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的历代秦国君王修建函谷关也并不是那么顺利,每次增加函谷关的防御规模都是处在于某个国家开战的时间段,利用国内秦人的不安全感和急迫感动员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也是用与某个列国交战这个理由才能修建,没有刺激到谁,让谁拼了老命也会阻止,甚至是谁拼了老命也无法阻止。
现在的历史阶段与之春秋战国完全不同,随着吕哲的强势崛起,秦国又是处于最虚弱的阶段,一旦有重新修建函谷关。哪怕是用膝盖骨都能想象得到吕哲会有什么反应。
“汉王哲与之列国君王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过多的包袱,若是我们开始修建函谷关,下一刻便会有大量的汉军开来。”
“王上,还是不重修得好。”
“是啊,不修还能有选择余地,修了连选择余地都没有了。”
两个站在残破关隘上的君臣齐齐叹了一口气,他们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困惑。
“其实寡人一直想不通啊……”扶苏看着崇山峻岭:“当初父王怎么会任凭山东六国复国,怎么会一再无视南方的那个人?”
李斯苦笑:“当初陛下的注意力在北征之战和南征之战上面,且也有用意让隐藏在暗处的列国逆贼浮出水面。
扶苏点点头,那时候匈奴侵袭阴山以南的河套区域直接严重威胁到咸阳的安全。是该先解决这个麻烦。另外呢,他以前是不太清楚南征之战是个怎么回事,成为秦王之后能阅览记录的文牍才知道秦国对南征之战付出并不是太大,整个南征之战投入的精锐几乎是没有,只有三万的秦人士卒,余下的数十万都是来自于列国。
“将数十万列国的人编制在南征军团,用意是将那些罪徒和不臣者送往密林与百越厮杀消耗,”李斯放慢了语速:“实际上南征之战的投入大概只有北征之战的十分之二,这从主将选择上便能看得出来。北征军团的主将是家世显赫的蒙恬。南征军团的主将却是家世平平的屠睢。”
“呵呵。”扶苏点着头:“王氏与蒙氏争夺北征军团的主将职位,国中有资格的人都在竞争,但是对于南征军团主将的职位却是没人愿意担任,最后父王才任命屠睢。”
“屠睢没有显赫家世。甚至说屠睢上三代的血亲都是家世平平,”李斯停顿了一下,最后意有所指地说:“倒是任嚣家世比之屠睢要好却是担任副将。”
扶苏当时并不是多么关注朝政,不过他依稀记得任嚣一直不怎么配合屠睢。任嚣在朝的一些亲近人士也多有其它建议,直接导致的就是屠睢在南征的准备上受到刁难。他还记得当时有那么一件事,中车府令对南征军团的一些职务也有垂涎。像是一个叫赵佗的人就被赵高操作下将要进入南征军团,不过在事情没有办成之前,屠睢死在动乱之中,任嚣也就此失踪,当时赵佗本是要赶往南方收拾残局,不过最后却是不了了之。
“当时南方局势因为罪徒军团暴乱已经失去控制,陛下有意要调动军队前往平乱,不过手中兵力有限。”李斯似乎也陷入回忆:“动乱是从夷陵开始,随后蔓延到整个南方……”
夷陵的动乱是一个诱因,还是任嚣所作所为之下才会有的大乱子,任嚣失踪之后,秦国上下对任嚣在朝的那些人包括家族一直有问罪的呼声,最后也确实处置了不少人,这是当时作为廷尉的李斯一清二楚的事情。
“楚人不服,夷陵的动乱快速蔓延,一月后会稽郡吴县的项氏举起反旗,项氏很快占据会稽郡和会章郡。”扶苏是在其后查阅卷宗才知道那些事情:“项氏举起反旗,随后庐江郡的也有桓楚、周文等贼子举事,衡山郡、九江郡等郡也失去控制,倒是南郡因为‘他’的关系迅速平定战乱。”
“是啊,‘他’只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平定南郡混乱,随后又用一支残军击败了入侵的十余万百越诸族联军,当时陛下对‘他’赞不绝口。”李斯昂起了头,看向了天边的云朵:“‘他’当时也表现得极为恭顺,一再恳请求援,一再恳请陛下派去新任主将。”
扶苏和李斯口中的“他”指的是吕哲,不过那是一段在随后被秦国官方严密封锁的历史。
当时的吕哲表现太出彩太优秀了,且出彩和优秀之下承托出的是屠睢和任嚣的无能,不得不说这让当时的始皇帝很尴尬,尴尬之下奖赏被延后,也就让吕哲走上了自己都意料不到的一条道路。
“匈奴等胡人察觉到我们要征战北疆,频繁地袭击雁门郡、代郡、渔阳郡等北疆边疆,陛下为稳妥计算,将军力基本上调遣北上。”李斯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其实那么做是对的,相比南方的暴动四起,北方边疆的情况更为危机,若是让匈奴等胡人入侵南下,北方各郡必定溃烂,若是让匈奴等胡人杀到咸阳城下,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是啊,所以父王不得不将各郡县的兵力抽调北上,”扶苏微微低下头:“用了极大的代价才将包括匈奴、东胡的那些胡人驱赶出去,也让南方情势完全失控。中原各地也有贼子不断暴动举事。”
李斯呐呐无言了,他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觉得秦国一切的运气似乎是在一统之战完全用完了,北疆平稳下来之后的始皇帝要调兵遣将南下平乱,可是那会始皇帝偏偏多次昏迷,以至于朝政严重滞怠。
秦国因为始皇帝无法理政,变成了一个反应缓慢的巨人,这个巨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明明可以一脚踏出去踩死那些蚂蚁一般的贼子,可是巨人因为大脑陷入昏迷而无法迈动脚步。
因为巨人迟迟不动。各处的蚂蚁已经聚少成多,被灭列国相续复立之后,蚂蚁变成了人模样的孩童。这个时候身为成年人的巨人其实也能走过去直接拧起孩童甩几巴掌甚至是直接抽死,偏偏巨人是那种一会清醒一会昏迷的状态。直接导致的就是孩童因为有时间吸收营养慢慢长大。
一个成年人面对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其实也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不过那个时候成年人的脑子并不是那么清醒,甚至滋生出让孩子继续发展,用孩子吸引更多隐藏在暗处的威胁。好在这个成年人的“大脑”在有生之年能够清除所有威胁。
“谁都没有想到啊,‘他’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竟然主动出击了,不顾一切地率军侵入百越诸族备战之地。消灭了不下于五万的百越诸族,从百越那里抢掠了几百万石的粮食,有了足够的粮食招兵买马之余,‘他’竟然又兵锋直指衡山郡,并且十分顺利攻占衡山全郡。”
“是啊,‘他’当时取得的成就让很多人十分赞赏,以为南方局势会转好……”
“是转好了,至少因为‘他’的存在,项氏集团的发展遭到遏制,一些乱党也无法从南郡直接威胁到巴蜀汉中,直接让我们不用被四面夹击。”
“‘他’其实挺聪明的,有实力之后是将矛头指向了百越,这样一来南方那些乱贼不会将‘他’视为威胁,我们对他的忌惮也无限地降低,特别是在‘他’一直没有改弦更张地举出自己的旗号,很多人都以为‘他’不会有胆子叛乱,哪怕是无法控制也能成为我们在南方的屏障。”
“‘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我们在南方的屏障。”
“……是啊,呵呵、哈哈哈!”
有很多时候的很多人都在想,要是当时没有派司马欣引兵南下,吕哲是不是会一直举着秦军的旗帜,延伸出来的就是吕哲到底会不会走向独~立。他们有这种幻想并不是事出无因,实在是因为吕哲长久并没有更换旗帜,哪怕是军制、战袍等等方面都是保持与秦军一致,吕哲更是从未主动地出兵攻打秦国控制下的疆域。
关于记载吕哲从什么时候正式自立是从吕哲更改旗帜和更换战袍为时间节点,这一点在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的明确,那么从历史的审视角度看来,是秦国的出兵攻打才让吕哲被迫独~立。
历史由胜利者来书写?或者是记载历史的人看出吕哲将会是这片大地的统治者,出于讨好才那么记录?
……不不不,现在的史学家还有节操和坚定不移的品德,他们才不管吕哲做了些什么,他们只知道一直到秦国出兵攻吕之前,吕哲一直保持着秦军一切该有的标志,是在记录一件至少从表面上看去无比明确的事实。
“王上,您想好了?”
“有得选择吗?”
李斯默然,他当然知道扶苏没得选择。
“国内情绪纷争,各大氏族对赵氏赢姓不再推崇,平民黔首态度漠视,军方抗拒与‘他’交战……呵呵,”扶苏连苦笑都笑不出来了,只有满心的无奈:“一方面是冉冉升起的巨星,地盘不断变大,军队不断获取胜利。‘他’攻占一地必然以福利开路进而稳固人心,战乱之后的平民黔首需要有一名伟大的君主保证他们的安定,大族豪绅看到了‘他’治理国策带来的利益如蚁附膻趋附者众……”
李斯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是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说句实在话,哪怕是他本人都渴望能够加入到新兴集团中去,去享受因为不断的开扩和胜利带来的集体荣耀,特别是吕哲对于同一集团的人从来都是无比的优厚,谁不想参与到这样的集团当中呢?
“蒙氏……已经暗示说,北疆之战结束后会寻求得到来自于汉王哲的谅解,蒙恬或许会接受来自于汉王哲的招揽,成为新兴帝国之下的一员战将,”扶苏脸上的表情变得无比的嘲讽:“蒙毅则是会留下来继续辅佐寡人。”
“王上……”李斯满嘴的苦涩,语气也变得低沉:“斯……也会寻求来自于汉王哲的赏识。”
扶苏似乎是一点意外情绪都没有,“呵呵”笑了一小会,似乎是落寞,似乎是无奈:“他真的太厉害了,厉害到有了那么大的成就之后还能忍得住来自于部下不断增强的野心和欲~望,能够一再坚持不因为情绪的波动不杀任何一个得罪自己的人,比大秦还重视律法的庄严和不可破坏原则。”,停下来拍了拍女墙上的砖块,然后继续说:“你说,什么都克制,什么都能按照律法来行事,那样哪怕是成为天下第一人又有什么意思?”
“所以汉王哲有现在的成就,并且……”李斯的目光突然间变得无比的明亮:“并且他真的是在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下有野心不再是坏事,变成了为族群不断开扩的助力啊……”
“他很特别……”扶苏看到了李斯明亮且又期盼的眼神,愣了愣神,长叹道:“族群啊……族群吗?他认为的族群是什么……,真是好想知道啊!”
第八百零三章:朝会(上)
“族群是什么?既认同我们的文化,对于种族生存环境起到贡献,那便是与我们相同的族群。+頂點小說,x。”
大议政殿,文武百官分为两边屈膝跪坐,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大殿正位台阶上的吕哲。
“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不知礼则蛮夷之。”吕哲发出了冷笑:“认同华夏的文化和礼仪就能成为华夏一份子吗?那么这个华夏的一份子也太廉价了!”
殿内有扩音系统,那是一种建筑格局上的布置,能够让吕哲用普通的音量就能将说出的话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议政殿的大殿非常大,足足有上千平方,它没有摆设什么观赏性的物质,只有一个又一个粗大的柱梁支撑着屋顶。粗大的柱梁上没有进行任何的雕刻,仅仅是漆上朱红眼色,与之深红色的木质地板,使得殿内的颜色趋于单调,因此也绝对谈不上有什么的金碧辉煌。
实际上整个宫城内的颜色大体趋于单调,青色的砖块,青色的瓦片,仅仅是会在一些墙壁上漆上赤红色的颜色,想要看到更多的颜色需要在一些花园性质的地方,且那些颜色还是植物的绿,来自于花朵盛开的鲜艳。
正统的华夏政权只有崇尚两个颜色,其一是黑,其二是红。崇尚黑可不是什么“武德”的一部分,寓意的是黑为厚实,也就是厚德以载物,毕竟黑一般情况下是理解为大地,那么“大地厚德以载物”就是一个美好的比喻。红为鲜血和铁血,也是象征兴旺,一个帝国的建立从来都是染满了鲜血,一个帝国的强大也从来不能缺乏铁血。
在正统的华夏朝代中,士兵的战袍肯定会是黑裤红上衣,这是自上古先秦时代结束后被认定为最正统的军服,会有这种说法是牵扯到汉民族的出现。汉民族之所以是汉民族。并不是凭空出现这么一个族群,是几代人经过奋斗,不是内战中的奋斗,是在与异族征战中所获得的荣誉来作为基础,是用尸山血海所带来的自信。
因为吕哲的出现,华夏的历史走向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族群会以什么的称呼来自我命名犹未可知,一个迫切的问题也就摆在了现实,国家即将更换国号,之前不管是列国还是异族都称呼吕哲治下的人叫“汉人”。那么国号更换之后呢?
“没有平白无故得来的任何东西,我们的荣耀和荣誉是用鲜血换来,表现得认同我们的文化,那就是我们自己人?呵呵……”吕哲又冷笑了:“陆贾。”
陆贾赶紧从去屈膝跪坐的姿态中直立起腰杆,并朝向吕哲的方向伸出双手作鞠姿势:“臣——在!”
“回复马韩,称臣可以,纳贡就算了,命他带上妻儿老小前来南陵,孤会考虑进行接纳……”吕哲说的马韩是朝鲜半岛中的三韩之一。
陆贾正要应“诺”。吕哲那边却是还没有说完。
“臣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想在帝国成为一名官员,就看他有没有那个能力通过考核,”吕哲似乎是低声咒骂了一句“这些该死的棒子”。挥着手赶苍蝇似得恢复音量:“或是让他消灭另外二韩,届时孤会看他有什么功劳另行安排。”
陆贾迟疑着应“诺”,重新恢复屈膝跪坐姿态低下的脑袋,脸上却是满满的苦笑。
朝鲜半岛现在自然是不叫朝鲜半岛。实际上连一个被承认的称呼都没有。吕哲没有扩张到半岛之前,曾经的燕国早就入侵到半岛,差不多后世的三八线。汉军的脚步踏上半岛之后,受于主要军力是防备东胡也没有继续向半岛扩大疆域。
马韩、辰韩、弁韩被统称为半岛三韩,他们现在几乎是还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生活,三个部落之间一直存在摩擦,还是到燕军的脚步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才不得不进行联合。
对于马韩、辰韩、弁韩来说,遭遇到的燕军已经是强大到难以抵抗,结果在他们眼里强大到无法与之对抗的燕国吹枯拉朽被汉军灭掉吞并,那么是不是说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存在?
连燕军都无法与之对抗,马韩、辰韩、弁韩对于更为强大的汉国更是发怵,他们之中的马韩部落酋长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得知称臣可以保平安,结果就派人千辛万苦的来到南陵,说是要称臣纳贡。
吕哲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弄出一个什么朝贡体系出来,对于他来说什么万国来朝都是虚的,只有脚下厚实的土地才是真的。
“王上……”蹭蹭蹭地走着小碎步,蒯通只穿袜子的脚丫子在地板上迈着,走到正中间的走道上,行礼后道:“王上,臣有事启奏。”
吕哲眼睛看过去,不吭声。
蒯通现在是太尉署的太尉了,对于全国兵事有知情权而无调动权,不过身为太尉自然是有禀告权利。
经过**年的时间了,吕哲治下该是什么样的职能早就划分得十分明细,该是管什么的就是什么,不该管的事情也不允许任何越权行为,蒯通身为太尉有事启奏肯定是关于兵事,吕哲的脑海中过滤了一遍,似乎最近也没发生什么新的战事啊?
“王上?”蒯通轻轻唤了一声,等待吕哲说了声“准”,这才说道:“王上,洛水汛期到来,水路陆路后勤皆是受到影响,运送前往沃野与黄河源头那边的辎重已经下降到六成。”
听到这个吕哲赶紧打起精神,司马欣率军北上之后,与之匈奴等胡人的战事规模一下子变大了,不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总体态势,至目前为止双方合起来超过五万人以上的战事已经发生了三次,屡次大战自然是汉军获得优势,汉军和秦军的损员不多,不过在箭矢的消耗上可谓是惊人。
“与之秦王沟通后,秦王已经开放领地内的交通,也同意我方在秦地招募民伕,多多投入人力可以将后勤运输恢复到原本的八成。但是……”蒯通转头看一眼萧何:“物资仍然显得不足,尤其是箭矢的需要量庞大。”
夏季而已,牧畜和战马都不是那么确定到底怀孕了没有,用于消耗的牧畜和可作骑乘的战马自然是减少,匈奴等胡人那边投入不了太多的兵力,毕竟不能让自小骑在马背上长大的胡人弃掉战马去当连马匹代步都没有的步兵吧?
动物繁殖对于汉军的影响也是巨大,并不是说汉军现在除了骑兵能拿得出手,步军上面已经虚弱到连战都不会打了,而是水运受到影响的同时陆路上的运输也因为畜力繁殖少了拉车的牛马。于军事战争上面,前线的物资是用一些少一些。无法保证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巅峰运力的后勤线问题,只有没脑子的指挥官才会不经考虑将现有的物资挥霍一空。考虑到物资的一定储备量来应付突发状况,控制战事的规模也就成了必然。
萧何不得不站起来了,他也是踩着小碎步走到大殿正中的走道,行礼后道:“王上,臣已经在根据实际需要调配生产产能,”顿了顿略略有些迟疑,过一会才说:“……不过,工匠上面……略显不足。”
“工匠不足?”吕哲语气上听不出有什么情绪:“说说。”
“诺!”萧何从袖子中掏出一个折子。翻开后道:“仅目前为止,我国在册工匠为四十三万六千零一人,其中有二十二万专门任事于各类兵器甲胄上的制作,六万人调配于各处的关隘城池修补。十五万人调往南方加速制作各类船只,剩余六千零一人用于各项补遗。”
所谓的在册工匠,那是被国家雇佣了的公职人员,并不是说四十三万工匠就是吕哲治下全部的工匠。民间的工匠多不胜数,统计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也没有做过统计。
“臣以为。可以适当地增量招募更多的在册工匠。”蒯通声音洪亮:“帝国扩张的脚步不能因为后勤线的不足而停滞脚步!”
萧何脸颊抽了一抽,转身看向蒯通,行了一礼:“太尉。”
蒯通也是转身面向萧何,回礼道:“执政。”
互相致礼完毕,萧何才说:“帝国扩张关乎千秋万代,王上重复提起过,列位同僚必不敢有什么疏忽。”
蒯通不住点头:“执政说的是。”
萧何又转身面向吕哲的方向:“军需物资每年每月都在提升,从制造质量到数量的提升,从未有过任何懈怠。”
“这……”蒯通苦笑道:“执政,通并不是在指责,是建议增加在册工匠数量。”
“帝国新立不过九年,九年之间发展迅速,军事到国力的发展速度远超任何已经有的国度,”萧何说着说着脸色变得非常严肃:“那是依赖于王上统帅治理,亦是有正确的合理分工。官属在册工匠自然是可以增加,但是民间工匠必定减少。止于目前,向执政府投书申请开办作坊与工厂的文书超过一万八千余封,已经正式开办的作坊数量有四千七百二十九、工厂数量为七百三十七。”
萧何说的那些都是有经过合法手续登记的,肯定还有非常多没有到官府登记的黑煤窑,毕竟经过官府的登记会有官方监督其工作时间、待遇、环境、工伤等等方面,同时经过登记的作坊和工厂也会纳入缴税范围,不过却是易于得到来自国家的经济和各方面的辅助,对于工坊主和工厂主其实算是比较有利。
“臣以为,招募的工匠少了无济于事,招募的工匠多了却是会阻碍到关于我们制定的民间的各项发展。”萧何说到这里再次行礼,等待一会:“臣认为,以其扩大在册工匠,不如增加投向民间的订单。”
“执政,是说将军需的订单投向民间?”叔孙通说着站起来,出了班列之后先向吕哲行礼,随后面向萧何:“军需是国之大事,天下还没有平定,哪怕是已经平定又怎么能允许民间私人开办兵器制作点?”
萧何礼貌性地搭理一下叔孙通,随后向着吕哲:“臣并没有那样的意思,是认为可以将一些非军需大量向民间采购,节省人力来制造军方所需的物资。”
一直没有吭声的吕哲原本还有些搞不清楚这些臣工是在闹哪一出,听到这里却是明白了。
吕哲知道萧何是在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说,国力也就那样,但是吕哲摆开的摊子实在太大了,既是要保证军方向外扩土的军事物资,又是在建造大量船只,从人力上来讲执政府的压力太大了。
其实现在的压力不止是在相关的技术性人才上面,吕哲甚至觉得萧何关于财政上的压力也很大,毕竟军队从来都是吃钱的猛兽,对外战争一直在进行,然后吕哲又搞出一个更吃钱的水军出来,且看着水军的资金投入还是一个无底洞……一个目前还没有看到收益的无底洞,萧何那是既担心又忧虑,借这个机会在委婉地吐苦水。
“各方院校在陆陆续续的开办,能够为帝国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吕哲总算是出声了:“各项人才培养出来之前,需要远大于可提供,还需要执政多多费心。”
萧何脸上闪过一丝的如释重任,带着感激:“诺!”,很显然的事情,他知道吕哲已经会意,这里却不是能够长篇大论详谈的地方,只能是另外找个场合再详细商议怎么调整。
蒯通似乎也明白了一点什么,张了张嘴又合上,最后行了一礼退回自己的位置。
“关于新一轮的人口普查,执政可以说说。”吕哲是举着茶杯抿了一口才说。
“诺!”萧何却是没有站在中间走道了,是退回了自己的班列,重新屈膝跪坐下去后,可能是因为有点口干舌燥也是喝了一口水,然后才缓缓地道来。
吕哲统治长江沿岸包括长江以南之前,进行人口普查的人口总量是有八百余万,吃下中原、辽东和其它区域之后,新一轮的人口普查这才又开始。
一个国家的人口意味着什么?在这个什么都需要用双手去做的年代,没有什么比充足的人口更重要!
第八百零四章:朝会(下)
“禀王上,目前为止,缺失秦地三郡、临淄郡、胶东郡,普查总人口为一千二百四十余万。其中,三百六十余万位于长江以南的长沙郡、庐江郡、苍梧郡、会章郡、会稽郡、闽南郡、南海郡、岭南州;长江以北则为六百八十余万,含南郡、衡山郡、九江郡之外的中原地区,不包括巴郡、蜀郡、汉中郡、陇西郡。”
岭南州?是的,“州”这个行政单位已经被吕哲规划出来,目前只在岭南那边执行。岭南州含三个郡,分别是桂林郡、象郡、昆明郡,它们哪怕是经过将近五年的开发人口也没有充填多少,甚至是派去的屯田兵远要比居住在当地的平民黔首多得多。
在未来,吕哲会将“州”这个行政单位推广开来,合并几个郡为一个州,那么除了郡守之外还会有州牧,用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形成新一套的行政体系。
秦地三郡是内史郡、北地郡、上郡,虽然没有进行人口普查,但是拥有多少人口大体能够推算得出来。实际上经过匈奴等胡人肆虐上郡之后涌入北地郡,上郡和北地郡本来地广人稀的状态变得更加严重,两郡目前合起来有没有五十万的人口都要另外说,也就是内史郡的人口增加到大概是一百八十万左右。
临淄和胶东目前是瘟疫区,吕哲麾下的官员自然是没有办法进行什么人口普查,可以想象经过瘟疫肆虐之后也不会留下多少人口。
巴郡、蜀郡、汉中郡人口普查困难,该因那边是山地居多,生活在该片区域的居民很多都是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根本不像其它郡县那么易于寻找。另外就是巴郡和蜀郡的民情复杂,这两个郡的居民大体上是巴人和蜀人,他们自被秦亡国之后就有居山结寨的生活习惯,对官府的配合度也是随着越是深山老林配合力越差,哪怕是成为吕哲疆域的一部分后仍然是这种现象。汉中郡那边又是另外的情况。除开交通不便利之外,因为曾经汉国这边和秦国的小额交易集中在汉中,导致汉中人口流动性太强,也属于不好进行人口普查的那一部分。
陇西郡?陇西虽然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郡的行政单位,可是那边的民情大体是属于那种游牧状态,定居在某一地的人反而是极少的那一部分。游牧状态想要进行人口普查绝对是一个笑话,一直移动的状态怎么个普查法?
按照萧何的估计,秦地归纳进去,新帝国成立之后的总人口该是在一千八百万到一千九百万之间,那么也就是说短短十年不到总共有将近六七百万人死在动乱战火之中?
秦一统天下之后有做过人口普查。全国的人口总数为两千五百万,原本的历史版本上,刘邦一统天下之后人口仅剩下一千五百万不到,有另外一个说法甚至是记录刘邦一统天下只剩下不到七百万人,那么折中算就按一千万人口好了。
吕哲的出现往少了说是拯救了三四百万人,往多了算是拯救了**百万人。无论是往多算还是往少算,他都达到了尽量保住人口的目标,只是哪怕是有一千九百万的人口对于他想要做的事情来说也是远远的不足。
“南郡有口众超过五百万……”吕哲忍不住捂了一下额头:“不算多,但是这样一来其它郡的人口肯定不足。”
南郡其实就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情况。首先是都城南陵在南郡,吕哲发展手工业的起点也是在南郡,哪怕是没有政治地位吸引人口,手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岗位也必然是会吸纳人口。毕竟有工作就代表有收入,相对于种田带来的收入成为工人显然更多,且做工的辛苦也比种田轻松又不看老天的“眼色”,自然而然嘛……
“这个……会随着各郡的开发得到改善。”萧何脸上的笑容很足。
什么样的办法聚集财富比较容易。人们就会倾向于较为容易的那一边,这是智慧生物有生具来的本性。也是因为这种本性,吕哲关于治下工业发展也是极为有利。新的问题就是耕种劳动力的下降,和工业发展过程中带来一系列好的或是坏的影响。
有出产必然是要有输出,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是要有人进行购买,不然生产出来有什么用处?这样一来就要考虑市场的饱和度,市场的饱和度越低,那么工业的发展必定是越快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肯定是非常丰厚,可是等待某一天市场的饱和度被填满,又没有找到新的产品倾销地,那就会带来新的灾难了。
现在的生产力离内销的饱和度被填满还非常远,按照执政府针对作坊和工厂的增加和市场需求,起码三十年之内是不需要生产出来的东西没地方卖的现象。
一些保守派在互相打眼色,而这些人是以叔孙通的职位最高。
“都去当工人了,种田的劳动力不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