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解了基本的生活情况,不算多好也不是太坏。这已经是帝国大力恢复战乱带来的创伤。若是没有相关的政策,没有帝国不断从南方运粮到各地,出现饥荒是必然的事情。另外,大规模的建设向民间投钱,也是让民间有钱可以购粮,当然不能离开这一部分。
娩杓笑说:“花出去的钱基本是被回收。”
粮食是官府运到各地。各地的建设是由官府出薪水,来来回回了一趟,地方有建设起来,钱也回流到官方,其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循环了。
“运作在运输线上的口众,连带相关的周边,人数不下于二百万,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吕哲对情况基本清楚,也是笑着说:“总是要酝酿一点什么让人忙碌,有工作也不至于让人闲着,结果搞出什么动静。”
皇帝说得风趣,臣工自然是笑着附合。不过,事实就是那个样子,有份工作能够使人心安定,国家创造就业岗位等于是在构建安稳社会,这样的理论还是到了近现代才被提出来,不过对于吕哲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纵观历史,国家岗位缩减一直是动乱的诱因,几个因为失去工作带头造反的人都是出身国家官吏身份,比较出名的有李家的自成。自古以来因为被“裁员”而造反的人物,名气比较低的人更是多不胜数,他们基本上就是各支造反队伍的骨干。
雪越下越大,一众人等也就下了鸿台,他们回到宫殿,已经有侍从准备好饭菜,温好了水酒。
兴乐宫还有不少始皇帝时期留下的人,像是宦官、宫女、舞姬等等,这批人并没有被扶苏遣散,吕哲带着人回到宫殿,刚刚坐下自己的老丈人赵高就出现了。
历史上对赵高的评价多是负面,可是一些正统的历史上也不缺乏公正的评语。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指被去势的男人出仕宫内官职,也就是后代所谓的“宦官”的语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生发开去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分,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现实情况是,吕哲所知道的赵高还真的就不是一个阉人,赵高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更有着高绝的书法,对于一些文学也有着很高的素养,更为惊奇的是对秦律的精通连李斯都自愧不如。
在原版历史上,赵高因为诸多作为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奸人”,任何一个取得江山的人也不会容下一个曾经谋朝篡位的人,可是当时谁都没有否认赵高是秦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
赵高刚才是去见自己的女儿,也就是帝国皇后赵婉,看样子聊得挺欢,脸上的都快要笑出一朵花来了。
第九百五十六章:曾经的奸佞
赵高前半生被始皇帝压着干不了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地服务着嬴政,深怕有一点逾越的行为惹得性格暴虐的嬴政处罚,因此除了贪财之外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名声。
后半生的赵高,他在原版历史上是参与了沙丘之谋。
沙丘之谋的主使人是赵高和李斯,两人篡改了始皇帝的传位诏书,逼迫长公子扶苏自杀,囚禁秦军大将蒙恬,扶立胡亥为帝。
赵高和李斯为什么要篡改诏书?其实都是有差不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长公子扶苏对于赵高或是李斯都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扶苏对赵高和李斯非常厌恶,扶苏对他们的厌恶才是沙丘之谋的诱因。
扶苏厌恶?那要是扶苏继位为帝了对赵高或是李斯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赵高是秦王宫的“宦臣”,换句说法就是赵氏赢姓的家奴。当时家奴可以任打任杀,赵高深怕扶苏继位为帝之后不但自己性命不保,可能全家也要灭个满门。他不想死,更不想全家都死,找到机会了自然是要先下手为强,然后篡改诏书让自己的徒弟,也就是始皇帝的第十八子继位为帝。
李斯有偌大名声,曾经因为《谏逐客书》而声名大噪,可是说实话一路以来的官路走得并不平坦。
李斯原先为吕不韦的门客,曾经参与过《吕氏春秋》的著作,后面秦国朝堂风云变色,秦王嬴政与吕不韦从互相扶持转为针锋相对,李斯此时已经是秦王嬴政的佐僚之一。李斯原为吕不韦门客,时任秦王佐僚,有点想要脱身事外的意思逐渐沉寂,可是也因为这样的选择而被嬴政疏离。
李斯为了重新获得秦王嬴政的信任,找了个机会对秦王嬴政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此便是李斯针对秦国一统天下的第一条策略。既是间各国君臣之计。后面李斯又献策“先灭韩,以恐他国”的计策,终于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得长史之位。两条计策全被采纳,李斯当然继续奋发向上,随后又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因此而被封为客卿。
一直是到秦王下“逐客书”诏令,伤心欲绝想要回归楚国。回归途中受越想越不甘心,逐写《谏逐客书》上呈秦王嬴政。秦王嬴政看了《谏逐客书》之后幡然悔悟收回逐客的诏令,李斯因此而闻名天下,也因为李斯有师从荀子的原因被封为廷尉。
廷尉在秦国是个什么样的官职?秦国的三公九卿制度下,廷尉便是九卿之一,负责掌管司法审判。沙丘之谋时期,李斯已经当了很久的廷尉,因为执法严厉,也因为几件事情上驳了扶苏的面子,实际上是已经得罪扶苏。
李斯的志向是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丞相,可是一直都未能如愿。始皇帝下诏让扶苏继承帝位,李斯其实也是感到不妙,可是也只是感到不妙而已。并没有祸及满门的危机感。
赵高是对李斯这么说的,他说:“长公子扶苏厌恶我们,一旦他继位,我必然是要满门皆灭,你当丞相的志向可就永远没有机会,不但难以当上丞相。也会有革职下狱的结果。你当廷尉的时候得罪了那么多人,他们肯定会找你算账,恐怕没有走出牢狱的机会了。”
李斯当廷尉的时候确实得罪了非常多的人,会这样是因为始皇帝凡事严厉,他当廷尉自然也是走的严厉路子,怎么可能不得罪人?
赵高见李斯脸上出现惶恐,立即打铁趁热,说道:“既然注定会有悲惨的下场,为什么不冒险搏一把?”,随后带着李斯到始皇帝的车驾,李斯进去立刻闻到香气中难掩的臭味,赵高却是指着始皇帝的尸体:“陛下已经驾崩多日,是我一直在掩盖消息。现在留给你的只有两个选择,我们合谋将胡亥推上帝位,我做我的帝师,你可以当上丞相;或是扶苏继位,我先被满门,在地下等着你片刻之后前来作伴。”
李斯当时是什么心情不好猜测,不过估计是被吓了个半死,惊讶赵高的胆大,也恐惧于妄为。
事实情况是赵高将李斯请进车厢的时候,周边也有精锐甲士围了过来,现实就是李斯一旦拒绝赵高的合谋立刻就要横尸当场。
在合谋不一定能成功却能多活一段时间,拒绝马上就要横尸当场,或许还会因为始皇帝的尸体被发现而造成后续的一系列事情,李斯当时心肯定就乱了。
赵高是一个能说会道且察言观色的人,他接下来又谈到了秦国的江山,说一旦因为继位出现什么问题,秦国内乱是肯定的事情,问李斯舍得辛辛苦苦和呕心沥血就此分崩离裂吗?
可以想象,明明白白说要合谋干坏事,和干了什么事情是为了国家,一样是干那件事情,可是说法不一样,不管是自我催眠还是自欺欺人什么都好,换个说法相对比较容易说服自己。结果不用猜测,是个人都怕死,李斯也不想在车厢之内被杀死之后随便捏造罪名,一边是立刻死,一边是拯救秦国也拯救自己,还能当上梦寐以求的丞相,自然是要拼了。
两人都是跟随始皇帝数十年的人,既然有了决定肯定不是拍拍脑袋马上就干,少不得是拉上更多人,一再商议一再布置,等待真的有把握之后才付之行动。
历史关于赵高和李斯是怎么行事记载得相当模糊,从正史的一些字句,和野史上的一些论调,参与到沙丘之谋的人肯定不少,当时秦国的军队调动也相当频繁,军队拿到的是始皇帝下达的命令。可是真正下令的人绝不是始皇帝,因为始皇帝已经驾崩。
一切布置准备就绪之后,一封从沙丘送往长城的诏书也就送到了长城。史书记载扶苏接了诏书之后痛哭失声,随后昂头向天惨呼三声。拔剑自刎。是从接到诏书到自杀不超过半个小时扶苏就自杀了,甚至就没有向人交代什么遗言。
给扶苏的诏书上是写的什么没人知道,甚至是后面蒙恬对长城军团失去控制到被囚禁阳周,一系列的事情不但显得诡异也充满了扑朔迷离。
参与沙丘之谋的人,他们现在大部分是在殿中。赵高在吕哲主位的左侧第一顺位,李斯在右侧的第二顺位,王贲的儿子就站在后面,另有一些扶苏死后和蒙恬被囚禁后得利之徒基本也是在场。
各地的人来到咸阳,随后是会跟着出巡队伍前行,接下来出巡队伍是要走北地郡,前往长城段,然后进入河套,再从河套走云中路线,途经九原郡、云中郡、代郡、并郡。再从并郡向辽东而去。
河套等西北边郡之地的军方将校,临近的几地郡守,他们是经过允许也来到咸阳,身处殿中。
没人知道知道自己的未来,谁也不清楚自己走上了一条与原本轨迹不同的道路。他们在吕哲一句“用膳”之后,每人都是揖礼致谢,随后用餐。
赵高脸上一直都是带着笑容,他自然也是有高兴的理由。吕哲崛起之初,他可是出资鼎力相助。不但出资,他在吕哲急需战马的时候。不顾秦国上下的压力在陇西带头贩售战马给予吕哲,说是贩卖,实际上压根就是送,且一送就是三万多匹马。当时差点都将自己的牧场给掏空了。
赵婉能成为皇后,有因为吕哲和几个重臣不希望旧有列国的王女成为皇后,那么剩下的就是赵婉、吕雉、卫雯,吕雉和卫雯出身低微首先就得不到多少支持,额外的是赵婉娘家在吕哲崛起过程中出力不少,再有赵婉一直都是贤淑名声。因此不管是王后或者皇后也只有赵婉来当比较合适。
赵高将女儿嫁给吕哲本身不是出于主动,是因为秦国需要笼络当时盘踞南郡的吕哲,在当时其实是一种牺牲。没人能够预料到吕哲盘踞南郡之后会迅速出兵黔中击败百越进而壮大,更加没人预料到吕哲占据黔中之后很轻易就取得了衡山郡,随后项楚进军庐江郡又让吕哲争取到桓楚的归附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吕哲的崛起过程只要一研究其实并没有太高明的地方,无非就是许而共富贵,威逼或是利诱地方藩镇投靠,依靠这样的手段连续取得南郡、黔中郡、衡山郡,庐江郡、长沙郡、九江郡,其实到了这个阶段已然成为天下有数的诸侯之一。
针对军队的一系列改革,军饷的出现和南方粮仓的开发才是让吕哲有逐鹿天下的资本,其后基本就是在以势压人,用堂皇正正的实力进行碾压。
兴乐宫正殿的用餐不是什么正式的宴会,吃到一半的时候可以随意走动,几个人凑成一个小圈子,从他们聚起来的模样能看出许多信息。
李斯是先找上了赵高,两人交谈颇欢的时候徐岩加入,然后是王贲,四个人也不用谁伺候,自酌自饮显得融洽。
蒙恬、章邯、王绾,这三人也凑成堆,后面加入了李信、涉间、苏角,一样是自酌自饮。
另外一些看去也相对分明,像是共尉与卫翰、何怿、燕彼等夷陵追随吕哲崛起于微末的人,另外的几堆人像是曹咎、周殷、宋义等一众楚国被兼并之后楚国朝堂出身的人,山东诸国司马昂、李左车、臧荼、陈余等人,看上去颇为泾渭分明。
吕哲看到众臣工凑堆内心其实是有想法的。他倒不是担忧臣工结党,自古以来不管在哪都是有派系之分,压根就无从禁止。他担忧的是泾渭分明的小圈子在未来会演变成怎么样,良性竞争自然是要,可要是互相倾轧可是要乱套的。
餐会的时间并不长,一路的劳顿也着实令人感到疲惫,不一会吕哲先离场,随后众臣也各自散去,至于他们是要前往哪里继续吃喝,皇帝也管不了那么宽。
吕哲刚刚离去没有多久,甚至是还没有抵达众嫔妃休息的地方,半路上就被一个个臣工纷至沓来而来给打乱了计划。
最先求见的是赵高,赵高还没有过来张良也求见,随后是李斯、共尉、蒙恬、司马昂等等,合起来已经超过十人。
吕哲没怎么与老丈人赵高有过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对于赵高求见心里有数,只是后面那些人求见就有点让吕哲意外了。
本来是想找机会与赵高私下聊聊的吕哲,稍微想一下也就命人准备茶水,选了一处阁楼最先接见赵高。
赵高见到吕哲的时候是大礼参拜,随后就说了一些家常话,大多是感谢吕哲看重赵家,立赵婉为皇后的感激。后面话题一转,说是要将陇西郡那边的牧场送给外孙吕议,不但是陇西郡的几处牧场,甚至是內史郡的一些田产,其它几个郡的产业,合起来至少三百万贯的资产全部要送给外孙吕议。
吕哲没有说答不答应,问道:“皇后知道吗?”
赵高笑嘻嘻地说:“已经与皇后沟通过了,说是要陛下允许。”
外公送资产给外孙,考虑到赵高除了赵婉这个独女没有其它子嗣,他这么做其实有点理由。
“翁丈以后有什么打算吗?”吕哲没有答应,反而提起了其它的事情。
“赵家出了皇后已经荣耀至极,微臣已经心满意足,想着将产业给殿下,然后举族搬家前往帝都,在那边购置一些房产,好好地顾养天年。”赵高说的话的时候是一脸的满足,见吕哲不断点头,似乎是迟疑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几位同胞兄弟……他们则是有意前往西域经商……”
吕哲突然间愣了一下,中亚各国使节团前来,西边还有很多国家已经广为人知,帝国进军西域是为了打通商路亦不是什么秘密,赵高有这样的心思,另外那些求见的人估计也是要来试探态度?
第九百五十七章:西域近况
中亚各国派遣使节团前来帝国着实是让不知道多少人开了眼界,使得华夏大地的人首次知道远方还有着众多的国度。
来自中亚的官宦和商人,他们透露出来许多,像是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信息就有不少,华夏这边的人首先了解到帕提亚、巴克特里亚是中亚新晋崛起的强国,从两国商人大肆购买物品了解到两国应该是比较富裕。
中亚有十数个国家,什么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色雷斯、亚美尼亚……等等名字听着怪怪的族群大概是十来个,他们述说了波斯人曾经的辉煌和没落,用着讲神话一般的语气谈到了空中花园。
什么空中花园华夏这边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最为惊讶的是一个叫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国王竟是能用八千左右的兵力击败了拥有百万兵力的波斯帝国,听得是觉得荒谬的同时也觉得波斯帝国实在是弱的可以。
估计是一脸沉痛讲述历史的波斯人看到听故事的人一脸的鄙夷,身在异乡不好发作,毕竟曾经与帝国这边人发生冲突的异乡人下场不怎么好。他开始介绍起了波斯,在他的讲述中,波斯可不是沙硕建立起来的帝国,事实是波斯人十分地强横,几乎是拳打阿尔卑斯山的希腊,脚踢南亚密林的孔雀王朝,一度疆域超过数万里,数十上百个族群都是归属波斯统治。
波斯曾经也确实辉煌过,不断不断地进攻地中海诸国,被西方人称为文明之摇篮的希腊众多亡国和城邦是活在波斯远征军的阴影之下超过百年,甚至一度差点被波斯大军荡平。之所以是说“差点”,那不是因为希腊也出现众多英雄嘛。
已经灭亡的波斯强不强大都是尘封往事了,听故事的人也不过多纠缠,只问起现在中亚的局势。
毫无疑问,中亚最强的是塞琉古帝国,这是一个西起爱琴海、东至阿富汗的超级大国,国内族群分为希腊人、波斯人、米底人、犹太人、印度人和少部分小族群。统治阶层以希腊裔占了多数,少部分的波斯裔和犹太人。
三十九年前,也就是公元前二四六年,在安条克二世之子塞琉古二世登基之时。塞琉古帝国仿佛已到了最低潮。塞琉古二世在第三次叙利亚战争中给埃及的托勒密三世打败,之后又忙于应付他弟弟安条克?伊厄拉斯发动的内战。乘着塞琉古王朝注意力分散之利,巴克特里亚及柏提亚相继脱离帝国。
三十八年前,也就是公元前二四五年,巴克特里亚省总督狄奥多图斯宣布**并建立巴克特里亚王国;帕提亚省总督安德拉哥拉斯宣布**。但随即在公元前二三八年前后被帕提亚人首领阿尔沙克所杀及接收帕提亚属地,阿尔沙克建立安息王朝,不过外人仍然是按照旧称,称呼安息王朝为帕提亚。
想要在东西商路上有所作为,最先决的条件就是能把西域打个畅通,最差也是要让西域重新恢复稳定,不然商路其实根本就开不起来。
赵高说及了西域的事情,吕哲猜测后面那些求见的人估计也是因为这事,索性就命人加了案几和蒲团,让那些在等候的人过来。
求见的人估计也没料到会有那么多人在用餐之后求见皇帝。到了地方之后一见有那么多人都是情不自禁地一愣。
与吕哲猜测差不多,大部分求见的人都是要谈商路的事情,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是有其它事情。
“西域号称有数十个国家,最为强大的有乌孙、龟兹、焉耆、莎车、疏勒,余下皆是一城或数城之国。”张良显然是有了解过西域的情势,又说道:“所谓强大却也是有限。像是乌孙这个西域最强国,拥有口众百余万,控弦之士十数万,是当之无愧的西域第一强国。龟兹、焉耆、莎车、疏勒等国不过是城池较多,口众极少有超过五十万。”
乌孙也有派遣使节团前来帝国。规格上是各国中最高的,直接出动了乌孙王的侄子猎师靡,后面与帝国达成军事结盟协议后,乌孙现任的昆莫勃西靡将自己的孙子猎骄靡派人护送前往帝国。目前护送猎骄靡的队伍还在路上。
“像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等等小国,口众难有超过十万,拥军数千到二三万不等。塞琉古帝国东边数省糜烂,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相续独~立,众多如犹太人、米底人、亚美尼亚人等等族裔在两国的连续用兵下不得不向东逃亡。”张良果然是有做过相关的功课,侃侃而谈道:“许许多多的西域邦国的大批逃亡者的冲击之下国祚已灭。更多是因为涌入太多的逃亡者统治变得虚弱不堪,难以对统治区域维持控制。”
蒙恬是等张良说完,见张良没有继续往下说,他才接口道:“匈奴在黄河源头被我们击败,有部分残余逃窜西域与冒顿会合。这部分匈奴人在冒顿的率领下一直活动在阊池(伊塞克湖)和北山区域,他们不断对周边的西域邦国不断侵袭,也不断袭扰乌孙南边疆土。”
是有这么一回事,头曼被歼灭的是主力,另有匈奴大将呼延靡和呼揭一个叫伊泰的首领,一些残余率着人马投奔冒顿。这些队伍中有差不多五万余是各族的本族人,另有将近六万是掳掠自从西向东迁徙,两万青海区域的各种羌,一万余高原的诸羌,似乎还有一支名字叫作吐谷浑的部落也身处其中。包括冒顿本来就有的十来万人马,残余部队与之会合后,冒顿手下的人马达到了二十多万。
“西域那边的探子回馈,冒顿攻城掠地人手一支在膨胀,他还使得几个西域邦国臣服,迫使更多的西域邦国向他纳贡。”蒙恬是征西将军嘛,未来是要率军杀入西域的大将,对西域情势自然关注:“我们也从乌孙那边得到情报,冒顿将人手龟缩回阊池周边,到了冬季时节依然是没有停止练兵。”
可以想象,冒顿肯定是得到了充足的后勤,不然练兵没有粮秣根本无从练起。只是帝国这边暂时不太清楚冒顿所拥有的资源能够练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吕哲所知道的是,冒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这个历史上弑父的人,没有成为匈奴单于之前就能练得一手好兵。成为匈奴单于的冒顿在其后更是练出不少精兵,不然也不会在短短十数年荡平西域,随后又率军打得东胡人龟缩进大兴安岭那一块的深山老林不敢出来。
“我们的马镫、马鞍的对于冒顿已经不是秘密,匈奴等草原人本来就极擅骑射,有了马镫和改良马鞍对他们来说更加如虎添翼。正是因为冒顿全面配置马镫和改良马鞍,没有装备马镫的乌孙骑兵才会接连不断败在冒顿军队的手中。”蒙恬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有一丝丝的忧虑。
“是啊,两件物品的出现,让非自小陪伴战马长大的游牧民族也能安稳地骑跨在马背上。”共尉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我们与匈奴等草原胡人交战,骑兵对决中能占优势,正是因为有这两样军备。”
蒙恬停了一下,见吕哲很认真的点头,才继续说道:“值得庆幸的是匈奴人目前装备的仍然是青铜兵器。另外西域的邦国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冶炼技术,那边的矿产似乎也并不丰富,冒顿麾下近十五万骑兵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大概一万被冒顿命名为苍狼骑的骑兵少量装备铁器、青铜盔甲、皮甲等装备。”
马镫和改良马鞍几乎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拿到一副依样画葫芦制作起来根本就没有难度,帝**队的马镫和改良马鞍需要用到金属材料,草原人缺乏金属原料和冶炼技术,可是两样东西用其它材料代替也不是不行,甚至是结绳都能达到效果,被模仿是迟早的事情。
自从装备马镫和改良马鞍之后,吕哲对于被草原胡人学去早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也是确定帝国不会缺少战马才敢全面装备马镫和改良马鞍,不然纯粹就是自己找死。
帝国的战马除了配置马镫和改良马鞍之外还有一样东西。那样东西就是保护马蹄的马蹄铁。到目前为止马蹄铁的秘密还没有泄露出去,而马蹄铁的存在价值其实一点也不比马镫或是改良马鞍差,甚至可以说马蹄铁要比两样东西珍贵。
任何蹄掌的牲口,有马蹄铁和没有马蹄铁是两个概念。没有马蹄铁的战马奔跑起来会因为一颗石子而蹦了马蹄,有了马蹄铁却是等于给战马穿上靴子,因此有装备马蹄铁和没有装备马蹄铁的战马在蹄掌损耗上绝对不会是一样的。
黄河源头之战,头曼从草原上带来的战马和牛羊基本是成了帝**队的战利品,没到冬季之前送往长江流域的战马和牛羊每日未曾断绝,只是到了冬季停了下来。有些是被安置在北地郡,不少是被送往河套。
呼延靡等投靠冒顿的残军,他们是狼狈逃窜,极少数人能够做到一人一马,许多根本就是徒步,一路上更因为缺乏补给抛弃掉不少人,真正能够活着抵达冒顿活动区域的人马实际上谁也不是那么清楚数量。
“我们没有能够在黄河源头之战期间杀死冒顿,后面的追杀也没能达到目的,最后制定的计划嘛……”吕哲笑了几声,慢斯条理说道:“猜测冒顿会在西域大肆掳掠,搅得西域众多不得安宁,有利于帝国向西域进军。”
冒顿对危险有很敏锐的嗅觉,这从他在月氏那边做人质能够安然无恙地返回匈奴王庭就能看得出来。上一次南下,帝国这边从一些匈奴贵族那边也得知一些事情,头曼没有南下之前,冒顿是反对率众南侵,提出了让中原各国混战,等中原流血流够了,匈奴再集结大军南下的论调。冒顿更加倾向于先击败匈奴周边的族群,吞并更多的小部落来壮大,然后看实际情况继续针对月氏或是东侵东胡诸部落。
吕哲听取汇报的时候没有任何惊讶,原版历史上冒顿在担任匈奴单于之后就是这么干的,匈奴也真的在冒顿的率领下一步步地壮大起来,更是在追杀月氏人的时候顺便完成了对西域的占领。西域落到匈奴人手中,直接让匈奴有了一块很大的“剪羊毛”之地,从西域那里源源不断获取粮秣、金属、奴隶的同时,匈奴也借鉴西域一些国家完成了内部改革。
冒顿对匈奴的改革是减少各氏族的影响力,设立左右贤王等等职位,算是让匈奴这个族群从原始的部落时代进入原始封建时代,有了更明确的官职之分。
“我们有八万骑兵入驻乌孙,冒顿立刻将兵力收缩。”蒙恬皱着眉头说道:“乌孙传来一些消息,冒顿似乎有转向西边的迹象?”
阊池的西边是哪?阊池的西边其实就是康居国。冒顿一直想要当匈奴的单于,向西而去是离峻稷山和狼居胥山越来越远,吕哲十分怀疑冒顿真的会向西而去。
“如果冒顿真的向西而去,对帝国或许会是一件好事。”张良寻思了一小会,说道:“这一次我们是在利用冒顿搅乱西域,以解放者和次序守护者的身份进军西域,冒顿太早离去我们的借口就会有点牵强。”
蒙恬赞同张良的说法,帝**队暂缓西域的一系列军事调动,转为将注意力倾斜到峻稷山和北部草原跟这个也有关系,就是不想过早逼迫冒顿远遁。
“也许……我们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