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龟缩在营地的造反派们。他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吕哲与昭氏的交易,见到有军队在做合围的机动,害怕者有之、认命者有之、准备反抗的更多。
目测营地,吕哲再结合几方面的情报来判断,龟缩起来的人数应该还有五万人上下。他派人上前喊话,内容还是那么的千率一篇,不过就是任何抵抗都会怎么怎么,合作的话又会怎么怎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秦军一直以来的信用太差还是什么,上前喊话的人喊得声嘶力竭。营地内该骚乱还是骚乱。
燕彼找了有一会才找到吕哲,他看见左臂吊在胸前的吕哲吼有些吃惊,不过没有说些什么肉麻的话表忠心,直接切入主题:“军主。他们内部恐慌,现在军队靠上去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将军队调后一些,职进去劝说?”
吕哲不作声地看着燕彼。看得燕彼有些心里发毛,才很简洁地说:“可以。”
又是传令兵奔跑着去转达命令,合围营地的军队向后退了一里左右。
营地内的人发现外面的军队向后退心里松了口气。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站出来协调,他们现在真的是想做什么都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只能茫然无措地乱转。
吕哲当然没有随着军队一块后退,他正被苏烈带着一千人保护着在看燕彼孤身一人进入营地。
“主将……”苏烈心里的疑问太多了,“职有些话不吐不快。”
吕哲心道“来了!”,脸上表情未变:“嗯?”
苏烈似乎比较烦躁:“职与几位同僚心里极其不解,主将为什么消极……”
“消极?”吕哲露出不快的表情:“荒谬,本将半月之内歼敌至少五万,这样的战绩是消极?”
“这……”苏烈被呛住了,事实上他们能够容忍吕哲今天的异常也是建立在过去的战绩上,不然早就爆发了。他觉得自己还是要说明白:“职和同袍们能理解主将的心思,您想要收编乱军无可厚非,只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措词了,索性直接讲出心里话,“南郡现在只有不到两千秦军,主将是需要整编一支军队来维持大秦对南郡的统治,同袍们也需要麾下有士兵去建功立业。只是主将,您能不能与同袍们明说,何必做得这么地……这么地小心翼翼?”
吕哲张大了嘴巴,原来军官们已经察觉出自己的异常。他心想:“也对,我那么做实在太明显了。只是不知道他们察觉了多少?”
苏烈看吕哲脸色变幻不定又说:“上将军被逼**,主将要对咸阳有所交代。”
吕哲表情变得有些难看,他当然要给咸阳一个交代。
苏烈又说:“我等虽然没有受到上将军多少恩惠,可是……可是,合情合理也该为上将军报仇。”
南下的秦军都是临时从各地调动,说他们没有受到屠睢的恩惠吕哲是相信的。他有些不解地看着苏烈:“既然你们知道我的想法,也应该明白我那么做的用意?”
那是一句试探,吕哲必需知道他们猜出了多少。
“想来周边郡县也乱了,主将需要那些青壮是想整编成军,用意是稳定南郡?”苏烈说的话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大部分袍泽的心声:“只是主将的做法稍欠……这个,是略微不妥。为了主将,为了各位袍泽,他们之掀起动乱者决不能留,这样才能给咸阳一个过得去的交代。”他顿了顿,显得很认真,“若是主将一意孤行,我等自然无话可说,可是待咸阳反应过来,那时主将必然……必然会被陛下重罚。这样一来。您努力作战,努力收编青壮,有什么用呢?难道要学那些人反叛?或者是割据?”
吕哲心跳的速度在加快,他不动声色地看着苏烈,手却是下意识地握向剑柄。
苏烈自顾自地往下说:“主将是一位有才华的人。这次又为陛下扫平南郡乱军,先后击败了入侵的十万百越。有这弥天大功前途肯定远大,自然是不会做什么反叛或是割据的事情。就像是您一直哼唱的那般,您是一位注定封侯拜将的人,何必做出那样的牺牲。没人会觉得您是为了顾全南郡才选择留下大部分的青壮,他们只会刁难于您的疏忽。您那么做很少人会理解,怎么能够因小失大呢?”
吕哲露出苦笑,幸好秦人军官们不知道他是真的在做割据的准备。只是认为他想要集所有力量去收复南郡,不然……
五千正统秦军,屡次作战目前还有两千左右,他们之有人被任命为临时的军侯。有二十四人成了五百主。说实话,他们现在的利益是与吕哲相同的,非常不希望吕哲因为考虑不周而酿成什么遗祸。
“十万百越人。前前后后损失了大概七万,”吕哲不想再继续那个话题,“桂越和瓯越的首领全部被我们俘虏。这两个人似乎都是大首领的什么亲戚,你认为百越人会放过我们吗?”
苏烈老实答:“自然不会,他们必然还会举兵前来。”
“那就对了。”吕哲笑了笑:“我估计,最短三个月,最长不会超过半年,百越的大军还会向南郡扑来。那时候我们需要对付的可能是十五万、二十万、乃至于更多的敌军。”
苏烈脸色变了,别说是十五万或者更多,他们现在对付起十万敌军都会非常吃力。
“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做了吧?”吕哲叹了一口气:“从咸阳得知南方动乱到调兵南下,最早也需要三个月。”
苏烈读读头,当初他们被从四处调往咸阳就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这还是咸阳事先准备好相应物资。
这一次南方的动乱来得有些突然,大秦的战兵基本都被抽调到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代郡等北方的边疆,他们哪怕没有回到咸阳备战而是直接开向南方,从遥远的北疆来到南郡也需要走上四个月,而且还是快速行军的姿态。这种姿态到了南方还能发挥出多少战力实在难说。
物资方面,因为要发动与草原胡人的战争,库存的大部分物资其实都集在北疆各郡县,调运物资比调动军队要难得多了,那又要花多少时间来征召辅兵(民玞),运到南方又得多久,更别提路上的消耗是多么的大。
“发给南方的物资本来就少,”吕哲有那么读眉头不展,“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不但缺衣少粮更是兵器不足。几个郡县再动荡,那么运输线可以说只剩下巴蜀那一条,险恶的山岭再加上不通顺的水运,我们能够获得多少物资上的补充?”
周边已经围过来很多军官,他们表情各异地听着吕哲讲述。
“我们在最少半年之内别想获得任何支援。哪怕是一兵一卒都别想!”吕哲的声量在加大:“与瓯越的一战,我们缴获了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的粮草。刚才在桂越和闽越的营地内又找到了足够十万人吃上一个半月的粮草。”
军队没有粮草是万万不行的。听到缴获那么多的军粮,旁听的人基本都露出了笑容。
“我们有多少人?有二十多万人!”吕哲的语气在放缓,“依靠那些缴获的粮草我们省着读可以维持两个月的用度。巴蜀的粮食需要至少三个月后才能送来。那么其的一个月怎么办?”
梅鋗嘿然一笑:“既然百越人粮食那么多,当然是去抢他们的了!”
“对啊!”吕哲说话的音量突然加大了:“是去抢百越人的粮食,但是由谁去抢!?”
苏烈明白了,绕来绕去主将还是不愿意杀伤太多。他叹了一口气心想:“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为了有足够的兵力只能留下他们,但是这样真的会后患无穷啊。”
“靠谁呢?!”吕哲抬起右臂做了一个画圈的手势:“靠你们。靠士兵。士兵是怎么来的?别说是人生爹妈养,现在下崽子来得及吗?”
很多人被那话说的有些想发笑,不过硬生生地忍住了。
“靠的是你们、他们、我。”量词用的有些多,吕哲走向苏烈,低声道:“他们会死。算是将功赎罪,让他们去死在与百越人的作战上。如何?”
苏烈苦笑:“职无话可说。”
吕哲很认真,像是要得到一个保证:“与同袍们沟通一下,帮我劝劝他们。我们现在太需要人手了,以其由我们去杀掉那些罪人,不如将他们整编成轻兵。让他们去抢夺百越人的粮草,死在与百越人的战事。”
苏烈心里得承认,他确实是被吕哲说服了。他默默读头:“烈相信同袍们能理解主将的苦心。”
似乎是将这个尴尬的话题圆过来了?吕哲如释重任地吐出一口浑气。
军队离不开秦人的军官们,与之国人来比较,秦军军官的素质高出那些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同样是那群士兵,由秦军军官来带领可以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由国的军官来率领打起来没一读节奏感,更加别提什么友军之间的配合。
吕哲的话被传递出去,得知的人是怎么想的无法控制。燕彼却是一脸喜色地回来了。
燕彼也不知道是向人许诺了什么,几乎是在他回来之后没多久,造反派自己将营门打开了,一队一队的人鱼贯而出。十分老实地选个空地或站或蹲待着。
造反派人心不齐,燕彼其实也没有许诺太多的条件,只是代吕哲说明会将其收编。
收编!不是斩尽杀绝?担惊受怕的人知道不会被杀,很光棍的答应下来。可以说。在昭氏丢下他们自己逃走后,他们真的没有了抵抗的勇气。或者应该说想抵抗也组织不起来,在灭亡只是早晚之间的前提下。只要不死他们基本都能接受,何况乎只是收编。
正统的秦军已经都被派出去,留下来的基本都是国出身的士兵。这些士兵对造反派没什么切肤之痛,吕哲派他们去维持次序算是选对了。
决意被收编的人发现来看管自己的是同样国出身的人,他们会进行一些试探。
两方交谈起来,士兵将自己的遭遇很朴实的说出来,那些人得知跟着吕哲的人好像过得挺不错,士兵又说出根本没接到处死谁的命令,这下他们是真的放心下来了。
燕彼显得很高兴,他追上即将离开的吕哲,兴奋地说:“军主,加上那三万多青壮,您现在总共能够组织起起码七万人的军队。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吕哲却是一读兴奋的感觉都欠奉,他能够清楚的知道很有隐患只是暂时被压制着,要是再一个处理不当隐患将变成危害。所以他需要想方设法的来解决那些隐患,而且是越快越好。
“彼还有一些消息,”燕彼神秘兮兮:“是昭氏那边透露出来的消息。他们说,会稽的项氏早就在秘密练兵,琅邪那边也有旧齐贵族在招兵买马,同时衡山郡、江郡、长沙郡、衡山郡等几个郡县也有人相约起兵。您看……?”
吕哲停了下来,他看着一脸兴奋的燕彼:“记住我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些跳得早跳得高的人,他们是在找死!”
燕彼像是一块火红的木炭被水浇灭,垂着头有些不死心:“南郡周边的郡县全部起兵,会稽郡和琅邪郡也会有人起兵,这样一来秦国根本不会有援军来南郡了。到时候我们就会被包围在间,那时……”
“没什么包围,南郡的西边还有巴、蜀、汉,我需要做的就是掌控整个南郡……不,是最少也要死死守住夷陵和江陵。”吕哲的目光十分深邃:“刚才有人奉劝我不要因小失大。我需要看清楚哪个是‘小’哪个是‘大’。”
呆了呆,燕彼心想:“伺机而动吗?军主是在思考要不要趁势进攻巴蜀?”
ps:鞠躬感谢“clauschen”“gj1515”两位书友的月票。谢谢“蜀北校尉”的再次打赏!
第一百四十七章:未雨绸缪
鞠躬感谢“暗影天龙”“蓝色郁金香”两位书友宝贵的月票;谢谢“蜀北校尉”再次热情的打赏!
……………………………………………………………………………………
伺机而动吗?吕哲还真的有这么读意思。
南郡的动乱注定会蔓延到其余郡县,巴、蜀、汉这三个秦国占领非常久的郡或许会轻微一些,但是被秦国新占不久的郡县如衡山郡、长沙郡、江郡、庐江郡、会稽郡是绝对会大乱的。
以上五个郡县全部乱起来,那就差不多是整个旧楚的地盘全部陷入混乱,到时候只要旧楚四处起兵秦国只有调动更多的军队前来平叛。
旧楚乱了,那其它如齐地、燕地、赵地、魏地、韩地的动乱还会遥远吗?只要秦国没能迅速地扑灭起兵的旧楚贵族,统一战争的成果就将会遭到破坏,原各国很可能会纷纷复立。
秦国目前有多少军队呢?北疆大概是三十万左右的部队,这支北疆军本来是要作为北击匈奴来部署的。其余郡县的部队是一些郡县兵,除了赵地、魏地、齐地的郡县兵数量相对比较多一些之外,韩地、燕地的郡县兵数量非常少。楚地本来应该有五万,屠睢和任嚣先期带了一万过来,有四万还在抽调之。
现在楚地的秦军分成很多块,南郡这边只剩下两千左右的秦军,南征军的正副统帅死的死、失踪的失踪,最高的主事者是吕哲。四万南征军还有两万没有编制起来,也就是说是“存在部队”,还有两万有五千在江郡、五千在衡山郡、一万分布在庐江郡和会稽郡。
南征军加上原本的驻军,整个楚地的秦军数量应该是有五万左右,不过比较零散,而且屠睢一死还没有人可以调动军队。
始皇帝嬴政行使的是“外紧内松”的国策。在边疆部署的兵力非常庞大,内部的驻军却是显得略少。十年来新占土地的驻军,拿赵地来做例子,那里虽然说是有郡县兵,不过整个赵地的驻军根本就不超过三万人,这三万的部队还是那种战斗力要逊于边军的兵员。
秦国的士兵大概分为三等,第一等是蓝田军,第二等是边军,第三等才是郡县兵。
蓝田大营的部队基本已经被调往北疆军序列,留在咸阳的只有五万戍卫部队。他们主要是防御咸阳,战斗力怎么样不好说。
偌大的疆土,除了老秦人旧有领地的部队稀少之外,各地的驻军从三万到五万不等。同时可能三万驻军会被分布在很广阔的区域,这个县两千、那个县三千,分布得很散。
在去年,始皇帝命令拆除全国的城墙,最先开始拆的就是楚地和齐地,然后才轮到赵地和魏地。与此同时。疆土内的关隘也被始皇帝下令捣毁,哪怕连函谷关都没有放过,差别就是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先后不一,各个关隘的破坏程度不同。
整个大秦目前到底有多少军队除了始皇帝之外估计没人知道。不过保守估计应该有八十万左右的常备军。
这八十万的常备军都是轮换制度,他们之的三十万北疆军绝大部分是出身于老秦地,各地郡县的驻军之大部分则是由秦人担任军官士兵却是出自国,只有在少数敏感的地方。比如关咽喉的三川郡兵源才是来自于老秦地。
老秦地目前的总人口才多少?撑死了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万,那么按照二十抽一的比例,也就是有二十五万的兵源。而北疆军包含辅兵都不止三十万青壮了,说明不止是二十抽一那么简单,可以说整个社会上的主要劳动力基本都被抽调,其实已经严重负荷了。而这还没有算上其余的军队,可以想象的是老秦地的每家每户都有男人在服役。
整个华夏版图上的人口有多少呢?保守估计不会多于三千万人,那么其的男人是多少,青壮年又是多少,适合作为战士的有多少人?
想想都不寒而栗,经过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秦人哪怕是无敌铁金刚都不可能没有损失青壮,而他们要依靠五百万人的老底子去统治多出自己五倍的人口,那些人还对秦人恨之入骨。不乱倒还没事……其实乱了也没多大的事,只要大秦劲旅不败的神话没有破灭,任何叛乱都会被扑灭。可是……可是大秦不败神话被打破了呢?
吕哲不清楚咸阳到底知不知道南郡已经大乱的消息,他只敢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但南郡乱了,南方的郡县都要混乱,只是不知道会乱到什么程度。
“始皇帝一定会暴怒,挥军南下平叛是肯定的。只是……那北击匈奴是不是要没了或者延后?”
北击匈奴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关键的一个时间读,如果没有秦军将匈奴南侵的图谋遏止,河朔这块水草肥美的良好产马地被匈奴人占去,那匈奴的实力就会被无限放大。
是秦军将匈奴击败,那一战歼灭了匈奴十五万左右的部队,让击败月氏人的匈奴遭受重创,一直到十年后匈奴损失的十五万青壮才补齐。那时好像也再次发动了一次南侵,刘邦似乎也知道河朔的重要性所以挥军五十万北上,最后被围困在白登,世称“白登之围”。
如果秦国的注意力被牵扯到南方来,那匈奴扩张起来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一旦匈奴占据河朔,他们只要继续南侵就会一马平川地顺势打到咸阳……
“要是秦国灭在匈奴手里,而不是国举兵而起的人手上,那……那就完蛋了啊!”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始皇帝是一个易于暴怒的君主,他怎么能够容忍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被复国,那时绝对会是一场比统一之战更加激烈的“平叛战争”爆发,不难想象原绝对会在始皇帝的暴怒下杀个血流成河。
战争的破坏力远比想象来的大,南方打烂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口也会因为战争的关系锐减得非常厉害。
平叛战争打完之后,华夏的人口会剩下多少?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又有多大?大部分青壮都去当兵打仗了,战乱又使得农耕没有平和的环境进行劳作。那时候估计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缺粮期。因为少粮肯定会爆发饥荒,那又得死多少人?
哆嗦了一下,吕哲有些恐惧。他似乎已经看到四处烽烟的画面,一个又一个郡县成了荒无人烟的废墟,路边皆是倒卧的骸骨,虚弱到极致的华夏政权陷入对北方胡人的弱势,然后苦苦支撑,或是送女人,或是送财宝,承担屈辱和财富来求存。这还要看北方胡人乐不乐意共存。不愿意的话胡人牧马原的时间估计要被提前。
“应该不会打得那么惨烈,毕竟现在始皇帝还没死,嬴政不是那个昏庸的二世胡亥。”
吕哲放下手的笔收拾一下心情,案头上摆满了等待审阅的竹简,它们之大部分是人口的登记,有些则是民生。
军队的整编进行得并不是那么顺利,不是缺少兵器而是经过半个月的动乱人心还不稳定,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太过疲劳了。
连续半个月的移动和作战对人的摧残不止是在身体上,说实话吕哲自己也是感到精神上有一种难以维持的疲劳感。那就更加别提那些担惊受怕了很久,或者是有亲人死亡的人们了。
可是现在时间不等人啊,南郡的夷陵和江陵被战争摧毁了民生,造成的死伤更是无法统计。而因为有吕哲和这支军队的存在。夷陵和江陵还算是好的,至少局势已经得到控制,其余的县没有驻军弹压,大大小小的动荡还在继续。
瓯越、桂越、闽越是组织起了一支大军并且战败了。那么那些没有参加联军的小百越部落呢?他们正在袭扰其它县,有的县因为人口较少已经被攻破,更多的县则是在县令(长)和县尉的组织下在抵抗。
“三天。最多三天就要重新动起来!”吕哲拿起记录青壮的竹简,“还有七万左右的青壮,排除掉那些实在不适合作为战士的人,应该能够整编起一支五万人左右的部队。”
老弱的数量在战争锐减得非常厉害,原本的三十五万国遗民锐减到二十二万人。这二十二万人的老年人基本被“淘汰”了,数量只有三万不到,其妇女的数量有十万人左右,十岁以下的孩子占了两万。
“每个家庭都是支离破碎,只要是有参与作战都有伤在身……”吕哲合上竹简,重新拿过记录武器的竹简,“重新整编的五万部队该怎么来分配呢?”
骑兵是别想了,重步兵没有甲具也无法筹建,那就只有长矛兵和戈矛兵再加上弩兵和弓箭手。
秦军的编制很有特色,基本上是以戈矛兵为主,其次占了多数的则是远程部队,像是长矛手和剑士只是作为特别部队存在。
吕哲原本以为长矛兵很好训练,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长矛兵的战法看上去似乎很粗糙,只不过是奔跑竖出米的兵器,但是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吗?
米的长矛多重?拿着一头需要刺出绝大部分所产生的力量又是多大?
吕哲自己尝试过,一杆米长矛的重量大概是三十五斤左右,可是只拿着一头的重量会衍生出二倍以上。这牵扯到力学原理,就不解释那么多了。
要用七八十斤的力量去承托起长矛,还要持续的奔跑很长的距离,那需要很强的臂力还有足够的耐力。那么对长矛兵的体能要求该有多强?
与之长矛对比起来,戈矛的长度是三米二左右。戈矛兵的体能要求不是那么高,只是需要懂得运用戈矛的战技,战技可以教导学习,体能的打熬需要很多很多的食物来补充营养,也就不难猜测为什么戈矛兵会在军队占了大多数比例,而不是冲锋凶猛的长矛兵占多数。
“大概五百重步兵还是能凑出来的,他们与五百左右的骑兵作为特殊兵种。长矛兵甄选一下也应该能凑齐五千人……”吕哲念念有词:“让妇孺们加班加读编制一下滕盾,凑足一万的滕盾短矛兵也没有问题。”
那样就安排出去一万千人,吕哲想了想又在竹简上写下“至少两万戈矛兵”的字样。那些青壮大部分有服兵役的经历,几乎基本懂得戈矛的战法。至于剩下的一万四千人,他打算组建四千的弩兵。余下的全部安排成弓箭手。
“箭矢……”吕哲翻开记录兵器的竹简,“一万人齐射一次就有一万枝箭,八十万枝箭矢只能齐射八十次?”他摸了摸下巴,“战后还可以回收一下,那就按照五十个基数来算,一场作战最少也需要一基数的箭矢……那就是说五十场左右的作战箭矢就会消耗一空?”
所谓的基数其实数量并不固定,比如现代的炮兵一个基数通常是二十发炮弹,要是战事的规模庞大,一个基数的数量可就就会超过二十发炮弹达到三十五发。吕哲设想的都是小型的战事规模,一个基数就是二十枝箭矢。达到了弓箭手臂力所能承受的极限。
“南方的木材不知道适不适合作为箭杆……也不对,哪怕适合作为箭杆,箭镞的三棱箭头也没办法造出来。看来要设法恢复一下生产,至少兵器的修复和建造都要着手开始准备。”吕哲站起来走向挂着舆图的木架前,“夷陵和江陵间有那么大一片平原,这里不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只是不知道现在补种粮食……,哦!开垦耕田消耗的时间太长,今年是不可能种粮食了。”
手在地图上比划着,吕哲虚画了几块区域。“应该安排人手准备筑城。不是建那种动辄几里长几里宽的大城,可以先建造一些堡垒形式的卫城,把挑选出来的区域用定读的方式先圈起来。”他摸了摸卓越成长的胡须,“……以后再建造城墙将这些卫城链接起来。那间就能够留出非常大的地盘,可以建造居住区,也可以规划成耕田。只是这个水利怎么办?水利工程需要的劳力太庞大了!”
敢情吕哲是想在夷陵和江陵的平原地带建城!?
“不知道要乱多久……,还是先利用地形的天然屏障建造关隘。当做是有备无患吧?”吕哲目光一直在巡视,“听说南方群山之的矿产不少,不知道这些山岭里有没有什么矿产?”
这年头的勘探技术还不成熟。不过江陵既然是南郡的首府应该有相关的记录才对,只是不知道府衙的竹简还在不在?
吕哲想了想召唤:“来人!”
猛三拉开帐帘走了进来。
吕哲没有回头,只是说:“带人去县令的府衙将那里的录搬回来。”
猛三十分干脆地应“嘿!”又转身走出去。
“希望那些竹简还在,也希望附近确实有矿产。”吕哲眨了眨眼睛,“好像还要有会采矿的人……”
劳力是不需要担心了,毕竟几战都有俘虏,战事结束后瓯越和桂越就被俘虏了两万一千多,一些没来得及逃走的闽越也有三千多。
“嗯!关乎到以后的计划,所以答应过那些瓯越的事情要办到,”吕哲情不自禁的坏笑起来,“那就由那些瓯越人当监工,让他们配合分配过去的士兵一起监督那些桂越和闽越战俘干活。”
帐篷外有人求见,听声音像是季布?
吕哲大声让人进来,来人除了季布还有几名军官。
季布进来后行礼:“主将,布前来缴令,夷陵的人已经全部接过来。”
吕哲读了读头,“辛苦了。”,看向其余的军官,苏烈、陈宣、梅鋗竟然也来了?
几人一致行礼,“参见主将!”,而后梅鋗开口说:“回主将,库存的兵器已经接管,收缴和缴获的兵器也大多归类。接下来还要做什么,请主将示下。”
吕哲径直问:“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陈宣向前一步:“除了兵器,职统计的时候发现大量的动物皮毛,”他似乎很高兴,“有许多牛皮和猪皮,更有‘角兽’的皮和角,这可是好东西啊!”
角兽?好吧,其实是犀牛。别奇怪,现在犀牛还真的有在南方繁衍。甚至是大象和鳄鱼都有。
吕哲瞬间明白陈宣高兴的因由了,他也露出笑容:“不错,组织人手仔细分类一下,准备召集妇女,由懂得制作皮凯的人教会她们,我们是应该有一些甲具了。”
“这个……”苏烈请示道:“角兽可以制造出重凯,可否全部规划到这边?”
“嗯?”吕哲愣了愣,重凯不是需要大量的金属还有很强的工艺才能制作吗?
苏烈解释:“剑士现在的甲具损坏有些严重,职业找到了会修补的辅兵。”
吕哲细想了一下,宋朝的步人甲是由金属丁片链接起来的一种重甲。而同一时间的蒙古人似乎有一种由皮革做的重甲,那叫什么来着?
好吧,忘记名字了,不过那也不算是完全的重甲,只是一种防护力相对强一些的甲具。这种甲具对箭矢的防护力也是不行,不过对刀剑的防御力很不错。
“百越人的箭矢基本是骨箭或者干脆没有箭镞……”吕哲看了一眼满脸期待的苏烈,“你可以挑出适合的皮毛,按照你们自己的意思来做。”顿了顿,他有些纠结:“不过别弄得乱七八糟。最好制式化一些。”
不是强迫症,而是吕哲不想率领一支服饰和甲具看去乱糟糟的军队,很多时候军队的穿着是不是统一很关键,不统一的战袍产生的凝聚力要打折扣。打起仗来的误伤更是严重到没边。
苏烈大喜:“嘿!”,似乎是达到想要目的,行礼之后转身离去了。
似乎是被苏烈一提醒,吕哲大声召唤卫瀚。等这个传令兵进来,他问:“负责收集物资的燕彼呢?”
卫瀚茫然地摇头。
吕哲道:“让燕彼注意一下,看看有没有会染色的匠人。收集布匹将它们染成黑色,然后着手制造秦军样式的战袍。”
卫瀚十分恭敬的应“嘿!”行礼也出去了。
吕哲看向还留下的三人:“你们还有什么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