382章 李牧入河套
李牧的心情非常的激动。
三天前,李牧率领着一万骑兵从五原郡渡过黄河南下,进入到了河套平原之中。
如果仅仅是对林胡部作战的话,那么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太过值得令人激动的理由,毕竟这已经不是李牧第一次和这些游牧民族作战了。
但问题在于这一次李牧乃是这一万骑兵的主将。
作为主将来出征,这意义显然就非常不同了。
要知道三年前,李牧还仅仅不过是一名高阙塞之中的小小军官了。
但是三年之后的现在,李牧却成为了统帅上万骑兵作战的大军主将。
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原,李牧的心情非常的激动和开心,更对接下来的战争带着十足的期待。
根据李牧的老上司庞煖在和李牧会面时候隐约透露出来的口风来看,其实对于让李牧这么一位年轻的将军领兵,赵国高层内部也是有过一番争论的。
最后是身为国君的赵丹亲自拍板,这才有了李牧的这一次机会。
李牧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一万骑兵这个数字,对于如今的赵国来说完全不是一个值得让人惊讶的数字,甚至在邯郸之中有不少大臣觉得,仅仅派出一万骑兵未免太少了一些。
但作为领军的主将本人,李牧对于这个数量倒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因为就是李牧本人在赵丹面前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保证能够以一万骑兵横扫整个林胡部的。
在其他人看来,这个军令状未免过于狂妄,但是李牧却不这么觉得。
只有李牧的心中才非常的清楚,自己手中的这一万名骑兵到底精锐到怎么样的一个地步。
整整两千名具装甲骑兵,再加上八千名骁勇善战的边骑军团之中所遴选出来的最精锐胡骑。
李牧觉得,单单凭借着这样的一支兵力,自己不要说是横扫整个河套了,甚至能够主动进军漠北荡平整个大漠!
在李牧的率领下,一万名骑兵排成一条长龙,犹如一道无尽的黑色潮水从地平线蔓延而来,缓缓一路向南,毫不停歇。
一名斥侯飞奔而至,对着李牧高声禀告道:“将军,在二十里之外已经发现敌人的斥候并开始进行交战,林胡王的主力部队应当就在附近。”
李牧闻言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露出了一丝期待的神情。
“很好,传本将军的命令下去,全军保持速度不变,继续向南前进,十五里之后开始转变阵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