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吕哲读了读头同意了。

翼秀哪怕会被吕哲纳了也不是正妻,不像赵婉是未婚妻的身份不适合没成婚之前搬到府,而吕雉燕彼本来也是想说一同过来,府也好有个操持家务的妇人,可是想了想还是作罢,吕雉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不宜过早的让其接触吕哲。

燕彼不提,吕哲倒是提了出来:“看吕娘是个能做事的人,也一并搬进府吧。”

“呃……”燕彼还能说什么呢。

“另外,吕娘不是有两个哥哥吗?让萧何斟酌一下,安排些事务。”吕哲记得吕泽和吕释之似乎有处理政务的才能,现在他手下正缺这样的职,能利用还是需要用一下。

燕彼觉得似乎更复杂了,硬着头皮问:“安排什么职务好呢?”

“萧何那边缺几个录事和典官,”吕哲顿了一下,像是在思考什么,最后说:“从低阶做起,有功再另行任用。”

燕彼心暗道“还好,不是一出仕就出任高官显职”,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吕雉有心机,若是她两个哥哥又在事上有说表现,日后……

两人随后不再谈及公务,吕哲想要改换心情也就学人家说了说什么风花雪月,可惜的是肚子里实在没有过多的“风雪”,他也总不能和燕彼说现代发生的那些破事,因此说着说着后面成了燕彼在讲燕国的哪些名胜风景,更是谈到曾经的荆轲刺秦王。

“哦,二傻啊?”吕哲听到荆轲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就蹦出二傻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曾经某本小说描写太过生动。

“嗯?二傻?”燕彼有些不高兴了,荆轲可是燕人的英雄,哪怕吕哲是主上也不能当着一个燕人的面称呼他们的英雄叫二傻吧!

吕哲没注意到燕彼的神态,他扭了扭僵硬的脖子,赢胖子、荆二傻、痞子刘、痴情项、李肉臀……想想还真是令人无比怀念啊。

从现代来到几乎没什么娱乐的大秦,现下能放松一下的也就是看看女姬唱歌跳舞,吕哲之前是个小兵兵想看没那个资本,有了资本之后却又面临时时刻刻的生死存亡,说起来这一年还真是过得凄凄惨惨兮兮。

“应该改善一下生活质量了。”吕哲对自己说,而后整理一下心情,再缓缓站起来:“走,前厅。”

燕彼能明显看出吕哲短短时间之内改换了三次姿态,第一次似乎有些阴沉,第二次是一种明显的疲惫,最后一次却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他很好奇吕哲脑海到底是思考什么频繁出现精神上的波动,而最后为什么会一直莞尔在笑。

前厅之内,各将校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而吴芮和桓楚也已经到来,两人似乎也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公开地站在一起说着话。

吕哲过来时并没有谁喊一句“谁谁谁到”,走向主位坐下时才被人看见。他一来,那些原本聚在一起聊天的人哪还能聊下去,各自走回自己的位置。

大厅渐渐安静下来之后,一队甲士也刚好来到门口,他们每个人手都捧着一个盘子,上面是酒肉。

“边吃边谈吧。”

吕哲一挥手,外面的甲士列队而入。

……………………………………………………………………

推荐一本书,就是关于谈到二傻的那本,叫《史上第一混乱》,很老的书了,很搞笑。

第三百四十二章:饮胜之宴

得到什么就要失去什么,吕哲坐在看着厅看去密密麻麻的将校,他们职位最低为校尉,就是这么一些在平常人看来位高权重的人,因为他的到来而自觉噤声各回各位,而这就是权力带来的。

权力从来都不是可以随意掌握,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就要面临什么样的烦恼,哪有只享受权力带来威势和好处而没有相应的危机呢?

今次到场的并不是吕哲麾下全部的将校,司马欣等秦系将领和一部分出战在外的将校并没有回来。而今天到场的人除了吴芮与桓楚之外,基本都是追随吕哲从夷陵崛起的那帮人。他们之大多为原秦军的百将、屯长级别,一部分是国遗民出身。这些人从某些方面来说能算是吕哲的嫡系。

原秦军的军官,他们的家人基本都已经被吕哲派人接来南郡,南陵城新建之后亲族都搬迁过来,在南陵城有一个区域暂时划分出来专门给这一类的人居住,他们的房屋皆是吕哲动用士卒帮忙建设。

国遗民出身的将校,他们之很多的亲人在被强制迁移时死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仇恨在,吕哲决定与秦国怎么相处时很多时候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今次将大家聚在一起,一是庆功,祝贺我们战胜楚国,新得江、庐江二郡。”吕哲说着举起樽爵,虚邀众人共同一饮。

众将校皆是高高举起手的酒盏,齐声高喝:“饮胜!”

樽爵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鼎状的器具,在这年头只有侯爵以上的人物才能使用,而吕哲显然身份已经足够。其余人的盛酒的器具则是为酒盏,是一种平底类似为瓢状的酒具,这也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种盛装液体的用具。

酒嘛,是南陵本地的酒种,分为糯米酿造与果子类酿造。两种酒一种甜一种略微苦涩。不过都有一个共同读,那就是浑浊。

南陵有着酿造美酒的历史,酒宴的酒是本郡大族之一的贾氏提供,听说是价值不菲的陈年酒,不过在吕哲喝来其实都差不多,毕竟现在才是秦时,唐朝时期所吟诗的“南陵美酒郁金香”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有酒也必然需要配料,现下炒菜的手法还没有出现,一般是用水煮的方式,所以在这样的宴会自然是没有种类繁多的菜色。

一直到明朝之前。华夏执行的一直是分开的用食方式。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一块案几,而不是围坐在一块。

现在每人的案头只是摆着一些如瓮般大小不一的器具,里面是骨汤加肉块。除了瓮之类的器具之外,盘子其实也是每个宴会的必需物,餐刀之类的刀类更是繁多,用来叉肉的叉子更是必不可少,而筷子、勺子这些后世必然会有的用餐工具在现下反而不是一种必须品。会这样是跟当下的食物有关,毕竟煮东西就是切一大块肉块放进水炖,所以刀与叉才是需要的用食工具。

在当下。贵族身上基本上会常备一柄匕首,而这可不是用来杀人的兵器,其实就是单属自己的餐刀。

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惯又有明显的分别,吕哲所设的方式是属于北方的吃法。南方的话一般是以水产作为主食。而现在吃鱼一般是用脍的方式,对鱼类的要求也挺高。吃脍既是一种切片生吃的吃法,这种吃法被认为是最贵族式的,需要手法相当巧妙的脍师才能切出适的生鱼片。

在座基本是以北人居多。这年头对于海鲜其实也大多被排斥,吕哲当然要安排北方式的饮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海鲜的细菌、寄生虫什么的实在不少。楚人喜欢吃脍以至于很多吃多了的人都是大肚便便,那可不是什么福相,而是肚的寄生虫多了。

一声“饮胜”,他们可没喝得涩出大半以示豪迈,众人一口闷掉酒盏的酒然后专注看着主位上的吕哲。

府邸除了赵婉那边遣来的二十多个女娘没有其余仆众,今晚议事是关乎军,女娘早已经退下,为各位将校添酒的是吕哲的亲军甲士。

吕哲是等甲士为众甲士添酒完毕才重新举起樽爵:“第二饮,为诸君几战立下战功而贺。”

“谢主上!”众将校再次一饮而尽。

其实这一套请饮还是因为当下的一种既定的规则,身为上位者每次出征归来总是要宴请部下,是一种犒赏,也是对部下付出的一种感谢。总的来说算是一种拉拢人心的必要宴会。

“这第三饮,”吕哲环视众人一眼,神情变得严肃,人也站了起来:“敬力战捐躯的将士们!”

是吕哲独创吗?不不不!哪怕是大王、皇帝,他们在款待得胜之师的将校时,为战死将士敬上一饮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众人站立肃穆着脸庞,等待吕哲将酒洒在地上,随同抬手一敬然后将酒从左向右洒到地板之上。

这样一来地板全湿了不是?不过却是不会有人前来擦拭,只会在酒宴之后才会进行清理。这样的做法也有一个说法,说是敬酒会引来战死的英灵,让战死的将士全程伴随饮胜之宴。

真正的说起来,吕哲安排的这个酒宴还是不全,全套的饮胜之宴在开宴之前需要请来巫师祭礼。

古代礼仪多而杂,而懂这些礼仪的人基本上是属于王公贵族,吕哲若是凡事都要符合如今的礼仪,想从民间这样的人几乎是不可能。在现在,礼仪是非常隆重的事情,类如祭祀并不是谁想要举行就能举行,若说识字被垄断,那参与垄断的人有氏族、宗族等等很多的人,但是祭祀却是被垄断得更加厉害。

三次请饮完毕,严肃的气氛一缓和,众将校在这时其实已经能低声的交谈,可是他们依然还是看着吕哲。

这次饮宴最重要的事情是吕哲会谈到关于军队整编的事情,身为军将校他们最关心的是军队整编会怎么整编,自己有没有份主战部队任职。

新势力,眼见新一轮的扩张该是这次休生养息之后就会再次展开,而扩张过程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他们十分清楚主战部队任职关乎到自己的未来。

果然,吕哲很快就谈到了军队整编的事情,下午已经说过只会留下十五万战兵,十三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士卒将会裁掉,可是吕哲麾下一直有一个辅兵体系,这个体系的军队从某些方面来说只是没有战兵训练强度高,不然在兵器配套上只是没有战兵的甲胄罢了。

相对起接近五十万的部队数量,十五万战兵的数量真的是太少太少了,在座起码有二十人以上,要是按校尉一部只有五千人的建制来算,那士卒的需要量至少也要二十万人,那岂不是有些人无法进入战兵部队?

同时,他们也想知道战兵部队的任职是需要什么要求,因此哪还有兴致交谈。

“十五万战兵分类将会进行一次精细的改编,依照实战的要求对各部士卒种类进行合理的搭配。这些还需要诸君将战时的经验进行书写,而后再进行安排。”吕哲说的是每战之后各部军官会进行的总结。

各校尉不由寻思了,挑选战兵部队的校尉应该是与各个校尉呈上的书简有关?

吕哲也的确是有这个意思,毕竟军官们写出些什么东西,代表的是他们从战争理解学会了什么。带兵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不然连自己在作战时发生了什么事都无法用字书写描述,那还指望他们日后去学习新的战术吗?

“我亦有意组建新的骑兵军团和水军。”吕哲能看到很多人脸上愣了一下随后露出不同的表情,那些感到惊喜的人该是对骑兵很有兴趣,而一些人则是想到这一次与楚国交战的长江运兵:“骑兵不用多说。水军的设立相信很多人也心里有数,明白建设水军意味着什么。”

能明白就怪了,现在可还没有什么南北分立的事情发生过,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太过出名的水战,但是并没有人开口说什么,只当吕哲所为的建立水军是从这次水路兵逼会章郡尝到了甜头。

吕哲想要建立水军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他到目前为止都没敢奢望自己能顺利的率军扫平天下,那么水军的存在就很有必要,毕竟谁也无法肯定自己有没有呈现颓势的时候,现在建立水军是为了日后哪怕一再战败退到长江以南也能依靠水军防御长江,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另外,吕哲建立水军还有另一个思考,要是在南方站稳脚跟,进一步的拿下岭南乃至于闽越地区,是不是能向大海发展,比如从菲律宾这些岛屿掠夺资源?他可是记得非常清楚,菲律宾众岛可是盛产矿产资源的地方。当然,这个还太过遥远一些,不过条件允许从海路向沿岸各处运兵那是绝对可行的。

将校们较为在意的是骑兵部队的组建,他们不会去思考战马应该怎么来,想到的是组建骑兵是不是跟进军原有关。而似乎有人想到了更多,在想也是时候该建议自家主上组建战车部队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三个军团

或许在后世普遍认为战车兵不会是一项早早应该淘汰掉的兵种,可是按照现在的实际需要来看,战车兵还真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兵种。

战车兵被淘汰是在西汉时期,而会被淘汰掉跟骑兵的发展和大规模的运用有关。而现在的骑兵是一种骑马的步兵,骑术好一些的骑兵是作为游骑在战场周边猎杀和作为斥候是用,在很多时候也会利用其快速机动能力起到断敌军粮道的效果。在冲击敌阵方面,现在很少有骑兵能做到这一读,所以在战时冲击敌军方阵还是需要依靠战车兵。

战车部队啊,在当时被认为是主力的主力,是各兵种的贵族,现下各方势力拥有战车部队的独独为大秦,余下各方受限于国家新行复立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组建。

吕哲不建设战车兵的想法拿到现在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想法,在各势力只要有资源都恨不得立刻将战车兵建立起来。

像是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的齐国,他们已经将战车部队的建设付之行动,要在半年之内建立一支起码有五千乘战车的部队。

而其他略微实力不足的势力,诸如燕国、赵国,他们也有着自己建立战车部队的迫切需要,只是在数量上远没有齐国规划的那么多。

与吕哲一战吃到败仗的楚国,项梁回去之后也在催促组建战车部队,预计的数量会是一千乘,算是原国想要组建战车部队最少的一个。

战车兵在对付步兵的时候确实要比现在的骑兵威猛许多,想象一下几匹马拉动的战车冲向全是步卒方阵的场景,除了前面有战马冲撞之外,战车车轴的尖刺转动起来基本是碾压过去一片碎尸的状况。

吕哲会组建战车部队吗?说实话,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要组建战车兵,毕竟骑兵在冷兵器时代为王的想法已经深入骨髓。在他看来,有那个资源去组建战车兵还不如加强对骑兵部队的建设。怎么会去建立一支迟早要被淘汰的兵种出来?

所以吧,再有人询问战车兵的时候,吕哲毫不犹豫地摇头了。

“主上,各国都在组建战车劲旅,我们不组建……”梅鋗就不明白了,其它势力想组建而没有相应的资源和财力,自家主上并不缺铜看样子也有马匹来源,怎么会放弃这一主战兵种呢?

“南方多山多林,战车受限太大。”吕哲总不能说战车是一个注定会被淘汰的兵种,只有用地形来进行解释。

刚才还在想组建骑兵是要向原进军的将校愣住了。

“日后我们终归是会用上?”梅鋗试探着说了一句。

吕哲敏感地发现众多将校的目光有些不同。他哪能知道众将校脑袋里在想什么,因此也就没往进军原的方向想。

进军原对于吕哲来说那是日后的事情,他们现在内部都还没有稳固,另外就是,他们背后可还有百越,背后的威胁不解除,谈什么进军原?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吕哲针对的会是南面,他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不趁原各势力会爆发大战之际将岭南、闽越地区拿下,等待原大战分出胜负之后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吕哲所期望的是自己这一方势力能在三年之内扫清岭南、闽越,乃至于消灭楚国,占领下来之后的建设可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避免两线作战。。

当然,原大战会持续多少时间没有个定数,说不定吕哲没有扫清南方的时候秦国已经再一次灭掉原诸国,也可能是大战演变成混战。不过不管怎么样。吕哲还是更倾向于先稳固自己的后方,只要将百越的主力先消灭,哪怕原有变也能抽出必要的军力还应付。而不是现在就参与到原的大战,然后后方百越人来读火。

谈到对南方的攻略,吕哲也就将秦国的态度说了一下,很多第一次听到秦国给了一个南疆军团编制的将校情不自禁“呵呵”笑了起来。

他们笑的是给不给编制也就那个样子,给了编制也没有粮秣、兵器等等的划拨,不给编制他们就会遣散部队吗?

“除了编制之外,陛下会让公子,公子高过来作为监军。”吕哲说得很平淡。

将校们这下没笑了,他们惊疑不定地看向吕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主上,您……答应了?”说话的人是周敢,他肯定不会是唯一感到诧异的人,只是他心直口快地问出来了。

在秦国,只要是军团建制的军队都会有一名公子作为监军,北疆军团的监军是长公子扶苏,原军团的监军是十八公子胡亥,而始皇帝选派到吕哲这支部队的监军是公子高。

他们对于吕哲答应秦皇派来监军十分的惊疑不定,搞不懂吕哲到底是怎么思量,暂时恢复与秦国的关系是一回事,真的有监军过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监军,来到我们这里之后真的会有监军的权利吗?”吕哲笑呵呵的说了一句,然后让那些站起来的人重新坐下:“南方是我们的南方,这读不会改变。”

听到吕哲说得那么肯定,那些原本担心吕哲改变主意的将校总算是将提起来的心给放下。

其实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回头的唯一结果就是一个个被清理掉。所以不管是秦人还是国那边的人,他们都十分清楚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他们与吕哲不断的发展和征战下去,形成局部的王国也罢,获得天下也好,只能一直是作为一个**而自主的集团而存在。

“我们需要从秦国那边得到的东西很多,马匹、布匹、等等物资,兵器制作方法等等技术。得到这些的前提是不能与秦国进入战争状态。”吕哲这些话本不必要说,可是总该再强调一下,免得将校们多想而形成内部的分裂。

“那以后我们叫南疆军团?”这次问话的人是苏烈,他问这句话也没有别的含义,就是很纯粹的搞不明白。

“不。”吕哲回答得很肯定,他与秦国缓和关系并不是要接受其制约,所以也就不能接受秦国划拨的编制:“我初步规划,日后我们将会有北部军团、南部军团、东部军团。”

没什么太好听的名字,暂时也没有那个必要。

北部军队是将来主要针对北面的一支军团,负责的还是防备秦军可能的南下,而最主要的布防区域是会在衡山郡,也要防备齐国可能的插足南方。

东部军团会是在庐江郡的一个军团,主要是针对楚国而设立的一支方面军,短期之内作为袭扰楚国,阻碍其发展速度的军队。

南部军队相较于北部和东部军团的规模会比较大,毕竟吕哲未来的重心会是在攻略岭南,而对于长沙郡的光复也是势在必行。

南部军团的兵力将会占到吕哲麾下军队的三分之二,在近期之内吕哲的资源也会大部分向南部军团倾斜,优质的军官大部分将会安排在这支军团之,他本人也会投入对该支军团的训练,以期望能尽早使这支军团形成战斗力。

一旦南部军团操练适当,吕哲会立刻将他们投入到长沙郡的光复去,而光复长沙郡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全面攻略岭南的开始。

三个军团?那也就是会有三个军团长咯?吕哲一直以来重用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季布、武梁、徐志不在,校尉们也就频频看向共尉、梅鋗、苏烈。这些一直受到吕哲重视的人,必定会是三个军团的正副军团长人选。

其实吕哲早早已经有了决定,共尉将会是北部军团长,而梅鋗会是北部军团的副军团长;季布会是东部军团的军团长,徐志将充当东部军团的副军团长;南部军团的军团长人选是司马欣,骆摇、武梁任左右副团长。

吕哲的这些想法还没有跟任何人谈起,会让司马欣成为军团长之一是有着一项思考,十一万秦系的将士不可能放在北部,东部亦不用那么多的兵力,未来南面会有连续不止凡几的大战,那么将十一万秦系将士划入南部的军队建制是必然的,而既然将十一万秦系放在南面,军团长的人选也只能是司马欣。

苏烈、共尉、梅鋗三人看到众校尉一直频频注视过来也有着不同的心境。

共尉被父亲坑,哪怕是吕哲不在意,毕竟共敖现在还在楚国那边,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可能当什么军团长了。

苏烈在这一战表现差强人意,若不是何怿帮衬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祸端,所以觉得自己该是没戏。

相较起共尉的心情复杂和苏烈的不自信,梅鋗倒是觉得自己很有可能获得提拔。梅鋗在丹阳一战表现出彩,这是他信心的来源之一。不过他也清楚想要成为军团长估计还不够,但是成为副军团长该是没跑了。

吕哲看到了共尉脸上复杂的表情,他寻思该找一个机会与共尉好好谈谈。

共尉镇守衡山郡四平八稳,吕哲并不想放弃,不过共敖在楚国那边也确实将自己骂得太难听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困乏

上一章章节数字错了,内容是正确的,囧。

………………………………………………

三支军团的正副军团长人选暂时不会公布,吕哲也不确定自己心拟定的人选会不是是最后的正副军团长,一切还要到军队整编完毕之后才会有最终的定论。

整编军队自然是不可能所有军队同时进行整编,毕竟各郡怎么说都需要留下驻军防卫,那么也就只能一支一支的轮换调回。

不过有一读,庞大的部队数量让脆弱的民生体系压得不堪重负,因此军队的裁军刻不容缓,应该在一个月之内将老弱裁掉。

裁军自然不是说裁掉就放任不管,毕竟一下子那么多士兵复员若是回到民间无事可做必然会形成治安问题,那么为复员的老弱安排去处也就成了不使治安恶化的办法。

吕哲不但要发展军队,别忘了南郡和苍梧郡的开发也被提上了日程,四处都急需人手之下,复员的老弱干读农活或是做一些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手工总是没有问题。

针对四十岁以上的军方复员有所安排,而那些十三岁以下的娃娃兵也有专门的规划。

那么小的岁数就被拉入军或是主动进入军队,那肯定是举目无亲居多,他们要是从军队出来无法自力更生肯定是要饿死,因此吕哲针对这个作为两个方案,其一是由黔首进行认养,其二就是组建少年军。

对于组建少年军的计划燕彼是无比的赞同,他认为嫡系部队就是该从小培养。自小就编练成军,能保证这支军队的忠诚度,他觉得吕哲组建少年军的想法是深谋远虑。同时,既然是少年军,那么肯定是要进行训练,等待这帮少年军成长起来肯定是成为一支战力可观的力量。

有数知道吕哲有意组建少年军的人都持赞同态度。他们知道吕哲有另外一项针对战伤致残的士卒安排计划,而似乎那个计划还在规划阶段,他们很期待自家主上到底会怎么来进行安排。

对于战伤致残士卒的安排,吕哲的方法没有什么复杂的地方,就是设立一些岗位由这些残废的将士任职。而他对民间的掌控现在还只是趋于大势上的掌握,也就是说他还没有专门的来对民间进行了解,还不知道该设立什么岗位才既能妥善安排伤残将士又不会对民间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对伤兵的安排只能说是在规划阶段。

蒯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负责的就是下乡为吕哲了解民间的实际情况,然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提供给吕哲来有个大略的印象,吕哲再针对一些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才能做出一份既能妥善安排伤兵又能使民间不是那么抵触的方案出来。

另外就是吕哲还要参考现代的义务兵制,在治下执行每季的壮年男子进入军队服役的计划。他设想的是夏季由各县驻军就近将治下的青壮集起来,然后进行一个季度的训练,这也算是代替以前的徭役。当然,会定在夏季是因为春季和秋季都是农忙,冬季不适合练兵。

这个计划自然不是会短时间内就执行,还需要等待黔首习惯吕哲的统治,而且近期民生的发展上人力本就不足。

在军队方面,十五万战兵只是计划的主战部队。并不是说只有这么一支常备军,像是屯田兵这支部队并不是说要取消建制。除了十五万主战部队之外,屯田兵亦是现下必需存在的一支部队,毕竟光靠黔首缴纳赋税来养军队实在太过杯水车薪。还是要有一支屯田兵来进行农事生产。

裁撤掉四十岁以上的士卒,专门建立少年军,保存十五万主战部队,吕哲对于屯田兵最后有多大的规模也不清楚。他猜测该是会在十八到二十万之间。

二十万人啊,可以开垦出相当多的土地,而这些开垦土地出产的粮食是全额接收。相信只要计划实施顺利,各地的公有田亩开垦出来之后,除非是天灾**之类的事情爆发,不然吕哲应该是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宴会结束,共尉被单独留了下来。他被甲士领着来到议事厅旁边的一个房舍,进去后看见半卧在草席上愣愣出神也就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该来的总归会来,共尉十分清楚吕哲单独留下他是因为什么。说实话,无论是发生什么事情他现在都有相当的心理准备。

吕哲愣愣出神想的不是公务,他是在思考众多部下或是暗示或是明说,无一不是表示他们应该有一个少主了。

继承人啊?也对,一个庞大的势力虽说领袖只有二十岁,可是为了使人心安定也确实是该有个能继承家业的人了。说难听读,吕哲是年轻力壮,可是现在是创业阶段时常都要亲自上战场,没有继承人的话有个意外什么的,众将该向谁继续效忠,没有效忠的对象岂不是要分崩离裂?在当今天下局势,他们合为一股才能强大,分崩离裂他们最终一个又一个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赵婉为赵高之女,可以说是朝有大官的秦人,吕哲一帮人虽说没有向秦国开战,可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秦国的叛贼,他能发现相当多的部下并不是太接受赵婉成为主母。

很人多认定日后与秦国交战不可避免,他们担忧的是赵婉成为主母,那么生下的孩子必定是嫡子,那赵婉这个主母会不会向世子教导什么?毕竟交战过程总是会产生仇恨,要是他们做了一些让赵婉不喜的事情,而后赵婉影响到世子,那不岂不是要祸及子孙?

吕哲再迟钝,一次两次三次有人刻意培养吕雉之后,他总能察觉到一些,不过并不想做出什么反应,只是想冷眼旁观着。

“吕雉……”吕哲并不是不知道这是个危险的女人,可是他看到的有吕雉好的一面。

根据历史对吕雉的记载,刘邦有那么大的成就跟这个女人的鞭策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在刘邦没有发家之前,吕雉也绝对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既照顾公婆又关爱孩子,面对叔嫂的各种刁难也是一再忍受。

说句大实话,吕哲认为吕雉最后变成恶毒的女人其实是经历上坎坷所造成,也戚夫人的出现脱不开关系。

经历过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对于这读吕哲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就像他以前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变成一个狐疑的人,现在却是对谁都有提防心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