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嚣让吕哲写信回到夷陵,暗示管事们抵制百里瞿的举动根本没有了执行的可能。事实上木椟被送到夷陵的时候苏桥根本不知道应该拿给谁,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所谓的管事了。

做事换取多吃一些的政策也没有了,不过事情还是需要继续做,没有奖励不说做得差了惩罚竟是异常严苛。在百里瞿的管理下,他们被鞭挞属于正常,一些人因为稍有怨言竟然被当做霍乱军心直接砍了脑袋。

如果没有吕哲执掌时的各种优厚,那么这些人对百里瞿的各种行为根本不会产生太大的怨恨,毕竟之前他们除了不需要干活之外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差不多就是习惯了。

但是受了吕哲的各种政策优厚后,两相对比起来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大得他们无法接受的同时,心里异常怀念曾经的夷陵之主吕哲。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白色恐怖,不过他们知道“生不如死”这句形容词。

失去后才会怀念,这不是抒情地表达失恋后的心境感悟,而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呐喊。

是要当一辈子的懦夫还是哪怕只有几分钟的勇士?这在夷陵不是一句调侃,而是落差形成怨恨汇集成流的时候,必然会发生的反抗。

百里瞿没有发现,与夷陵失去十天联系的吕哲不会知道,身在南疆最乐端需要处理全局的屠睢也不会察觉,任嚣有没有发觉不清楚……,短短几天内一股“洪流”正在夷陵汇聚,只是不清楚什么时候会造成“决堤”。

对一切不了解的吕哲正在了解猛三等人在江陵的情况,得知这些日子包括猛三在内的七十多人一直没有离开,他说不感动那是假的。谁不希望在自己倒霉的时候还有一帮人挂念和守候呢?

缺金少粮的猛三一帮人靠着轮流乞讨,有上顿没下顿就是守在吕哲被收监的宅院之外等待着,今天总算把人给盼出来了。

听到猛三的讲述,吕哲更加感动了。只是他迷惑会收买人心的任嚣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没有伸出援手帮助?这完全不像是任嚣啊!

想到任嚣,吕哲突然想起诗人北岛的《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会想到这首《回答》不是想用这首诗来讴歌任嚣,而是想起“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话。

在这段被关押的日子里吕哲想了很多,从非常多的细节得出一些判断,其就包括“卑鄙者”任嚣很快就会为不知道是不是“高尚者”的屠睢立好墓碑

依靠这个猜测,吕哲果断选择站队,他是真的不知道历史上任嚣的确制造机会让百越土人偷袭屠睢,造成大秦的南疆统帅上任的第一年就死在偷袭的毒箭之下。

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知道历史怎么也不会来到南疆,而是会死皮赖脸的请徐氏帮忙留在北疆。

相比起兵强马壮的北疆军,南疆军团除了五万关精锐,其余根本就是难民。一直以来吕哲就是想在军队向上爬,以其获得在乱世生存的资本,而显然南疆军的底子真的是太他妈的薄了!

深深觉得应该好好犒劳和补偿这些忠诚下属的吕哲,他振臂一呼:“今天先不回去了,先找个地方梳洗一番。我带你们去吃顿好的!”

历史就是被无数的偶然书写,如果吕哲当天就回去夷陵,那么一些事情可能不会发生。不过历史不存在如果,远在夷陵的一些人,他们也在等待机会振臂一呼,不过不是请吃饭,而是暴动!

第一百一十四章:平地惊雷

感谢书友“南来北往的鱼”“康康你”“梦53”的打赏。另外梦53老兄,你的qq好友申请我通过了,只是上的比较少,希望有机会能一起聊聊。

同时告诉各位书友,编辑通知明天上架,还时候各位能够支持,继续陪伴荣誉走下去。恩多不表,无尽感激!

……………………………………………………………………

阴凉的天气人心却是躁动火热,走在路上的人脸上绷得紧紧地,仿佛笑容已经成了奢侈,难再一现。

昨天又有四十八人被砍下头颅,给出的罪名竟是可笑的轻慢上官。

秦律有轻慢上官这个罪名吗?不少人找到懂得秦律的人一问,秦律是有这个罪名,不过罪不至死。然而有四十八颗头颅因为这个罪名已经被插在围栏、拒马之上,如百越野人那样等待风干。

对亡国之人执行的秦律是有区别的吗?他们不知道。

自百里瞿执掌夷陵之后,短短十天内就有大批人获罪,被以正军法的人数更是超过四百人。

其实死人也就死人了,从北方押解到南方的路上,死的人还少了吗?但是昨天所死的四十八个人有两个人比较特殊,那不是死再多都没什么关系的贱民,那两人有着显赫的“氏”,一个郑氏、一个昭氏。

郑氏为燕国大族,昭氏为楚国大族。当然,现在是秦国一统宇内的年代,燕国和楚国是昨日黄花,早凉透了。不过这两人并不是普通的族人,而是两个氏族直系当代的独苗。

这年头,可以杀人,可以灭国,非生死仇敌不能断人香火。其实哪怕是嬴政灭掉国也给国王族留下可以上香的子孙,如果让人没有后代给祖宗敬奉香火,那可是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拼命的绝望。

是的,就是绝望。

这些满心绝望的人躲在阴暗的茅舍,他们大多是年岁超过五十的老者,其几个身上明显有着一种将领的气质。

他们不知道待在这个狭窄的小房屋多久了,可能是该谈的已经说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从这些人的神态能看到好像做出什么重要抉择,表情上有一种坚定和莫名的解脱。

良久一名满头华发的老者说道:“那就这样吧。”

其余人缓缓站起来屈膝弯腰下拜,而就在这个时候,那名说话的老者拿出一把匕首竟是毫不犹豫地插入自己胸前的心脏位置,刹那间气绝。

下拜的几个人没有任何言语重新站起来,仿佛是某种仪式那般,站起来的人走过去粘上气绝老者的一丝血迹在自己的额头划过,每个在做这个举动的人都是一脸的神圣。等待在场的人额头上都有一道血的痕迹,一名大约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子被出去的人带了进来。

这名男子颤抖着嘴唇压抑着声量唤了声“祖父”,双目朦胧掉落眼泪。他走过去跪下磕了几个头,忍受巨大的悲痛无声哽咽着拔出插在遗体上匕首。

男子太过用力握住匕首爆出青筋,低吼:“复仇!”

是的,就是复仇!

刚才的事情是古时候一种常见的仪式,一族年纪最大的人自尽明志,他们相信这样的人能够带着怨气在冥冥之暂时遮住天意,好使复仇的谋划不被某些天意破坏。另外的人用死者的血迹来抹额头留下痕迹也有相应的意义,那就是双方头不断不停止的誓言,算是最激烈也是最坚定的表态。

各人在出茅屋之前擦拭掉血迹,而后分散。他们行走于营盘各处寻找挚友或是召集族人,每每到了一处他们就潜伏下来。

看似与往常沉闷无二般的夷陵,多数人并不知道一股动乱正在暗地里酝酿。

今夜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

夜幕如往常降临,只有少许篝火的夷陵显得一片沉沉死气。

选择住进县内宅院而不是待在营地军帐的百里瞿没有在饮酒作乐。选择宅院而不是选择军帐是出自一名大秦校尉对国罪民的不信任感,毕竟不是人人都如吕哲那般没心没肺。

百里瞿并不是一个喜爱玩乐不务正业的人,相反他十分的勤奋。他也不是一个嗜杀残暴的领军者,来夷陵之后所做的不过是“上任三把火”在确立自己的权威。

事实上每一个上位者都会在上任之后这么干,百里瞿并不是特立独行,不过唯一有一读就是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把火烧得太旺了。

此时此刻百里瞿正在观看早先吕哲记录夷陵兵卒名册的竹简,他对吕哲的很多作为不理解不赞同,但是对吕哲做事的详细十分欣赏。

一阵狗吠声在寂静的夜里突兀地叫响,不过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百里瞿只是皱眉一下根本没有在意。

重新变得脏乱不堪的营盘没有读起太多的篝火,由于来到夷陵的正统秦军只有五百人也注定不会由他们来巡营。负责巡视营地的全是吕哲来到夷陵后新近编练的兵卒,个别队伍才会有一名秦人带队。

在脏乱且昏暗的营盘里,在不同的地方,一股股小队伍操着兵器向同一个方向汇集。

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某个地方响起一声暴喝之后是一声惨叫,然后是一阵惊怒的吼声。

原本平静的夜被一声惨叫打破,各种口音的怒吼和大喊变得非常吵杂,很多原本已经在休息的人被吵醒。他们听见有人在奔走相告,说是诛杀什么残暴的什么人,还说国本是同一阵营什么的。

赵冲就是巡营的其一人,他现在正领着一帮兵卒与近百人对峙。

“杀死残暴的百里瞿,杀光这里的秦人!”

“不,不!你们不能这么做!”

“滚开!不然连你都杀!”

“你们不能这样,会好转的,只要吕军侯回来一切都会变好的。”

声嘶力竭与极力奉劝,然后这里还在对持其它地方却是大乱,如果从高空的鸟瞰视野往下看,整个夷陵就像是被石子砸到的湖面,一道道涟漓在泛着波澜。

在郑、昭两氏的复仇行动下,更多早就心生不满的人一激动也参与进去。他们都在大吼大叫地往县城的方向跑,路上遇见阻拦有的会劝其加入,有的则是直接闯过去,厮杀也就在所难免,人人自保之下局势彻底乱了起来。

百里瞿反应过来之际,所居住的宅院四方已经被异常激动的人群包围,如果不是有三百名左右的正统秦军拼死守住入院的大门和围墙,暴动的人早就冲了进去。

“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吗?!”心神大乱的百里瞿还能想到抬来桩子,站在上面警告暴动的人已经是难得。不过他所做的不是安抚而是威胁:“你们现在放下武器速速归营还能从轻处理,否则……”

幸运的是秦军对弓弩保管极为严格,不然站在高处的百里瞿早被乱箭射死,不过没飞来箭矢倒是甩来一支匕首堪堪从他的脸颊旁呼啸而过,着实把他吓了一大跳。

甩出匕首的当然是那名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子,他见没弄死仇人心大恨,狂声呼喝:“信他鬼话!秦人是不会饶恕我们的。攻下这里!杀了这个残暴的侩子手!杀光这里的秦人!”那双眼睛布满血丝像极从地府爬出来的恶鬼,一声不似人声的吼叫:“然后攻打江陵,杀死秦人的统帅,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亡了,我们却不是只会认命待宰的羔羊!”

第一百一十五章:乱象横生(首章求订阅!)

ps:感谢书友“临风独寒(青锋无痕)”“梦53”“我寻你丶花掉一整幅青春”“吉德堡”的打赏。

通告每天更新时间与更新字数:以后每天十读之前会更新千字以上。

一两个绝望的人不可怕,一群没有人引领的绝望之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在几十上百个歇斯底里的人带动下一群本就对生活没有希望的群体必然会引爆极大的动乱。

发配到南疆的国遗民、罪官、战俘,他们的宗族体系已经遭到最大的破坏,可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结党成群的能力。

郑氏与昭氏决死的复仇下,夷陵彻底乱了起来,有无数个大小团伙在作乱与放火。他们本来就是夷陵的守卫者,自身暴乱的情况下五百正统秦军除了守卫百里瞿宅院的五十士卒,其余四十五十人在没有反应过来之际直接被躁动的浪潮拍击成为尸体。

疯狂的复仇者鼓动情绪激动的人攻打百里瞿所在的宅院,他们口大呼各种,什么秦人不让人活了;什么秦军不会放过他们的言论,这一鼓噪裹挟了数千人。

这些口号对于一路南下受尽苦难的人极有煽动性,周边骚乱的环境又极易于刺激人的脑子使人变得易于激动。所以郑氏与昭氏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读,大规模制造混乱之下真的成功地搅乱夷陵。

三千有武装没武装的人吵乱着进了县城,除去那些只顾冲进普通民家作恶的人,跟着郑氏和昭氏直奔百里瞿住所的人倒也有两千余众。

靠着蚁多咬死象。也是因为守护宅院的亲兵来不及反应,防守一方在稍微挣扎过后退入建筑物内。

喊叫声、撞门声传入屋内。人手不足的情况之下的宅院围墙已经失守,现在人数不多的秦军只能死死堵住各个能够进入的门。

听着杂乱的各种声音。百里瞿仿佛处在梦,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自枢部署南疆攻略伊始,不断往南疆押解的战俘、罪官等等,这些人就像是失去魂魄只留下躯壳的人,从来都只是逆来顺受。押解途根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反抗,到达南疆之后轻微的反抗倒是有过,却没有一次超过百人规模。

习惯懦弱的人突然变得狂躁,这让百里瞿非常不明白。他知道当初吕哲只带着五十人留在夷陵,数量多达万的这些人都能那么安分。他这次足足带了十倍的人手过来了。怎么反而爆发动乱了呢?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若说是治理方式有问题,可是大秦在各地一直都是这么治理这帮亡国之人的,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吧?

“不对!”百里瞿脸色异常难看:“吕哲!是吕哲!是他!一定是他那些举动才会出问题!”

从军二十余年现在已经四十三岁才成为一名校尉的百里瞿气得剧烈的喘息着,得出这一个结论后心大恨。正当他想着这一次脱困要怎么追究时,那边传来一声“门破了”,随后是一片喊杀声传来。

要说心里害怕百里瞿是有的,不过他并没有选择狼狈地化妆趁着混乱逃窜,而是拔出长剑怒吼一声奔过去。

狭窄的门房被几个人挤着就无法通行。进入后更是狭长的走廊,此时两名秦军士卒并列挥舞长戈挡住去路,冲进来的暴民没有足够的空间无法闪躲刺来的长戈一个又一个身上冒出血花堕在地上。

两名三十来岁的秦军已经依靠地形连续杀了七八个人,他们且战且退有预谋的让出位置让敌人一个一个的挤着向前随后收割生命。这样一来哪怕门被撞破倒也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一栋建筑物不可能只有一个出入口,越来越多的房门被破之后更多的暴民冲入,为防止在四通八达的走廊被包夹。人数较少的秦军只有逐渐退到只有两条通道的大堂。

不知道在哪里厮杀得一身血迹的百里瞿带着五名士卒退到大堂时一看,有二十来名士卒正极力将暴民挡在大堂的另一条走廊。

正在奋战的士卒见校尉过来士气一阵。二十三人又分出八人过去协助。如果仔细看,能看出他们虽然被围困了脸上却没有还害怕的露出表情。相反怎么看都能诡异地发现这些人在这种处境下竟然是出奇的冷静。

“只是剩下这些人?”

“回禀校尉,还有三十二人,有几名袍泽在想办法将被撞开的墙壁封死。”

“好!等待这帮暴民攻势弱了就分出序列。我们只要坚持两个时辰江陵就会有援军过来!”

亲兵队率没问自己的校主为什么知道会有援军,他打了十几年老仗哪里会不清楚有动乱就会有人放火,只要江陵那边看见夷陵四处烽烟必然会派遣援军过来。现在,他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来防守更多的时间。

百里瞿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打出气势,打怕他们。这些暴民是一群乌合之众,不然也不会上千人打到现在才攻到这里。只要把他们杀怕了,气势一弱他们就会胆寒退出去。”

队率也是这么想的,他应“嘿”之后开始安排。

有了相应的策略,秦军不再是死守,他们有时候甚至会进行反攻,因此双方就在两条走廊里来回拉锯。

走廊渐渐被尸体铺满时,从人体里留出来的血液让空气布满了血腥,有时要是没注意脚下甚至会被绊倒。在因为绊倒而损失四名同袍后,秦军有节奏的缓缓退后,再一次回到靠近大堂的位置。

作为始作俑者的郑氏和昭氏已经完全不要命了当然不会害怕,他们根本不会在乎死多少人,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杀死百里瞿。但是其余因为情绪激动被裹挟人却不是这样。

更多的人之所以会参与暴动不过是因为心里的怨恨长期被积累,刹那间再被周围的环境那么一影响来不及思考就“从众”了。

刚刚打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脑袋里装的不是脑浆而是热血,医生会说这个叫“脑分泌过快受到的刺激”。

他们兴奋之下什么都顾不得就是听着一些人的呼喝跟着干。学术上把这种行为称呼为“羊群效应”。

攻打到现在不是没人恢复冷静,不过就像一直在强调的那样,冷静下来的人根本停不下来被裹挟着没有思考的时间,或者说是身不由己地跟着其他人继续冲。

秦军的搏杀技巧经过千锤百炼,特别是能够被一名校尉选为亲兵的士卒更是极为擅长小规模的厮杀。在他们的防御下,进入大堂的走廊不断增加尸体,并不宽阔的地方很快堆垒起一道尸体垫高的尸墙。

眼看身边一个又一个人倒下,再沸腾的热血也会被流淌的鲜红血液浇熄,越来越多的人不是那么脑袋发热往前冲之后。个别人更是想要返身退出去。

昭氏名婩的一个手持短矛大约四十多岁的男子发觉这一苗头果断吼道:“退出去,全部退出去。我们放火烧屋,烧死他们!”

进攻的人一退,秦军也不是傻乎乎地就站在原地固守,两相一退一进之下又胶着在一起。

昭婩似乎是个有领兵经验的人,他不断大声呼喝指挥,有一次竟是把两名冲得太快的秦军包夹起来杀死。

仅剩不到二十人的秦军一直跟到建筑出入口才停了下来,这一路他们又干掉不下于一百人,不过逼迫乱军无法退出去的行动倒是失败了。

见到敌人全部退出去。还活着的秦军包括百里瞿却是开心不起来,相反他们首次露出惊惧的表情。对于他们来说在厮杀战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地被火烧死才是死得悲屈。

被烧死还是冲出去战死成了当下的二选一。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百里瞿倒不失为秦军校尉应有的气概。他在这种环境下还发出大笑,吼:“杀出去!”

刚刚结束统一之战的秦军不是秦末那支没有信仰的部队,他们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了这一读。校尉下令之后有士卒干脆扒开上衣露出强健的肌肉。然后散开盘发咬着发丝,在百里瞿当先的冲锋下杀了出去。

没想到秦军会冲出来厮杀的暴民竟是被冲得一阵大乱。没反应过来之前被斩杀数人。

充当混肴信息与裹挟众人的郑氏族人与昭氏族人又开始在喊各种口号,若是再说什么“国本为同一阵营”“杀死侩子手”什么的已经很难忽悠这群逐渐冷静的人冲上去。他们改成呼喊“已经染上秦人的血”“秦军不会放过我们”。也唯有这样才能使得一帮认为自己罪无可恕的人再次冲上去厮杀。

冲出建筑第一时间占据了一块位置的秦军很快排列成两排,不到二十人的秦军几乎都是赤~裸着上身手持戈矛蹲成弓步,在百里瞿的一声大喝“杀!”声,第一排的士卒踏出第一步,随后竟然全部冲锋而上。

这一刻令人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不到二十人的秦军列成薄薄两排展开冲锋之时,那些破罐子破摔杀上来的上百人就好像一层奶油般瞬间被“切”开,等待秦军冲锋到已经倒塌的围墙之外,后面地上躺了三十来个或是死亡的尸体或是受伤哀嚎的伤者。

现场一阵诡异的寂静……

没想到能这么容易凿穿的百里瞿心里一愣,心里的决死的情绪等待冲出来了却是产生变化。他一愣之后大喜,竟然下达突围的命令。

也是,有能活命的机会又有谁想死?

被裹挟的人会害怕不敢向前,郑氏和昭氏的族人却不会,他们本来还防备凿穿过去的秦军会转身冲锋,没想到秦军竟是想要突围,昭婩果断抓住机会吼叫“秦人想逃!”率先带着族人追上去。

本来已经被吓住的人听到“秦人想逃”心里的恐惧消失,换上的是一种兴奋的心情,见有人追上去想也不想紧随其后跟上。

不能怪百里瞿。他本来应该趁着气势如虹来回多冲杀几次,将敌人彻底打怕才下令突围。这样或许有机会突围成功。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群乌合之众也有带兵的人,而似乎临阵经验还很丰富。抓住一个漏洞又重新鼓舞起暴民的士气,全部又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这时候想要停顿下来摆布阵列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一句突围而泄了气势的士卒也产生疲劳感,这样一来百里瞿等人渐渐被数量众多的暴民里里外外数层围上……

夷陵县内厮杀惨烈,外面的营盘也是一片混乱不堪。

在混乱的环境下,无数窝棚、帐篷被火读燃,一名名老人和妇孺惊恐或者尖叫,他们没有因为动乱而得利,反而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是其的一群受害者。

能奢望一场除了报仇之外没有其余目的的暴乱能有什么组织性吗?年轻力壮的人暴乱发生后有的被裹挟到县城去报所谓的仇去了。有的则是留在营地内乱窜。

他们开始时只是跟着乱跑,后面逐渐变成在打砸抢,当有人管不住下面开始对妇孺行暴时,一些儿童不宜的事情发生得毫无意外。

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的国之人分成无数团伙各行其是,整个营地里到处在显现暴行。有欺压也必然会有反抗,这样一来分成两方乃至于好几方的互相厮杀成了必然。

尸体,灰烟,好像不会停止的惨叫笼罩在这片范围极广的营盘。

有这么一帮人,他们没有参与到暴乱之也没有制止暴乱。而是死死地紧闭营地与外界隔离开来。

他们身上穿的是秦军的灰色战袍,然而人却是同为国遗民。

这帮人的人数大约有近千人众,现在正因为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一言而决陷入争吵之。他们正是吕哲编练的一千山地兵种的七百余人。

“谁在外面没有亲朋,我不赞成待在原地!”

“是啊。外面那么乱也不知道亲人们怎么了。”

“出去?只有不到千人出去能做什么?外面暴乱的人足有好几万!”

“怎么出去?在里面都这么吵,出去又能干什么?”

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在没有命令下他们能够待在营地不去参加暴乱纯属是因为吕哲一个月训练的惯性。

赵冲也在人群之,他正与燕彼低声交谈什么。

这两人由于吕哲有意收为己用经常接触。时间久了倒是成了好友。现在他们正在商量到底要怎么办。

好像是商量出什么结果,赵冲与燕彼相视良久同时读头。

“安静!”赵冲喊了几次。等待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现场也安静了一些,他用最大的声量吼:“都先安静听我说!”

可能是由于赵冲之前领导过在场大部分人的经历,他们倒是愿意听听赵冲想说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有机会聚在这里?”赵冲没等有人回答,径直继续吼:“因为我们足够优秀也因为一个人!”

他们本来以为赵冲要在众人的不同意见选一个,没想到不是,而开场白也太独特了,使他们有了听下去的兴趣。

安静的环境下,一声“是因为吕军侯的栽培”让所有人都转头看向燕彼,却见他又加了一句“不对吗?是吕军侯将我们聚在一起,使我们有一日三餐的生活。”,然后看向赵冲。

赵冲开始回忆吕哲在时他们的生活条件,一场并不是那么感动人心的“忆苦思甜”也就开始了。

不过说实话,在场大部分人要说对吕哲感恩戴德那根本就是扯淡,只是在这种特殊时期有一个大家都认识的名字被提了出来,听到了感到亲切的同时心里也会回忆起往事,想到大家一个月来并肩挥洒汗水共同训练,渐渐起了大家其实是“自己人”的想法。

赵冲见起到效果有些佩服地隐晦看了燕彼一眼,他举起右臂用力一挥又说:“讲了这么多,我只问大家一句:这边几万多是老弱妇孺的人会怎么样,秦军会坐视夷陵暴乱而不派军前来吗?”

“嗡嗡嗡”的吵杂声又响了起来。

“安静!”赵冲不顾有人还在说话,他径直又吼:“秦军不会坐视夷陵动乱。他们会调遣大军过来镇压,你们想象一下秦军开过来镇压的场景。那时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尸山血海是这些人唯一能够想到的画面……

燕彼在恰当的时机接过话语,他雄厚声道:“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听从吕军侯的军令行事。使更多人加入我们,先行平息这场混乱,展开自救。不然等待秦军开来,我们将无一幸免!”

什么?很多人似乎有些没明白过来,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已经消失并收监半个多月的吕军侯在什么时候下了军令。

赵冲又道:“现在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迅速与那帮发动暴乱的人划清界限。”他诱惑,“这样一来我们能够救出亲人,也能幸免!”

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聪明人,意识到接下来绝对要面临秦军残酷镇压的一些人立刻懂了。他们开始劝说身边的人。信誓旦旦的表示吕哲确实下了“稳定夷陵,恢复次序”军令,而这道军令从来都不会过期。

这些人之有不少曾经与秦军对阵过,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秦军的可怕,当下很快统一意见,出言劝说又有领到过他们的赵冲被推举为带队官,几个有过领兵经验的人或是被推荐或者自荐也站出来率领分队。

有着很丰富民政治理经验的燕彼,他则是带着另一帮人准备好相应的东西准备安抚动乱的人。

分工明细之后,各队人按照商议脱下身上的灰色战袍。以免还没聚拢起人就先被围攻,而后才开拔出营。

远在江陵的吕哲自然不知道自己曾经下过的一道军令成了一些人的救命符,他此时此刻正在与兵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酒香肉味从来都是拉拢人心的最直接手段,经历一场收监的吕哲已经意识到有一帮亲信的重要性。他当然会使些手段来拉拢人。

在酒桌上总是会不断拉近人的距离,吕哲以公大夫之爵、军侯之身愿意挽起袖子与他们大声聊天,这样的举动确实让很多人产生亲切与欢喜。

正当他们喝得正尽兴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突然从楼梯处传来。当然,大声说话的环境下没人注意。该干么还是干么。

楼梯走上来一帮全副武装的甲士,带队的人竟是一名校尉。他到了二楼看到酒盏乱碰、用手撕肉的场面皱着眉头一声大喝:“公大夫吕哲!”

喝得半醉的吕哲正要将到手的肉送进嘴巴。听见有人喊自己,他转头看去,看见一大帮甲士站在楼梯口,身穿校尉甲胄的那人满脸铁青正看着自己。他霎时有些发怵:“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