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笫潜惶粞〉搅肆肽夏潜撸勒苤缸诺赝妓道ッ鳎缓罄ッ骶统鱿至耍惺焙蚧实劬褪钦庋圆欢裕

至于九原作为北京,那可就真的是毫无争议的地方了,九原位处河套,战略意义的重要性不需要重复。在那里设立一个都城,代表的是帝国对草原的重视,意味着帝国守卫草原既得利益的决心。九原被挑选作为北边的都城,那些早就迁移过去的人是欢欣鼓舞,连带自愿迁徙的人也是成倍增涨,就是原本还心存侥幸的匈奴彻底哭了。

都城,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称呼啊!皇帝制定的五大都城计划可不是那么简单,除了是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牵扯到的其实还有未来发展的侧重点。

吕启在帝国历九年搞出了第一台合格的蒸汽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帝国建设轨道路线就已经提上了发展的日程。不过需要说一句实话,轨道路建造不简单,对于国家的冶炼也是一项天大的考验,因为现在可不是近现代,是公元前二零二年。

止于目前为止的世界各国来说,其它国家每年的生铁能够冶炼出多少吨没有人清楚,帝国每年的生铁也就是四十来万吨,等于是八亿斤左右的生铁,但这八亿斤的生铁可不能全部拿去制造铁轨,其它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

执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以目前的生铁生产效率来说,建造从中京南陵到西京长安的铁路,包括必要的平山开路,铁轨的生产,一系列面临的难题就需要大概用十五年来解决。因此,建造铁路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年生产四十吨的生铁看似很少,但吕哲已经感到无比的满意了。再说一次,现在是公元前二零二年,不是现代,要知道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他在十九世纪中叶也才达到二百万吨的年产量。

相差将近两千年,是五分之一的生产量,那是跨越两千年的差距!

执政府有给出一个发展计划,预计在未来十年可以将生铁的年产量提升到一百五十万吨。另外,关于钢的产量也会从每年四万吨提升到三十五万吨左右。

对于需要用十五年左右才能修建长安到南陵的铁路,吕哲没有什么可以不满意的地方,他万分的清楚凡事开头难的特点,只要能够成功修建起第一条铁路,累积足够的经验之后,往后再修建必然会相对轻易,就好像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已经进行了四年,它四年的时间内一再更改,但再有三个月不是要进行第一次的试航了吗?

第一艘蒸汽船依然是木质结构,只有少数的地方使用了金属结构。

使用木质结构不是帝国无法造铁甲舰,是压根就没有那样的必要。帝国目前在海洋上是无敌的状态,造出铁甲舰干什么?有那么多的经费,投入到第二个民生的五年计划不是挺好!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小伙伴们

支付合理报酬的劳动不叫压榨,长安的建立就是进行在这个基础之上。

帝国废除徭役已经超过十四年,这是一项决心非常大风险也是无比大的事情,要不是从建国之初就确定下这个决策,等待建国之后再进行,有超过八成的几率是根本就无法废除。

长安的建设是在大秦阿房宫打造的地基上面,在那之前有超过四十万的民伕曾经在这里进行徭役。阿房宫建设在一半的时候,中原发生了大乱,不得不停下来将国力转到扑灭叛乱中去。

若是观看阿房宫的建造图,那将是一个方圆超过八十里的庞大宫殿林苑群,里面包括大量的宫殿和林苑,要是没有吕哲建立起帝国,也会有后面的汉帝国在那一片土地上建立一个叫上林苑的皇家庄园。

最先从南陵出发的是一些官员家属的队伍,那是一个庞大的车队,连绵起来超过了二十里。他们是冒着小雨出发,行走的是三川郡的路线,会从函谷关进入到关中,搬到长安之后极可能需要在那里居住三年以上了。

对了,现在函谷关只是作为一个地方的名称,关隘早就在秦国被帝国的兼并之后逐年拆除,早就没有了什么雄关,倒是两边的峻岭依然存在。

帝国的城市,除了南陵之外,以前有城墙的是在进行拆除,没有城墙的城市也不会再建立城墙,连带本来的关隘也是进行拆除。

拆除城墙的法令其实最先开始不是由吕哲来下达,是由始皇帝嬴政下达命令,可是全国将要执行的时候,始皇帝先是病倒,随后各地出现了叛乱,也就让拆除城墙的命令变成了空文。都还是各地混乱了,不建和加固城墙就算了,谁脑子有病自己毁坏防御工事啊!

目前帝国除了南陵是有城墙防御工事,哪怕是其它四座都城也没有了城墙,只有皇室居住的宫城才会保留城墙的建设。

最近有一个传闻,那就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之所以要移动前往长安,是因为南陵的城墙也要拆除了。

南陵的城墙拆除其实不是那么多人在意,近些年南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哪怕是建城之初早就画下庞大的地皮,但随着一再发展地皮也开始显得不够,拆掉城墙扩展城区并不是一件坏事。

对于南陵人来说皇帝要将治理帝国的办公场地搬到长安才是最大的坏事,南陵之所以能够发展那么迅速,不就是因为南陵是作为帝国的心脏吗?要是没有政治中心的这一项优势,谁都清楚南陵没有可能会成为一座人口两百万以上的巨城。

不是没有人想过说请愿,让皇帝别将办公场地搬到长安,官员和平民都有进行过请愿,但皇帝显然已经是打定了心思,平和的请愿也就罢了,太激烈的请愿着实没人敢干。

自从皇帝要搬迁治所的消息传出,南陵人就一直显得忧心忡忡,他们的心态比较焦虑,大概是一种马上就不再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皇民的一种失落感。曾经在南陵随便砸一块砖就可能是砸到一个官的局面估计没了,换成了长安人就要生活在“天子脚下”,换成长安随随便便丢块砖头就砸中一个官了。

最后还是官方传出正式的公告,说是南陵并不是取消都城的地位,皇帝必然还是会再回到南陵,总算是小小地安慰了一下玻璃心的一些南陵人。另外,给出的公告也明确表示一点,南陵的城墙确实是要进行拆除,不但是城墙,一些区域也将进行必要的改建。

城墙是不应该存在了,吕哲其实连将长城拆了的心都有了,后面考虑到拆除长城的成本太大,另外长城好歹也是另一世的精神象征,才按捺下去熄灭拆长城的想法。

其实是吕哲想多了,除非是日后帝国衰败,出现了放弃草原的白痴统治者,不然长城绝对没有什么防御工事的存在价值,那么作为精神象征的底蕴也就不存在,倒是极为可能会成为单纯的游玩特色景区什么的。哦,极可能连成为景区的机会都少,除非是皇帝乐意每年花钱进行修缮,不然百儿八十年之后就该自己破败了。

“那个什么从空间站能够看长城的谣言是谁说的了来着?”吕议是乘坐在马车,心里无比好奇那句话到底是从哪传出来的。

空间站是在太空的引力轨道上对吧?然后距离地球是多远来着?是三百五十公里的轨道高度!

长城号称万里,实际上没有那么远,砖石保存完善的长城段更是没有那么长,实际上大多处的长城段因为保养不善早就毁了。

从空间站都看不清楚长江或黄河,吕议没有记错的话,老毛子在二零一五年可是在很重要的记者公开会回答来自天~朝记者的提问,问的是从空间站看长城壮不壮观,但被提问的老子很诧异地说“从空间站根本看不到长城”,甭提那个被体制媒体宣传忽悠瘸了的记者是多么的尴尬了。随后,作为****第一名完成太空飞行的杨大哥也证实,从太空轨道确实看不到长城,结果全天~朝的教育领导们都尴尬了,改教科书的赶紧改,该干么的赶紧干么。幸好是没有吃了脑残片的领导蹦出来吼一嗓子“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之类的话。

“萧禄。”

“哎?”

“你信不信人能够飞上天空,甚至更远更高的地方?”

“我要说不能,殿下会不会打我?”

“……”

吕议就纳闷了啊,萧何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生的儿子咋就没有半点聪明劲呢?

不是走皇帝专道嘛,准备的车就显得大了一些,特别是众皇子和皇女的车驾,每一个都是十二匹马拉的大车驾。

吕议会邀请几个勋贵的玩伴上车,其它皇子和皇女基本也是这样。

事实上因为不是执行“皇傅教育”,是让子嗣去宫城外的学校读书,吕哲的子嗣可都不是深锁宫门,自然而然也就有各自的玩伴。

当然,说是出宫城读书,其实也不是随随便便读,基本上就是在那种精英学校,里面大多是勋贵的子嗣,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孩子,但是有一点倒是必须说明,那既是贵族子嗣再烂也能进去读,但平民想要入却是需要成绩良好。

不公平?这么想的少年,是还没出社会吧?世界上哪来的公平,那不过是儿童世界的童话。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地方,谁让那些贵族子嗣的老子在拼在杀的时候,另外一些人的老子没那么干,不能因为别人的努力得到回馈就觉得不公平啊!付出多少就该得到多少回报,不能堵死上进之路,保证法律制定时能够起到共有的绝对公开、公正的执行和落实,不因为有法而将人脉人情,其实这个才是公平。

再则,功勋没有特权的国家绝对不正常,将特权摆在明处反而才是最能激励人的方式。但是!严正声明,特权不代表可以肆意犯罪或侮辱人,是一种一些人付出努力之后该有的荣誉。

一批因为老子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拼搏,然后他成为某二代的少年,他们全在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吕议。

共陵突然说:“其实我相信人可以飞上天空。”

吕议很高兴地点头,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共陵理所当然地说:“既然出现了烧煤能够产生动力,使得船只可以在水里游的机器,凭什么不能出现依靠某种动力可以在天上飞的机械?”

“……”这一下换吕议有些发愣了,他站起来走过去亲昵地拍着共陵的肩膀,仿佛一个老头子那般,点着头说:“小鬼,有前途呐!”

帝国的勋贵阶层和皇室关系没有多么复杂,除了君臣关系之外就是利益共同体,简单点的说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蚂蚱关系。

不是发展工业了嘛?经济体系上采取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股方式,等于是更近一步地加深了多方面的牵绊,到了这种份上的时候,除非是皇室逼迫到一定份上,又或者是勋贵野心膨胀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不然基本是难以进行分割了。

其实吕议对自己那个老爹采取这样的方式颇多有不理解的地方,拉拢一批人作为统治阶层是每个领导者都会干的事情,可是像他那个老爹那样大方的皇帝,不说有没有“来者”,至少是看不见“古人”。

很多时候吕议都会思考一下,开国之初的君臣是从艰难时刻一块打拼过来,能够保持长久的互相信任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情,可以共富贵到自然老死也仅是出现在有宋一朝,其余的朝代可都是“狡兔死走狗烹”。

真的,也就是有宋一朝做到了共富贵,其余任何朝代,从公元前到二十世纪,历朝历代都是最后闹掰了。

吕议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自己那个老爹到底是不是地球人……呃,应该说不是地球某个朝代穿越过来,不是那些魔法的异世界,应该就是属于契约精神盛行的中古世纪欧洲贵族?因为他觉得吧,正常的****人士,不该是打江山的时候称兄道弟,等到坐江山的时候就该是痛下杀手的时候了吗?

“殿下,咱们能不人来疯吗?”共陵一脸的无奈,他对吕议可真的就没有什么敬畏感,主要原因是太熟了。他甚至都敢拍开吕议的手,然后说:“再有一两年,大家伙可是要被丢到地方部队了,到时候还指望着能跟殿下一块被分配到到一些的地方,不用受苦。”

瞧,这就是二代的毛病,他们享受生活习惯了,并且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富足和安逸生活,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吃不得苦,还会认为自己的家族都是那样了,躺在老子建立的功劳簿上混日子也就是了,再辛辛苦苦又是为了哪般。

吕议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觉得忧愁。他怀疑自己那个老爹给予众多功臣经济上的丰厚回报,不止是出于厚赏的角度,他很阴暗地觉得肯定是要让那些功臣的子嗣变成废物。

当然,吕议也就是想想,并且知道很可能是自己的胡思乱想,一切只因为自己那个老爹严格制定了一套规则,看上去很像是闲着没事干专门给皇室子弟和勋贵后代找不痛快。

皇帝制定的那套规则是,皇室男性子弟到了多少岁,应该到什么样的机构或地方去进行历练。原本也就只是皇室子弟的事情,后面众多大臣腼着脸进行请求,然后让一种勋贵子弟也算是倒了霉,被一块加入到看去明显就是折腾人的培养计划。

说起来,吕议今天也十六岁了,再有两年还真的是会被丢到不知道哪支军队,并且是从基层开始干起。他偶尔想起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胯下有些凉,说白了虽然不是说娇生惯养的孩子,可平时真没少有人伺候,被丢到部队,不但什么事都要自己干,甚至要跟着参加训练,极可能也会参战?他就真的想问问自己的老爹,就不怕儿子全部完蛋,让老吕家没了香火啊!?

“不是闹着玩的。”刘肥其实一点都不肥,谈不上有什么风流倜傥,但实际上不赖。他木木地说:“徐家的哥儿,他比我们大三岁,是帝国历十二年去到部队,去年写信回家的时候,说是深入了辽东。”

徐家哥儿说的是徐志的二儿子徐荣。徐荣因为年纪与吕议他们相近,处的时间多了一些,互相之间的联络也比较频繁。

“是啊,徐哥儿写信回来,说是他尿尿,鸟出去的时候立刻结冰……”季诺一脸的心有余悸,惊怕地说:“尿出去立刻结成了冰,那该是多冷啊!”

“……”吕议很确切的知道徐荣是去了哪,算起来那里应该是后世的沈阳附近,可是他就纳闷一点:“没有那么夸张吧?现在不是冰河时期啊!”

冰河时期是什么玩意,一众小伙伴没人听懂,他们开始起哄,因为不是那么了解万里之外有什么,反正瞎想就对了。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美好的时代

离开了长江流域周围,天气总算不再是连绵的下雨。

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连绵的雨季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毕竟他们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下生活,有什么不习惯的呢?

现在,对于适应了南方天气的人来说,他们该怎么去适应关中的天气才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是对那些自主选择和皇室一块迁往关中的平民更是这样。

是的,皇室要迁入关中,不少商人和一些富足家庭也选择和皇室、百官一块迁移。

商人的选择看起来非常正常,他们知道政治中心有什么样的优势,更加清楚随着皇室和百官迁入关中会带来什么商机。他们将这一次政治中心的转移视为一次新的商业契机,早在收到风声的时候就开始在关中,特别是在长安附近购置产业,不知道有多少人就等着利用新的经济中心建立好好的大干一场。

富户选择跟随皇室迁移的想法就有点诡异了,他们可能也有关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是更多的因为一点,他们无法适应不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生活。哪怕是生活在“天子脚下”连一次亲眼看到皇帝的机会都不会有,但他们就是渴望能够追随皇权来进行转移。

怎么说呢?大概都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离皇帝尽哪怕是比别人多一步,他们的内心也能感到无比的满足,出外或者遇到外地人的时候,说一句“大爷我怎么也是生活在皇城的人”,是不是感觉忒有面子?

好吧,一个人一种思想,不犯法的话,谁能去限制谁?他们其实就是颇有资产,喜欢跟随皇帝一块搬家,平时政治中心有举办什么活动,起码是能亲眼瞅瞅,不需要向非“天子脚下”的那些人只能是用字面或听人描述。对于曾经能够亲眼目睹的人,让他们只能听人讲起,那羡慕劲就甭提会有多么难受了。

“有点多啊!”吕阳看上去更……怎么说?就是一种痞里痞气。他爬上吕议的车驾之后就是翘着二郎腿,然后不断不断的抖啊抖的。他抬手指向道路两边:“瞅瞅,瞅瞅!我怎么觉得往北边走的人多了一些?”

南陵有直通关中到西北的国家级别公路,就是那种每边至少二十米宽以上的大道,现在向着北方而去的道路上真的是有点拥挤。

皇帝其实并不在这一次迁移之中,有的是皇室子弟和勋贵、百官的子弟,算上保护他们的武士、护卫之类的,队伍的人数超过两万。

两万人包括车辆走“皇帝专道”,队伍拉起来的长度绝对超过了十里。因为是步行、骑马乘车的都有,队伍行进的速度其实并不快,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沿途的风光。

属于官方的这一支车队是看沿途的风景和人,事实上他们途经的沿途也是拿他们当风景看。

“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室的车队啊!”一个看去胖胖的中年人,他是站在自家的店门边上,手里捧着一碗****,抿完了又说:“车驾真是大!”

没错的,因为国道的建设,国道旁边开始形成新的城镇,因为有居民,然后行走国道的人每天都有,一些当地人就在道路边开设起店铺。那些店铺卖啥玩意都有,不过是卖吃的比较多。

皇帝要将治理帝国的治所转移到关中的西京长安,对于从南陵到长安沿途上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对将店铺开在国道旁的商家来说,近一段时间几乎就是他们买卖的巅峰期。

拿那一家卖****的店铺为例,老王以前每天能够卖出去大概一百五十斤左右的****,以每斤能获利五个铜币为例,一天就是七百五十个铜币左右。自从走国道的人增多,他的店铺上升到每天能卖出去大概四百斤左右的****,一下子多了大概两倍的营业额,心里能不美滋滋的吗?

另外一些卖吃的,比如包子、馒头、饼子之类的商铺,以前也就是一家人自己忙活,可是国道的来往旅客增多,自己一家子已经忙不过来,只能是请伙计。

开包子店、馒头店、饼子店,之前要说需要请伙计绝对没人信,毕竟和面什么的再蒸,一家子五六个人手就能蒸出数十上百笼出来。可是,他们在人流量增多之后很明显地发现,本来要到傍晚才能卖完的货物到了中午就没了。一开始他们是加班加点,认为那样估计就能应付,后面发现根本不顶事,稍微一合计,认为请伙计的开销出去的钱,绝对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那还傻愣着干什么?

除开一些常规的店铺,一些娱乐场发现他们不扩展似乎也不行了。

帝国不禁娼、不禁赌……似乎禁止的东西还真的不是太多?

娼妓嘛,没见谁去禁止过,曾经的齐国还认为娼妓是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不但没禁止反而很鼓励来着?毕竟你情我愿的事情,皮肉交易的存在总是有它的道理,总比没有合理的发泄渠道,然后逼人去用强的吧!那该增加多少犯罪率?

赌也确实没有禁止,这个其实是存在争议,认为赌博会致使人家破人亡,会使人铤而走险什么的。吕哲却是知道赌根本就禁止不了,明面禁止了不过是滋生暗地里的赌博,明面的赌博至少还有一套监督措施和手段,暗地里的赌庄危害性其实更大。会赌博的人不管禁不禁止依然会赌,该逼急了去犯罪还是会干,那么不如设立一套框架,至少高利贷什么玩意发现一个摁死一个。

对了,华夏历朝历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有宋一朝,那是赌性最强烈的一个朝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就是一个狂热的赌徒,写过《打马图序》和《打马图经》,还有一些描写赌博的诗词。其实她只是有宋一朝的一个比较出名的人,有宋一朝的“赌风”是上从皇帝下来庶民都极为热爱的事情,甚至还有官方定的赌博日。

当然了,帝国的娱乐事业可不止是有娼和赌,其实娼延伸出的娱乐行业有点多,像是唱和演就是两个大类。

帝国的“唱”是继承于上古先秦时代,从原有的诸侯国基础上进行改进,也有保留原汁原味的各国“曲风”,比如秦、赵、燕的高亢,魏、韩的委婉,楚的哀怨,齐国的**和靡靡之音。

从曲风上也能看出各地的一些情况,喜欢高亢曲风的地方大多是人比较彪悍,不但是性格彪悍,身高体格上也是壮实,给人一种“虎虎”的感觉;委婉说白了就是“平直”或“中庸”,作为催眠曲其实挺不错;哀怨是楚人的一种特色文化,带动人是投江自尽的屈原;**和靡靡之音真真就是齐地的特色,所谓的“**”也不是什么贬义词,就是胆子大和敢的意思,靡靡之音更好了理解,想象一下现代轻松节奏的音乐就对了。

不好笑的,靡靡之音的出处是在卫国,听说卫国国君的夫人南子很喜欢这种轻快的音乐,但是在她招待孔夫子的时候,以为孔丘也会喜欢,安排的就是那种轻快的音乐。孔丘何许人也?虽然那个时候他被鲁国驱逐,但好歹也是当过一国执政官的人,并且信仰问题和个性上素来以死板而闻名。

孔子见南子用那种轻快的音乐招待自己感到很不高兴,按照孔子的个性没有当场拂袖离去,那是因为在他被鲁国驱逐流浪的时候,也就只有南子愿意用高规格的礼节款待,因此是忍了下来。

南子可不知道孔子会不高兴,毕竟女人嘛,特别是漂亮的女人,她们认为自己喜欢的时候也会以为所有人都会喜欢,是诚心诚意想要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估计是没有什么其它特别含义的。

孔子不那么认为啊!他估计是觉得受到了侮辱,因为鲁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家,重视的是大雅之音。

大雅之音是什么?就是堂皇之音,是一种听上去很闷的音乐。

古人认为靡靡之音是会导致亡国的音乐,但是音乐从来都与会不会亡国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喜欢靡靡之音的卫国一直是到了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还健在,反而是独独偏好大雅之音的鲁国先被齐国灭了。哦!齐国也是一个喜欢靡靡之音的国家,因此鲁国被齐国灭掉其实充满讽刺。

音乐只跟社会的进步有关,沉重和哀愁的音乐基本上是出现在生活状况不如意的国家,轻快的音乐大多是出现在生活安了的国家,毕竟音乐能够算得上是心灵的一种抒发,快乐自然是有属于快乐的音乐。

帝国现在流行的音乐大多是比较雄壮的一类,那是军国文化的最直接体现。除了雄壮的音乐之外,轻快的音乐也极为受到欢迎。

从南陵到长安的路途非常遥远,走累了找一家唱曲的场所,花上一些钱点上酒菜,摇头晃脑地看着台上的伶人唱着小曲,给旅途的劳累带来最大的缓解。

任何娱乐都是寄托于安定才能存在,若是战火连天的环境,谁还有心思去娱乐什么东西?

“接下来就应该戏了吧?”吕议和一众小伙伴没干包场的事情,不过处在包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居高临下地看着正在布置舞台的人,说:“知道是什么戏吗?”

吕阳刚刚塞了一嘴巴的雪糕,因为是冻了一些,不断哈着舌头,口齿不清地说:“看了目录,是从帕提亚来的什么剧?”

吕议眉头挑了挑,帕提亚是叫剧没错,与帝国这边的称呼并不一样。

帝国与中亚一些国家的建交是有些年头了,双方的贸易每年都在增涨,文化上的交流是随着商贸在进行传播,比如帝国的瓷器文化、饮茶文化、武士文化……等等非常多的文化会被传播到中亚,然后帕提亚的一些艺术文化也会传到帝国。

相对来说,帝国的文化在中亚地区传播的速度比较快,也较为受到中亚各国的欢迎,例如丝绸、瓷器、茶叶一进入到中亚就成为各个上等人比不可缺的贸易品。倒是中亚传到帝国的东西和文化并没有形成什么风靡之势。

说句非常直白的话,只有强国的文化才会有传播的土壤,不是说那文化有多么的先进或什么,一切只因为那个文化是属于强国,弱小的一方会下意识认为来自强国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接受程度上会比较高。

弱国的文化或是东西想要让强国的人接受难度却是不一般的大,应该说是比弱国出兵占领强国的土地还要难一些,毕竟身为强国的一员总是会有各种傲娇的心理,下意识就会觉得“我们是世界第一强国,什么好东西没有?某个国家那么弱小,产生的东西肯定不咋地”等等的思想。

“那些是啥玩意?”吕阳直接站起来,指向了一些抱着乐器进入舞台周边的人:“怎么是拿着一个锤子?”

吕议将视线转过去,看到的是一个全身几乎用布包住的波斯女人,她手里确实拿着很像是锤子的东西,然而那玩意压根就不是锤子,是一种叫作“沙球”的乐器。

除了沙球,波斯的乐师们还准备了很像二胡但名字叫钱格(波斯立式弯形竖琴)的琴、铜罗、笛子。小鼓、大鼓等等的乐器,演奏者只有一些大型乐器才是男人,不然全部都是女人。

一阵笛声首先娓娓地传出来,笛声之中一个用黑色纱绸抱着身躯的舞娘踩着小碎步出现在舞台之上,她频繁地做出了一些翘首以盼的姿态,然后是四个身穿白沙的女子也出现在了舞台之上,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蒙着脸,然后全身除了眼睛部位之外就没有露出一块肉。

“白期待了!”吕议嘀咕道:“我还以为是波斯特色的表演。”

啥叫波斯特色的表演?就是肚皮舞、旋舞、艳舞之类的。

吕议开始不怎么关注舞台,反而是看也在场内观赏的人群……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脱!赶紧脱!

帕提亚文明其实就是一个波斯文明,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不是一个新晋兴起的文明。在长久的过去,古老的波斯大流士建立起了一个强盛的王朝,不止一次成为中亚的霸主,也不止一次率军试图渡过爱琴海,给予希腊人人强加在身上的统治。

波斯人与希腊人几乎是在长久处于战争状态,要是认真地算起来,双方互相放血的时间是断断续续维持了将近千年,还不知道两边有多少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躺在地下成为一具枯骨。

正是因为波斯人和希腊人千多年的恩怨情仇,双方一些文化上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融合,根本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再有亚历山大碾压了波斯文明,将希腊文化全面带给波斯人,造成的是波斯文明基本上被摧残得不像样。

“波斯啊?”吕议看着那些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却在扭动和摇摆身姿的波斯女郎,漫不经心地说:“波斯也是两河文明来着?”

小伙们之中没人听得懂吕议在说什么,哪怕是吕启都听不懂。

在吕启的那个世界版本中,中亚是被帝国统治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