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御炎)-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跪坐对于人的好处也不小,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太容易累,坐在椅子上起始时间也不能长,否则容易得腰间盘突出等等毛病,二者很难取舍,但是看着李二陛下的样子,应该是做出选择了,但是除了他自己用的是豪华版桌椅之外,其他的摆设还是软垫和案几,看来剩下的桌椅都是被他拿去增加在后宫佳丽心中的魅力值了,至于李承乾那个苦命哈哈,唉,兄弟,撑住,我会来救你的!
“臣苏宁,拜见陛下!”苏宁朝着李二陛下施了一礼,然后就听见了李二陛下的声音:“免礼吧,你小子怎么又过来了?有什么事情?”
得,看来今日这位爷的心情不错,语气颇为轻佻,估计是这几日在后妃宫中爽翻了,估计长孙皇后到底还是遵循了自己半年之内不能生育的医嘱,所以放宽了对李二陛下的限制,这一下子就是龙上九天,估计李二陛下已经快要把后宫嫔妃挨个儿的宠幸一次了。
接着估摸着就要开拓新领地,把那些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们都给来上一家伙,好好的给后宫增加人口,也不知道长孙皇后看着太监们递上的皇帝要求宠幸嫔妃名单的时候,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盖上的印玺,但是苏宁顿时感觉到等长孙皇后调养完毕之后自己的日子不会很好过了……
按捺住了心中的悲凉,心里说道还是正事要紧,李二陛下应该还不知道发生了这次的杀人案件,按照唐律,一般案件发生之后都是由当地官府负责侦破,然后上报大理寺,大理寺是唐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不负责直接侦破,觉得合理之后上报刑部,由刑部进行再次审核,确认无误之后依照唐律判刑,一般也就到此为止,除非是有重大隐情的案件才会惊动皇帝或者御史台介入,举行“三司推事”。
唐代之后也就基本如此,比如明朝正德年间的一桩案件,惊动了正德皇帝,案情荒谬绝伦,结论更是荒谬,此事被刑部再三驳回,再三维持原判上报,最终惊动了正德皇帝,正德了解案情之后大怒,直接下令处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不过在这个时候,贞观初年,李二陛下特别关注这种案件,尤其是要处以死刑的案件,他特地批示,一定要再三确认,临刑前更要五次审核,还要报到他这里,由他过目判断,确认无误之后,在确定是否行刑,体现了李二陛下对于人命的关注。
所以这个时候李二陛下还不知道案件的发生,其实要不是这次案件直接牵扯到了苏府,苏宁也不会知道,但是苏宁觉得这个事情已经隐隐超过了一般的刑事案件的范畴,于是苏宁决定向李二陛下直接求援,虽然有些不合法律,但是还是人命重要。
“陛下,昨日下午,长安县令徐治带人来到臣的府上,还带来了一具尸体,那具尸体是臣府上负责制作白糖的人员之一,此人姓王名虎,同时也是臣的佃户。”苏宁慢慢的说道。
李二陛下的笔停住了,目光闪闪的看着苏宁:“你的佃户?负责制作白糖?案子还没有查清楚之前我不会知道的,你现在来告诉我做什么?这应该是由徐治负责审查的。”
苏宁说道:“若是情况一般,臣也就不会来找陛下了,但是事情很不对劲,陛下,王虎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身中七处刀伤,最后被脖颈后的最后一击杀死,这是谋杀!”
李二陛下双目一瞪:“七处刀伤?脖颈后中刀?你把案情细细说来!”
显然李二陛下也注意到了这桩案子的特殊之处,所以苏宁整理了一下思路,也就说了:“昨日下午,臣让臣家中的护卫出去办事,两人出府门时都带了蛋糕吃,一人先吃完,就去抢夺另一人的,抢过来之后两人产生了争抢,一不小心蛋糕脱手而出飞入路旁小树林,就在小树林深处发现了王虎的尸体。
仵作检查之后告诉臣,王虎是死于一把匕首,致命伤就在脖颈处,从后面切入,由左往右,一刀毙命,伤口深数寸,仵作有三十余年经验,判断出行凶者乃是高手,深谙此道,甚至可以为杀手!臣就觉得很奇怪,王虎不过是一佃户农民,除此之外就是制糖工匠,但是其制糖工匠身份唯有臣与五名护卫知晓,余者就是其他制糖工匠,他们之间都被臣下达了封口令,绝不可透露身份。
而且王虎为何会被如此残杀?臣派人去向其余制糖工匠和其邻居询问,这才发现其妻和女儿六天前就失踪了,而王虎是在三天前夜晚被杀,制糖工匠反应那些日子王虎神情恍惚,臣据此推断,其乃是被外人所胁迫,以妻子之性命相威胁,欲图得到一些东西,若是冲着苏府来的,那么那些歹人想得到的极有可能就是白糖!
但是臣不敢妄自推论,还是准备先行查出真相,于是臣亲自前往案发地点查看,却意外发现了松树针叶,且仍然青绿,证明离开松树时间不长,但是尸体所在地根本没有松树,也就是说,这些松树叶,不可能是这里本来就存在的,臣又前往王虎尸体所在地,在王虎的衣服上找到了同样青绿的针叶。
于是臣判断,永宁坊树林,不是案发现场,而是歹人杀死王虎之后的抛尸现场,用以转移查案者之注意力,至于王虎在何处被杀,臣以为,就要知道长安城何处有松树了。
臣询问了长安县令徐治,徐县令告诉臣,其为官两年以来走遍长安坊市,没有发现长安城何处有松树,长安城之外倒是有松树,但是数量多,路途又不近,若是按照王虎死于三天夜晚前而尸体是在两天前被发现的,那么贼人只有不到一天时间转移尸体,当然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只要做的隐秘。
但是晚上的可能性更大,白天或多或少会有人注意,所以一个晚上的时间,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凶杀处处于长安城外的可能都不会很大;而后徐县令的一句话提醒了臣,除了皇宫,长安城的任何地方他都去过。”
说到这里,苏宁停了下来,看着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听得很认真,也跟上了苏宁的思维,于是当苏宁停下话语的时候,李二陛下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你怀疑,凶杀地点是在皇宫之内?!”
一百四十二持械护卫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你怀疑,凶杀地点是在皇宫之内?!”
一句质问出口,李二陛下有些生气:“你前番所言不假,既然如此,那么针叶定然是重要线索,何处有松树也就是值得调查,可是皇宫之内警卫森严,寻常人等哪里得以进入?各出宫门都有人严密把守,昼夜巡查不断,若是有杀戮,定然会被察觉,如何会如此?再者哪里会有贼人大胆到在皇宫之内行凶?又是如何将尸体运往永宁坊抛尸?他们是如何行动的?你却是给我一个解释啊!”
看来李二陛下对于自己的宫城防御系统相当满意,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些地方是李二陛下所无法注意到和防卫到的,除非他能调来十万大军驻守皇城,每一平米都能有一个人驻守,那才算……
等等!
又是一道细小的光线闪过,柯南光环的技能冷却时间结束,苏宁再度点亮柯南光环,发动技能,捕捉到了一个被他和李二陛下都忽略掉的关键因素……
地道……
以往看电视剧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电视剧,只要是大户人家,貌似都有打地道掏密室的癖好,总是喜欢在不起眼的地方弄一个暗道,留作不时之需,以备在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逃命或者是潜藏重要物资,地道和密室技术伴随着墨家机关术的发扬光大而发展,被上层人物所广泛推崇。华夏数千年历史,神州大地也不知道被打了多少地道和密室,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
长安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成为了重要城市,周代的时候就是西周首都,不过那个时候叫做镐京,西汉开始成为大汉两百多年的皇宫,到了东汉以后逐渐没落,南北朝时期又被少数民族政权霸占当做首都,还是首都,隋朝也是首都。到了大唐之后也是国都。也不知是多少朝代的政治中心了,皇宫的位置大体不变,所以,要说皇宫里面没有暗道和密室。打死李二陛下苏宁也不信。李二陛下肯定就知道很多暗道。肯定还有他自己弄的暗道。
于是苏宁很严肃的说了两个字:“暗道!”
果不其然,这两个字一出口,李二陛下的脸色立刻就变了。苏宁还发现王德那个太监的脸色也变了,苏宁接着说道:“自墨家机关术出现以来,虽然墨家不被采纳,但墨家之机关术多被采纳,用以制造精巧之物,这里面不单单包括军械,还有暗道和密室,陛下,不是只有大唐才在长安定都。
早在周代,就已经是首都了,前汉也是如此,前隋还是如此,就别说异族了,更多,所以长安早已是多国首都,若是无有帝王或是臣子在长安开辟地道和密室,臣是断断不信的!再者,臣也不能相信,皇宫内每一座宫殿都有人常住,都有人看管,陛下您说是吗?”
李二陛下面色变换数次,对王德说道:“你立刻去调查,宫中何处有松树,以无人居住之废弃宫殿为主,以最快速度给我答复!注意,不要打草惊蛇!”
王德一躬身就立刻出了书房,脚步轻快,走起路来就像飘一样,苏宁感到,这个死太监的武功还不是一般的高,绝对的练家子,而且苏宁自忖没有办法和这个死太监抗衡,这家伙真的很强,否则李二陛下也不会让他做贴身太监,李二陛下本身就有很高的武艺。
看着王德离开,李二陛下的内心陷入了纠结,这个情况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谁能想到一个死在永宁坊的人竟然会被苏宁顺藤摸瓜摸到了皇宫里面?若是当真查出了些什么,这还真是可怕啊,竟然敢在皇宫作案,到底是什么人主使的?臣子?不可能,他们没有那个胆量,一定是自己的对头,七宗五姓?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会是谁?竟然还知道皇宫里面连我都不知道的密道,会是谁?前隋余孽?还是哪一路反王的后代?想要复仇?
思来想去,李二陛下想不出什么重要的线索,他的敌人太多了,被他干掉的敌人也太多了,所以那句话是对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跷跷板,想要走上最高位,要么有人自愿为你垫在最下方,为你翘起最高位,要么,就是把你的敌人干掉,用他们的尸体为你架起通往最高位的路,李二陛下走到了天下至尊的高位,杀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苏宁不知道李二陛下想着什么,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向李二陛下报告:“陛下,除了此事,臣还有一件事情希望陛下批准。”
李二陛下看向苏宁:“什么事?”
苏宁说道:“臣家中人丁稀薄,唯有大兄苏烈和臣两个男丁,却有四个女眷,家中仆人若是不算上工匠只有不到五十人,强壮一些的不足二十人,若那些贼子盯上的果然是苏府的某些东西,臣不怕自己,也不怕大兄,唯独害怕母亲大伯母还有大嫂以及小妹。
更何况臣家人时常需要分头行动,家中护卫力量更显不足,但是臣府中还真是有非常多的东西对于大唐很是重要,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臣请求增加府上持械护卫的数量。”
因为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和潜规则,李二陛下对于各个臣子家中的持械护卫的数量都有相当程度的关注,不单单以各种理由严格限制,有时还以各种手段削减,所以现在长安各大勋贵家中的持械护卫都不多。
持械护卫基本上就是私人的军事力量,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如今,家族制的传承还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力量,比如战国时代和三国时代,世家力量很强大的时候,每一个大家族的私兵数量都非常巨大。军队里面也存在着战将的亲兵和部曲制度,那就是战将的私人武装,而不是国家和皇帝的。
随着历史的推进和家族力量的衰落,家族制私兵的情况变得减少了很多,至少已经无法正规的存在了,尤其是军中勋贵们,因为巨大的战功和威望,特别受到皇帝的关注,那么部曲私兵的存在也就非常的敏感,极其容易被上纲上线。狐狸一样的程咬金和李世绩就已经让家中所有军队里面带来的部曲回到军队里面去了。只留家丁和家仆这些非军队力量,以减少皇帝的关注,由此可见李二陛下对于私人武装的忌惮。
持械护卫也属于私人武装的一类,而且脱离了军队的属性。没有了军籍。根本就是更加私人的武装了。但是因为数量和战斗能力的缺乏,李二陛下不是那么关注,不论是文官勋贵还是武官勋贵。在这个时期的私人武装力量都被限制在五十人以内,基本上有点脑袋瓜子的也不会超过五十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在遵守。
苏定方和苏宁显然也成为了武官勋贵之中的一员,通过军功取得的开国爵位拥有者,但是苏定方没有持械护卫,苏宁也仅仅只有五个从军队里面跟回来的亲兵,这是当时苏宁立下大功离开军队时特别被李靖批准的,再者苏家初立,没有自己的力量可不行,所以这五个人就成为了苏家正规意义上的持械护卫。
后来招募了一些家丁,李世绩和李靖府上也送来了一些仆人,但是都是专门伺候人的,可用者几乎没有,能够有点男人味的也就十来个,加上五个军队里的滚刀肉,一共不超过二十人,对于苏家这样一个特殊的一侯一伯的武官勋贵家族而言,还算是少的。
其他的府里面,虽说正规意义上的持械护卫只有五十人,但是谁知道暗地里可以用作战斗的有多少?就好像后来要造反的张亮那个二五仔,五百假子!他娘的部曲超了上限就改收义子,以此扩充战斗力量,实际上张亮府上能战斗的人员不会少于八百,这基本上可以算作一支有相当水准的军事力量了。
但是苏府实在是太少了,满打满算不到二十个人,所以苏宁根本没有什么能耐维持好苏府的防御系统,一旦遭到攻击,分分钟就是要被突破的节奏,家中人的性命和重要的农园糖作坊还要不要了?
虽然可能遭到李二陛下的疑虑,但是亲口提出来总比暗地里增加在被李二陛下侦查得知要好,苏宁选择一切都在李二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去做,光明正大的,直接告诉你我要做什么,也能在最高程度上减低李二陛下对自己的疑虑不是吗?虽然自己只有十四岁,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是会干坏事的人……
李二陛下眯了眯眼睛,一时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说道:“这倒也是,你们一家子两个男丁住在一起,却只有不到二十人保护,还有四个女眷,那么多重要的东西,倒也的确有些不够用,这样的话,我答应了,你自行招募五十人的护卫,允许持械保护苏府,另外,在这个时期内,我也会调派一些人手暗地里保护苏府,你们的安全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
苏宁松了一口气,可能是有保护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仅仅是保护吧?没有监视的成分在里面?算了,我也没做什么亏心事,你愿意监视就监视吧,苏府里面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手机一直都是随身携带的,藏在内衣口袋里面,不会让你知道的,其他的,也没什么了。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一口气得到了招募五十人的护卫的权力,倒是极好的,这下子苏小妹的护卫不用担心了,农园和糖作坊的事情也不用担心了,出门也不用担心家中护卫力量不足了,苏府的安全有了保障,再者,那些暗中保护和监视苏府的人里面,肯定有高手,足以和那些在暗中窥视苏府的人相较量,苏宁总算是有些放心了。
一百四十三天子一怒
苏宁是不担心了,可是李二陛下还在担心,如果苏宁的推理成为了现实,他该怎么办?这伙贼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以皇宫作为杀人地点,很显然这些人是敌人定然有叛乱谋反之野心,否则定然不会选择在皇宫里面作乱,既然是这样的话,不论是谁,一定要全部干掉!
该死,李二陛下在心里面诅咒这些混蛋;这要是在正规战场上,李二陛下不会惧怕任何敌人,大唐的军队,大唐的将领,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可是若是把战场放在宫中,那可就糟了,不说后宫嫔妃宫女众多,皆是手无缚鸡之力之徒,还有皇子皇女,更是不容有失,万一有个好歹,那些贼人攻击皇宫,那可就糟了!那会造成天下之动乱,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统一局面毁于一旦不说,中原大地又会陷入一片战火……
李二陛下非常睿智有远见的想到了关键点,并且还考虑到了他的后宫佳丽和儿子女儿们的安全,后宫佳丽手无缚鸡之力者众多,但是李二陛下并不是多么的担心,他最担心的还是长孙皇后还有儿子女儿们,他们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要靠边站,李二陛下文武艺超群,正值壮年,面对面交锋就是朝中那些大将也不能很快的击败他,甚至相当一部分战将还不是李二陛下的对手,能够交锋的,也只有程咬金尉迟恭和壮年时期的秦琼这些人了,但是其他人。他所重视的那些人,可就不一定了。
虽然李二陛下要求皇子皇女的教育要有武艺这一项,以承袭李家一贯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要求文武双全,他不介意他的后代里面可以多出几个他这样的人物,或者是他最敬佩的女人——平阳公主那样的女中豪杰,他的这一代,是李家的教育体现的最好的一个时代,不说别人,就是现在还活着的他自己。李孝恭。李道宗,还有李神通这一类稍微差一点儿的,哪一个都是有着一定才华的,可以独当一面的。
但是轮到他的后代的时候。。还是差了不少的。比如皇子当中目前除了李承乾还有李恪身体素质较好,可以学武,并且在文化上也略有所成。除了他们两个之外,皇子们都没有学武,更有李愔这样的比纨绔还要不如的混蛋,就更别说女儿们了,身体孱弱者不少,根本不适合练武。
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保能力就大大减少了,而敢于在皇宫内部设立据点的人,首先肯定对皇宫有部分了解,很有可能在自己当皇帝之前就已经有了这里的据点,并且对皇宫很了解,不是隋王朝余孽,就是那些曾经占据长安的势力,包括外族人,还有……
李二陛下的眼中猛然闪过一道厉芒,那个曾经让他日夜无法安睡,而至今依旧有时无法安睡的男人,他是那样的优秀,那样的令人信服,那样的成功,那样的让人着迷,他是文武百官中大部分人心里面的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而且他一定可以做得非常优秀,自从自己出生之后,就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男人压制着,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个男人不死,自己都与皇位无缘。
论文治,他先于自己上手,被父亲所倚重,托付大事,起兵之前两个主要的军事据点,一个是自己和他合作的,另一个就是他自己独立经营的,治理地方也非常成功,得心应手,许多在自己看来非常棘手的事情他一上手就立刻迎刃而解,好像根本不存在问题一样。
论武功,他领导大军打了非常多的胜仗,在军中的地位和威信不低,绝非单纯的治国能手,在成为太子需要长期坐镇长安之前,大唐一半的胜仗都是在这个男人的带领下打出来的,而自己之所以可以在军中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他成为太子之后需要治理国家,替父亲处理政务积累经验,而没有办法长期率军出征,若是由他来领导统一全国的战争,不会比自己要差,反而还有可能更胜一筹。
所以他是那样的优秀,那样的高高在上,没有人会怀疑他不会成为下一任皇帝,更何况他还有李元吉的帮助,李元吉力挺他,父亲也中意于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立自己为太子,为了稳固他的地位,父亲不惜严厉监视自己,把自己的心腹全部外调,确认他的地位稳如泰山,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是因为他太优秀了,若是坐在这张位置上,他一定不会比自己差。
如果不是那一场政变,或者说兵变,自己还会坐在这张位置上,穿着这身衣服,面对着这个小子吗?不会的,坐在这张位置上的会是那个男人,他会用温和的笑容面对群臣,用高贵的气质优雅的谈吐让群臣甘愿为他所用,用睿智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带领大唐走向繁华,如果不是因为他那样优秀,自己何须如此的拼命?用一切代表优秀的词语去形容那个男人都不足为过,因为他值得。
李二陛下还记得,那一天他坐上皇位的时候,群臣眼中流露出来的那种不屑,那种不信任,那种看不起,那种蔑视,以及整个群体隐隐的敢怒不敢言,那让李二陛下感到恐惧,所以从那一天开始李二陛下就明白了,自己的皇位其实就是火山口,在这个地位没有彻底稳固之前,这个火山口随时都能喷发,随时都可以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李二陛下会在杀死那个男人的第一时间把他的后代和家人全部杀光,不给这些臣子留下一点点念想,大唐唯一可以承继皇位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群臣再有不满,也不会撇开太上皇嫡子不选,而选李氏皇族中的旁支;但是那只是会更让群臣瞧不起,更让他们对自己不满。
若不是自己的一众心腹在那个时候全力支持自己。甚至佩戴刀剑全副武装,调集军队震慑群臣,才让那一段时间安然度过,但是那只是威慑,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手段,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君王都不会选择让自己的臣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那只会更糟,给整个大唐都带来一股恐怖的气息,那不好,真的不好。
自己只能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的约束亲人。把自己管束的像个罪犯,每天处理政务处理到深夜,天不亮又继续起来处理事务,讨论朝政的会议天天都会召开。没有外宾到来绝对不会打猎游玩。放松自己。因为很显而易见的事情是,自己没有放松和休息的资格。
终于,自己的勤奋获得了回报。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换来了群臣起码的尊重和勤于政事的名声,任用那个男人生前的一些可以任用的人,用以消除自己大量贬斥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命令史官“好好地”书写历史,大书特书自己的功劳,虚无化那个男人的功劳,大书特书自己处于那个环境之下的委屈和危险,还有那个男人和李元吉的咄咄逼人,让别人以为只要自己不发动政变就会死之类的。
但是骗的了别人,骗的了自己吗?多少个夜晚,自己都能梦到那张至死都一副不可思议表情的脸,或许那个男人根本没有想过杀掉自己,他一定以为自己也没有想过要杀他,要不然魏征劝说他杀掉自己的时候他也不会不答应,但是,他没有动手,却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手上。
或许,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杀掉自己,哪怕自己的功劳很大,可是他的功劳也不小,最多把自己闲置,而不会杀掉自己,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就是在自己决定杀掉他之前,还是认为,他是一个好兄长,有一颗仁义之心,深明礼仪,尊崇礼法,也根本没有和父亲的嫔妃有什么私通,他会是一个好皇帝。
但是自己终究杀掉了他,在他上朝的路上,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他根本没有想过的情况下,在他最没有戒心的情况下,朗朗乾坤之下,杀掉了他!杀掉了他!他是自己成为皇帝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绊脚石,只有杀了他,自己才能成为皇帝,他不死,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皇帝!没有可能!
苏宁突然间觉得整个书房的气温下降了许多,有种不知来处的寒意,刚进来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感觉,刚进来的时候还觉得挺舒服的,没有这么冷啊?怎么这么一会子就觉得冷了呢?刮风了?没有啊?没有风啊?那是怎么回事?
看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冷空气的来源,苏宁只好把目光放在了李二陛下的身上,这一看之下,苏宁却顿时感到有些胆寒,李二陛下的脸上没有表情,但是那双眼睛,还有眼睛里面的东西,苏宁只看了一眼,就把头低了下去,看着自己的脚尖,竭尽全力想要忘掉那双眼睛里面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苏宁都忘不了,那一瞬间的接触,虽然那双眼睛没有注视着自己,可是那些东西,是不需要通过直接的接触,就可以让一个人胆寒的。
那样恐怖的杀意,只有一个站在尸山血海上成就帝业的人才能拥有,那种蓬勃的杀气,几乎凝成实质的杀气,这才是铁血君王李世民的最真实的一面,狠下心来杀掉哥哥弟弟,杀掉他们的后代,原本就是踩着敌人的尸体走过来的,但是作为皇帝,皇家的游戏规则之下,踩着亲人的尸体走上皇位,才会真正地成为一个皇帝。
所以才会有那句话的诞生——天子一怒,血屠五万里。
如何才能做到血屠五万里?苏宁觉得,只要有一丝仁心存在,都不可能一怒之下血屠五万里,但是如果完全没有了那一点点的仁心,有的只是利用和抛弃的话,不要说五万里,十万里,又如何?
李二陛下一怒,会血屠五万里吗?亦或是十万里?十五万里?还是二十万里?
苏宁突然觉得有些后怕,说到底,本质上,自己还是一个臣子,一个臣子,就是帝王手中的棋子,可以被利用的棋子,可以被一直利用直到没有利用价值为止,没有利用价值之后,臣子会面临什么情况?被抛弃?被牺牲?还是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之后,彻底的消失?
围棋盘上操控着棋子们奋勇向前不顾一切的到底是谁?他们所为的到底是谁?是“帅”,或者“将”,还是操棋手本人?
一百四十四真的是他?
苏宁不知道李二陛下的心中到底在想这些什么,才会散发出如此恐怖的杀气,他不知道,当然也不想知道,这个时代,李二陛下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力,虽然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他的话也不是每一句都奏效,但是他是皇帝,皇帝这个职业本身就代表着无限的权力,虽然实际执行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偏差,但是丝毫不会阻碍这个职业对于每一个有野心的人的诱惑。
苏宁自认为不论如何,只要自己还没有成长到对于大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或者是自己表现出了任何一点对于李家皇室的威胁性,只要李二陛下一句话,自己是没有反抗的能力的,不得不承认,是真的没有反抗的能力,不是苏宁自己贬低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穿越者很了不起吗?金手指很厉害吗?只要李二陛下一句话,李世民一句话,他要苏宁今天死,苏宁基本上活不到明天。
这是真的,真的是真的。
他李世民就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之一,虽然是之一,但是他的等级很明显高过其他最优秀的人很多,否则,他也不会一个人把一群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对于他,苏宁没有一丝丝想要造反的想法,因为首先没有人会帮助自己,没有人,真的没有人,不对,或许有,但是这些人没有记载在史书上,记载在史书上的都是已经死掉的,活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