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狱-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了,白牛教的事情咱们也不会坐视不管,你的身份已经暴露,还不如正大光明站出来,余阶大人打算为你请官,让你担任矩州兵马钤辖,州府衙门的地方厢兵,甚至于宁西军都可任你调遣,待得此间事了,正好借着军功领个虚衔,顺势出使大理。”

    杨璟听得如此,也不由苦笑,看这架势,余阶和林文忠早已将一切都打算好了,需要的只不过是他杨璟点一下头罢了。

    杨璟虽然谈不上什么英雄,但国难当头,自己有这个机会出一把力,他自然不会推脱,可让他不明白的是,他与余阶素未谋面,余阶为何偏偏选择他杨璟来做这些事情?

    “林大人,恕我直言,杨某与余阶将军素未谋面,余大人便如此信得过我?”

    林文忠曾经想过杨璟会推脱,也曾经想过杨璟会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更想过杨璟会迟疑不决。

    但这些想象之中的情况都没有出现,杨璟并没有迟疑,但也没有立即表态,他只是在努力了解情势,尽力看清楚眼下的局势,他的问题也让林文忠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他以为杨璟应该早就知道这些才对!

    此时听得杨璟问,林文忠才知道,原来杨璟一直被蒙在鼓里,也是有些莞尔。

    “是宋慈宋阁老向余阶将军举荐了你,余将军差人到江陵走了一趟,了解了一些关于你的情况,这才定下了这个计划,而且余阶大人认为,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任务!”

    “宋阁老?”听说是宋慈给自己招揽的活计,杨璟也是心里苦,心想无论是宋慈,还是宗云,自己身边的人怎么老挖坑让他杨璟跳,一副不将杨璟推入火坑便誓不罢休的样子。

    不过这件事也让杨璟察觉到,宋慈担任湖北提刑官之后,并没有就此消沉,这个老人仍旧在挥余热,并未心灰意冷!

    从李准等人来援,杨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宋慈绝不会对唐安安和董宋臣的事情坐视不管,说不定宋慈目今已经开始寻找对策甚至于展开秘密行动了!

    林文忠见得杨璟脸色有些隐晦,直以为杨璟在做内心斗争,嘴唇翕动了一会儿,最终却没有开口。

    因为余阶曾经告诉过他,杨璟或许并不会如此爽利地答应下来,毕竟大理并非宋朝的地界,而且蒙古人已经在大理掀起全面战争,这个时候出使大理,其实风险非常的大,甚至于说是九死一生都并不过分。

    因为蒙古人早已与大宋撕破脸皮,这些蒙古鞑子也不讲什么礼节,斩杀个把使者,他们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余阶也曾经许诺了林文忠,杨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一律可以做主答应下来。

    李文忠适才就是想用余阶的这个许诺,为杨璟加一把火,推波助澜,促成此事。

    可当他看到杨璟的表情之时,他却有些犹豫了,因为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话,他不怕掉价,也不怕杨璟狮子大开口,就怕杨璟心里生了退路。

    因为这次的出使干系到能否策反高泰祥,能够让大理幸存下来,继续拖延蒙古人踏足中原腹地的脚步。

    所以他不希望杨璟有一丝的侥幸和任何的退路,也只有视死如归,才能当一个好的使者!

    想通了这一点,林文忠也就忍耐了下来,如果杨璟没有提要求,自然是最好的,等待杨璟推脱之时,再将余阶将军的许诺搬出来,便不怕杨璟不答应了。

    果不其然,杨璟最终还是开口了:“想让下官当使者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所有与出使有关的,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毕竟这是我自己的命,说句不好听的,我可不想将自己的命交给别人…”

    林文忠一听,不由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整个使节团都归你指挥!”杨璟听得此言,不由松了一口气。

    “好,既然如此,杨某也不再担忧,只要大人答应我一件事,处理完白牛教和韦镇仙之后,杨某便出前往大理!”

    林文忠一听,只觉得绝对有戏,故作沉思了一阵,便朝杨璟问道:“不知杨大人有何事情需要本官去办?”

    杨璟直视着林文忠,而后认真地说道:“趁你没死在战场上,与林爵吃顿酒吧。”

    林文忠还以为自己听了,不由有些诧异,杨璟却只是笑了笑,站起来伸了伸懒腰,而后走了出去。

    “吃饱了,谢谢林大人款待。”杨璟没有回头,只是挥了挥手,便大步离开了。

    林文忠看着杨璟的背影,默默地低下了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二百六十三章 集百家之长处

    杨璟从林文忠的刺史府回来之后,宗云还没有回来,林爵却来报,说是从白牛教那些俘虏的口中,挖出了一些稍显诡异的事情,杨璟便来到了矩州大牢里头。★.くく√.om

    这次擒获的俘虏统共二十来人,这些人都是高手,心狠手辣,意志坚定,给审讯带来了极大的阻力和难度。

    林爵等人虽然都是老探子,刑讯逼供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这些俘虏也没有任何保留,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口供出奇一致,可供词却又让人匪夷所思。

    “大人,就是这么个情况,卑职实在是无法理解,往后该如何做,还请大人定夺示下。。。”

    林爵显然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只能请示杨璟。

    杨璟虽然也觉得离奇,但并没有太过惊讶,毕竟他早已见识过这等蛊惑人心的手段了。

    照着这些俘虏的供述,他们都是圣母的使徒,而且还是使徒中的天人,已经脱了凡夫俗子的范畴,有资格住进白牛圣母的真母宫,而真母宫乃是圣母的仙境,凡人无法踏足,想要进出真母宫,必须通过云桥迷障,而他们每次通过云桥迷障,都只能由圣女或者护法带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路径。

    虽然没能拷问出进入仙云山的具体路径,但这也让杨璟间接地了解到白牛教是个多么严谨的宗教组织。

    但凡宗教,必须提出一个宗旨,给人一种信仰,而之所以给人信仰,其实本质上是给人一种希望,给人一种逃避现实的路途。

    这种希望在基督教等西方教派里头,是天堂,在佛教,有西天极乐世界,在道教,有三清有位列仙班的天宫,而白牛教也有样学样,造出了个真母宫。

    这就说明白牛教已经不是普通的民间组织,它拥有着森严的等级结构,亲信会成为天人,在教内的地位比其他信徒要高,会刺激那些信徒不断为圣教做奉献,以求能够成为天人,这也成为驱动信徒积极做事的动力。

    它甚至还拥有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有真母宫这样的终极乐土和仙境,成为诸多信徒所仰望的终极目标。

    从这些俘虏供述的小细节之中,杨璟便看得出来,这些近乎痴迷的教徒已经走火入魔,他们甚至丧失了自我认知的能力,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无所不能的天人,而仙云山里头,便藏着他们的真母宫!

    至于所谓的云桥迷障,想来应该是仙云山里头的某一处地点,也或许是白牛教为了隐藏总舵所在,每次进出都会利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来迷惑这些教徒和护法,使得他们暂时陷入迷幻的状态,而无法记得出入仙云山的路径。

    杨璟也不得不佩服白牛教的这种手段,竟然连自己人都骗得这么辛苦,足见白牛教办事缜密到了何种程度,其实想一想,连药师圣女孙二娘都曾经对白牛教深信不疑,如同被洗脑了一般,其他人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此说来,白牛教里头能够保持清醒的明白人,其实已经不多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处于一种盲目而狂热的崇信状态之中,丧失了主见和自我认知,甚至分辨现实世界的能力,沦为了白牛教的人力工具。

    这也是为何这些俘虏都老实供述,可供词却没有太大价值的原因,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实话,但这些实话却是白牛教对他们的欺骗,仅此而已。

    杨璟也知道,想要唤醒这些人,是不太可能的,想想收服孙二娘是多么的一波三折,也就清楚这其中的难度了,而且即便唤醒了,他们也无法想起更多有用的东西,杨璟也懒得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

    本想着从这些俘虏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报,如今看来,想要获得进入仙云山的秘密路径,最终还是需要自己人上山去探查一番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种事情自然是自己去跑一趟最好,杨璟心里做好了打算,便从林爵那里要来供词,又亲自审讯了几个俘虏,搜集了一些细节,才离开了大牢。

    临行前他还特意将林爵留了下来,让他到刺史府走一趟,说是让刺史林文忠,帮他找两个熟悉仙云山地形的当地向导。

    林爵听说杨璟要亲自到仙云山去探路,心里也有些担忧,便匆匆赶往刺史府去了。

    杨璟回到知州衙门,又找到魏潜,向他打听了仙云山的情况,魏潜毕竟是新官上任,对仙云山这种地方了解也不多,一时间也没太多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

    他对仙云山的了解,也就局限于汉人与当地蛮人之间的争斗,仅仅只是这个层面。

    杨璟突然想起魏潜在望南风之时所说的一些情况,想了想便朝他问道。

    “魏大人,本官似乎听你说过,当年剿灭仙云山的造反土人之后,汉官们彻底铲除了山顶的那座野庙,为了镇压神鬼,还在废墟上建造了一座道观?”

    这个事情就是魏潜说与杨璟知晓的,他自然是清楚的,当即朝杨璟答道。

    “确实如此,当年为了建造那座道观,也算是劳师动众,据说光是修建三清宝殿,便将仙云山给挖空了一半,只不过仙云山瘴气弥漫,毒蛇猛兽遍地,又闹神闹鬼,已经没有太多人敢上山了。。。偶尔有些猎户或者樵夫上山,多半也死在山上,久而久之,大家对仙云山也就敬而远之了。。。”

    杨璟不由眼前一亮,朝魏潜问道:“当年的道观,可是矩州官府监造的?”

    魏潜是个聪明人,听得杨璟问话,猛然拍了拍额头道:“大人高见啊!下官这便将所有老书吏都召集起来!”

    杨璟见得魏潜一点就通,心里也很是满意,在花房里坐了一会儿,便见得魏潜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大人所料不差,矩州府衙里头确实藏有当年的监造设计图!”魏潜惊喜地朝杨璟禀报着。

    他知道杨璟想要上山探路的意图之后,便想要为杨璟提供一些帮助,听杨璟说起建造道观的事情,自然而然便联想到了这一点。

    那座道观在当时可是很大的一项工程,仙云山上虽然不缺巨大的古木和石材,但人力和一些材料还是需要从山外运输进去,而建造的设计图,正如杨璟猜测的那样,就藏在府衙里头!

    当魏潜让那些老书吏和押司书手贴目等一干胥吏,将汗牛充栋的设计图搬过来之时,杨璟也吃了一惊。

    没想到这些设计图竟然这么的完整!

    杨璟开始翻阅这些设计图,从这些设计图上,杨璟也能够看得出来,当初那座道观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很难想象这是深山野林里头的一座小道观。

    因为这设计图被切割成大大小小数百部分,甚至涉及到了地下排水系统,以及地面的一些生活设施。

    而更让杨璟惊叹不已的是,光是提供给道人居住的房舍,便多达数百间,这哪里是什么道观,分明就是一处宫殿啊!

    而且杨璟也现,设计图中还参杂着一些类似绞盘之类的器械设计图,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从所未见的施工设备的设计图案!

    杨璟心里不由要问了,如果是为了镇压神鬼,至于建造这么庞大的一座道观吗?

    杨璟将那巨大绞盘的设计图捏在手中,指着设计图左下角已经有些模糊的印章,朝一名老书吏问道:“这印章描的是什么?”

    杨璟对书法和绘画也并非一无所知,但这个印章太过繁复,杨璟实在看不出来。

    可这一大堆设计图里头,有不少都带着这个印章,杨璟忍不住要探寻一番,便不耻下问。

    那老书吏看了好大一会儿,又将印章拿过去与其他押司一并参详,没多久那边便一片哗然!

    杨璟见得此状,便走了过去,朝那老书吏问道:“现了什么?”

    那老书吏脸上仍旧带着兴奋与激动的红润,朝杨璟回禀道:“大人,这印章上是梦溪丈人,这是沈括沈存中的手笔!”

    “沈括?写梦溪笔谈的那个沈括?!!!”杨璟也不由吃了一惊,虽然他对历史不算烂熟,但对沈括张衡这种古代科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这些都是小学开始就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人物了。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博学多才,古代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等,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和外交家,这才是真正的通晓百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而且还当过高官,文能与王安石一同推官变法,武能担任经略安抚使,对抗西夏。

    曾经得到王安石的重用,极力推广变法,一度成为主管钱粮的三司使,后来王安石失败了,沈括受到牵连,以及乌台诗案等诸多原因,便贬黜到了地方,后来又得起用,到西北去对抗西夏,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可惜在元丰年间,北宋大败,沈括再度被贬到了湖北均州,从此就告别了官场。

    沈括一生可谓著作等身,而且并非动口不动手,他还改良了活字印刷术等其他一些古代的明创造,还制作了用来计时的漏壶等等。

    杨璟依稀还记得,据说是用沈括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总之这位沈括沈大人,就是个达芬奇一般的神人。

    不过杨璟也问过老书吏,沈括已经去世至少一百三十多年了,而仙云山上的道观,是几十年前建造的,显然这位沈大人是没办法为道观画出设计图的。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道观的设计者,盗用了沈括的一些设计理念!

    念及此处,杨璟又在故纸堆中搜索了一番,果不其然,这些设计图里头还有其他一些已经作古的大师手笔!

    这位建造者可谓煞费苦心,竟然集合百家之长,全都用在了这座道观之上!

    杨璟更是百思不得其解,若果只是单纯地为了镇压神鬼,为何要建造如此庞大的道观,而且还费尽了心思?

 第二百六十四章 超乎常人想象

    杨璟也没想到,仙云山这样的深山老林里的一座废弃道观,竟然凝聚了沈括等诸多名家的智慧结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当时的地方官员,造出如此庞大的建筑?

    杨璟想了想之后,便朝魏潜问道:“监造这座道观的,是哪位大人?眼下是否还同朝为官?”

    魏潜想了想,似乎有些迟疑,过得许久才答道:“是。。。是中官董宋臣。。。”

    “什么?是他?他一个太监,怎么能来这个地方建造道观!”

    虽然宦官当政在大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并不少见,但董宋臣这个名字的出现,到底还是让杨璟大吃了一惊,因为照着年纪推算,董宋臣当时也不过二三十岁啊!

    大宋的太监并非一个**字就能够形容的,北宋年间童贯这个大太监就统领全**队,与西夏打仗,与契丹辽人打仗,与女真的金人打仗,最后还异姓封王,当时臭名昭彰的汴京六贼里头,有三个都是太监。★.くく√.om

    当然了,这也不是对太监的歧视,因为大宋朝也涌现出了不少有着真才实学,又确确实实做出了大贡献的宦官,并不能一概而论,将他们的功绩都抹掉。

    只是这个答案实在让杨璟有些太过意外,毕竟董宋臣如今掌控机房,杨璟甚至怀疑,董宋臣与白牛教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且这样的可能性已经极高极高。

    魏潜没想到杨璟会如此直接地称呼董宋臣,显然这位皇城司公事大人,对董宋臣并没有足够的尊重。

    于是他便继续解释道:“当初董宋臣担任宫观闲职,也曾经替官家搜罗过一些神仙般的人物,甚至给官家进献过不少丹药。。。大人该知道,西南素来多奇人异士,董宋臣到矩州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潜一提起丹药二字,杨璟不由想起阎立春在彭家种植的罂粟,而阎贵妃和唐安安之流之所以能够受到官家宠幸,正是董宋臣等一干佞臣的推举!

    若是如此说来,阎立春将生鸦片当成丹药来进献,怕是少不了董宋臣的一份“功劳”了!

    通过这种种迹象,杨璟的脑海之中突然冒出一个极其令人震惊的想法!

    如果董宋臣一直是白牛教的人,或者说董宋臣是白牛教里头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那么这座道观,会不会就是董宋臣为白牛教修建的总舵!

    若是如此,当初地方官府镇压蛮人,剿灭和屠杀这些蛮人,铲除野庙,处决土人萨满,就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修建白牛教总舵腾出一个位置来!

    而且建造官是董宋臣的话,也就很好理解为何设计图中会有这么多的名家手笔了,因为董宋臣能够接触到皇家馆阁里头的藏书和资料,而沈括等人的著作,甚至一些私密手稿,都能够为他所用!

    杨璟看着这一堆堆的设计图,突然觉得后背有些凉,越想便越是心惊,一条条线索,一幅幅画面,不断从他的脑海中闪现而过,仿佛在勾画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魏潜见得杨璟陷入了沉思之中,也不敢再打扰,带着诸多押司和老书吏走了出去。

    杨璟让人将这些设计图都搬到书房,将鹿白鱼和宋风雅等人全都召集了过来,稍候回来的宗云也一并叫了过来。

    待得所有人都集中起来,杨璟便将自己的现和猜测都告诉了众人,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

    似王不留这样的老人,也是见多识广,虽然不像沈括那般精通百家,但杂学涉猎极广,即便不能搞明创作,但想要看懂这些东西,也并不困难。

    杨璟还特意向孙二娘问起,是否知晓总舵的情况,孙二娘既然已经决定要与杨璟同进退共生死,自然是知无不言。

    她确实能够肯定,总舵就在矩州,但却并不是仙云山。

    她是流民潮里头的孤儿,从小受尽了苦难,为了活命,她的两个妹妹都换给了别人,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食,也就是说,在她小的时候,孙二娘就早已尝过人肉的滋味了!

    后来她无非是颠沛流离,为了生存也曾出卖自己,懂得女人该如何利用自己仅有的一些东西,努力生存下去。

    这也是为何她虽然姿色平平,却充满了妖媚气质,能够吸引男人的原因。

    到了后来,也就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家乡了大水,出卖皮肉也没办法活下去了,她只好又跟着流民,一路往富庶的东南地区流浪。

    本想着到苏州临安扬州这样的地方去,凭借着自己魅惑男人的本事,总归算是一条出路。

    可没想到半途遇到了传教的白牛教信徒,这些信徒向流民潮施粥,又不断蛊惑,很多人便加入了白牛教,孙二娘当时是拒绝的,因为她心里仍旧想着扬州和临安。

    只是白牛教的人看中了她那股子妖媚气,最后来了一个自称圣女的老女人,将孙二娘给带走了。

    这个老女人,便是前任药师圣女,也就是孙二娘的师父。

    孙二娘也算是在总舵里头获得了成长,但她也就出入过总舵两次,一次是药师圣女带她进去,进去就待了十几年,待得出师了,成功接替了圣女之位,她才外出为圣教办事。

    圣教里头充满了各种争斗,便是药师圣女这个职位,便需要从各地搜罗到的数百女子之中,层层选拔,如同养蛊一般,从死亡训练营之中千里挑一,最终脱颖而出,才能够成为圣女。

    即便成为了药师圣女,还得跟其他两位圣女争宠争权夺利,在圣教里头也未必就能够坐享其成。

    而根据孙二娘的回忆,当初老圣女带她进入总舵,并非走的山路,而是走水路。

    她从圣教总舵出来,也是走的水路,至于如何进出圣教,孙二娘的描述可就跟杨璟探查到的相差无几了。

    她也同样需要通过云桥迷障,据说这云桥迷障能够洗去身上污秽和罪恶,能让人回到婴儿般的纯净,也只有经过了云桥迷障的“净化”,才有资格进入真母宫,而不会沾污了圣地。

    杨璟本以为仙云山上那座废弃道观,就是白牛教的总舵所在,毕竟那处地方实在太过诡异,而且又有董宋臣从中作梗,更是汇聚了百十年来诸多名家宗师的智慧。

    可以说如果天底下有那么一个地方,最符合关于白牛教总舵的描述,那么只能是这座道观。

    王不留和宗云等人也都纷纷为杨璟的现而感到震惊和欣喜,可他们也跟杨璟一样,在听完孙二娘的描述之后,不免生出失望来。

    矩州境内有嘉陵江的旁支末流,也有沅水和红河水的源头或者末流,水系也算达,但仙云山周围却没有河流,只有一些山溪之类的,撑个筏子都有些勉强。

    可按照孙二娘的回忆,当初她跟着圣女进入圣教总舵,乘坐的可是巨大的龙大船,当时正值夜间,四处昏暗,周围都是宫殿的黑影,浪潮之声极其巨大,出隆隆的轰鸣,声势浩大而惊人,让人永生难忘。

    如此一来,众人又陷入了僵局之中,心里也不禁觉得惋惜,毕竟仙云山太符合杨璟的推断,给人一种分明最符合推理,却又不是最终的真相,难免让人丧气。

    杨璟轻轻叩击着桌面上那张绞盘的设计图,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过得许久,才猛然一拍桌子道:“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众人见得杨璟如此,也纷纷侧目,杨璟却朝孙二娘问道:“二娘,身为圣女,你只进出过总舵两次,可出来传教的天香圣女和那些护法,是不是能够经常出入?”

    孙二娘想了想,朝杨璟点头道:“他们肩负着传法的重任,确实经常进入总舵,不过对此我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杨璟继而问道:“适才你说当年跟着老圣女进入总舵,是夜里坐的船?”

    孙二娘想了想,便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在圣教里头当上圣女之后,奴家确实是夜里出来的圣殿,焚香拜祭了圣母娘娘之后,便进入了云桥迷障,醒来的时候已经在船上,当时确实是夜里,至于跟着师父进入圣殿,那时候奴家已经饿昏了头,迷迷糊糊地在船上颠簸,脑子也不太清醒,但两岸都是黑漆漆的宫殿轮廓,应该是不会的。。。”

    “也就是说,两次出入,都是夜里对吧?”杨璟再次确认道,见得孙二娘点头,杨璟便拍着大腿道:“这就对了!”

    宗云似乎也想到了什么,只是沉默不语,而宋风雅鹿白鱼等人则用迷惑的目光逼迫着杨璟,恨不得掰开杨璟的嘴巴,心里都急着想要揭开谜团。

    杨璟环视了一圈,而后朝孙二娘问道:“二娘,凭你自己的感想,有没有可能那条河并不在地上,而在地下?”

    杨璟如此一说,众人顿时恍然!

    是啦!仙云山方圆虽然没有大江大河,可矩州境内水系达,前后左右都是嘉陵江和红水河之类的大河流,矩州也在大流域之中,地下水系肯定也很达!

    而根据孙二娘的描述,这些大船都是夜间行走,或许这根本就不是夜间,而是在地底!

    至于那些宫殿的虚影,怕是地下河两岸的岩石!

    面对杨璟的疑问,孙二娘也有些惊愕,因为她从未想过,地下竟然会有河流,更没有想过大船能够在地底下通行无阻!

    不仅仅只孙二娘,便是其他人,又有谁能够如此天马行空地去想象,一艘龙大船,竟然能在地底穿行?

    他们没有杨璟的知识储备,对天文地理更没有太多的常识,杨璟接受的教育,远比他们要高级,许多在杨璟看来是常识性的东西,到了这些人眼中,便是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咄咄怪事!

    “这怎么可能。。。”在杨璟提出这种说法之后,他们震惊之余,更多的是难以置信,而王不留和宗云几个即便再见多识广,也不可能接触到这样的情形,以往能够很快理解杨璟想法的他们,今次也有些觉得不可思议了。

    不过杨璟却并没有打算放弃,他挑出好几张设计图,而后朝王不留问道。

    “王老,你可懂得占水之术?”

    (ps:抱歉哈,昨天下午六点那章定时了没能布成功,今日补上,四更,早八点,十点,十二点,六点各一章,谢谢大家支持。)

 第二百六十五章 找向导探仙山

    杨璟推测出进入仙云山总舵的路线极有可能位于地下之后,众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而杨璟提问王不留是否懂得占水之术,说明他是打定了主意要探查出这条地下河流!

    所谓占水之术,简单来说就是古人寻找水源的方法。八★一くく.★√√.om

    占卜之术在华夏历史上实在太过悠久,从伏羲便开始有记载,若说到占卜,相信没有哪个民族比华夏民族还要热衷而兴盛,古人在龟壳上钻个小孔,通过龟壳被烤裂之后的纹路,便能知道老天爷会不会脾气了。

    而杨璟所说的占水,其实是占卜的一种,而且还是特别实用的一种,就是利用占卜去勘探和寻找水源。

    西方占水主要靠占卜杖,其实就是一个分叉的树枝之类的东西,或者可以用金属来制作,通过占卜杖感应周围不同寻常之处,杖子的分支就会生轻微的摆动,以此来探测水源或者金属等。

    这种占卜杖又称为魔占棒、寻龙棒,在中世纪的时候,被称为魔鬼撒旦的触角,后来才用于一些煤矿探测之类的领域,而后渐渐传开来。

    说白了就是利用人体的敏感度,透过这根棍子的反应、摆动、旋转等异动,外放出来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可见又有规律的讯息,占卜师就能够通过分析这些讯息,进行寻人、找物、勘探水源、矿脉、古迹等等工作。

    如果硬要给个科学或者伪科学的解释,就说这地球甚至宇宙都是个大磁场,比如南极和北极就能够为鸽子等动物引导方向,而地球上任何的物品都会带着电荷,石头,水晶,玉器,人体等等,这种电荷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每样东西都不一样,与磁场的共同作用也不一样,于是便能够通过感应力异常敏感的占卜师,来达到探测的目的。

    而在华夏民族,堪舆家们则通过罗盘等专业工具,利用寻龙点穴等地占术,望山点水,只需观察地形走势,再加上源远流长的占卜绝技,便能够找到想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