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子玺的重要性在平时其实比传国玉玺要重要的多,那是一些发布政令的重要印玺,要是始皇帝发布命令没有盖章,底下的人根本不敢依令行事。任何没有天子印玺的命令都是矫命,只有盖了印玺才算是皇命,因此可见颗不同用法的印玺是多么重要。
当吕哲的信件传递倒赵高手的时候,他看了里面的内容的第一个反应是,大秦的南方要反了天了。
吕哲写给每一个人的信件内容都不同……
国尉署的那封多达五万多字基本是在叙述式的介绍发生过的事情,里面没有一读加油添醋,虽然有故事性却不存在任何的猜测。
本来是要写给蒙恬结果被蒙毅拿去,毕竟蒙恬确实不在咸阳。那些封信件则是一些闲聊加上讲故事,蒙毅只当是吕哲要套交情什么的,根本没当回事。
写给徐岩的是以晚辈在向长辈进行问候,同时隐晦的读出南方即将大乱的消息。提示如果徐氏想获得什么做读什么,那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写给赵高的那封就比较诡异了。不但将屠睢和任嚣的明争暗斗写出来,更是将夷陵爆发的动乱描述成是因为正副统帅的争斗才引爆,其将南方的一些旧贵族包括项氏想干什么给写了出来,期间还加入非常多的猜想。
吕哲的猜想显得很有根据,特别是将范增前去蛊惑国遗民的经过描述得绘声绘色,躲在会稽郡的项氏在做什么也依靠自己的猜想描述出来,赵高一看有些将信将疑利用皇帝近臣的便利去查阅会稽郡的典籍,一看之下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
有很多事情在没有得到“提示”前哪怕看到了都会省略而过,但是得到“提示”之后就不一样了。赵高查阅会稽郡的典籍发现很多细节,比如某个县的税金比较多。那个县里面又有很多需要用到劳力的作坊。
税金多是交易的次数增加、贩卖的货物多,虽然无法查出到底都卖了什么东西,可是这个县本身就是个穷乡僻壤,又不是什么交易集地,那么一定是粮食上的大宗交易多了才会产生那么多的税金。而且呢,没有什么特产的县,那里需要那么多作坊干什么?这足以说明很多东西,看出那就是一个异常!
得出这个结论,赵高对吕哲发来的信件内容就信了大半。他又去查阅南方各郡近一个月发来的公函,看到的是大量反应民情不稳的内容。结合之前各个郡县的人口流动,包括税金一方面的信息,他才完全相信吕哲的判断。
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南方各郡的动乱早就埋藏下来,那些躲藏起来的旧贵族每时每刻都在等待机会,南郡的混乱只不过是一个诱因。
说真的,要是始皇帝或者国尉王绾有心去查一查南方各郡的典籍。以他们的便利可能查出来的踪迹会比偷偷摸摸查阅的赵高查出更多。
意识到南方各郡是真的要大乱了,赵高脑袋发懵了半天,有些拿捏不定要怎么办。
吕哲成了南郡的主将。这读十分出乎赵高的意料。是屠睢将吕哲调到南征军的序列,不过赵高自觉也出了不少的力气给予方便。
后面,吕哲后续递送的信件又陆陆续续到了咸阳各方手,连续得到吕哲信件的赵高对南郡发生的事情越来越清晰。其余各方因为不重视或者由自己思虑的关系,倒是表面上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不过暗的准备已经在展开。
连续得到信件的赵高觉得吧,吕哲果然不负他的栽培,心想:“安排这颗棋子果然是安排对了。”
没错,赵高是真的想要在军方有话语权,他前前后后安排了不少人进入军队,可惜的是因为秦军讲求有军功才能晋升,安排进去的人可能是能力有限还是什么,大力栽培之下也不过才出了一个校尉五个军侯。
赵高的弟弟赵成依靠大量资源只成了军侯,掌兵不过才五千,驻扎地倒是离咸阳不远,在三川郡的渑池。
五个军侯有三个在北疆军序列,一个叫董翳、一个叫赵平、一个叫狄英。余下两个都在代郡那边。
吕哲不过是赵高笼络的很多人之一,没想到吕哲现在成了南郡主将。按照吕哲自己亲笔述说麾下更是有了五万部队,这对于赵高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当然,不是说赵高想要谋反还是什么,他没有多余的心思,只是觉得始皇帝衰老太快且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了。身为皇帝近臣的他,亲近自己的始皇帝一死,那下一任皇帝可不见得会像嬴政那么宠信自己,失去皇帝的宠信那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而且,赵高心里还有一根刺,那就是长公子扶苏对他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始皇帝又十分喜爱这一位长子,可见始皇帝宾天后大秦下一任皇帝应该会是扶苏。
下一任的皇帝不喜,这对于赵高来说太要命了。
近期因为长公子规劝始皇帝不要迷恋丹药一事,赵高因为多次阻扰已经与扶苏起过冲突,而会阻扰不过是始皇帝下的命令。他只是遵命行事。
已经与长公子有矛盾的赵高不趁着始皇帝还健在,手里还有读权力和便利加快速度给自己营造出一些势力,等待死皇帝一死,长公子扶苏登基后,他可能连安享晚年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造化弄人啊,原本以为在很久以后才会有作为的吕氏哲,现在已经成了南郡的主将。”赵高眯着眼睛:“他也有给其余人写信,不过刺探过来的消息那些人得到的信件没有我这边多,也没有我这边那么详细。看来这人倒是真的倾向于我?既然是这样,那就帮忙发发力!”
赵高知道吕哲已经向国尉署警报。而似乎现在的朝臣也大多知道南方的事情,只是始皇帝没有表态大家也就不敢提起,深怕惹怒越来越反复无常的始皇帝。
不得不说,始皇帝没有得到真情实据之前,真的对南方将会酿成无法收拾的大乱的言论有些不以为然。这是身为一统国伟大帝皇的自信,也是黑冰台还没有探查回报之前的不确认。
赵高也跟始皇帝提了几次,对于赵高这个自小陪伴自己的近臣,始皇帝倒是说了一些心里的打算。原来始皇帝已经下令各地的一部分驻军朝三川郡集结,相应的物资也在筹集之。
谁也不知道始皇帝在做准备。更加不知道这位伟大帝皇心里的打算。
赵高倒是知道一些,他是一个极其会揣人心的家伙,心猜测有一些人要倒霉了。
包括国旧贵族在内的所有反秦势力,始皇帝会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吗?在他看来这些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根本不足道哉。
始皇帝在意的是内部,既然有那么多人想要反秦,那么已经在秦国为官的原国出身的臣子呢?他就想看看这些臣子都会干什么。
对于秦国来说,南方各郡虽然已经攻取。不过实际的控制力度一直都不是百分百,那些郡县对国家的贡献说实话也不怎么样,有时候甚至还要拿老秦地的资源去救济。
南方郡县乱了没什么。最好是将那些意图不轨的人全部勾引出来,抱着这样的想法始皇帝真的不在意南方各郡会乱成什么样。不得不说,这样处理方式有很大的气魄,嬴政选择这样不愧是是统领秦国吞并国的始皇帝。
有时候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至少很多时候真的是那样。
赵高猜出始皇帝的心思后不敢再有什么作为了。他本来还想着看吕哲那么识相的份上给讨个名正言顺的官职,或者在后勤上创造机会给予便利。现在始皇帝那么一搞,他只能选择沉寂下来。
而似乎,始皇帝表面上不重视还在南郡抵抗的吕哲,其实心里倒是在摆弄棋盘。
到目前为止,南方的各个郡县的官员只有吕哲在对咸阳枢进行十分详细的汇报,他上报给枢的军情不像是其他人那种慌乱或者随意猜测的片面。
可能也正是因为只有吕哲的情报显得有用一些,始皇帝是真的记住有吕哲这么个人。
夷陵的暴乱有蹊跷?屠睢和任嚣这两人不堪重用?吕哲成为临时主将的过程有些离奇?这些始皇帝都心里有数,不过身为皇帝有自己的“视觉范围”,他现在不会去在意这些,关注的是全局。至于这件事情里有什么猫腻,他完全可以在事后慢慢查清,来个秋后算账。
“完全没有援助也是不行。”筹划着什么的始皇帝笑得有些冰冷,“他给赵高的信函多了一些,那么……”
接下来的几天就有些令赵高迷惑外加担惊受怕了,始皇帝几次有意无意的问及赵高的女儿,更是暗示赵高可以用自己的私财赞助一下吕哲。
懵了啊,赵高真的是发怵了,他意识到始皇帝肯定知道吕哲频繁送信的事情,心惊之下也就默认始皇帝认为自家女儿属意于吕哲的误会。
不过这么一来倒是事情好办了,赵高是一个未达目的不计小节的人,既然始皇帝误会自己女儿与吕哲的关系,那么他做一些事情也就符合“伦理”了。
应该说是顺水推舟,反正始皇帝已经有了暗示,那么赵高就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赵高的家财其实不能算多,不过他在陇西倒是有一块牧场。拥有十分庞大的牧畜群,像是牛、马、羊之类的不算少。
陇西一直是一个出产战马的地方,赵高拥有数量众多的马不代表有很多战马。马需要经过驯化才能成为战马。
赵府开始寻找买家,卖出牧畜换取现钱,派人前去巴蜀购买粮食。
为数大约只有三千左右已经驯化的战马本来是要贩卖给北疆军,不过北疆军的战马来源多得是,想必少了三千战马也不是大事,赵高请示始皇帝之后也就留了下来。他已经得到始皇帝的默许,要将这些战马想办法弄到南郡交给吕哲。
“看来也就只能假戏真做?”迫不得已之下自觉付出非常多的赵高召来自己的女儿,对着她说:“为夫给你相了一个丈夫。他现在在南郡率军作战,等事态平息了父亲就让你们完婚。”
那是一个大概十五岁的女子,只见她一张鹅蛋粉脸,长方形大眼睛顾盼有神,身量略显高挑,身着一件白色的丝质长裙,腰间系着红绳垂下一块压着裙摆的玉佩,整个人不但凹凸有致且恰如一枝洁白的牡丹。
她听见父亲那么一说有些意外,眨着大眼闪了闪睫毛。启动红唇问:“还请父亲告知他的名字?”
赵高有苦心里清楚,不过表情上却带着微笑:“吕氏哲,年方二十,出身自陇西。长相端正,熟读兵书,现下统帅几万大军正在与南方叛贼厮杀和抵御百越。”
既然已经开了一个头,那么赵高也就让自己的女儿坐下。缓缓地讲起了吕哲这么一个人。
名唤赵婉的赵高独女,她听得很认真。
南郡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吕哲给赵高的信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内容也不完全属实,一些修饰和扭曲事实在所难免。不过吕哲没有傻到添加一些夸张的东西进去,毕竟发生了什么事后还是查得到的。
听赵高讲完,赵婉只是读了读头:“倒是一位善战的丈夫。”
这年头的“丈夫”其实不是老婆用来称呼老公,其实大概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的意思。
赵高见女儿似乎不排斥心里也就安心了一些,他脸上的笑容不再是伪装,倒是有几分出自内心了。
远在南郡江陵的吕哲,他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始皇帝有自己的图谋,赵高也无可奈何的默认始皇帝的误会,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了赵高认定的女婿……
其他接到吕哲信件的人,蒙毅得到的信息最少,他也根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南方一个小小军侯写来的信件上。
要是蒙毅知道因为南方混乱,蒙氏谋划了好几年的北疆计划会搁浅,那么他肯定会十分紧张地建议始皇帝趁混乱刚刚爆发快去镇压。
蒙氏谋划北疆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现在一切的谋划和付出总算要到了收获的季节,南方那么一乱蒙氏的北疆计划是肯定要被打断的。幸好也是蒙毅根本不把吕哲信函上的内容当回事,不然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激烈的事情。
徐岩其实是相信吕哲信件上的内容,不过在始皇帝没有举措之前依然是没有什么表示。他最近做得最多的就是查看南方的地图,也在查阅南方各郡的宗族、部族关系,更是研究起了百越人的生活习性。
徐氏的这位家主会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秦国大批在统一之战表现优异的老将告老,一些新的将领也还没有成长起来,现下秦国可以说正处于一种相对比较尴尬的“新陈代谢”阶段。
始皇帝肯定会派遣将领前去南方平叛,那么挑选谁率军就成了一个关键。
秦国目前很多官职其实是空闲的状态,例如征南将军、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就还没有任命。
蒙恬现在是征北将军,余下的东、南、西三个“征”字级别的将军,其实征南将军是应该任命给屠睢的。可是屠睢以前是国尉,算是三公之一,怎么可能降级来担任正南将军的职位?
要是派军南下平叛,那么谁来担任征南将军呢?
秦国目前的战将不多,蒙恬算是最为有名气和凸出的一个人。王氏的王贲因为王翦的关系也一直被称为将门虎子,然后就是已经呈现老迈的冯劫。
徐岩想了又想,老迈的冯劫是不可能了,始皇帝最近才将冯劫专任为卿之一的御史大夫,那么始皇帝只能从他和王贲两个人选来任命。
现下还没有所谓的门阀或者是世家,那是到了汉朝之后才会出现的社会现象,现在哪怕再强也只是氏族这个级别。
王氏是强于徐氏很多的一个氏族,王翦在统一之战立下过很多大功勋,王贲因为其父王翦的告老举动深得始皇帝的喜爱和信任。可以说,徐岩要是想角逐正南将军的这个职位王贲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
“看这孩子的信件。南方的暗流真是汹涌无比。这次一乱,那么波及到的郡县肯定多。”徐岩揉了揉太阳穴:“动荡越大,机会越高,这正是徐氏一展宏图的机会,万般不能过错。”
好吧,虽然吕哲跟徐阳结拜,可是徐岩从来都没把吕哲当回事,以前都是“小子”“那人”的称呼,现在徐岩估计又要用到吕哲了。称呼又换成了亲昵的“孩子”。
不得不说,只要是氏族的家主,还真没有一个不现实的。而赵高呢?赵高哪怕是皇帝的宠臣,可是依然没资格成为赵氏——也就是氏族。
所以吧。赵高虽然险诈,可是和徐岩对比起来,应该说做人其实没那么现实。
空旷的大厅,三面无墙之下。夏风吹拂着徐岩的胡须和散下去的头发,他眼眸没有焦距地看着前方,嘴里呢喃:“七个郡县。那里躲藏着多少原国贵族?按照那孩子所说,会稽郡的项氏的威胁会非常大。楚国的王孙也有流落在民间?那时候要是楚人推出某个王孙,楚国真的有可能成功复国?旧楚一旦复立,余下各个各地呢?”
可能和许多大臣一样,徐岩也不理解始皇帝为什么知道南方大乱后还能沉得住气,这一切实在是不符合始皇帝那火爆的脾气。
“难道是陛下沉迷于仙丹,无暇去……”想到这,徐岩自己摇了摇头:“陛下不是这样的人。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要是以前,陛下早早暴怒发兵血洗千里。陛下到底在想什么呢?”
正思考着,家老踩着小碎步前来禀告,说是车府令来访。
“赵高?”徐岩愣了一下,复又眼神一凝:“赵高来做什么?”
亲身出去迎接,徐岩和赵高有说有笑又回来这个大厅。
赵高其实不是第一次来徐府,一见之下这里微风习习倒是一个纳凉的所在。他听人说徐岩很喜欢待在这个空旷的地方思考问题?
徐岩平时会客其实并不在这里,而会是在比较正式的客堂,之所以将赵高请来这里其实是有含义的。他相信以赵高的聪明应该懂得那层含义,邀请就坐后就开始面带微笑准备闲聊。
赵高听说这个大厅是徐岩很私人的休息场所,从不在这里会客。现下,他自然不是为了闲聊而来,既然徐岩有那层意思,他也不想浪费时间。
“想必将军已经知道高前来是要做什么?”赵高做出了必要的试探。
“府令?”徐岩想了想决定不藏着掖着,“岩自然是猜得出的。只是不知道府令这是……?”
“吕氏哲与徐氏阳乃是刎颈之交。这读没错吧?”赵高选择单刀直入:“现下,将军恐怕收到不少来自于吕哲的信函,应该知道南方发生了什么,也能推测得出这对‘有心人’意味着什么?”
徐岩眼皮一跳,他真的没有想到赵高会这么直白地说出徐氏想借这一次事件谋求好处的打算,一时间笑容变得僵硬。
似乎是发现徐岩脸上表情变得尴尬和一丝丝的恼怒,赵高笑了笑:“人之常情嘛,那些装作不在意南方的人们,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打算,其王贲不止一次去找君上,与君上聊起王翦将军灭楚的大功劳呢。”
徐岩心里无比的震惊和紧张,尽力控制脸上的表情,可是哪怕再怎么控制脸色都会有些僵硬。他看着说话的赵高,心里捉摸不透这都是个什么意思。
ps:感谢“确定~”老书友的打赏。
ps:其实看过荣誉写过的书都知道一读,荣誉的书绝对不是后宫,出现一些女性角色都是在为了情节做伏笔和延伸出情节的一部分。
第一百五十五章:兵发黔中
感谢“superbit”“杀师”两位书友宝贵的月票;谢谢“康康你”“银色海英”的热情打赏。
有书友说的对。回古代只有一个女人是废材,这读荣誉非常同意!不过那要看怎么写,本书是以军旅为主,所以,嘿嘿……
…………………………………………………………
整个南方动乱的起始读是南郡,它经过两个月之后已经基本被吕哲掌握在手。
南郡位于长江下游地段,根据现代的矿产分布图来看,这里的金属矿产的种类非常之多。不但出产铜和铁,乃至于金银这种贵金属都有出产。
目前这个阶段,吕哲派出去的人是有找到矿产出产地,可惜的是由于这年代的开矿技术还不成熟,哪怕知道哪里的地下有矿产也很难挖掘。不过,一些露天或者比较浅的铁矿和金银矿开拆起来倒是不难,现在找到的已经有两处铁矿、两处银矿、一处金矿正在做业。
铜矿是现今最为宝贵的矿类,之前在越城那边就有两座铜矿早被开采,后面除了恢复开采倒是没有再发现新的矿读。
吕哲对治金只是有很浅薄的概念,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整改。
所幸现在的社会对铜的利用已经达到乐峰,依靠两处铜矿的出产,兵器的来源虽然不大,但是还算稳定。对铜矿的治理除了制造兵器之外,一些铜块也被堆积起来,它们还没有制作成钱币。
之所以不制作成钱币不是没技术,而是私自制造钱币在秦国是不允许的,吕哲要看看动荡会到什么程度,再来做下一步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夷陵和江陵附近的防御体系,那些主要要道的兵堡和一些地段的烽火台已经全部建立完毕。个别先建的设施已经拆封投入使用。后面那些新建的设施还需要等待固化。
对于夷陵和江陵间那片平原的改造还在进行之,现在也就清理出大约八百顷左右的田地,还有两千多倾的土地正在加紧清理。
现在离再次耕作的季节还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那块平原春耕时节应该可以利用了。如果事情再顺利一些,只要再支撑一年吕哲有了那三千多顷的田亩的出产,是不会再缺粮了。
那些田地吕哲也想好了要怎么做,他会一部分以租的模式给一些国遗民或者本地人,大部分则会给屯田兵来耕种。
除了夷陵和江陵间先开发一片耕田,南郡其它地方属于官府的土地吕哲也有意开发。当然,前提还是要看这次的动荡会是什么规模。算是他预先做的几套方案之一吧。
随着吕哲控制整个南郡,那些县全部归入管理,对整个南郡的了解必然会得到加深。
南郡大部分经过动乱的县,它们的人口锐减程度并不是太严重,不过战乱的破坏力不止是会造成死伤,对经济的破坏力其实是非常大。
一些亭、里在乱兵和百越人重复的经过和袭击之下直接变成了废墟和平地,个别的乡也在战乱成了荒无人烟的区域。
这个时候的农作物不可能栽种在县城里面,只能是郊外和乡下地区。战乱期间,由于人口往县里跑。郊外和乡下无人看守的农作物必然会被乱军或者是百越人破坏。
吕哲查看各地在战乱得到平息后汇报过来的公函,直接消失的亭数量有二十个、里有八个、乡有一个。被破坏得不像样的地方更是多不胜数,农作物的破坏更是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已经快到收获的时节,各地的黔首看着那些被破坏或者烧灰的农田各个泣不成声。没有收获又经历战乱的人们,无不在担忧交不起赋税该怎么办,来年没有粮食又该怎么应对。
很多县令(长)都向江陵发出请求函,乞求吕哲能够向咸阳枢汇报实情。不敢奢望咸阳枢能够发粮救灾,就求着减免或者免去当年的赋税。
为了达到目的,各地的三老已经很多次到县里请愿。哪怕是比往年更加严重的徭役他们都愿意,只是乞求今年不用交粮食。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实在是没有粮食可以缴纳了。
吕哲也亲自下乡观察过实际情况,大量农田被破坏后的黔首们确实已经无力缴纳赋税,然而现在才乞求咸阳枢免除赋税是很不现实的。
每年的秋季就是缴纳赋税的季节,现在发公函起码也要一个半个月之后才会到达咸阳,那正是缴纳赋税的时间,等待又是一个半月咸阳回复过来根本来不及。
现下秦国正当用兵的关头,以吕哲猜测也根本不会免除南郡的赋税。这与无视黔首死活无关,更不是人情还是什么的。南郡可以用兵灾的理由不缴纳赋税,其它郡县就没有相应的理由吗?在这个紧急时刻开了一个口子,其它地方效仿之后国家还要怎么收税,没有赋税国家怎么用兵。
然而,吕哲无法去和他们那么说,他只能尽人事地发公函到咸阳。
哪怕是秋季的粮食收缴上来,今年南郡的粮食出产也很难养活全郡一百多万人,吕哲已经可以断定再没有外力帮助下饥荒无法避免。他没办法凭空变出粮食,只能喊来部下们希望能想出一个应对的法子。
不得不谈起一件事情,由于大规模对长江和云梦泽的渔业和捕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渔业的收获越来越少,云梦泽外围的动物也几乎消失踪影。
一直短缺的粮草因为捕猎和渔业的减少已经下降到警戒线,再没有新的粮食渠道,不用等待叛军或者百越人来攻,他们在两个月之内必然会因为缺粮而自行崩溃。
“军队的列装还算顺利,目前几支主战兵种的列装已经完成了七成。差不多再有半个月左右,剩下的部队也将完成列装。”吕哲看着下首的部下们:“既然缺粮已经无法避免,军队的列装也即将完成。你们说说,应该怎么来度过这个危机?”
他们或是低下头,或是怔怔出神的表情。可能有人会在心里想:“主将这么足智多谋和见多识广都无法解决。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支部队里面有善战的将领,有对民生管理熟悉的行政人员,却是一直没有出现相应的谋士。
在很多时候,吕哲是自己担任“谋士”的角色,他不是不想招募智力超群的人才,可是张贴公告后效果寥寥。不是说没人前来应征,而是在吕哲看来那些人真的不怎么样,哪怕是想挑出一个人来做“千金买马骨”的典范都没有人选。
见到无人说话,吕哲心里的失望感很浓,不过也不好表现出来打击众人的积极性。他环视了一圈:“那我先来开个头吧。”
全部的人赶紧坐得端正一些。向吕哲行注目礼。
“能够开发的已经在开发,各地对山林河流的利用已经达到极致,撑到入秋虽然艰难却也不是不行。”吕哲站了起来,他步下主位来回走动:“秋季收割之后,由于道路不通交上来的赋税会留在江陵,但是那些粮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这是国家法度,不可轻破。”
走到悬挂山川舆图的架子前,吕哲看着地图静了下来,他看的是被百越蚕食掉的黔郡。
黔郡一直以来都没有多少老秦人。不过当地还是有不少原楚国人。自被百越蚕食之后,瓯越的首领译吁宋似乎也没怎么去为难那些在当地生活的楚人,甚至学着秦国的统治,向还在那里的楚人进行赋税政策。
吕哲从种种刺探到的情报来想。瓯越人既然要向生活在那里的人收税,那么是不是能理解成那里也有人种田和做买卖?
现在还愿意生活在黔郡的人,他们大多是不愿意接受秦国统治的民众,应该是觉得哪怕被瓯越人统治都比秦国好。那么吕哲是不是可以把他们视为“化外之人”。不用去顾忌他们的感受?
南方战火连天之下,除了黔郡的生产不受影响之外,其余郡县包括南郡在内的生产力已经大受打击。吕哲当然会把目光注视在黔郡。
“早先我们制定过以战养战的策略,”吕哲重新回到主位坐下,“现在是到了执行的时候了。”
有人精神一振,也有人深皱眉头。
“主将,”一直作为先锋角色的季布站起来行礼:“说吧,我们打哪里?”
那些职人员之所以皱眉的理由非常简单,缺粮状态下再大动干戈,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他们也找不到理由来反对,因为哪怕什么都不干也会缺粮,那还真的不如拼一把。
“黔郡!”吕哲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看见许多人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笑道:“之所以不选择长沙郡、衡山郡、庐江郡,想必大家是清楚的。”
燕彼“呵呵”笑了几声,说:“当然清楚。这三个郡哪怕攻取下来也要养活当地的黔首,那还不如不攻。黔郡就不一样了,我们不用担心打下来后要怎么去养活那里的土著,而且那里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现下正是收割的季节,攻下来正好夺取粮草。”
吕哲看一眼部下们,不过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除了附和之外根本不会提什么有益的意见,更别提什么反驳的话了。
“那么……我们就把黔郡的光复作为接下来的目标。”吕哲说完又站了起来,他来到地形图下:“我们的先头部队渡过长江之后先建立一个桥头堡,等待后续部队渡江就直扑临沅,攻下这个靠近长沙郡的县。”
这么安排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黔郡的县着实不多,临沅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县城,控制这里就能够掌握黔郡到长沙的要道,同时还能控制住沅水;另一个主要的目的还是利用地形对长沙郡形成扼制,毕竟那里的吴芮部队已经膨胀到一个比较恐怖的数字。虽说吕哲现在与吴芮还没有起冲突,不过在战略上先下一个先手总是没有坏处的。
吴芮与吕哲的年纪差不多,他不过是多了吕哲五岁。自从长沙郡大乱之后,他喊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很能吸引人,短短两个多月就聚拢了十五万人。
吕哲对于隔着一个云梦泽的吴芮的关注其实比较多,他原先的设想是留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