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断狱-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璟眉头一皱,转身朝董登州道:“董登州,你也知道,为了重审此案,本官不惜落了诏狱,丁大全是借了甚么由头来弹劾董相公的?是借你们的案子!难道你还看不出这其中关节么?”
“如今能救你和董相公的,便只有你自己,可你…”杨璟轻叹了一声,便别过脸去。
董登州脸色煞白,内心仍旧在挣扎,突然噗通一声便跪在了杨璟的面前!
“杨大人!我知道你是个好官,我也知道你肯定有办法救我父亲!我父亲勤勤恳恳,两袖清风,忠君爱国,又岂会以权谋私,意图谋反!大人您可要救救我父亲啊!”
“若我父亲被罢相,这乌烟瘴气的朝堂,便要彻底垮塌了啊!我知大人也是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即便不是为了我父亲,也要为天下百姓想一想,求大人救救我父亲吧!”
董登州声泪俱下,竟然磕头到底,久久不起!
杨璟轻叹了一声,朝董登州道:“董登州啊董登州,我真不知该说你什么好,只要你说出实情,便能救你父亲,可你却不愿出卖朋友,你可以为了你的朋友而放弃父亲和天下百姓,缘何要我杨璟来为你的义气买账?”
“再说了,为了一个朋友造下的罪孽,让你父亲这样的忠臣蒙冤受屈,甚至遗臭青史,罔顾家族安危,更不考虑天下百姓的福祉,这样的义气,真的值得吗?”
杨璟此言一出,董登州也是痛苦万分,下意识朝杨镇看了一眼,后者却仍旧面无表情。
杨璟冷哼一声道:“你倒是为了朋友守口如瓶,替他守着这腌臜的秘密,可你朋友可曾想过为你付出些什么?”
董登州似乎被杨璟说动了,但仍旧闭口不言,杨璟也只能摇了摇头,转身就要离去。
眼看着杨璟就要跨出牢房,杨镇终于开口道:“杨大人且慢走!”
杨璟听得这声音,突然觉得松了一口气,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董登州。
“杨大人,事情都是我做的,与董登州无关,他只不过是为我掩盖罢了,请大人放过他,请大人救救董相公!”
杨镇终于败下阵来,不复高傲,朝杨璟垂头拱手,深深一躬,沉声求道。
“这么说,你承认是你毒杀了谢英棠?”杨璟转身问道。
“不,我杨镇不是什么胸怀豁达之人,也确实警告过谢英棠,让他顾忌公主的名声,但我杨镇还不至于去毒杀他!”
其实杨璟早知道杨镇并非毒杀谢英棠的凶手,因为他早已知道凶手是谁,今遭提审,只是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整个真实经过罢了。
“既然你没有毒杀谢英棠,为何还要掩饰?想必你是对公主做了甚么亏心事吧?”
杨璟直视着杨镇,后者面色惨白,神色狰狞,终究还是懊恼地捶打着自己的脑袋,落泪道。
“虽然我比天孙儿年长,但对天孙儿却早已倾心痴迷,听说她要下嫁给周震炎那个老小子,我不甘心啊!”
杨璟身后的瑞国公主身子一僵,便气得颤抖起来!
杨镇继续说道:“我与天孙儿可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我杨家乃是几代贵戚,无论如何,我杨镇哪一点比周震炎差!一想到天孙儿要嫁给周震炎,我便心如刀绞啊!”
“也是一时糊涂,当夜见得天孙儿已经昏睡,我便在想,如果我与天孙儿木已成舟,相信官家也只能接受我这个女婿,再让我姑母说项,天孙儿便不用嫁给周震炎,最终会跟我长相厮守!”
杨镇如此说着,便等同于承认了他要对公主意图不轨,想要玷污公主清白的事实了!
难怪董登州要替他掩饰,那天夜里只有他们两个借口要保护公主,而没有喝酒!
“如此说来,那酒里的**,是你下的咯?”杨璟试探着问道,杨镇却赶忙摇头道。
“不!酒里的药不是我下的,咱们这些人进入集英殿之前,都必须要经过搜身,除非是提举大人和董相公这样的主事,否则一律要搜身的。。。”
“我与登州本意是想要保护公主的,只是公主当时喝了那酒,浑身无力,我看着意乱情迷,一时冲动,便想要占了公主的身子。。。我。。。我不是人啊。。。”
杨镇说到此处,便抱头呜呜哭了起来,而杨璟身后的瑞国公主,已经浑身颤抖!
“杨镇!你怎能如此待我!我一直把你当成好哥哥,你却。。。你却要对奴家做出这等禽兽之事!我。。。我恨不得你永远不要出狱!”
瑞国公主见得杨镇亲口承认了丑事,终于是将那夜的人影,与杨镇叠合起来,此时悲愤羞恼,指着杨镇骂完,便捂住脸哭着跑了出去,高采芝赶忙追了出去。
杨镇也没想到瑞国公主竟然会跟在杨璟身后,此时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杨璟摇了摇头,朝他问道:“是高郡主阻止了你?”
杨镇被瑞国公主的出现彻底击溃了心防,朝杨璟摇了摇头,杨璟又说道。
“也是,你要作恶之时,他们只怕还没有醒来,便是周震炎和温如玉,应该也是昏睡的。。。”
杨璟想了想,自顾点了点头,便朝杨镇道:“行了,我都知道了,你们安心等着吧。”
见得杨璟要走,杨镇都替杨璟急了:“我还没说是谁阻止我对公主作恶呢。。。”
杨璟呵地笑了:“那个下药之人,自己肯定不会喝药,所以应该是他阻止了你,而你们都是经过重重搜身的,无法带药进去,那么剩下的真相也就只有一个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 水落石出心头沉重
瑞国公主并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信任,甚至于有些崇拜的杨镇哥哥,竟然会对自己做出这等禽兽不如之事来!
她打小在宫中长大,这皇宫里头阴盛阳衰,也没几个男儿能够在皇宫里头玩耍,杨镇因为是杨太后最疼爱的一个侄儿,才得以经常入宫。 ( 。 。 )
她曾经将杨镇当成崇拜的偶像,甚至情窦初开之时,也都对杨镇有过遐想。
但渐渐长大之后,她也发现,杨镇之所以经常入宫,其实都是为了杨太后,为了杨太后能够扶持杨家,而并不是单纯为了陪她玩耍。
出身皇家的她,比其他少男少女更加早熟,也更早明白政治利益大过一切的道理,所以她也就渐渐对杨镇没有了亲近的心思。
然而谁都没想到,杨镇竟然会如此冲动,如此不顾后果,竟然想要通过强占自己的身子,而成为乘龙快婿!
她一时半会儿并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跑出诏狱之后,便激动又伤心地哭了起来,高采芝安慰了许久,她才停了下来。
当她重新回到诏狱之中,便听到了杨璟与杨镇最后那一场对话,听说杨璟已经知晓了下药之人,瑞国公主也闯了进来。
因为那个下药之人,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那个下药之人,也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她宁愿不去看清杨镇的真面目,让他保持着表面的虚伪,也好过如今对他失望透顶,乃至于痛恨。
“杨哥哥,快告诉我,那下药之人到底是谁!”
虽然下药之人同样是阻止杨镇侵害她的人,但瑞国公主对此人却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因为如果没有他下药,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一切,集英殿的晚上,必将成为她的一段美好回忆,如同以往每次溜出宫来玩耍一般寻常!
杨璟见得瑞国公主如此,便朝众人说道:“集英殿乃是琼林宴举办之地,上至达官贵族,下至瓦栏班子,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搜检,当夜集英殿之中的所有人中,便只有两个人没有经过搜身…”
杨璟点到即止,瑞国公主也是恍然大悟!
是啊,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竟然却被重重假象说遮蔽了,其他人都经过了搜身,不可能将药物带进集英殿,唯独只有两个人,是没有经过搜身的!
而这两个人,便是中途偷溜进集英殿的瑞国公主,以及她的贴身宫女!
瑞国公主是不可能自己给自己下药,那么剩下的,便只能是那个宫女了!
“是碎玉!不…不可能的…碎玉从小陪着我长大,她…她对我最好,她不会这么做的!杨哥哥你了!一定是你弄了!”
瑞国公主眼眶再度红了起来,因为杨镇在她心里的形象已经崩塌,她从小就没有太多的戒心,因为有皇帝父亲的保护,可在杨镇变成了恶人之后,与她最亲密的人,又成了自己最痛恨的人!
在别人眼中,她拥有着世间女子无法拥有的一切,她可要摘星星要月亮,她能随心所欲,她是世间最富有的女孩。
然而她却无法拥有一样东西,那便是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无法用金钱等购买或者交换的,而碎玉作为陪她一同长大的宫女,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
瑞国公主在碎玉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成长,可以说,碎玉就是她的另一半人生!
可现在,就在杨镇的形象彻底崩塌之后,碎玉也真正名符其实,如碎裂的玉璧一般,在瑞国公主的心中,迸裂损毁了!
她记得那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却总是老持沉稳,话虽不多,但却处处维护她的那个碎玉。
碎玉虽然是宫女,却没有其他人那般势利,在她的面前,瑞国公主才能写下帝女的伪装,回归到十几岁少女的纯真与无邪。
在她的心里,碎玉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企图心,也没有任何需求,只是真心将她当成妹妹的人。
她想起碎玉偷偷带着她出去玩耍,回来却被宫中的妈妈毒打,却又把伤痕遮掩起来,不让瑞国公主知晓。
当她夜里惊醒,偷偷跑到外间去,钻进碎玉的床铺里头,才发现碎玉还在疼得偷偷哭泣。
她很是恼怒,为何碎玉不告诉她,可碎玉却说,妈妈们也是照着规矩办事,并非有心要虐待她,是她坏了规矩,带坏了公主,活该被打,如果因此而使得妈妈们被公主责罚,自己的罪就更重了。
瑞国公主很难过,她觉得自己不想再出去玩耍了,免得碎玉又要遭打,但碎玉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天孙儿,你该多出去看看的…皇宫里的天,就只有这么大,哪里装得下女儿家的心…”
那是她唯一一次有些僭越地称呼瑞国公主的小名儿,虽然瑞国公主很希望她一直称呼自己天孙儿的小名。
眼泪模糊了视线,瑞国公主陷入了回忆当中,一切都是那么的难以置信,她实在不明白,为何碎玉要这么做!
“杨哥哥…我好难过…碎玉她为什么要毒死谢英棠?她跟谢英棠无冤无仇,甚至素未谋面啊…碎玉她很善良的,一定不是她!”
杨璟见过太多这种场面,你永远无法想象,最亲近的人,会做出多么让人发指的事情来。
当法医期间,他见过很多这种家庭内部或者好友之间的惨案,爱得越深沉,但反目或者决裂之后,这种爱便会转化成恐怖百倍的恨。
他无法体会天孙儿内心的痛苦,那些口口声声说我能体会,我能感受你的痛苦,其实都是安慰的话,因为你没有相同的经历,便不会有相同的感受,即便经历着类似的事情,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但他真的理解,这种挚爱之人,或者最为亲密的人,突然变成恐怖的陌生人,仿佛你从未真正认识她的那种痛苦。
“这位碎玉姑娘并非想要毒杀谢英棠,其实…其实她想要杀的,是周震炎!”
杨璟如此一说,众人顿时明白过来,因为喝壮胆酒的,本该是周震炎,因为周震炎才是那折戏的主角!
“可是如果她想要毒杀周震炎,直接毒杀他便好了,为何要在所有人酒里都下那种药?”惊愕过后,董登州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因为碎玉是瑞国公主的贴身宫女,又怎会伤害瑞国公主?
“虽然她是公主的贴身宫女,但这深宫大内,想要弄到毒药并不容易,那些药…应该是丹房里头的药…用毒的话太明显,她本意应该是将所有人迷倒,在勒索周震炎,将他吊起来,制造意外身亡的假象,可惜杨镇和待制你并没有喝酒,她的计策也就没办法得逞,只能退而求次,直接下毒,没想到谢英棠成了替死鬼…”
杨璟如此一解释,脉络总算是清晰起来,整个案子也终于是水落石出,然而瑞国公主却仍旧无法平静!
她已经在悲伤之余,竟然还觉得有些安慰,因为她已经知道,碎玉杀死周震炎,是因为不想自己嫁给这个状元郎!
早在父亲向她提出,要将她下嫁给士人之时,她就表示了反对,但父亲顶不住文官们的压力,只能答应了下来,她对周震炎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在别人的眼中,或许周震炎才华横溢,相貌又出众,甚至能够称之为美男子,但对于瑞国公主而言,他并非良配,他并不符合瑞国公主心中的人选!
瑞国公主就像笼中的金丝雀,她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一头鹰隼,能够带她飞翔在云端,遨游天下,自由自在,可周震炎是进士,是接受了礼教的古板乃至于迂腐文人,与周震炎结合,对瑞国公主而言,只不过是从皇宫这个笼里,转移到礼法的笼里罢了。
为了继续待在公主身边,为了公主不嫁自己不喜欢的人,善良的碎玉,选择了杀掉周震炎!
杀人就是杀人,杨璟并不想将碎玉的行为进行美化,对主子忠诚,或者对姐妹情深义重,并不能成为你滥杀无辜的理由,虽然周震炎也是负心薄幸之人,甚至害死了与他山盟海誓的楚雅弦,但这些都不能掩盖或者消除碎玉的罪孽。
案子是搞清楚了,但所有人心上都压了一块石头一般沉重,杨镇算是彻底毁了,即便消息不会外传,他仍旧是杨太后最疼爱的侄儿,但往后想要靠近瑞国公主半步,都是不成的了。
董登州确实保住了自己的义气,却背负了不忠不孝之名,他为了替杨镇遮掩,竟然可以罔顾父亲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百善孝为先,这在古时封建社会,是金科玉律,孝字当头,这是古人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便是宰辅,遇到丁忧,也必须放弃一些高官厚禄,回乡为父守孝三年。
董登州乃是读书人出身,是天下文官的典范,是宝文阁待制,本该做出表率,但他却在忠孝义之中,选择了个义字,往后想要在文官中出人头地,是不太可能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注定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杨璟也是唏嘘不已,碎玉要做出这样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宫闱之中也是明争暗斗,各种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但作为一个只比瑞国公主大一些的少女,碎玉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可见她对瑞国公主的感情有多么的真挚而深沉。
杨璟还在考虑最终该如何处置这桩案子,此时陈密却从外头匆匆走了进来,朝杨璟低声道。
“大人,事情不妙,太学生陈宗、刘黼和陈宜中等人,纠集了数百文人和大量的百姓,敲了登闻鼓,在临安府衙前啸聚,要为右相董槐请命,眼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早在丁大全联合御史台的翁应弼、吴衍等一众党羽走狗,弹劾董槐之时,太学生们便已经联名具保,优阀上书,要求查办丁大全,恢复董槐的声誉与官职,没想到如今却出了这等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两个老百姓的胆子或许很小,但数百上千老百姓,胆子可就大了!
所谓法不责众,加上侥幸心理,许多百姓都经不起煽动,很容易就会加入到类似的群体事件当中来,而且极有可能会从闹剧演变成惨剧!
这些太学生之中,还有一个名字让杨璟感到非常的吃惊,那便是陈宜中,这位哥儿在南宋末期的后半段,可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临安府衙骚乱不断
杨璟听得陈密禀报,知晓事态严重,便离开了诏狱,往临安府衙门赶去。
如今徐佛还没有官复原职,皇城司全由他这个公事官主持大局,谁想到上任还不到两个时辰,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杨璟当初答应董槐,如今他应该与陈宜中等人成为同学了。
太学也就相当于国立大学,是朝廷办的公学,挑选各地精英,为国家培养预备人才。
太学生其实是不得议论朝政的,因为这些太学生对舆论的影响实在太大。
其他朝代暂且不谈,单说北宋徽宗时期,太学生陈东等人便联名上书,将童贯与蔡京、王黼等人列为六贼,声讨这些奸佞,陈东虽然获得了极大的声望,但最终也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如果杨璟没记的话,这个陈宜中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今次声讨丁大全,会为他们六名太学生赢得“六君子”的名声!
陈宜中家境贫寒,但才华出众,言辞优美,文章犀利,在太学生之中有着不浅的人望。
不过杨璟依稀记得,这位哥哥后来还是依附了贾似道,蒙古人打进来之后,南宋朝廷节节退败,贾似道也被罢相夺职,那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的谢道清,便任命陈宜中为宰相。
这陈宜中也曾做过抵抗,不过收效不大,接连失败之后,又跟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南宋三杰”组织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杨璟与陈宜中没有太多接触,也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对于此人的人品或者历史功过,杨璟暂且不去评说,也无法去做出客观评判。
但眼下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人带来的群体影响,如果事情闹大了,临安城可就乱了!
陈宜中等人的行为确实出于大义,但对于董槐等人而言,绝非甚么好事。
丁大全弹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盖主,以权谋私,意图谋反,如今太学生和百姓气势汹汹来声援董槐,你让官家作何感想!
难道他赵昀就是昏君?难道他赵昀在太学生和百姓的眼中,还不如董槐?
所以他们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雪上加霜!
杨璟并不否定他们的动机,但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
这些太学生是传统的学院派,没有实干经验,不懂审时度势,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乃至于空想主义者。
历史上已经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想要笔杆子里出政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失败,也都同样如此,所以咱们的伟大领袖才会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
杨璟一边赶路,一边思考着对策,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临安府衙门前头。
但见得乌泱泱满大街都是喧闹的百姓,已经将临安府衙围得水泄不通!
这登闻鼓嘛,也是宋朝的特色,便是许多电视剧里头击鼓鸣冤的原型,本是用来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诉求的,但这里头有个规矩,无论是谁,无论甚么样的状况,只要敲了登闻鼓,就先打你几棍屁股再说事。
当然了,这个登闻鼓确实有个鼓,但这个鼓其实只是个形式和象征,对皇帝有什么诉求,通常会以正式的文书,先向开封府或者现在的临安府递交,得到批复,才能继续下面的流程。
这就有点像后世的集会,以及游行示威制度了,朝廷不会剥夺你的这项权利,但必须要通过朝廷的批准。
也好在杨璟从宫内头出来,并未换上官服,其实也因为他才刚刚被任命,贾似道刚把旨意递交到政事堂,还要下发有司,从流程上来说,杨璟其实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任命文书,所以官服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好。
多亏没有穿官服,杨璟才在陈密等人的簇拥下,从义愤填膺的人山人海之中挤出一条路,来到了临安府衙的前头。
临安府的官兵以及皇城司人禁军都在警戒,殿前司的人也纷纷从皇城调遣过来维持现场秩序。
人群的前头,大批文士装扮的人正在振臂高呼,临安府尹赵宗昌也亲自出面,安抚这些太学生和人群。
赵宗昌从矩州通判被调回京城之后,便主持临安府的事务,这临安与北宋开封不同,通常来说是不设府尹的,反倒是南京等却设置了府尹。
然而赵宗昌的身份另有辛秘,官家亲自下旨,让他当了临安府尹,而非知府,也算是间接承认了他与赵宗昌的关系。
赵宗昌坐镇西南,在地方官场上也有不少建树,似矩州等地,异族人居多,民族冲突比较严重,所以群体性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赵宗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足以应对这等突发事件。
也亏得官家赵昀有着先见之明一般,将赵宗昌调到了临安,更力排众议让他当了府尹,若换了别个官员,场面早已不知演变成何等混乱而不可收拾了!
赵宗昌早先已经让陈宜中等六人进入衙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表示愿意将他们的意愿转达给官家,这才将这些人都安抚了下来。
可有心之人却说朝廷办事拖拉,只是虚以委蛇,敷衍了事,要赵宗昌必须马上派人入宫请命,否则他们就不会散开!
眼下这些人就是在等待官家的回复,可宫里头也是水深火热,官家才刚刚好转一些,贾似道一面忙着帮助吴潜处理朝政,一面又担心这个消息会让官家的病情加重,因为杨璟说过,官家不得动怒,不得太过忧虑。
所以贾似道接到了请命之后,也不以为然,一群文人加一些人云亦云的愚夫,能成什么事?
于是他便让颜明直派了殿前司的人前来支援,而并没有将这个事情通报给官家。
学生和百姓等不来官家的批复也就罢了,等来的竟然是凶神恶煞的禁军,这些禁军披坚执锐,却是摆出了强势镇压的姿态!
有人趁机在人群之中煽动,说这些禁军打蒙古人就是软蛋,磨刀霍霍却只知道欺压百姓,对外是虫,对内是龙,于是大家更是群情激愤,眼下已经打算冲击府衙了!
见得杨璟到了,焦头烂额的赵宗昌也是见到了救星一般,刚忙将杨璟引入府衙。
“情况如何?”
赵宗昌听得杨璟发问,便一边走一边将情况都说了一遍,他也不清楚宫里头发生了甚么,官家没给批复也就算了,竟然还调来了禁军!
杨璟沉思了片刻,便朝赵宗昌道:“对话和安抚才是正道,不如先将这些禁军撤走,避免激怒这些暴民,这些百姓骚乱起来,破坏力不会太大,可如果禁军加入,便要发生流血冲突,影响会扩大,事情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被杨璟这么一提点,赵宗昌也意识到,如今激化矛盾的,正是这些气势汹汹的禁军,可如果将禁军撤走,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临安府衙作为都城的管理部门,如果遭遇到冲击和破坏,事情的性质同样会发生变化,同样无法收场!
赵宗昌将自己的顾虑说了之后,杨璟也点头表示认同,而后他朝陈密道:“发动在京的暗察子,让他们混入人群之中,散布传言,引导舆论,将舆论风向先掌控在咱们手里再说!”
陈密也知道事态紧急,赶忙与李彧陆长安等人分头行动,召集暗察子们去了。
暗察子们很多都是临安城中的山狐社鼠,早已融入到民间市井之中,甚至比市井刁民还要市井,有他们混入人群之中,效果远比赵宗昌一个人在府衙前头大声疾呼要好太多了。
赵宗昌见得杨璟做出如此布置,也是心头大喜,而另一方面,杨璟竟然能够调动皇城司的人,这也让赵宗昌感到非常的吃惊。
毕竟杨璟的任命还没有正式下达,他也没有太多途径能够及时了解事态的进展,而他本来要进宫探望官家,结果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以致于他并不清楚杨璟的官职变化。
不过赵宗昌对杨璟有着绝对的信心,他知道杨璟肯定能够力挽狂澜!
连韦镇仙和白牛教都能够打败,能够在龙首关击退蒙古人的男人,足以给人如山岳一般的安全感!
杨璟也没有就此离开,他与赵宗昌一道出去,想要约见陈宜中等为首的几名太学生,希望能够说服他们。
这些太学生想必也该知道,请命归请命,若引发暴乱,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
然而外头的人群太过混乱,文人们似乎在召开小集会,商议着些什么,派出去的公差几次三番受到群众阻挠,竟然没能约见成功!
不过皇城司的办事效率还算不,加上事态紧急,陈密等人也很快召集了周边所有暗察子,深入到人群之中,开始散布舆论,说这些人这般搞法,非但无法救了董相公,甚至会帮倒忙,给丁大全留下口实,实际上是害了董相公,建议大家冷静克制,由陈宜中等人与朝廷请愿交涉。
皇城司的人“散布谣言”已经轻车熟路,再加上中午过后天气炎热,府衙周遭暴晒得厉害,人潮太过密集,许多人更是受不了。
杨璟又让人在府衙四周制造一些小争小吵,甚至让其中一家青楼的妈妈,将一个头牌小姐差点剥光了赶将出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杨璟找来的皇城司“演员”,本意是在转移这些人的注意焦点。
因为这人群之中许多人其实都是从众心理,都是来看热闹的,这衙门这边对峙着,晒死个人,其他新鲜事一出现,自然就从外围渐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了。
到得下午,人群终于还是散去,可陈宜中等人也已经从现场撤离,赵宗昌也是松了一口气,打算过后再找这些人好好开导开导,顺便也让朝廷趁着这个空当,认真对待此事。
瑞国公主和高采芝并未跟过来,毕竟有些危险,她们早已在胡命桥的保护下回宫去了。
杨璟也是奔忙了一天,又累又饿,便留下来参加赵宗昌的家宴。
朝堂上的局势不容乐观,两人又就着今日之事,不断交换意见,又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不知不觉夜色已经晚了。
杨璟正打算离开,此时府衙的人却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道:“府尹大人,大事不好了!”
“大批百姓涌到相府,说是要保护董相公,与丁大全的人打起来了!”
“丁大全?这个丁青皮,又有他甚么事!”赵宗昌一下就冷汗直冒,酒都醒了大半,惊慌之中,连丁大全的外号都给叫出口来!
“殿中侍御史大人说董相公教唆太学生,冲击府衙,胁迫朝廷,意图谋反,与御史台的官员们,带着三百隅兵,要去抓董相公!”
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围攻相府
杨璟本来对丁大全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毕竟杨璟并非历史学者,即便如此,史料的记载也有很大的出入,想要从史料之中还原一个人的原貌,是不可能的事情。 。。
可进入了朝堂之后,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杨璟对丁大全也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综合后世的一些记载,杨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