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御炎)-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里面生出许多不该生出的想法。
李承乾被李二陛下安排了新的任务,以太子的身份主持一场今年的科举考试,苏宁要以副考官的身份辅助李承乾主持这一场科举考试,如今的科举考试可不是过去那种单纯考四书五经六艺的考试,而是崭新的科举考试,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地方的官员位置缺乏和新近需要的官员位置都会被公布出来,想要获取这个职位的,就来参加相对应的考试。
中央的职位和地方的职位原本在待遇上是不一样的,在大唐,原本京官的待遇会比地方官的待遇好很多,所以很多地方官员削减了脑袋想要做京官,这也是大唐中央集权的一种方式。重中央而轻地方。
现如今也还是差不多,中央的官员待遇依然好于地方,但是幅度已经相差不大了,相反是各个地方之间的官员待遇有较大的差异,比如一些富庶地方的官员虽然在薪资上并不比穷苦地方官员的薪资高,但是富庶地方的生活条件还有官员待遇以及安全方面都是一等一的,类似于吐蕃高原和西域之地这些刚刚获取的领土中,那里的官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待遇以及人身安全都没有很高的保障。
而现在官职需求最大的就是那些新近获取的地方上的官职,很少有人愿意去那些地方做官,环境不好。待遇不好。人身安全也不好保障,所以一般而言通过科举考试的人都不愿意去那些地方做官,针对这样的状况,大唐吏部和礼部一起制定了一个规定。初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一旦通过。至少要在边疆穷苦地方任职三年才可以申请调职。前往内地更加富庶的地方担任更高的官职。
从第一次改革后的科举考试开始,所有通过考试的预备官员一定要去那些新近获取的领土上担任职位至少三年,然后才有机会参加政绩审核和为官审核。经过吏部礼部和皇帝三方面的同意之后,才可以被调往内地担任更高的职位,不过这个制度也有缺失,所以在这方面也有其他的对应措施,比如做出了什么政绩和在边疆地方担任职位多少年以后可以申请直接调往都城长安城做官。
纵横部的调查报告显示,通过三年边境地方考验的官员都是有一定能力和干劲的官员,而且大多数都很年轻,都不到三十岁,这样年轻富有干劲的官员如果放在那些富庶安定已经基本上安定下来的地方做官,只会让他失去干劲,让他逐渐适应安稳的生活,失去向上的冲劲,从而变得贪污腐化。
在那些基本上富裕安定没有大的问题的地方,最适合做那种地方官的是那些已经四五十岁快要致仕的老年官员,而年轻官员不应该呆在那种地方,更应该在边境和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考验自己,然后获取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晋升阶梯,到时候可以直接作为中央高层官员的候补。
从政法大学里面出来的这些学习了儒家法家纵横家等百家之术的学识渊博且有行动能力的年轻学子官员,他们应该在更加艰苦的地方锻炼,成为大唐将来的栋梁之才,那些富庶的安定的安全的政通人和的地方,不适合年轻人去折腾,那里恰好适合黄老之术,与民休息,不去打扰民众,让他们安心的生产,保证好治安和法律就可以了。
科举考试为此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年轻学子通过科举考试之后唯一可以取得地方就是四方边境,吐蕃、西域、草原、辽东、倭岛等地,随便选,但是比必须去那些地方,别的地方你没有资格去,不去艰苦地方锻炼之后,你休想去富庶的地方过舒服的官老爷的日子,事实上,你要是不努力干活儿,一年一次的政绩考核绝对能把你给撸下来,不要以为大唐没人愿意吃苦。
李承乾接到了这个任务之后觉得有些头疼,科举考试乃是如今的大唐最重要的事情,谁都不敢懈怠,皇帝的眼睛和三省的眼睛都盯在科举考试上,让皇太子做考官就是有着不让科举考试被人情关系所侵蚀的意思在里面,皇太子可不怕你的什么权利威胁和好处交易这些东西,所以皇太子可以保证这一切的最起码的公平。
评卷者是按照三比四比三的比例从政法大学的教授讲师、民间著名学者还有三省七部的官员代表选择,一共是一百个人的评卷团队,从三个方面评断一名考生是否有足够的学识、能力和品德担任他所要报考的官位,如果有一方面不认同,那么这个考生就会被罢黜,没有任何理由,尤其是品德方面,如果人品有问题被看出来了,直接pass。
关于本次科举考试的考卷范围和命题,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纵横部的代表更进一步提出科举考试是国家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确确实实可以选拔出治理地方发展地方的实干人才,卷面考试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有些时候的部分要害职位如果没有实际操作的考核,就不可以贸贸然的授予职位。
副考官苏宁表示赞同,他也认为某些对于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官位,在一张卷纸上难以察觉出什么不一样的,和主考官皇太子李承乾进行交流之后,皇太子李承乾将制定实际测试的权力赋予苏宁,认为卷面考核考不出来的东西就要在实际考核中测试出来,否则,万一选拔出来一个只会读书什么也不会的家伙做官,那地方可就一塌糊涂了。
苏宁受命之后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很快批示同意这样做。并且如果实验的很成功,以后的科举考试就都要加上这个测试内容,测试实干才能,如果实干不过关。那么考试的名次再高也没用。
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考生震动。无论是政法大学毕业的还是民间自发参考的考生都对此表示忧虑,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实干到底代表什么,意味什么。需要如何考核,需要何种考核标准,如何才能算得上是通过了考试,如何才算是可以正式做官,而且还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艰苦的地方做官,朝廷的科举真的要弄到这样的程度吗?
不过这样的考核方式是整个大唐的官方都认定的,那些很有资格的老人们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的,他们都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官员的进步,有利于地方上的发展,一群年轻的学生官员在那些地方磨砺自己,很有利于将来朝堂上实干官员的扩充,利于大唐的长远发展。
皇帝就这样拍板的,朝堂上的大佬们也是这样认定的,你不想参加考试可以,想参加的人多得是,大唐别的不多,就人多,人一多,人才也就多,更别说现在很多的寒门子弟都可以读上书学习知识,不用多少年,大唐的人才储备会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按照苏宁之前定下的教育体系前景规划来看,不用多少年,每一个大唐的道都会有一所代表性大学,和长安的大唐政法大学是一样的性质。
每一个县都有一所小学,每一个州都有一所中学,虽然道不是行政单位,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唐以道为单位建设大学的计划,把教育规范化,尽可能的免费教育,免费供应午餐等等,尽可能的减轻百姓的负担,让每一个适龄学子都可以读书学习,开启民智,等到那个时候,大唐将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可以用了。
现在的科举考试还是过渡阶段的科举考试,因为国民教育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还是书本的数量和教育资金的数量,这都限制了大唐普及教育的能力,这两年大唐四面开战,现在还有波斯方面的战役处于相持阶段,虽然不用大唐负担费用,但是那也是需要人力物力的。
战争影响了大唐的教育建设和地方建设,战争结束之后,从战争中获取的巨大利益就要全部投入到恢复建设中和教育建设中来,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大唐未来几年间的施政目标从战争转移到建设上的信号,为此,整个大唐的人们都要做好准备。
科举考试只是一个开始。
在李二陛下阅读完整部《资治通鉴》的当天,也就是《隋卷》的最后一卷的时候,贞观十四年三月初一,天气凉爽的时候,大唐帝国改革后的第四次科举考试正式开始,开考当天,李二陛下把苏宁喊到了宫中,把整整一部《资治通鉴》还给了苏宁。
“都读完了,我已经把整部书都给读完了,苏宁,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总是觉得,你还有些东西没有写出来,对吗?”李二陛下瞪着苏宁看的眼神有些不善,苏宁心里面有些发毛,没错,的确是这样,他的确写了武德一朝和贞观朝直到如今的全部事件,他甚至打算自己活到什么时候就写到什么时候,只要不被人所知,怎么写都可以。
但是李二陛下的嗅觉太灵敏了,居然从自己在《隋卷》的最末尾处留下的一点点伏笔都给看出来了,隋之后,紧接着就是乱世和大唐崛起,这里面少不了李建成和李渊阁下的身影,苏宁不知道凭借李二陛下如今的心胸和功绩还有自恋程度能否接受苏宁秉笔直书的《唐卷》前一册半。
历史上,就是李二陛下开启了皇帝修改历史事实的恶劣先河,褚遂良做起居郎的时候还可以扛住李二陛下的压力,但是褚遂良的继承者显然不是什么高义之士,李二陛下也因此深为史家所诟病。
这种时候,当然是要打马虎眼儿的。
“今朝官不写今朝史,除非陛下有所需要,臣就会写,如果陛下不需要,臣当然会按照陛下的意思,什么都不说。”苏宁这样说道。
九百一十七张柬之闯门(上)
“娃娃,我不是都说了吗?你才十五岁,大唐规定不到十八岁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你还要我说几遍!不行就是不行!你……”负责科举考试报名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稚气未脱的小娃娃相当的无奈。
“我虚岁十八了,为什么不可以参加考试!我就是要参加考试!我也是大唐子民,我有大唐的身份证,我凭什么不能参加考试!陛下不是说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吗!难道仅仅只是说说吗!”稚气未脱的小娃娃死死的站在工作人员的桌子面前,一步都不挪开。
“你虚三岁啊!这么多年了,什么地方的人我没有见到过?!就你虚三岁?什么地方的习俗?襄阳?襄阳的考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怎么从没听说过你们有虚三岁的习俗?还有,明文规定的,周岁十八,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你回去吧!不可能的!”工作人员捂着前额一脸的无可奈何。
小娃娃还是不愿意走:“凭什么!凭什么!就因为我才十五岁?苏宁苏侯爷十四岁就做了侯爷!杜荷杜侯爷十六岁就进了军事大学,十九岁也就出来参军了!还有甘罗,十二岁为相,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为何不答应我!”
工作人员简直要哭了:“苏侯爷那是特例!战争途中被李靖将军偶然发现才加入了军中,杜侯爷那是特招!而且当年的军事大学考试没有规定年龄!现在不也规定了吗?不到十八周岁不可以报考军事大学!你还要怎样!”
小娃娃就是不愿意走:“我不管!我不管!我千里迢迢来长安就是要参加科举考试!我要去西域做官!我就是要去!你不让我报名我就不走!看谁耗得过谁!”
工作人员瞪大了眼睛,排在小娃娃后面的报名者也皱起眉头。周围准备报考的读书人和学子也纷纷围观,纷纷开始斥责这小娃娃:“小娃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是为你一个人坏了规矩,那还要律法何用?规矩何用?!”
小娃娃的双手紧紧握着桌角,低着头,身体不停的颤抖,那工作人员实在是受不了了,正准备站起来把他给带走,结果小娃娃突然抬起头。居然已是满脸的泪水……
所有人都给震惊了。工作人员更是大惊道:“小娃娃,你到底是怎么了!不让你考你怎么还哭上了?这是规矩啊!定下来的大家都遵守的,你十五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做不好职位的!就算让你考你也通过不了啊!”
小娃娃一边哭一边说道:“我……我……我爹爹重病……他……他说……要等着我考上科举……然后……然后才能瞑目……否则……”小娃娃说不下去了。一屁股坐倒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周围的人们心情沉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了。
这的确不符合体制,不符合规矩,但是,但是这也是一个孝子啊,大唐以仁孝立国,从古至今,孝就是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你要是不孝,再有才能人们都不会理睬你,哪怕是出于统治需求的朝廷都不会选择一个不孝之人做官,朝廷也是需要声誉的。
但是现在朝廷的规矩和孝道产生了冲突,那又该如何抉择呢?
大家伙儿都不把目光放在了那个工作人员的身上,那工作人员的面色也不好,知道这个问题上自己要是处理得不好,这个总负责人的职位就别想要了,搞不好还要受到处罚,唉!怎么总是自己遇到这种事情?当初的薛礼现在的薛大将军就不说了,也是自己负责登记的,结果碰上了苏侯爷,居然就弄出了一个威震四方的薛大将军……
从辽东回来之后,薛大将军被调往了波斯帝国那里和阿拉伯人大战,在重要的一场战役中率军一万突袭阿拉伯军队二十万大军的本军大营,造成敌军极大混乱,为杜将军率波斯大唐联军主力攻破阿拉伯大营创下绝好的机遇,战后薛将军受伤很严重,一万精锐只有一千多人生还,此战之后阿拉伯人就非常惧怕薛将军,薛仁贵的大名也彻底打响。
军校双雄之名彻底坐实。
谁能想到当初苏侯爷一个心软就让薛仁贵参加了考试,结果真的弄出来了一个那么厉害能打的薛大将军,现在薛大将军也封侯了,柴绍将军生病之后是杜将军接任远征军主帅,杜将军回京结婚之后就是薛大将军接任远征军主帅,现在双方处于对峙,战局稳定。
………………
工作人员似乎想到了什么……
这个小娃娃,难道,又会是另外一个薛大将军?或者,是未来的朝廷高官?对啊,他是要考科举,不是参军,如果,如果他真的可以……那么……
工作人员看了看他的报名表格,张柬之,很好的名字,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取得出来的,一看就是个书香门第,再不济也是个耕读传家的子弟,肯定读书识字,要不然也没有底气来参加科举不是吗?所以说,如果真的可以促成朝堂里的薛大将军的诞生,说出去,自己也很有面子不是吗?
但是,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他皱了皱眉头,走到了张柬之的身边,蹲下身子,小声道:“小娃娃,我告诉你,你要是真的想参加这次的科举,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你在这里耗着是没用的,我不可能让你参加考试,你想参加考试的方法只有一个,去找苏侯爷,苏宁,苏侯爷,只有找到苏侯爷,你才有可能参加考试。”
张柬之一听这话,立刻停止了哭泣,愕然的看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神秘的笑了笑,然后站起来。高声道:“好了好了,大家都不要看着了,报完名的回去做准备,没有报名的继续报名,不久之后就要考试了,大家都注意着点儿啊!不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了!快点快点!”
众人随之散开,张柬之坐在地上坐了一会儿,猛然站起身子,朝着人们口口相传的长安城最大的传奇苏宁苏侯爷的府邸那儿奔跑而去,在长安城你可以不知道皇宫怎么走。不过苏侯爷的家你一定要知道。就像你会牢牢记住平康坊在哪儿是一样的道理,平康坊有男人的梦想之一,苏侯爷的家有男人的梦想之二,只要你被苏侯爷看重。飞黄腾达是迟早的事情。
最早的那些军校子弟。薛仁贵。王玄策,焦长河这些现在赫赫有名的将军,都是寒门子弟。被苏侯爷看重之后成为了现在的大唐顶梁柱一样的将军,不要说这些是没有用的,不要说科举考试和军事大学真的可以决定一切,有一个贵人相助,永远比自己独立打拼要好得多,至少少奋斗十年。
不过,苏侯爷一般都不看重别人,也根本不接受什么人的拜访,苏侯爷看重的永远都是机缘巧合之下的,而且苏侯爷可以一眼就分辨出谁是人才而谁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想糊弄苏侯爷?开玩笑吧?有人这样做了,结果苏侯爷看也不看,这个人就被撂在那儿,最后自己灰溜溜的跑走了,还不只是一个人这样。
张柬之不管了,他也听过这些传闻,他也曾经羡慕过被苏侯爷看重并且大力提拔的薛仁贵和王玄策等人,还有那个曾经被家族抛弃的纨绔杜荷,现在赫赫有名,名望功绩不下于其父杜如晦,这都是成功的典范,被苏侯爷看重的成功典范,自己会不会成为这样的人呢?张柬之曾经这样梦想过。
但是父亲的病重和在病床上气息奄奄的牵着自己的手费尽力气说出的那句话——看不到我儿官凭,死不瞑目……
这让张柬之所有的梦想和幻想全部破碎,他知道,自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作为一个孝子,张柬之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死不暝目,也无法接受,虽然他只有十五岁,而大唐的规定是十八岁,大家都觉得老爷子强人所难,但是他还是奋不顾身毅然决然的背上了行囊,准备报考今年的科举考试,据说,今年的科举考试是皇太子做主考官,公平性绝对可以保证。
张柬之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也是唯一可以让父亲瞑目的机会,医院里的名医张大夫说,父亲最多还有三个月的活头,要是可以来得及的话,父亲是可以看到官凭的,但是如果稍微耽搁一点点,那么可就来不及了。
张柬之拼命的奔跑,拼命的奔跑,向着人们口口相传的苏侯爷的府邸冲过去,一路上也不知撞到了多少人,撞翻了多少东西,多少人怒喝怒骂,但是他始终不停下来,直到他冲到了苏侯爷所居住的坊门前,他终于停了下来,气喘吁吁的看着坊门,还有里面的一切,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他知道,这里就是他唯一的希望所在。
他进入了坊门,询问了苏侯爷的府邸到底在什么地方,被询问的人好奇的询问他找苏侯爷做什么,还有人告诉他若想做官的话不要来找苏侯爷,苏侯爷不会见你的,当初有个人在苏侯爷府门前等了七天七夜苏侯爷都不见,更别说是你了,小娃娃,身体那么单薄,就不要想这些了,老老实实去考科举,不是很好吗?苏侯爷是考官,这个时候更要避嫌,你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张柬之充耳不闻,只是径直来到了苏宁的府邸之前,看到了偌大的“苏府”二字,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刚要走上阶梯,就被门前看守的两个家仆给拦住了:“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张柬之一愣,然后喘了口气,说道:“襄阳学子张柬之,求见苏侯爷!还请二位代为通传!”
两个家仆互相看了看,左边一个家仆开口询问道:“来参加科举的?”
张柬之点点头,说道:“我……”话没说完,就被右边的家仆打断了:“小小年纪,不去走正道,老老实实的考试,就知道歪门邪道,谁告诉你的要来找苏侯爷?我家侯爷是副考官,科举期间,不见任何考生和相关人等,你回去吧!”
左边的家仆很不满的看着张柬之:“那么年轻的年纪,不知道好好读书学习,争取自己考科举,怎么就知道找这些门路?谁告诉你的?你们现在是多有福气啊,可以读书,可以识字,那么好的机会给你你居然还要走门路,你对得起你的家人吗?对得起当今陛下的隆恩吗?小小年纪,如此不求上进!”
九百一十八张柬之闯门(下)
“我……我不求上进!你们……你们这是从何说起!我不是来走门路的!我……我是……我……”张柬之现在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长满嘴也没地儿说理去,要说自己不是来走门路的,那也的确不是想通过苏侯爷求得一官半职,要说自己是来走门路的,那也的确是想通过苏侯爷求得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
这还真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那啥也是那啥,说不清楚了都,所以张柬之很生气的指着两个家仆,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千言万语缩在肚子里面,往日里在家乡就连先生都说不过自己,自己只要一开口,绝对的满场安静,谁敢和自己辩论?这才是自己参加科举的底气,但是,现如今……
“不管了,让我见苏侯爷!我要见到苏侯爷!让我去见苏侯爷!苏侯爷!张柬之求见!张柬之求见!苏侯爷!苏侯爷……”张柬之开始耍无赖了,希望靠着自己的嗓门儿可以让苏宁听到自己,注意到自己,他也大概清楚这两个人是不会让他进去的,当然他也不知道此时此刻苏宁是否在府中,只是他的直觉告诉他除了这样做没有别的方法可意见倒苏宁而已。
他猜对了。
苏宁此时正在家里面监督苏庆仁读书,上午的时间是用来读书的,下午的时间是用来习武锻炼的,他苏宁的儿子怎么可以文不成武不就呢?苏庆仁小小年纪就如此顽劣,这让苏宁深切的感受到了教子的不易。那些公务繁忙的父亲那里有功夫教导自己的儿子呢?所以虎父犬子就是这样来的,苏宁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是犬,就算不是虎,也得是条狼!
所以苏宁针对苏庆仁的特训计划就开始了,有些时候公务繁忙,早出晚归的,那就早上布置任务,晚上回来检验,有些时候轻松些,那就一整天呆在家里面。盯着苏庆仁读书习字练功习武。让这小子见到苏宁就苦着一张脸,苏宁也感受到了当初自己小的时候不希望父母在家,而希望自己一个人在家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的那种小孩子心态。
谁希望被大人管得死死的呢?
可家教真的是为孩子一生打下基础的时候,一个人是否优秀成功。往往要从他的童年追根溯源。一个成功且优秀的人。他一定在童年时期有过不同于一般人的经历或者是兴趣爱好之类的,这很重要,这人往往能否成功就要看这个。成功不是偶然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平庸更不是偶然,一切都是必然。
以后苏庆仁的成就止于何处,往往就要看他的童年时期苏宁给他打下了多么深厚的基础,他未来的成就一定可以追溯到他童年的基础,以及为他打下这个基础,种下这颗种子,并且浇水施肥的人。
未来的他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和恶魔一般的老爹。
苏宁的确想说自己是为了他好,但是他说不出口,他知道,为了孩子好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错误的理由,害了多少年幼的孩子,苏宁知道苏庆仁的强项和他天生的兴趣在哪里,他不会盲目的为了他好,不会剪断他的翅膀之后,却还要求他翱翔于天际,每个人只有一副翅膀,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被父母以“为你好”之名剪断之后,却又在十余年之后要求孩子上天翱翔,这是何等的荒唐。
为他打基础,让他拥有学习一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这是苏宁目前要做的事情,至于苏庆仁的强项,身体灵活程度高,头脑转得快,恶作剧能力不弱这方面已经体现出来,他所局限的就是一个孩子的认知和天生的胆大,这很好,这要引导,不能一味的放纵使之成为鲁莽,也不能一味的打压使之成为自卑。
“击打木桩五十次,如果不行,就要拳打木桩一百次!如果还不行,就要脚踢木桩一百次!”苏宁看着动作逐渐慢下来的苏庆仁,厉声喝道。
苏庆仁浑身一抖,面色变得苦不堪言,继而咬紧牙关,拼命地挥舞着自己手中的木棍,比起可以使用武器来说,用自己的**接触这坚硬的木桩,是他的噩梦,所以他宁愿挥舞木棍,也绝对不愿意击打木桩和脚踢木桩,上一次弄的伤痕结的疤还没有掉,伤口还没有复原呢……
“兄长,对于这小子就要这样弄,不把他给弄的结束之后就想睡觉,他还要到处去折腾,整个长安城就别想安稳了!”杜荷抱着双臂看着挥舞棍棒的苏庆仁,一脸的幸灾乐祸,看的苏庆仁咬牙切齿,不自觉的把木桩当成了杜荷,杜荷那张可恶的笑脸出现在了木桩上,苏庆仁咬紧牙关,对着木桩狠命的击打。
苏宁笑着看了看杜荷,问道:“你在军校那几年吃的苦头足够你铭记一生了吧?”
杜荷耸耸肩:“可不是吗?从一个家族的废物到了如今的地位,很容易吗?我是感觉不到什么值得高兴的,终于成了侯爵,成了大将军,但是这是我应该得到的,总有人问我当时的感想是什么,我什么感想也没有,很平常,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如果这不是我应该得到的,那么就该让那些人去看看我之前经历过什么。”
苏宁点点头,把目光转移到了苏庆仁的身上:“这小子也要吃苦受罪才好,现在还小,我自己带着,学点诗书礼仪,等到了十岁以后,就丢给你和你父亲,一人教他战场上的搏杀之术,一人教他纵横之术,他老爹我可是纵横家传人,不会纵横术实在是说不过去,跟你们跟几年,到了年纪就丢到军事大学里面去吃苦受罪,怎么狠怎么来,非要让他变成老虎不可!”
苏宁恶狠狠的语气虽然苏庆仁听不太懂。但是他本能的感受到了来自于父亲深深的恶意……
“让我见……我……我要……侯爷……你们……我要见……”
一阵嘈杂声隐隐约约的从府门处传了过来,苏宁皱起了眉头,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声音的来源之处,杜荷也把疑惑的目光投向声音来源之处,开口道:“怎么回事?大白天的还有人在府门口喧哗?不知道这里是侯府吗?”
苏宁对着身后的四大护卫点点头,张龙立刻就跑了过去,不一会儿,张龙快速的跑了回来,报告道:“二郎,是一个小娃娃想见到二郎。门卫说是因为科举的事情。估计是来走门路的,现在被挡住了,那小娃娃就是不愿意走,门卫请示是否要动武把他赶走。这个时候很重要。这种人要是多了。对二郎的名望会很不好。”
苏宁和杜荷相视一眼,奇道:“小娃娃?科举?”
张龙点点头:“是的,门卫说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都不到科举的年龄,想当官想疯了,二郎,把他赶走吧!”
苏宁有些好奇了:“十五六岁?他难道不知道科举不到十八岁是不可以参加的吗?这有些不对劲儿啊,再怎么想做官也不至于这样吧?我有点儿兴趣了,青莲,你在这里盯着庆仁,别让他放松,我去前面看看。”
杜荷点点头:“我知道了。”
苏宁点点头,带着四大护卫往大门处走过去,走得越近,那声音就听得越清楚,什么我一定要见到苏侯爷之类的,什么你们不要拦着我之类的,苏宁越来越有兴趣了,这是什么情况?那个小娃娃怎么想也不像是想要走门路、想当官想疯掉的,这不科学,如果追求到了这个地步只是为了做官,苏宁只能下令把他乱棍打走。
到了门口,苏宁才看到家仆们已经出动了不少了,连持械护卫都到了不少,护卫头子陈协已经带人感到,看到苏宁来了,他们立刻上前见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