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王咎与韩王成再次对视一眼,他们都是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南方的势力结合成一方阵营,对魏韩两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几乎是想立刻开口建议楚国与吕哲缔约同盟,只是也明白自己说出去的话没多少份量,更不由得他们来开口,因此极力强忍住。
吕哲会一统南方?魏韩可不这么想,要是吕哲对疆土的**无限,那么弱小的魏韩早该被消灭吞并了,现在哪还能延续国祚为祖先祭祀,他们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吕哲并没有灭亡楚国的**。
项梁却是没有那么天真的,他万分明白一点,那就是魏韩可以留,但是吕哲终有一天是要吞并楚国,毕竟吕哲治下的传统称呼叫楚地,楚国不消失就意味着不知道在某一天会不会产生变化。
可是有什么办法!硬顶吗?楚国现在很明显是顶不住吕哲的进攻,特别是齐、燕、赵和秦国大战在即,没有任何列国会支援楚国,要是吕哲趁这个机会灭亡楚国,那也就是灭了,因此对于楚国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学会服从,哪怕是假意的服从!R1152
第五百四十八章:我的理想
h2》势比人弱的时候要懂的学会服从,按照以往的典故可以是卧薪尝胆等待复仇的那天。
弱小用隐忍来延续生存,春秋战国刚刚结束的年代没人会觉得多么别扭,历史上弱小又不懂能伸能缩的国家每个都毫无例外的灭亡,倒是有一些能忍人所不能忍的国家得到了复兴。
楚国现在需要隐忍,这点在前来观盟之前就取得一致。他们本来就知道齐燕会在慎发难,期盼着吕哲能在会盟地点遭受惨痛的打击,一旦吕哲因为战败而势弱楚国也就有了机会。可惜的是齐燕联军不但没有击败吕哲,反而让吕哲当着列国君王的面展现了军威,不但魏韩更加死心塌地追随,齐燕短时间之内肯定也不会南下。
能够搅动风云的齐燕不但对南下的心思偃息旗鼓,还因为惨败对吕哲军生出了畏惧之心,可以想象齐燕不但不会再对吕哲露出明显敌意……至少是在与秦国决战得胜之前不会展现敌意,甚至还要百倍的拉拢,防止在与秦国交战的时候吕哲北上插一脚。
当然,齐国和燕国能否联合赵国、匈奴战胜并灭掉秦国现在谁也说不准,不过战争的赢面至少有六成。六成胜算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一般五五开就算是很难得。
其实,作为攻秦同盟的头号主力齐国的战略存在很大的失误,不知道是因为地理的关系还是时间太短,齐国布置战略的谋主一直没有将目光放在占领南郡的吕哲身上。
齐国是认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势力无法对攻秦起到帮助,还是从血统论上认定一个新崛起的暴发户不会壮大?没有及早的拉拢吕哲,甚至是过早露出南下的野心,使得楚国心生警惕,也让在南方站稳脚跟的吕哲对齐国产生了强烈的敌意。
可能真的是没有想到吕哲真的能够站稳脚跟吧?不然要是有战略眼光,不但不能过早曝露南下扩张的野心,还要不计代价的拉拢吕哲一块攻秦。要是吕哲连同攻秦,有匈奴从北发动进攻,齐、燕、赵从秦国的东边中原进攻,吕哲再从南郡向西北的汉中郡、巴郡进攻,秦国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招架不住。
项梁不清楚齐、燕、赵三国能不能从东面顺利杀进秦地,也不知道草原上以匈奴为首的胡人是不是真如吹嘘的那样可以两个月内打到咸阳城外。但是,他很肯定一点,那就是中原诸国被吕哲打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绝无可能心生南下**。
齐国不但不会再露出南下的野心,项梁认为只要不是齐国没有能人,不然绝对会醒过神来开始百般拉拢吕哲,至少是在与秦国较量的结果出来之前会花大代价来拉拢。若是联军战胜秦国,齐国估计会从对吕哲的惨败中恢复信心,从而产生一种不服气的憋屈想要雪耻,到了那个时候才会南下。联军要是不能灭掉秦国,他们只能加大代价来拉拢吕哲,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但要防备秦军的反击,还会异常恐惧吕哲北上。
齐国与相应的同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得罪吕哲,联军集中精力攻打秦国,那么吕哲要灭楚也就注定不会有援军存在。
在这种情况之下楚国能怎么办?除了祈祷吕哲没有心生灭楚之心之外,只能小心做人和用心巴结。而似乎熊心干了一件好事啊,虽然肯定是有针对权臣项氏的原因在,可是熊女将成为吕哲的女人好像成了楚国的一根救命稻草,希望用这么一层关系来“约束”吕哲不攻打楚国。
既决定小心做人和用心巴结,项梁自然是无比的配合吕哲接下来的部署,甚至是有意无意屡次将话题扯到关于项氏封地的事情。
吕哲还没想明白该执行什么样的制度(政体),不过他现在可是有了不少有封地的臣子,虽然说那些封地都是一些荒地什么的,有封地也需要上缴赋税,可是封地就是封地啊。项梁试探关于封地的问题,吕哲自然是多多少少透露“有可能”的想法。
按照吕哲初步的想法,赐予臣子封地必不可少,毕竟人家效忠、拼命都是为了好处,没有利益干么追随?他似乎也记得封地制哪怕是在中央集权制下也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换成了皇帝的儿子们才能封王并有封地,这样的制度一直维持到“我大清”完蛋之后才被终结。
当然了,从西汉开始华夏大地的皇帝除非是迫不得已不然就不会给异姓封王并赐予封地。注意了,是不封王划分封地,不是完全不给封地,功臣们该有的封地和食邑依然还是会有。这里面也分封臣有完全自治权和归属中央治理权,不过通常还是要看中央(皇帝)有没有对封臣们形成完全压制的实力。
吕哲是真的有可能在项氏投靠之后将会稽郡划予封地,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极小,除非是吕哲遇到了什么离开项氏支持就会灭亡的窘境,不然是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按照他的想法,有重大贡献的追随者是一定要给予相等的赏赐,会在华夏大地给予封地和食邑,但是绝不会赐予王爵拥有封国。
要是到了非要赐予王爵酬谢的地步,吕哲知道这个世界很大。要是有功臣有成王建国的思想(野心),他只会选择在华夏地盘之外帮忙打下一块地盘,让这些人去当当所谓的“域外”之王(国)。或许是在西域,也许是在南亚,更可能是海上的某个岛,成立一个又一个华夏子孙为王的诸夏之国。
索性也是秦帝国的“绝对性中央集权制”还没有被彻底的执行,观念也没有得到推广或是根深蒂固的地步,不然吕哲模糊概念中那一套类似于用王国形式殖民全地球的想法别说执行,稍微透露出去那么一点点就该被一帮精忠之臣的口水淹死了。
大统一维护了华夏的版图稳定,虽然给予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么一套不知道好坏的思想,但是也限制了华夏继续向外开扩的野心。毕竟大统一集权之下除了皇帝谁都是奴隶,皇帝为了保住奴隶主的宝座肯定是要看牢了江山,怎么敢让军队去万里之遥开扩什么玩意,只会怕领兵的将领造反。所以也就只有所谓不怕麾下将领造反的“千古一帝”当政时,华夏版图才得到扩张,没有足够权威的皇帝除了遭遇入侵,不然别说向外用兵,武将都像是宠物那样养在朝中给养废了。
历朝历代就只是盯着所谓的“天下”在打生打死,吕哲真的很想看看华夏本土形成大帝国,外部功臣、子嗣以分封模式向外设立封国会是什么模样,不保证华夏子孙战乱完全没有,但是拥有华夏血脉的子孙该是不会被钉死在一片土地上进行循环的自相残杀。
项氏归附看似有可能,但是也只是有可能,吕哲没有天真到认为自己有什么“王八之气”,形式瞬息万变的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他对于温水煮青蛙慢慢使楚国完全屈服还没有完整的计划,心里却是已经在思考将项氏弄到倭岛去当岛主的可能性了。
“什么?!”蒯通有点目瞪口呆:“日后愿意留在华夏本土的留下,有信心开创一番基业的就出去征服?”
什么叫华夏本土蒯通都没有概念,对于吕哲提出自己那胡思乱想来的诸夏之国初步概念更是难以理解。
不知道要不要再重复说一次?吕哲对于称王啦、当皇帝啦,其实真的不是最终的追求,历史上的王没有上千也有八百,皇帝更像是竹笋一样冒了一茬又一茬,穿越一把学人家将终极目标定在成为皇帝统一华夏,是不是太掉份了?
要知道现在的世界还有无数没有主人的地皮,很多地方也是只生活着石器时代的土著,穿越了一把将人生目标定在成为华夏的皇帝……志气太小也太没趣了。按照目前的趋势吕哲成为华夏的主人不难,但是在公元前二百年学白人玩满地球洒人去开枝散叶,让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华夏子孙存在,这才有挑战性嘛!
“在我们这一代就干到处设立王国,然后让本土狂生孩子,向新王国移民……其余我暂时没想好,但是光是干这些事情就不容易。”吕哲越说越起劲,干脆就按照自己的记忆给蒯通画地球的地形图。
蒯通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现在他们只是占据南方,而且不是完全的占据南方,东南边可还有一个楚国窝着,竟然就开始在部署那些没谱的事情了。他也终于知道自家君主为什么一直嚷嚷着要建设水军了,原来不只是要在不利的时候据守长江达到巩固江水以南的目的,还存着日后成为什么海军,探索什么四大洋五大洲这种像是在听神话故事的事情。
“您还是先想想怎么处理眼前的事情吧?”蒯通苦笑连连:“秦赵正在激战,齐燕也红了眼在向战场急赶。三日后我们更是要率军前去……”
吕哲点点头,口中却说:“打吧,在攻秦的结果出现之前,几乎没我们什么事。”
蒯通心中却是在想:“不可能没什么事,最多也就安生一到两年,不过这也足够了。”R1152
第五百四十九章:秦国出招
不知道是谁在哪本书上写过一套关于华夏文明的扩张史,一直从黄河源头发展起来的小部落到占领黄河流域,先民开创了三皇五帝时代,随后夏、商、周……
在那本著作中用很多历史事件来引申黄河(华夏)民族对于土地的占有*,无数族群在黄河民族的征讨中不是被融合就是尽数诛杀消失在世界民族之林。到了有王朝时期,从黄河源头发展起来的民族开始有国家的出现,那也是一段段黄河民族对外的抗击和扩张血腥史,该著作用非常感叹的词语来形容黄河民族在这一时期的好战成性,也正式因为有这种开扩精神才使得族群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吕哲没有记错,著作上面也没有猜测错误,自己这个族群哪怕是在春秋混战时期,周王室版图边疆的封国也没有停止过向外开扩,例如秦融合戎狄、赵灭北戎、燕灭离胡、楚征蛮越……等等很多有记载没记载的开扩战事。
似乎是到了春秋末期战国时期,列国才将目光完全收回来,不再去向周王室版图的边境外扩张,而是满脑子心思要消灭同为周王室旗下的诸封国,成为这边土地上的唯一主人?
其实哪怕是到了战国互相之间拼死力战的时候,各国向外扩张的脚步也没有完全停止,只是在力度上比之目光收回来之前弱了非常多,向外开扩的进程自然也就无法跟之前全力外扩相比。
当今天下局势下。吕哲所知道还在向外开扩就有燕国,燕国仅仅是两年的时间就将疆域向动推进了三百余里,后世朝鲜半岛更是被打下了大半。要不是后面赵国收缩防线使得燕国要抽身应付可能来攻的秦国,燕军攻占整个半岛估计是没什么难度。
除了在向东北开扩的燕国,齐国似乎也在向海洋进发,他们的水军在海上发现了不少小岛屿,更是在风暴的意外中登录过后世的济州岛。
与此同时,吕哲这边不也是在向岭南进攻吗?所以他并不认为现在的人眼睛被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给死死“套牢”,向外扩张的*并没有完全被斩绝。那么在人们的还有向外开扩的*前提下。华夏大地的域外在人们眼中就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而是可以开扩建设的土地。便不会产生除了中原之外都没有占领价值的奇怪想法?
事实上,大一统思想虽然保证了华夏版图的根基,但是真的让这个族群的眼睛死死盯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奴隶主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做好的办法就是天下无大事。以至于能不用兵就不用兵,因此也一直采取弱民愚民的政策,从根本上限制了族群不断往外开扩或是殖民的发展。
吕哲不打算只是在华夏大地上称王横霸,因此看待任何一国都是一样,所以盟友或是敌人从来都是根据实际需要。
齐燕联军急匆匆向秦赵开战地点赶,压根就没有空去搭理还在慎不到一万的秦军和蒙毅。而吕哲也没歼灭蒙毅这股秦军的想法,但是放着不管似乎也不是一回事。
“请蒙内谋前来营中,”王离先是露出吃惊的表情,随后又是一脸茫然:“您不打算出兵打……”
“蒙毅要是愿意自己前来。暂时交出军队指挥权,我为什么要打?”若是蒙毅不答应这个条件,那么吕哲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会重兵歼灭了。
王离是真的没有搞清楚状况。他和蒙毅早就做好了秦军突袭赵军就要面临艰难困境的心理准备。现在齐燕似乎忘了他们的存在,吕哲也没有恼怒到要歼灭这股秦军的程度,但是要蒙毅前来营中做人质,军队也要交出去,这算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您要放我回去?”王离很困惑地又问了一下。
吕哲却是怪异地看着王离:“那就是说,你们不愿意暂时交出军队?”
“这……”王离是真的懵了。呐呐说:“要看蒙内谋……”
吕哲像是在驱赶一样地对王离挥了挥手,他已经给出机会了。要是蒙毅不识时务,慎这边的几十万军队攻打不足一万的秦军虽然会有一些伤亡,但是秦军绝对逃不开全灭的下场。
王离走了,带着万份不解的走了,后脚蒯通、共尉、萧何等人进了吕哲的大帐。
“主上,除了在楚境边上严阵以待的部队,北部军团与其余相应的部队明日就会抵达。”蒯通看见吕哲站在上山川舆图前,顿了一顿才问:“秦,齐、燕、赵,四方加起来的兵力超过百万;我们,魏、韩、楚,合起来兵力五十七万。对我们有敌意的部队超过一百二十万,我们哪怕是加上魏和韩也就三十万,这?”
吕哲自然知道蒯通的担忧是什么,无非就是觉得太多有敌意的军队太过靠近疆域边境了,但是吕哲却并不太担忧。
秦军不可能与列国秦军一同攻击吕哲,反过来列国也不会与秦军联合,双方那么多的军队只会专注于消灭对方,在这个当口他们怎么敢招惹“处身事外”的吕哲?
另外,很多时候不是军队多了就是美好,近百万的军队交战起来波及的场地会很大,对于后勤的运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秦军的辎重囤积地在三川郡,三川离战场近五百里路;赵国的物资集中地在邯郸,邯郸离战场将近七百里;燕国更远,远到不用思考从本土运送辎重。”吕哲很想夸奖蒙毅还是徐岩真的很会挑选交战场地:“能够及时为联军那边提供物资辎重的只有齐国。”
蒯通露出了思考的表情,不一会也想出了其中的奥妙:“如此一来齐国的物资必然会被极大的消耗,这还是建立在齐王儋愿意拿出来的前提下,若是不愿意拿出来,秦国就要获得一场能决定国运的大胜。”
是的,考验齐国的时候到了,齐王儋能将物资拿出来,那么齐国在这场大战中要消耗多少物资,消耗过后还有足够的物资发动攻秦战役吗?
齐王儋要是不拿出来,赵国还能冒险从邯郸获得大概是两个月一趟的补给,燕国则是根本不用思考从本土运输辎重,这一场突然爆发的大型会战秦国就算是赢定了,不但赢定了还能破坏齐国与列国的同盟!
不得不说,秦国有人才,蒙毅也无愧于始皇帝内谋的身份,徐岩更是一个当机立断的。不过有一点他们想必也万分清楚,那就是战略能不能顺利执行下去还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吕哲!
即将爆发大型会战的场地离吕哲不远,甚至可以说是在魏韩的疆域腹地在打,吕哲的态度已经能决定哪一个阵营的胜败,因此蒙毅很干脆地孤身前来吕哲营中,看见吕哲的第一瞬间就是躬身行礼:“吕侯,毅按照陛下的旨意叫军队指挥权交付予您。”
帐中不少人都是脸色一阵错愕,想明白指的是那不足一万的秦军而不是与齐、燕、赵交战的那二十来万,他们哪里不清楚那是一种变相的投降。
“唔!”吕哲手指右边空出来的坐圃:“内谋还有其它的事情吧?”
蒙毅道:“毅还为您带来了王爵、二十万马匹、百万以上的牛羊等牧畜。”
王爵?蒯通手一抖,各个文士也是情不自禁惊呼出声,那些武将则是握紧了拳头。
封王啊!来自始皇帝的封王,虽然吕哲已经实际控制多大八郡以上的疆土,可一直是侯爵身份,他们不止一次劝自家主上称王,不过每次都被一句“时机未到”或者“名不正言不顺”给推了回来。现在,蒙毅代表始皇帝前来,说出了对吕哲封王的消息,他们立刻瞪大了眼睛看向吕哲,心里怪异的同时也忍不住兴奋。
蒯通却是皱眉,是深深的皱眉,脸色也变得无比的难看。
无论有没有举起反旗,无论吕哲有没有主动攻秦,吕哲是秦国叛逆的事实不会改变,既然已经是秦国叛逆,那么吕哲怎么能接受始皇帝的册封,一旦接受岂不是要受制于人?
吕哲眉头一挑没有说话,他在注视脸色各异的部下们,能猜得出很多人都动心了,也不是没有脸上出现担忧或是怒气的人。
对列国突袭布下了一石多鸟之策,现在又来吕哲这边设下难解之题?秦国现在的谋主是谁,该不会是什么无名之辈!
良久,吕哲终于是开口说话了:“若是与秦合兵攻杀列国休提。”
蒯通松了口气,他无比庆幸吕哲没有被封王冲昏了头脑,专注内政看着秦与列国拼杀是他们定下的发展策略,只要这个不被破坏又不过度刺激到哪一方,那什么都是次要的。
“不不不,陛下并无让您发兵出征的意思,”蒙毅心里还是无比惊讶的,他从未想过有人在王号面前会显得那么平静:“给您封王是感谢您为华族苗裔去除蛮越这一大患,另外也酬谢您为华族苗裔开扩南边大片疆土。”
吕哲情不自禁的动容了,他是知道一点的,若说当今世上有哪位君王致力于开扩华族的生存空间,那必定是始皇帝无疑!
第五百五十章:称孤道寡的**
有人认为始皇帝的伟大是建立在统一华夏,在四分五裂长达数百年后将一个族群又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
但是更多的人觉得一统华夏只是始皇帝其中的一项功绩,嬴政的伟大在于一统华夏之后看到了族群生存空间的不足,哪怕明知道岭南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开发才能为民族建设产生助力,虽然国内依然有动荡却毅然而然地出兵打算为整个族群谋取更大更多的土地。
岭南是从秦一统才被视为华夏族群神圣不可侵犯的疆域之一,这点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始皇帝光是为后世奠定岭南之地是华夏领土的观念,他的功绩就已经足够流芳千古。
历史上与始皇帝一样“划分疆域”的还有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等几位皇帝,他们才是华夏当之无愧的帝王,可惜的是嬴政与杨广做事都太急了也小看了国内的动荡,同时这两位目光长远的帝王还缺少足够的累积,只有开扩了西域的刘彻因为文静两代的积累才算是获得了成功,不过长久的战争因为是赔本买卖的关系也是搞得民不聊生。
必需说明的是西域都护府并不是刘彻建立,他只是提出那样的概念,由子孙汉宣帝刘询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由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始皇帝为了酬谢吕哲开扩南方疆土特地封王,吕哲哪怕知道这只是一个秦国安抚的策略也是无比的感慨。
仔细看看想想吧。列国之中无论是君王还是臣子,谁不是眼睛里只有中原,他们想起中原之外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联合哪个异族来达到消灭谁的目标,也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引狼入室。他们联合异族攻灭了秦国,之后想怎么样?是再次联合将异族打出去,还是划出地盘让异族放牧?
吕哲从项梁那里得知的是齐国与匈奴人的约定是,一旦秦国被灭,那么河套以及范围你三百里都将归于胡人的牧场,对于这点赵国和燕国倒是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齐王田儋以攻秦列国中齐国最强的理由“圣心独断”了。
总算是赵国和燕国都与草原胡人抗争了数百年,知道胡人的威胁还提出反对意见。可是他们也仅仅是反对而已,并没有因此退出攻秦同盟,后面对齐国与匈奴的约定采取的是默认态度。
“……胡人秉性凶蛮残忍,若是让胡人窃取华族之地。他们会有继续南下的跳板,齐、燕、赵三国鼠目寸光,以为割出河套就能满足贪婪的胡人,这点他们大大的错了!”蒙毅说得慷慨激昂,他算是看出吕哲对于异族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敌视,因此大打族群牌,希望能打动吕哲。
难以理解的敌视?当然是难以理解吕哲为什么会对胡人有那么出自灵魂深处的敌视了。不但是吕哲的部下们早发现这点,秦国那边可是专门在研究吕哲的性格,这一次才会拿出民族这张牌。
吕哲能和胡人、乃至于蛮越有什么深仇大恨啊。他才“来”多久?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年。他也不是敌视所有异族,至少对于百越就是即打击又融合的策略。他对草原族群的敌视只是一种“先知先明”的领悟,知道草原胡人对于族群有多大的威胁。怎么可能不提防?
“齐、燕、赵三国纠结胡人南下,一旦让胡人尝到甜头,秦灭之后胡人会满足于得到的利益吗?他们不会满足的!那么在占据河套之后就是整个北地,拿下北地就会盯向中原……”蒙毅不知道他说的在以后的历史都会一一验证,现在谈这些不过是看到吕哲动容之后的添油加醋。
蒯通深知吕哲的性情,看见吕哲一脸赞同越来越感觉不妙。立刻就站起来,说道:“蒙先生。还请直接说出来意。”
蒙毅看向了蒯通,在秦国的资料库里,这个因为喝酒满脸潮红的文士是吕哲的左右臂膀,能够在很大程度内影响吕哲的意志。
蒯通是范阳人,原籍为齐人,后被吕哲派出精锐千里迢迢邀请来南郡,这个已经与萧何被千里迢迢请回去传遍了天下。
秦国,包括列国原本还有些嘲笑吕哲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干绑架这种事情,不就是一个在齐地稍有名气却没有大才名声的人嘛,另外一个则是连名声传出沛县都没有的人。但是在后面谁也笑不出声了,蒯通被任命为军师之后吕哲快速歼灭了百越的主力,萧何在内政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谁还敢嘲笑吕哲绑架也不懂绑架大名士,他们只能嫉妒吕哲有先见之明先行得到蒯通和萧何。
蒯通能够影响吕哲的意志,蒙毅万分清楚要是回答不好让蒯通否决,那么这一次成事的几率就会无限的降低。他斟酌了一下,对蒯通躬身行礼:“蒯先生,陛下酬谢吕氏哲因而封王,这点绝无半点虚假。”他顿了一顿又对吕哲行礼:“陛下只酬谢您,对臣下臣没有半点封赏,亦是表明绝无歹心。”
好像真的是这样?始皇帝只针对吕哲进行才酬谢,按照“封建”的规则没有赏赐臣下臣,这事确实是干得地道,蒯通也只能点头承认。
“陛下酬谢吕氏哲,并没有附属要求。”蒙毅没有直呼吕哲的名字带上了氏,在现在的习俗中并无失礼或是贬低的意思,他这么称呼也是在为吕哲封王做语言上的准备。对着帐内的吕哲以及部下们环着行礼,最后直立起腰杆:“马匹、牛羊等牧畜是为了交易而来。”
哦,想来也不是白白赐予或者赠予,秦国做事还真的是分明。
吕哲一开始就猜透蒙毅想提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秦军的补给线太长了,不但运输延迟性高路途上的消耗也大,吕哲的疆域离交战地点不远,想要从吕哲这里获得粮秣乃至于是兵器等等的交易许可。
蒙毅在见识吕哲军骑兵的威力后其实是迟疑的,但是秦国的高层都有一个是列国所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有着事情当前的抉择魄力,也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职。说实话,要是与中原联军之战败了,再忌惮吕哲还有什么用?要是与齐、燕、赵联军这一次会战秦国得胜,那自然是不用忌惮吕哲……至少忌惮会小一些。
秦国产马匹地多,举国上下的马匹数量一直是维持在一百八十万到两百万匹之间,他们算过以往的交易量,秦国输入到吕哲手中的马匹已经接近三十万,吕哲还从列国那边购置了大量的马匹。
虽然不清楚吕哲从列国那里买了多少马匹,可是七八万匹总该是有的,那合起来就是接近四十万匹。另外还要算吕哲自己设立马场在繁殖马匹,很明显现在才限制马匹输入吕哲这边已经是晚了,那么让吕哲多拥有二十万马匹又算得上什么,比起这一次会战的重要性来说,风险早就有了,那么多一点点风险是秦国必需要承受的。
吕哲抬手阻止蒙毅继续说下去,他请蒙毅暂且下去休息。
蒙毅并无死缠烂打,很明白吕哲这一方总是要考虑清楚利弊,因此再次周到的行礼过后才离去。
“这不是还没有说要封什么王嘛,怎么利索的走了?”苏烈是秦人,不会像某些六国出身的人那样排斥始皇帝对吕哲赐封王号。他这人又是脑袋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完全不顾周边同僚的感受就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还一脸可惜的表情。
蒯通怒瞪一眼口无遮难的苏烈,朗声道:“主上,秦国险恶之心昭然啊!”
一些人立刻就附合,他们自然是认为吕哲必需称王,可是由不得秦国来封,也不愿意由秦国来封。
吕哲有些纳闷地摸了摸额头,称王的事情已经纠缠了快四个月了,部下们断断续续就没有停止过劝进。会猎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齐燕联军,齐燕似乎又是什么中原强国,大部分部下的骄傲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很难再用什么时机不到来推延。另外一部分还算理智的人呢?他们或许愿意自己这个势力有吞并天下的实力之后再来考虑自家主上称王的事宜,可是被蒙毅那么一搅合显然也是心乱了。
“称王嘛,好事。本侯成了本王,你们之中的一些人也就能突破封侯的限制,成为侯爷了。”吕哲说的笑嘻嘻,下面一帮人也是听得乐了。
蒯通也在乐呵,可是依然说出自己的想法:“主上称孤道寡,我等自然是跟着滋润。”,谁不清楚吕哲不会吃独食,他们这些追随者只要有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