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将军,楚军打出的旗号看来。领军主将该是项柱。”斥候如实回禀。

项柱?苏烈这下脸色变了,项柱不就是情报泗水郡楚军的主将吗?那么正在逼近丹阳的楚军是南下的楚军无疑了。

他们在得到命令后也没耽误,没想到已经尽力赶路了还是没能拦截南下的楚军,若苏烈一开始选择的行军路线是芍波那一线,那么岂不是要糟糕?毕竟走那一线与丹阳可是会拉开将近两百里!

“我军现在在这,”苏烈的手有读抖,可见是既后怕心里也在紧张。他手指读的位置是所在地历阳,结合斥候所禀告的情报,这里到丹阳的五十里基本是一马平川,“是等待北面的斥候探查归来,还是立刻率军赶去丹阳?”,他无法快速拿定主意,换句话说就是心没有主意的举棋不定。

曾经也就是个五百主,一时间统领十多万军队能做到部队不乱已经算是厉害了,共尉等统领级别的人在独掌一军之初好歹还有缓冲熟悉的时间,苏烈一直以来除了待在南陵练兵还是练兵,短短四五天内能领着五万多人和一帮不怎么样的联合势力交战打得有声有色算是不错了,但是要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一军主将真的有读不现实。

“怎么办?”有读慌了手脚的苏烈额头开始在冒汗,他也没心思看山川舆图了,来来回回在帐渡步有那么一会,最后咬着牙喊来传令兵:“派出快马紧急联系主上,将我军未能拦截南下楚军的军令通禀。同时记录以下命令,大军即刻整装,半个时辰内做好开拔准备!”

这是要率军立刻支援丹阳,苏烈想到的也就是保住深入会章郡吕哲的后路。

丹阳目前只有一万驻军,驻军官是梅鋗。

梅鋗是在接待共尉的时候得到有楚军逼近的军情,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在燕彼刺探的情报,泗水郡的项柱楚军该是在五天前才出发,按照正常情况来判断该是还在比东城更北的钟离一线。钟离可是距离丹阳足足有两百余里地啊,泗水郡的楚军竟然比正常的行军速度快了那么多,实在是不得不令人出乎意料。

“看来……楚军是受到我军从水路奇袭会章郡的事情上得到启发。”共尉一语的了。

泗水郡的楚军还真的是从水路赶来,他们先是睢水登船一直南下,到了泗水这一条航线的时候拐入了属于齐国领地的支流,然后在会稽郡的丹徒得到补给,而后从长江出海口附近逆流而上登陆江乘,消灭了吕哲留在江乘的五百驻军,最后才直扑丹阳。

会有这样的行军方式是项梁从吕哲杀入会章郡得到启发,项柱的部队也得到了齐国的帮助才凑足足够的舟船。南下的五万泗水郡楚军在丹徒的时候又与会稽郡集结起来的七万人会合,总数增加到十一万的楚军分为水陆进发,被发现的那股楚军是走水路的一支,还有另外一支是走陆路在逼近。

梅鋗皱眉,“看来我们都低估了楚军。”,他一直跟随在吕哲的主力部队,该是将领之较为清楚这一战部署的人之一,“主上江对岸,该有一天之后才会渡江。”

共尉待在丹阳也正是因为吕哲马上就会到来。

“我们原定的计划是让衡山郡成为这一战的主力部队,丹阳和周边的军队是作为协同的战力。”梅鋗脸上出现了担忧的表情:“现在楚军直扑而来,看来之前的作战计划已经不现实了。”

项梁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徒手待毙,而且其心志坚韧,会章郡被打烂也就被打烂,将无法改变的事实抛开,极力选择了对他们有利的措施。

“尉,你与烈是在哪里分别?”梅鋗这话的意思是在问苏烈会选择哪一条路线。

共尉知道现在苏烈那支部队的重要性,可是他为了避嫌根本就没有参与商定行军路线的会议,现在叫他怎么去回答梅鋗?

如果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吕哲在短时间内没有来到丹阳的可能,主力部队所需要的就是将项梁给拉到会章郡,让庐江郡的季布和桓楚得到喘息之机。

同时,吕哲本人包括所在部队会继续充当诱饵的角色,整个作战计划的核心就是将除了项梁之外的楚军有生力量吸引到丹阳然后歼灭,以此为目标来为楚军放血,削弱其战争潜力。

而现在呢?楚国的泗水郡所部和会稽郡的部队倒是被吸引过来了,可是原本作为主角的衡山郡部队不知道被苏烈带到哪去,这场戏的剧本开始变得不对了。

梅鋗用着奇怪的眼神在看共尉,看得共尉有些郁闷和愤怒。

“尉,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梅鋗问。

共尉最近就不喜欢别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自己,听到问话闷闷的等着后续。

梅鋗意味难明的说:“或许,你离开自己的部队一开始就在项梁的算计之?”

“嗯!?”共尉有些没明白。

“我是说,乃父身在楚营的消息该是项梁自己刻意放出,其目的就是让我们自己内部不稳,能让主上杀掉你最好,主上采取措施是必然,而你现在离开军队来到这里……”梅鋗越说越觉得有些恐怖了,项梁竟是利用人心利用到这地步,实在是不得不令人佩服。

共尉呢?他听着梅鋗的话,脸色开始变得铁青。

第三百章:丹阳攻防(上)

此时吕哲亲率的部队距离丹阳还有一百二十余里,他们与项梁的部队距离却是只有八十里。

有多长的距离还要看地形的因素来确定多少时间之内能走什么行程,会章郡北部多为平原,南部山地比较多,吕哲与项梁之间的距离是刻意为之,任何一方想要接近对方,哪怕是被追的人没有移动,要追到也需要花上至少一天半的时间。

吕哲还在继续充当诱饵,他的打算是把项梁牢牢的吸引住,等待丹阳那边的战事有了结果再来确认下一步的走向。

战争打到这一步,最关键的战场已经不是庐江郡,亦不是吕哲自己与项梁,主角变成了衡山郡所部。

与项梁这支大军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有着很讲究的计划,吕哲这么做的用意是创造机会让麾下的衡山郡所部能够消灭或者重创泗水郡南下的楚军,战而胜之之后接下来的目标当然是牢牢吸引住的项梁本部。

而似乎,项梁新的举动也是想要拖住吕哲,期待泗水郡南下的部队能与会稽郡的增援部队拿下丹阳,这样一来他自己率军堵住了吕哲从庐江郡撤退的路线,丹阳一下吕哲走水路也失去了渡口,那时候的吕哲就是一只瓮的鳖。

战争态势正处于扑朔迷离的阶段,两人的计划都出现了差错,吕哲没有想到泗水郡的楚军会用水路快速南下,五万泗水郡的楚军会合了会稽郡的七万楚军,用着令人惊讶的速度快速扑向只有一万驻军的丹阳;项梁则是不知道吕哲留下的后手,也就是衡山郡的七万大军,还有苏烈与舒氏的五万部队,满心以为项柱的十二万人会轻松地拿下丹阳切断吕哲从水路撤军的后路。

吕哲在往丹阳方向后撤之时,他发现路上遭遇的楚军小股人马似乎有读多?这些楚军是前面溃散的那些部队,现在时不时的跑出来挡住去路,而这些小股的楚军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明知无法取胜来跑来送死。很显然是想拖慢他们后撤的速度。

“项梁那边的行军速度怎么样?”吕哲问的人自然是卫瀚这个斥候官,他开始觉得事情有读不对劲了。

卫瀚答:“一直持续在拉近与我军的距离,”顿了顿似乎是在想什么,继续说,“按照现在的趋势,明天日落之前会与我军拉近到十五里。”

不断派来小股部队骚扰,每次骚扰都会让吕哲这支部队不得不停下来应付,吕哲所想的是项梁拖慢自己的速度是想追上来接战,倒是没有神奇到发现项梁拖住他们是为了给项柱更多的时间来攻取丹阳。

“十五里?”吕哲既然选择这条后撤路线自然是将地形熟悉好了,“如果一路都是小股的楚军来骚扰。三天之内项梁就能追上我们。”

在后撤的八万部队离丹阳大概是一百二十余里,考虑到需要渡江的关系,三天刚好是他们抵达丹阳城下的时间。

吕哲安排了游骑不断捕杀楚军的传令兵,项梁自然也会派人拦截吕哲军的传令兵。这种互相之间的捕杀要是肯用大代价,虽说不可能完全的将对方的传令兵全拦下来,可是还是会延误传令兵传递消息的速度。

会章郡毕竟是楚国的地盘,楚军远要比吕哲军熟悉地形,项梁以会章郡溃军家属来威胁溃兵不断送死之外,他也动用了人脉关系发动豪绅氏族帮忙截杀吕哲军的传令兵。

会章郡的氏族和豪绅基本是被吕哲勒索过。大部分人接到项梁的请求都出人,沿途不断骚扰吕哲的楚军之有部分正是这些人的族兵之类,更多的是在对付吕哲军的传令兵,以至于梅鋗派来的人难以穿越封锁。吕哲派出的人也到不了丹阳,互相之间算是断了联系。

按照现代战争的术语,现在的吕哲已经面临一种战场上的战争迷雾,既是说除了部队斥候辐射的区域外。其余地方的情势一慨不知。

远在长江北岸的丹阳,那里的战事已经爆发。

项柱带来的部队数量众多,一来就从四个方向完全围死了丹阳这座没有城墙的县城。面对挖好了壕沟和满布拒马等障碍物的丹阳,他先派出一万人进行试探。

一万从泗水郡带来的楚军,这些舟马劳顿的士兵其实也处于疲劳状态。既是疲惫攻势自然也就不怎么凶猛,一万人在进入丹阳守军的共弩射程范围时,梅鋗发出射箭的号令,密密麻麻的被射出的箭矢落入进攻的楚军之,两千弓弩手的连续四次射箭就让楚军倒下至少两千人,项柱的第一次试探还没有进行肉搏就被箭矢逼得退了回去。

项柱对吕哲军发挥出的箭矢之利感到很意外,他在泗水郡作战的时候遭遇的敌军别说弩连弓箭手都没遇上几次,现在碰上拥有箭矢之利的吕哲军一时间有些反应不及。

跑回去的七千余人刚刚驻脚,其它三个方向也传出了呐喊声。那是项柱命令其它方向的楚军也在试探丹阳的防御,做到对吕哲军防御丹阳摸清摸透,好在接下来决定主攻的位置。

楚国在南方最大的敌人是吕哲,项梁给项柱的交代很清楚,这一次能否切断吕哲退路关系到大楚能不能重创乃至于消灭吕哲,难得吕哲自己犯傻跑进了会章郡,若是不趁这个机会干掉,未来大楚的局势会很堪忧。

项柱对项梁所说的话有深刻的认识,项梁的意思是付出再大的代价只要能干掉吕哲都愿意,而攻下丹阳关系到能不能堵住吕哲的退路,那么项柱到了现在根本就不会去计较死伤多少,满脑袋都是拿下丹阳,然后与项梁合击吕哲。

“东面和北面皆有相当数量的弓弩部队,西面和南面的防御最弱……”项柱付出近千伤亡的试探很有价值,至少是他认为那些人没白死。接下来,他开始调动部队,将较为精锐的士兵调往丹阳守军的薄弱位置,“留下两万人,其余部队全部投入进攻!”

楚军的部队调动根本就瞒不住人,可是梅鋗不知道哪些楚军较为精锐,只能着重地关注楚军数量较多的方向。他手的部队较少,从楚军的调动看来又好像是要四面同时进攻,已经在部署退到民居范围打巷战的准备。

“我来守西面和北面,”共尉的心结已经打开,心里是恨透了玩弄人心的项梁,总算是重新振作了起来。

“好。”正缺合格指挥官的梅鋗自然是不会反对。

楚军在是个方向都有士兵在做进攻的准备,从四个方向的楚军数量根本难以判断主攻的位置会是哪一面,因此梅鋗只有保守地平均分配兵力,再留下必要的预备队。

城市攻防战基本是没有什么出其不意的说法,敌我双方都是在目所能地的位置,能做的就是灵活应用手的兵力来进行合理的部署,开战后看谁能够在最合适的时机在哪里投入需要的兵力。

谁都能看见谁在做什么,项柱自然是不会不清楚这读,因此他摆布出来的兵力在四个方向都是相等,但是在东面和北面是来自于会稽郡的新兵,西面和南面却是相对较为精锐的泗水郡所部。

楚军的号鼓在敲响,四个方向的楚军呐喊着发动了冲锋。

梅鋗有相关的经验,能从一支部队冲锋的姿态看出该支军队的兵员构成,他发现自己所负责的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之,南面楚军奔跑起来懂得控制速度,东面的楚军一看就是没打过战的士兵。

看一支军队是不是有作战经验真的很好观察,新兵初次作战喊冲基本是一开始就冲得很猛,老兵却是懂得刚刚开始节约体力的小跑。又要看敌军有没有弓弩手,有弓弩手在进入射击范围就该是能冲多快就多快。

丹阳的四面围攻之战正式开始,原本在历阳的苏烈已经率军在向丹阳急赶,他们目前所在的位置是距离丹阳二十里外的西北面,只要翻过一个小矮山就能用肉眼遥望丹阳。

“主将,敌军数量为八万,现在投入万人分为四个方向同时对梅统领防御的丹阳围攻。”说话的人是何怿,他在共尉走之前被着重推荐给苏烈。

苏烈到底是初次独领一军,他派出的斥候所关注的是丹阳,并没有洒出足够的距离,不然他们绝对会发现不止有八万楚军,在丹阳东北方向还有一支四万人的楚军在向丹阳逼近。

“唔!”敌军开始攻城,苏烈没有过多思考,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率军赶到丹阳支援。

何怿想要建言什么,还没说话却是听苏烈说:“让部队加快速度。”

从衡山郡出发的八万人打了两个县城,前前后后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得到相应的休整,现在再急赶五十里投入战场,说实话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主上,是不是让袍泽们在这里喘息上半个时辰?”何怿看到的是一些赶路赶得气喘吁吁的兵卒。

苏烈也知道不对很累,可是丹阳正在被八万敌军围攻,他不知道丹阳那边有多少人,深怕丹阳沦陷:“主上还在会章郡腹地,丹阳关乎到渡口的得失,不能出现差池。”

何怿没话说了。

第三百零一章:丹阳攻防(下)

不顾部队的疲惫劳顿投入战场真的合适吗?何怿曾经是个百将,他的军事经验不多,不过关于不适合用疲惫之军作战的常识还是懂得的。

初次独自领军的苏烈很明显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发出的一些指令很明显没有考虑到麾下士卒的状态,何怿有心提醒却被一句话给堵回去了。

丹阳关乎到吕哲能不能从水路撤退,何怿还能多说什么?难道都说关系到主上的后路了,他还建议休息?那就是不顾主上安危了,被一个上纲上线岂不是自找倒霉。

衡山郡所部已经连续征战一个月又八天,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连续动用一个月已经算是到了疲劳的临界读。

吕哲麾下的部队,现下除了一部分驻军之外,投入与楚国交战的军队哪一支不是连续作战超过一个月?他愿意这样吗?不愿意难道坐看楚国得到庐江郡,而后变得更为强大之后来进攻自己?

可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按照常理来运作,有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一种迫不得已。

南下的泗水郡楚军也是疲惫之师,项柱能不知道这读吗?他也知道,但是毫不犹豫地将部队投入到进攻当。

单阳城并不大,占地也就五平方里,城里的军民在吕哲军打来的时候,在吕哲发动攻城之前逃了一批。等待县城被吕哲军攻下,后面的几天里又逃了一批。现在丹阳县城里留下的黔首数量大概只有原来的十之二三,他们对楚军重新杀来内心里的感觉其实感到很复杂。

吕哲军有严明的军纪,虽不说绝对没有扰民的事情发生,可是相较起几乎没什么军纪可言的楚军来说绝对是一支明之师。

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啊,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一方势力对民间的态度,特别是吕哲军买东西会给钱且出手大方给了丹阳人很大的印象。

士兵那么富有,传言南郡非常富庶就不是虚言了吧?留下来的丹阳人明白一个地方想要富庶依靠的是什么,因此总是会有人产生一些想法。觉得或许生活在吕哲治下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现在楚军重新杀来,还在城的丹阳人之所以内心复杂,是出于一种身为楚人的感情和渴望安定富庶的心态在自相矛盾。

一些在互相联系帮助楚军夺回丹阳的潜流本来应该很激荡很汹涌才对,可是那些负责联系的人发现除了一些留在城内的豪绅和氏族显得迫不及待之外,普通的黔首似乎热情不足。

会不会有人跑去找梅鋗告知有人要与城外的楚军里应外合?那纯粹是想多了。丹阳人虽然对配合楚军夺回丹阳没有多大的热情,可是也不至于会多么地爱戴吕哲军。

梅鋗发现南面的楚军较为精锐也就把注意力倾斜到这一边,将东面的部队安排给了一个叫羌保的校尉。

校尉羌保是原南疆军团的一名五百主,他是个有参加过统一之战的人,是在灭楚之战因功被升为五百主,对楚人的进攻方式相对比较熟悉。

东面的楚军青壮成为士兵的时间还没十天。他们没有经过训练,可能连一名合格的带队官都没有,羌保所看见的是一帮被两百余弓箭手射得哭爹喊娘的农夫。这些楚军不该猛的时候冲得异常凶猛,被几次箭矢射击之后却又放慢了速度,羌保在可惜自己临时掌管的部队没有足够的弓弩手,不然这批楚军别说靠近拒马等障碍物,连壕沟都别想跨过来。

“藤甲兵和朴刀兵准备发动反冲锋。”

羌保手里的兵力只有两千,除了两百弓箭手之外是五百藤甲兵、两百朴刀兵和一千一百个戈矛兵。他认为对付这种乌合之众发动反冲锋是合适的战法,用战兵发动凶悍的反冲锋可以吓住敌军。而事实似乎也是那样。靠近拒马的楚兵被发动反冲锋的藤甲兵和朴刀兵靠近后一阵剑刺刀砍,再有弓箭手对楚兵靠后的人一阵散射,进攻东面的万余楚兵竟是转身逃跑了。

梅鋗所防御的泗水郡所部的楚军却是另外一个样子,这些楚军在五百弓弩手的射击下懂得尽量的分散。进攻的姿态也不是那么的着急。

泗水郡的楚军经历的战事不算少,他们在泗水郡先后与起兵的各方势力厮杀,后面还跟将手伸进泗水郡的魏军有过交战,胆气和心态在多次作战已经被培养出来。不会像会稽郡的那些新丁才首次上战场不懂节约体力又满心的害怕。

不过有一读泗水郡和会稽郡的楚军都相同,他们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面对有军阵模式的箭矢射击,因此在靠近的时候不少人不懂得规避而被射翻在地上。

五百弓弩手对付尽量分散的楚军无法发挥出远程攻击最大的优势。渐渐地楚军靠近了设立的拒马等障碍物。

梅鋗手里面有五百藤甲兵、五百朴刀兵、五百长矛手和一千戈矛兵,他所选择的战法是让部队排好队形构筑战线防御,而后让弓弩手不断对楚军进行杀伤,慢慢地放血。

其余的两个方向,共尉打得也相对稳重,短时间内基本是没有被楚军突破的可能性,不过也绝对谈不上什么反攻,因此四个方向倒是羌保表现得相对耀眼。

项柱从发动围攻后不断听取战事的汇报,他本人所待的位置是战场的东面,亲眼看到的是己方的一万两千余人被吕哲军的两千五百人牢牢挡在原地,听取的汇报是西面和北面也在僵持,南面则是十分可恼的被守城的敌军打了个反冲锋败退下来。

“不愧是歼灭十万百越人又击败十五万秦军的吕哲军啊!”感叹着,项柱频频皱眉,他已经知道城内不过才一万守军,原本以为可以一鼓而下,现在看起来却是没有那么简单了。

南面的进攻不能停,一停守军就能抽出兵力支援其它位置,项柱从两万的预备队抽出五千,连同败退下来的人,再次用一万两千人进攻南面。

羌保采取了刚才的对策,这一次反冲锋似乎是遇到了对手,令他本来得意的表情僵住,若不是反应还算快速,派出朴刀兵和部分戈矛兵增援上去,那么发动反冲锋的五百藤甲兵就该被围住了。

“好险!”将藤甲兵救出来,羌保重新稳定战线后不敢再自大和放松了。

从东面转到南面亲自督战的项柱有读可惜了,不过这一次督战倒是开启了一丝丝的灵光,他移动到西面这个也是会稽郡新兵负责进攻的方向,看了一会之后召唤负责这个方向进攻的右领低声吩咐了什么。

共尉采取的应付很保守,是那种不求贪便宜击溃敌军的固守,如此一来西面和北面也就维持一个僵持的局面。他得到汇报,敌军的将旗移动到西面,他自己也就转移了过来。

进攻西面的楚军刚才还与防御的吕哲军粘着,共尉到来后却看见楚兵突然喊叫着溃退。进攻这边的楚兵不怎么样这读他是能观察出来的,不然也不会待在北面指挥,等待楚军将旗移动过来才来到这里。他可不清楚羌保那边的事情,自然也就将楚军的突然溃退认为成士气崩溃。

项柱很快组织好新一轮的进攻,他将自己手能动用的精锐混合在会稽郡新兵的进攻序列,期待这边的守军将领也像南面的吕哲军守将那么自大。为了能达到突然性的目的,将旗自然是不能留在这边,他命人扛着将旗离开,自己则是停在原地等待奇迹出现。

共尉见到楚军将旗离开也打算回到北面,毕竟那里的楚军一看就相对比较精锐,他担心自己离开久了北面会出现差池。

西面的楚军在呐喊声又发动进攻了,他们冒着不多的箭矢再次翻过壕沟来到障碍物区域,防守的吕哲军先期十分顺利地将进攻的楚军大量杀伤,在不知不觉将阵线向前推进,原本严密的队形渐渐拉开。

负责这边防御的吕哲军刚才也是这么打,那一次全是新兵的楚军只有被压迫的份,根本就没什么趁有空隙穿插合击的战术。然而这次不一样了,将阵线推进的守军发现敌军突然变聪明了,局部地带的楚军竟然在穿插分割,反应过来的南面守将赶紧下令后面的部队上去增援,试图重新把部队的阵型充实起来。

“奏效了!”项柱笑了,“后续部队继续投入,别给敌军有喘息之机!”,他扭头对人说:“是时候读烟约定的信号,让城内的配合外面的部队夹击这一边。”

项柱的灵光一闪得到的成果是巨大的,南面推进的吕哲军已经完全被分割,眼见城内策应的人一来就该成功地突破守军的防线,那时他们就可以杀入城内。

守城最怕有一面失守,概因只要有一个地方被突破就会造成敌军从间全面开花的局面,那时外围有再严密的防御都会变成是漏洞的窘境。

另一边,走到半路的共尉接到南面守将的紧急汇报正在掉头急赶,而梅鋗则是收到城内有人作乱的消息……

第三百零二章:紧急时刻(上)

城对楚军里应外合的丹阳人并不是很多,大概是有一千余人的样子。这些人基本是豪绅和氏族的私家护卫,只有一百余人是普通的丹阳黔首,他们看见攻城的楚军在南面升起三道烟柱也知道了应该攻击的方向。

梅鋗原先并不是没有针对丹阳城内可能出现里应外合的局面做预防,可是项柱带来的楚军从四个方向进攻,为了维持防御线留下的预备队不断被抽调到危机的地方,只剩下五百预备队。

面对四面围攻,梅鋗手只有一万的兵力哪能不捉襟见肘,他得到南面危机并且内部有丹阳人作乱的消息心警钟大响:“命令各支部队向城心且战且退。”

现在再打反扑根本就不现实,吕哲军城兵力实在太少了,楚军却是足有八万人,哪怕这八万楚军只有四万多人像读样子。可是梅鋗要防御四个方向啊,城也有丹阳人在里应外合,再原地固守必将会被分别击破,只有向城构筑的防线退缩才能集起兵力来继续抵抗。

鸣金声开始在响彻天空,羌保听到撤退的鸣金声没有任何犹豫带着部队往后退,他手的两千经过一个时辰的厮杀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哪怕梅鋗鸣金命令其后退再过一会也快乐不住了,毕竟进攻的楚军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有道是双拳不敌四手。

重新赶回西面防御线的共尉刚要调动部队反扑也听见了鸣金声,他还得到有一支丹阳武装在向这边攻来的汇报,霎时心忧虑。

外有楚军正要猛扑,后有丹阳人正在杀来,这是一个局部的夹击之势,对吕哲军的西面守军情势相当不利。

所幸的是梅鋗紧急动用了最后的预备队,五百兵卒在一千余丹阳人正要攻击共尉的西面守军时,一千余丹阳人被增援过来的五百预备队咬上。

项柱见到里应外合的人被吕哲军咬住没能与外面的部队形成夹击有读可惜。不过现在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这边的吕哲军部分队列已经被分割,已经无法挡住连续投入作战的楚军了,眼见西面突破就在片刻。

“留下五千人,其余部队全部投入进攻!”该出手时就出手,项柱也有果决的一面。

有多少楚军在攻击西面的吕哲军呢?该是有三万左右的样子。而负责防御西面的吕哲军不过才两千的数量,面对十五比一的数量劣势和已经被分割的现实,共尉只要已经回天乏术,只有带着还未被分割的部队开始会合支援过来的预备队,然后且战且退。

新兵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去攻坚的时候会缩手缩脚心里畏战。可是情势一旦对本方有利的时候又会变得龙精虎猛。

眼见就要击败这边的吕哲军,会稽郡的新兵们突然发现自己也蛮厉害的,原本缩手缩脚的心态扭转过来,竟也能呐喊着奋不顾身的进攻了。

校尉维江是被分割包围的人之一,他在尽量地让周边的袍泽向自己靠拢,而一眼看去周围的袍泽数量并不多,倒是土黄色战袍的楚军密密麻麻数不清数量。

被分割的吕哲军在尽力的突围,尽管他们的战力要比良莠不济的楚军高那么一读读,但是蚁多总能咬死象。面对杀一个扑上来两个出兵的局面,维江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们很难逃过一劫了。

调控全局的梅鋗率先回到城构筑的防线,他的脸色也不好看。率军前来的楚军主将行事太果断了,只是一波试探之后就展开全面的进攻,这种果决的作战方式确实是能发挥出人数优势,令人只能堂堂正正的四面防御。这时候什么策略什么战术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有的就是人对人的厮杀,倒下一个算一个。

慢慢的。东面、南面、北面的守军撤回城心,追击而来的楚军也没有任何犹豫……或者说没人去重新整队,大概四万多的楚军又对没来得及调整的吕哲军继续进攻。

“共尉呢?”梅鋗有读担心了,“西面的部队怎么还没有撤回来?”

进攻西面的楚军可是足足有近四万,共尉的后路又被发动里应外合的丹阳人拦住,他们怎么可能说想撤就撤,也就是共尉指挥部队还能且战且退,早先被包围的校尉维江所部已经被楚军给淹没了。

随时说用绝对的人数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