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邻居是皇帝-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准试图拿合作社开刀,结果惹得皇帝出面,吕蒙正背叛,严重得不偿失。好在寇准是个坚韧的人,他反思了失败的原因。
作为一个新任的首相,又是叶华的学生,想要推翻老师留下来的东西,难度太大……当然,好在他是刚刚继位,大周不可能承担连续换相的后果,所以短期内他的位置是安稳的。
不过他也必须干出一点动静来,不然就真的完蛋了。
寇准在短暂沉寂之后,迅速出手……他这一次的目标变成了海外属地。
寇准授意要求颁布商贸法案,规定铁矿石、煤炭、橡胶、橄榄、烟草、砂糖、棉花、靛青、粮食等物资,必须货与大周。
换句话说,不许卖给本土的商人,全部要送到大周加工。
随后他又公布了更严厉的法令,要求各属地之间,不能私自贸易,同样要先送到大周的港口,纳税之后,才能核准运到目的地。
这两条法令,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就拿天竺为例,天竺生产的棉花,不能卖给本地的棉纺工厂,哪怕是汉人开设的工厂也不行,只能卖给大周的工厂。然后由大周工厂织成棉布,卖给天竺。
假如天竺的棉花,想要卖给大食,也要先运回大周的港口,向大周缴纳税赋,然后才能运去大食。
“师父,这个寇准简直想钱想疯了,他这就是在抢劫!”
赵匡义气得脸色铁青,他探身道:“师父,要不要我出手,把寇准给废了?”
叶华白了他一眼,“你都胡子一把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把天捅个窟窿才好!”
赵二讪讪一笑,他也就是说气话而已,别说是他,就算是皇帝陛下想要废了寇准,都没有那么简单。
赵二也真是生气,他愤怒道:“师父,这几年天竺的情况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过去这么干也就算了,现在还这么来,纯粹是找不痛快!”赵二想想,又笑了起来,“这事的根子还在寇准身上,他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
原来天竺的叛乱被压下去,死了上千万人,整个恒河平原都被白骨铺满了。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不要低估天竺人的繁殖能力,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很快就会重新填满,甚至生出更多的后代。
只不过大周不想给天竺人机会了。
从广南东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大举移民,前后送去了两百万人之多!他们迅速占有了恒河两岸的富饶沃土,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农庄。
这也是国力到了……没有蒸汽船,是绝不敢想的。
在天竺的南部,徐石陵和赵匡胤经营多年,也有近百万移民,加上生育的后代,天竺的汉人数量超过三百万,而且很快就会突破四百万,甚至五百万!
过去天竺就是大周嘴里的一块肉,让他们改种棉花,全都运到大周,自然没有问题。总督府上下乐得如此。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生产棉花的主力变成了汉人,他们从经济角度出发,觉得在天竺设立纺织工厂,有利可图。
不算天竺牲畜,光是几百万汉人,就是不小的市场!
而且天竺距离大食、非洲和罗马更近,人工也更便宜,把天竺当成生产基地,与周围地区做贸易,获利更大。
赵匡义接任天竺总督之后,经过盘查,天竺差不多有三十万锭的棉纺产能,而且还在急速扩张之中,预计三年之内,能突破百万锭。
“师父,不是弟子嚼舌头,实在是寇准太过分!棉纺算是天竺比较有前途的产业,让那些蠢猪笨驴干重工业,是万万不成的。弟子在天竺,无非是两大财源,一个是盐,一个是棉花!”
“寇准这两条法令下来,等于断了弟子的一条臂膀!而且前番他又把一半的食盐股份送出去,弟子当下除了总督的虚名之外,什么都没有,简直是欺人太甚!”
换成别人,赵匡义才不会跑来告状,他会直接下手!
奶奶的,以为老子这些年白混了?
什么样的角色没弄死过!
你寇准刺杀过伊本就了不起了?
告诉你,东罗马的皇帝都是我弄死的!
张永德进军欧洲,还是用我给的红药丸开路,欧洲的那些土鳖诸侯,死的不下几十人,成天依赖着药物的,就更不可计算。
在赵二面前,就凭寇准那点道行,真看不进眼里。
只是不巧,寇准也是师父的门生。
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同门相残,赵二可没有那个胆子。
“师父,我是真想不通,明知道寇准会反对你老,还偏偏提拔他?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赵二抱怨道。
叶华讪讪一笑,“不提拔寇准,就没人反对我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你要是连这点道理都想不通……只能说你恒河水喝多了,脑子不清醒!”
赵二当然没有喝恒河水,他可是牢记老师的告诫,去了天竺,第一件事,就在选了一个相对高耸安静的位置,建立了总督府,并且划定十里范围,不许天竺人靠近。
他喝的水,吃的菜,全都是大周士兵亲自种的,外面的东西,赵二可没有勇气碰。
叶华当国多年,他做了很多安排,编织出相对完整的一套规矩,就好像电脑系统一样,运行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垃圾,叶氏的系统也出现了漏洞和垃圾,若是叶华继续做下去,最多和那些历史上的明君一样,到了晚年的时候,难免“昏庸”!
现在需要一个人,去冲破叶华留下的藩篱和桎梏,重新起航!
当然,前提是这个人不能胡来,不能砸锅!
“你知道寇准压榨属地,是为了什么吗?”叶华淡淡道。
赵匡义是弄情报出身,岂能不知,这也是他最郁闷的地方。
“寇准拿出巨资,补贴工厂,调高工资……还规定工厂做四休一。”
叶华耸了耸肩,“你说他做的对不对?”
“这个……师父,你不是说凡事无关对错,主要看屁股坐在哪里!要是在我们这些人看来,完全是剜肉补疮,得不偿失。可在一般的工人眼里,甚至大周的富商心中,寇准的作为堪称德政!”
叶华轻笑道:“那你觉得师父的屁股该坐在哪一边?”
“这个……”赵匡义沉吟半晌,苦笑道:“师父,从目前来看,牺牲海外属地,满足大周百姓的需要,是很必要的。可终究会有一天,海外属地的汉人越来越多,就像天竺,现在是三百万,等到五百万,一千万之后,他们就会憎恶内阁的做法,到了那时候,弟子也没法约束他们!”
“而且,以弟子观之,工资只能调高,不能降低,休假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老百姓的胃口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寇准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赵匡义正说着,突然有人闷声道:“还有更可怕的!”
叶华和赵二一起抬头,只见郭幸哥从外面快步走进来。他沉着一张脸,抓起桌上的西瓜汁,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巴,就气呼呼抱怨起来。
“内阁的那帮人,简直狗屁不通,是一群蠢蛋!”
赵二斜了他一眼,好奇道:“怎么,也包括叶曦?”
郭幸哥愣了,不由得怒吼道:“你别曲解我的意思!”郭幸哥抬起头,很认真对叶华道:“哥,你很清楚蒸汽机的弊端吧?”
叶华点头,“蒸汽机体积庞大,效率低下,操作麻烦,需要有人专门烧锅炉……这些弊病是蒸汽机本身无法克服的,必须探索新的动力才是,怎么,你那边有眉目了?”
“当然!”
郭幸哥骄傲道:“我的团队已经有人提出直接用燃烧驱动机械,并且已经做出了样品。”
“是内燃机吗?”
“对!”郭幸哥笑嘻嘻道:“哥,你总是未卜先知啊,就是用石油充当燃料的内燃机。”
叶华大喜,“这可是好事情,应该推广!”
郭幸哥哼了一声,“推广什么?我碰了钉子了!”
赵二好奇道:“既然是好东西,怎么会没人要?”
郭幸哥无奈道:“当下内燃机还不成熟,需要很多改进,而那些工厂用惯了蒸汽机,改成内燃机,光是更换设备一项,就要耗费天价,这只是其一!”
“还有更要命的?”
“嗯!”郭幸哥无奈道:“当下内阁通过了法令,规定海外属地的棉花只能卖给那几家大工厂,而且又给了他们海外市场的特许权力!现在好了,所有工厂,躺在床上就能赚大钱了,能愿意革新技术才怪!”
郭幸哥恼怒道:“过去朝廷养士,大哥就颇为反对,现在姓寇的养商人,岂不是更加愚蠢!”
郭幸哥对叶华道:“哥,我这次找你来,就是想你帮忙,或者嫂子出手也行,我们筹建新的工厂,用内燃机打败蒸汽机!告诉那帮蠢材,不进步,就只有死路一条!”
还没等叶华说话,赵匡义突然来了兴趣,他发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他要给寇准一点颜色瞧瞧!
“那个……你有兴趣去天竺不?”赵二发出了邀请,他拍着胸脯道:“只要你能去,我全力以赴,要什么有什么,无条件支持!”
第813章 奔驰的赵家兄弟
“去天竺?”
郭幸哥犹豫了,他倒不是怕吃苦,而是不希望把技术带到海外,毕竟他还是大周的商王,胳膊肘往外拐的事情,还干不出来。
“我觉得最好的还要留在中原!”
赵二并不意外,作为师父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郭幸哥愿意去海外才奇怪呢!
“我说殿下,你觉得何为天下,何为中原?”不等郭幸哥回答,赵二就自顾自道:“不管天下,还是中原,说的都是那块地方!依我看来,土地虽然重要,却比不上人。你可以去天竺看看,那里有几百万炎黄子孙,汉家同袍。说汉语,用汉字,行汉礼,与中原没有半点差别。假以时日,整个环球,都会变成汉人的天下。若是只盯着中原一隅,未免格局也太小了。”
郭幸哥沉默不语,赵二继续发动攻势,“你想想,春秋战国的时候,孔孟圣贤,无不是到处周游,求取官职,想要施展抱负,济世安民。如今的情况和当初何其相似,有才能的人,选择自己的出路,天经地义,我汉家儿郎理当有更广阔的舞台,你说是不?”
郭幸哥突然瞪大眼睛,怒冲冲道:“海外属地是大周的疆域,不是国家!和春秋战国不一样!不一样!”
“我说的是相似!也没说一样!”赵二心说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殿下,各个属地当然是大周的疆域,可问题是每个属地的百姓,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吧?学习知识,发挥聪明才智,过更好的日子,这个可不犯法啊!朝廷总不能一直视海外属地为次等人吧?”
赵二滔滔不绝,郭幸哥没有他的舌辩之才,只能闷着头不说话。
显然,让他把内燃机的技术带到海外,他是不能答应的。
偏偏在中原推行内燃机,又遇到了困难,这让郭幸哥十分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等到夜晚,郭幸哥叩响了叶华住处的房门,叶华居然不在!
他又走到了后面花园,发现叶华正在一株大槐树下面,石桌上有两个酒杯,叶华含笑,指了指其中的一个酒杯。
“喝吧,给你准备的。”
郭幸哥抓起酒杯,连着喝了三杯,然后猛地一顿,气鼓鼓道:“哥,我想不明白,姓寇的阻挠新技术推广,而赵匡义又没安好心,这世上除了哥哥,就没有一心为公的人了!”
叶华连忙摆手,“可别往我脸上贴金……你还记得不?当年为了推行蒸汽机,陛下跟你也吵过,最后还是以筹建合作社,承接蒸汽机作为结束。”
郭幸哥点了点头,突然又大喜起来,“哥,你说还有没有办法,像合作社那样,完美解决冲突?”
叶华摇了摇头,“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事情,合作社不也是走向了瓦解吗?”
郭幸哥愕然,要是连叶华也没有办法,或许就真的无解了!莫非真的要把技术带到海外,或者说,逼着寇准低头?又或者,干脆放弃新技术?
郭幸哥心中百般烦乱,一点头绪都没有。
叶华反而显得云淡风轻,他缓缓开口,不疾不徐讲着,一如当初给郭幸哥上课一般。
“工业发展是有规律的……大约分成产业资本的形成期,产业资本的扩张期,和产业资本的升级期!”
“随着蒸汽机出现,推行合作社,提取农业剩余,发展城市经济,这是产业资本的形成期。大约在我离职之前,产业资本进入扩张期,所以我推动设立七大总督,开始放眼海外市场,而接下来,新技术,新工艺出现,产业资本又要进入升级期。”
郭幸哥耐心听着,作为亲历者,他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
工业和生孩子差不多,先是孕育,把孩子生下来——产业资本形成,接着让孩子长大,学习各种本事,丰富技能——产业资本扩张,等长大之后,努力过得更好,更幸福,对应产业资本升级。
在第一个阶段,只是攒钱过苦日子,所谓工农业剪刀差,一代人干三代人的活儿,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进入扩张期,则是传说中的血汗工厂,基建狂魔期,这阶段虽然比第一阶段好一点,但也要流汗流血,做苦工,挣辛苦钱。
到了第三个阶段,情况就好了很多,产业竞争力超强,产品利润丰厚,标准品牌都掌握在手里,舒适的生活让许多人失去了斗志,躺在功劳簿上吃福利,社会上的懒汉越来越多……
郭幸哥笑道:“这不就和过日子一样吗?一个穷小子,费尽千辛万苦,读书当官,过上了好日子,家族进入鼎盛时期,传承几代,子孙不肖,家道败落……所谓富不过三代,原来工业发展和居家过日子竟是一样的!”
“对了,哥,这个规律跟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关系?”
叶华笑道:“关系大了,我说的三个阶段,是理论推演的,可问题是当今天下,只有中原拥有产业资本,换句话说,没有任何竞争。发展到了第二步,就基本停了下来。与其费力气研究新东西,不如靠着当前的优势,压榨海外属地,安心过小日子!”
“故步自封,小富即安,鼠目寸光,抱残守缺,一堆没用的废物!”郭幸哥切齿怒骂,“哥,你怎么不去教训他们?”
叶华耸了耸肩,“我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和人性作对啊?”
“那,那该怎么办?”
叶华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事实打醒他们,逼着他们改革!前进!”
“这个……”郭幸哥似乎明白过来,“哥,你是让我去海外,去帮着赵匡义对不对?”
叶华摇头,“不对!”
“那,那该怎么打醒他们啊?”郭幸哥傻了。
叶华意味深长道:“傻兄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有人珍稀的,你瞧着吧,赵匡义他们会自己想办法的,非要偷来的,抢来的,骗来的,抄来的,才有滋味!”
……
还真是让叶华猜对了,面对内阁的压力,七大总督开始疯狂挖掘人才,疯狂移民,尤其是赵二,他更是天天跑去帝国大学,软磨硬泡,愣是一口气拐走了二十个理工科学生,然后又花高价钱,聘请退休的老工匠,前往天竺带徒弟。
再有,他还请了许多农学家,在天竺大种棉花,朝廷不是规定都要运回中原吗?可问题是中原的纺织厂产能有限,不能无限度收购。
多余的棉花怎么办?
还是要给属地一点自住权力的。
而且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天竺不许办工厂,那大周的工厂,可不可以在天竺设立分厂?另外,天竺能不能先投资中原,然后以中原公司的名义,在天竺设立分公司?
还有,不许天竺造船是吧?
那每年那么多艘船去天竺,建个修船厂总行吧?
再有,大周的铁路发展飞快,天竺是不是也能建造铁路?
修铁路的配套工厂,能不能放在天竺?
……
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办法的。
面对各个属地飞速的发展,内阁也看在眼里。但是寇准却不太过担心,他见过天竺人什么德行!
瘦弱,愚昧,懒散,安于现状……让他们动起来,简直比上天还难,寇准绝不相信,天竺人会成为合格工人,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只是寇准没有想到,赵二还真找出了办法……凡是进入工厂,通过试用期,一律提升种姓为刹帝利。工作三年以上,授予家属土地。对于那些愿意学习汉语的天竺人,酌情给予汉家身份,从此不受种姓约束!
这世上没有懒人,有的只是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可怜人,一旦把枷锁打开,爆发出来的力量会让人惊叹!
当然了,能主动走出来的天竺人还是太少了,或许十个才有一个,但是别忘了,天竺有着两三千万的人口,十分之一,也是好几百万!
就在汉人聚集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汉人投资管理,天竺人充当工人,一座座的工厂,拔地而起。
赵二这家伙彻底变了一个人……他每天在工厂穿梭,跟技术人员聊天,积极购买书籍,搜集最新的技术进步,网罗人才……又是一个五年,赵二再度返回中原,那些老朋友看到了他,全都傻眼了。
这个黝黑黝黑的家伙,到底是谁啊?
包括大哥赵匡胤在内,都摸不着头脑。
“我说老二,你在天竺挖煤来的?”
赵二白了他哥一眼,你丫的真是不长脑子!
他冷笑一声,猛地掀起身后的苫布,从里面露出一个三个车轮的东西!
“本来是送给师父的,既然大哥来了,就让你先试试吧!”
赵二拉着大哥,坐在了后面的位置上,前面有一个司机驱动,这辆车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从码头驶出,直奔三百里外的幽州!
一路上不断有人跑过来,观察这辆特殊的车。
没有庞大笨重的蒸汽机,也不用时时添加煤炭,就在路上快速奔驰前进,赵家兄弟优哉游哉,不要太舒服!
转过天,幽州的报纸头版头条,耸动标题:新式车辆横空出世,内阁诸公宁不汗颜!
第814章 同门之战
通往幽州的大路上,一辆疾驰的三蹦子,宣示着海外属地的工业成就!
显眼的标题,黑白的图画,透着油墨的香气,赵二迫不及待买下了一份,准备收藏起来回头一看,正巧发现大哥抱了一大堆,足有好几十份!
“你,你这是干嘛?”
赵大嬉笑道:“笨,我这是给咱娘送去。”
“她一个人能看的了这么多吗?”
“没关系,她不是有一大堆的老姐妹吗!可以广为宣传啊!”赵大得意道:“我琢磨着,她们都是有钱人,肯定买得起车!对吧?”
“哎呦!”
赵二用力一拍脑门,可不是,他这几年在海外待的,脑子都木了,光想着造车,怎么就没想到往出卖呢!
京城的贵妇有钱,又贪图享受,汽车比马车平稳安全,又快捷干净,绝对会受到欢迎的……对了,我怎么忘了天下最大的贵妇,该先给师娘送去啊!
真是昏了头了!
当下师父还在幽州住着,昔日的老部下,甚至儿子叶曦都不管用,唯独能进言的就是师娘了……唉,什么样的男人,都逃不过枕边风啊!
赵二感叹着,赶快把一辆备用的三蹦子,好好捯饬一番,在上面增加了遮阳棚,还选择了上好的红木作为装饰,座椅换成了真皮沙发。
然后乐颠颠送给了师娘,大约三天之后,第一个女司机就诞生了!
“好,太好了!你说吧,要我怎么帮你?”
赵二嘿嘿道:“孝敬师娘,是弟子的荣幸,怎么还敢奢望呢!”
符三气哼哼摆手,“行了吧,你什么德行我还不知道,五年的辛苦,换来了汽车……你能没有目的?我看你是其志不在小!”
赵二缩了缩脖子,要说精明,师娘比起师父,也差不多了。
“那个师娘……你说这个汽车算不算技术成就?”
“当然,还是很了不起的!”
“那就好!”赵二感叹道:“自古以来,都有夷夏之分……天朝物产丰饶,文明先进,傲视四夷。如今天竺造出了汽车,是不是证明,天竺比中原文明?或者说,天竺有没有机会,纳入天朝?”
符三皱着眉头,“现在天竺不就是大周的属地,你还想干什么?”
“他想让属地升格!”
叶华迈着步,从外面走了进来,赵二连忙躬身施礼,脸上没有半点被戳穿心思的尴尬,他冲着叶华道:“师父真是一针见血,弟子的意思是能不能让天竺并入大周,享受和中原同等的待遇?”
叶华一屁股坐下,接过妻子递来的茶,“天竺面积很大,若并入大周,至少增加十个路……朝廷能派得出那么多官员吗?更何况天竺和大周,山水相隔,管理不易,如果全都向内地一般,听从内阁的命令,效率会下降到什么程度,不用想都知道。当初设立总督,就是出于这个考虑。你不会不知道吧?”
“这个……弟子当然知道。”赵二道:“师父,我的意思是分成几个路,固然不妥,但总要在朝中有代表天竺的声音,师父说是不?”
不用叶华回答,符三都听明白了。
“你是想要议会的名额是吧?”
赵二立刻伸出大拇指,“还是师娘敏锐,弟子就是这么想的!”
以汽车为工具,展现天竺的实力,提升知名度,增加话语权……换成是别人,或许会敝帚自珍,更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可赵二是什么人?
这丫的野心勃勃,过去是当绣衣使者,干脏活的,上不得台面。现在好了,他在天竺当总督,已经告别了绣衣使的尴尬。
再加上汽车发明,更让他变成了热心科技,具备实干精神的能吏,可以说距离洗白,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寇准算什么东西!
你会的那点东西,怎么跟老子比!
瞧着吧!
我要把首相的位置拿回来!
赵二从师父这里告辞,携带着他的三蹦子,直奔京城而去,那叫一个气势汹汹,杀机无限。
……
“你的两个徒弟要斗了。”符三很无奈道:“你说他们就不能消停一点?”
叶华笑道:“生命不息,斗争不止,我早就习惯了。赵二能来告诉我,就代表他不会闹得太出格,放心吧!”
符三哼了一声,“他不闹,寇准就会老实?你瞧好吧!要我说,这俩货非要来一场龙争虎斗。”
这一次叶华没有反对,他也很想瞧瞧,赵二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真别说,哪怕离京日久,赵二的能量也是惊人的,火车还没开进京城,各种报纸连篇累牍,报道天竺的科技成就,报道这些年的移民功劳。
甚至有人用“再造华夏”来形容赵家兄弟俩的贡献,弄得赵大都觉得脸上有光。
相比之下,近几年大周的科技进步反倒慢了……也不是慢,而是投入不到应用领域,很多工厂守着十几年前的老设备,就是不愿意更新换代。
能躺着,谁又愿意坐起来。
还有更要命的,因为朝廷的财政、金融、税收的全面倾斜,弄得许多工厂,大者恒大,越来越大,甚至有发展成为“托拉斯”的趋势,至于中小工厂,尤其是年轻人,想要创业,面临的阻力重重,甚至说希望渺茫。
当报纸上出现有关天竺的报道,尤其是汽车的出现,让很多年轻人窥见了机会,他们决定带着仅有的一点钱,买一张船票,前往新世界冒险!
赵匡义的三蹦子没有白送,符三通知了二哥和三哥,让他们弄一个大的投资基金,暂定是一个亿,扶持天竺的产业发展。
可以说,赵二给天竺做了一个绝好的宣传广告!
人和钱都流了过去,天竺的发展可期。
赵二决定再加一把火,“记者朋友们,有人说我们是在再造华夏,我认为这是极为不妥当的说法,弄得我好像是叛贼似的!”
赵二用调侃的语气,所有记者都失声笑了起来,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赵二继续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跟着师父学习,那时候大儒戚同文老先生,梁周翰先生,还有故相公范质……他们都讲过,我华夏自古以来,是以文明而论,出则夷狄,入则华夏……我认为这个出入,指的是文明,而非疆土!大家可以去看看,天竺虽然汉人的数量还没有占优势,但所有关键的位置,全都是汉人把持。我也下了大力气,推动汉语教育,目前有五分之一的天竺年轻人,在学习汉语……”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要再造华夏,我是想让华夏变大!”赵二动情道:“先帝在日,便志在四海,试图囊括宇内,真正一统天下。我以为光是派遣总督还不够,推行汉化教育也不够!”
“统一是心灵的契合,是双向的……不是大周对海外属地如何如何,还要让海外属地产生归属感,真正心向天朝。所以,我认为,作为推行移民和汉化最成功的海外属地,也是对大周经济贡献最大的属地,天竺有资格更深地融入大周!”
……
“要权!不加掩饰地要权!”李昌龄切齿骂道:“这个赵匡义,简直狗胆包天!他身为疆臣,不守职分,我看首相该有个态度!”
寇准沉着脸问道:“怎么才算是态度?”
“这个……最好办他越权,免了总督的位置!换上咱们的人!”
寇准猛地扭头,犀利的目光,直刺李昌龄,“什么叫咱们的人?是你的人,还是我的人?”
李昌龄被问得哑口无言,干嘛分得那么清楚,咱们不是一伙人吗?
寇准哼了一声,懒得跟这个一肚子小算计的家伙一般见识。
赵匡义先去了幽州,再来开封发难,多半是叶华默许的,至少是不反对……哪怕执掌内阁五年,寇准也不得不承认,叶华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太大了。
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都有叶华的痕迹。
寇准的感觉就像是一头猛虎,不断冲撞牢笼,好容易费力气打破一层,可第二层转眼又出现了……财政、金融、教育、军务、科技,官僚体系,议会系统,海外属地……哪一样不是叶华弄出来的。
只要叶华不点头,敢直接对赵二下黑手,谁给你的胆子?
寇准很清楚,别看师父不怎么管事,但有些人是不能碰的,其中就有师父的弟子们!当然了,幸运的是他也是叶华的弟子,有这层关系在,赵二同样不能暗算他……至于别的,那就看个人的手段了。
“师兄真是不同凡响,小弟深感佩服。”寇准笑嘻嘻道:“师兄所言,加强属地的归属感,我是颇为赞同。你看这样好不好,各个属地挑选一批代表,加入议会,如何?”
赵匡义眯缝着眼睛,不置可否。他太了解寇准了,要是这么容易就范,他早就从内阁滚出去了。
“师兄,我是这么看的,过去议会是从各个行业挑选代表,假如开放属地代表名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