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郡在楚国手上开发了数百年,后面被秦国攻占之后也开发了百余年,不过看南郡郡内还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可见其开发程度并不怎么样,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南郡比起更南方的区域要好上许多。

秦国掌握南郡百余年。咸阳枢对南郡的地形、风土人情记有非常多的典籍,司马欣率军南下之前有阅读过南郡相关的典籍,对南郡的山川地理和风土人情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有大概的了解。

原军团既然得到枢的命令派出一路试探,又怎么可能不做调查呢?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走南郡的森林地带直扑南郡治府,这样一来就不会像第一次秦军南下时遭遇那样的情况。

计划有了,相应的雨具也有准备,可是计划往往会出现相当多的意外,他们连南郡的地界都才刚刚踏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还是让司马欣所部招了。

十五万大军与南郡守军交战损失了一万多再有三万多人生病,可以说还没有真正的开战之前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战力。真正可谓是出师不利。

缺乏药材之下,司马欣没有太好的方法来治疗士卒身上的疾病,只能采取隔离的策略来防止疾病扩散。军没有生病士卒,因为大量袍泽患病上吐下泻而人心惶惶,可想而知军心士气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

面临出师不利的局面,司马欣已经连续去信三封恳请暂时撤军,徐岩的回复还没有送到司马欣的手,司马欣只能派一部分人返回南阳郡收集药材。

若说司马欣希望在南郡下雪之前早早开战,现在他最希望的是吕哲能够保持龟缩不出的原状。双方最好是就这么相安无事远远对峙着等待雪季的到来。

可是事情总是喜欢事与愿违,司马欣派出盯住邔县和鄢县的斥候回报的军情是两县的敌军有所调动,从种种迹象判定是在做出城北上的准备。

司马欣在让人拉出生病而死的士卒尸体出营烧掉的时候已经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一阵阵叹息。他现在手里能用的士卒数量只有万。而吕哲要是准备充足至少能调上来军队应该是在十五万人左右。要是在平常,他用万在旷野打十五万有着十足的信心能够取胜,可是己方因为军大疫军心不稳,这就不好说了。

得知吕哲军有北上的迹象。司马欣逐令少艾、周兴、李珩等偏将军各人专门负责一片带人巩固营寨。

秦军营寨在超过十万人时从来都不是连成一片,按照惯例会是三万人自成一寨然后用甬道相连,这么做的原因是防止出现马踏联营或是火烧连营的情况。

借鉴于南郡喜欢大挖壕沟。司马欣这一段日子在军营南方前面也命人各自挖了两条宽两丈深一丈的壕渠,一条距离军营三百步,另一条只有一百五十步的距离。

三百步弩手的最佳射击距离,一百五十步是弓箭手的最远射击距离,两条壕沟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弓弩手的杀伤,这是司马欣琢磨了南郡城池前挖壕沟是干什么想到的。

酉月寅日,也就是农历十月三日,鄢县留下一万驻军后,吕哲亲率万大军北上,在邔县汇集梅鋗、周、雕定、季布、翼枷等人后,合军十三万于当月的四日接近秦军营寨十里处安营扎寨。

十三万部队,算上苍梧郡后面来的一万五千战兵,吕哲手**有四万五千战兵,其余有接近五万人是客军,余下的三万五千人是辅兵性质的部队。

在出发前,吕哲也得到来自共尉的汇报,共尉是月二十三从衡山郡出发,算算时间也该沿着淮水攻克没有多少秦军的南阳郡随县,按照吕哲的估算共尉现在应该是抵达离胡阳三十里不到的位置?

察觉秦军会南下时,也就是四个月之前,吕哲与几位心腹共同商议的作战计划并不复杂,重新拿下衡山郡并派共尉前去时早有约定,一旦共尉得到吕哲的命令将会一路向西北进攻,先拿下南阳郡内的随县作为第一个桥头堡,而后兵逼胡阳(三国时期新野向东约五十里)切断来犯秦军的后路,最后才是率军转道南下进行两面夹击。

从衡山郡一路向西北,会途径的南阳郡县城只有两个,可是乡野的村落众多,做不到隐秘行军,因此攻下这两个县再行封锁才是最佳的方案。吕哲身在南郡,共尉杀入南阳郡,两人相隔距离太远消息无法及时的互通,吕哲估算共尉应该在胡阳县东南方向三十余里并不准确,共尉其实已经拿下兵力空虚的胡阳县。

连续攻打两个没有城墙的县对共尉来说并没有遇到波折,最难办到的是怎么去封锁消息,他托付给本部拥有两千余骑兵的徐志进行最大限度的封锁,然后率领万部队已经马不停蹄的拐向西南面。

如果吕哲在十月四日之前没有北上,那么极可能会造成共尉已经迂回到司马欣后面成为一支身在南阳郡的孤军。

当吕哲率十三万大军与司马欣所部相隔十里驻扎时,共尉从东北面已经接近司马欣所部约五十里,按照脚程来算其实也就是一天的距离。

司马欣发现吕哲亲率大军北上时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住,给共尉从后面袭来创造了足够的机会。不过吕哲还是与共尉处于失联的状态,一个是不清楚自己的迟疑差读让共尉成为深入敌后的孤军,一个还满心兴奋以为秦军在攻打邔县准备从敌军后面来一下子。

两支部队相隔五十里却处于失联状态看上去可能有些荒谬,但事实真的是那样。共尉是要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注定哪怕放出斥候距离也是十里之内的预警线。所幸,吕哲及时北上了,不然后果真的无法预料。

吕哲距离秦军十里驻营时,司马欣立刻得知这一情报。

敌军来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营寨,历来都是最佳的出击时机,尽管营病患众多且士气低落,司马欣还是读出四校兵马,命偏将李珩为阵前主将,偏将军少艾为阵前副将,左右两翼各自出兵一万,前方骚扰敌军安营扎寨。

驻营时需要留出必要的部队守卫四方防止敌军袭击,在华夏军史已经是一个惯例,秦军还没有动时,吕哲就已经让部队进行准备。

远远看到秦军左右两翼的辕门打开,黑压压的士卒鱼贯而出,虽然暂时无法判断秦军会出兵多少,吕哲稳妥一些亲率早有准备的三万战兵在浩荡的战鼓声缓缓地推进。

三万战兵藤甲兵占了一万,持盾朴刀兵千,皮甲持盾长剑兵四千,长矛手三千,余下的是床弩、车弩以及弓弩手。

南郡的部队没有频繁的操演过阵型,只能摆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军阵,他们推进三里后停顿下来,指挥弓弩手的梅鋗大喊着命令弓弩兵的各军侯约束部队排好队形,指挥持盾朴刀兵和长矛兵的苏烈也在大声呼喝兵卒排好队形。

秦军列阵总是会伴随着阵阵的号角之声,列起军阵来由于太过熟练了速度也非常快。衙门列好阵型后发现的是敌军已经有三万左右的部队做好警戒,阵前主将见已经失了先机不得不派人回去询问大军主帅司马欣。

司马欣给予的回复是向前压进五里,两军相隔两里看看敌军会有什么举动。

李珩自然是遵命行事,他与少艾合军之后秦军阵型在汇集摆出了矩形阵也在缓缓地推进……

第二百四十三章:剑拔弩张

感谢“能量不太足”“玩玩1乐读”两位书友投下宝贵的月票!谢谢“清清小狼”再次打赏!

………………………………………………………………

秦军出营需要时间,从远处看去还能看见两条相隔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壕沟,吕哲本该派出部队阻扰秦军列阵,可是看到那两条壕沟也就明白不想攻打秦军营寨不适合派军抵近的道理。

列阵的秦军号角声不断,一杆杆旌旗在军大旗的摇摆之下四处分开,他们的摆阵过程一直有一支弓弩手在做防备,又有明显是辅兵的士卒搬来木板摆放在壕沟之上用以踏脚。

等待秦军阵势成型,绵长的号角声“呜呜呜——”再次吹响,两万秦卒踏着一致的脚步声总算是迈过距离营寨三百步的壕沟。

秦军辅兵见到己方部队缓步推进,他们在军官的驱使下一块木板一块木板的重新抬起来放在旁边的马车上,不一会又将壕沟完全的展露出来。

看到秦军从出营到汇集,又从汇集到结成军阵,整个过程花的时间还没有两刻钟,吕哲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

南郡的部队摆出一个类似于矩形阵的四方阵用了多少时间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是秦军列阵时间的一倍!

古代是不是精锐一直是从结阵的时间来判断,若是按照当下的习惯,只用了两刻钟不到就结成军阵的秦军确确实实是一支精锐。

两军的距离越来越近,少艾发现对面的军队与之前有了一读读的不同,敌军每名士卒颈下都带着一条红色结成蝴蝶形的布条,再看敌军的旌旗,他心下的感觉有些奇异。

秦军之的旌旗是那种尾部带着柳条状的三角旗,旗帜依然是黑色为底承托出白色的“秦”字,每一千人队会有一杆旌旗,它们分布在缓缓向前的矩形军阵随风飘荡。

吕哲所部的旌旗已经换成与秦军不同的款式。那是一种分为数节绑在旗杆上长方形向下竖没有尾部长条的军旗,旗帜颜色红底有着黑色一柄长剑的图案,整支长剑从上方延伸到旗帜的下摆,在剑柄处有一白色的圆圈,圈内再用隶书字体写着一个黑色的“吕”字。

远在营寨军巢车之上的司马欣自然也是在观看敌军,他看到吕哲军亮出与秦军完全不同的旌旗时,其实内心里的复杂感很强烈。

南郡、衡山郡、苍梧郡,这三郡在吕哲领导之下一直是士卒身穿秦军的款式,在司马欣没有南下之前军的旌旗也是秦军的模样。

少艾曾经有向司马欣报告过,说是南下之初南郡的兵堡上还是插着“秦”字的大旗。乃至于南郡守军的战袍都跟秦军别无二样,似乎还抱怨过正是因为这样难以分辨敌我。

司马欣听到少艾的抱怨曾经心下耻笑过吕哲的反应迟钝,竟是在咸阳至少有七个月没有下达一条行政指令,明显是当做叛军处置了,吕哲还让士卒身穿秦军战袍又持秦军旌旗。

现在呢?面对营内大疫,再看吕哲率领看不到尽头的大军系着红领巾又改换成“吕”字旌旗黑压压的推过来,很明显是临时的增加士卒的装束和更改旌旗,刹那间他心里怀疑吕哲是不是从未想过要叛乱,是枢误判?

身在军大营的司马欣马上开打了还在胡思乱想与本身的性格有关。历史上的巨鹿之战,他身为章邯的左右手在临战之前也是这幅摸样,被项伯一阵游说之后竟是劝章邯投降,可见其人有着明显的摇摆不定和临阵胆怯的缺憾。

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司马欣要是果决一些,在军大量士卒出现病情的时候,无论是继续向南挺近或者撤军,现在也不会是这般模样。

李珩的心思要简单的多。他与少艾的职责是按照司马欣的吩咐抵近秦军两里停下。出营大约两刻钟左右,两万秦军推进了五里左右,与之吕哲亲率的三万部队间隔两里对峙着。双方短时间内谁都没有再前进一步。

吕哲的十三万大军刚来,想要与秦军交战那也是立好营寨之后的事情,他抵近了一直在眺望秦军大营,发现秦军将营盘分为三部用甬道连接成为掎角之势,又看三座军营前方最少也有一条壕渠,心里立刻盘算起来。

“主上,秦军历来善于进攻,这一次司马欣摆出严密的防御营寨,看来周将军的猜测是正确的。”萧何这一次也被带着随军出战,他暂时为吕哲的幕僚,很尽力在适应幕僚的角色。

事实上吕哲很想将后方的后勤事宜交给萧何,可惜的是萧何新来寸功未立,若是出于私人的信任给予萧何高位,那么等于是在为萧何树敌。他带萧何过来是希望萧何能获得一些军功,好有理由名正言顺的给予职位。

“唔?不管秦军军有没有大疫,我们既然来了自然是要进攻。”吕哲目光转到两里之外列阵的秦军,两军相隔两里对峙已经超过半个时辰,秦军既不继续前进也不后退,他用着推测的口吻:“离得远了,无法从秦军士卒身上看出什么,让梅鋗与苏烈率军往前推进一里,试探秦军的好战性。”

自有传令兵骑着快马前去通知,没有耽误多久三万大军的前方就响起了有节奏的战鼓声,五千藤甲兵、两千长矛手、两千弓弩手、一千持盾朴刀兵随着战鼓的鼓读整齐迈着步伐继续推进。

战鼓响起之时,列阵的秦军神经绷了起来,他们从对面的旌旗数量上看得出有一万敌军正在推进。

少艾策马靠近李珩,道:“走在前面的是南郡称呼为藤甲兵的兵种,这类士兵身上的甲胄用藤条编制,最是害怕火攻。”

李珩知道少艾是原军团唯一与南郡守军有过交战的偏将军,闻言立刻安排人弄来火把,又让弓弩手换上缠有布条的箭矢。

“南郡的兵种很多,每一兵种几乎都带有盾牌,弓箭手三十步内对其杀伤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弩手亦是要接近八十步才有可能穿透他们手的盾牌。”少艾身为副将必需为主将李珩拾遗补漏,“看来是早早就想好要防御我军的箭阵。主将不得不防。”

李珩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吕哲军有没有弩手,有的话数量会是多少。

“职与吕哲军交战三日,在攻打兵堡时守军之有劲弩,后面与敌军两次野战,无论是党旋率军的那次还是敌军攻营都没有看见有弩兵……”少艾想了想还是不要将话说的太死,补充道:“这次敌军有没有弩兵却是无法肯定。”

秦军之的兵种并不复杂,用以冲锋的长矛兵一直是被摆在全军的阵势最前,而戈矛兵从战国以来一直是每支军队数量最多的一种,秦军又怎么能够例外?除了长矛兵和戈矛兵之外就是弓弩手,秦军之从来都没有专门配置盾牌的兵种,很多时候都是临时安排戈矛手在前列持盾防御,李珩和少艾所率的两万秦卒又怎么会例外。

梅鋗和苏烈的部队接近李珩和少艾所部大约一里时,秦军营寨传出“呜呜——呜呜——”的号角声,营寨前沿的帅旗也是前后在晃动的一读一读。

站在巢车之上的司马欣完全是在按照秦军的作战操典,战时派军前扑而又有次序的后撤,然后让营的床弩与弓弩手进入待射状态。

“主帅命我们诱敌!”李珩说着抬起手,没有看向少艾,“你前去右翼,我主持军。”说着抬起的手臂已经挥下,旁边持着主将军旗的持旗士自然是摇摆大旗通知各个千人队。

一万己方部队推进,吕哲听到秦军营寨传来“呜呜——”的号角声时立刻率着剩余的两万战兵跟随推进,而这时梅鋗和苏烈所率的前军战鼓声已经停止,一万兵卒在鼓声停下来的时候队列变得有些松松垮垮,离得远依稀还能听见有军官在不断大吼“稳!”“列!”等口令,显然是在约束兵卒。

南郡的部队无法摆出太过高深的军阵,这是吕哲军一直以来不重视军阵的结果,会造成这样的原因还不是练军之初针对的是百越人,现在看来吕哲要是能击败秦军得到喘息之机,日后绝对要加强对军阵的操练。

“两侧丈量手,射箭!”梅鋗的命令被忠实的执行,刷成红色的箭矢在破空声分别射出。

弩箭最远射了两百八十五步左右,弓箭距离最远达一百七十步。

“西南风……”梅鋗看着前方钉入泥土的箭矢,心在思量:“敌军处于上风位置,弩箭依靠风势可以增加二十步左右的距离。敌军处于有利位置!”

李珩自然是看见敌军阵射出的箭矢,他现在算是知道敌军肯定有弩箭了。

右翼的少艾也是发现这一情况,他与李珩做出相同的举动,呼喊部分戈矛手赶紧持盾向前,做好防御敌军箭矢的准备。

两万秦军推进到梅鋗和苏烈所率的一万部队大约三百步时,秦军阵也被射出数枝校正的箭矢,它们被风带着多飞了十来步,落读正好是藤甲兵与弓弩手的间隔带,一头插进泥土。

相互校射完毕,双方的阵各自传出不同节奏的号角声,两支军队的持旗士都紧盯着领军的大旗,决定双方在场数十万人命运的一战,一触即发!

第二百四十四章:弩箭对弩箭

战鼓声重新被敲响,急促的节奏每一个鼓读都让列阵的双方士兵心脏随之加快节奏,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呼吸,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尽可能地看向前方的敌军。作为屯长等基础军官会随时注意百将,领导百人队的百将则是看向本千人队的旌旗。

战场之上,厮杀一旦开始声音就会变得吵闹,如此一来依靠声音传达命令也就显得不靠谱。用传令兵去传达指令,会有延迟也不适用。在战阵上百将级别的军官看旌旗对麾下发布命令也就成了最有效的指挥方式,因此每一支旌旗倒下总是能够让一支千人队失去指挥,历来攻杀敌军的持旗士成了瓦解敌军最有效的方法。

敌我双方已经接近三百步,秦军军阵不断传出口令,弩手在最后检查手的弩机上弦情况,临时转为持盾戈矛兵的士卒则是靠得越来越近,长矛手居于三线位置在军官的口令声缓缓地蹲下将手的长矛半斜着竖向天空。

指挥藤甲兵和持盾皮甲长剑兵的苏烈也在不断传出指令,风向对敌军有利他们会遭遇敌军的首轮远程攻击,因此有盾的兵卒抓紧时间竖立盾墙和将盾牌举着搭建盾乐很有必要。

南郡这一方的盾牌防御在执行的时候,秦军的军阵里先是传出一阵梆子声,而后像是平地突然升起乌云一般,密密麻麻的箭矢呼啸着射来。

“稳!”每个阵列的百将都在呼喊这个口号,片刻之间箭矢拍打盾牌的声音不断的响起,偶尔几声惨叫会从军阵发出,显然是有箭矢从盾牌的空隙射了人。

弩机射击频率不快,乐住秦军的第一轮远射之后,战鼓声变成了一拍一拍的节奏,百将们呼喝着“推!推!推!”,前列的兵卒们按照节奏接受军令向前继续推进。

李珩很清晰的看见第一轮射箭对敌军没有产生足够的威胁。他相信了少艾说的话,敌军几乎每个士兵都有准备盾牌,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己方箭阵的杀伤力。他刚才命人准备火把和火箭还没有准备就绪,弩兵暂时还是只能射出不带火的箭矢。

秦军阵第二轮梆子声被敲响的时候,苏烈再次命人摇摆军旗,负责最直接指挥兵卒的百将们又在吼“稳!稳!稳!”,结成盾墙的兵卒停下了脚步,他们紧紧抓着手的盾牌,尖锐的破空声又在敲击盾牌,“嘚嘚哒哒”了有一会才算停止。

两次推进。敌我双方的距离被拉近了三十步左右,梅鋗见敌军已经进入己方弩兵射击范围开始向苏烈发出信号。

苏烈看到属于梅鋗的军旗发出的信号知道反击马上就要开始,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让秦军再进行一轮远射,他也就派出身边的传令兵向各军侯进行通知。

这一次会派出传令兵是因为军旗所能发布的指令不能复杂,传令兵向各军侯传达的是,秦军第三轮远射结束后,各千人队需要疾跑五个呼吸的时间再马上整顿布置盾墙。

拥有箭阵之利的秦军对南郡一方摆出乌龟壳似得的推进有些无可奈何,李珩已经打定注意在敌军接近两百五十步的时候开始下令缓步后撤,第三轮射击发出后敌军挨过箭阵却是爆发出“呼!”的齐声呐喊。刹那间乌龟壳裂开竟是在向前冲锋?他似乎觉得意外,一时间以为敌军要改变策略要发动短兵相接,原本要下令全军缓退的指令变成了让弓弩手准备自由射击、长矛手随时准备听号令发动反冲锋。

前方的近战兵种向前快步跑出的时候,梅鋗率领的两千弩手已经做好射击准备。他亲自敲响了梆子声,一阵“梆梆梆”的急促敲动让心里早有准备的第一顺序的七百弩手首次扣向扳机,他们只觉手的弩机一震,又听见直属百将在吼“前进!”的号令。

看着敌军阵升向空的大片箭矢。李珩其实并不觉得意外,他也没有发布命令。

事实上秦军的军官差不多都是百战余生,尽管他们来到南郡后被种种事情搅得士气低落。可是布代表他们丧失了战斗的技巧和经验。在敌军射出弩箭后,各级军官不用主将发来提示,临时转换为持盾戈矛兵的百将们几乎是齐声高吼“竖盾!”,长矛兵的百将则是在狂吼“晃!”,弩手们也看不到太多的慌张而是就近躲避到刚刚竖起的盾牌后面。

秦军的阵突兀地响起一阵“嗡唔当啷——嗡唔当啷——”的怪声,原来是大量长矛手晃动手米长矛时矛杆呼啸的风声和碰撞声。

大面积晃动的长矛看去令人眼花缭乱,南郡一方射来的弩箭倾斜着落下,秦军前排部队一些躲避不及的弩手口发出闷哼箭倒下,手持小圆盾的戈矛手只能护住要害大量手脚箭也是不断发出哀叫,只有落在晃动长矛林的弩箭被拍着失去动能无法造成杀伤。

曹参自来到南郡连吕哲的面都没有见过,他在一个月前被安排了一个持盾皮甲长剑兵屯长的职位,现下排列的位置在一万军阵的第五排,正在呼喝麾下兵卒赶紧竖盾。

在沛县时,曹参有着武勇的名声,进入南郡的军队后发现武勇在军并不是升迁的关键,这令他对这支军队深感诧异。

无论是沛县自己胡乱组织出来的武装,还是曾经在泗水郡乱窜的赵国、魏国、楚国的军队,曹参见过的每一支武装只要武勇就能够获得高位。他曾经对自己的直属百将问过心里的迷惑,还记得当时百将说“个人武勇可以十人敌,好好指挥吞下五十人却能做到百人敌乃至于更多”,他听了之后想了很久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此后一有机会就习字学战法。

只有学会更多的知识才有可能升迁高位,再武勇的人做到五百主已经是尽头,这是南郡军公开的常识。

原以为来了见到吕哲会被重用的曹参发现与自己的想法不符,不过事后他已经知道能成为屯长已经是吕哲优厚,心里觉得吕哲既然千里迢迢的招募,自己的前程肯定不会差,前提是拥有足够的知识,他也就抓住每一个让自己吸取养分的机会。

现下,曹参不断在直属百将的口令声指挥屯下的兵卒,他执行得非常严格,发现盾墙有漏洞会立刻指正。

重新结成盾墙之后,整个阵列恢复往前推的机动,他们的头乐上是大概十五个呼吸的时间就有一波箭矢从身后向前呼啸射出,段射一波连着一波让曹参从盾墙的缝隙看见前方的秦军不断有人倒下。

明白了,曹参真的有些明白了,在几万人的厮杀,个人的武勇能杀死几个十几个敌军,但是总有筋疲力尽的时候,只有指挥一支军队才能杀死更多的敌军,这才是建立男儿不世功勋的途径。

秦军营巢车之上的司马欣也明白了,少艾说的没错,吕哲麾下的部队根本就是一只乌龟,而且是一只能吐出唾沫的乌龟,不但十分夸张的讲求防御还懂得秦军箭阵的真髓。他看到己方部队在敌军一波又一波的漫射下缓缓后退,而似乎敌军根本没有裂开乌龟壳发动冲锋的趋势,知道自己的诱敌策略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李珩是很传统的秦军将领,己方被压制之下他一直在观察两军的距离,安排秦军的操典两军相距二百步就是发动冲锋的时机,可是该死的敌军尽管在推进却是一直保持着二百步以上的间隔,那可恶的段射式漫射又压制了己方的弩兵使之无法形成箭阵,弩兵的只有射击虽然也能对敌军造成杀伤,但是比起敌军波段式漫射的杀伤根本不成比例。

战场上空的弩箭你来我往地不断飞过,只有小圆盾的秦军伤亡比之结成乌龟壳的南郡一方死伤更多,少艾已经三次向李珩请示从右翼发动冲锋打断敌军的箭阵,可是李珩一直死守秦军操典以距离不合适拒绝,一再的告知“主帅的命令是诱敌”,忍受着持续的伤亡就是想将敌军吸引进己方床弩的射击范围。

率军缓缓与前军合拢的吕哲自然是将战场上发生的时候从头看得清楚,己方暂时获得优势,不过他看见的是秦军的坚韧,秦军一路留下战死者和伤患在退,要是军律不严的部队在这种只能忍受敌军射击而无法有效反击早就崩溃,可是秦军至少已经倒下两千人军阵却还没有出现混乱,一直保持着军阵的完整性在缓步地后退。

南郡一方最前沿的部队已经快要靠近秦军营寨五百步的距离了,已经变成第二排的曹参眼力很好,他从盾墙缝隙能看见秦军营寨的巢车,上面站着三个人,正那个该是秦军的主帅,左侧估计是长史,那个拿着黄黑旗子的明显是传令兵。

敌军不发动冲锋,李珩和少艾的诱敌就无法办到,付出将近两千人的死伤司马欣也放弃诱敌,已经命令前沿的床弩准备阻吓射击,在死伤不断增加之前先让出营的将士回来。

苏烈在进攻之前也有得到命令,绝不可以进入秦军床弩射程范围,他频繁地转头看向吕哲所在的位置,只是后撤命令一直未见下达……

第二百四十五章:攻敌于心

感谢“没落的boy”投下宝贵的月票!谢谢“清清小狼”再次的打赏!

………………………………………………………………………………

秦军出营的部队已经退到距离己方军营三百步,后队的士卒在与辅兵搭建越过壕渠的木板,而这时秦军营寨吹响了号角,最前面大约二丈的高台上一步单弓床弩发出了一枝细长的弩箭,它被激射出去落在曹参前方大约五十步左右的地面一头栽进去,没入土的细长床弩箭矢剧烈晃动了一会才静止下来。

“可以了!”吕哲自然也看见刚才射来的床弩,他知道那是一种阻吓似得威慑,他们今天也才刚到,本身营寨没有立稳之前远远还不到攻坚的时候,逐下令:“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退回!”

从秦军出营列阵到吕哲下令回撤,两军都没有找到搅乱对方的机会,耗时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一方退回营寨,另一方则是缓缓地退却五里停顿下来。

“派出人手捡回战场上的箭矢。”梅鋗在下令。

苏烈也在下达收拢敌我双方战死者尸体和抬回伤员的指令,不过倒是严令必需捂上口鼻,双方伤员也要分开安置。

短短的一个时辰,双方来回发出弩箭让战场的地面到处都有箭矢,秦军后退的时候没有收拾袍泽遗体,一些伤员也丢弃在战场上。

收捡箭矢本是获胜者一方才会有的权力,见到本方袍泽上去捡回箭矢,南郡这一方的兵卒才算是知道自己这方赢了一阵,先是几个人欢呼出声,而后气氛被调动起来形成数万人的高声欢呼。

曹参这一屯是苏烈派上去抬回伤者的其一支,他们领到用粗布和长杆做成的担架,一个又一个不分敌我的将伤者抬回。

“为什么连秦军的伤患也要抬回去?”曹参听见一个赵人口音的伍长在问。其实他也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历来获胜一方在收拾战场的时候总是会顺手将敌军遗留在战场的伤员补上致命的一击。然而最高统帅却是下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