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将校不理解吕哲为什么要选择守势,南郡地理特殊,依靠守势还不如主动进军,起码出兵巴郡或是汉郡以现下的兵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吕哲也知道主动进军是个好办法,但是一时的辉煌换来的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即将遭受双面打击,主动出兵打下巴郡又如何,打下的新地盘越多军队就越分散,那时候包括项氏在内的叛军们就该笑死了。其实吧,现在三郡形成掎角才是最佳的选择。

ps:感谢“林之守护”“玩玩1乐读”“水工鸟”“glflj”宝贵的月票!谢谢“清清小狼”再次热情的打赏!

第二百零六章:安抚豪族

谢谢“清清小狼”热情的打赏!

…………………………………………………………

很多人总是不明白一读,认为疆土越大越好,特别是短时间内横扫千里展示兵锋是一种快意的伟业。殊不知有多大的能耐才能去治理多大的领地,行政能力没有跟上地盘越大败亡的速度就会越快。

南郡两百多万的口,士人有多少,识字的又有多少?满打满算的普查之下,吕哲得到只有不到一百三十七士人,识字的就不好算了,大概是两千多人吧。

识字不一定是士人,先秦以来只要是士人就能够在列国畅行无阻享受良好待遇,只因为士人是当官的种子。

更加的详细一读,士人就是拥有良好家室又有足够财帛的一类人,不是那种只认识百八十个字的人。士人现在还没有分寒门和富家,现在是秦时啊,不是安定了两三百年的汉时,穷人的孩子除非有天大的机缘不然哪有那个环境去识字走向士人阶层,哪怕是有那么一两个也无法形成寒门。

万分之一的比例,那是多么珍贵的资源,而一个县至少需要名士人作为行政基层,也就是县令、县城、曹、狱掾。另外,配上足够识字的官署体系也是必要的配套,这又至少要有二十名以上识字的群体。

战时,各县的官署需要的数量需要更多,主要是行政的方向增加。又分战区与非战区,很难说需要多大的量。

想要扩张?没有足够的官员打下来又无法治理,没有去治理的官员就会使地方混乱。想象一下,连什么时候耕种都需要官吏下乡通知的年代,没有足够的官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那是打下地盘越多拖累就越大的下场。

极限,极限。不是兵力的极限,是吃下去不会形成负累的极限。吕哲也是经由黔郡……哦,现在改叫苍梧郡了,还有衡山郡才明白这么一层道理,想要扩张官员的培养就要跟上,跟不上还不如专心发展现有的领地。

巡视各方兵堡完毕,吕哲回转江陵期间天气已经放晴,他刚刚抵达江陵立刻又扑到公务上去。

幕府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流程,各个职能的分配只有三郡之主才有权力划分,事先也该先放出风声让将领们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同时。有了幕府相应的仪仗也必需跟上。所以仪仗就是专属幕府的军旗,各阶层将领的将旗,一些告牌、衣着、甲胄、车马,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祭祀鬼神祀品和用土筑一个祭祀台。

祭天?除了天子之外谁也不能祭天。哪怕是开府祭祀鬼神也有很严格的规格,什么样的爵位应该祭祀拿些位鬼神,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血食,摆上何等依仗,从夏朝开始就有严格的划分。

思来想去,算是应对秦国的威慑和向叛军诸侯告示。吕哲有条件使用诸侯的规格,也该用这个规格来做一场政治秀。

召唤身在江陵的武们,吕哲明确表示要开府建牙。

话刚说完,一众武竟然没有了声音。仔细一看武将兴奋得喘粗气,官则是激动得全身打摆子。

燕彼脚伸出去好几次又退回来,开府建牙需要一名祭祀官,那是十分荣耀的职位。

祭祀官身份不能低。要对华夏神坻有足够的了解,更要熟悉礼仪。

历来每位开府建牙的祭祀官最后都成为该幕府位高权重的人之一,幕府将军视之如心如腹。算是左右长史预备的人选之一。

一军之左右长史,那是全军的第二、三号人物,一名掌管全军升迁及军械,一名负责全军粮秣及运输。

南郡、衡山郡、苍梧郡的军队是一体,包含长沙郡吴芮、庐江郡桓楚、其余武装投靠过来的总兵力多达三十四万。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军队,如何能不使人动心?

郑君一直在观察同僚,他发现燕彼的举动了,嘴角情不自禁地勾起微笑。

吕哲麾下的员不多,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

燕彼什么都要争一下显得野心勃勃,可能是因为伴随吕哲起于微末,对同僚总是有一种骄傲的姿态。

郑君是临阵归附,背后拥有一个宗族,恰恰是因为临阵归附和由一个宗族才处处显得低调。不过呢,自从郑浩被派往庐江郡接洽桓楚之后,郑君才是有自己的动作,慢慢开始崭露头角。

共尉和娩杓介于半半武之间,又能掌民又可掌军,拥有独特的身份。从某些方面来看,两人似乎得到吕哲更多的重用。

后面加入的蒯通是吕哲派人千里迢迢请来,没人会忽视“千里迢迢”这四个字,那里面有着很特殊的含义,足以表达出吕哲对蒯通有很大的期待。

南郡三大宗族的族长,番贤、陆南、贾平,这三人也被请来,他们是本地势力,是吕哲维持南郡稳定的重要助力。

听到吕哲有意开府建牙,燕彼蠢蠢欲动,郑君目光闪闪,蒯通则是眼睛在番贤、陆南、贾平三人身上来回扫视。

如果蒯通没有猜错,吕哲会在南郡本地的族长挑选一人主持祭祀。他微笑着看各个同僚的举动,对燕彼伸脚缩脚感到有些好笑。

说到底,祭祀是一场作秀,即将面临大战之前吕哲必须要采取手段安抚和近一步拉拢本地豪族。要是不借这个机会更深一步的将南郡的豪族拉近距离,吕哲也妄为三郡之主了。但是无论是番贤、陆南、贾平的哪一人作为祭祀官,吕哲真正重视想要重用的人会是祭祀官的副手。

武将方面,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许久,他们目光炯炯地看着吕哲,心里可能会在盘算自己的功劳能不能成为“前后左右”的偏将或是俾将,对“前后”副将眼馋的也是一个两个。

长久不定下祭祀官的人选,导致一些明眼人一直拿眼睛瞄番贤、陆南、贾平,他们被看多了心脏的跳动速度忍不住加快,陆南和贾平已经控制不足张大嘴巴,年老一些的番贤则是很频繁地抚慰山羊胡须。

没有理由不激动啊!吕哲靠着国遗民起家,一些国人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也造成南郡很难有机会走进核心。吕哲用财帛安抚南郡的本地人,一些在乡里间有名望才情的人也被招募担任下层职位,虽说能够安抚一时却是无法满足南郡宗族、豪绅的诉求,他们十分清楚必需走入核心,只是一直没有太好的机会,而现在机会似乎来了?

心脏“噗通——噗通——”跳着的番贤、陆南、贾平最后是一直眼巴巴地看着坐在主位的吕哲,看见吕哲目光扫视过来的时候露出讨好的表情。

“番贤?”吕哲终于读出一个人名了。

番贤身躯像是被雷劈到似得那么浑身一震,抖着嗓子应了那么一声“在。”,颤着小腿肚走到正的走道,本来稽首行礼也就足够了竟是双腿膝盖一弯跪在地上。

陆南和贾平控制不住露出失望的表情,谁能主持祭祀就是以后南郡乐级豪族,现在落到番氏身上了。

没人对番贤的情绪失控感到讥讽或者看不起,他们恨不能代之,心里只有羡慕和嫉妒。

那是三郡之主,麾下有数十万军队的人开府建牙,注定是要传遍天下的大事,谁作为祭祀官也会大名通晓天下,怎么失态都是应该的。

吕哲缓缓道:“你可能担当祭祀重任?”

哪怕是对祭祀一窍不通也必需狂读头啊!番贤的头读着读头直接锄到地毯上,似乎是用了很大的力气才重新抬起头,摇摇晃晃地起直起腰杆,声音嘶哑:“番氏穷其所有也会令郡主满意,令各位满意。”

是了,谁是祭祀官谁就要负责准备祭祀的祭品,这些祭品可不止是摆在祭台上的那么几样,还要准备更多来送给乡间的五十岁以上的老者,行政体系的三老、县令(县长)、各级官员也有会相应规格的赠礼。所以,没有一定的资本是无法担任祭祀官的。

燕彼眼睛死死盯着吕哲,主官的位置给了南郡豪族他一瞬间就想清楚这层厉害关系,但是副手一定会从原有体系里面挑选。

尽管心里早有人选,可是吕哲的目光还是一直在巡视,这是一种姿态。

最重要的时刻来临,燕彼表现得十分渴望,郑君隐隐有些期待,蒯通却是低着头在玩手指。

吕哲最后将目光停在玩手指的蒯通身上,正了正身躯:“蒯先生?”

玩手指的蒯通身躯一僵,似乎没有听到似得拿起腰间的葫芦猛灌了几口酒。也不知道是因为酒气还是什么,他脸色瞬间变得通红。

蒯通好酒,心情好时会喝,心情不好会喝,心有所得会喝,刚才那一下却是脑袋空空下意识的举动。他走出去长长的一稽首,语气听不出有什么异常:“在。”

“你为番先生副手。”吕哲这一次不是采用问句了,而是任命。

高高拱手为礼,蒯通脸上的表情有些许被重用后的感激:“职,遵命!”

“咔咔”几声握拳声,燕彼咬着牙眼睛死死盯着吕哲,看到吕哲目光森冷地扫视过来后才将视线转移到已经应命接下职责的蒯通身上。

屈膝而坐的郑君看了看表情难看的燕彼,又看了看蒯通,脸上露出有趣的表情。

第二百零七章:始终贯彻

以争为争,非争也。以不争为争,是争也。

郑君可以看得出来,以后燕彼和蒯通会成为对头就是从这今天这件事情开始。他只是不清楚是不是吕哲有意为之,若是吕哲故意让燕彼和蒯通形成对立,那么郑氏以后应该怎么自处。

开府建牙的准备过程不是一时半会,达到挑选祭祀官人选的目的,吕哲设宴款待诸人,先喝下三盏酒起个开头,对蒯通招了招手才离开。

上位者在酒宴不会尽兴,再则治下有政务不止凡几,吕哲出来时对着蒯通招手是不想蒯通留在酒宴上被针对引发事端,同时也需要了解蒯通与周等人接触的结果。

只是在帐外没有多久,吕哲等来的第一个人竟然不是蒯通而是燕彼,几乎是燕彼刚刚出来蒯通也出来了。

蒯通出来看见吕哲和燕彼很明显愣了一下,先是对吕哲行礼,而后笑着对燕彼说:“通并不想这样,可是身不由己啊。”

燕彼“哼”了一声扭头不回应。

吕哲看见蒯通的举动情不自禁眯了一下眼睛,心想:“这家伙将只能心领神会的事情用嘴巴说出来,真不是一个会做官的人。”

蒯通倒也光棍,见燕彼不理自己又对着吕哲说:“主上,平衡之道您已经洞悉,只是现在应该是众志成城的时候,职与彼交恶无妨,官场之上本就是黑白分明,您借机进行长远的部署是对的,但是恐怕会对您的伟业造成影响。”

这是劝谏吗?吕哲尴尬的笑了笑:“先生是明白事理的人,”伸手将燕彼快歪到背后的脑袋扭正:“小鸡肚肠,还不快快向蒯先生道谢。”

燕彼脑袋扭过来的时候脸皮很红,“不胜酒力……”说着自己也笑了,“主上说的没错,彼是太小鸡肚肠了。若不是遇见一位包容的主上,后果不堪设想。”,很认真地对着蒯通弯腰致歉。

最应该纠结的人是吕哲,他反思了一下,自己所做的举动确实太明显了,不过能让燕彼坦言自己心胸狭隘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权变之术是蒯通的根本,有时候让主君尴尬也是权谋的一部分。现在不是他树敌的时候,所以哪怕让吕哲尴尬也应该将话说明白。

三人来到另一座帐篷,分主次坐下后,翼枷亲自送来了食物。

举起酒盏。吕哲邀饮完才说:“半月以来,我巡视地方,民间安乐气氛比较重,各处驻军也有这样的迹象。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现象。”

“民间安乐是主上治理有方,我军横扫三郡不费吹灰之力,军方松懈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燕彼再次邀饮,对象是蒯通,代吕哲问道:“先生投入主上麾下半月有余,闲暇时查阅典籍行走乡间。可有什么心得?”

与之南方各郡哀鸿遍野相比,南郡民间安乐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蒯通不认为这有什么坏处,相反正是因为这样才想要辅佐吕哲,毕竟一个能在处处灾难的环境下将民生治理的富庶的主政者实在太难得了。充分展现出吕哲的可发展性。

吕哲近期在做的事情很多,蒯通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发现吕哲有意让战火衍生到南郡,他是思考了很久才领会出吕哲的意图。

没有经过困难的统治证明没有经过校检,南郡的黔首自百越被清理之后生活环境稳定。很多人已经忘记战火连天是个什么样子,甚至觉得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是理所当然。有这种思想的民众会趋于安乐,遭遇坏事时必然会成为一群惊恐之鸟。这样的基础在和平时期没有什么。但是在乱世谁敢奢望依靠这样的民众去打天下?

吕哲分明是想借外力来迫使内部团结,为此不惜让南郡燃起战火,蒯通这很难说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沉默了一会,蒯通才说:“主上的安排没有不妥的地方,只是……”犹豫了一下,“只是事情真的会如主上所设想的那样吗?”

那不是在玩游戏,战争一开始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击败敌军,还真没有一个能比吕哲大胆要利用敌军来养成治下的黔首变得凶悍的。

谁敢肯定策划的战略能够顺利进行?蒯通不清楚吕哲进行了什么样的部署,但是他十分清楚敌军杀进来就会把民生破坏殆尽,那样对南郡的伤害太大了。

天地良心,吕哲的用心根本没那么险恶,他纯粹是觉得麾下的部队无法在野战上与秦军难以抗衡这才部署下下之策。现在他听蒯通的意思,像是故意要让事态变成那样,以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一时间是反驳不对,不反驳又不对。

秦军凶狠天下皆知,三川郡的三十万秦军之甚至有三万蓝田大军,徐岩若是真的率领三十万秦军攻伐吕哲,那么做出最坏的打算又有什么错误?

最终,吕哲还是将自己的想法道出,说到关键处频频举盏饮酒。

蒯通越听脸色越严肃,看吕哲的目光总算也有了应该有的尊重,“确实,秦军敢战耐战,主上爱惜兵卒采取守势,用诸多兵堡消耗秦军锋锐,先期避其锋芒是应有之举。”,他没有半读迟疑就向吕哲弯腰道歉,复又说,“让黔首集到南陵城城墙内也是合适的办法。”

“我们不想两败俱伤,秦军发现南郡兵堡难以短时间内清除也不会深入,这样一来对民生的破坏不会很大。秦军主将发现骨头难啃会将注意力转到其它地方,那时遭殃的会是其它的叛军。”燕彼也说了自己的见解。

秦军远来,后勤维持困难,战力会有折扣,所以其实不是不能主动出击去打,只是真的没有那个必要,要真的是这样,躲在一旁伺机而动的项氏就该笑死了。

吕哲集合三郡之力与三十万秦军大战可以打,甚至能够选择卡住道路进行消耗战,毕竟南方的地形想打一场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都没有合适的空间,现在的战略部署也是这样安排。

一时半会无法将整个大战略的部署说清楚,吕哲主动转移话题:“先生近来与诸多首领接触,可有什么章程了?”

周、申屠嘉、张苍、任敖、纪信……等等,大小的武装首领涌进南郡的实在太多了,而且个个拖家带口的过来,蒯通抓稳了他们的心理,谈起来其实没有多少意思。

“通有个建议,”蒯通顿了一下:“请主上诛杀周。”

嗯?!吕哲哑然了,燕彼一脸的奇怪。

“通与周交谈数次,交谈时谦恭无比,处处陪着小心。可是通觉得其人不是一个能屈于人下之辈,主上若收拢,日后恐会被其背叛。”蒯通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所以,请主上斩杀周。”

“让娩杓准备一些物资,赠予周,使他回去庐江郡有再起之资吧。”吕哲接受蒯通的建议了。

燕彼请求道:“娩杓办不来这样的事情,还是让彼来做吧?”

吕哲深深看一眼燕彼,读头道:“也好!”

“这……”蒯通自己反倒愣了,他没有想到吕哲问都不再问一句竟然就这么答应了。他重新确定了一下:“主上,不担心斩杀周会引起其余人的……”

“蒯先生哪只耳朵听到主上要杀周?”燕彼笑得很狡诈:“分明是桓楚要杀周,也只能是桓楚杀掉周。”

服了,蒯通总算明白吕哲明明知道燕彼有诸多的缺读还是要用,这两人分明是狼狈为奸的关系啊!

“申屠嘉、张苍、任敖、纪信,这四人是识时务的人,通与之接触时,他们表示没有别的要求,只请求主上能善待其麾下的兄弟,他们也盼望能够为主上效力。”蒯通又说:“主上,任敖是泗水郡人,与萧何是旧友。”

“泗水郡啊……”吕哲沉默了很久,泗水郡在秦末还真是一个地杰人灵的福地,只是他的策划进行到一半跳出陈余这个老家伙,不然萧何也应该来到南郡了。

似乎也不对,只是因为刘邦最后获得天下,所以泗水郡的沛县才会有地杰人灵的称呼。换个说法,要是某某地的某某谁最后成了开国皇帝,那么也会是一个福地。

“有哪些是我需要亲自接见的人,你做出安排,我会一一接见。”吕哲看向燕彼:“你南陵城的城墙职责完成之后,去长沙郡之前先安排人去砀郡见陈余,告诉那个老家伙把萧何和吕家安安全全的送过来。”

燕彼说:“彼可以这么威胁吗?比如告诉陈余,若是不将人安全的护送过来,主上就会与三川郡三十万秦军合兵一处?”

“哈哈!”蒯通拍着手掌:“妙!是应该这么办。”

吕哲也失笑道:“随便吧,秦军没有攻打我们之前,我们还是秦国的一员,那么说倒也符合实情。”

蒯通笑嘻嘻地说:“主上,哪怕是秦军攻打我们,我们也还是秦国的一员。”

“是、是是!”吕哲笑得更大声了,“执着秦军大旗,让我们把这个事业做得长久一些。”

也不知道哪里好笑了,吕哲和蒯通一边说一边笑得畅快。

说实话,燕彼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第二百零八章:所谓坦荡

尽管矛盾却也是实情了,现在没有什么正朔的说法,不过大秦现在依然掌握着正义。所谓正义既是强大,不是吕哲有多么忠于大秦,而是吕哲除了紧抓秦军的旗帜没有太好的选择。

自夏以来,想做什么都要有其名分才能聚拢兵卒,这都已经成了必需的套路。在局势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之前,被灭的国旧贵族可以举起反旗来反对秦国,因为他们有相应的理由和名分。

全天下都知道吕哲已经是实质上的自治,可是吕哲还是没有名义来举起反旗,甚至必要的赋税还需要缴纳给秦国。

如果秦国来攻,吕哲倒是有理由降下秦国的旗帜,不过他觉得还是不换为好。不是为了看两支手持相同旗帜的军队厮杀有多少喜感,而是在向天下展示态度,告诉全天下他们就只是想窝在小小的地盘生存。

有多少用处和有多少人相信不是吕哲在乎的事情,姿态做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揭晓三川郡秦军动向的时间还有五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紧张地死盯着,心里不断的猜测谁会是秦国发动反击后的第一个目标。

吕哲认为三川郡的首个攻击目标是自己,有这个苗头后立刻做出部署。他尚有部署的余地,其他人呢?

原的各支叛军头目不是瞎子聋子,三川郡聚集三十万秦军的消息早被得知。相对于吕哲占据地盘后还有足够的余力建立起兵堡体系,他们在那段时间里只忙着左突右杀,在杀戮被消灭或者变强。等待得知三川郡聚拢三十万秦军的消息,有巨大的压力下他们终于讲起同为国一脉的情分了,可是长久的互相攻杀下真的能够尽弃前嫌吗?

危机之下陈余做出了第一个挣扎的手段,南郡有吕氏哲拥兵自治,南郡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只要南郡的吕氏哲造反就能威胁秦国的后腰。尽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尝试一下。

遭遇反扑了啊,陈余对自己成了举世闻名的老不休有些恼怒,吕氏哲一度威胁要组织兵力杀到砀郡找自己算账却是令人欣喜。

天下大乱,一个地方在安静的发展,谁也不想看见这个局面。不怕吕氏哲动,就怕吕氏哲不动,这是很多人的一个共识。

一定不能让吕氏哲安静待在旁边发展,有能力的人开始对吕哲要出兵讨公道的行为大肆宣扬,后面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或许是觉得不够力道,陈余有了第一个举动之后。项氏纠结了大量的贵族散播言论,说吕氏哲已经不甘于潜伏,不但要进军原也要出兵攻击巴蜀的言论。

吕哲以出兵原来拒绝,他们就以吕哲要进攻巴蜀的谣言来进行延续,就不相信有那样的言论之后秦国还能继续容忍!

哪怕是现在,吕氏哲邀请豪杰共同出兵原的事情都还传得沸沸扬扬,而吕哲也真的出兵了,半个月不到就重新拿下衡山郡,大家伙就等着好戏登场了。

终于动了。只要动那就好说,一众人等着看好戏,可是吕哲依然大肆宣扬要出兵讨公道的言论,他的兵锋却止戈于江郡交界。什么情况。虎头蛇尾吗?他们发现这个由头展开了想象,后面雨季的到来给了一个兵锋停顿的合理解释。

雨季不适合打仗,谁都清楚这一读,但是停顿兵锋归停顿。怎么衡山郡的吕哲所部不是在准备雨季停止后的进军,而是在构筑防御?

像是建造乌龟壳一样,吕哲的部队喜欢修建兵堡。在南郡能够容纳五百人的兵堡处处可见,占领衡山郡之后立刻开始大肆修筑兵堡就不是一个想要在雨季结束后继续进军的样子。

吕哲在募兵,这是谁都能看出来的情况,募集的新军怎么不是派往衡山郡作为进军原的后续兵力,而是被派往了黔郡?

南郡的军队在频繁的调动,靠近巴郡、汉郡、南阳郡的驻军大幅度的增加,难道吕哲是真的想要进攻秦国的腰部?

宣传吕哲要进攻秦国谣言的项氏等人却不那么看了,他们能看出吕哲是在对秦国展开戒备,说明谣言已经达到成效。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项氏真的纠集了二十万的军队,其有八千是暗地里操练了许久的精锐,十三万是扯起反旗后征募的新丁,余下则是众贵族的武装。

有二十万部队之后,项梁拥立熊心为新楚王,昭告四方之余派出项伯。

项伯身负重要使命四处走动,靠着不错的辩才倒是说服更多的人归附到新楚旗下。他赶到庐江郡,抵达庐江郡之后立刻求见桓楚,不过被晾了很久依然不得接见。

周承认失败远走南郡之后,桓楚开心极了。他努力了七八个月终于要掌握整个庐江郡,可是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周人是走了,可是地盘却出现一些从没有听过名号的人。

这些人部队不多,可是十分的狡猾,从来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像是贼伙一样频繁袭击各县,一下子庐江郡比之前桓周对立时还乱,大有烽烟处处的即视感。

桓楚被搅得焦头烂额也就延缓接收周留下的地盘,没有想到一停下那些乱窜的贼子也全部跟着消失灭迹。若是没有这个情况,他会觉得那些贼子是**的武装,可是有这样的情况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有人不想桓楚掌握整个庐江郡,为此不惜派军队扮作贼子四处偷袭,这是很简单就能猜测出来的实情。他第一瞬间将罪魁祸首按在吕哲头上,因为吕哲对长沙郡的态度是乐于吴芮作为最强,但是吕哲容不得吴芮掌控整个长沙郡。庐江郡有这样的情况,他认定是吕哲所为,心里的愤慨那是不用说的。

仔细思考了一下,桓楚亲自找到吕哲派来的郑浩,见面的第一时间就抽剑作势要砍,把郑浩惊得是连退了好几步大呼:“这是为何?”

桓楚自然是没想真的把郑浩砍死,那不过是表达气愤的一种姿态。而后,他气冲冲地指责:“我好意派兵助你家主公,他却派人四处袭击我的领地。这是一种令人切齿的小人行径!”

郑浩表现得无辜极了,他却也没有争辩,而是说:“浩来庐江已经一月有余,实在不清楚主上有什么举动。桓君所说的事情浩一慨不知,可否容浩写信予主上?”

桓楚怒气勃发,生硬地允许了。

要有一个说法,对郑浩的监视也要严密,桓楚就等着吕哲会有什么样的回复。不过吧,桓楚觉得吕哲肯定会矢口否认。

南方各郡大乱之后,各郡英杰层出不穷,能够快速获得一郡之地的人却是不多,基本上谁想要做大就会被群起而攻。

吕哲起家的资本有众多国遗民依附,从一开始就占据人力的优势,这是一个例。

项氏就更夸张了,初一举旗就作用两郡,那是他们经营许久才得到的收获,怎么羡慕也羡慕不来。

在南方各地的武装,吴芮和桓楚算是比较成功的两个人了。吴芮是靠着口号获得人和,桓楚却是一路杀出来的成就。桓楚又比吴芮崛起的过程要艰难非常多,恰恰是因为艰难,桓楚也就更加的珍惜,怎么能够容忍即将成功之际横生枝节?

给予郑浩时间,桓楚也是在给自己时间。他需要思考一下全局,对时势有更多的了解。

五天之后,郑浩主动求见桓楚。他被接见时,桓楚准备了两排刀斧手,更是将一个油锅烧得沸腾。

桓楚见到郑浩就说:“有什么花言巧语就说吧。说完你是喜欢被刀斧手砍为肉酱,还是喜欢用油煮熟?”

郑浩失声苦笑:“浩再百般不是,也是三郡之地,三十余万雄兵之主派来的使节。桓君这般作为,实在不是一位掌握十数万将士的主上该有的胸怀。”

冷哼一声,桓楚森冷地盯着郑浩。

郑浩正了正衣冠,左右看了看没有看见待客的长案与坐圃,他索性也就缓缓地屈膝跪坐在地上:“桓君,庐江郡内有我主的部下。坦言相告,我主亦不想看到桓君控制庐江全郡。”

什么!?没有蜜糖一般的花言巧语,郑浩竟是说出那样的话?

可能是觉得太过意外了一些,桓楚一时间有些怔住了。反应过来时,他站起来手指郑浩:“拉出去,拉出去!”

几个武士冲了进来,二话不说夹着郑浩倒拖着拉出去,期间郑浩一言不发,脸上的表情也未见害怕,倒是那嘲弄的表情十分明显。

等待将人拉出去,桓楚越想越不对劲,大吼:“等等!重新带进来!”

有人赶紧出去传令,没一会郑浩又被夹着进来。

双臂被武士夹着的郑浩脸上还是带着嘲弄,挣扎一下没挣开,对着桓楚道:“想清楚的话,还请桓君命他们将浩放开?”

桓楚挥了挥手手臂,沉闷道:“你倒是不怕死。”

“不是不怕死,”郑浩又在整理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