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哲深以为然,秦军想要发挥弓矢之利就要部署箭阵,防御一方拥有的优势为什么不善以利用?借地势来增加本方射程是一名合格的将领都该明白的事情。
有计划,有针对,再则秦军要对付的又不止是吕哲,要知道原失陷,会稽还有一个新楚国在张牙舞爪,还真就不信秦国会玩命地攻击一个挂着秦国大旗只是自治没有反叛的势力!
第二百一十二章:兵不厌诈(上)
举世关注三川郡三十万秦军的时候,一件震动宇内的事情发生了!
驻扎于上郡肤施的的十万秦军在王贲的一声号令之下正式进军太原郡,自此宣布秦国终于出兵平叛。
王贲是隐秘行军到离皋狼县三十里的地方才被发现,行踪暴露后径直以步骑奔袭,不到半日就将皋狼县拿下。而后兵分两路,一路以三万骑兵为主,一路却是七万步卒。两路兵马分别进军两个方向,皋狼县二十里范围内的蔺县和离石县几乎来不及反抗就被轻易攻。
蔺县和离石县攻占之后,骑兵为主的一路向北而去,步卒为主的一路向南面迂回,三个昼夜之间十万大军席卷三百余里攻下乡里数百,而后两路大军同时扑向离太原首府晋阳只有二十里的梗阳。
梗阳与榆次从两个方向共为晋阳的咽喉之地,王贲要是再顺利地攻下梗阳就等于敲开了晋阳北面的大门。
张耳还是接到秦军已经兵逼梗阳才得知秦国已经出兵平叛,在此之前他与陈余分隔两地一直在忙着复立赵国的事情。
三个昼夜之内连失两百里河山,张耳看着舆图上失去联系的标注呼吸几乎不顺,一面派人通知远在砀郡的陈余和禀告坐镇邯郸的赵歇,一面派出令官从四面八方聚集兵力,准备在援军到来之前固守晋阳。
上当了啊!全部都上当了!近期三川郡的原军团徐岩所部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都以为秦国会先拿坐拥三郡的吕哲开刀,忽视了原军团还有一个王贲统辖十万部队在上郡虎视眈眈。
再则,有了项氏先行拥护熊心复立楚国,张耳和陈余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护赵歇复立赵国,才让王贲有了可乘之机,竟是一个奔袭毫不费力的三个昼夜之内进军两百里。
项氏最先复楚,刺激到的不止是张耳和陈余。韩、燕、魏、齐,起兵的贵族们都忙着张罗复国事宜。魏和韩因为三川郡徐岩统帅三十万秦军在旁,复立困难重重。现下通告天下成功复立的除了楚之外,齐、燕也已经相续成功复国。
“项梁误我!”张耳眼睛已经红了,不是哭,而是心急如焚,“说什么用计谋诱使秦国先攻吕哲,让他们去打个两败俱伤!”
在之前,真的像是那么回事,统帅三十万原军团秦军的徐岩屯兵三川郡备战。秦国的巴郡、汉郡、南阳郡也相续在囤粮和调动部队,任谁怎么看都是在准备讨伐南郡、衡山郡、黔郡的不臣者吕哲。(黔郡改名苍梧郡,他们还不知道)
坐拥三郡的吕哲也在积极地调动兵力,更是不惜代价的修建南陵城。与巴郡、汉郡、南阳郡交界的地方,吕哲的部队也频繁地进驻。探子回报的信息是吕哲不但在为各个兵堡补充物资,一些地段的山地也就修建防御工事。
太原郡也有十万原军团,这个他们也当然知道。可是秦国的粮秣和军事器械输送的方向是三川郡,从陇西、关等地集结起来的秦军也是开向三川郡。双方都在备战,一切不是在预示徐岩统帅三十万秦军与吕哲集结起来的三十四万大军会有一场大战吗?
所谓的诸侯们。他们被种种迹象迷惑住了,普遍觉得事态会像项氏预料的方向发展,一个个都在忙着复国,特别是楚、齐、燕成功复立之后。他们就显得心态更加着急的想要复立。
像是韩国的韩良,这位韩国的王孙不断地四处奔走,先是去求成功复立的新楚,后又跑去找齐国的田氏。听说两地都没有达到目的连坐拥三郡的吕哲那里也想去求助。
魏的旧贵族则显得荒唐了,占据新郑、宛陵、尉氏、长社、鄢陵县等地,就是方圆那么不足两百里的地方。也不想想三川郡离颍川郡才多远,他们甚至还没有占据一郡之地,竟然也在想着打出旗号复立魏国?!
现在好了,南方的大战还没打起来,王贲这支原军团的偏师先动了,一动就是席卷两百里,声威简直是地动山摇。要是张耳无法挡住王贲的兵锋,等待太原郡被王贲攻下,那么整个原就会在秦军的兵锋威胁之下。
“不行!不能只是依靠我大赵!”张耳提笔就写,齐国和燕国必需出兵前来,太原郡一失还没复立的赵国要惨,但是重新复立的燕国和齐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姬氏和田氏该会明白利害关系?”,他信心十足的认定这读,“楚国……,楚国太远了,不过也要求助。韩魏就算了,两家合起来的军队还不足三万,韩更是只有可怜的千人。”
在张耳和陈余的努力下,又在秦国的主动撤退下,寻找到赵歇之前他们已经完全重新占据旧赵疆土,甚至还吞了旧魏、旧齐的一些地盘。现下太原郡、上党郡、恒山郡、邯郸郡、巨鹿郡(大部)、河内郡、东郡、砀郡皆是赵国的势力范围,陈余在经略南面的时候为了配合项氏部署还进入过泗水郡。
好吧,不是张耳和陈余有多么地能征善战才恢复疆土,实在是赵国的王室的余萌犹在,两人的口才又不错,打着重立赵国的旗号费的力气不大,在找到赵国王孙赵歇之后,各地的武装就归纳到赵歇麾下了。
与之没费什么劲的还有齐国的田氏,战国末期田氏不战而降,为齐地弥除了兵戈之灾,齐地的黔首虽然感到憋闷不过十分领情。因为田氏选择不战,始皇帝哪怕是为了脸面上好看一些也不适合迫害过甚,因此齐国王室的子孙是现下国存活最多生活也最悠哉的。
齐国灭国之后,田氏除了主支像各国王孙被始皇帝移往咸阳看管之外,众多宗亲还是生活在齐地。他们没有像项氏那么处心积虑地暗自发展,但是在民间的威望依然不错。
各地大乱到来时,田氏还召集过宗亲大祀礼,田荣和田儋力主起兵响应,余宗亲有人反对当场被杀。
田氏确定起兵响应的三个月内,琅邪郡、济北郡、薛军、临淄郡、东海郡、胶东郡、胶西郡、巨鹿县(局部)、广阳郡,各地城头陆陆续续换上田氏的旗帜。
砀郡原本也是田氏的目标,可是事情出了差错,新得邯郸的陈余率兵万一路南下,不但夺了属于魏国的河东郡,连原本齐、赵、魏三国有纠纷的陶地,也就是现在的砀郡也占领了。
齐国复立之初,向西张耳陈余之辈已经有防范,向北旧燕之地却是还处在混乱之,田氏眼见燕地还没有整合也跟着张耳陈余有样学样,一支偏师一路向北占据了巨鹿郡的沿海又吃下了混战不断的广阳郡。
燕地的广阳郡被田氏吞吃,在燕地起兵的臧荼和韩广深怕田氏继续北上,两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姬氏的人,不知道这人是不是真的是旧燕王孙,打起复燕的旗号通告燕地全境。或许是担心田氏北上,又或者臧荼和韩广联合起来在燕地实力强大,燕地各首领也算是止戈掩鼓还真的接受整合了。
自此燕地重归姬氏治下,实际上权力则由臧荼和韩广掌握,拥有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乐浪郡的新燕出现了。
新燕复立后,臧荼和韩广派遣使节要求田氏归还广阳郡,毕竟燕国的旧都“蓟”就是在广阳。
吃下去哪有吐出来的道理?田氏自然是拒绝归还广阳郡,甚至还拿张耳陈余不愿意归还齐国砀郡做例子。齐和燕复国之后第一个交战对象不是曾经覆灭她们的秦国,双方为了广阳郡大打出手,后面燕不敌也就龟缩。
新燕龟缩之后,韩广保护王室在渔阳郡的白檀县重立都城,臧荼则是统率三万军卒向东扩张,杀过马簪水(鸭绿江)杀进半岛,与一帮野人厮杀了两个月,一度打到现代的汉城(首尔),扩地五百里设立一郡名曰“乐浪”。
因为领土纠葛,齐燕交恶,齐赵交恶。韩魏有徐岩率领三十万原军团盘踞三川郡威慑周边注定是半死不活。南方呢?其实也能说是项吕交恶,而庐江郡桓楚、长沙郡吴芮拥兵割据,南方的楚国因为吕哲的崛从先天上就显得不足。
情不自禁回顾了一下的张耳盯着舆图,现下的局势对各个复立的国家来说比之战国时期还要不如,他突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有必要的话就先放弃太原郡退往上党郡,”张耳越想越觉得策略应该这样才是正确无比的决定,“太原郡被秦国攻下,那时候承担压力的就不止是我大赵!”
不过,不抵抗而退缩不可取,需要节节防御有计划的后撤,张耳必需为后方的陈余争取布防的时间!
“该劝一下陈余将吕氏哲的旧友和美姬奉还回去!”张耳满头是汗,“项氏要谋算吕氏哲,大赵却不能陷得太深。”
谁都知道吕哲占领三郡的位置太关键了,一念向东进逼南方征战,一念向北配合徐岩横扫原,一念又可糜烂秦之巴、蜀、汉。
“吕氏哲到底是忠于谁,他会站在哪一方?”张耳没搞懂过,项氏也不懂,其实谁都不懂!
第二百一十三章:兵不厌诈(下)
感谢“原来id可以这么长”投下宝贵的月票!
祝各位书友秋快乐!
……………………………………………………………………………………
历史上,秦始皇十年(公元前乐读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三千万。估计这一年的世界人口有两亿,华夏疆域人口占据世界百分之十五的比例。
现在是始皇帝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人口普查自然是还没有完成,不过秦地倒是从始皇帝十年就开始登记,计有人口有三百二十万,余下如韩地、魏地、燕地因为被吞并得早也有相应的数据,分别是一百一十万、二百二十三万、十七万,那么也才有七百十万的人口。齐地、楚地、赵地还没有统计完毕,不过原地区自古就是人口稠密之地,楚地的疆域又是原的一倍大小,这些地方有一千五百万人口似乎也说得过去?
现下华夏疆域的人口大概是两百五百万左右,吕哲治下口众有两百三十余万,不过才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到。
也就是个月左右的时间,吕哲拥兵三十四万,是除了秦国之外拥兵最多的一个势力!
是的,就是势力而不是国家,其实无论是吕哲也好,吴芮和桓楚也好,他们都算是势力。在一些犬牙交错的地方,类似的势力还有许多,只不过他们占据的地盘小拥兵不多,不值得惹人关注。
秦国有蒙恬统帅的二十万北疆军团。原军团则是分为徐岩的三十万和王贲的十万,这十万都是秦国的正规军。如果按照宋朝的划分,十万就是所谓的野战部队。
秦军在这十万军队的序列之外还存在辅兵,数量应该会在五十万上下。按照秦军的传统,辅兵在需要的时候会补充战兵部队的损失。
拥兵三十四万不多是外间的说法,吕哲则是认为自己下只有万能够被当成兵卒的正规军,按照战国时期的定义剩下的那些只能算作是民玞的一种。只不过,比之其他势力吕哲的辅助部队有名册也有操练,是学自秦国辅兵的一种举措。
拥有八个郡的新赵,半年内拥兵二十七万;拥有七个郡的新齐。半年内拥兵二十五万;拥有七个郡的新燕,半年之内拥兵万;新楚拥有两郡,两个月之内拥兵二十万。
所谓的多少多少万,看他们对吕哲麾下部队的计算,应该是将辅兵也给算上了,所以就会有一个“号称”的名词出现。
南郡、衡山郡、苍梧郡在紧锣密鼓的备战,被划为预定战场的区域,经常能看见某处被改建得满满都是拒马和壕沟。
南陵城的两道城墙已经完工,吕哲亲自督建防御设施的同时。三十余万民玞则是玩命地在扩充护城河。
城池要有护城河,这从夏朝到现在就是一个共识,有城墙而无护城河防御力要下降一两成。
南陵城旁边有长江,引水并不困难。只要把护城河挖好再从长江引进水流,那一道护城河也就算成了。
护城河对宽度有强硬的要求,分为大小三种规格。南陵城的第一道城墙高达四丈,按照要求需要有一条至少两丈长的护城河。深度要有三丈深。要是按照第二道城墙的五丈高,护城河就需要两丈三尺,深度也需要相应的加深一尺。
在挖掘护城河时。吕哲得到上报,民玞们挖掘的时候挖到了泉眼,这令吕哲大喜。
从长江引水虽说容易,可是更加容易被敌军断掉,要是攻城的敌军有足够的耐心,外引的水总是会枯竭。护城河有泉眼,而似乎还不止一个,那么对南陵城是相当有利的。
地下泉眼不能小觑视之,那就不是简单的挖掘那么简单了,需要对护城河进行另外的规划,一方面是导水渠道,更是要利用起来向城内形成管道引水,有必要的话城墙还得往外扩。
因为局部区域需要修改方案,吕哲用公式计算了许久,时间也就会往后延迟一个月左右,那么完工就是明年五月份的事情了。
由于吕哲要督建防御工事,原本在江陵的治府也就移动到南陵城墙之内。
治府转移,那也就意味着政治心的转换,一些高门府第自是跟风,吕哲对北面的移民却是进展得一个头两个大。
伪装成为百越残余的骆摇是兴风作浪了,可是效果令人很是哭笑不得,遭受威胁的各乡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那么大的胆量,发现百越人乱窜竟然先是聚集在乡青壮自保,几乡的青壮联合起来,一两百人就敢逮着四五百骆摇的部下狂追,苦的不敢真的动刀动枪的骆摇只能真的逃窜了。
南郡的黔首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凶悍的?吕哲没有太大的概念,不过总不能让骆摇真的祸害乡里吧!发现一计不成,他只有命人送去战袍给躲在山里的骆摇所部,让他们换上战袍以换防的名义回去苍梧郡。
吕哲治下不过才两百多万人,可是说损失一个都会感到心疼,所以北面和西面的黔首需要移民,不移民战事发生肯定会深受其害。
心情忧虑的吕哲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他正要召集管理民政的属下商讨,共尉从衡山郡发来了紧急军情,说是上郡的王贲出兵太原郡了!
听到这个消息,吕哲是一脸的惊讶,他得到的情报是王贲粮秣一直不足,按照道理军队没有粮秣根本不适合出兵,怎么就兵发太原郡了呢?!
王贲不愧是王翦的儿子,深知什么叫兵贵神速,竟是三个昼夜奔袭两百余里,第四天就进攻到晋阳西面的咽喉梗阳。
梗阳有赵军三万,不是只有屯兵一两千的县城,一个叫武臣的梗阳守将带兵挨了两天打退了王贲三万步骑前军的数次进攻。第三天王贲的五万军赶到梗阳城下,可是张耳亲率的五万援军也在当夜抵达。
三万步骑攻打梗阳两天损失了七千余人,等待王贲率五万军赶来会合,秦军在梗阳城下的部队有七万三千余人。
作为守军,武臣指挥得当,赵军在张耳援军到来时还有七万千余人。
梗阳这个小地方一时间举兵超过十四万,秦军会合扎营,张耳在城外建寨与武臣城内守军成为互相掩护之势。
没什么名气的梗阳,注定会因为是秦国出兵平叛第一个被暂时守住的城池而闻名天下,至少吕哲就因为赵军和秦军在梗阳交战了半月而知道了这个小县城的名字。
秦军首攻不利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王贲的战术是奔袭为主,后军的攻城器械没有跟上。后面王贲携带的器械到了,张耳和武臣明知无法坚守,留下一万殿后的部队带着四万人毫不犹豫地向晋阳撤退。
秦国竟然不是在南方先动手,选择一支偏师先攻打太原郡,相信很多人会一时没有转过弯来,毕竟之前所有的举动都在预示最先动的会是三川郡的徐岩所部!
吕哲接到共尉的汇报立刻召集武,他向众人转述战报,最后说:“王贲的十万大军动了,已经不能按常理来预测徐岩的三十万大军会在什么时候动。新复立的赵国吃了一个兵不厌诈的大亏,我不希望我们会是下一个吃这种亏的一方!”
卫瀚,这个曾经的传令兵现在已经是斥候部队的一名军侯。恰是因为是斥候部队的军侯,他亦是被召唤的一员,听完赶紧站起来,“主上!我们的斥候随时都盯着各个方向。”
郑君亦说:“赵国吃亏是因为他们的大臣都在忙着复国的大礼,一个个满心思的猜想自己会被封什么官职,没有紧密关注王贲所部。”
蒯通接着说:“无论是主上,还是诸位同僚,上上下下都在为战争做准备,怎么会像新赵吃那样的亏呢?”
吕哲还是有些后怕,谁有能料到王贲没有粮秣都敢进攻,区区南方时下时停的雨季徐岩有必要的话也根本不会在意。
“主上,您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郑君有些小心的问。
不妥的地方?吕哲闭目仔细思考,将最近关于三川郡动向的情报在脑海回忆一下,徐岩最近还是在四处征粮,对军队的操练也没有什么变化。而巴郡、汉郡秦军囤粮也是一直在进行,倒是最近调动军队的频率下降了一些。似乎……他没有想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一条条将自己的想法道出,吕哲脸色阴晴不定,看着部下们希望得到什么提示。
“王贲攻打太原,现下与张耳、武臣在晋阳城下厮杀。职料想,新赵不会独自力扛秦军,必会向新燕、新齐求救。国已经灭了一次,应该更懂什么叫唇亡齿寒,齐燕再怎么与新赵有矛盾肯定也会出兵相救。”蒯通竟是在讲解原的情势?
“我们都知道项氏善于散布谣言,天下都认为三川郡的秦军与我们必有一战,哪怕是您,还有我们所有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谣言的威力。”蒯通落地有声。
谣言?吕哲看着蒯通,脸色一变:“先生,你说那些是想提示哲小心新楚?”
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制措施
项氏图谋良久,怎么会只甘心占据两郡,无论是为了什么他们都会向外扩张,不然新楚的复立就会成为天大的笑话。
有情报显示熊心封了一个叫龙且的人为偏将军,他率军两万向北进入泗水郡,短短时间内已经拿下了五个县。
熊心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真正控制楚国的是项氏的项梁,龙且以其说是被熊心指派还不如说是项氏。
原先进入泗水郡占领一些县的赵军看到楚军到了泗水郡就开始让城,一些盘踞县城的闲散武装不会是龙且的对手,可以预见很快新楚会增加一个郡作为领地。
不!应该不止是泗水郡,听说项梁也在整军,只等龙且传来占领泗水郡的消息就会出征,据说目标是颍水上游的陈郡。
“项氏最善长的是阴谋,项伯身在庐江,若是让他抓住机会,庐江郡恐怕会有变局。”蒯通不了解啊,其实擅长阴谋的不是项氏的谁,是已经被吕哲所杀的范增。
如果没有猜测错误,项氏的战略布局应该是出自范增手笔,只是范增死了,吕哲又突然崛起,项氏的布局遭遇突发情况的时候才会出现令人不解的迟缓和断层。
认真分析的话,很明显能看出项氏之前的行使规则和后面的是两种手段,前者充满了耐心且阴狠,后者虽然也是阴狠但是显得急躁了许多。两者还有一个细微的差别,那就是一个是以全局,另一个则是单一的针对性。
蒯通非常严肃地看着吕哲,而后有看了看同僚,见他们听得认真,欢喜的同时说的更多详细:“项氏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牵引到三川郡的徐岩身上,为的是营造一种气氛,是谁也无法单独承受三十万秦军的进攻。他们想要的就是让大家害怕。然后这时复立楚国好收拢害怕秦军报复的黔首为其卖命,最重要的是想营造恐惧的气氛来使一些首领主动靠拢。显然,项氏的作为是成功的,短短时间内聚拢了二十万部队。”
郑君“呵呵”笑了一下:“可惜了,主上是立刻备战,桓楚又因为主上有安排而陷入犹豫。”
“不不!”蒯通摇着头:“还是成功的。至少我们没有多余的心力去阻止项氏扩张,原本蚕食长沙郡的计划也提前暴露,只能一心针对北方和西面进行备战。”
“是啊……”吕哲感叹道:“为了备战,三郡的建设停顿了,原本想要轮派部队出战积累经验的事情也落空了。”
“主上!”蒯通突然大喝了一声。吕哲收敛感叹脸色变得严肃,余下的人更是有不少打了个激灵。
蒯通只是喝了一声没有当众说出来,在他看来身为主上怎么能当着众多部下感叹呢,应该有身为人主的威严才对。看到吕哲马上反应过来,他才继续往下说:“我们虽然没有举起反旗,可是秦国又怎么会容忍有三个郡自治。所以防备秦军并没有错误。从大方向来讲,备战虽然使民生停顿,但是不也壮大了军械所需的作坊吗?这对我们日后是有大助益的好情。”
此时此刻吕哲心里却是觉得怪怪的。他与蒯通相处时,哪怕是在讨论时势和公务。蒯通很多时候总是会找机会向他输入一种主君应该有什么样举止的知识。
主君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臣下忠心,应该怎么行使权力才会使得部下畏惧,蒯通讲的最多的就是这些,相反关于军事和行政则很少提意见。原本吕哲以为蒯通也就是这样了。没想到现在谈起时势来也不差,几句话就将被动运行的利弊讲出来。
“巴郡、汉郡,秦国在两郡建立粮仓,探子回报粮仓确实源源不断的囤积粮食。显然不是为了迷惑人而采取的假象。两郡也真的有军队在不断调动和聚集,巴郡光是在江州就有两万驻军,汉郡的甸关也有一万五千关防戍卒。”蒯通又连续说了几个地名。可见是有**思在了解两郡局势的。他提了一个反问:“江州离南郡有三百五十里,与之囤粮地朐忍也有两百五十里。甸关离房陵一百八十里,它是汉郡一座卡住南方进袭的雄关。秦国为什么把军队的驻扎地和囤粮地分开,又为什么在捣毁甸关之后重新修复又进驻戍卒?”
之前只考虑秦军将要进攻,现在被蒯通那么条理分明的一说,所表达的意思十分的清楚,吕哲在防备秦军可能的进攻,秦国也是在布置防线防止吕哲突然袭击啊!
“徐岩在储备粮食,在调动军队。这是谁最先放出来的消息呢?”蒯通说到这就停顿下来。
毫无疑问,稍微一探查源头就能知道是项氏最先放出的消息,不过在传闻流传之前吕哲的细作早就探知这一情况,联合徐岩的种种举动吕哲才转变策略备战,所以说吕哲的备战是在传言之前。
蒯通应该也知道吕哲的备战比传言更早,为什么还要说那些呢?
吕哲环视众人一圈:“密切关注秦军动向以确保万无一失。”目光落在卫瀚身上,“你的责任最终,万般不可疏忽了。”
卫瀚恭敬应命。
“备战要加快,越快越好。军队所需物资也容不得差错,”吕哲看着娩杓和梅鋗,“你二人,也要尽心才是。”
梅鋗与娩杓齐齐拱手:“职,明白!”
吕哲缓缓地站起来,“蒯先生与苏烈留下,”整理一下衣摆站定,“其余人退下吧。”
众人行礼后一一退下,蒯通和苏烈对视一眼,两人又转头看着走向山川舆图的吕哲。
挂在架子上的舆图是得自范增,不但记录了南方各郡的河流与山岳,还标注了乡里县城,可以说非常详细。
“长江洪水已经退去,桥梁尉灌余正在恢复浮桥。”吕哲说的是南郡到苍梧郡的路线,又抬手指向衡山郡,“有传闻项梁在整备军队,只等龙且拿下泗水郡就要出兵陈郡。但是共尉回报在江郡发现新楚的探子,看来项氏是玩传闻玩出心得了?”
苏烈问:“主上的意思是,项梁即将出兵陈郡是假,要出兵江才是真?”
“真真假假。”吕哲读着舆图上的江郡,“看来项氏的新谋主深食其味。”
混淆视听一直是军事上采取的一种手段,使人无法正确的做出判断,将这一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是兵法上的声东击西。
“新楚离我们远,所以哪怕知道他们在‘借’三川郡秦军的‘势’牵扯我们的心力,我们也暂时也无可奈何。”蒯通这是在接刚才说到一半的话,他走过去请吕哲看向江郡、庐江郡,“这两个郡是缓冲,项氏牵扯我们的精力必是要对其一郡动手。他们在想尽方法要与我们接壤,主上不可不防。”
项氏无论是范增作为谋士还是现在的新谋主都在贯彻一个战略,那就是在没有明朗之前尽量不与秦国交战,陈郡本为魏国旧地,是不折不扣的原之地,她又与三川郡比邻。只要摸清楚项氏一直以来的行事轨迹,不难看出项氏根本不会去攻打陈郡,以至于早早的和秦军对上。
琢磨了许久的吕哲明白这读,蒯通却是从一些蛛丝马迹察觉出项氏攻击陈郡是假进军江郡才是真。
“先生所说极是。”吕哲转身一礼,复又回转看着山川舆图,“项氏想在秦军没有动手之前与我们接壤,恐怕是想趁我们与秦军大战时占便宜?”
“两虎相争,必会一死一重伤。既然主上察觉项氏居心叵测……”苏烈急急开口,说到一半被蒯通笑着打断了。
“苏将军勿急,主上心里恐怕已经有决断。”蒯通笑眯眯地看着吕哲。
决断?吕哲只不过是有大概的想法,不能称之为决断。他不知道远在三川郡的徐岩有没有发现项氏蹲在一旁等着做渔翁,察觉之后徐岩又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我在庐江郡的桓楚那边有布置,项伯说服桓楚归楚的成功率不超过三成。”吕哲读了读舆图上桓楚所在的番阳,“或许,我们应该诱使桓楚在项氏没有向江郡动手之前先去……”
“唔?”蒯通是知道吕哲不希望周边有人能完整控制一郡的,“是让桓楚出兵江郡吗?”,这样一来桓楚就成了一只拦路虎,项氏想要占领江郡必会与桓楚交恶。
桓楚不是傻子,想要诱使他在没有稳定庐江郡之前进攻江郡难度很大。吕哲还需要做另一手的准备,武装江郡的本地势力也是一个选择。
“请问主上,前一段时间负责我方散布谣言的是哪一位?”蒯通显然也和吕哲想到一块去了,“还要让他在江郡散布言论!”
运作那件事情的人是娩杓,他现在负责南郡的民政,忙得不可开交恐怕是脱不开身?
蒯通转念一想,将项氏图谋江郡公诸于众不需要运作,只需要让江的群雄知道也就可以了。他“呵呵”笑了几声:“江郡的安丰在我军控制之下,主上打算将安丰交给谁?”
“葛婴吧!”吕哲毫不犹豫地地有了人选,“桓楚也罢,支持江本地势力也罢。两件事情一起办!”
项氏喜欢玩阴的,那么吕哲就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