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当真以为老夫真的不懂朝堂,真的不懂朝政?真的看不出来老夫立下这等军功会有何危害?恰恰是因为老夫看得透,看透了陛下明白老夫对于大唐而言全无威胁,这才放心作战,老夫所以担忧者,乃是那些言官尽是说些捕风捉影之事,老夫行得正坐得直何虑之有?唯天下人不明所以,极易为谣言蛊惑,老夫才低调行事,但是老夫知道的,陛下也都知道,否则,老夫如何还能安稳的做尚书右仆射?你可明白?”

苏宁真正的叹服了,一直以来都觉得李靖处境不好,都觉得李靖没什么政治敏感度,其实,这才是人家真正聪明的地方,知道自己不会有危险,所以才能装着不懂政治,不懂朝政,以此向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完全对朝政没有兴趣,做个尚书右仆射只是尸位素餐而已,基本上都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

唐代以左为尊,所以左右仆射里面,房玄龄的地位更高一些,李靖也乐的不与其争,房玄龄也心领神会,不和李靖有什么交往和冲突,两人很默契的一个做事,一个配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玩转了大唐朝堂。

所以说古代没有傻子,这些老家伙一个一个的都比狐狸还要狡猾,全大唐就老子一个老实人!苏宁如是想到。

不过苏宁也很高兴了,因为李靖已经承认了自己军神弟子的名号,正式收自己为徒了那么接下来的日子,也就可以安稳一些,乖乖的和李靖学习兵法和统兵之术,静静的等待贞观五年四月份的突厥残部叛乱,那个时候说不定自己就可以上战场去观摩一下了,观摩一下真正的战争,真正地两军对垒,实打实的硬拼,看一看唐军是如何在公元七世纪的大草原上打出赫赫天威的!

到底,还是做学生好啊!

与此同时,大唐某道某州某县某个地方,史皓辰正单膝跪在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年轻男子面前,像是在请罪,又不像是在请罪,那姿势的确像是在请罪,可是那语气,一如既往的淡薄,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慌张。

“二郎,属下无能,经营八年的长安分部已经被李世民和苏宁完全摧毁,所有人等不是被杀就是被抓,还丢失了许多重要信息,长安城已经无法继续待下去,除了属下和三个手下侥幸逃出,其余人等尽墨,而且估计李世民已经开始追查我等的动向了,这一切都是属下未能及时探查到李世民和苏宁的诡计而造成的。

行事前,也不知为何,暗藏于李世民宫内的暗棋被抓捕大半,剩下的完全派不上用场,做不了内应,暗影在地道内暗藏的的一百人马又被苏宁杀光,十二处据点被苏宁捣毁,损失三分之一的人手,我等失了先机,只好从外面调集人手,准备在第二夜趁李世民毫无防备之时出击,谁知李世民早有预谋,我等又损失三分之一的人手,最后的三分之一因为情报被缴获而丧命,一千五百余人命丧黄泉。”

黑衣男子没有转过身子,只是淡淡的说道:“这不能怪你,就是我也不会想到李世民既然可以猜得出来我等会在第二夜再一次进行进攻,只是损失终究还是大了些,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从今往后长安城是进不去了,失去一战定乾坤的机会,咱们的大业是越来越难了,可惜啊,可惜啊,李世民的运气,当真是好啊!”

一百八十六为时不晚

李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灭亡东突厥的民族英雄,更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留下很多军事著作,为华夏兵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华夏将李靖奉为兵家正宗,享有非常高的地位。

所以对于可以和李靖学习兵法意一事,苏宁感到非常非常的荣幸,能和这位地位高能力强真才实学的大将军学习兵法,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李二陛下命令李靖传授侯君集兵法,结果侯君集还抱怨李靖藏私,有谋逆之心,最后被李靖反将一军,说若要为大唐征战,这些兵法已经足够,你却仍然不知足,你才是真正的有谋逆之心!

侯君集虽然愤怒,但是没有继续说下去,估计也是没有办法继续说下去了,自己又不是李靖的徒弟,人家选择一些交给自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李二陛下也就就此作罢,没有追究下去,结果到了贞观十七年,侯君集果然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集团,事实证明,李靖的判断是对的。

那么李靖的兵法到底是如何的高明,能让侯君集欲罢不能?竟然不惜以谋反罪名威逼李靖,结果还被李靖反将一军,说这样的兵法要是被侯君集掌握了才是真正的取祸之道,李靖那部分没有教授给侯君集的兵法,到底是什么内容呢?

苏宁当然非常好奇,所以很想立刻就和李靖开始单对单的教育,李伯瑶那厮还在弘文馆苦逼的读书。能够随意在弘文馆读书的只有自己,其他人孔颖达老头儿可是非常严厉的,一把戒尺打遍弘文馆无敌手,不论是太子还是王爷还是公主还是郡主还是官二代,统统在孔颖达的戒尺面前折戟沉沙。

苏宁也尝过那滋味儿,所以不想再有一次了。

好在有了李靖老头儿作为挡箭牌,李二陛下的亲口许诺,孔颖达老头儿也就没说什么了,所以这个下午的时光,就被苏宁拿来单独享受军神的单独的精英式的教育。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得。需要好好把握,到了李靖的书房里面,苏宁就兴致勃勃的坐了下来,等着李靖传授兵法。可是李靖没有立刻就传授兵法。而是为苏宁开始细细讲解起了大唐的军制。用李靖老头儿的话来说,就是想要跑之前,先要学会爬。

而熟悉大唐的军制的过程。就是学习如何爬的过程,而熟悉兵法和统兵之术又是走路的过程,学习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再往上升级了,那个时候所需要的就是战场的历练,学习者需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利用起来,全部用到战场上,学会活学活用,那个时候才是跑得过程,至于能否从实战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用兵之术,那就属于策马奔腾的过程了。

前面的爬和走,是李靖的责任,而后面的跑还有策马奔腾,就要看苏宁自己的了,那不是学习就可以学到的,不是读书就可以读出来的,读书可以读到很多东西,事件的一切学习也都是从理论开始,但是能否把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就要看学习者本人的造化了。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苏宁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造化,让一个现代人带着多少万的兵马上战场打仗,还要负责任,战胜有赏战败要罚,这样的压力真的是山大,但是好歹李靖也是一个名将,苏宁自问不傻,至少,还是可以试一试的,运气好,也就真的可以成为大唐的柱国大将,和苏定方一起,成为苏氏双杰,奠定苏氏将门世家的传统,那个时候,自己的地位该有多高啊!

为了这个目标,苏宁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李靖十分满意,开始对苏宁施以谆谆教诲……

“我大唐的军制,你当有部分了解,就如同我之前所说,大体上便是将军统兵,兵部调兵,下发作战指令,二者合一,大军出动,而掌控这一权力的,就是陛下本人,因为大军主力乃是府兵,所以并不存在如同前朝那般严重的部曲私兵制,大军掌握于皇家,掌握于皇帝,而不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

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府兵,一言以蔽之,乃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细细分之,府兵者,顾名思义,有府,有兵,府者,分为内府与外府也,内府称骠骑府,外府称车骑府,均由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分领;兵者,乃是以贫富分全国农者为九等,六等之上农者每三丁取一丁为府兵,免其租庸调,自备粮食军器马匹,自二十一岁始,六十岁止,几乎便是一生,平时每年须轮流宿卫京师,还需定期镇戍边疆。

府兵往往就地收纳兵源,皆为当地人,设校尉统帅,平时耕种土地,农闲时由校尉授以战阵之术,训练严格,战斗能力强,因为多为农家富裕子弟,装备好,吃的也好一些,我大唐之所以可以百战百胜,战无不胜,多是依仗此府兵制,所以,你需要细细了解此兵制,明白一应过程。

打仗之时,十二卫为主力军,十二卫各有各所辖之车骑府,车骑府上缴兵源,十二卫将军领军出征,战争结束后,原路返回,各车骑府之将士回归本源,毕竟都是当地农家子弟,闲时也需要耕种土地,所以打起仗来时间也不会长,十二卫本身无兵,都是各个车骑府之兵,所以才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根本不会有私家军之担忧。”

苏宁听完就震惊了,不是为别的,就是为那个二十一岁开始当兵,一当就他妈的四十年,他娘的就是现在的金家王朝也不过十二年,你他娘的一弄就是四十年?而且还要轮换着戍守京师,戍守边疆。随时参战,随时准备牺牲,只要做了府兵一辈子都是府兵啊,难怪到了后期府兵制要崩溃,这不崩溃还有天理吗?

“你有何疑惑?说出来,老夫与你解答。”李靖看出了苏宁的面色有些惊异和不解,于是就问道,有了问题就要问出来,得到解答之后才会有长进,这是李靖的舅舅韩擒虎告诉他的。李靖的军事能力。也基本上都是韩擒虎所传授,韩擒虎,乃是隋朝名将。

苏宁说道:“师尊,府兵制固然有其优点。比如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虽然指挥起来有些麻烦,但是军士的战斗力得以维持,也会避免武将把国朝军队变成私人部曲。平时也多有轮换,这的确很好,但是,为何服役四十年?一般人活不到四十岁者比比皆是,能活到花甲之年龄本就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军伍中人?这不就是摆明了告诉人家当兵当到死吗?只要当了兵一辈子就是兵了啊!”

李靖说道:“这固然有其不好的一面,但是吧,一直当兵,战斗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持,他就是老兵,战阵经验非常丰富,不管是什么将军带领,都可以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而不会像新兵那样还需要战前训练,只要活下来,那就可以一直保持战斗力,也多为将帅所倚重,老夫选择的精锐突袭部队,也多在此类老兵当中选择。”

苏宁皱了皱眉头,几次想要开口,但是终究是把话咽了下去,难道要在这个时候就告诉李靖我已经看到了府兵制必然崩溃的结局?我也看到了大唐均田制必然崩溃的结局?府兵制就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而均田制一旦崩溃,府兵制的崩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均田制在北魏就已经有过实行,然后崩溃了,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人口越来越多而耕地越来越少,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就是政府掌握大量的田地,大唐初立,人口稀少,而荒地甚多,所以在这个时候实行均田制,是有足够多的无主土地作为根本予以实行,可是随着大唐人口的增加,均田制的崩溃是必然的,府兵制的崩溃也就是必然的了。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然用意虽好,实行困难,人性之贪婪与制度之不公终将毁灭之,他们的创造者也不会想到这么深的层面,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必然。

但是吧,历史上大唐均田制的崩溃虽然是不可挽回的,但是如果可以运作得好,均田制的维持和崩溃的过程,也可以废物利用,将它很好地用在江南开发的过程里面,随着均田制的逐渐崩溃,朝廷会想方设法的维持,而维持的方法按照思维定势来看是补救而非创新,那个时候其实可以顺利成章的把开发江南的事情提出来,有了源动力,那些人才会通过这个关乎到大唐国运的政策。

大唐太过于重视关中,比如天下军府三分之一以上都在关中,主要就是关中军人扛起了大唐的江山,而其他地区比如华北山东和江南,只是象征性意义上的几个军府,这里面固然有这些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也有唐政府重视关中而忽略其他领土的原因。

大唐若要发展的更加强盛,江南之地是必须要的,江南之地其实可以作为大唐人口和粮食的储备地区,大唐的敌人虽然四面八方都有,但是主要以北方居多,南方较少,所以南方相对而言安全一些,相对于非常容易被入侵的北方而言,若是把人口和经济压在北方,一旦发生什么变故,后果不堪设想,若是把江南作为储藏室一样的存在,倒也是极好的。

历史也证明了无数次华夏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都是以南渡江南作为缓冲和求存的机遇,晋代就是凭此保存了汉民族最后一丝血脉,南宋也是靠着江南一隅苟延残喘,后来还有南明之类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势在必行,而如何说服李二陛下和那些朝臣,江南地区的富饶就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过吧,苏宁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不要自己提出来比较好,自己已经在很多地方显露出了很强的才华,这个事情或许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但是也未免不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些重要的事情,关乎到百年大计,不应该是现在的自己可以提出来的,或许,再过上一些年月,等自己的年纪再大一些提出来也不错,现在就提出来,未免太过耸人听闻了,等再过一些年,应该,为时不晚。

一百八十七大嫂有了(三更求月票订阅)

有时候苏宁觉得自己其实没有必要做那么多改变,历史就是历史,改来改去,若是真的可以改变,往好的地方带,倒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万一一个不好,引发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不单单是自己生命受到威胁,中国历史估计也会受到威胁,所以苏宁一直以来只是在小范围内改变大唐,改善一下大唐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关乎到真正的问题,苏宁一直以来都只是打打擦边球,从未真正触碰过。

就好像府兵制和均田制,难道真的可以把它们变成现在通行而且实验以后已经成功的义务兵役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许义务兵役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其先进性和成功意义,但是放到大唐的背景里,尤其是这一段初唐时期的背景,可能,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任何现代事物不经过实践,苏宁都不敢贸贸然的把它带到大唐来,特别是关乎到国运的,更要小心谨慎,在李靖的讲解下,苏宁也逐渐地对府兵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苏宁觉得,在目前的环境下,义务兵役制不一定可以比府兵制更好。

就好比宋代,严厉压制武将和军队,将军权极度分化,以至于将帅出征都要按照朝廷的阵图来打仗,而不能随意发挥,把将帅压制到了这个地步,活该宋军打不过人家,但是大唐却有所不同。正如同李靖所说,目前大唐的情况也是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和宋代一样,同样都没有将领带兵造反的可能,但是唐军和宋军的战斗力,显然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同样的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同样的没有完整的军权,为何唐军就能打出赫赫天威,而宋军只能成为守门之犬?将帅的差距?宋代的曹彬潘美虽然声名不显。但实际上并不比李靖李世绩要差多少。但不是一样的大败于其他国家?这里面不单单是武将被压制或是抬高的因素,还有军制的差别和国家政策的差别。

李靖对于府兵制度的阐述相当完整,府兵自北朝开始,到了隋朝进一步完善。唐代初期。也就是太宗李世民时期。是府兵的巅峰时期,高宗后期开始,府兵制渐趋没落。个中原因太多,苏宁了解的不是很完备,但是就李靖所说,苏宁觉得府兵制的优越性很明显,比如,用富民的钱养兵,而不用贫民花钱,征兵征的都是家中有一定财产的兵,颇有些打土豪的意味在里头。

至于军职,也和文官职位差不多,地位高崇的一般都没有军队实权,比如十二卫的大将军,都是虚职,一般不掌握军权,而地位偏低的偏偏掌握了实权,这个安排很有意思,所以一般而言正三品,最高不超过正二品,那就是实权官职的最高地位了,比如左右仆射这种宰相的职位。

在军中,则就变为了骠骑大将军啊,辅国大将军啊之类的,放在汉代那是军中的超级实权职位,不单单地位高,权力也重,实实在在的位高权重,但是到了唐代,李二陛下这种帝王怎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要名不要权,要权不要名,所以一般而言正三品的武职也就是军中最高的实权职位了,就好比十二卫的将军之类的。

这样也好,就好比那些年轻的时候立下大功的将军,到了老了之后,就可以担任这些荣誉职位,或者等这些老将宿将去世以后,朝廷也会追赠这些高贵的职位和勋位,为这些人极尽哀荣。苏宁估计以后李靖的职位也就是什么骠骑大将军或者是辅国大将军什么的,方便他养老,也给那些功劳太大的将军们一个退路。

李靖的授课在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三个小时之后结束了,第一日的课业李靖并没有说什么高深的东西,只是说了一些很平常的常识,李靖说这就是当初他的老师教导他的,不要想着一日千里,那是不可能的,兵法这个东西,没有十年数十年的沉淀,是根本不可能学成的,你小子也要注意,可别想着立竿见影。

上完了课,李靖就拎着苏宁来到了后院儿,丢给了苏宁一把长刀,然后自己拎起了一把长刀:“兵法与战阵之术乃是将领必备,然武艺亦是必须,堂堂大将,若是武艺不过关,岂不叫人家笑话?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若是传了出去你是我李靖的弟子,我这副老脸还要不要?臭小子!今天开始,老夫不单单要教你兵法,更要传授你武艺!你有过目不忘之能,天资甚高,此时学武,倒也不算太晚,好了!攻过来吧!先学短兵刃,长兵刃不急!”

于是苏宁就亮了。

穿着脏兮兮的衣服的回到苏府之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和李靖对练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苏宁累趴下了,浑身除了要害都被李靖揍到了,那个疼哟,累的浑身汗透了,现在天凉,苏宁也知道要是就这样回苏府铁定要躺床上很久,所以就在代国公府洗了一把澡,换上了李靖的旧内衣,穿着自己的脏外套回去了。

话说以后来李靖府上学习的时候要带一套换洗衣服,否则这样毫无风度的回到府上,实在太丢面子了,比如一回府上就给秦梓月逮个正着,这些日子秦梓月安生了不少,不像过去初来苏府时那样疯疯癫癫跑东跑西,到处参观了,苏府的新奇事物很多,还在不断的增加中,所以秦梓月相当好奇,但是这些日子也不知怎的,秦梓月总是一副慵懒的模样。

“哟,二郎,这是怎的了?哈~也不晓得注意注意,你可是侯爷,可别让人家小瞧了咱们,知道吗?哈~”短短的一句话,秦梓月打了两个哈欠。伴随着一副慵懒之极的模样,苏宁怀疑她是不是没有睡好,这些日子难道思念苏定方过度?所以导致夜不能寐?不对啊,没有黑眼圈儿啊?这也是没有睡好的模样?

“二郎,瞧着我作甚?”秦梓月奇怪的看着苏宁,不知道苏宁为什么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她,苏宁疑惑的问道:“大嫂,这些日子您是不是晚上没有睡好啊?”

秦梓月皱着眉头疑惑的问道:“没有啊,天一黑大嫂就歇息了,天大亮才醒来。睡得很足。很舒服,怎的?”

苏宁“哦”了一声,说道:“也没什么旁的,只是觉着大嫂这些日子好像很没精神似的。以往我一回家就看着大嫂风风火火的窜来窜去。到处走。家事也被您打理的仅仅有条,可这几日,总觉得大嫂没什么精神似的。方才一边儿说话一边儿打哈欠,就像没有睡好一样,这倒是奇了怪了。”

秦梓月微微一笑,伸手拍了苏宁一个脑袋瓜子:“怎的说大嫂的?不过这些日子的确觉得有些惫懒,总是觉得睡不够,早上刚起来,却又有些想睡,正午小睡一会儿,起来了却还是想睡,这些日子一整日倒有大半时间是睡着的,也不知是怎的了。”

苏宁一开始倒也没有在意,只不过秦梓月这么一说,苏宁倒有些在意了,这是什么情况?老是想睡觉?这可不正常啊,一般而言,哪里会有人总是想睡觉的?除非是天天剧烈运动,损耗极大,或者是病人,秦梓月,不是剧烈体力运动者,也不是病人啊……

正在疑惑间,苏宁却又看着一个侍女端着一盘黑黢黢的东西到秦梓月面前,然后秦梓月很满意的拿起来这些黑黢黢的圆形的物体就开始吃,苏宁问道:“大嫂,这,这是什么,怎么黑黢黢的,能吃吗?哦不,好吃吗?”

秦梓月拿着黑黢黢的圆形物体问道:“你说这个?”

苏宁点头:“这是什么,您好想吃的很高兴?我怎么看不出来这是什么?”

秦梓月笑道:“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日那些很美味的饭食总是吃不了多少,有时候看到就没有食欲了,闻到还有种想吐的感觉,但是这些酸酸的干梅子却吃得很有滋味,现在每天要是不吃一些,连饭都吃不下,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不过,这些干梅子很好吃。”

酸酸的干梅子?

难道?

苏宁灵光一闪,难不成,秦梓月……自家的大嫂……苏定方的爱妻……她……怀孕了?

这个可能性一经提出,就再也收不住了,苏宁顿时有一种狂喜的感觉,这个状况,疲惫想睡觉,吃不下正常的饭食,想吐,喜欢吃平常吃不下去的酸的掉牙的酸酸的东西,这分明是怀孕的征兆啊!这特么的不就是怀孕了吗?!苏定方这个大龄老男人要有儿子了?我,我,我要有侄子了?!我特么的才十四岁就有第二代了?!我擦!有人要喊我叔叔了!我有后代了!!!

前世因为家中人丁稀薄,所以苏宁连同龄亲友都没有几个,更别提后代了,看着同学朋友连男女朋友都没有就要有第三代了,苏宁那个羡慕嫉妒恨哟!而如今,有了苏定方这个三十八岁的老男人大哥,这是要做二叔的节奏啊!二叔啊!

苏宁顿时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大声说道:“大嫂!这,这,这弄不好,这弄不好是怀孕的征兆啊!”说完,苏宁不管呆立当场的秦梓月,立刻冲出了府门,一把把一个要上马的苏府下人拽下了马,翻身上马拍马就往野战医院的小院儿冲,武侯们本来已经开始招呼着坊外的人快些进来,马上要敲净街鼓了,但是看着苏侯爷疯了一样打马出坊,也不知是要做什么,顿时就愣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关坊门来着。

苏宁拍马来到了野战医院的小院儿,不由分说冲了进去,直往孙思邈的屋子里面冲,然后不管孙思邈在做什么,一把把孙思邈拉起来,不管孙思邈反不反抗就把他拽出了野战医院的小院儿。

孙思邈一阵郁闷:“苏侯?你这是做什么?哎呀!苏侯,莫要扯老道的衣服!苏侯苏侯,你轻些!哎呀!苏侯,你究竟是要做什么啊!快说啊!哎呀!老道还有诸多事务要做,耽误了可不得了!”可是不管孙思邈如何挣扎询问,苏宁就是一句话不说,看的其他人一阵愣神儿,这院长和第一顾问是要做什么?

苏宁一句话不说,出了小院儿就把孙思邈往马背上一丢,横过来放着,然后纵身上马,猛地抽了一下马屁股,朝着永宁坊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百八十八苏府有喜

苏宁把孙思邈扛进苏府的时候,苏府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个情况发生在他们的面前,一个侯爷,扛着目前长安城威望甚高的第一位以医者身份做官的正四品上官员孙思邈,就这样进了苏府,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都呆掉了,一直到苏宁大吼:“大娘子在哪儿?”

秦梓月在苏宁一声没头没脑的“怀孕了”之后,当场就呆掉了,惊醒过来的时候苏宁已经骑马去找孙思邈了,所以秦梓月不可置信的跑到了刘氏的房中,也不只是去做什么了,反正她们的婆媳关系处的相当不错,经常会住在一块儿,特别是苏定方不在的时候,秦梓月总是喜欢钻到刘氏的屋子里头睡。

那是后院儿,一般而言外人是不方便进去的,特别是男主人不在的时候,后院儿更是外人禁地,不过目前情况特殊,孙思邈虽然不愿意,但是被有武艺在身的苏宁扛着,孙思邈无法反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苏宁扛入苏府后院儿,哀叹自己晚节不保……

这有些过了,不过孙思邈很明白,苏宁绝对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一定是出了什么非常急迫的事情,苏宁才会这样乱了方寸,大娘子?苏宁之兄苏烈前些时日才娶亲,一次婚礼把长安城都给震动了,六首情诗传遍长安城,急速向周边传播,势不可挡,孙思邈自然知道,那新娘子。好像还是翼国公秦琼的女儿。

难不成是秦娘子得了什么急病?这倒难怪了,自己也曾经去过李二陛下的后宫为皇后诊治疾病,这倒也不是多么的忌讳,正所谓事急从权,这也是可以的。

所以孙思邈放宽心了,任由苏宁扛着自己进入到苏家后院儿,按理来说,就算这个事情传出去了也只能是一桩美谈,苏二郎不顾身份救大嫂,充分显示出了苏府内部的和谐美满和团结友爱。彰显了大唐特色的封建主义和谐社会是多么的和谐。然后兄友弟恭之类的美好传说传遍大唐,掀起另一波兄友弟恭的浪潮……

苏宁虽然兴奋的有些手足无措了,但是好歹还记得这女人家的房间不是外人应该进入的,特别是大伯母和大嫂在说什么悄悄话儿的时候。这要是推门而入。可就是大不敬了。于是苏宁把孙思邈放了下来,孙思邈一脸痛苦地揉着自己的腰,然后苏宁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一旁。对着门内喊道:“大伯母,大嫂,二郎请来了孙思邈道长,还请大嫂出来,让孙道长为大嫂把脉!”

门应声打开,刘氏和秦梓月一脸惊愕的看着一脸笑眯眯的苏宁和站在一旁揉着腰的孙思邈,仙风道骨的孙思邈辨识度很高,而且最近名声很大,所以刘氏和秦梓月也都有耳闻,当下就一礼:“见过孙道长!”

孙思邈连忙还礼:“见过二位夫人,老道这厢有礼了!不知大娘子身患何病?有何病况?且一一告知老道。”

苏宁连忙说道:“孙道长,不是病,不是病,我是怀疑,我是怀疑大嫂她有身孕了!大嫂这些日子特别嗜睡,而且吃东西没胃口,还有些想吐,只有吃那些酸的要掉牙的东西才有胃口,所以,这个情况我就想到了大嫂是否是有了身孕了,所以才请您过来给大嫂确诊一下的!”

刘氏连忙点头:“道长,当初妾身怀有身孕之时也是这般情况。”刘氏是真的很高兴了,都没有在意孙思邈进入苏家后院儿了,这又如何能不高兴呢?儿子三十八了还没有后人,在这个时代那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过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代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和家族的传承,这可是大事,而如今媳妇儿如此争气,过门不过两月余就有了身孕?这要是个男孩子,老天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