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狱-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兴智许是真的爱上了这位杨氏乳母,以致于乳母死后,他便吩咐能工巧匠,雕刻了这么一幅真人大小的雕像,以缓解自己对乳母的那种思念之情。

    更让人浮想联翩的是,他将乳母的雕像置于房中,又用飞天菩萨遮盖起来,与别个嫔妃女子行房之时,怕是都要看着这眼睛,至于心里幻想着甚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心理学上来讲,段兴智毕竟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知晓自己对乳母的迷恋是混乱了人伦,违背了道德约束的,所以他才会用飞天菩萨来遮挡,用菩萨的威严来告诫自己,切不可对乳母做出不敬的举动。

    可这双眼睛,又巧妙地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虽然身下都是年轻貌美的嫔妃,但看着这双眼睛,只怕他的脑海里,他都将身下的嫔妃,当成了杨氏乳母吧!

    发现了这个雕像之后,杨璟心里也终于有了初步的推断,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只怕段兴智召自己入宫,并非查案这么简单,因为这个案子本身就很简单。

    身上没有太多的迹象与痕迹可检验,死因又近乎直白,甚至根本不需要解剖,以杨璟的能力,查出死因并不难,甚至随便找个稍微有点真本事的仵作,都能够确定死因。

    段兴智的目的,只怕根本就不在这上面!

    (PS:今天只有两更,大家别等哈)

 第四百一十一章 疑云明了另有隐情

    深幽的王宫内院,龙榻后头诡异的刻像,龙榻前方的琉璃古镜,痴迷乳母的国主,惨死的妃子,乃至于随时可以将龙椅据为己有的相国。

    所有的这一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命案,这里头充斥着太多因素,有王权的归属,有男女的纠葛,有变态的欲念,而在杨璟眼里,真相确实只有一个,可有时候真相却并非答案,起码不是别人想要的答案。

    历史上那些追求真相和真理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偏执狂,为了理想,这些人甘愿被世界抛弃,只沉迷在自己与真相真理的世界之中,才能安静地与真相真理对话。

    他们超脱于当时的时代,不被人理解,甚至不为世人所容,直到去世之后,乃至于更长的时间,才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将他们列为圣人一般来朝拜。

    这样的先贤或者圣人,毕竟只是少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难得糊涂,都喜欢生活过得简单一些,很多时候其实都不太愿意去追求真相,并不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不想去面对,因为真相很多时候都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

    诚如杨璟早先所预料的那般,这个案子并不复杂,玉妃身上没有伤痕,也没有中毒迹象,更没有过往病史,尸检的结果初步也可以判断为惊吓过无 。()。度而亡。

    寝宫之中便只有大理王段兴智和玉妃,还有一个吓死玉妃的杨氏乳母鬼魂。

    杨璟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鬼,那么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段兴智吓死了玉妃,要么是玉妃自己吓死自己。

    自己吓自己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放在这个案子上面,其实还有更具嫌疑的人选,那便是段兴智!

    龙首关大捷之后,高泰祥的人望已经达到了顶点,若非段兴智咬紧牙关,在最后关头御驾亲征,替他挽回了一些声望,此时说不得高泰祥早已被龙首关的将士们黄袍加身,直接推上王位了!

    高氏把持朝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段兴智也是心知肚明,自己根本就是个傀儡。

    虽然高泰祥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很谦卑,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摄政权奸姿态,但这个高氏的家主,就像悬在段兴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何时就会落下来,取走段兴智的性命!

    天无二日而国无二主,民间也有说,一山永远不能容二虎,他段兴智乃是堂堂大理王族后裔,卧榻之侧又岂能容他人鼾睡?

    玉妃本名高麝玉,乃是高氏的女儿,段兴智一直将她当成杨氏乳母的替代品,眼下这等局势,段兴智故意吓死玉妃,无论是为了泄愤,还是为了提醒高泰祥,都比玉妃自己吓死自己,要更具备作案的动机。

    因为杨璟根本就不相信这是一场意外死亡!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杨璟调查现场之后,尤其是发现了绣像后头掩藏着的刻像之后,就已经知道了是什么吓死了玉妃,或者说那个杨氏乳母的鬼魂,到底是什么!

    真相其实很简单,寝殿内灯火很多,光线很足,但内寝室却没太多的灯烛,龙榻后头的小平板上,滴落了不少蜡泪,足以说明那里曾经放过蜡烛。

    杨璟甚至可以想象得出来,当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段兴智先放出乳母鬼魂显灵的谣言,玉妃是他最常临幸的一个妃子,想要将这个谣言传到她耳中,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为何段兴智被鬼魂吓病了之后,仍旧让玉妃来侍寝的原因。

    彼时玉妃心里已经开始疑神疑鬼,但与段兴智欢好的过程之中,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眼看着段兴智终于有了些男人雄风,两人便开始胡天胡帝地缠绵。

    而段兴智则通过床头的绳索,不动声色地将绣像拉开,露出那屏风的刻像来,刻像本来就栩栩如生,在蜡烛的映照之下,投射到床尾的琉璃镜上!

    琉璃镜毕竟没有那么清晰和逼真,乍看之下,将刻像的倒影误认为是鬼魂,将玉妃吓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段兴智也没想过要将玉妃吓死,最多将她吓傻吓疯,也就罢了,却没想到谣言的心理暗示效果太强,以致于玉妃终究还是死了。

    虽然在外人的眼中,玉妃极度受宠,是段兴智最疼爱的妃子,但玉妃身上那些陈旧性的伤痕和淤青,足以说明段兴智只不过将她当成发泄对象,甚至于将自己对高氏的那种愤怒和恨意,都倾泻到了玉妃的身上。

    而玉妃对房中之事格外痴迷,毕竟古时女子固守本分,在房事方面绝不可能这般主动,更不会懂得这么多花样,便是青楼里的姐儿,也是外表风骚内在矜持,因为这是当时女子的道德准则,或许窑子里的暗娼,能够做到主动在男人身上耍那么多花样。

    段兴智肯定也没想到会吓死玉妃,便将蜡烛藏了起来,将刻像遮掩,并挪动了镜子的位置,这一点杨璟已经在地毯上找到了痕迹。

    这地毯虽然不会留下足印,但琉璃镜的底座却留下了刮痕,而且还是很明显的刮痕。

    综合这种种迹象,杨璟基本上已经可以判定,段兴智绝对是最具嫌疑的一个人!

    明知道杨璟很容易就能够查出来,段兴智为何还要将杨璟召进宫里来?

    是因为段兴智担心高氏不肯罢休?担心高泰祥会利用这件事当借口,将他赶下龙椅?

    对于这种怀疑,杨璟很快就下了否定的结论,因为他其实并不太相信高泰祥会篡夺王位。

    因为如今的高泰祥,掌控着整个大理,跟实质上的大理王并无太大的区别,大理王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够做到,甚至于大理王做不到的事情,他高泰祥仍旧能够做到。

    而且高泰祥是个极其务实的人,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个大理王的名号,而背上篡夺王位的历史骂名。

    段兴智应该也清楚这一点,他只不过想要夺回实权罢了。

    再者,这高麝玉毕竟只是高泰祥的侄女儿,又只是寻常的嫔妃,并非王后,这深宫内院腌臜龌蹉的斗争也不少,随便寻个借口,也能堵住高氏的嘴,又何必当着高泰祥的面,让魏知报去召见杨璟?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让杨璟进宫查案,只不过是个借口,那么大理王段兴智,究竟又是为了什么,才让杨璟进宫?

    他杨璟除了破案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段兴智如此费尽心机地召进宫里来?

    杨璟思来想去,便也只有一个理由,那便是自己的大宋使节身份!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能靠推想,段兴智费了如此大的心思,才将杨璟召进来,他自然不可能就这么放杨璟出去,终究有摊开来说清楚讲明白的时候。

    念及此处,杨璟也就释然了,他朝魏知报道:“魏公公,劳烦奏禀王爷,就说此间事情已经明了,请王爷示下。”

    魏知报本就对杨璟没甚么好感,至于这股厌恶从何而来,杨璟直到如今也没找到由头。

    此时魏知报见得杨璟竟然只是短短小半个时辰,便将事情弄清楚了,也不由大吃一惊,当即走出寝宫的外间,通报了段兴智。

    杨璟用白布将玉妃的尸体遮盖了起来,却并没有将绣像再放上去,而是在龙榻的前面,欣赏着那屏风上的刻像。

    过得片刻,段兴智便走了进来,只是魏知报并没有跟随,甚至于连宫人和内侍卫都没有跟随进来!

    “果然如此”杨璟心里如此想着,段兴智已经走到了内寝之中,见得杨璟看着那刻像,并未转身,段兴智非但没有觉得杨璟大不敬,反而有些大松一口气的意思。

    “杨大使,本王实在走投无路,恳请大使施以援手,救救我大理段氏,救救我大理的百姓!”

    段兴智快步走过来,便抓住了杨璟的手,面色悲愤,眼眶竟然红了起来。

    这可是大理国的国君,是在人前决不可轻慢的大理共主,可此时他却在杨璟面前表露出如此卑微的姿态,便只差没给杨璟下跪了!

    按说杨璟该是受宠若惊,该是诚惶诚恐,但杨璟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只是轻轻抽回手来,有些诧异又故作惊惶地回道:“王爷这可折煞了杨某也,杨某区区副使,又有甚么本事,再说了,龙首关大捷,蒙古人退兵,大理四海扬威,青史留名,举国欢庆,王爷又来惊惧?”

    段兴智咬牙切齿,忿忿地骂道:“外虏易驱,内贼难除啊!本王今番将杨大使召进宫里,已经是赌上全副身家,还望大使帮本王一把!”

    虽然段兴智诚恳坦率,但杨璟却揣着明白装糊涂道:“王爷可把杨某搞糊涂了,王爷乃大理共主,地位尊崇,上至文武百官,下达贩夫走卒,无人不臣服,早先又御驾亲征龙首关,声望正隆如日中天,又何来内贼?”

    段兴智正要开口,杨璟又接着说道:“再说了,便是有内贼,能让王爷惊惧到如此地步,我这小小的大宋使节,又能成得了甚么事体”

    段兴智生怕杨璟再拒绝,当即抓住杨璟的手道:“杨大使,这贼已经快坐不住了,他要谋我大理段氏的正统,要占据大理的疆域田地和臣民百姓,甚至想要刺杀本王,眼下蒙古人虽然退兵,但未必不会卷土重来,蒙古人从不吃亏,说不得一年半载之后便会再兴刀兵,彼时若我大理内乱,大宋也是唇亡齿寒,大使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有人要谋害王爷?”杨璟故作惊讶地问道,段兴智凝重地点了点头,掀开了中衣来,但见得他那肥胖滚圆的肚子上,竟然有一道凸起的红痕,如同皮肤下藏着一条红蛇一般,那红蛇从下腹延伸上来,已经快要爬到肚脐眼上了!

    “杨大使想怕已经知晓,这高麝玉乃是高氏的女儿,这几日借着要给本王庆祝龙首关大捷,竟在本王的酒里下了虎狼之药,本王与她亲热之后,便神志不清,时常见得我那可怜的乳娘,这两日愈发不可收拾,听说杨大使精通医术,想必能够帮本王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毒!”

    杨璟本怀疑段兴智是吓死玉妃的元凶,而且诸多线索都指向了他,没想到段兴智竟然还有这等内情!

    难道说高泰祥真的坐不住,要对段氏下手了?

    (PS:今日四更,补昨天。)

 第四百一十二章 情蛊深种真相浮出

    杨璟也曾经考虑过,若没有玉妃被吓死这件事,段兴智平白无故将杨璟召入宫中,只怕引来有心之人的遐想,虽然召见大宋使节,对于大理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 。。

    可使节团以赵京尹为正使,既然要召见大宋使节,便该召见赵京尹才对,没有这个事情做由头,还真不好单独召见杨璟。

    杨璟在调查了现场,将嫌疑指向了段兴智之后,也考虑到这个层面的问题,甚至想着,或许段兴智根本就没想过要吓死玉妃,甚至连吓傻她的动机想法都不曾有过,他只是想制造闹鬼的谣言,这样就能够将杨璟独自召进宫里来。

    而如今段兴智掀开中衣,展示自己腹部的黑线之时,杨璟不由心头惊讶,因为段兴智分明也是受害者,这玉妃被吓死的背后,说不得还有隐情!

    鹿白鱼和孙二娘等人跟在杨璟身边这么久,杨璟也并非整日跟她们胡乱笑闹,毕竟杨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而且对蛊术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自打鹿白鱼给自己说蛊之后,杨璟的兴趣越发的浓烈,无论鹿白鱼还是孙二娘,都已经将杨璟视为最重要的人,对蛊术也并未敝帚自珍,杨璟也就从她们身上,了解了不少蛊术的知识。

    此时看着段兴智肚腹上的红蛇,杨璟立马就分辨出来,这并非是甚么毒药,而是情蛊发作!

    难怪玉妃要缠着段兴智风流快活,原来是要给他种下情蛊!

    照着鹿白鱼的说法,情蛊早先是未婚处子为了抓住情郎的心,才动用的蛊虫,交合之时,必须是处子之血,才能将情蛊深种情郎的心里。

    可是到了后来,许多恶毒妇人,也都开始使用情蛊,虽然她们已经失去了贞洁,并无处子之血,但她们却让蛊师收集别人的处子之血来炼蛊,再加入自己的阴血来引导。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也就大为不同,若是古朴的情蛊做法,下蛊之后,便会是两情相悦的美好结果,可用了后一种法子之后,妇人会恶意操控,使得男子渐渐迷失心智,最终变成痴傻的蠢物,只懂得唯命是从,对妇人百依百顺,甚至会六亲不认,成为妇人的奴隶!

    这玉妃早已不是处子,眼下的情蛊,只能是后一种情况,然而玉妃已经死去,段兴智很快就会遭受情蛊的侵蚀,到时候心如刀绞,每日垂泪,三日之后,便会为玉妃殉情而死!

    是否可以说明,在段兴智想要召见杨璟之前,玉妃便已经开始想要控制段兴智?

    照着高泰祥如今的权势,根本就不需要利用玉妃,更不需要通过玉妃的情蛊来操控段兴智,因为他对王位已经是唾手可得,那么想要利用玉妃来控制段兴智的又会是谁?

    眼下的大理,除了实际掌权的高泰祥,明面上的正统传承段氏,有能力争夺权柄的,便只有韬光养晦,又得到段兴智暗中扶植,曾经建立过大义宁国的杨氏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玉妃出于自己的私欲,想要利用情蛊来独霸段兴智,毕竟深宫内院里头很是寂寞,也就只有段兴智这么一个男人可以享用,玉妃对房中之术又有着痴迷,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明明是一桩清楚明了的事情,牵扯到政治斗争之后,又显现出如此繁杂的各种可能,还牵扯出各方势力,也是让杨璟有些叫苦不迭。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解除段兴智体内的情蛊,如果那红蛇蔓延到心脏部位,段兴智也就离死不远了。

    “王爷,这不是毒,而是蛊。。。”

    段兴智早知杨璟本事超凡,非但破案了得,医术也曾经缔造过起死回生的传奇神迹,在龙首关更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这也是他利用玉妃之死,将杨璟召进宫里的原因了。

    在他看来,杨璟远比赵京尹要更加有价值,因为赵京尹与高泰祥走得近,而忽视了他这个名义上的大理王,而杨璟在乎的也不是他大理王的虚名,杨璟是真心实意在替大理和大宋的百姓着想罢了。

    这样的人最无私,最耿直,最正义,看似最不容易被说服,被牵扯到政治斗争里头来,但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人物其实更容易说服,也更容易被泼脏水,更容易被人利用。

    闲话也不多提,段兴智没想到杨璟真的知道他身体到底出了甚么状况,更直截了当点出了问题所在,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中的竟然不是毒,而是蛊!

    大理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度,虽然以白族为主,但还有彝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段兴智自然是听说过草鬼婆和蛊术的。

    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异常强大,与中原汉族的宗族制度有些相似,瑶族等民族是碑制,整个民族拜一块碑,那块属于他们共同祖先的碑。

    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以及传承老祖宗的民俗文化,少数民族虽然没有文字,但通过口传身授,也能够将这些东西保留下来。

    反观中原汉族,由于太过依赖文字和书籍,以致于一些传统的东西很容易流失,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比如后世的大清毁掉了汉人的大量典籍,这样就造成了文化流失。

    而这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传一代,反倒将最原始最古朴的精髓给传了下来,这蛊术便是其中之一。

    段兴智听说自己中了蛊,也是吓得魂不附体,赶忙询问杨璟急救之法,此时在他看来,自己今番真的押中宝了!

    若是杨璟早先所想的那种情蛊,利用玉妃的处子之血种下的,如今玉妃已死,或许就无法可解了,但玉妃早已破了身子,用的应该是别人的处子血,只要找到那个女子,这蛊毒也就能够解去了。

    再者说了,玉妃深居王宫之中,并没有机会外出,所以帮她豢养蛊虫的那个蛊师,肯定也在宫中,而那个提供血种的处子,肯定也是宫里头的人。

    这种事情干系到段兴智这个大理王,不可能随便找别的宫女,而玉妃深受段兴智宠信,与其他嫔妃的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如此要紧的事情,干系到杀头大罪,也只能是她身边的亲信宫女,相信并不难找出来。

    有了这层底气,再加上鹿白鱼已经找到夔虎体内的灵惑,蛊术再迈一个台阶,想要解除情蛊,将段兴智的命给保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此杨璟也并不急躁,他朝段兴智笑了笑,而后说道:“王爷稍安勿躁,这情蛊虽然厉害,但杨某有法子帮王爷解除,只是在此之前,杨某倒想知道,这玉妃到底是怎么被吓死的。”

    段兴智没想到杨璟会在这个要紧关头,询问起玉妃的事情来,不过他已经被情蛊吓住了,听说杨璟有解救的法子,如果自己不说实情,只怕杨璟不悦,再说了,他之所以费尽心思,确实如他所言,是真的赌上了身家性命,又岂会不相信杨璟?

    “哎。。。说来也是一场冤孽。。。本王知道杨大使本事通天,便想着制造王宫闹鬼的谣言,也要以此为由,将杨大使请到宫里头来,不过高泰祥对这种事情素来反感,本王便想着,如果事情发生在他的侄女儿身上,就由不得他不信,即便他不信,有着这层亲属关系,为表关切,他也没理由不让杨大使进宫。。。”

    “为了骗过高麝玉,我便利用杨大使身后那屏风上的刻像,以及前头这面镜子,想要吓唬吓唬高麝玉,甚至让她出面,请大使进宫来调查,这样就不会引起高泰祥的猜忌。。。”

    段兴智说到这里,杨璟也是频频点头,因为这跟他的推理完全符合,说明自己并没有出。

    然而段兴智话锋一转,却道出了让杨璟大吃一惊的另一层真相!

    “可是。。。也是天意弄人,高麝玉见得镜子里头的倒影,以为本王的乳母真的显灵了,当场就被吓傻了,跪在榻上不断磕头,说她不该嫉妒乳母,更不该毒杀了乳母!”

    段兴智说到此处,悲愤交加,两行清泪便滚落了下来,可见他对这位乳母是真心痴迷到了极点了。

    “乳母一直将本王视为己出,自打两岁开始,我就与乳母同室而居,稍大一些,本王甚至让乳母同桌而食,便是大了。。便是大了,本王也愿意缠着乳母同床而眠。。。”

    “本王也知道外头那些个风言风语,但旁人又如何能体会本王的心境,本以为乳母是得了暴毙之症,谁想到会是高麝玉这贱婢毒杀了本王的乳母!”

    “那个时候,本王恨不得马上掐死这贱婢,可那时候本王已经有心要请大使进宫,扼死了她太过明显,本王便给她灌了毒酒,结果了那贱婢!”

    杨璟听到这里,也是后怕不已,也亏得是段兴智与高麝玉有着过往仇怨,高麝玉歹毒地杀了他的乳母,并非无辜之人,而段兴智毒杀高麝玉,也算是一报还一报,杀人偿命理所当然。

    若换了别个案子,杨璟没有验尸就下了初步的结论,怕是要弄出冤案来了啊!

    这也给杨璟提了个醒,他不由想起宋慈赠与他的那句话,人命大过天啊!

    只是杨璟仍旧有些不解:“王爷,杨某查过的案子也不少,这玉妃全无中毒的征兆,敢问王爷给她灌的是甚么毒?”

    段兴智听得杨璟并没有质疑他身为国主,却毒死嫔妃,也就放了心,朝杨璟答道:“大使该当知晓,我大理人人崇佛,这王宫里头也供奉着不少高僧,实不相瞒,本王身边就有一位高僧,此人武艺高强,来自于天竺佛国,最擅施毒。。。”

    杨璟一听,原来是天竺的高僧,指不定是甚么神奇毒药,难怪没有太多表面特征,不过解剖之后,取出胃内容物,应该还是可以试探出来的。

    杨璟还待再问,段兴智脸色却有些难看,朝杨璟道:“杨大使,本王也不瞒你,那位高僧时刻保护着本王,如影随形,眼下正在暗处盯着呢,大使还是赶紧帮本王解蛊吧。”

    杨璟心头大骇,毕竟他的金关玉锁已经二重境圆满,感知要比常人敏锐许多,那高僧在暗处虎视眈眈,自己竟然没有丝毫察觉,看来这段兴智也是准备了后手,若自己不答应他的请求,怕是走不出这王宫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入宫解蛊郡主同行

    杨璟在魏知报的带领下出了宫,早有相国府的马车守候在宫门前,直接把杨璟接回到了相国府。

    高泰祥虽然没有开口,但赵京尹却给了杨璟暗示,杨璟早准备好了说辞,便将玉妃确实乃是惊吓过度而死,但并没有闹鬼,而是刻像投影到琉璃镜上的事情说了出来。

    杨璟隐瞒了段兴智毒杀高麝玉这一节,心里多少有些迈不过这个坎儿,毕竟他对高麝玉了解不够,不能光凭一具冰冷的尸体,以及段兴智的一面之词,便断定高麝玉该死。

    也好在段兴智为了尽快解蛊,很快就让内侍卫将玉妃身边的亲信给查找了出来,通过这亲信蛊师的招供,杨璟才知道,玉妃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

    她非但毒杀段兴智的乳母,还驱使蛊师给其他嫔妃下药,使得这些嫔妃丧失生育能力,又让嫔妃们下身不净,散发恶臭,这样段兴智就没有兴趣临幸其他嫔妃,而专宠她一个。

    这个女人甚至还与宫里的侍卫有着不可告人的腌臜事,夜深人静之时,若段兴智没有点她侍寝,寂寞难耐之时,她甚至会与那亲信女蛊师做那羞人的磨镜之事,可谓不堪到了极点。

    然而即便有这些前提,杨璟仍旧感到非常的憋屈,毕竟他确确实实疏漏了,若非段兴》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