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御炎)-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在一旁观礼,相当严肃,相当正规,最后一道程序走完之后,苏宁正式加冠,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虽然成年人可以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苏宁都已经做过了,但是还差一个名分,这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名正言顺。
李承乾作为皇室代表亲自参与了全程冠礼,为苏宁做了很多事情,象征着皇室对苏宁的宠爱和信任,在此之后,李承乾更拿出李二陛下的圣旨进行宣读,数显就是一大段毫无意义的灌水,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一直到十分钟左右才进入正题,重要的事情很多,第一件事情就是正式将纵横司升格为纵横部,杜如晦担任纵横部尚书,苏宁被任命为纵横司左侍郎。
纵横司的设立时间并不长,甚至短的有些过分,和三省六部那些自从前隋之前就有了雏形的必须部门相比实在是太年轻了,但是对于大唐而言,对于军队而言,这个部门的存在实在是过于重要,一开始为了对抗山东士族而打前锋,作为百家复兴之始的纵横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代表着春秋战国著名学派纵横学派,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造成了不少儒学家的反对。
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和战争理念的变更,纵横司为大唐的战争带来了几乎是革命一样的变革,战前潜入,战时情报,战后整理,都离不开纵横司以及纵横司的血滴子探员,数以千计的纵横司血滴子探员遍布于大唐周围所有不在大唐管辖之下的地区和在大唐管辖之下但却不稳定的地区,为大唐的稳定和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大唐的军方集团,充分认识到了纵横司的巨大作用,对于纵横司充满了好感,并且军事大学中也会派遣部分优秀学员到纵横司学习纵横之术,方便与战时的侦察行动,遍布于各国的大唐大使馆和所有的对外交涉行动,几乎都是有纵横司来负责的,纵横司俨然成为了大唐的外交部。
而如今,纵横司终于升级为了纵横部,三省六部正式成为了三省七部,不过和其余六部不同的是,纵横部并不归属于尚书省的管理,而是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纵横部主要管理外交事宜,对于其余六部对内的治理有很大不同,但是无论如何,纵横部的成立,纵横家传人的增加,《鬼谷子》的教育模式,纵横家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无法逆转。
不过大家更关心的显然不是纵横家的复兴,而是纵横部的成立以及主要负责官员的名单,纵横部的规格和六部是一样的,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这就是主要管理班子,杜如晦当之无愧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尚书,成为了纵横部的管理者,大佬,而他之下,从三品的纵横部左侍郎,苏宁担任了。
这个权力非常大而且极为重要的部门,进入了这个部门就等于是进入了大唐的权力枢纽之中,在这个枢纽里面,数以千计的探员,数以百计的大小大使馆,还有全权管理的西突厥商团、薛延陀商团以及西域商团的巨大收入,纵横部会成为大唐最富裕的一个部也是毫无疑问的。
苏宁并没有感到太过惊奇,因为纵横司的主要创立者就是他,如今纵横司升级成为了纵横部,让他做一个领导的职位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涉及政务就可以,毕竟他是军方出身,李二陛下一直都没有放弃让他成为一个将军,但是自己才刚刚二十岁,就成为了一个从三品的实权官员,这个进阶,有些大了……
六百八十六纵横部
对于苏宁担任纵横部的职位,大家都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唯一感到意外的,就是这个职位有些太高了,李二陛下大笔一挥就把杜如晦的继承人、纵横司二把手的职位给了苏宁,这个职位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高的职位,而这个职位所代表的权力和意义也是毫无疑问的,对此感到意外的并不在少数。
比如长孙皇后就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作为hougong之主,长孙皇后的权力并不小,她可以管理和过问的事情也很多,苏宁是皇族中人,也是一个未成年的臣子,娶的是皇室女子,和太子李承乾还有很好的关系,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苏宁的事情长孙皇后都要关注,更别说是及冠这种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个男子来说,一样是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的事情。
长孙皇后听闻苏宁的冠礼就要举行的消息,自然觉得皇家也需要做出些什么表示,所以就询问李二陛下需要给苏宁送些什么礼物:“二郎,马上苏宁就要及冠了,这男儿及冠可是一件大事,他也是我皇家之人,无论如何,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做出些表示才是,我们应该送些什么样的贺礼才好呢?”
李二陛下正在写着些什么东西,也没有抬头就说道:“承乾过去给他庆贺,就是我们给他最大的礼品了,他还想要什么?和太子有那么好的关系,多少人都羡慕着,他还想要什么?要是给他些金银珠宝反而是落了下乘了。”
长孙皇后犹豫道:“仅仅如此?怕是有些不太好看吧?毕竟他也为我们大唐做了很多事情不是吗?”
李二陛下笑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才让承乾去给他撑场面,还有就是,这个。”李二陛下把手上的一张纸递给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接过来稍微看了看,立刻露出了惊诧的表情:“纵横司升格为纵横部?三省七部?苏宁担任纵横部左侍郎?从三品职位?二郎,这,这是不是……”
李二陛下摆摆手,笑道:“这是他应该得到的,纵横司本来就是他提议成立的,也是他架构了整个纵横司。规划了整个纵横司。对于纵横司而言没有谁比他更明白,纵横之术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克明不过是半路出家而已,而且身子骨偏弱。长时间担任这个工作量极大的职位。我很担心他的身体。
苏宁正好成年了。年富力强,身子绝对壮实,好吃好喝的养着。武功练着,这要是身体还不好那我就该担心他的寿命了,没关系的,之前他也在纵横司里面担任过职位,熟悉得很,克明再干个几年就该退下来了,那个时候,把纵横司交给苏宁去管理就再好不过了。”
长孙皇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陛下,臣妾倒不是担心这个纵横司交给谁去管理,它若还是纵横司也就罢了,可是如今既然升格为纵横部,那可就是大唐一等一的大部门了,而且管理的事情那么多,杜先生倒也就算了,朝中元老,而苏宁他,仅仅二十岁,刚刚二十岁,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正式官职,就让他做一个从三品的高官,这是不是,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李二陛下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无所谓的笑道:“这小子是第一回成为众矢之的吗?弹劾他的奏章都能堆满一间屋子了,天天指望着我严惩他的言官能从皇宫排队排到三原县他家府门口,他还不是众矢之的?”
长孙皇后疑惑道:“那陛下为何这样做?陛下不是希望把他留给承乾大用吗?这岂不是在……”
“害他是吗?”李二陛下轻松地笑了笑:“这可不是在害他啊,这是在保护他啊!”
长孙皇后越来越听不懂了:“陛下此言何意?”
李二陛下笑着解释道:“言官弹劾他,不少官员也不喜欢他,一些山东士族的门生故吏们更是天天指望着他生不如死,恨他入骨,那都是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他没有权力和官位,他只能依靠别人来帮助他对付那些人,他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使他获得成长的机会和时间,所以他捣鼓出来了那么多东西,团结了一大批将军,以期获得保护。
但是这种保护他肯定不喜欢,乃至于就算是来自于我的保护他也不会喜欢,这小子不喜欢让自己的命捏在别人手上,他喜欢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所以他才会想方设法的巩固自己的地位,捣鼓出更多的东西,我很欣赏他,不假,想把他留给承乾,更不假,但是,我希望留给承乾的是一个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帮助承乾的重臣,而不是一个孩子。
他需要一个正式的职位和一份握在手里面的权力,然后我就不会再管他了,我就是在告诉他,从他获得这份权力开始,我就不会暗中保护他了,他要自己保护自己,自己应对那些人的骚扰和反对,如果他可以做到,那么我当然可以给他托孤重臣的地位,如果他办不到,那么我不会把大唐的国运交给他。”
长孙皇后皱了皱眉头,说道:“那陛下就真的相信他可以胜任此一职位?”
李二陛下点点头:“为什么不呢?如果不是将军们的集体反对还有我自己立下的规矩,我真的很想把他丢到尚书省里面去历练个一二十年,让他学习治理国家,然后亲眼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到宰相的职位,不过这不太可能了,他出身于行伍,军人不干政,文人不掌军,这是我自己定下的规则,我要是为了一个人而改变他,会有多少人接着遵守呢?
这小子的军略倒也的确是奇诡,要不然也不会得到药师的看重,自然。我也很看重他的统兵之能,如今年轻的小家伙里面,也就他最为出色,现在倒也有些不错的苗子,但是都比不上他,他是可以继承药师地位的帅才,而那些小伙子里面堪为帅才的人并不多,对于大唐这样的领土而言,人数太少了。
我不舍得把他绑在朝堂上,正如同克明曾经对我说的。不舍得将他丢到军伍里面混迹一辈子浪费了他治国的才华。同样也不舍得把他绑在朝堂上对着奏折混迹一辈子,对于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几乎在我之前的所有帝王应该都是爱惜都来不及,但是我现在却因为定立的规矩而不能让他发挥出全部的能力。所以。我只能采取折中之策。让他进入纵横部。”
长孙皇后询问道:“纵横部乃是朝中七部之一,也属于文官行列,将来苏宁若是想要参军征战。似乎有些不妥。”
李二陛下回答道:“纵横司并不属于尚书省管辖,寻常时节也不用上朝,只是因为克明同时还是尚书右仆射所以才需要上朝,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文官,而且苏宁过去已经有过率军出征的例子,所以他若是想要出征,应该没什么问题,再者说了,忘了参谋吗?军中参谋也是文官,但是也可以跟着参军,苏宁以一个参谋的身份参军,到时候进入参谋总部也是不错的。”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还真是为他想了很多呢!”
李二陛下笑了笑,随后摇摇头:“不是为他想了许多,而是为大唐想了很多,我不得不为唐想想未来,不得不为大唐考虑未来,我在的时候我可以治理大唐,管治大唐,我不在了,承乾是否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皇帝,是否可以成为一个让大唐继续辉煌强盛的帝王,我不希望大唐成为前隋,成为前秦,二世而亡,三世而亡,所以我不得不做些准备。”
长孙皇后走到李二陛下面前,握住了李二陛下的手:“陛下为何不相信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承乾呢?”
李二陛下沉默了一会儿,笑了笑,说道:“天子,君王,皇帝,为何自称孤?寡人?不是自谦,那是真的孤寡啊,做了皇帝,做了这个天子,坐在了那张天下至尊的位子上,那就注定要承受这些,我不能相信什么人,至少不能完全相信什么人,绝对不能,哪怕是我的儿子,是我亲自指定的太子。”
长孙皇后也沉默了,而后略有些哀伤的说道:“二郎,如果当初……”李二陛下打断了长孙皇后:“没有如果,没有当初,我虽然做了一些错事,但我不会后悔,做了就是做了,错了就是错了,后人就算知道了,斥责我,指责我,骂我,我也不会感到后悔,因为我亲手缔造了一个强盛的大唐,他们不得不赞美我!赞美朕!赞美孤!赞美寡人!”
长孙皇后愕然无语,到最后也没有说什么,或许她也知道,她自己说不了什么,正如知道了自己被李二陛下任命为从三品的纵横部左侍郎的苏宁,苏宁也知道了李二陛下这样做是为什么,是因为什么,是有着怎样的考虑和想法,虽然并不想那么早,但是苏宁的确很感谢李二陛下给了自己这份权力。
想要把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智,财富,还有权力,三者都有了,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愚弄你,所以无论如何,苏宁也不会继续过接受别人保护的日子。
接受李靖的庇护,接受将军们的庇护,接受皇家的庇护,用大量的利益把这个利益团体打造的牢牢的,迎娶亲王的女儿,成为皇族,获得了王的庇护,这一点上来说,自己已经非常安全了,但是,这些都只是虚无的。
只有自己可以保护自己的时候,自己才可以和那些将军们那些大人物们平起平坐,和他们拥有同样的地位,否则,在他们眼里,自己永远只是“苏小子”,成年了,及冠了,有老婆了有儿子了,再做“苏小子”,已经不太合适了……不,是非常不合适!
所以,苏宁接受了这个任命,除了这个最重要的消息之外,也就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消息了,增加了苏宁的封地数量和食邑数量,赠送了很多食材还有书籍,为苏宁终于二十岁成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此之后,你就要自己保护自己了,自己承担一切来自于别人的恶意和进攻,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可以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失败了,那么你就会一无所有,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唐走向强盛的合格的政治家,合格的重臣,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孩子,小子,从你进入长安城的那一天开始,这就是你的命运。
六百八十七新官上任
虽说曾经在纵横司担任过一个非正式职位,并且至今为止仍然是纵横司最重要最隐秘的秘密部队——血花的首脑,人数只有不到二百,但是无一不是掌握着重要的秘密和机密任务,任何一个血花的损失都是重大的损失,而苏宁作为血花的首脑,更是掌握着无数纵横司对外的重要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对大唐帝国来说极其重要的秘密,关乎到大唐对外的重大机密,包括西突厥已经被挖空到何种程度了,西突厥的贵族们已经被腐蚀到了何种程度了,西突厥的十支箭部落已经**到了什么程度,那样贵族们用超过大唐千百倍的搜刮平民的速度享受着大唐的贵族们也享受不到的超高待遇,纸醉金迷怎能形容之?
阿史那泥孰,那个曾经被誉为西突厥救星的众望所归的大可汗,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非汉家食物不吃,非汉家衣衫不穿,住的吃的用的全部都是大唐皇帝李世民陛下都不敢乱用的奢侈品,全大唐估计也就只有李渊阁下会如此奢侈,但是阿史那泥孰也是这个样子,享受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家皇族。
据大唐驻西突厥大使馆的秘密人员的报告,阿史那泥孰已经有足足一年没有上过马了,已经有足足两年没有亲自率军打仗了,大使馆的人员都说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着,似乎已经没有办法在没有人的帮助下登上马匹,而在不久之前。他还是一个可以亲自率军征战的大突厥第一勇士……
其余的突厥贵族们也差不多,攀比之风在突厥贵族内相当的盛行,西晋时期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似乎在西突厥有了翻版,而且奢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大唐的财富和物品种类明显超过西晋时期,而西突厥的贵族们用他们麾下牧民们惊人的财富换来的惊人的奢侈品自然也是来自于大唐。
仅纵横司的记录来看,贞观七年八年西突厥贵族们从大唐获取的奢侈品总量已经超过了贞观前六年的朝廷财政总和,李二陛下也是第一次发现这个被视为贫穷落后的部落的财富居然如此惊人,来自于他们的牛羊马。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习惯。那些肉食和战马,都是相当珍贵的,以至于李二陛下为了多赚取一些钱财,还大方地把自己的内库放了出来。任由纵横司官员进去挑选奢侈品——不能是珍贵文物。
珍贵文物给那些野蛮人也不知道其价值。一副正规的王羲之的字在那些野蛮人眼中还比不上一张羊皮。但是相反的一块黄金在他们眼中就能比得上一群牛羊马,就以这样的换取比率,大唐已经逐年的把西突厥牧民们的财富搜刮的越来越干净。而西突厥的贵族们也越来越富足。
贞观八年西突厥出现了一件大事情,十支箭部落之一的部落领袖公然与阿史那泥孰叫板,认为阿史那泥孰没有他有钱,没有他拥有那么多的财富,所以阿史那泥孰并不适合做大可汗,阿史那泥孰当然大为恼火,立刻就向那个部落领袖宣战,于是大家就在他们所信仰的神明的面前开始斗富……
那个部落领袖宣扬他用大唐的丝绸做抹布去擦拭污垢,西突厥贵族们纷纷表示这位领袖果然富足,居然可以奢侈到那大唐的丝绸做抹布;阿史那泥孰只是轻蔑的笑了笑,拉来了王庭味仙居的主管,让他证明自己的府里面就连最底下的奴仆都可以以大唐的美食作为口粮,晚上还能当宵夜吃掉!实在不行就去喂猪!猪都吃不下了就丢掉!
消息传开,大家纷纷表示还是大可汗比较有钱,都能拿大唐的美味食物给下人吃,还能喂猪,居然连猪都吃不完!实在是太有钱了!果然不愧是大突厥的大可汗!那个部落领袖自然非常不爽,于是对外宣布他天天都拿大唐的白糖水洗锅子洗碗!大家证实之后又纷纷表示还是这个部落首领财大气粗,都能拿白糖水洗锅子!
阿史那泥孰冷冷一笑,立刻命令手下给在场的好几百人每人煮了一锅糖水带回去喝,喝不完倒掉也可以,我这里还有!不要担心喝不到!那个部落首领的脸都绿了,最后祭出杀手锏,拿来了一颗据说是来自于大唐皇宫的珍贵无匹的大珍珠,色泽红润,光滑细腻,一看就是珍珠中的极品,大家纷纷表示还是他比较有钱啊!
阿史那泥孰手持一把斧子,一把把那颗珍珠抢过来,一斧子把那颗珍珠砍成好几瓣,把所有人都给震慑住了,那个首领大哭大喊着质问阿史那泥孰是不是疯了,要他赔偿之类的,阿史那泥孰很平常的笑着,摆摆手告诉他不要担心,一定会赔的,一挥手,手下扛着几箱子比那颗珍珠还要大还要浑圆的珍珠过来,让他捡大的挑。
这个消息被大唐大使传达给了杜如晦,杜如晦知道以后愣了好久,然后仰天大笑,好一会儿才站起身子前往皇宫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得知以后也是愣了好一会儿,才仰天大笑,之后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满朝文武,满朝文武也愣了好一会儿,最后哄堂大笑。
李二陛下笑了一会儿之后,逐渐严肃起来,对此事发表重要讲话:“前有石崇王恺斗富,遂有司马氏亡国,今有西突厥蛮夷斗富,可见西突厥亡国之日不远矣;虽为大唐之福,然亦为大唐之戒,即使国富,即使国库充盈,我等也断断不可为财物蒙蔽双眼,否则亡国之日不远矣,诸臣戒之、慎之。”
大家都明白了,西突厥距离亡国之日已经不远了,纵横司再一次立下了大功,没有动用军队。没有损失一名士兵的生命,没有消耗一粒米粮,反而从西突厥掠夺来了那么多财富,让整个大唐肥了一圈,所消耗掉的不过是一些丝绸,一些茶叶,一些黄金白银饰品,一些精巧的手工制品,一旦大唐消灭了西突厥之后,这些东西还是大唐的。
就等于是大唐没有损耗什么就获得了整个西突厥。纵横司的可怕。纵横之术的可怕,杜如晦和苏宁的可怕,大家都明白了纵横司是一个颠覆常识的存在,在纵横司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如今纵横司成为了纵横部。等级更高。具备的权力更多更大,杜如晦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国家的大佬,国之重臣。跺跺脚整个朝堂都能抖三抖,而杜如晦之下,就是苏宁了,光明正大的纵横司左侍郎,明明白白的杜如晦继承者,跺跺脚朝堂也能抖两抖,一个起步就是那么高的位置,怎能不让人郁闷?
不过话说不招人妒是庸才,苏宁也就腆着脸自称人才了,并且对此表示非常的喜悦,当然李二陛下不会脑袋发热到给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这么高的职位,苏宁的能力已经足够获得这样的位置了,非常适合这个职位,对于这个职位所需要用到的一切都非常的擅长,所以说,苏宁之所以获得这个职位,是他应该得到的。
只不过他的年纪实在是有点轻了,所以人们不满也很正常,只是在纵横司……哦不,纵横部里面,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纵横部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从最开始的纵横司一路走过来的年轻人们,纵横部的官员平均年龄是整个大唐部门官员平均年龄最低的,清一色的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动感十足。
所以在纵横部里面,苏宁并不算是最年轻的,还有好几个十六十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来纵横司里面学习,然后进入纵横司,如今他们也成为了纵横部的一员,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创部之后,需要更多的官员,而纵横司的官员数量很明显并不足够,于是乎,提拔一些元老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这些年轻的人们很被人家嫉妒,这么年轻就是同级官员了,但是他们的确拥有这样的能力,做起事来丝毫不拖泥带水,在办事节奏全大唐部门第一的纵横部里面,的确不需要老气横秋的官员——杜如晦是年纪最大的。
曾经有过年纪大的慢吞吞的老家伙硬是要加入纵横司做事情结果第一天就被累晕过去然后消失不见的例子。
苏宁进入纵横部上班的第一天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大家都是苏宁一手提拔上去的,当然感谢他,纵横司升级了,大家也都随之水涨船高,担任了更高的职位,普遍都是五品官六品官了,甚至还有好几个出身寒门但是已经是四品官的,对于苏宁的到来自然是非常高兴且欢迎的。
“哈哈哈哈,不要高兴得太早,我来了你们的任务就更重了,吐蕃已经完蛋了,但是你们不要想着休息,不要想着偷懒,还有西突厥,还有薛延陀,还有西域,还有高句丽,还有新罗和百济,还有大海,我们的任务很多,我们的任务很重,千万不要懈怠!纵横家,不可以懈怠!”苏宁发表了重要谈话。
纵横家的魂已经复燃了,传承重新开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横之高者,亦为国为民。
杜如晦笑眯眯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苏宁过来拜见自己,苏宁笑眯眯的奉上一罐子新茶给杜如晦做见面礼,杜如晦笑纳了,而后笑道:“第一日上任就贿赂上官,苏侍郎这个官做的很不好啊!”
苏宁笑道:“杜尚书此言差矣,君为我之上官,送些茶叶给上官何错只有?仅仅只是情感交流,算不得贿赂二字若这样也为贿赂,那岂不是天下人都是贪官?”
杜如晦哈哈笑道:“第一日为官,还是这样的高官,有何感受?有何想法?有何思虑?有何担忧?”
苏宁莞尔道:“无感受,无想法,无思虑,无担忧。”
杜如晦笑道:“小小年纪,既身为三品高官,岂能如此淡然?三品侯爵并不算什么,但是三品高官,还是实位高官,三明,你却不应该有些担忧吗?老夫可风闻外界欲图与你过过招的人很多啊,对于你小小年纪就担任这样的高官,很多人还是有所想法的,你却不担心陛下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苏宁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拿起一支笔端详着:“担忧如何?不担忧又如何?既然事已至此,我便坦然接受吧,若想与我过过招儿,我也应着,正好,我也想和他们过过招儿呢!哈哈哈哈哈哈!”
六百八十八审计司
“我一直都有所疑虑,为何你对海运之事如此上心如此提防?既然如此担忧,那又何必将它说出来,付诸实施呢?况且,你也也是大力支持海上贸易的不是吗?”李二陛下翻看着苏宁的奏折,颇有些郁闷的询问。
及冠之后,拥有了官位和权力,苏宁可以上朝,可以正大光明的向李二陛下提出建议,而不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躲在书房里面给李二陛下提意见,现在苏宁完全可以就纵横部所管辖的一系列事物进行上奏和处理,只要是纵横部负责的对外对内事物,苏宁都可以插上一手,光明正大。
苏宁也是同样郁闷的看着李二陛下:“陛下,说到底,您还是没有把臣所言之事放在心上吧?即使七王出海,即使万民出海,您也还是没有对海上贸易抱有什么太大的期望是吗?仅仅是为了海军才顺便发展海运,并且仍然不太相信海商可以成为富可敌国之大商,是不是这样呢?”
李二陛下合上了苏宁的奏章,沉吟道:“就你出仕这六年以来,你所说的所提出的意见,我都非常重视,并且付诸实施,效果也基本上都非常好,所以只要是你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会非常重视,时时刻刻研究关注,不论是什么事情,我都是这样做的,你现在也是有官位的臣子,你要有起码的担当,也要对你目前的地位有基本的认识。
我给你的从三品官位算不上太高,但是你明白。我明白,大家都明白,纵横部意味着什么,纵横部的官员意味着什么,以及你那左侍郎意味着什么,过去你没有官位只有爵位的时候我可有轻视过你?你所提出的建议甚至在将来可以付诸史书,更别说如今你是三品官员,位高权重,我如何可以不重视你新官上任以来给我的第一份奏章?”
李二陛下很冷静很温和的这样回答,这样的语气和态度让苏宁觉得有些不适应。之前不是尖酸刻薄的压榨就是随随便便的敷衍。基本态度就是如此,但是如今的温和,乃至于一丝丝可以被感觉到的重视与尊重,苏宁明白了。自己和李二陛下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地位的改变。意味着双方关系的改变。
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官员了。
“臣明白,臣误解陛下了。”苏宁很认真的认错。
李二陛下点点头,随后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我不可能轻视你的意见,也不可能无视你的想法和谏言,只是似乎从你入朝以来,就十分关注商务发展,大力推动商务发展,但是同时却又及其警惕商务与商人,不惜对不法商人课以重税施以严苛惩处,处处设防,到处监督,我的确非常疑惑,到底是为什么!”
苏宁没办法告诉李二陛下究竟是为什么,但是一些话是可以说出来的:“陛下,究竟是为什么,陛下也应该明白一些,为何商鞅推广重农抑商之政策,为何历朝历代贤达都把农务放在第一位,商务放在最末端,大力打压商人,打压商业,士农工商,商是最末一等,陛下,先代贤达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
商鞅错了?李俚错了?始皇帝和李斯错了?汉高祖错了?张良萧何陈平曹参错了?光武帝错了?曹孟德孙仲谋刘玄德都错了?诸葛亮也错了?荀彧荀攸程昱贾诩司马懿这些人都错了?乃至于百年乱世中那些帝王,前隋之杨坚杨广,他们一直都在坚持重农抑商之举,历代贤达一直坚持的重农抑商,错了?那些先圣都是错的?
一个错误不可怕,但是一错就错千年,我族还未消亡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