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王歇深怕邯郸有失率军回防之前,齐、燕、赵三国联军已经与秦国的中原军团酣战将近一年,双方的兵力损失总数合起来已经接近六十万,对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却是不好估算了。
八个月多酣战带来的巨大伤亡下,秦军因为是优势的那一方且因太子扶苏监军有方士气还算高昂,齐、燕、赵三国联军的状况却是因为连续的失败每况日下,伴随赵王歇带着赵军撤退,联军毫无意外的崩盘了。
扶苏并没有大肆追击崩盘的联军,他采取了相对的保守,让徐岩率军重新固防三川郡,也消化前期占领下来的砀郡,亲自领着二十万秦军回援北疆。
结束了,超过两百万人的战事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喊“暂停”,这让吕哲这一方简直是太不甘心了。
差不多是一年的战事给予吕哲这一方带来的效益多到难以想象,他们一直巴望着这场战事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怎么能够这么早就结束呢!
预测错误了,不但是吕哲,很多人都预测错误了,结果就是陈郡的战事结束太快,他们却还没有做好出兵北上的准备,预先做好的方案因为秦与齐、燕、赵的战事结束得太突然没能部署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联军败退、秦军撤退。
最让吕哲这一方纳闷的是什么?是秦国欠账跑了!准备运输给齐燕赵的物资因为联军逃得太快运过去也无法交货!
违背商业契约了呀!吕哲一阵目瞪口呆之余无话可说,一些全力发动产能的郡县也只能由中枢出资购买过来,买着买着府库都塞满了也只能是不断地购买,不然提速的民生发展必然会受挫,那后果也就凄惨了。
因为没有做好相应准备,现阶段提兵北上属于不可能,那么计划肯定是要做出更改。同时,因为秦、齐、燕、赵在那一场大战中流的血不够多,他们打好算盘轻松横扫中原与秦地也算是落了空。
在派人前去秦国讨债的同时,吕哲这一方只能是满心思地构思怎么才能够使大战在列国之间继续爆发……R466
第六百一十二章:时光如梭(二)
其实不用吕哲他们去干着急,列国与秦国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列国没有灭亡或是秦国不亡就会一直一直的征战下去。
关心则乱的吕哲一方没有着急多久,想象中因为陈郡战事结束会断掉订单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其后不但是秦国,包括齐、燕、赵都相续派来使者商谈进一步的贸易。
本来以为要烂在府库中的商品又有了购买对象,尽管只是发了一年的战争财,但是获利充足的前提下,一得知不但秦国会继续购买商品,列国也开出了数量更加庞大的订单,这一下是彻底的欢腾了。
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了,以前各方在陈郡交战,从严格的定义上陈郡是属于魏韩共有,那么由吕哲派兵运输自然不算进入交战各方的疆土,可是各国现在已经不在陈郡交战,总不能还任由吕哲军成建制的进入各国的领土。
前来南陵的各方使者都提出了差不多的提议……
如秦国方面认为陈郡北边的阳夏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那边风景优美江山如画,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所在,能够让那边成为一个交易地点就太好了。
齐王儋派来的使者也代表齐燕赵三国的君王表示,泗水郡的相县是一个风土人情无比优越的地方,所以日后的交易地点应该设置在那边。
如果有地图的话可以摊开看一下,陈郡北边的阳夏距离秦国控制的砀郡和三川郡非常近,泗水郡的相县距离齐国控制的泗水局部也就是二三十里地。
双方所选择的区域都有好几个共同点,其一是离他们的控制区域近。其二就是选择的地方都不属于交易或购买方所有,其三便是这些地方足够的平坦和开阔。
选择离自己控制区域近非常好理解,无非就是运输成本问题,秦国那边选择阳夏那是因为中原军团的本部大抵都在三川郡和砀郡,他们拿到货物后用很少的时间就能运输前往各处驻军那边。同时也能快速地进行储存,用以日后的防御战或是进攻战当中;齐国那边也是相同的距离和储存原因,吕哲从这里却是看出齐燕赵下一步会从砀郡这条方向攻秦。
陈郡或是泗水郡当然不属于吕哲或是秦、齐、燕、赵,那是魏韩的领土,至少从名义上来说是。
地势的平坦和开阔具有很特殊的用意,说白了他们都担心自己的部队前去运输的时候遭遇袭击。这个袭击可以是来自敌国那边,也可能会是来自吕哲……
贸易能够继续,那么民生的发展暂时是不用发愁了,并且这一次秦、齐、燕、赵似乎发觉了关于“贸易逆差”的秘密,强烈建议汉国这边的商贾能够去他们的疆域走走看看。要是能购买大批的商品那就太好不过了。
也对啊,战争太烧钱了,大量的贵金属在贸易中失去,秦、齐、燕、赵国内必然会产生一种贵金属急速流失的现象,那么贵金属出现空缺也就毫无意外的发生了,有贵金属持续出产的时候可能能撑下去,但是能撑多久?再则,别忘记这个时候铜不止是作为货币。铜还是兵器、甲胄、农具的必须使用到的金属。
秦、齐、燕、赵肯定是发现自己连农具都快造不出来了,才会迫切希望贵金属能以交易方式回流,而这恰恰是吕哲早就想要获得的。
吕哲早就盼着能光明正大的窥视秦、齐、燕、赵各方的山川。商贾受保护的形式下去经商,那岂不是一种肆无忌惮的刺探情报美事吗?并且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一旦商贾要是出事了,汉国这边可是能光明正大的要求各方给出一个解释,如此一来日后想要出兵北上的借口也肯定是不缺了。
持续发展民生,坐看他人打生打死。且一旦虚弱到一定份上就能轻易地摘桃子,吕哲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太无聊了!
说无聊是有原因的。民政方面萧何与一干文官干得不错,军队方面因为有各自的任务都在向着那个方向准备着。作为已经是大王的吕哲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不需要过多的动弹,顶多就是上上朝会,偶尔去各方军营巡视一下。
所以嘛,最近吕哲经常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只能是无聊就带着一帮自己的女人行走于花园之间,抱孩子、逗孩子来打发时间。
很多君王会害怕寂寞,没事的时候也会搞出一点事情出来,那是因为君王害怕自己没有存在感权力逐渐丧失,折腾着折腾着很多君王都把自己的社稷给瞎折腾没了,但是吕哲完全没有没有那个必要,事实上每代开国君王都没必要瞎折腾,概因势力本来就是他们创建的,哪怕是不怎么管事,权力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忽视的。这关乎到一种心理学专业知识,很难解三言两语解释得清。
说到孩子,吕哲闲暇的时间比经常要南征北战的时候可多得多了,在连续迎娶了赵欣、熊女、赢阳滋之后,魏、韩、齐、燕也都“塞”过来几名公主,后面这些公主也都相续怀孕,可以想象吕哲是多么有时间用来“造人”。
说起来可能很怪诞,但是随着吕哲的子嗣可以预见会非常多的情况下,新成立的汉国平稳得不像话。吕哲倒是理解这种怪诞,他的子嗣多就代表宗室血脉广,那么等待这一批孩子长大了肯定增强宗室的力量,人们认为宗室传承有望自然是各司其职。
秦、齐、燕、赵、魏、韩都有公主成了吕哲的女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然而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就发生了,吕哲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汉国的官员们却是经常因此而骄傲,认为各国巴望着嫁来公主证明了新生汉国的强大。
当然,他们认为自己的强大不是没有理由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自己的大王并没有让任何国家的公主成为王妃,选择的是赵婉。
册立王妃按照这个时候的邦交规则是要派人会知各国,用意自然是让各国前来祝贺,可不是一种示弱的行为。
吕哲立赵高之女为王妃,不是选择任何一国的公主,对此所有国家保持一致的沉默,这也是汉国上下认为自己强大的理由之一,毕竟臣子之女凌驾到王女的头上怎么看都像是一种侮辱,偏偏各国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不但派来了使节祝贺还送上厚礼,这难道不是证明各国都害怕汉国吗?
适当的骄傲可以提高国民的自信,吕哲十分明白各国没有吵闹的理由是什么,无非就是因为不由某国的王女当王妃是最合适的结果,要不是赵婉而是某国的王女成了王妃,他们才会闹呢。
也不全然是坐看他人打生打死,汉国这边其实也一直在持续对南用兵。
从首次出兵开始到目前为止,吕哲针对南方的用兵甚至能用夷陵就算起,只不过对付百越的难度随着他们的工业发展越来越强,与百越交战的难度也随之降低。
在连续的打击下,百越先后失去大片疆土,到了司马欣率军入侵岭南的时候,百越甚至已经开始在大规模的向更西南的方向举族迁移。
骆摇接受南征军的指挥权之后,用了大概七个月的时间来占领桂林全境,在这其间他又派出多股部队刺探岭南各方动静,同时也是在实地的勘察可供行军的路线。
周文提出岭南水系多而杂可利用的概念下,在岭南的军事行动便利增加的不是一点半点,骆摇接手下的南征军团也就不需要等待开通道路才能展开军事行动。
在完全占领桂林之前,骆摇该造的舟船数量已经累积足够,岭南各族向更西南的区域迁移,意味着岭南之内再也不会出现像样的抵抗,随后的一年内自然是轻松地完成对岭南的占领计划。
完全占领岭南对于充分利用水系的汉军来说真的太简单了,完成占领之余该怎么来形成有效的统治和利用才是难事。
想要形成有效的统治需要多的事情很多,骆摇选择的第一步骤是派人前去没有迁移的部落,要求这些部落献出足够的青壮和女人,按照汉国的要求将部落迁移往指定位置。各个接到通知的部落若是照做也就罢了,一旦有点抗拒面临的就是大批汉军带着铁与火过来,介时一场有针对性的屠杀也就开始了。
骆摇做的第二件事情是上书中枢,请求对岭南各地进行移民,并强烈要求派来工程部队修路建城等等。
最后一件事情是骆摇抽调出足够的斥候向西南位置进行刺探,先一步摸清更西南的方向地形,也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征途路上还有哪些对手。
需要毫不违心的说一句实话,吕哲接到来自骆摇的报告时吃惊了,他当然不是吃惊于南征军团那么快占领岭南,是在惊讶骆摇要求移民以及修路建城,也疑惑自己对于更西南土地的占有欲是不是太明显了一些,以至于骆摇占领岭南之后竟然开始刺探那边的情况了……R466
第六百一十三章:时光如梭(三)
土地占有了没有相应的居民就不算是真正拥有,这点吕哲清楚,但是骆摇是怎么来发现的呢?
吕哲占领原本属于百越的领土设立闽南郡与南海郡已经将近两年半,自占领闽南郡和南海郡之后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些梳理事项。
梳理从字眼上看上去充满了组织学的味道,可是这些事项无一不是充满了浓厚的血腥味。没错!吕哲派军前去梳理不是干别的,就是找出任何一个百越人的部落或人,然后进行一场又一场有针对性的血淋淋杀戮。
大批只能称得上二流或者三流的部队进驻闽南郡和南海郡,他们杀掉了大批百越诸族的各年龄层男子,对于妇女只留下三十岁以下可生育女子,只要不是华族血脉就是杀、杀、杀!
任何的扩张总是要流血,不是自己人的血就是敌人的血,不是吗?在争夺生存空间的征战中,从来都是不死你死就是我亡的定律,唯有利刃和鲜血才是永恒。
不杀掉有敌意的异族男子,难道要留下来给自己找不痛快?哪怕现在这些异族没办法也没能力给自己找不痛快,但是当代事当代解决,难道要给子孙留下祸害?这事吕哲可干不出来。
闽南郡和南海郡针对百越诸族的探索和杀戮一直都未停止,一些清理相对干净的区域却是在分批进行移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将近三十万人被移民过去。对于总面积超过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闽南与南海两郡来说,只有三十万人显然是意味着还有大片是无人区,所以移民将会是一种长期工程。
整个岭南的总面积有两个闽南郡和南海郡的总和,也就是总面积超过了八十万平方公里,那要填进多少人才合适,又该花多少年来进行移民?
骆摇显然是从吕哲向闽南郡和南海郡进行移民才联想出相关的占领策略,未尝也不是为了稳固后方补给线才强烈要求移民,毕竟有本国黔首居住就代表地方不是空白,有些问题也将得到保证不是吗?
说到土地面积,吕哲无聊时看着版图粗略算了一下,他现在的疆域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以及长江以北部分土地,怎么算总国土面积都超过了三百万平方公里。
咦,似乎有点不对?吕哲所建立的汉国目前的疆域版图该是与南宋时期差不多大小,其中秦地以及靠北的部分区域并不算是汉国所有,怎么还可能比南宋的总国土面积大呢?答案就在于南宋时期的西南有个大理国,而现在可没什么大理国,那片土地甚至更靠西南的土地都是汉国版图的一部分,同时吕哲也在一年前派出水军上了后世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埋下界碑,因此这两个地方的面积也被算了进去。
说到水军,长江的南陵河段吕哲新开了三个造船厂,闽南新设立的泉州和广州也各自开办了一个造船厂,再加上原本竟陵就有的那个,整个汉国目前的造船厂已经增加到六个。
竟陵和南陵的四个造船厂主要的开发方向是内河船,吨位基本是不会超过五百料(相当于一百六十吨),泉州和广州那边的开发方向却是大船。
大船有相当多的种类,其实秦国有在山东那边制造过两千料的大船(大概是六百五十吨),秦国制造的大船是一种富船模式,也就是说是一种椭圆形看上去像是洗澡盆外形的船只,最大的船只更是足有三千料(九百七十五吨)。
按照古时候的单位一料是现代的0。325吨,吕哲自然是延续这个时候的单位习惯,他将造船厂设立在闽南郡新设立的泉州和广州纯属是一种无奈,毕竟华夏大地最好的造船基地有许多,像是青岛或者旅顺那边,可是现在那些地盘并不归吕哲所有,不是吗?
泉州和广州从隋朝期间有造船的历史,真正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朝代是在北宋期间,那个时候的泉州和广州的造船量达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七十,曾经创造过一年之内连续下水三千艘五百料以上的船只。
山川地理的变化会有,但是吕哲认为既然北宋时期泉州和广州就有优良的天然海港,在上古先秦也必然存在,派人前去勘测的时候果然发现了天然海港,又在其附近区域发现大批的硬木树种,自然是要在两地分别建立造船厂。
吕哲并非专业的海员,也没有学过怎么造船,但是在信息量极大的时代,无论是看科普节目或者网络,怎么也是有点相关知识。他首先提出的是龙骨概念,随后又将艏尖破水原理简单的描述一下,随后就丢给专业的人前去研究了。
造船要有龙骨,没有吕哲干预的话,龙骨理念还要到宋朝才出现,那个时候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欧洲船只于十九世纪初才开始采用这种龙骨结构,比华夏晚了数百年。
吕哲将造船的基础概念提早了整整一千多年,虽然还只是一种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才能成熟的技术概念,但是可以想象会出现何种影响,这种影响还将随着吕哲的不断干预而增大。
早在一年前广州那边的造船厂已经设计出两种款式的概念图,他们设计出来的船只分别是三千料的一种加了龙骨的传统澡盆外观样式,另一种是只有一千两百料的类宋朝时期外观造型。
吕哲这个外行看不太懂船只的设计图,他只知道澡盆式外观的船只只适合内河行驶,想在波涛汹涌的大海用这样的船只航行对水手的考验不是一般的大,理所当然就否决了澡盆外观的这一款,认为应该加大力度研究类宋朝的那一款。
事实上宋朝的船业发达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造船技术得到足够的累积,那个时候造出来的船只与现代的外型几乎已经没有差异,算是一种经得住考验的科技累积了。
再重复一次,吕哲不是专业的造船工程师,他的干预只能提供一个大的方向,至于该怎么造才能造出合格的船只,只能是靠专业人士不断的研究和实验了,他之所以重视造船并且提出海航的观念是带着强烈的军事意图。
想要攻略更西南的区域,依靠大海来长途奔袭远比走陆路要省时省力,同时对后勤的难度也肯定是要降低非常多,吕哲所设想的是依靠沿海路线来成为一个攻击方向,选择在南亚的某个地方登陆并打下一片沿海基地,随后逐步向内陆扩张,到时候就是形成两路的进攻路线,远比单单从陆路的进攻要好得多,也能使得地方变成双线作战。而这个还只是短期之内针对南方的军事目标。
在长久的规划来说,等待要对中原或者辽东动手的时候,那时因为长期对南亚进行跨海作战必然已经累积了足够的经验,对于该怎么登陆和后勤上的持续补给肯定变得成熟,吕哲正式出兵北上,陆路进发又在列国的背后开出一条战线,岂不是又是一场南亚征服战的重演版?
到目前为止,泉州和广州的造船厂已经定型不下于三款三桅两千料的战舰,并且已经实际造出来并经过试航,事实证明这种船只……怎么说呢?借用风力速度是不错,大概是能达到八到九节,但是海浪一大风更大的时候,它们都毫无意外悲剧的侧翻沉没了。
内河的经验和技术到了大海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恰恰那些造船的人员都是用内河的经验和思路在造海船,注定其要渡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悲伤苦日子。
吕哲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等待,他更加清楚一次的成功是用无数次的失败来研究出正确的方向,所以最让他关注的不是沉没了多少实验性质的船只,是船能够沉但是人要保住。
有很多时候也不得不令吕哲纳闷一点,他除了因为学的是专业的工程学,穿越之后改变最多的是关于工程类的技术,他很好奇那些非专业的穿越同行们是怎么一一很快做出了那么多的伟业,似乎是无论怎么困难的事情三言两语不用实验就马上获得成功,到了他的手上怎么造出一艘在海上经得起考验的船只都那么困难?
还是有一些值得安慰的地方,至少冶铁技术没吕哲多么干预都在变得成熟,大量的铁质兵器出产下,青铜兵器正在逐步的退出以前是吕哲军现在是汉军的舞台。不过终究还是产能略显不足,大军每个阶段都在逐步更新兵器,在农具上进行更新换代可能是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做什么都不可能会能一蹴而就,但是有些东西一旦不去追求就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就像是骆摇明知道南征军团现在压根就没可能在后勤线未建立起来之前与瓯雒国爆发大规模的交战,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或者叫骚扰。R1152
第六百一十四章:时光如梭(四)
以现在的地理环境能攻取整个岭南已经算是以前的吕哲军现在的汉军坚韧度不错了,毕竟在满是荒凉的原始森林环境中,哪怕是不与敌军交战行军也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新生汉国对岭南区域的控制力度还很弱小,能够平稳地建立驻军基地还是建立在岭南各族相续逃亡没有频繁袭扰的前提下,想要完成其占领事实还需要各条道路能够被修通,另外该区域至少也要有局面才算是真正的稳固下来。
骆摇不断派小规模部队前去骚扰瓯雒国是经过吕哲的同意,每次的袭扰都是在为日后继续进军做先期的准备,用意无外乎是武装勘探地形,一直是到派出去的小股部队发现开明泮自己修建的那条道路时情况才得到改变。
开明泮率军北上的时候修了一条简易的道路,该条林莽道路可是能够提供三万部队通行的通道,虽然在汉军发现时该条通道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地段依然能够提供给大部队通行。
骆摇将发现现成通道的军情汇报向南陵中枢,吕哲点头应许骆摇针对新的战机进行计划更变,一场针对瓯雒国的大举入侵也就被提上案头。
南征军团在占领岭南区域的时候征服不少没有迁移的岭南土著,这些土著有些是投降献出[青壮与女子、有些则是被大军清剿,大量部落的消失是为汉军贡献出了大量的劳动力。
有将近四万多的土著奴隶一直是被驱使着修复那条发现的通道,骆摇的计划是集中起六万的汉军,通道被重新修通之前也储备足够的战争物资,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将在非雨季季节对瓯雒国发动入侵。
非雨季季节?在南亚这块区域不是雨季的季节也只有夏季短暂的三个月,其余的春、秋、冬基本上隔三差五就会下雨,其中以春、秋两季的雨季最为绵长。
三月灭一国可能吗?骆摇向南陵中枢的回报是没有可能在三个月之内灭亡瓯雒国,他所探查到的瓯雒国总人口该是在八十万左右,其疆土面积该是三万平方公里左右。国家的军队数量目前是维持在十二万。
比较棘手还有许多,例如瓯雒国的疆土是狭长的形状,另外那边的河流似乎也多到吓人,更重要的是瓯雒国似乎是一个文明程度不低的国家,其军队装备的弩竟然比中原列国还多,另外就是瓯雒国还掌握这一支数千头战象的部队。
瓯雒国的疆域狭长完全能够想象,这年头原始森林开发困难,他们肯定是会选择比较靠近海岸线的土地进行发展,毕竟南亚内陆的密林在一年断断续续的三个雨季之下想占领容易,但是开发嘛……
说瓯雒国文明程度不低也比较好理解。这个国家是在秦灭蜀之后又古蜀国的王族势力建立,第一代的君王是开明制(蜀制),第二代的君王是还在位的开明泮(蜀泮),他们带来了古蜀国的文明和制度,正是利用文明的高度迅速征服了当地的瓯民与雒民。
瓯民与雒民又被称为僚人或獠人,他们根据《峒溪纤志》的记载是“处于岭表海外,射生为活,吞噬昆虫”,基本是以打猎为生。其族群的特色是吃蜈蚣一类的昆虫。
说到弩,《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吴人**蜀侧竹弓弩”,可见蜀弩的战斗力颇不弱。安阳王(开明泮)来自蜀地,在弓弩上的成就基本是不低。
骆摇还向南陵中枢上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蜀流亡贵族盘占之处,正是红河萦回贯注地带,每年雨季必汇为泽国”的这条情报最为重要。
泽国啊,那该是什么样的一副景象呢?看看南郡境内的云梦泽就该知道了。每到雨季云梦泽就是一片有如汪洋的区域。
南亚那边的雨季经常是连绵不断,意味着若是不能快速形成灭国之战,一年可以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间也就是夏季的三个月。其余的时候只能是躲在建筑物或者帐篷避雨,这对汉军来说是一种再陌生不过的战争模式,所要考虑到的就是军队是会被瓯雒国的军队击败,还是被天气所毁灭。
新生汉国的大臣们一直都没搞明白自己的大王为什么会对那片老是喜欢下雨的土地“情有独钟”,他们普遍认为岭南已经是够荒凉的了,现在目光又钉在更遥远也动不动就会变成泽国的区域,极度怀疑有没有那个必要。
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在目前这个文明阶段确实是没必要去占领什么南亚,毕竟那里真的到处都是雨林,以现在的生产力来说没有多大的开发价值,吕哲一直拿南面开刀有着自己的用意,那就是找点事情让军方去做。
军队从来都是一个不安分的集体,他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作战,吕哲不在南边寻找敌人,军队的目光就会盯向北方,必然会过早的参与到列国的战事中去,那是吕哲现阶段所不愿意看见的。
吕哲发展海军和建设海军是想要用实际的行动来告诉麾下针对西南边的军事行动不是瞎折腾,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交趾那片地方可是有着全亚洲最优质的铁矿和煤矿,而似乎开采起来也不是多么的费劲。
一旦有成熟的海军,汉国占领交趾之后就能够开采那里的铁矿和煤矿,随后利用海路运回华夏本土。其实哪怕是不运回本土,在那边建设相应的工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某方面来说也能诱使华夏政权牢牢地占据那片土地不敢轻易放弃。
交趾那片土地不但有着优质的铁矿和煤矿,一些珍贵的木材也是满地都有,从经济效应上来说占据那块区域的军事成本可能不低,但是回报必然会更加的优厚。
还有一点是吕哲多次透露过的事实,与交趾隔海相望的那边还有着众多的岛屿,那些岛屿之上盛产香料。
地球有那么几个世纪是围绕着香料在进行贸易,屁大一点的荷兰因为掌握香料一度成为世界顶尖强国。
现在是公元前二一六年,很多地方基本是属于无主地带,在有足够的实力下不先抢夺地皮的所有权,难道要拱手让予他人吗?哪怕那种所有权是埋下一块界碑宣示主权,吕哲认为也是非做不可。
在吕哲力排众议之下,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哪怕是灭亡了瓯雒国也不会停下来,军队还会继续探索南亚,在那里进行杀戮和抢掠,将铁与火带给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猴子。
事实上关于南亚的征服预案吕哲一直都在做,占领后世越南是其中之一,军队下一个目标会是后世的缅甸这个盛产翡翠的区域,然后是一些出产黄金和钻石的土地。
在海军还没有建设并发展起来之前,吕哲征服的脚步大概也是止步于南亚南部了,大概会是后世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这些区域。海军发展起来之后,第二步会是后世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第三步开始探索印度洋那一块。
如果吕哲的记忆力没有出错的话,在公元前时期南亚根本就是一片势力空白,那里也就生活着一些原始部落罢了,以国家性质的暴力机关去进行掠夺和征服,有建制、有分工的军队带着文明的优越性对上那些石器时代的人,真正的敌人会是自然环境而不是那些猴子。
现在,骆摇在准备了七个月后已经发动第一次针对瓯雒国的军事行动,跨过了当地命名为“尚龙溪”的河流,第一批五千前锋部队已经与瓯雒国的军队发生交战。
汉军的南征军团第一批部队基本是由归化的百越各族青壮组成,军官则有华族人和骆摇的东欧族人担任,这批部队渡过尚龙溪行军三十里并没有遭遇到任何敌军,是在接近瓯雒国国境约二十里的时候才遭遇抵抗。
瓯雒国似乎早就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