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狱-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深知这些蛮兵有多难缠,他们时常骚扰大宋边境,最让他们头疼的便是这些壮族蛮兵,此时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然而杨璟似乎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拉着阮文雄,与江满渔等头人见了一面!

    杨璟自然不是为了让他们套交情,寒暄了几句,便转入了正题,朝阮文雄道。

    “太尉,早先本帅跟你约定过,一应军需用度,必须由你们来提供,其实我朝富足,军粮倒是不虞短缺,之所以提这么一茬,其实是有个事情需要太尉帮忙。”

    阮文雄不由警惕起来,开口就要拒绝,杨璟可没给他这个机会,指着一名蛮兵道。

    “就这弟兄身上的藤甲,我希望太尉帮我准备一些。”

    阮文雄不由松了一口气,安南这边也都是藤甲藤牌,这些藤蔓在别处是稀罕东西,在安南这种丛林之地,却遍地都是,安南的工匠对于制造藤甲藤盾也是熟门熟路,各地更是有着不少库存。

    “侯爷想要多少?”

    “最起码人手一套吧。”

    阮文雄:“。。。。。。”

 第七百五十八章 蒙古大军窘迫境地

    升龙也就是陈朝的都城,唐时安南为交州,设置了安南都护府,在交州修筑城池,作为安南都护府的驻地。

    这城池乃是升龙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唤紫城,而后又改称罗城、大罗城,所以交州又称为罗城。

    到了南宋年,李朝的太祖李公蕴也是个夜郎自大的人,认为大罗城位居天下中心,物产丰富,往来繁华,便将大越国的国都迁到了大罗城。

    李公蕴也玩起了祥瑞那一套,当时的说法是,他抵达大罗城的时候,正好看见一条黄龙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九重天。

    李太祖认为这是吉兆和天意,便照着这祥瑞,将大罗城改称为“升龙”。

    如今陈朝取代了李朝,但国都仍旧是升龙,就如同陈守度下令让姓李的人都改姓阮一般,为了抹除李朝的痕迹,他也将升龙改成了“龙渊城”。

    由于地理位置比较要紧,龙渊城衔接南北,交通很是达,物产也比较丰富,是以这个国都一直保持着强盛兴旺的繁华景象。

    龙渊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国主和王后等居住的禁城,而后是皇帝和朝臣办公所用的皇城,往外才是集合了街市和居民区的京城。

    这龙渊城的雏形乃是公元前的古螺城,真正开始大规模修建,是唐朝设置安南都护府之时,所以整座城池其实都是汉制。

    就如同安南人和古朝鲜人一样,因为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无论是文字还是科举制度或者是上流社会的风尚潮流,都是紧跟中原汉学脚步的。

    安南人的官方文字是汉字,不过他们的语言并非汉语,推行儒学,朝廷也设立科举取士制度,到了十五世纪左右,他们借助汉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喃字”。

    至于现今越南人所用的文字,则是十七世纪的时候,法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为基础,添加了几个新字母,并用音调符号来辅助,才形成的文字。

    闲话也不多提,只说这龙渊城乃是陈朝的中心,如今却成了蒙古人眼中的肥肉,久攻不下的蒙古大军早已红了眼,疯狂地展开着争夺!

    陈这个国主只是个傀儡,但因为李朝的末代女王李昭皇是他的妻子,将王位禅让给了他,他也算是名正言顺,叔父陈守度只好暗中操控国柄,却是不敢明面篡夺王位。

    陈本来就懦弱,如今大难临头,哪里还有什么主意,完全就靠着陈守度在支撑着大局,至于降宋还是降蒙,自然也是陈守度在拿主意。

    莫看蒙古人征伐天下无往不利,他们的铁骑在安南这种丛林里头根本就不起一丁点作用,因为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根本就没有平原可供驰骋。

    便连他们驰名天下的箭术,也无法挥应有的作用,因为这里地形并不开阔,都是茂密的丛林,他们无法展开队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旁边钻出几个蛮兵来,割开士兵的喉咙,而后又如同鬼魅一般消失。

    蒙古人比宋人居住得更加靠北,他们习惯了寒冷的天气,到了湿热的南方来,生病比宋人更加严重。

    宋人这边还有杨璟给他们救治,用各种方法保持他们的健康和体力,斗志仍旧旺盛,战斗力仍旧强劲。

    可蒙古人的医术比较落后,而且医术并没有太多的针对性,对南方的水土不服以及疟疾等病症,根本就无从下手,也无药可医。

    从进入安南以来,他们病倒在路上的人,比死在战场上的不知多了几倍,敌人的面儿都没碰着,就倒下了一大片。

    忽必烈也是心急了些,本以为安南这种小国,连大理都不如,大理都已经被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征服了,安南还不得纳头便降?

    只是事情出乎了他的预料,安南人并未投降,而是选择了顽抗到底,忽必烈总不能半途而废,就像输了一大半的赌徒,不把赌本捞回来,谁甘心拍屁股走人?

    这种事情也如同那个不甘心的赌徒一般,越是不甘心,便陷得越深,损失也就越重,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只要不输光,都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了。

    阮文雄领着几千人突围,忽必烈一直小心防备着大后方,可阮文雄迟迟不来解围,他便知道阮文雄是搬救兵去了。

    至于向谁请求增援,也并非很难猜测的事情,大宋与安南一衣带水,又曾经是安南的宗主国,无论是名分上还是利益上,大宋都应该出兵增援。

    哪怕安南曾经无数次侵扰大宋边境,只要大宋的官员还有脑子,为了大局着想,都该接受安南的求援。

    忽必烈认为大宋必定会施以援手,好歹也会假意出兵,震慑一番也是好的,至于大宋会派出多少兵马,他也不敢肯定。

    到了这一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哪怕拼光最后一个士兵,也必须坚持到底。

    想要集中精力来对付援兵,就必须尽快拿下龙渊城,否则届时腹背受敌,麻烦可就大了!

    龙渊城虽然规模不小,但比大理还是稍微弱了一些,城池并不算太过易守难攻,主要是城池外围就是水田和密林这种地形,数万大军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更别提什么阵型了。

    至于攻城器械之类的,周遭虽然树林很多,但进入树林的危险性很大,打造这些器械也是极其费时费力。

    不过他们失去了战马骑射的优势,只能老老实实打攻坚战,虽然时间紧迫了一些,但他们还是造出了不少攻城器械。

    相对于女真人而言,蒙古人更善于学习,他们比女真人更大胆地去驱使异族人,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蒙古人善于学习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驭人之术!

    蒙古人是极其顽固的一个民族,所以他们才是接受汉化最薄弱的一个朝代,终其一朝都没有使用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汉人官员的地位也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高。

    但他们沿途抓了不少俘虏,便利用这些俘虏来带路以及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即便到了攻城的节骨眼,蒙古人的士兵仍旧没有亲自上阵,因为他们有大理的士兵当炮灰!

    大理的士兵打没了,还有新附军,新附军打没了,还有汉军,连汉军都打没了,蒙古的亲军才亲自上阵去拼命。

    从这一点上来说,忽必烈是极其明智的,因为攻城之前就已经损失惨重,攻城之后损失更大!

    正如前番所言,安南是个全民皆兵的地方,这里民风彪悍,只要丢给他一柄竹枪,他就能够杀人!

    好不容易攻破了外城,忽必烈这边已经伤亡过半,疫情在军营里头爆开来,可战之兵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而且这个度是越来越快!

    “必须尽早攻下龙渊,否则所有的一切可都没了!”

    忽必烈正当壮年,无论智慧还是精力,都处于巅峰时期,少了一些青涩,多了沉稳,正是蒙古人的黄金年龄,也是建功立业最好的年岁!

    然而龙渊城的抵抗力度实在有些乎想象,蒙古人这边几次三番登上城池,又三番几次被击退回来,士气越低迷,军心越是不稳,连将领们都开始打起退堂鼓了!

    对于这些将领们而言,安南是个贫瘠蛮荒之地,根本就没什么好处可捞,便是这里的女人,也都又黑又矮又瘦,让人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他们都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强盗和屠夫,无利可图的事情,他们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做,如此一来,出征前的战斗激情也就渐渐消退了。

    与西征不同的是,往西虽然也充满了未知,但西方充满了各种诱惑,有无数的财宝和美人,有无数新鲜的玩意儿。

    而安南这里没有财富,未知的只有恐惧,只有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毒蛇猛兽,只有那些看起来娇艳欲滴实则穿肠剐肚的剧毒植物和花果。

    这里的蚊子比苍蝇还大,而且还有毒,连癞蛤蟆都有剧毒,一个不小心踩入泥沼之中,眨眼间便被吞噬,连呼叫都来不及。

    更让人恶心的是遍地都是的蚂蟥,无论水蚂蟥还是山蚂蟥,只要沾上了就很难让它们松口,想要强行扯下来,常常需要用刀来刮,否则会连皮一起扯下来。

    那个时代可没有内裤这种东西,蚂蟥和小蛇之类的东西,会从他们的衣物,从他们隐秘的孔洞钻入他们的体内,慢慢啃噬他们的肚肠,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难得终于来到了国都龙渊城,士兵们也想早早打完收工,可安南人早有准备,城内粮水充足不说,兵员也是多如牛毛!

    这些人唯一的弱势,只怕就是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可这些人一个个悍不畏死,如同一头头怪物猴子一般,这股拼死的劲儿,足以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了。

    今天已经是围城的第十六天,这对于忽必烈而言,如此长时间的久攻不下,简直就是耻辱,所以他下达了死命令,不是城破屠城,就要开始斩杀自己人!

    蒙古亲军不得不亲身上阵,否则主帅就要砍掉他们的脑袋了!

    终于攻陷了外城,蒙古人也是激动万分,因为这种事情就如同偷尝禁果的青年男女,食髓知味,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

    外城既然都破了,内城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罢了!

    忽必烈再也坐不住,他本该坐镇中军,这次出征他也一改往日的作风,很少事先士卒,因为这些安南人实在太过狡猾,指不定何时就会被突然冒出来的刺客给杀了!

    只是眼下忽必烈也顾不得这许多,拎起长刀便在上百亲兵的护卫之下,往内城的城门动了攻击!

    由于是汉制建筑风格,自然是内松外紧的防守格局,内城的城墙并不高,防御能力并不高,忽必烈便将攻击的主力都放在了内城门之上!

    “轰隆!”

    “轰隆!”

    “轰隆!”

    喷吐着火焰的龙头撞车,在蒙古勇士的推动下,不断冲击着那摇摇欲坠的城门!

 第七百五十九章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

    龙渊城的皇城并不算太过金碧辉煌,甚至有些斑驳,如果说大唐的长安城如同金光照耀天下的神将,大宋的开封汴梁就如同穿金戴银的矮胖财神爷,而龙渊城就像一个带刀的隐忍狂徒。

    这城池的雏形是古螺城,但形成规模却是因为大唐要在这里建安南都护府,城池原本的作用就是抵御外敌,是以格外坚固。

    即便后来进行了很多次的扩建,渐渐又单一防御型的城池,展成了一座繁华的都市,但她的核心仍旧是防御外敌!

    内城的防御本是松懈的,可外城被破之后,守军涌入内城,到处都是人,防守上毫无漏洞!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蒙古人最后的总攻,其中就包括宫廷执戟长李林安。

    虽然陈守度下令所有李姓都改姓阮,连李朝望族出身的李文雄都改名阮文雄,但李林安仍旧叫做李林安。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是李朝女王李昭皇的侍卫长,是李氏王族宗亲里头挑选出来,从小训练,保护李昭皇的诸多贴身侍卫之一。

    当然了,经历了这么多变故,当年那些侍卫早已死绝,他成为了硕果仅存的一个,如今仍旧在宫廷之中担任执戟长。

    阮文雄改名,未尝没有政治原因在里头,李林安的身份地位极其敏感,可当那些官员捧着户籍册,来到李林安面前,他只是一个眼神,便吓退了那些官员。

    直至此时,宫廷之中仍旧流传着这件事,听说李林安当时说了一句话。

    “想要我改姓,让陈守度自己来说。”

    结果自然是陈守度没有去找他,这件事虽然不了了之,但他却成了一个异类,一个让人尊敬的异类!

    他的父亲说,本来想叫他李临安,是希望有一天,他能够离开这个地方,到临安去看一看,这天地实在太大,不要窝在龙渊城里,做那井底之蛙。

    只是后来安南与大宋的关系越恶化,在他还小的时候,父亲才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李临安。

    至于寻常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层内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书写汉字,读音上分不清到底是李临安还是李林安,整个安南所有的姓氏无外乎就是黎、李和陈等少数几个,同名同姓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一点都不出奇。

    李林安也想到临安去看一看,事实上自打李昭皇嫁给陈之后,他就有心要离开这里了。

    可惜陈守度一直虎视眈眈,最终还是夺了李朝的江山,他身为一个执戟长,只能一心守护着李昭皇罢了。

    他的李朝已经成为过去,甚至于连李姓几乎都被剥夺了,他回一看,突然现满城兵甲,却早已不是过去的皇城,周围的人越多,越显得他那么的孤独。

    他守着这个皇城,本该是李朝的皇城,如今变成了陈朝的皇城,他到底还该不该坚守?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这个问题在他的心里不断酵,直到一颗巨石从天而降,才将他从沉思之中拉回到了现实!

    “他们起进攻了!”

    人群顿时慌乱起来,士兵们举起藤牌,宫廷禁卫则举起沉重的铁木包黄铜的大盾,那巨石砸落下来,轻而易举便将三两个人砸成一滩血水,残肢断足肉沫杂碎四处横飞溅射,巨石还弹跳了几下,滚开很远,又是碾出一道宽宽的血路来!

    同样的巨石开始源源不断从城外飞过来,蒙古人的鼓声和喊杀声仿佛成了天地间的雷霆一般,让人灵魂直颤抖!

    有人哀嚎,有人惊叫,有人逃窜,有人躲藏,有人不知所措,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太多太多这样的情景,使得李长安一度认为眼前的一切只是梦境!

    然而现实告诉他,一切都是真实的!

    蒙古人就地取材,用浸透桐油的烂布填充到巨大的藤球里头,其中包裹着油罐子,火球射入城中,罐子炸开,四处都是火海!

    这血与火的炼狱之中,蒙古人的八都鲁撞开城门便杀了进来!

    周围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李林安已经拖刀而上!

    虽然身为执戟长,但他的兵刃乃是两柄沉重的长刀,这双长刀在安南境内极其少见,乃是两柄唐刀样式的古刀!

    笔直坚硬,长达六尺的剑锋,八字分开,拖在两边,所有人都在逃窜之时,李林安孤身一人,逆流而上,冲向了蒙古人的八都鲁!

    便如同宿命的安排,该是他守护的东西,终究需要他来守护!

    “叮!”

    长刀斩断敌人的刀刃,连带敌人的头颅一柄抹去,头颅高高飞起,过得数息,血柱才兹兹喷射,敌人的无头尸体却还在往前奔跑!

    李林安很快就淹没在了人潮人海之中,他的眼中已经没有刀光剑影,仿佛能够透视这些敌人,看到他们的心脏。

    那血红跳动的心脏就如同一盏盏烛火,他所要做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将这密密麻麻的一团团烛火,一盏一盏地灭掉!

    鲜血不断泼到他的脸上身上,仿佛头顶上有一个无穷无尽的血池,从未间断地往他身上倾倒滚热的血液一般。

    他的手脚已经开始僵硬酸痛,他感觉自己每一滴力气都已经被压榨出来,他渐渐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只有一颗火热的心,还在不甘地跳动着。

    他不想去看临安,他也不再想守护李昭皇,他只是想继续姓李,不要再因为蒙古人或者宋人的到来,而再度更名换姓!

    不管这座城的主人是谁,他都不在乎,他只希望自己能够站在这城门前,拖着双刀,若有人想要过去,便踏着他的尸体过去!

    可惜,他的尸体终究只有一个人那么大,越来越多的蒙古人从他身边冲撞过去,他就像一块顽强的礁石,只能挡住前面的浪潮,却无法阻拦身边的大浪拍打!

    这种状态下,时间变得完全没有了界限,不知道漫长,还是短暂,仿佛被困在了某段时间的河流里头,来来回回打转,昏头转向。

    他的耳朵渐渐听不到声音,眼睛也渐渐看不到东西,手脚和身体只是机械地格挡,而后挥刀,格挡,再挥刀!

    只有那滚烫的鲜血扑在脸上,只有那偶尔出现的剧痛,才证明他的生命仍旧存在!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英雄,无论乱世还是盛世,无论多么邪恶的民族,还是善良的民族,英雄就是英雄,没有国界,只有坚守!

    “李林安!快去报信!快!”

    他隐约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他知道这是命令,这是军人的天性,只有命令,才能唤醒他,才能将他拉回现实!

    当他眼前的视界恢复过来,才现自己已经杀穿了敌人的阵型,身边竟然没有一人能够跟随过来!

    他扭头看时,想要寻找号施令那个人,可那声音就像怒海狂潮之中的一片树叶,连带声音的主人,一并被淹没了!

    李林安的灵魂被困在了这座皇城里,他又怎么可能离开?

    他下意识就要返身杀回去,可刚刚迈腿,却越过敌人密密麻麻的背影,看到城门处的禁卫正在拼死抵抗!

    他不想投降宋人,就如同他不想投降蒙古人,可如果不求援,这座城就会被屠杀殆尽!

    他听说过很多关于蒙古人屠城的事情,陈朝的军民死死抵抗,早已惹毛了忽必烈,若被攻打下来,屠城泄愤那是必然的事情!

    他不是陈守度,他无法考虑到政治的因素,无法去推想,若是忽必烈屠城,想要让安南人去攻打大宋,就会变得不太可能了。

    或许他又不其他人都要看得远,知道忽必烈要的只是安南这条路,他们只是想通过安南,将安南作为跳板,用以攻打大宋罢了,根本就不需要用到安南人去打仗,屠城也就屠城了。

    无论如何,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为了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这座城,却最终只能暂时放弃这座城!

    打个不太合适的比喻,就是他想要保住一个女人的命,却只能暂时让敌人羞辱这个女人,这是妥协,也是耻辱,却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种事情最让人悲愤,却又不得不去做。

    李林安没有多余的选择,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杀穿了敌人阵型的人,他只能被命运的大手推动着,不断往前突围,不断往前狂奔!

    也不知跑了多久,他终于离开了龙渊城,当他从废墟一般的外城墙缺口处逃出来之时,他身后的厮杀声也渐渐小了,他甚至看到蒙古人有了撤退的迹象。

    或许皇城已经打退了这一波的冲击,或许他们还能够坚持到自己搬来援兵!

    想到这一点,李林安终于咬紧牙关,支撑着破残且虚弱的身子,往北面疾奔而去!

    也不知跑了多久,他感觉腿脚不再属于自己,感觉自己的灵魂就要出窍了,才倒了下来。

    他的头脸上全是血迹,沾染了泥尘,糊了一脸,活像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丧尸。

    但他仍旧在呼吸,他仍旧没有放弃!

    他努力保持着清醒,努力睁大着双眼,望着前方道路的尽头,用双刀支撑着,却如何都站不起来,那颗头颅就像千斤那般重,屁股都撅起来了,却带不起那颗头!

    就像适才的厮杀一般,他无数次想过放弃,想过一了百了,死了干净,也就不用这么辛苦地支撑着。

    可又如无数次想要放弃却又最终坚持下来一般,这一次,他又坚持了下来!

    因为他那贴着地面的耳朵,听到了大地的心跳!

    不,那不是大地的脉搏,而是类似马蹄的声音!

    阮文雄虽然也带走了不少战马,但从马蹄的声音,李林安可以听得出来,这声音比马蹄声更加的沉重,也更加的缓慢!

    他艰难地歪着头,用余光往前面看去,姿势很是别扭,但终究还是看到了。

    有个庞然大物,挡住了,他的阳光。

    这个巨大的阴影上面,竟然还有一个人影,一个如同神灵下凡一般的人影!

    “我要死了吗?这是死前的幻觉吗?”李林安如是想着,而眼前那个阴影渐渐清晰起来,却是一个满头花白头的,年轻人。

 第七百六十章 大宋旗帜炽烈如火

    阮文雄纵有百般顾虑,当杨璟骑着这恶蛟出现之时,他便如同侬池高等人一般,彻底打消了心中所有的忧虑,因为在某些时刻,他也同样认为,杨璟或许真非凡人可比。

    军士们全都换上了轻便坚实的藤甲,阮文雄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资,还带来了丛林生存的各项经验,军士们突然觉得这旅程总算是轻松起来了。

    不过先锋军团以及神火营的弟兄们,又在杨璟的带领下,往龙渊城出了!

    因为安南没有深池高城,所以火炮方面,杨璟只带了几十门矮脚虎,可也已经足以震慑敌人。

    这矮脚虎便是杨璟仿造后世大明朝的虎蹲炮来设计和制造的。

    大明朝的火器已经非常成熟,在技术要求上也比后世的现代武器要低,是以杨璟才决定要仿造虎蹲炮。

    虎蹲炮的体积并不大,炮管粗短,整体形制如蹲着的老虎,是故称之为虎蹲炮。

    莫看虎蹲炮粗短,威力却不小,每次能够射上百铁砂弹不说,射之时还需要用实心弹来填充,增加膛压,而且用小型战车就能够轻便地四处搬运,无论是机动性还是杀伤性,都非常出色,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有了杨璟座下的恶蛟,又有这几十门火炮,再加上神火营数千火枪手,试问此战哪里还能败了?

    阮文雄也是担忧龙渊城的局势,让杨璟的大军休整了两日,为了士兵们能够尽快恢复战力,他这个吝啬鬼也拿出了不少家底,做足了准备之后,便领着大军抄近路加行军。

    这日终于到了龙渊城外,斥候却回报称外城已经陷落,蒙古人正在攻打内城,阮文雄也是心急火燎!

    杨璟便派出了几百火枪手,将外围的蒙古探子全都扫除干净!

    这些火枪手在安南藤甲兵的带领下,神出鬼没,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取人性命于百步开外,而且精准无比!

    这种远程猎杀的快感,也让火枪手们心花怒,信心大增,仿佛掌控着别人生杀的神祗一般,这根本就是神祗的力量!

    落后的安南藤牌兵彻底被折服了,也亏得大宋的火枪手是来帮助他们的,若与大宋为敌,只怕他们连敌人长什么模样都不曾见着,就先去见阎王爷了!

    忽必烈也担忧援军会突然杀出,是以在外围布置了不少斥候,在他看来,但凡有援军抵达,斥候一定会现。

    可谁都没想到,这些火枪手是杨璟以狙击手的方式和标准来训练的,根本就没让斥候逃回去!

    火枪手四面八方地毯式一般搜刮过来,蒙古斥候竟一个都没能跑掉!

    若只是火枪手出击,或许这些斥候还能逃跑,毕竟火枪手并不熟悉地形。

    可蒙古方面的斥候同样不熟悉地形,火枪手这边却有熟门熟路的当地向导,而且这些向导都是阮文雄麾下的精锐斥候,试问这些蒙古斥候又怎么可能跑得掉!

    杨璟随后骑着恶蛟,率领后军赶到了龙渊城外,遥遥里便听到了炮声和厮杀声,知晓蒙古人正在攻城。

    刚要动命令,却听说有人逃了出来!

    杨璟到前头来查看,便见到了逃出来的执戟长李林安!

    杨璟让人用凉水泼醒了李林安,后者已经耗尽力气,整个人都处于虚脱的状态,还以为自己正在梦境或者幻觉之中,直到见了阮文雄,才知道自己是清醒的,眼前这恶蛟和大宋神将也是真实的!

    他本已经心灰意冷,见到杨璟之后,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震撼。

    杨璟与葛长庚等人相处太久,而且经历的事情太多,阅人无数不敢说,但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有了不小的长进,见得李林安临危不乱,眸子里有股气质沉淀于心,知晓他是个不的人物,也没有如何威慑于他。

    李林安见得杨璟和颜悦色,大敌当前却文若磐石,安似泰岳,才知晓这大宋果真是人才辈出,如此年轻却又花白了头的大宋神将,无论气度还是魄力,都让人由心折服。

    他终于有些明白,为何父亲希望他能够走出安南,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了。

    杨璟让阮文雄将李林安好生照料,正要动大军去袭击蒙古人后路,可李林安却如何都不愿意,他要给杨璟的人带路,他要亲眼看到蒙古人的覆灭!

    杨璟知道他是个坚韧不屈的人,也就没有阻拦他,又有心招揽,便让他加入了先锋军团。

    这安南被围得似铁桶一般,整个龙渊城便只有李林安一人能够逃杀而出,这样的人物,杨璟若不收,实在是对不起这份运气了!

    在李林安的带领下,火枪手们一路杀光了斥候,终于进入到外城,此时已经开始与蒙古人的外围兵力接触!

    蒙古大军的数量很多,内城根本就堆积不下,外城也全都是他们的人,几乎要将整个外城当成了后备大本营,里头有新附军、汉军、大理等地掠夺而来的民夫等等,约莫有个几万人,熙熙攘攘,人潮人海,都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搬运着攻城所用的辎重。

    杨璟让人竖起大宋旗帜,金鼓齐鸣,声势震天,忽必烈此次攻城用蒙古亲军来当先锋,后方则以汉军为主力。

    这些汉军见得突然出现的大宋旗帜,赶忙收拢力量,想要抵挡大宋的突然袭击!

    蒙古汉军主要是色目人、契丹人、女真人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再加上少量北地汉人精锐。

    这些汉军是仅次于蒙古亲军的主要战斗力量,实力也不可小觑,战争早起,安南也是吃够了汉军的亏,尤其是阮文雄,三番四次在汉军手底下吃瘪,如今也是忌惮得紧。

    可杨璟却没有太大的观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