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的人以前叫猛三,现在叫江猛,已经给皇帝当了十来年的贴身侍卫。
吕哲从车厢后门出来的时候,所在地已经是在郊外,他看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吕启,也看到了不远处的茶壶七号……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超越千年
茶壶七号看上去其实一点都不像是茶壶的模样,按照吕哲的审视目光来看,它已经有公元18XX年的外观,并且听吕启介绍,一些该有的装置都有了。
“父皇,气缸是采取帝国最新的材料科技,也就是选用钢材。”吕启看上去十分的兴奋,他大力拍打着圆筒钢壁,说:“之前采用过铜和铁。铜造气缸是采用铸造技术,可惜的是因为铜的软性,寿命有点堪忧。铁也能铸造成功,寿命上面不差,但是性能差且不稳定。”
专业的术语吕哲是听不懂的,关于材料的选用倒是听懂了一些,对于铸造手法也有着相关的认知。他带着好奇走在蒸汽机旁边,能从外观上辨认出进气管、飞轮、连杆,内在结构却是看不到的。
“钢材……”吕哲蹙眉说道:“选用钢材并不好,我们的钢产量低,太低了,每年的总产量不过四吨,需要用到钢的地方却是太多了。”
“铁也是可以的!”吕启急声说道:“之所以用钢……”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顿了顿才说:“是因为活塞、滑阀、曲轴还有点小问题,父皇要过来视察,所以……”
嗯……其实就是一些大臣害怕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是什么稳妥怎么来,根本就不是注重用材资金,是为了安全。
吕哲有一个比较模糊的印象,他记得最初的蒸汽机其实就是铜材料做成?到了后面才选择用铁。不过他也不去计较那么多了,本身在公元前二零五年造出蒸汽机就是一个比较不符合时代的事情,他自己能搞出燧发枪,难道就不允许蒸汽机被自己的儿子造出来啊?
“需要再进行近一步的改进,选择铁作为主要材料会是最终的方案。”吕启极力地进行保证,见皇帝老爹专注地看着自己,略略不好意思地又补充了一句:“本来是想要开发陆地用的蒸汽机……”,看向旁边那台庞然大物,低下头:“看来要缩小体积需要一段时间。”重新抬起头的时候又满满都是成就感:“但是用在航海上是绝对合适的!”
吕哲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自己生的都是什么儿子了。
吕哲的大儿子对科学一直感兴趣,知识面似乎还比较杂,能改进火炮和燧发枪,像是铜壳子弹就是吕启弄出来的,现在又搞出了蒸汽机。天晓得后面还会弄出一些什么,他万分怀疑过上个一二十年是不是连内燃机都能搞出来,而似乎并不是没有可能,现在阻碍吕启进行发明的是材料跟不上,不是一些科技不能搞。
吕哲的二儿子吕议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发展,不过看样子对政治和治军倒是表现出不凡的一面。吕议四五岁的时候已经懂得拉帮结伙,领着一帮勋贵的熊孩子成为首领,七八岁的时候开始玩什么童子军,到了十二岁在一些治国的理念上也有成熟的看法。
其他儿子也是千奇百怪,什么爱好都有,最奇葩的是吕阳,知道成年后的封地会是在倭列岛像是被开发了什么奇怪的爱好,竟然连毛都还没有长就知道雇佣一些佣兵团队去倭列岛收集倭人美女!
女儿上面倒是让吕哲感到欣慰一些,除了吕莹看上去因为活泼过头有点像是女神经,其余的女儿都是比较淑女。
事实上吕哲并不知道一点,吕阳的特殊爱好是吕议自小灌输,吕启似乎也在其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
最近吕阳已经开始有点转换目标了,开始转到(朝鲜)半岛那边去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审美观很正常,倭女实际上是有美女,哪个民族会没有美女?只是在身高上实在是……怎么说呢?倭人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三,成年后的倭女也就是一米二左右,帝国近几年营养基本上都能跟得上,普通的孩子十岁左右都有将近一米四左右,收集一米二身高的倭人美女?当成吉娃娃养吗?
对了,吕阳还试图将收集美女的爱好转到国内,不过先是被吕议教正,嘴巴无法劝服之后是拳头,吕启也加入进去,让吕阳停止的其实是吕哲。
对着异族收集美女没什么,异族对于帝国来说就是两只脚的动物,收集异族最多是就是当宠物养。而事实上吕阳还真的就是将收集到的异族美女当宠物养的,他想要拿本族美女当宠物养?那一次吕哲知道后是直接拿脚踹来着!
吕阳先是被大哥和二哥揍,被揍得时候还挺委屈的,因为收集美女的观念就是大哥和二哥教的。他被皇帝老爹揍得时候也觉得委屈,倒不是矫情的觉得自己是皇子收集本族美女是天经地义,是他对本族美女是拿钱雇佣……
民族主义已经在帝国被宣传十来年,虽然到不了同为族人的人人互相礼敬,毕竟人与人总会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就会产生冲突,但是最基本的一点倒是产生,那就是同为族人肯定是要做到面对外族的时候懂得团结。
思想教育还有另外一些体现,比如反应在不将异族当人,或是觉得侵略外族觉得理所当然。其实也不是完全出于思想教育,主要还是因为侵略和掠夺产生的暴利。
帝国的人为什么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参军?不外乎就是因为在外征战的时候,有缴获上缴六成,剩下的四成能够合法持有。请不要忽视“合法持有”这四个字,因为可以心安理得的去花,不用担心有什么律法上的担忧。另外,士兵的缴获是建立在国家组织的集体抢劫,士兵的装备也是由国家来提供,能留下四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再迟,五年之内可以将蒸汽机的整体结构缩小。”吕启有着十足的自信,他说:“借鉴于现在有轨的马车模式,蒸汽机能够起到代替作用,那个时候困扰帝国快速交通网的就只剩下轨道铺造速度的快慢。”
吕哲看到蒸汽机的时候其实也是激动的,并且是那种狂喜的激动。
帝国现在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亦是文明进程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的国家,对外开拓不是缺少资金和部队,对开拓有障碍的不过是交通。
蒸汽机要是能够作为火车头,并且建造足够多的铁路,帝国也不用再担忧因为疆域太大无法顾及边疆。迅速且便利的交通对帝国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远要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吕哲激动的还有另外一项,蒸汽机被运用在航海,战舰的吨位就能够一再增加,有足够的吨位对于海航来说是一个关键,不但是应对海浪的能力,还有可携带量的增加,对于远洋来说还有什么比承载量更重要吗?
“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吕哲两眼放光地看着庞大的蒸汽机,心想:“一旦海用的蒸汽机应用成熟,地球将会是帝国的地球。”
当然,地球成为帝国的地球还有一个关键,科技上的发达其实只是辅助,最重要的是帝国有一直开拓的决心,不然科技再怎么发达也没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修了多少有轨路?”吕哲问的是张良。
张良非常明显地愣了一下,回忆了一下,迟疑地答道:“主要是在关中,最长大概是……二十公里?除了关中之外,总合不会多过十公里。”
关中?那就是始皇帝在位期间修的了,不然帝国后面修路都是集中在长江流域,并且有轨道路只是出于实验性质才修了很短的距离。
事实上不是帝国不修有轨路,一来是暂时没有那个必要,二来是需要修的路太多了。有轨道路和无轨道路是两回事,工程量上面有轨道路的繁琐程度是无轨道路的七倍左右。
“全部才三十公里?”吕哲一直都没怎么关注这个,一听蹙眉了。
三十公里,那也要看看是在什么年代。在公元前二零五年,帝国的三十公里有轨道路是世界的百分之百,等于就是其它国家压根就没有有轨道路。
“父皇,咱们的轨道还没有确定规格……”吕议实在是忍不住了,低声提醒道:“是要先确认车厢的规格,然后是车轨的规格,再来建设与之匹配的轨道。”
吕哲再次愣住,不是忘了这么回事,是他记得自己有布置过相关的研究,让执政府来确认应该是什么样的车轨规格。
“执政府是有在做这项工作,但……”张良深深地忧郁了,迟疑再迟疑,如实答:“马拉轨车可以加快速度,但是对于马匹的损耗太大了。另外,帝国目前并没有太过需要有轨车道,所以……所以只是在进行相关的勘探和规划,并没有做近一步的研究。”
吕哲释然,的确,有轨车道建设起来的难度颇大,执政府根本不知道火车是什么玩意,然后没有实物进行相关数据测试,试验要从什么地方开始试验?难道是一拍脑袋,说车厢要多大,然后车轨就得多大?
现在是有相关力学和测量学的,只不过是不叫这个名字,但真真就是有相关的知识。
没有实物,依靠拍着脑袋,然后设定一连串的数据,不是做不做的事情,是无从做起,当今年代什么都讲求追责,那是大秦时期就留下来的好习惯,也就是谁负责什么一定要留有痕迹,然后查验到不合格的时候能够找到人。帝国也有追责的律法,是用以质量检验,也是一种监督手段,谁敢无中生有?
“是朕太强求了。”吕哲都没好意思发火,他问吕启:“既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那么关于车轨等等,有相关的思考吗?”
别说,吕启根本就不需要思考,他只需要按照“日后”帝国所用的规格数据就可以了,他答:“一百四十五点五厘米。”
吕哲再一次愣了,然后是愕然,他哪怕是再没有工程学之外的知识,也记得教科书上有教过天~朝铁路的宽度是一点四三五米,而似乎还是和全世界“接轨”来着?
既然是全世界都采用那样的宽度,那么肯定是有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试验才得出来最合理的数字,吕哲用着莫名的眼神看一眼吕启,随后很快就移开了。
吕启却是被皇帝老爹那眼神看得浑身不自在。在没有他的“历史”里,帝国的轨道宽度就是吕哲规定下来,然后在帝国执行。他刚才一时间忘记这个,说完内心里其实就已经非常后悔了。
“那么……五年之内可以研究出用于陆地上的蒸汽机,是吧?”吕哲看自己的大儿子一脸精神恍惚地点头,嘴角勾起笑容,转而看向张良,说道:“那么关于道路的规划,执政府总该是有计划了?”
张良忙不迭地点头,答道:“是的,陛下。”
执政府不知道机械动力的有轨车是个什么情况,但是他们在接到皇帝布置的任务后可不敢什么都不做。
根据执政府的一再研究,有轨车道若是建设,最为基础的就是将帝国的各处京城首先连接起来,起点还是设置在南陵这个中京,然后再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各处。
“……总长度会超过十一万公里,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来修成……”张良说到这里,花被皇帝打断了。
“太少,太少,并且不能只是将连接各京作为首要,应该考虑到帝国未来的扩张方向。”吕哲满脸的笑意,说道:“西边和东边优先建设,我们未来需要开拓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西域,第二个是辽东以北。”
“同时修建吗?”张良得到皇帝的点头回应,苦着脸:“财政上没有问题,但是劳力……”
“会有劳力的。”吕哲满脸的无所谓,用手抚摸着庞大的蒸汽机,开朗声道:“海外的岛屿有的是南洋猴子,西域那边也有一两百万的土著。我们还会对东湖展开战争,哪怕是陇西那边也会有奴隶,不用担忧没有劳力。”
吕议小心翼翼地说:“父皇,您没有把倭列岛算进去。”
已经凑近的吕阳刚好听到后面那一句,嘻嘻哈哈地问:“二哥,你说倭列岛啥玩意?”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掌握大海等于掌握霸权!
五年可以修建多长的铁路呢?要是在机械化的时代,五年可以修很长很长的一段铁路,但是在公元前二零五年的时代里,那可就要取决于能够使用多少劳力,然后又是在什么地方进行修建了。
华夏的地形是多山,只有在华北地区才算是平原比较多,不然还真的哪里都是不缺山地。在多山地形中修炼道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痛苦的事情么!
“看来,是应该停止向外用兵一段时间了……”吕哲看着已经在被加温的蒸汽机,心里想着:“交通没有建设之前,本土的调动都那么不容易,已经快要达到帝国极壁,再继续开拓下去只会消化不良。”
从南陵前往西域,徒步需要七八个月,骑马的话需要将近三个月,可以说这样的距离实际上已经不适合作为领土。
无法快速抵达哪里,哪里的统治就不稳定,因为一旦发生了什么事,信息需要传递才会到中枢,中枢需要根据发生了什么进行应对,应对花掉多少时间视所发生的事情大小来估算,但是总归是需要一段时间。
等待不知道多久过去了,中枢做出反应,又要踏上路途前往发生事情的地方,那该用去多久?
从南陵到西域,往返需要半年,很多时候一天就能够决定许许多多的事情。半年?那什么都晚了。
一个国家的控制力都说是体现在军队的战斗力,其实这样的认知存在错误。
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体现在多少时间之内能够对多远之外的敌人实施打击,这才是真正强大的体现!
交通的重要性有多重要?是********机器能够使用什么样的速度被应用的关键。要是一个国家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打击任何想要打击的敌人,这样的国家绝对属于当世之强国。要是一个国家手上有毁灭敌人的武器,但是根本就打不到敌人头上去,那与没那么样武器几乎没有区别。用上“几乎”两个字,还是将可以自残拉全球的人陪葬这一项代进去才有。
“五年能够修多长的有轨道路?”张良很想落荒而逃,他就知道跟着皇帝过来是一个错误。他苦着脸说:“陛下,臣……不是主管这一方面,管道路的是隗尚书……”
执政府可是有不少尚书的,每一名尚书都是主管某个部门,张良现在主管的是移民,对于道路只是略有了解。
移民一直是帝国的重心,毕竟还是那一句话,占下土地总是要有人去经营,不然占下了难道是当荒地?
张良除了主管移民之外,他还负责鼓励生育这一项。而这两项都是未来帝国的重点,只要这两项能够按照计划发展,帝国将会无敌……至少是在这颗星球上无敌!
那一边的蒸汽机已经预热完毕,一声汽笛之后,曲轴已经在转动,飞轮也是跟着动了起来。
听动静,蒸汽机的震动频率似乎有点高?那不是装置的不稳定,是因为活塞气压一直在变动,致使曲轴能够旋转,然后才能够带动一些什么。
“这一台已经是经过反复地实验,它大概有四百四十六马力。”吕启停下来看向自己的皇帝老爹,发现皇帝老爹没有像其他人露出迷惑的表情,才继续说:“这算是初代机,要是继续完善并且改进,还会有更好的发现。我预计……要是使用于海航,按照每小时消耗四斤左右的煤,看是使用多少台蒸汽机再配以多少台的涡轮,初步预计常压状态能够接近一千马力,强压状态能够接近两千马力,只是目前受于材料限制,不然还会更多。”
吕哲当然是有听懂的。他在感慨历史被自己改变之后,又来面临新的一次改变。
蒸汽机出现于十八世纪,但是现在帝国已经有了这一项技术!
蒸汽机的出现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有了它之后世界将会变得不同,至少是在对交通工具的应用上会变得不同!
“五年吗?五年!”吕哲拳头情不自禁地握住了,他抬头看了一下天色,难掩激动地对吕启说:“我建立了帝国,而你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吕启矜持地低下了头,他在想什么?
要是吕启没有出现,帝国也会有人发明并创造出蒸汽机,那是在帝国历四十四年,经过长达一十八年的攻关,帝国皇家科学院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被使用于航海的蒸汽机,然后在帝国历四十八年,帝国拥有了第一台可以作为火车头的蒸汽机。
现在是帝国历十一年,蒸汽机早了三十三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十三年已经是其一生,对于整个历史来说却是眨眼的一瞬间,然而历史的这一次眨眼注定要让世界变得不同!
“需要什么资源或是人,你可以直接向我汇报。”吕哲无比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说:“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它,使它能够被实际的应用!”
吕启在点头,点得和小鸡啄米似得。他当然希望能够取得新的进展,可是很多东西是无法说出来的。
在科学领域上从来就没有单独的进步,任何的科技进步都是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材料科学的基础。
很多时候,不是什么样的东西造不出来,是材料无法达到标准,使得某个机器哪怕是造出来也只是一个外观,真正要使用的时候因为材料的不合适而使得机械崩溃。
在动力领域上,能够创造出多少马力的机械更是取决于材料科学,因为明明是按照同一张图纸制造出来,且绝对是构造一模一样的机械,它会因为材料的等级而出现不一样的性能。
材料科学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知识,牵扯到的知识多到难以想象,并且与之关联的学科更是多,像是比较急促的金属科学和非金属科学就是两个大的基础,衍伸下去的东西更多。要是用记录文字和图案的纸张来堆,估计是能堆满整个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吕哲显然也是懂得科学并不是一蹶而就,但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吕启能够搞出蒸汽机,那么也是能够不断取得革新。所以,他依然还是一个外行人。
帝国现在的材料科学在已知的国家中其实并不是最强的,将材料科学走在已知国家中最前端的是孔雀王朝(印度)。
孔雀王朝(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钢的国家,并且他们已经熟稔地掌握了炼钢的技术。然后,他们还发现了橡胶,并且在一些东西上已经开始在针对橡胶进行运用,不过很显然他们是走错了路线,用橡胶来应用在建筑和一些古怪的巫术上。谁让他们没有穿越者,是不是?
除开钢和橡胶之外,孔雀王朝(印度)还领先于世界创造出了一种符文。这种符文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既是0、1、2、3、4、5、6、7、8、9这些数字。后世的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数字叫印度数字,似乎只有天~朝还是死硬地、理所当然地认为叫阿拉伯数字。
毫无疑问,吕哲本来以为符文数字是帝国最先出现,已经将这些符文数字叫“帝国数字”,全然不知道人家印度已经弄了出来。
不过,无所谓啊,哪怕不叫“帝国数字”,总有一天帝国的军队会将军靴踏上印度支那的土地,然后将那里的文明摧毁,那个时候不叫“帝国数字”也叫“帝国数字”了!
而似乎还不用去摧毁印度支那的文明就能办到?因为印度钢到后面成了龟兹钢或是大马士革钢,印度数字也变成阿拉伯数字。那是因为自孔雀王朝瓦解之后,印度支那的土地就再也没有统一,是分裂成了十多个邦(王国),还需要等待英国佬去殖民他们,然后又奴役他们,等待“殖民解放”阶段才又形成大范围的统一,不过仍然是被英国佬肢解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哦……还留下一个克什米尔当做争议区,因此英国佬也是挺毒的。
“一旦蒸汽机被应用于海航,战舰吨位的增加是必然……”吕哲开始觉得庆幸了,他转头对吕议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更大更好的战舰,但是只生产出两艘炮舰,没有生产更多。”
别看现在的船都是使用木头,但是工序的复杂程度一点都不少,要是某一个时间阶段生产出注定是没多久就该被废弃的战舰,并且生产数量极多,造成的浪费哪怕是帝国都会感到心疼。
“将蒸汽机使用于海航,我们的海航运载量将会变得非常可观。”吕哲越说越兴奋:“不止是运载量,事实上也不再看老天的风向,那么速速上必然也将迎来一个飞跃!”
两千马力等于多少航速?差不多会是十节以上,该是十几看得还是船只的构造。帝国有专门研究船体外形的科研院,是帝国历三年就开始设立,到今年已经有八个年头。帝国目前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是由位于闽南郡厦门的科研院来进行图纸确定,然后才交给位于南海郡的堪江船只制造局进行制造。
“如果是采用蒸汽机,船只结构设计上等于是要进行大幅度的革新。我们之前是有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但是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吕议肯定是专门关注过,他说:“我们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关于蒸汽机和相关涡轮的体积,然后再来进行船只结构的布局。”
吕启听得不断点头,回应道:“是这样的,父皇。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体积,便于相关部门能够有数据来进行研究。”
吕哲对这些就不太懂了,他也不会不懂装懂,默默点头之余,心里已经在思考是不是一熬加强对美洲大陆的探索。可是想了一下立刻就觉得短时间之内没有必要,帝国需要的是先征服“世界岛”,然后才是将注意力转到非世界岛,极可能下一个征服的目标会是非洲,而不是美洲大陆。
会有这样的考虑是有理由的。首先,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发展需要多少资源,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越多越好,是越方便越好。另外,资源获取的距离之上也是要有相关的考虑,不能是舍近求远。
没错,蒸汽机被应用于航海,等于是提升了速度的同时可以增加运载量,但是美洲依然太远了,并且帝国想要征服那边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会是可怕的一个数字。对于帝国来说,需要铜可以到吕宋群岛,需要金和银应该去倭列岛,需要香木、橡胶等等也是在南洋,美洲有什么?美洲该有的南洋都有,难道帝国要提前搞烟草贸易?不然对于美洲的开发迫切性还真的就没有那么高。
“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地方,提前开发美洲,等于是帝国会形成鞭长莫及的两个部分。”吕哲已经重新上了马车,他要带着皇室的成员前往夷陵的烈士园。他上车之后就在闭目沉思:“哪怕是到了十七世纪,科学已经进不到那个份上,英国佬已经快要踏上地球霸主的地位,但美洲大陆依然想要**。帝国过早开发美洲,特别是大量移民美洲大陆,肯定会有隐患!”
发现美洲大陆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帝国只进行一些珍稀资源的掠夺是可以的,移民和建立行政单位则是要延后。
“比起美洲,或许对澳大利亚的占领才是最迫切的!”吕哲仔细回忆一下海航探索队的报告,比较诡异的是帝国官方和民间都还没有找到澳大利亚。他突然开口:“南洋探索的面积达到多少了?”
吕议先是愕然,然后迟疑答:“按照我们的划定,探索面积应该是达到百分之六十?”
吕哲沉默了。在他的印象中,南洋那边的岛屿数量可是非常多。
正是因为多,南洋舰队已经探索南洋长达六七年,最想找到的马六甲海峡依然没有找到,不过从绘画地形图来判断,吕哲已经看到了后世马来西亚的影子。
“父皇。”吕议好奇地问:“您是因为塞琉古和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的新形式,希望早点畅通海路吗?”
………………
幸好有检查,设置自动发布竟然没发!
再次隆重推荐朋友写的二战书籍《奋战在第三帝国》,有票票的前去支持一下吧?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
塞琉古帝国又和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组成的联军干起来了,那一场战争动用到的兵力是,塞琉古帝国先期出动了二十万步骑,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联合出动了二十五万步骑,双方漫长的国境线上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
战事的爆发背景是,塞琉古刚刚在叙利亚区域获得了针对托勒密王朝战争的胜利,然后觉得应该调转头来解决分裂出去的两个叛军势力。
塞琉古帝国的安条克三世,他调动了二十万步骑之后又觉得不够,近一步的征兵之后又向东线派遣了十二万的增援部队。
这一下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有些惊恐了。
此前,塞琉古帝国是有进行过扑灭叛乱的战争,不过因为有托勒密王朝一直牵扯着塞琉古帝国的兵力,东线的用兵一直是一种比较窘迫的姿态,才让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独~立成功。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在独~立成功之后,他们有尝试过向塞琉古帝国的其它省份发动过进攻,可是取得的成绩根本就不怎么样。
发现向西进攻无法取得成功,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在西线留下必要的防御部队,两国转而向东进行扩张。他们先后击败了东边的几个部族,得以将国土扩展,一直是扩张到了西域边缘位置,也就是康居等国的边界线才停止下来。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向东的进军产生了很大的一个效应,那就是迫使一些战败的部族不得不进行逃亡。再加上两国有意地驱赶原住民,使得逃亡的土著数量多达数十万。
这一批被迫逃亡人像是一帮蝗虫,他们所到之处除了破坏还是破坏,一个又一个部落、部族,乃至于是国家被席卷,然后被裹挟,使得逃亡的队伍一再地壮大。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成功了,他们用驱赶逃亡者的方法轻易地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并因此而扩张**大增。他们还在东方发现了一片庞大的土地,那里的国家小而弱,认为只需要派遣几万的军队就能轻易地进行征服,唯一的障碍就是要先解决掉看似不弱的昭武九姓。
正当他们要进攻康居国时,康居国表现了臣服。
康居国不得不进行服软,他们举国上下的人口比那批逃亡者的数量还少,无法将逃亡者拦下,然后逃亡者的后面还跟着两个大国的精锐军队,怎么看康居国都没有胜算。
随着康居国的服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通往西域的道路因此而变得畅通,那么剩下的就是再次驱赶那些逃亡者进入西域,用数量庞大的逃亡者去搅乱那些小国家,使那片区域变得动荡。
任何国家只要动荡就会变得虚弱,征服起来将会变得轻而易举,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也被一再证明是真理。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七八万联军十分轻易就进入到西域地界,他们所过之处迎来的是一片又一片的臣服,包括在北萨迦区域的斯基泰人和一个叫月氏的部族,他们本来叫交战也暂停下来进行退避。
月氏人和斯基泰人的战争并不为多少人知道,但是不代表双方的战争规模不大,只因为那片区域是蛮荒才没有多少人进行关注。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轻易就进入西域地界,使得他们变得骄傲自满,甚至是有那么些目中无人,可是这一次他们撞到了一块铁板,那就是西域霸主的乌孙人承担起了他们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