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呃?”田假很明显又愣住了。
还有这样的事情?那汉王哲也宽容到没边了,就像是听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样嘛。
“汉王实行的是法治。没有诛心之论,没有腹议之罪。”田广知道田假不信,他加重语气举了个例子:“楚国整体归附汉王,你听说过谁被肆意杀死或灭族吗?”
田假怎么也是齐国宗室。消息来源上一点也不缺少。他努力地回想关于楚国众臣在国家灭亡之后的遭遇,似乎……汉王哲还真的没有给谁按个什么罪名然后清洗掉,至多至多也就是将一批原本属于项氏那一系的人流放到一个叫什么葫芦岛的地方去?
“那我能得到什么?”田假注视了田广很久之后,终于是开口问。
“这个嘛……”田广知道使命已经完成了。立刻笑着说:“完全取决于你下达的决定。”
在原版的历史上,这位齐襄王田法章之子、齐王建之弟的仁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同时他的野心并不小。在田儋战死之后对齐王的宝座发起了冲击,先后与田荣、田横等宗室亲戚爆发过内战,战败之后投奔了西楚霸王项羽。
齐国宗室本身就是乱七八糟的关系,在没有吕哲的历史上,内讧最多的就是妫姓田氏这一帮人,宗室之内先后投靠其他势力的人更是多不胜数,现在情况更加糟糕的现状下,他们选择投奔有前途的汉国,说实话真的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
“归附汉王的人,其中就没有一个封王或者成为诸侯吗?”田假眨着眼睛,意思非常明显。
田广立刻就有点傻了,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叔父辈的亲戚在想什么玩意,竟然是想要以诸侯或王爵来作为归附条件!
要知道哪怕是追随或早期归附吕哲的那一批人,现在爵位最高也不过是伯爵,那些人哪个不是浴血疆场或是在后面操劳无算,田假还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就要诸侯甚至是王爵,太异想天开了点。
“怎么?若是在汉军和秦军杀来之际,我在内部率军突然攻击胡人,定然能轻易地将那些胡人击败,这样的功劳难道不能成为一名诸侯吗?”田假眯着眼睛问。
田广很想告诉这个脑子有问题的亲戚,跟这位叔父辈的好好说道说道,汉国的一些爵位可不像其他国家的爵位像是大白菜一样廉价。汉国之内有灭国之功的人有那么几个,那些人立下那么大的功劳也不过是在改组建立新帝国之后才会有侯爵之位。想成为侯爵不容易,但只要是侯爵都注定会有一大片的自治领,条件苛刻一些也能够理解。另外,汉王哲可是很严正的说明过,新帝国并不限制非皇族血脉才能封王,日后帝国之内可是会存在很多封国,就看谁有没有足够的功劳罢了。
田广等一些人在归降之后立刻就奔波起来,那是清楚在汉国作为降臣并没有受到歧视的地方,只要立下功勋就有相匹配的身份。
吕哲用降臣很不合道理?是谁规定降臣不能用的?昂!观看历史,使用降臣重用降臣创下一大片基业的人比比皆是,最出名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这位仁兄手底下的重臣几乎全部都是在征战过程中接纳的降臣,不也是开创出强盛一时的大唐帝国,更是治理出了贞观盛世。
有一个道理无比的简单,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令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一些人在一种环境下会是二五仔,但是换到另一个环境之后变成忠贞之士,其实就只是因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他们本来不是利益既得者的一员,换了环境成为利益既得者自然是要为了守护共同的利益变成忠臣。
吕哲成功的秘诀并没有复杂到哪去,他除了在练兵和率领军队上出色之外,能够创下如此基业只是秉承一个不吃独食的道理,愿意拿出相应的利益来进行分享。
纵观历史长河,只要有条件参与逐鹿,并在逐鹿的过程中不吃独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哪怕最终没有获得天下,逐鹿期间也绝对会成为一股不错的势力。至于在获取天下之后,统治者怎么血腥清洗追随自己的那批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田广不向田假解释韩广为什么会得到一个悲惨下场不代表不知道,无非就是韩广并没有要真心归附汉国,或者是想归附的同时又想保存实力获得更高的地位,最后把自己给玩死了。
田假的能力怎么样?要是拿真正的历史来对比,田假连韩广都比不上,然后开出的索求条件竟是比韩广还离谱,真正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
“几路大军,连带汉王亲率的精锐都在向西线移动,”田广看在亲戚的份上做出最后的努力:“连带秦军,向这边移动的总兵力足有七十万以上。”,他停下来看着田假:“这里的四万余燕军会站到汉王那边,冬季到来时胡人的战力也会因为季节变换下降……”,话说到这种份上,他算是够意思了。
“卫满那边只有四万,我手里可是有八万,”田假理所当然的说:“另外一些粮秣也是在我的掌控之中,此战我的作用很重要,难道不应该获得相应的地位吗?”
“叔父……”田广一方面是不希望田假找死,毕竟双方是亲戚,在日后怎么也能互相照顾,另一方面则是很想拿下劝服田假的功劳:“已经有十来万骑兵向阴山以南席卷而去,首批接近十七万的汉军也将在几日后抵达这里,叔父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田假当然知道啊,所以他才会同意归附汉国嘛。但是呢,他坚持认为有自己作为内应汉王哲能十分轻松解决那些胡人,减少那些胡人利用有战马代步突围的风险,那么他就应该获得高一些的地位,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五等男爵,然后还要进入帝**事学院或是太学才能继续当官。
第七百零三章:战匈奴(七)
卫满是谁?他本是卫氏朝鲜的诸侯(最高领袖),于几年前燕军入侵半岛时投降,后面就成了燕国的左将军。
华夏体系的国家中,现在正式的将军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其余不管是什么名号的将军都是一些杂号将军,就像以后会出现的什么奋威将军啦、什么勇威将军啦,之类那种没有实际兵权只有一个好听一些的将军称号,所以卫满的左将军压根就是燕国设立出来安慰人的。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些正式的武将官职还要到三国时期才会出现,也才会有真正直属于这些将军的部队,那么可以想象燕国给予卫满的左将军是个什么样货色。
卫满的国家被燕国灭掉,失去疆土失去领民,归降于燕国之后一直是受监视的状态。后面,匈奴等胡人南下了,这些胡人面对蒙恬的武城防御链没有办法,挛鞮头曼要求齐燕派来步军协同作战。留在燕地的韩广一琢磨也就想到了卫满,征召起五万人就让卫满随同田假所率的十万齐军前去与匈奴等胡人会合。
十五万齐燕军队与二十多万胡人在雁门之外会合后,合军接近四十万走太原郡一线入侵秦地,这个时候蒙恬可没有另外一个三年的时间来布置一条用武城组成的新防线,秦军只能是选择县城来进行防御。
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下达了一个让全国拆除城墙的命令,秦地是最先接到拆除城墙命令的区域,没人敢于违抗来自始皇帝的命令,那么当然是各座原本有城墙作为防御工事的城池将城墙拆了个干净,倒是离咸阳越远的地方接受拆除城墙的命令晚,一直到各国复立的时候秦地之外的大多地区还保留城池的城墙。
有一点必须说的是,曾经不止一次抵抗住列国联军进入秦地的函谷关,这一座雄城要塞也在始皇帝的命令下被拆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天下大乱之后秦国会选择在三川郡这个地方屯下重兵的原因。正是没有了函谷关的诸多防御工事,那么秦军为了不让敌国的军队从最好走的三川郡一线杀入秦地,就只能布属重兵了嘛。
前来寻找卫满的人是李良,不是臧荼派来的任何一个人。
李良带着四样东西前来,一个是燕**队的通行令牌,另一个是已经全面归降汉国的消息,其中一个盖上燕国上将军印的军令,最后那样东西却是有点复杂了。
卫满对燕国会有什么感情吗?(卫氏)朝鲜被燕国所灭,若说他对燕国有感情估计也是恨意多一些,所以在李良说出燕国全面归降汉国之后。没等李良拿出臧荼写下的军令,他只是确定一下燕国是不是被汉国所灭。
李良想要证明燕国全面归降汉国并不困难,他有携带盖有燕国国相印和上将军印的白绢,这两个大印是归于臧荼和韩广所有,除非是印信落在汉军手里,不然绝无可能让汉国那边扩印印章出来。
燕国的实际掌控者是臧荼和韩广,如果国相印和上将军印都在汉国手里,哪怕燕国没有真的灭亡了,那处境也绝对好不到哪去。因此卫满虽然怀疑燕国有没有全面投降汉国,但也知道那是迟早的事情。
“汉王需要我做什么,又能给予我什么。”卫满是这么问李良的。
李良笑着反问:“你想得到什么,又能给予我王做什么。”
卫满没有马上说话。他得寻思一下什么是自己能得到的,自己又能协助李良到哪一步。其实卫满最想的是恢复卫氏朝鲜的半岛统治,不过他很清楚这个非常困难。
李良却是从卫满的表现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秦地内的四万燕军估计都在卫满的掌握之中。不然卫满绝对不会是这样。
“听闻汉王宽厚,部下最高可获王爵?”卫满得到李良的点头,问:“敢问这位将军……”。李良提醒他只是一个偏将,当不得将军的称呼,然后卫满点了点头继续说:“李偏将在汉国是什么爵位?”
爵位?哪怕是加上后面的臧荼和陈胜,汉国包含勋爵以上的贵族也才三十二人,汉国的贵族可不是大白菜,李良立功是不少,但是并没有到可以成为贵族的那个份上。
“哦?那么大一片疆土,治下黔首将近两千万,汉国的贵族才三十二人?”卫满一脸的不可思议。
卫满所说的二千万人口是一个不靠谱的数字,齐国和燕国的土地归汉国所有才多久,以现在什么都要靠两条腿跑的年代,战乱也一直在持续,想要做人口普查压根就是困难到没边的事情,所以在吞并齐国和燕国之后,汉国膨胀到多少人口谁也不清楚。
李良有必要替卫满解释一下汉国的贵族是个什么情况,那是一种改良式的分封制,许多的权利遭受限制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比原本的分封制自主权要高。另外,目前的分封制也并不是最终版本,不过裂土立国却是已经确定的事情。
“也就是说,分封为两个部分,为本土封地和非本土自治领。那么什么是本土,什么又是非本土?”卫满真的是没有听明白。
李良一时间有些犯愁了,他又没有携带地图过来,怎么去解释?另外哪些是本土,哪些又是非本土,估计连身为汉王的吕哲自己都还懵着呢。
吕哲确确实实是还没有划定哪些属于本土,不过可以确认是中原、秦地、燕地、南方的岭南以西都会是属于本土,其余如高原、阴山以北、漠南、漠北、辽东以北,这些华夏族群没有踏及的区域也在考虑要不要划为本土。
总得来说,吕哲划定为本土的区域有些还没有到手,但是按照他从现代就保留的思想,现代中国的土地肯定会是属于本土部分,额外再增加也是必然的事情,不过却要看他在有生之年能扩张到什么份上了。
卫满是在归降燕国之后才对中原有所了解,毕竟卫氏从商朝就迁移到半岛,有那么一千多年是处在和“内地”没有任何交流的状况。归降燕国之后,他又多多少少了解到目前的华夏族群是个什么情况,对于吕哲所建立的势力也一直在关注之中。
其实关注吕哲这个势力是近年来有点开阔目光的人都会做的事情,就像是战国时期的所谓“有志之士”都会关注当时的秦国那样。而有足够眼光的人,他们总是会从局势的变化得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又会形成一种趋势,也就是从广泛意识上认为必然是结果的猜测,古人把这个称呼为“天命”之类的东西,例如谁谁谁掌握天命,会成为大地的主人什么的。
要是让吕哲来说,其实“天命”什么的言论就是一种舆论趋势,也就是所谓的什么心什么心所向,毕竟谁都认为那件事情的结果是那样,很多人就会顺应趋势,去抱大腿啦、找后台之类的,那么被认为会成为天下共主的人物想不壮大都难。同时,因为都去抱粗腿,被认为必定会成为天下共主的那一方,在扩张中遭遇最多的就是大军没到需要攻克的对象却派人前来投降了,用术语一点的说法,那个叫顺应天命。
最终卫满没有明确要求什么,只是说愿意接受汉国的赏罚制度,能够得到什么最后以功劳算。
李良觉得很满意,卫满这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选择。
确定要归附汉国,卫满又向李良询问:“田假那方是不是也有王上派去的人?”
鉴于里面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东西,李良也就说:“前去田假那边的人是田荣之子田广。”
齐燕原先是盟友,卫满对于齐国宗室的复杂多少了解一些,闻言用着怪怪的语气:“齐王儋、田横、田荣等十来个宗室为一系,田角与田间为一系,田假与兄长田健等六人为一系。”
田健?李良听到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在他出发前来秦地燕军营盘之前,广阳那边似乎是有一个叫田健的人在齐王儋**之后自号为齐王,并号召齐鲁大地的齐人共赴国难什么的,汉王哲得到这个消息后派去了第四混编军团,下达的命令是剿灭这股势力,然后进入燕地在与东胡的交界处布防。
“是的,所以田假与田广并不是一派的人,田假这一派在齐国状况良好时就已经在做抢夺齐王宝座的部署,势力范围除了广阳郡还有恒山郡,在满率军南下时,田假所率的十万齐军有三万就是从两地抽调,而广阳郡和恒山军该是还有近二十万属于田假这一派的齐军。”卫满向着李良说。
“……?”李良听得有些发愣,似乎汉国并没有太过关注广阳郡和恒山郡?至少他从来就没有听过这方面的消息。
广阳郡和恒山郡那边还有至少二十万属于田健的齐军,田健也在齐王田儋**之后自号为齐王,而汉国这边只派出一个混编军团前去……
“满认为李偏将应当向王上通告这些消息才是。”卫满一幅为汉国的打算。
其实吧,卫满这是在交好李良,也是在归附之后用这条消息先立下一点功劳,至于汉国是不是真的对田健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第七百零四章:战匈奴(八)
身在齐鲁大地的汉王哲是不是真的对田健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李良没有足够的情况无法猜测这点。
不过,按照李良对吕哲的了解,有燕彼那个情报部门的协助,该是早就清楚田健那边的情况才是。那么只抽调第四混编军团前去,说明只用一个军团去消灭田健所属部队,是在经过太尉署一众赞画经过不断推演才形成的最终决定。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既然田假是田健那一系的人,田健在占据广阳郡和恒山郡再立齐国,田假会接受田广的劝降,哪怕是田假表示愿意归附汉国又有多少的可信度?
后面,李良会合了田广,他向田广问:“田健在广阳郡和恒山郡还有二十万部队,这些消息王上知道吗?”
田广被问得愣了一下,答曰:“这些消息王上已经知晓。”,说实话,他以为李良也是知道的,所以被问话的时候才会愣了一下。
李良皱了皱眉,心里像是在纠结什么,不过很快就又反应过来了。他是汉王哲的结拜兄长没错,能够得到一些特别的照顾也是对的,但是不代表高层应该知道的事情他全部都有权知道,没有得到通知只能说是国家高层认为是没有必要让他知道的事情,纠结那些就显得很没意思了。
田广向李良介绍了一下与田假接触的经过,然后用着断定的语气:“田假还不知道田健已经自号为王,这点可以确认。”,顿了顿,语气变成了不太确定:“他答应会按照王上的指令行事,可是要求封侯,天下定鼎之后也要求被封齐王。我按照王上的示意暂时拖了下来,只是不知道田假会有什么行动?”
李良信息不足,无法为田广解释什么。
他们两人已经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接下来按照事先的计划就该是离开这里,然后用尽可以使用的方法前去共尉那边。
田假这边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事情圆满得到解决之前卫满也不能百分百信任,李良和田广自然是不能对他们告知后面的动向。
在李良和田广消失之后,田假找到了卫满。
田假找卫满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目的,向卫满询问是谁过来燕军这边,然后又问来人要求卫满做什么。
卫满对于是谁过来并没有隐瞒,说出李良这个名字的时候,田假嘀咕了一句“是汉王哲的结义兄长啊?”,这才给卫满继续说话的机会。
“我得到汉王的指令是配合田将军。”卫满说着拱了拱手行礼:“一直到季中郎(将)率军前来,都是服从田将军的命令。”
显然,田广告诉田假的也是这么一回事。
田假“呵呵呵”一阵笑声,然后说:“这样啊?那我的第一道命令是,燕军像往常那般留在营盘,毕竟现在还需要瞒住那些胡人,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卫满应了声“是”,然后问起了胡人的动静。
从名义上来说,匈奴等草原胡人是应齐国的邀请才南下。先前与匈奴单于的头曼联系的人是齐王儋的亲信,临淄被围之后田健和田假成了齐国联系挛鞮头曼的两个之一,田假是亲身在秦地这边,对匈奴那边的了解肯定是有许多。
“这边的胡人没什么动作。冒顿王子那边迂回之后也没有传回什么消息,”田假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马上就要是冬季了,挛鞮头曼单于倒是让我们去攻取秦国的那些城池,说是找过冬的地方。”
卫满立刻就问:“那田将军的意思是?”
“我的意见嘛。附近是有一些秦国的城池,那些城池里也没有多少秦军驻守,攻起来难度不会太大。”田假说着做出了思考的表情:“攻几座城池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汉王要求我们将那些胡人留在原地。你说是吧?”
卫满能说什么?他只有恭敬说:“田将军所言极是。”
“唔!”田假很满意地点头:“我的意见是,以其攻取那么多的城池将军队分散,不如就将目标定在城池比较大的高奴。高奴城内本身有七万多秦人,战火点燃之后跑了一些,现在该是还有二三万的秦国国人(市民)。那座城池有驻扎过二十万以上秦军的历史,容纳三十来万人该是没有什么难度,再则……”诡异地笑了笑才继续说:“胡人有战马,在野外随时都能突围,一旦进驻城池嘛……”脸上分明是“你懂的”之类的表情。
卫满表现得十足好说话,反正田假说什么都是答应下来,这样一来田假反而是有些迟疑了。
“卫将军,你有什么其它意见吗?”田假目光炯炯地盯着卫满。
卫满先是露出苦笑,然后说:“田将军也知道末将手头的士卒都是临时拉来的农夫,他们用着刚刚放下农具的双手拿起了兵器,战斗力嘛……这个着实是不强。”很认真地对着田田假的眼眸:“所以着实是承担不起太大的责任,一切当然是由田将军为主。若是立功,那也是田将军占了大头,末将只奢望无论是归降汉国听从汉王命令,还是继续配合匈奴等胡人,都能得到个能留着脑袋吃饭的下场。”
田假眨着眼睛装作不悦:“卫将军的意思是本将军并不是要归附汉国,是另有打算咯?”
卫满慌忙摆着手:“无论田将军是怎么行事,末将都配合就是了,”苦笑着补充:“满就是一个失国之人,家乡也远在数千里外的朝鲜,实在是不能奢望再多了。”
所谓的朝鲜还不是指整个半岛,卫满曾经的国家都城名字就叫朝鲜,因此他们的那个政权也被称呼为朝鲜,外人对他们的全称叫卫氏朝鲜。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卫氏朝鲜跟后世的朝鲜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个朝鲜也不是日后朝鲜人的祖先。
真正的历史上卫氏朝鲜一直到西汉时期才被汉武帝刘彻消灭,卫氏朝鲜那些人融合进了华夏族群,在东汉之后华夏失去了对半岛的统治,东西两晋期间半岛那边崛起了不少族群,最为强大的族群叫高句丽。而高句丽与高丽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民族,在目前高句丽还不存在,高丽也没一点影子,他们的先民如沃人、沮人、余篓、夫寇、马韩、辰韩、弁韩等等还是部落形式。
有一点卫满说得很对,他不是传统的燕人,家乡离秦地好几千里,另外那批燕军着实也真的不怎么样,无论接下来的“戏”是该怎么演,他确确实实只能是担当“配角”的角色。
田假想了想还真的是那样,想通了这点随便再扯几句也就找个借口离开了。
卫满一直是在看田假离去的背影,他之前还有点不确定,田假过来后一阵交谈,他能看出田假真正归附汉国的可能性很低,只是猜测不出田假是要搞什么。不过看出这个也没什么用,汉王哲派来的人已经离去,也没有留个什么联系的手段或暗号,想通知也没有办法。
“奇怪……”卫满思考了一阵子心里无比困惑:“汉王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也难怪卫满迷惑,吕哲派人过来就是简单的劝降,指令也只是让他们将匈奴等胡人拖在原地,至于是骗还是开战的拖住,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去抉择。
愣在原地良久,一直是到有人前来通知卫满,说是田假亲自前去寻找匈奴单于,卫满又是思考了一下,咬了咬牙下令:“集中军中将校!”
田假去找挛鞮头曼的同时,齐军也动了起来,身穿白色战袍的齐军将士在轰隆的鼓声中进行集结和调动,许多齐军是直接在拆装围栏等物,显然是在做一种开拔的准备。
“什么!?汉军距离我们这边已经只有五天路程?!”挛鞮头曼是一个身高大约一米五,看去腰围粗大,有着一大撮绕腮胡,看上去的五十来岁的胡人。
实际上呢,挛鞮头曼今年该是四十来岁,不过现在的人外表都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毕竟现在可没什么护肤品,整天风吹日晒营养也无法保证嘛。
田假在不断点头:“单于,是汉王哲派人前来劝降,然后告知那些消息。”,他讨好地对挛鞮头曼和各个匈奴部落首领笑着,然后才继续说:“咱们对面的秦军,如果没有出错的话应该已经在准备撤退,用意是将我们吸引得更深入,创造机会给予汉军能够围歼我们的机会。”
休屠部落的首领立刻就说:“没错,对面的敌军是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动,原先我们以为是要进攻,没想到是要后撤啊?”
休屠部落的首领说完,其余部落的首领就“咿咿哇哇”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个别部落的首领还对着田假凶巴巴在吼叫什么。
挛鞮头曼一直是盯着田假看,等待众多首领吵闹够了,他才问田假:“你怎么没有把汉王派来的人抓起来?”
“抓起来?”田假立刻就叫屈:“我是假意归降汉国,也骗汉王派来的人说会拖住单于的大军,不抓起来是为了骗过汉王,好争取时间让咱们能够撤退啊!”
挛鞮头曼闷闷地问:“那你又怎么证明不是在欺骗我们?”
这一下田假有些傻了……
第七百零五章:战匈奴(九)
匈奴等胡人南下数载损失惨重的同时也赚了个钵满盆盈,这里的钵满盆盈指的可不止是胡人抢劫的财帛等物,是指从赵地掠夺的人口和技术型人才。
现今年代的技术型人才是什么?是一些木匠、铁匠,哪怕是懂得制作陶器的人也算是人才之一。
胡人席卷了赵地,那一次退出雁门之外的草原,一部分是进行休整和等待齐燕的支援,其实也是在将那些掳掠的人口送回草原。他们从赵地掳掠的人口足有十来万,大部分只会种田的黔首,少部分就是那些各形各色的工匠。
游牧民族的进步一直都是建立在掠夺农耕民族上面,是那些被掳掠的农耕民族为草原带去了各种各样的工艺,才使得草原之上出现冶铁、织布等等的技术。历来要是懂得利用掳掠来的农耕民族技术的人是草原胡人的首领,几乎就是奠定了入主中原的格局,最差也会是黄河以北竭尽落入胡人手中,像是鲜卑、契丹、前金、后金基本莫过如此。
后期,会合了齐燕军队的胡人进入太原郡,似乎是尝到了甜头那般又在太原郡境内大肆的掠夺和掳掠,以至于这股“蝗虫”进入秦地,王贲后面派人前去太原郡,一看整个太原郡除非是及早逃入深山老林,不然基本是被掳走了。
估计是胡人做出的那些事情太过于刺激到赵国,让赵国怒火中烧的同时与拉偏架的齐国交恶,随后更是在某些方面谈不拢,才让吕哲将赵国拉拢过去,因此也出现了赵军站在汉军这一阵营的情况。
进入上郡,“蝗虫”大军依然是不断地掠夺和掳掠,从他们到草原的路上出现大股小股押着掳掠人口的队伍,已经无法算清这股“蝗虫”到底从华夏大地掳掠了多少人口,不过怎么看都不会少于二十五万。
一场抢劫盛宴彻底刺激到了胡人。有两年是冬季甚至无法浇熄胡人抢劫的热情,按照他们今年的计划,今年的冬季也不会停止劫掠。
事实上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是胡人消停的季节,春季是牧畜大量发情准备繁衍后代的季节,冬季却是因为过于寒冷需要做多种准备来确保牧畜能够生存。而将今年算上胡人已经连续三年的春季没有顾上牧畜的繁殖,关于冬季对牧畜的保护也被放在一边,可以想象进入华夏大地的劫掠已经比他们对牧畜的繁殖和保护来得重要,获利也绝对要比那两件事情丰润,不然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里面有着许多的曲折和故事,挛鞮头曼本来的意思是保证牧畜的繁殖和过冬。可是有一个人提出了抢劫比牧畜繁殖和过冬更加重要,刚开始的时候包括挛鞮头曼和其他胡人首领都不那么认为,可是当挛鞮冒顿向他们展示掳掠来的华夏族群能打造青铜器,更加制作一些对胡人很有用的工具,之后只要是脑袋不坏都能发现那意味着什么。
胡人不懂什么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是他们能明白只要能够掳掠更多的工匠,那么草原上的士兵就能弃掉石器时代的武器换上青铜时代的兵器,武器的更新换代对于胡人的武力提升不会是简单的一加一,另外一些工具的产生也将从基本实力上翻上几番。
本来在今年的冬季。胡人是打算攻破秦汉联军定阳防线以北的秦国城池,掠夺和掳掠一番的同时也是准备过冬,可是田假前来说了那么多的消息,齐燕相续灭亡之后。数十万汉军正在向西调动,原本的计划显然是不再合适了。
挛鞮头曼相信田假说的那些话,可是胡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