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从帝国到中亚走陆路实在太遥远了,海航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案。”

“我们也不止一次证明海航可以运载,物资和军队都能依靠海航进行投送,这从我们将兵力投送辽东和投送半岛已经被证明相当快速且有效。”

吕哲没有进行任何的插话,眼睛却是眯了起来,只要找到从海上抵达中亚那边的航线,那么就等于是整个世界岛已经等于畅通无阻,只是不知道这个过程要多久啊……

第八百七十八章:该死的鬼地方

“这是个什么鬼地方啊?我原本以为岭南的原始森林已经够恶劣了,没想到还有比岭南那边更恶劣的所在。”

天气灰蒙蒙的一片,天空一直在向大地播洒雨水,森林的树木在狂风和暴雨中不断发出奇怪的响声。

狂风吹着,树木被风力扯着发出了“嘎吱”的响声,偶尔也会有“咔吧”一声树枝被风吹断的动静,再加上暴雨不断地倾斜在树叶,各种“啪啪啪”的声音连成了一片。

“很想是命令弓箭手发射的梆子声呐。”

“还有闲情雅致胡思乱想呢?赶紧想想办法怎么升火吧!”

昏暗的树林有着很明显被人工开辟的痕迹,小一些的灌木丛直接被清理,稍微大一些的树木也被砍断,只有真正高耸的树木才被留了下来,原本应该是一片原始风貌中出现了帐篷和其它认为制造的东西。

这里现在没有名字,在现代则是称呼为文莱,海岸线上有着大概十来艘大小船只在狂风海浪中不断地起伏,那些船只看上去最大应该是在六百吨,最小也有二百吨。从外观来看这些船只,超过二百吨的船只基本是为三个船桅的布局,且看上去吃水线也被设计的相对比较深,像是六百吨的三船桅战船高度是八米,但是至少有五米左右是在水平面之下。

吃水深的设计其实并不难理解,海航用的船只加强吃水深是为了保证船只在不平静的海上航行过程中尽量稳定,不会因为波浪的影响大幅度摇摆船身。另外呢,因为是航海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补给,船舱结构加大也是为了携带更多的物资,增加航程的可持续性。

十来艘船只下锚停在了离海岸线不远的水域,视觉转换到陆地之上,海岸线上压根就不是什么沙滩,是一种绿色延伸到岸边的状况,也就是一种树木直接长到了海岸线,涨潮时期树杈倾进水中。落潮时期露出了光秃秃**树干。

某处的海岸线,那里的一大片树木被清理出来,使人可以进行登陆,登陆口附近有着大概近百艘的小舟。它们用绳索固定在岸边的树身上,随着海浪的拍击上下起伏和来回地晃动,每一次的晃动都能听到磕碰声。

“喂喂喂,来点人!”声先到,然后是一个穿着亚麻短裤短衣的人影出现。他拨开了灌木,昏暗的光线中能看到这人满脸的绕腮胡子,头上直接就是一个短寸头:“那边发现一个山洞。”

帝国海军确确实实都是剃光了头发,索性现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是有,但是并没有那么的神圣和有约束感。为了方便也是航海一些注意事项,帝国海军上到最高将领下到最底层的船夫,每个人都是剃掉长发,很多时候是光秃秃的光头,没时间的时候头发长出来就是一个短寸头了。

一声招呼,各个帐篷中窜出一大群人。他们之中大多是只穿着一条裤衩子光着上身。

“除开本队编制,其他人老老实实待在帐篷。”沉稳的声音出现了,一听就是某个军官在下令约束。

什么本队编制?那个拨开灌木丛出现的人本身是一个队长,军官说的是除了他这个队的队员,其他人就不要瞎掺合了。

一片应“诺!”之声中带着强烈的失望,但是并没有人违抗来自军官的命令,只有属于那一队的人应完“诺”带着愉悦踩着脚下的泥泞奔过去。

文莱是南洋吗?毫无疑问,要是按照区域判定是属于南洋没错了。南洋是属于什么气候?因为历史时间段的不同,其实每个历史阶段的区域气候都不是那么一样,但是南洋区域真的是一个多风又多雨的地区。特别是海上的岛屿,不管岛屿大还是小一年四季差不多有近一半以上是处在雨季。

“校尉,是砍来一些树木布置停居点,还是维持现状等风雨小了一些回到船上?”

没穿军服。几乎每个人都是短衣短裤衩,互相之间只能靠熟悉程度来认清楚每一个的官职,问话的是一个军侯,他与之普通的士卒相比只是尽量保持干净,不过也仅是尽量干净,看上去不免也有显得有些邋遢。

“不需要。这里离据点只有四十来里。等天气好一些,我们便上船过去。”

没错了,他们是航行到一半突然遭遇狂风暴雨,为了安全起见也就随意找了一处进行下锚停靠,之所以会上岸那是因为船上实在晃荡得太过厉害,待船上也不一定比登陆安全,指挥这支船队的校尉才选择进行登陆。

帝国找到这一片大陆……或者应该说是岛屿?虽然这片地方的陆地很大,但它真的是岛屿,只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的岛屿,它在现代属于菲律宾主岛,猴子们怎么命名无所谓,华夏称呼它为吕宋岛。

帝国发现吕宋岛的时间并不久,根据航海日志是一百六十七天前的事情,发现后的第一次登陆是发生在一百八十三天前,首次登陆并没有发生什么波折,也很快找到吃水深相对不错的停靠点,不过随后发生的事情就不是那么顺利了。

帝国海军首批登陆的是两屯人,他们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在海岸线开辟出一块空地,等待空地被开辟出来又登陆了两屯,随后开始向内陆进行探索。

登陆的士卒无一例外都是准备完善,他们穿的不是战袍,是一种为了应付登陆热带雨林特意准备的网状衣物,脑壳上缺不了斗笠,然后网状制成雨衣款式,直接从脑袋上直接笼罩全身,下身穿的是厚布束裤,脚丫子则是长筒的牛皮防水靴。

热带雨林什么最多?要是有去过的人肯定会说是蚊子和蜘蛛多到令人反胃的地步,然而这两样并不是最危险的,而是各种各样有毒的蛙,还有令人防不慎防的各种蚁,与这些相比起来毒蛇根本就是小儿科。当然,粗大且喜欢盘在树上的蟒蛇嘛……

先行向内陆探索的士卒是两队一百人,当时的气候十分的晴朗,不过他们仅是朝内陆行进大约二里地就被迫退了出来,进去的时候是一百人,退出来的时候只有八十七人。消失的十三人永久地留在这片看上去绿葱葱实际上狗不拉屎的热带雨林之地。

千万不要以为热带雨林的二里地路程很短,说短那是在不恶劣的环境,说长那是因为岛屿环境远要比想象中来得“原始”。

探索队的士卒走二里路用了足足一天的时间,白天的时候虽然是晴空万里。但是身在雨林头上满满都是树木的叶子覆盖,除非是爬上树顶不然压根就没有照射阳光的机会。他们一边开辟一边前行,脚底下踩的是烂树叶和灌藤草丛,需要十分全神贯注留意是不是有什么虫子和毒物,还要小心是不是走到什么沼泽地带。

沼泽地一般就是积水地带。而雨季频繁的原始森林从来都不缺少积水地带,想要舒舒服服地避免积水不但是要在大夏天,还要选择高地,不过显然海岸线哪有什么高地。

已经有足够的预防准备和留神,二里的路程还是前前后后有六人一脚踏进泥泞沼泽,索性的是事先已经准备绳索互相套在腰上,陷入沼泽的同伴都被及时地拉了起来。

遭遇沼泽就需要进行绕路,先锋探索队一整天就是那么绕路、绕路、再绕路,结果才造成一整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全用在行走还只走了不到二里地。

待在帐篷内听着“啪啪啪”大雨倾斜到帐篷上的校尉在闭目回忆一些什么,闭起来眼睛的眼睫毛一颤一颤。似乎并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

一声很长的嚎叫突然传入校尉的耳朵,他“唰”地睁开双眼,眼眸里闪过一丝的心有余悸和痛苦,站起来大声吼:“准备救援!”

被毒物咬了不会是一声音线那么长的嘶吼,只有是遭遇到什么大型的猛兽,并且不是被一击致命才会还有力气大吼。

校尉刚刚是在回忆什么?是由他主导的首次登陆,一百人的探索队遭遇到巨蟒,那条长度至少十四米的巨蟒很像是突然间就冒出来,第一瞬间就卷中两名没有反应过来的士卒,那庞大的身躯一卷。一阵骨骼断裂的声音像是爆竹一样的响出,两个被巨蟒庞大身躯绞着的士卒直接就是口里不断吐血直接死亡。同袍遭遇危险,周边的士卒自然是会进行救援,他们操着各式各样的兵器不断攻击巨蟒。最后虽然成功将巨蟒杀死,但是拢共也损失了四名人手。

遭遇到危险,普通人当然是第一时间撤退,可是军队士卒遭遇危险并不是那么轻易就会退缩,他们杀死蟒蛇之后对同袍进行收敛,蟒蛇的尸体也被砍成了几节收拾在一旁等着退出来的时候带走。

继续前行。损失了四名同袍之后的百人队更加的谨慎小心,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小心就能使得万年船,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的危险,又有一名士兵葬身在巨蟒的绞杀之下,更有一名士卒被突然冒出来的黑影直接咬中脖子当场死亡,等待同伴没气了他们才看清楚那黑影是一只完全黑色的豹猫。

雨林之中的豹猫?那是一种身手非常灵活和矫健的猫科动物,不但在平地里奔跑非常迅速,且还能在树杈上来回地跳动,亲眼看着同袍嘴巴里不断冒出血沫断气的士卒,他们为了给自己的同袍报仇又前前后后有八人身亡。这八个人并不是豹猫所杀,而是遭遇到一种看上去色彩斑斓的青蛙,仅仅是被那种色彩异常靓丽的青蛙稍微吐了一点点的液体,然后就怎么也救不回来了。

“山洞顶上有一只豹猫!里面也有好多蛙!”

“二娃子阵亡了,被豹猫扑倒抓死了,石头用弩射杀了那只豹猫。但是冒出蛇,好多的蛇,是那种颜色很鲜艳的蛇!”

喊声叫声穿透了风声和雨声,校尉奔出了帐篷看向声音来源的方向,他的眼睛无法穿过一片绿荫,视野所能及的地方也全是大雨带来的朦胧:“退回来,原地退回来!”,扭头看向周边的士卒:“准备接应!”

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和拖沓的脚步声,几个身影出现在视野之内,奔在前面的是两个各自用单手拖住一具尸体的人,后面二十来个一边朝地上劈砍什么东西一边退的士卒。

数十个手里持着战刀的士卒靠上去,他们也是不断用战刀向地面劈砍着什么玩意,接应袍泽退回到用硫磺布起来的线条后面,许多人直接是一屁股坐到了充满了烂泥和烂树叶的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不过他们很快就被身边的袍泽保住向后拖,越是较近营地越好。

“记录!”校尉满脸的严肃:“日后发现山洞不可轻易靠近!”

从模样难以看得出是不是文员,但却是在干文员会干的事情的人,他也是满脸的严肃回应:“是,发现山洞不能轻易靠近!”

说到底,帝国海军对于南洋的岛屿还真的不熟悉,每次探索多多少少都会付出一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而这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一定会被记录起来,用于共享给所有在南洋海域进行探索的海军同袍。

风还在继续吹,雨也一点没有变小的趋势,突然遭遇到意外让营地稍微变得有些沉默,除开那些必须在外围警戒的士卒,能躲在帐篷里的士卒都是呆呆地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啊。我先前是在东边的,是最先发现倭岛的第一批海军成员。我们在东边发现的岛屿有着沙滩,上岛之后并不是寸步难行的雨林。”

“能一样吗?东边那些岛屿,听说是在什么什么赤道,这边的地理位置是什么亚热带。”

“呵呵……”

一个开始说话,然后有人搭腔,沉默着的帐篷有了各种各样的话语交谈,索性是没人说太过丧气的话,但是无论怎么看士气都显得相当低迷……

第八百七十九章:充满了机遇

十三天的时间在雨林中是那么的漫长,索性的是风势变小雨也不大的时候,逗留在无名海岸线的这支船队指挥官先行让水手和随军工匠检查船只,该修补的进行修补,应该补充的淡水也收集了雨水。

第十四天的时候天气变得晴朗,岸上的人泛着小舟回到船上,他们稍微整顿了一下就扬帆起航。

站在船上看着慢慢远离陆地,校尉辩良手扶着船沿的木架有些愣愣出神。

“二十一位袍泽的骨灰已经放好了。”

“嗯。”

“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让同袍们多饮用一些柠檬水,另外下一餐多准备一些腌鱼干。”

“诺!”

辩良也是追随吕哲从夷陵一路崛起于微末的人,他在江陵一战中有过一次良好发挥,可惜的是随后的负伤让他休养了将近二年,错过了吕哲那一段最为快速的扩张期。

曾经只在梅鋗之下的辩良错过了很多的立功的机会,重新回到军中之后恰是军队的休整期,那个时候军中也涌现出了不少良才,想要再如彗星一般的闪耀无疑难度的增加不是一点半点。仅有非常少的几个人在合适的实际,处于合适的位置,担任正确的职位,才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作为代表人物是司马欣。

一直是到吕哲挥军北上,辩良也参加了征伐中原的战争,可是说实话,中原之战并没有泛起太大的波澜,除开仅有的几支骑兵军团表现突出,其余步军为主的混编军团基本上是没有找到可以立功的机会,不但是辩良,许许多多有志于获取军功的武人在欣喜于战事顺利的同时,他们内心的失落只能是尽力的掩盖。

征伐中原之战,步军为主的混编军团更像是给骑兵军团收尾的“杂工”,很多人都看出骑兵将会变成一种非常被重视的兵种,辩良也就随波逐流致力于能被调入骑军。太多人想要调入骑军。竞争上自然也就变得异常激烈,竞争一激烈也就意味着上头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辩良现在既然是在海军任职,那么自然就是没有在竞争中获胜。

海军是吕哲近五年来才着重发展的兵种。起初不过是一帮江河上充当劳力的运输队,曾经有一段时间里也只是被当成运输队,尤其是在会章郡之战中更是被人定了型。那是因为除开吕哲麾下有发展水军,其余国家或是势力压根就没有水军,那么没有对手交战的前提下。不是运输队是什么?

水军更名为海军是在那一次从腹地走海岸线运输兵力和物资到胶东郡之后,虽然当时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但他们确确实实就是在海面上航行。

辩良为什么会转入海军?那是他发现陆地上从此之后就将是骑兵称雄,自己又多次考核难以平调进入骑军,偶然的机会之下有获知吕哲对海军的重视,一咬牙也就攻读和研究海军,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海军,他不但成功地转调进入海军,且直接是从军侯被提拔成为校尉。

海军与其它陆地兵种都不相同,陆地兵种中的校尉要说数以千计是比较夸张。但是校尉在陆地兵种里是不起眼的中层军官绝对是没有错,校尉头上还有俾将、偏将、中郎将之类的中高层军官,海军是个什么样的格局呢?

尽管吕哲对海军非常重视,但吕哲本身并不懂得海军的战法,仅是知晓一些大致的发展方向,说直白点就是怎么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走一步都是在进行尝试,海军的建设初期最高军官也就是一名俾将,随着战船和兵员数量不断增加,一直到辩良被调入海军。海军的最高军官还是一名俾将,后一梯队也仅是只有四名校尉,而辩良就是四校尉之一。

当然了,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的时候了。海军从刚发展到现在规模一再增加,从最开始的四校二万人扩编到八万人,俾将依然是海军的最高军官,校尉却是增加到十六名,辩良的校尉身份似乎变得有些“不值钱”了,但他又有了新的发展。

“校尉率先发现这片大陆。这一次回到本土可是要有大发展了呢。”

“可不是嘛?成为俾将是铁钉板板的事情,按照王上事先的约定,最先发现吕宋岛能够封爵,最低也是勋爵身份,说不准还能成为正式的贵族。”

“呵呵,校尉能吃肉,咱们也能喝到汤不是?”

船就那么大,没事干的士卒凑在一块嘀嘀咕咕,只要不是离得太远又站在上风位置,多多少少是能听见一些。不过嘛,他们所谓的“这片大陆”其实就是很大的海岛,因为刚刚发现大岛没有正式命名,什么称呼都有。另外,帝国的勋爵只是荣誉贵族,男爵才是真正的贵族。

海面的风吹来有着一股腥气,其实海上的风真的有一股很明显的味道,说是腥气又不完全对,只有站在海岸边才会感觉到浓烈的腥味,远离海岸线腥味则是会变淡。那是因为海岸线通常会有死鱼被海浪卷着搁浅,死鱼和一些贝壳类的海产多了腥味自然也就浓了,远离海岸线的海面腥味几乎轻不可闻,认真嗅的话只能是感觉到空气里的冰凉。

辩良嗅着冰凉的海风,内心里却是一片火热。他这一次回到本土升官是一定的事情,毕竟是他的船队最先发现位处南边的大岛,又按照事先的指示选择一处地势不错的地方建立起了据点,已经算是稳稳妥妥地完成了吕哲本来的赏格,甚至还超额完成任务又发现了“这片大陆”边上的一座岛屿。

吕宋岛……且先用吕宋岛称呼着,它的西北位置是有一座岛屿,在现在它叫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于现代它的面积是一百五十平方公里,那么就是二十二万亩的土地,现在它有多大还没有进行测量,但是绝对不会少于现代的亩数。

帝国海军向南的第一前进基地是在琉球岛(台湾),后面辩良发现并建设据点的第二基地是在黄岩岛。向南的第二前进基地啊,无论怎么看都是意义重大。只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天然的淡水。不过哪怕是没有天然淡水,它所处的位置都十分的重要,一直到帝国能够在吕宋岛开辟出前进基地之前,它都会是船队的停靠点。并依此进而开发吕宋岛。

吕哲对于海航探索开出各种各样的赏格,不是完全针对军方,赏格也向民间开放,不过相对来说目前只有帝国海军经过近七年累积起了不多的海航经验,民间不但是船只上落后于帝国海军。经验上民间也无法与成规模又经验共享的军方比。

“回去会晋升成为中郎将,也能获得五等子爵的贵族头衔……”辩良早就获得来自本土的信件,那是身在帝国南陵的好友寄来,不过他对谁都没有透露。

辩良身在南陵的好友是禁军服役的梅鋗。

梅鋗不但是禁军新编骑兵军团的中郎将还是君王近臣,辩良虽然对梅鋗透露的那些小道消息感到难以置信,但是辩良心中倒也有一丝丝的判断。

还是那句话,吕哲重视海军的程度全帝国估计没有多少人了解,以前是为了探索太平洋,让太平洋成为帝国的“内湖”,现在因为一些情势的需要。他对海洋的探索需求上升到了更大的高度。

梅鋗透露给辩良的信息并无半点虚假,辩良此番回去确实是会晋升成为中郎将并成为帝国五等子爵,那是因为吕哲再次扩编了海军,原有的海军俾将也会成为中郎将,那么帝国等于是将海军扩编成为两个军团规模。本来的俾将晋升成为中郎将带着一支海军专门探索和经营东部海域,成为中郎将的辩良也将率领一支海军专门探索和经营南部海域。

海军与陆地兵种的建制并不相同,陆地上是按照兵源来进行编制,海军却是会按照战船的数量和大小进行编制,辩良所不知道的是,他将来率领的舰队会比自己本来的顶头上司规模要大。毕竟东部海域的舰队主要经营的是倭岛和探索美洲大陆,属于已经有基础并不显得急切的级别,帝国现在对探索南部海域却是显得急不可耐,早一日发现前往印度或是中亚海航线。那么针对世界岛的布局也能早一日提上案头。

“看到了!看到陆地了!”船桅上的瞭望手吼着吼着变成了欢呼,他看到的陆地是黄岩岛,那是他们进一步修整的中转站。

黄岩岛说白了就是露在水面的礁盘,那么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什么原始森林地带,说光秃秃有一些夸大其词,但是与那种茂密的丛林和不知道多少的毒物和猛兽相比起来。这里绝对称得上安全。

说是岛,其实就是一个环形的礁盘,这个礁盘的西南位置有一个缺口能够使船队驶入,他们到来的时候刚好是处于涨潮期,吃水线相对不是那么深的船队十分轻易就从缺口进入礁盘内部海域。

站在船头的辩良眼睛一直盯着礁盘缺口位置的石碑上,那是一块用隶书写着大大四个鲜红颜色的“帝国疆土”石牌,但是绝对不是界碑的用意,就是一块明确定义归属的“门牌”,类似的石牌在海军每发现一个岛屿的时候都会至少立上一座,因此每支船队的压舱底多多少少都会带上一些。像是不久前发现的吕宋岛,帝国将士上岸的第一时间就会埋下一块,怎么看都有点占茅坑的意思在里面,不过没人会跑出来抗议就是了。

黄岩礁盘地势较高的位置已经起了一座营寨,营盘内的旗帜在海风中飘扬,最中间的位置高高升起的旗帜是黑底大大书写着“帝国”两个鲜艳的红字。留在这个中转站的将士在船队回来的时候也在欢呼,辩良远远就看到停着数艘不属于他这个建制的战船,岸上也有不少脸庞陌生的人。

“那些船……看着比我们的还大啊?”

“是啊,怎么看都超过千吨的规模!”

正确的来说,新出现的几艘战船中,那艘最大的战船有二千吨,剩下的几艘中有二艘是一千二百吨,五艘是八百吨,每一艘都要比辩良这支舰队中的任何一艘吨位要大。

上了岸,长久在海面飘都会有一些后遗症,那就是上岸双脚踩着陆地的时候还会感觉有些晃,这个叫“晕陆症”还是什么玩意,多多少少是要适应一下才会消失。

辩良却是顾不得适应什么,眼睛盯着正在走近的同僚,发现当前的至少有二名校尉,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靠近了的两名校尉已经行礼致意,他只有回礼。

两名校尉在同一时间异口同声说道:“我们奉命向您报到!”

本来内心有些忐忑的辩良立刻安心了下来,表情上也不免露出一丝丝的喜悦,有新的校尉过来且是明确表明归纳麾下,那么梅鋗送来的小道消息又再次得到证实。

“末将等,今次带来的是总数十六艘战船,其中一艘是二千吨的战船,她将作为您的新旗舰,另外有二艘一千二百吨、五艘八百吨、余下皆为六百吨。”

不同吨位上的将士和随船工匠、水手的数量都不一样,但是无论怎么看吨位越重看上去也就显得越加的威武,辩良情不自禁地将眼睛一直停在那艘二千吨的战船上:“都是帝国的新型战船吗?”

其中一名校尉笑呵呵地说:“是的,都是帝国的新型战船,您的旗舰是目前帝国仅有的两艘,她上面还装备了新型的兵器。”

辩良会那么问是看到了战船有别于之前的款式,最大的那艘战船增加到了五个船桅,船上外露的巨弩明显减少,二层的船体多了一些看上去怪怪的窗口:“新型兵器?”

“是,”名字叫台泉的校尉没有卖什么关子:“是一种叫作火炮的新型兵器,别名叫六磅船用炮,正式的名称叫九十毫米舰炮。为了装备九十毫米舰炮,本来早应该服役的‘郡’级战舰推迟了一年的时间。”

“‘郡’级?”辩良略略有些迷惑了。

第八百八十章:开启新时代

情况是这样的,华夏的水上力量其实是按照“料”来确定吨位,但是每一个级别的战船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级别的名字,只是简单的按照多少多少料来区分,但是不严格的级别规定注定无法发展出系统化的造船体制出来。

科学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一个体制,在那个体制内进行假设和试验,所以吕哲想要让海军获得发展,第一步当然是拿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吨位来划分战船的级别。

二千吨的战船,确确实实也是现如今帝国吨位最大的战船。按照通俗意义的解释就是短时间内很难再取得什么突破,但是并不会被永久地限制在二千这个吨位,未来必定会有吨位更大的战船出现。

帝国海军现在并没有什么对手,作为战船二千吨其实已经算是“过度剩余”,因此针对战船的研究到了这一步已经可以歇一歇,转为研究比较迫切的海运船只,战船的研究哪怕是继续进行也是作为一种战略技术储备。

目前不需要两千吨以上的战船,可是并不代表永久不需要,放缓研究之余,战船级别的命名当然是要进行。

考虑到以后必定会有超过二千吨的战船,最新型的二千吨战船也就被定在了“郡”这一级别,其上还有“州”级、“封国”级、“帝国”级,其下是“县”级、“乡”级、“里”级、“亭”级。得承认,针对战船的级别名字上很老土,还有另一套更老土的名字分别是江、河、湖、海……

其实应该按照朝代来进行命名的,但是现在也就是夏、商、周、春秋、战国,其后的两汉、两晋、隋、唐、宋……之类的朝代压根就没出现,并且现在也没有“朝代”那么一说,吕哲更是不愿意出现“朝代”这么个名词,所希望的是改朝换代最好不要发生,自然是给无视了。

另外也有用重要地区来进行战船级别命名的方法,这个其实也被纳入命名体系。不过是是作为单舰的名字,如“南南郡”号、“庐江”号、“长沙”号……等等之类的名字,差不多都是每郡的郡名被采用于某支舰队的旗舰或是主力舰的命名,但是现在还没有出现就是了。

台泉说完还有戚樊余进行补充。戚樊余自然就是另一名校尉。他后面又说:“在您回到本土之后,有什么任务布置吗?”

“嗯,需要针对新发现的大陆(吕宋岛)进行据点建设,后续也要向内陆进行探索。”辩良思考了一下,补充:“在建设据点和内陆探索的同时。需要派出船队针对南面的海域进行新一轮的探索。”

戚樊余和台泉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脸上都是泛起笑容,同声应“诺!”,然后戚樊余又笑着建议:“您应该看看新式兵器的发射。”

新一轮的赏格已经被吕哲发出,发现一座岛屿或是大岛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最大的悬赏是关于寻找绕过海峡寻找孔雀王朝和塞琉古帝国。

辩良一直长期处于外海,对帝国本土发生什么事相对陌生,还没有接收到新一轮悬赏的消息。他见戚樊余说得慎重,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并亲自命令船上的炮手进行试射。

命令下达。战船二层的窗口前后张开,青铜质量的炮口也在号子声中伸出,一阵轰鸣让辩良陷入短暂的失神状态,没回过神来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