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了。
水和土地?其实就是疆土,也就是令人臣服,就好像曾经的大流士出兵攻打希腊,大流士派去的使节向希腊各城邦要求的就是得到水和土地,意思就是要求希腊各城邦投降或者臣服。
华夏现如今没有要求女人一定要纯洁,寡妇再嫁,或者是女人没有婚嫁之前失去贞操,都不是太大的一回事。按照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婚娶之后能够忠贞就足够了,不是那么在意一个人的过去”,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始皇帝的母亲之前跟过吕不韦不是处女,赵姬可以再嫁赢楚(庄襄王);西汉时期的汉景帝刘启纳入后宫的王娡,她就是一个再嫁妇,可是也能成为皇后。
刘邦出使前没有得到过关于怎么处理西域各国的事情,吕哲并没有要求路过西域的时候需要使节团做一些什么事情,刘邦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为帝国在西域拉拢一些城邦所用,但是初来乍到说这些事情还早。
作为帝国的代表,刘邦和蒲类的辅国侯初次接触还算融洽,两人似乎找到了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怎么赏玩异性。
“胡女真的那么带劲?”刘邦睁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那个来自什么孔雀王朝的女人,她们从小就学习《爱经》就是教着怎么服侍男人的?”
西域的地界不但连接着东方和西方,实际上也与印度那边有往来,以至于让西域的文化深受各种影响,直至帝国扩张的脚步迈进西域之前,实际上西域根本就不存在多少东方文化,反而是中亚和印度那边的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比较大。
刘邦一口一个“胡”,反正华夏文化中只要是长相和文化有异的都是“胡”。他看到的是歇色头发的蒲类人,五官与华夏苗裔决然不同,穿着上更是没有丝毫的共同点,当然是一口一个“胡”。
华夏历代皇朝中的“胡”都不是什么好词,无非就是鄙视或者蔑视,一般是用来泛称北边草原上的野蛮人,也适用于任何国家北疆的任何一个民族。
现在是帝国历四年,也就是公元前二零七年,此前炎黄子孙并最远也就是将脚步踏上草原,他们所认知的胡人大部分都是草原上的各部族,并不算上西域各国。
随行的史官,他全程记录刘邦与蒲类辅国侯的谈话,也算是在史书上第一次将西域各国也纳入“胡”的体系中去。
后面又有一些西域的国家到来,他们来的时候一样是先找舍阿进行沟通,算是还承认乌孙为西域各国的盟主,然后经由舍阿的引荐才见到刘邦。
“我们要先去蒲类泽,会在那边停留大概十天,所以你们要是有什么礼物,应该运往蒲类泽。”刘邦并不觉得张口要礼物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他说完那些西域各国的人也是一脸的理所当然。他又说:“我们现在很需要女人,也考虑购买一些女人一路随行,你们要是有什么上好货色,也大可以一起带到蒲类泽,我们出的价钱绝对会让你们满意!”
到来的各国人正要答应,那边刘邦又加了一句:“听说你们这里有许多从西边逃亡过来的流民,我们的将士对那些长相各异的女人很有兴趣。”
因为刘邦后面那句话,很明显那些逃亡者是要倒大霉了……
第九百二十九章:有必要吗?
塞琉古帝国的衰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独~立也就是发生在三十七年前的事情,随着局部地区的动荡和战事多发,中亚的一些族群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一旦爆发战争或是局势动荡总会出现一些迁徙逃亡的人群,那是普遍是因为资产的重新分配,导致有产者变成了无产者形成的流民。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独~立不止是打破塞琉古时期的资源分配,他们还大肆地进攻周边的部族,迫使那些不服从统治的部族进行逃亡。这些逃亡的部族在流窜过程中必然是要获得食物,结果他们又在逃亡中不断攻击本来安分守己的一些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混乱的大流,成了逃亡者的一份子。
从西向东迁徙的人群非常多,他们在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联军驱赶下,被迫不断向东逃窜,一路的逃窜造成的破坏难以想象,席卷之下一度让逃亡者的人数超过百万。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为什么要大肆追杀一些部族?当然是为了获得土地,也就是让某些地区陷入“一片空白”,好进行所谓的资产再分配,用夺下的土地分赏新贵族。另外他们也是用逃亡者作为前驱,为他们的扩张当作马前卒。说直白点无法就是让逃亡者去破坏沿途的一切,然后让两国可以不费更大的功夫取得更大的战果。
差不多是从公元前二三一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如今的公元前二零八年,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对逃亡者的追逐已经进行了二十三年,他们的脚步从底格里斯河区域一直延伸到帝国命名的西域。
二十三年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为倒卧路边的尸体,曾经的孩童变成了壮年,曾经的壮年变成了老头,人是又死又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然后多少部族灭亡又有多少新的部族被卷进来。
“你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追杀他们?”刘邦说话的对象是安格列。他是特意找来安格列,询问关于那些逃亡者的信息,得到的答案不算多。不过也差不多能搞懂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用心狠毒。
安格列矜持着说道:“并不是每年都进行追杀,我们会适当地逗留一下,给予那些逃亡者**的机会,等待时机合适了再进行新一轮的追杀。”
刘邦几乎是秒懂。他也认为既然要让逃亡者成为马前卒自然是不能太虚弱,同时也不能让那些逃亡者完全喘过气来。他还想到了另外一层,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追杀逃亡者也能起到练兵作用。
想到这,刘邦干脆直接问:“你们的军队一定是东西来回调动吧?”
安格列被问得一愣,怔怔地看着刘邦。有些佩服地说:“是的,想必您也知道了,我们的确是不断进行轮换,用新兵去追击逃亡者,将见识过血腥的老兵调到西线应付塞琉古,一直这样的循环。”
塞琉古是在衰弱,可是不管是对帕提亚或是巴克特里亚来说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远远不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联合就能抗衡的。
“事实上安条克三世并没有拿出全部的力量来针对我们。”安格列很清楚随着帝国使节团不断靠近中亚,接下来刘邦肯定会了解越来越多,索性也就慢慢介绍起来。
目前的塞琉古一直保持着至少三条战线。在西边不断与埃及托勒密王朝来回拉锯,地中海方向也是与希腊各个城邦的联军进行海战,东边当然是针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这两个分~裂的国家交战。
“托勒密王朝的阿尔西诺伊三世是一个相对贤明的君主,他一直致力不惜重金和美女与拉拢亚美尼亚人。”安格列笑了笑,像是在回忆什么似得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继续说:“阿尔西诺伊三世不像托勒密四世,托勒密四世比较专注拉拢希腊各城邦。”
刘邦听那些什么什么世听得有点绕,不过还是听懂了一些。
托勒密王朝似乎是双君主制,有法老的同时也有辅政王,像是托勒密四世就是现在的法老。他比较重视希腊那边的力量,可是因为继位的时候干了一件冲动的事情,一直没能获得希腊各城邦那边的好感。
托勒密四世干了什么?即位后不久就逮捕了在埃及避难的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并将之监禁。当时还造成了内部的叛乱。如果仅是这样或许也就罢了,但是因为希腊众城邦那边与塞琉古的安条克三世达成和解,结果塞琉古在地中海那边能够抽调出兵力,针对托勒密王朝发动了争夺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领土的第四次叙利亚战争。
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发生在公元前二二一年,那个时候正当始皇帝一统“天下”不就。某个现在是帝国皇帝的人,他那个时候还在睡猪圈。
安格列说道:“索性的是那一次战争托勒密王朝获得了胜利。因为在拉斐亚战役中获胜,成功抵御了安条克三世对埃及在巴勒斯坦领地的进攻。通过和约,托勒密四世夺取了除塞琉西亚外塞琉古王朝的全部沿岸城市。战后他按埃及习惯,与妹妹阿尔西诺伊三世结婚。也就是现在埃及的辅政王,她的倾向是排斥希腊,想要与塞琉古形成和解,结果两人闹得有些不愉快。”
“啊?亲兄妹结婚啊?”刘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能够近亲结婚呢?”
安格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说:“兄妹结婚是托勒密王朝的习俗,说是为了保证王室血脉的纯洁性,长久以来就是这样的习俗。”
事实上为了保证所谓血脉纯洁性近亲结婚的王室绝不止托勒密王朝,后面的罗马也是为了保证所谓的血脉纯洁性采取近亲结婚,结果嘛……
埃及和罗马也不是个例,事实上很多国家的王室都有这样的习俗,那是为了保证王室长久的统治,到后面各种亲戚联姻也是一直在持续,例如英国就出现一个老祖母,她的子孙后代可是很多王国的国王。似乎在华夏也有过这样的习俗,不过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成婚,是母系那边……也就是表妹表哥亲上加亲的习俗。还是到了近现代才禁止。
不管是埃及托勒密王朝,还是塞琉古帝国,现在都离使节团有点遥远,刘邦将安格列召唤过来是为了另外的事情。
“你们。帕提亚,上次与乌孙发生了交战?”刘邦是在用问句,可是脸上表情并没有多少迷惑。他在说一件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然后问道:“听说你们在准备第二次东征?”
安格列没有隐瞒,答道:“上一次是我们准备不足。国内很多贵族对于败给乌孙感到耻辱,确实是有许多的贵族想要发动第二次东征。”
“这样不好。”刘邦抬起手比划了一下,说道:“乌孙现在是帝国的盟友,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也获得了帝国的友谊。如果你们爆发战争,以目前帝国需要乌孙在西北边牵制匈奴等草原部族为出发点,帝国会站在乌孙那一边。”
安格列在点头,他当然知道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帝国确确实实需要乌孙,那么也就注定谁向乌孙开战就等于是与帝国为敌。他迟疑着说道:“我们了解这一种现状,也在寻求解决的方法。可是……国内开战的呼声很大,除非……乌孙能够做出实际的行动。”
什么行动?无非就是乌孙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进行妥协,对上一次战争进行道歉和赔偿,然后帝国这边也许下一些利益给予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
刘邦听懂了,安格列是用委婉的方式在进行敲诈,但不管是委婉还是直白,都是敲诈。
帝国刚刚将手伸进西域,此前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早早就已经将手伸进了西域,最为明显的就是康居国那边传过来的一些消息,随着西域霸主乌孙每况日下。西域的西边已经有不少国家倒向了巴克特里亚。
“我们正要前往贵国,如果中途我们两国进入战争状态,这一趟出使也就没有必要了。”刘邦很是直言不讳:“帝国愿意共赢共存,那是建立在互相友好的前提之下。如果帝国感觉到了敌意,以我国陛下的心性……其实更喜欢使用暴力来解决分歧。”
安格列没有想到刘邦会率先发出战争威胁,这与他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看来,帝国现在正面临着草原上的威胁,看帝国需要乌孙的实际情况也会做出一些妥协,那么不管是帕提亚还是巴克特里亚都能够从中获得一些非战争手段可以得到的利益。比如贸易上的税金优惠,又或是让帝国开放更多的限制之类的。
要知道一点,巴克特里亚与西域实际上是疆土连接的,他们又与康居国等几个小国达成了一些协议,在西域的布局上要远超帝国好几步。那么在这种实际现状下,作为初来乍到一方的帝国怎么也该保守一些,至少是要等乌孙稳定下来,或者是有一个前进基地才会表现出强硬。
刘邦所表现出来的强势很清楚的告诉安格列他们想错了,帝国是初来乍到没错,可是帝国并不愿意表现得软弱。
“我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不是吗?”安格列满脸的迷惑,又说:“实际上并没有领土上的纠葛,双方更合适在商业上进行往来。我们需要的是帝国方面更合理的贸易税收,同时也开放一些商品上的限制。我们购买的东西越多,贵方能够得到的利益更大,为什么要有诸多的限制呢?”
“乌孙与你们的距离并不远,帝国现在需要乌孙,不想看到乌孙面临草原诸多部族战争的威胁的时候再加上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刘邦不知道什么叫作商业欺诈,他只是说出了一个现实:“如果贵国和帕提亚仍然坚持对乌孙开战,帝国驻扎在乌孙的军队也会加入到对你们的作战。”
思考了一阵子的安格列问道:“您的意思是,需要待在乌孙等候我国和帕提亚国王的答复,然后才会决定是不是要继续启程?”
刘邦摇头,笑着说:“不不不,我们是会在乌孙进行停留,但不是需要得到回复。”
安格列有些不懂了,有些发愣地看着刘邦,想要得到更明确的答案。
“战争归战争,邦交归邦交。在我们的认知中,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并不代表沟通渠道应该断绝,实际上在我们的历史中,国家与国家进入交战状态还保持友好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情。”刘邦歪着头奇怪地看着安格列:“难道你们那边不是这种情况?”
得承认一点,安格列现在的脑子有点乱。
中亚或是地中海区域,两国一旦进入战争状态,那么等于是全面断绝了沟通的渠道,只有在一方承认战败的时候才会重新建立沟通桥梁,不过那也是为了商讨战败投降的条件。
华夏这边呢,春秋战国实际上就是各种诸侯国之间的内战,他们头顶上还有一位“天下共主”,那么自然是不缺少沟通桥梁。实际上除非交战国不承认自己还是周王室麾下的诸侯国,不然哪怕是想要断掉沟通渠道真的不容易。
“我建议……你们还在不要……”安格列重新组织一下语言:“我和塔普拉提会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回国,将您的意思禀告国王。我个人有个建议,在国王做出决定之前,您或许应该停留在乌孙?”
刘邦却说:“我们停留多久完全取决于天气,不取决于任何人的临时决定。”
“我的朋友,我个人十分了解帝国的强大,也明白帝国保护乌孙的决心。甚至可以说,我个人很清楚与帝国为敌并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你们可以针对草原部族发动数千里的奔袭,也能够跨越数千里在乌孙那边建立前进基地准备对我们那边的战争……”安格列满脸的纠结,问了一句:“可是……有这样的必要吗?”
第九百三十章:西域这么块地方
摆碗求推荐票。
……………………
“保证盟友利益是应当的。再则说了,他们的确需要乌孙在侧翼拖住或威胁草原诸部族,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出兵来攻,他们真的只能应战。”
“国内诸多贵族一再呼吁出兵东征,这个怎么办?”
“其实现在不但乌孙需要帝国,我们也需要帝国。乌孙需要帝国的一系列援助和直接出兵,我们需要的是帝国那边的商品。这一次我们从帝国那边购置了那么多的货物,回到国内必然能够得到巨额利润。贵族需要的是利益,我们屡次追杀那些逃亡人,逃亡人的利益几乎是被榨干了,除了奴隶再也难以抢到值钱的东西。”
“好办法,那就让他们看到东方和西方贸易路线的利益,这样一来开战的声音就不会大了。”
塔普拉提和安格列都不希望与帝国交恶,一方面是他们亲自到过帝国,知道帝国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是认为互相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进入战争状态除了精神上的敌对很难能够分出什么胜负。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与塞琉古帝国的对抗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因为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他们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停滞状态,要不是两国一直从东面进行掠夺,其实已经有些撑不下去了。
塞琉古帝国那边不但需要应付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还要面对托勒密王朝越来越强的反攻,家大业大的塞琉古帝国实际上也已经吃不消了,这从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塞琉古失败就能够看得出来。
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失败的塞琉古帝国,安条克三世已经暂时与埃及托勒密王朝达成休战协议,现在的塞琉古帝国已经有将精力转向东方的迹象。
塞琉古帝国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来说是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他们正在高度地备战,而备战需要钱和相关的物质。
一个国家长年累月处于战争状态,对于民生的破坏可以想象得出来。特别是战争是发生在本土,那该是什么样的一副状况?
塞琉古帝国战败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手里,失去了塞琉西亚沿海的所有城市,等于说与希腊众城邦的战争也随着那一次战败而暂时告一段落。
埃及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帝国达成休战协议。地中海的希腊众城邦也停止了与塞琉古帝国的战争,那么是不是说塞琉古帝国原本的三条战线只剩下东方这么一条?
毫无疑问,塞琉古帝国真的衰弱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塞琉古帝国将全部的精力转向东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固执的人才会被仇恨蒙蔽了眼睛,安条克三世很明显是在调军东向,这个时候怎么还能出兵进攻乌孙?”塔普拉提直直白白地说:“他们其实是想要在安条克三世的大军到来之前,从东方掠夺足够的财富。”
帕提亚现在执行的是国王与众贵族联合统治国家的政体,国王是一名大领主,许许多多的贵族是小领主。小领主们有自己的封地和私兵,他们得到国王的命令之后自行准备战争物资和带着私兵响应号召,期间任何费用都是领主自己出,战争结束之后才从国王那里获得一些补偿。
巴克特里亚的国体大致与帕提亚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帕提亚的国王说话管用。巴克特里亚国王说的话就不是那么管用了。
阿萨西斯二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欧提德穆斯一世?狄奥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俩都是从塞琉古帝国那里分疆裂土才成为国王,可是阿萨西斯二世懂得在每次召唤贵族之后尽可能地给予好处,欧提德穆斯一世?狄奥斯却是一个比较吝啬的人。
一样都是需要自己准备战争物资和军队报效国王,要是付出与后面得到的回报差太多了,一次两次响应号召之后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第三次就该阳奉阴违了吧?
帕提亚的众多贵族愿意为国王效命,算得上是君臣一心,也证明了团结的重要性。帕提亚现在的疆域并不大,无法与塞琉古帝国相比,甚至国土要小于巴克特里亚。但是帕提亚的善战却是在中亚有名的。
阿萨西斯二世其实就是阿尔沙克二世,不过因为帕提亚的开国国王是阿萨西斯一世,所以才会有阿萨西斯二世的称呼。
现在帕提亚逐渐掌权的人已经换成了弗里阿帕提库斯,其一是因为阿萨西斯二世逐渐老迈。其二是因为帕提亚的国局正处于变动当中。
塔普拉提出使东方帝国之前,帕提亚也派出使节前往地中海,不过前往地中海的帕提亚使节可不是要出使哪一个希腊城邦,他是要渡过地中海前去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正在与迦太基交战,汉尼拔战败之后的迦太基已经难以与罗马共和国抗衡,西班牙地区落入罗马共和国手中的迦太基全面龟缩回了非洲。此时的罗马共和国却是将扩张的目光转向了马其顿。
帕提亚派遣使节前去罗马共和国是要完成一个战略布置,塞琉古帝国在地中海方向本来是与希腊众城邦来回拉锯进行海战,可是随着塞琉西亚的沿海城市落到埃及托勒密王朝手中,塞琉古帝国显然不会再与位处地中海的希腊众城邦有什么利益冲突,帕提亚看到罗马共和国将扩张的方向转到了地中海,正在寻求罗马共和国插足与塞琉古帝国的可能性。
要是历史没有发生变动,罗马共和国将目光转向地中海之后,罗马军团会征服很多希腊众城邦,最后强极一时的马其顿王国也将被征服。
征服了地中海区域的罗马共和国并没有停止东扩的脚步,他们先是与埃及托勒密王朝杠上,可是罗马军团在面对埃及军队的起初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罗马的众多贵族也就将目光转向了逐渐衰弱的塞琉古帝国,后面还真的与塞琉古帝国发生了战争,最后与帕提亚、亚美尼亚等国共同瓜分了塞琉古帝国,让塞琉古分崩离裂成为一个三流的效果龟缩在叙利亚那边苟延残喘。
当然了,塞琉古帝国的分崩离裂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塞琉古帝国虽然已经衰败。可是依然表现得十分强势。
塔普拉提与安格列找到刘邦,他们共同向刘邦表现出态度,说是为了不与帝国在乌孙上面产生分歧,他们还是决定派人回国。同时。为了不与乌孙那边发生冲突,他们决定与帝国的使节团分离,不再前往乌孙那边,是要转道蒲昌海那边,经由河道走危须那一条路线。最终会逗留在龟兹的轮台。
安格列笑着说:“我们会在轮台一直等候,什么时候你们要重新启程,我们再进行会合?”
“这样也好,你们还没有达成谅解,现在进入乌孙确实是会有不好麻烦。但是你们携带那么多的货物,队伍的护卫只有七千多人,够吗?”刘邦是歪着脑袋,想了想才又说:“我听说龟兹人那边也有匈奴人的骑兵在流窜?”
安格列与塔普拉提对视了一眼,由安格列说道:“龟兹那边流窜的匈奴骑兵只是少数,我们与龟兹王已经有联系。在我们逗留轮台期间,龟兹王会保证我们的安全。”
刘邦才不在乎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那些人的死活,他并不希望两国的人脱离掌控,因此好意地说:“匈奴人一再在我们手里吃亏,他们对我们的忌惮远要比龟兹那边的军队多得多。这样吧,我抽调出一些骑兵跟随你们到轮台?”
龟兹在西域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人口有多少是不清楚,不过举国倒是有将近四万的兵力,同时龟兹与周边数国也一直保持良好关系,要是纠结联军也能合兵七八万。只是先被一大帮逃亡者搅乱了内部,后面又有冒顿带兵不断侵袭,国力衰弱非常迅速。
巴克特里亚交好康居国,康居国与不少西域各国关系良好。龟兹虽然之前也参与了乌孙与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的交锋,可是近期龟兹就是经由康居国的穿针引线勾搭上了。
“哦?您会抽调多少骑兵与我们一同前往轮台?”塔普拉提看上去很意外。
刘邦摆着手,说道:“不是使节团的护卫队里抽调,是我会与国防军沟通,不出意外的话怎么也能抽调出一校来。另外,乌孙不是西域各国的盟主吗?我抵达乌孙之后也会与‘昆莫’沟通一下。”。沟通什么东西,他则是没有说了。
帝国已经在开始针对西域进行布局,大批兵力开进西域可不是单纯来支援乌孙,实际上也有意思要到各国露露脸,让西域各国知道帝国的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会展现一下兵锋。
事实上帝国那边也清楚了一点,随着乌孙情势有那么些不妙,乌孙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已经在下降,这个时候巴克特里亚不断出现在西域各国,显然是想要取代乌孙在西域各国的影响力。
巴克特里亚离西域实在是太近了,他们有与昭武九姓那边先有了合作关系,相对起帝国在西域有着太多太多的便利,帝国要是走常规路线显然是行不通。
经过一阵长久的讨论,帝国中枢制定了一格方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乌孙渡过眼前的难关,在帮助乌孙的过程中让西域各国知道帝国的强大,然后逐渐将影响力扩散出去。
帝国帮助乌孙,不等于说要让乌孙重新掌控西域各国,反而是要借助乌孙在西域过去的影响力走进西域各国的视线之内。如果可能的话,帝国还需要乌孙做出一副姿态,至少是让乌孙派人出面让西域各国同意帝**队的军事通行权,借口也已经有了,那就是剿灭在西域流窜的冒顿所部。
一伙人在蒲类泽附近分道扬镳,中亚那些人大不多跟着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走了,只留下了一少部分人。
“我们为什么不去轮台?”克什米尔的使节面对刘邦的提问是一脸的奇怪。他迷糊着说:“他们与乌孙那边有矛盾,我们却是没有。现在谁都知道西域不太平,我们带着那么多的货物不跟随兵力强盛的帝国,为什么要去没有安全保证的轮台?”
刘邦和一众帝国文武听到克什米尔的使节这么说很高兴。
其实也是帝国这边不太了解中亚的局势,克什米尔、帕勒帕迈赛斯、呾叉始罗……等等国家虽然是跟着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一块去帝国,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与帕提亚、巴克特里亚是一路人。
“我们与他们不同,他们是希腊…马其顿后裔,塞琉古等等国家也基本是希腊后裔,我们是塞族和达罗毗荼人,也就是你们所知道的孔雀王朝那边的族裔。”呾叉始罗的使节见刘邦等人没有听懂,简约地解释:“我们更亲近孔雀王朝。”
这样一来刘邦立刻懂了,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有合作,但是更多的是互相提放,像是阿兰人和北萨迦人虽然也是跟着帕提亚、巴克特里亚一路到了帝国,但是阿兰人与帕提亚那边常年是交战状态,北萨迦人不但在与月氏人打也在和巴克特里亚争夺北部平原。
分道扬镳之后的队伍一路继续向西,另一路则是南下。向西的是帝国使节团,他们到了蒲类泽以南之后遇上了乌孙派来接应的队伍,然后在乌孙人的引领下也转道南下。
“高昌?”刘邦一脸的讶异,问道:“高昌不是蒲类人的地盘吗?什么时候成了乌孙人的地方?”
前来引领的是乌孙王子难兜靡,他笑着回答:“西域城市互相借来借去很普遍,我们只是暂时借来高昌。”
刘邦有点理解了,乌孙人是游牧状态,所拥有的城市不算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城市能够容纳下小十万人的队伍,所以乌孙向蒲类人借城是为了让他们在雪季有个地方可以安歇一下。
“听说有五千帝国骑兵去龟兹了?”难兜靡接着又说:“正使要小心龟兹王,他现在不但与那些西方来的人打得火热,也有传言他与冒顿有什么协议。”
刘邦“呵呵呵”笑着,眼睛眯了起来。
第九百三十一章:周到的乌孙人
一个地区某国强大时,周边国家必然会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臣服。一旦那个强国衰弱,原本臣服的国家必然会有反复,出现的情况会是第二梯队的国家顺势而上,争夺新一任的区域性强国地位。
乌孙虽然是游牧形态,但乌孙毫无疑问曾经是西域最为强大的国家,观看史书可以从一些细节上翻阅乌孙强大时期西域各国的服从。那个时候是乌孙带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