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御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为文官之首,这个时候他也是眉头紧皱,这样的话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将他并不会觉得如何残暴不仁,但是他很明白,在那些没有见过血的文官们的眼里,这绝对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这小子虽然优秀,但是还是太过年轻气盛啊!这下可不好了,那些老家伙,就是自己也要退避三舍啊!
唐俭更是面色铁青,看着身边不少跃跃欲试的官员们,他也感到无力,这样犯众怒的话,就是皇帝也保不住他啊!这小子,太过年轻了啊!
“陛下!臣有本奏!”
果不其然,短短的冷场之后,文官言官集团开始对苏宁发难了,第一个出来的,是一个胡子和头发都变得灰白的老头子,身着浅绯袍,应该就是五品官职的官员,一站出来就对着苏宁怒目而视,李二陛下明显有些畏惧这个老头子,声音都变得有些迟疑:“额,孔爱卿有何本奏?”
孔爱卿?贞观初年姓孔的大臣,难道,是孔颖达?写了《五经正义》的那个盛世鸿儒?有唐一代以及后代都具有极其重大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是凭借着文化上的贡献获封爵位的孔子后人!唉呀妈呀,当初老头儿说儒家的时候,还特地提到了这个老家伙,他现在是在干给事中的,那个专门驳斥皇帝命令的职位,满朝文武,也就是他最合适这个职位,孔子后人的身份,任何皇帝都不太敢动他,比如李二陛下……
孔颖达这一类的老儒在大唐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们的爵位不高,官职不高,但是地位非常崇高,在大唐这个读书人不到千分之一的时代,任何一个识字有学问的人都是宝贝,更别提这些博学鸿儒了,相当的受尊敬,就是皇帝也不敢斥责他们,再说,他们也没有被斥责的理由。
没看到李二陛下现在正处在很犹豫的情况之中吗?
不过苏宁并不害怕他,他正好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和孔颖达这位儒家正统代表人说一说,就好比汉武大帝准备对匈奴发动反击的时候,也是为了统一朝堂内的思想,使之不会对战争产生影响,从而举办了大型的辩论会议,一举将主和派大量臣子贬斥,提拔了主战派,要想打的优秀,打的成功,就要统一思想,不能有反对者存在,尤其是朝堂之上。
而大唐每一次发动战争,总是会有人提出反对,无论这样做对大唐是好还是不好,他们一律认为是不好,这不单单是儒家思想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发动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徭役赋税加重,影响民生,使得百姓受苦,国家耗费大量钱粮,对于国家不利,这些问题都是决定大唐能否发动战争的重要问题。
所以苏宁不单单是要驳斥那种思想,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的方案,让那种主和思想,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支持者,这样的话,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孔颖达老头儿怒气勃发的重重哼了一声,说道:“陛下,三原县子苏宁在朝堂上妄言无度,竟然开口闭口斩尽杀绝,我大唐乃是以仁孝立国,这般不仁之人,如何担得起陛下重望?这般人若是重用,大唐属国当如何看待大唐?终日惴惴不安,是会被逼造反的!小小年纪,如此残暴不仁,你师尊到底教了你什么东西?你可读过诗书!仁乃是立身之本,你师尊不曾说过?!”
孔颖达话音刚落,又是一个身穿绿袍的官员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臣附议!陛下,臣还听闻三原县子以有爵位之身份进入厨房,行那卑贱之事!孟子曾言君子远庖厨,三原县子竟然进入厨房,可见其人非是君子!恳请陛下重责!”
李二陛下眉头一皱,还没有开口斥责这个跟风之人,苏宁就勃然大怒了。
“家中亲人失散十四年,方才团聚,为母亲下厨,为家中亲人下厨,有何不可!往日侍奉师尊之时,我也没有少下过厨,孝敬师尊,孝敬母亲,何错之有!为师尊母亲下厨,有何不可!?无有庖厨,你吃的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有脸面说我!我都为你感到羞愧!”苏宁对着那绿袍官员一顿痛骂。
那绿袍官员还没开口,孔颖达却先开口了,而且不是对着苏宁说的,是对着那绿袍官员说的:“放肆!你怎可这般胡言乱语!三原县子为母为师下厨,乃是至孝之举!大唐以仁孝立国,仁孝仁孝,便有一孝字!孝乃重道!三原县子以爵位之身不惜下厨以报答老母生养之恩,何错之有?!往日的圣贤之书读到哪里去了!”
苏宁看着孔颖达,有些愣神儿,这老头儿不是准备对着自己开火的吗?那个绿袍官员很明显是帮着孔颖达对自己开火的,怎么孔颖达还帮着自己说话?难道,他真的是一个品格高尚,对事不对人,一心向善的高人?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宗师风范?
绿袍官员也挺委屈的,明明是帮着老人家的,结果老人家调转枪头朝他开火,给弄了个里外不是人,满面通红,不敢言语,当众成为了笑料,而且,前途不明,李二陛下的神色很是不好……
孔颖达怒斥完绿袍官员,看见苏宁惊讶的看着他,哼了一声说道:“老夫做事一向只看做得对与不对,不会单单看一件事情就认定一个人,你所言为母为师下厨,老夫以为,乃是至孝之举,今日听得你与代国公等人所言,却也明白美食之诱惑,老夫对于孟子之言君子远庖厨一直颇有疑虑,孔子曾言有教无类,但孟子为何这般说?对此老夫一直想不通,老夫也不曾轻视过厨子,伊尹便是厨子,却辅佐商汤立国,你若是能有那般能力,老夫自然也很欣喜。
但是你为何要说斩尽杀绝一词?更是连老幼也不放过?小小年纪,为何心肠这般狠毒?听你之言行,也知道你师尊定然是一代高人,一代高人为何会带出这般嗜杀的弟子?你有孝心,老夫很赞赏,但是却为何不懂得仁义?你莫要对老夫说你师尊是个嗜杀成性之人。”
苏宁算是明白了,孔颖达,是真正的学问宗师,真正懂得儒家道理并且付诸了实施的人,儒家之学可以说成是四个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绝大部分人连第一个阶段都跨不出去,修身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儒家对于修身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乃至于千百年来出现了无数的伪君子,却连一个真君子都难寻。
不过很明显,苏宁看到了自己面前站着一个真正的儒者。
对于真正有人格有原则的学问宗师,苏宁从来都是非常尊敬的,老头儿看不起那些人模狗样的砖家叫兽,但是对于真正能够秉持自己的原则,能够不以有色眼镜看人,并且有足够的学识的宗师,那可是相当尊敬的。
所以苏宁非常恭敬地对着孔颖达一个鞠躬,表达敬意,而后非常尊敬的说道:“孔先生,小子并不是不懂的仁义,师尊也不是不懂的仁义,只是,小子实在是无法原谅。”
四十三无法原谅(下)
无法原谅,并不是回村的诱惑主题曲,而是真的无法原谅,苏宁是真的无法原谅那些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异族人,无法原谅那些行径,无法原谅那包含着汉家儿女无尽血泪的所谓的民族大融合!区区五个字,就把数千万惨死的汉家儿女一笔带过?这样的春秋笔法还真是妥帖!
“无法原谅?”孔颖达非常疑惑的问道;对于苏宁突然间的转变,对于自己执弟子礼,言语非常尊敬,饱含着情感,孔颖达非常受用,觉得这个孩子还有救,正准备帮他一把,把他从无底深渊之中拉出来,却猛然间听到了这样的理由,无法原谅?无法原谅谁?
所有人的脑袋上都冒着问号。
李二陛下对苏宁越来越有兴趣了,开口问道:“苏爱卿,无法原谅?无法原谅什么?”
苏宁深吸一口气,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两宋之殇,大明之殇,这一幕幕不断的出现在苏宁的脑海之中,老头儿给他讲述这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之时,流过的泪,叹过的气,产生的恨,顿时全部涌上心头,心中如五味杂陈般痛苦难耐。
“臣只是无法原谅异族每每趁我华夏国势衰颓之际南下侵略,无法原谅华夏一次次的宽容都被他们当成了东山再起的机遇,无法原谅他们每一次呼啸而来扬长而去之后留下的狼藉遍地,无法原谅他们背信弃义猪狗不如的卑鄙行径!
早在孔夫子时代,周王朝便被犬戎族一度逼到了亡国之境,西京长安陷落,平王迁都洛阳,这才勉强度过危机,但是那一年,无数华夏儿女便在我等现在所站的地方被蛮族凌辱,血泪斑斑,他们的尸体,他们的血,就在我等脚下!
春秋战国,趁我华夏内部分裂,匈奴大盛,一度率领蛮族侵入华夏内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五伯盟誓,集合诸国之力,联合抗击蛮族,蛮族终究被打退,但是那一年,一片狼藉之中原,死伤惨重流离失所之百姓,又有何人关心?
大秦建立,秦皇雄才大略,遣蒙恬率军三十万,以箭阵飞骑大破匈奴于河西走廊,本欲一举突入漠北,彻底解决匈奴之患,然国内不安,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紧随其后,大秦灭亡,匈奴得了喘息之机,是以在大汉朝建国之初数十年强势凌辱大汉朝,甚至造成了凌辱之恨,虽然匈奴最终还是离开,但是那一年,雁门郡城破,自太守以下,全郡无一人生还,匈奴沿途南下,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尸积成山!血流成河!
汉武帝雄才大略,卫青霍去病举世无双,带领汉家儿郎大破匈奴,逼得单于夜遁逃,武帝力排众议,发动漠北决战,将匈奴之患彻底解决,远却匈奴三千里!从那之后,几无匈奴之患,但是那一年,天下疲敝,海内户口减半,大汉数十年积攒之国力消耗一空,武帝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得不偿失!最辉煌的胜利,是用天下一半汉家儿郎的生命换来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连年天灾**,军阀割据,残暴不仁,百姓几无存活之路,太平道举事之前五千万人口,至魏灭蜀汉之时,百年不到,户口锐减九成!晋灭吴,人口不过千万,八王之乱前夕,人口尚不及二千万,汉家元气损耗殆尽,异族却得以内迁如关中山东河北,获得良好之生存环境,得以发展!五胡人口甚至超过汉人数量!
晋人之优待可否让胡人心念旧恩?没有,趁着八王之乱之契机,五胡蜂起,遂酿成五胡乱华之惨剧!胡人从来不会念及恩情,所以江北汉人几近死绝,二千万人口待得晋室南渡之后可还有一半之数?又是一次尸积成山血流成河之惨剧,从那以后南北对峙,神州国土一半为胡人占据数百年之久,一直到前朝文帝统一全国方才告终,可是那一年,天下之大,哪里是净土?
陛下,孔先生,自夏以来,汉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北方蛮族的威胁,但是我们对于他们却往往采用防御的姿态,讲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煌煌之言,却对他们一系列的抢劫行为不屑一顾,甚至有人觉得他想抢就让他抢吧,反正抢不到我头上来,这是什么样的心态?那是什么样的人?
胡人就像狼一样凶狠,却又像狐狸一样狡猾,臣和山狼搏斗过,他们凶狠,但是更懂得审时度势,什么时候他们会果断出击,什么时候会蛰伏不出,这一点像极了狼;但是又很像狐狸,什么时候该表现出臣服的姿态,什么时候又该表现出敌对的姿态,狡猾!
我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他们就臣服,做出服软的姿态,什么时候中原王朝落入颓势,他们就会一拥而上,不会念及丝毫旧情,对他们而言,也没有旧情!千年以来,死在胡人手上的汉人,他们的血,可以染红大唐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尸体排列在一起的面积,就是另一片大唐疆域,陛下,孔先生,难道,臣应该原谅他们吗?我们,应该原谅他们吗?”
李二陛下的呼吸猛然间急促起来,孔颖达的目光变得呆滞,文臣们基本上都是一副呆滞的模样,武将们几乎都红了眼睛,还有泪流满面的,拳头握得紧紧的,龇牙咧嘴,尤其是尉迟恭,眼睛瞪得铜铃一般大,抬头看着宫殿之顶,张着嘴巴,似乎是在怒吼,满脸都是泪水和鼻涕的混合物……朝堂上静得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可,可是,我们,我们应当以德报怨……”孔颖达的嘴唇剧烈颤抖着,颤抖着说出了一句话,但是还没有说完,孔颖达就说不下去了,苏宁看着孔颖达,说道:“孔先生,这句话乃是后人断章取义了,您不会不明白这句话的出处,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究竟是谁,只说以德报怨这句话,而舍弃了后面的三句话?
更何况蛮族向来不懂礼仪,不懂仁孝,向来贵壮贱老,老人在他们看来不是和我们看来一样的,大唐的老人都是宝贝,都是需要尊敬的老寿星,在草原上,那就是拖累,是垃圾!每逢灾荒年,蛮族就会有计划的屠杀老弱病残,自己亲人尚且不放过!孔先生,您还要为他们说话吗?”
李二陛下眼中精光闪闪,而孔颖达则是面色灰败,身体都颤抖起来,踉踉跄跄,眼看这就要跌倒,苏宁连忙上前扶住孔颖达,孔颖达闭上眼睛,再次睁开,轻轻推开了苏宁的身子,对着李二陛下一拜:“陛下,老臣身体不适,恳请陛下准许老臣先行离开。”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气:“爱卿年迈,身体需要仔细调养,今日就准许爱卿先行离开,朕会请太医去为爱卿诊治,来人,送孔先生回府!”
孔颖达再拜,由上殿护送他的两个士兵扶着,一步一步的走下了朝堂……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所从未遇到的事情,但是朝臣们并没有觉得不好,因为他们自己也被那股浓浓的仇怨所感染,千百万汉人的冤魂飘荡在头顶,一天不把这份仇怨了解,这份仇怨就会越积越深,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毁灭性的。
李二陛下目送孔颖达落寞的背影离开,心中却是无法抑制的激动和狂喜,还有一丝犹豫和迟疑,他很想和苏宁单独谈谈,有些事情,不能在朝堂上面说,今天苏宁说的这番话,已经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李二陛下在心里面发誓,苏宁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就一定要为自己所杀!这样的人才,必须要在大唐的手里,在自己的手里!
之前还有点儿担心,觉得那件事情可能不是很容易通过,但是如今苏宁一番话说的就是自己也感到对异族的极度不满,何况是那些将军们?还有那些一观主张对外强硬的文官,而最大的阻碍莫过于以孔颖达为首的博学鸿儒,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甚是难办,孔颖达还掌握着给事中这个职位,要是他不同意,这个事情就通过不了!
可是苏宁的一番话,孔颖达竟然离开了,最大的阻碍不复存在,千载难逢之机遇,需要把握!
李二陛下开口了:“苏爱卿之言,朕甚为赞同,过往之时,我等君臣从未将千余年来之事一一细数,从未想过,北方蛮族竟然是这般的残暴不仁,这般的丧尽天良,也从未想过,我华夏在异族人手里受过多大的苦,遭过多大的罪!
前代王朝已经灰飞烟灭,但是他们的教训,我们必须要注重!朕以为,为使我大唐不至于重蹈前晋之覆辙,大唐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对于北方蛮族,不能像以往一样优厚待之,也当要有相当程度之戒备与惩戒手段,朕前几日收到一份奏折,奏折上向朕提出了一种名为劳动改造的想法。朕细细观之,于国于民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举,苏爱卿,这劳动改造便是出自你之手,所以,还是由你向诸位臣工阐明这一切。”
苏宁明白了,这就是李二陛下给自己的机会;于是苏宁向李二陛下一拜,缓缓说道:“臣遵旨!”
而后苏宁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所谓劳动改造,乃是臣在臣之师尊所言之基础上,做出的改变;师尊以为,历朝历代对于异族太过优容,以至于异族养成习惯,一旦有灾荒就来中原劫掠,简直是将中原当成了后花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花园,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师尊以为,应当狠狠地回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异族人知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一方面臣与师尊是一样的,但是师尊对于异族之切齿痛恨以至于师尊认为要将异族斩尽杀绝,臣却不赞同,臣以为,杀戮太盛终归不好,异族人杀戮过剩所以不仁不义,难道我们杀戮过剩也好吗?此举有伤天和,所以臣以为,应当将所有放弃抵抗之异族人全部俘虏,带回中原,编成队列,派人仔细看守,严防有窜逃动乱之事发生,一旦有任何骚乱,格杀勿论!
而从此以后,大唐之全部修建宫殿、筑路、筑城、修建城防、整理河道、开凿运河、运输粮食物资等等等等需要大唐百姓去做的事情,全部由这些俘虏来做,让他们用自己全部的生命为大唐服务,为大唐百姓服务,以赎其罪孽,大唐不杀俘虏,但是,绝对不会原谅这些有罪之人,大唐最大的宽容,就是保住他们的命,终身为大唐之公奴,所有大唐子民之奴隶!
一旦大唐所拥有的俘虏达到了大唐所需要的数量,那么大唐就可以废除徭役!百姓安心事生产,安心生活,如此必将成前所未有之盛世局面!大唐必将为汉家儿郎之骄傲,大唐必然被天下百姓所拥戴,大唐江山必然永世昌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四十四生死抉择
好话谁不会说?大话谁不会说?豪言壮语谁不会说?大家都会说,但是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很多人都说得出做不到,因为说,几乎总是比做容易,也有例外,比如爱情,说,可比做要难得的多,不是有首歌这样唱吗~
爱你在心口难开~
当然苏宁目前还不会遇上这种事情,也没有心思去考虑这种事情,如此近距离的和李二陛下面对面的对视着,苏宁觉得相当郁闷,一旦没有外人了,李二陛下那睿智的眼光,就会变得非常轻佻,还会有那么一丝丝,猥琐……
其实唐代前期的君臣之间还是没有那么多规矩的,否则也不会出现李渊阁下弹琴李二陛下亲自起舞的事情,他们都有胡人血统,行事自然也与其余汉人王朝多有不同。
“知道我为什么要把你单独招进宫中来吗?”李二陛下拿起面前小案几上的酒杯,将里面的酒浆倒入口中,很是惬意的咽了下去。
朝堂上的一切让苏宁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只知道自己说完了那些话之后,李二陛下看向自己的眼神变得非常炽热,而且劳动改造立刻就被当堂通过了,中书省没有起草诏书,门下省都没有驳斥的机会,当然,孔颖达似乎也没有那个心思,他去思考一些事情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李二陛下想做什么,他都不想管。
劳动改造遂成为大唐的一项国策,颁布天下,而这一批五万余人的突厥俘虏,除了颉利和萧后两个人之外,其他的都被划入了大唐公奴的阶层里面,被军队看管着,调教着,李二陛下还特意增设了公奴司,隶属于兵部,归侯君集管辖,这个心狠的将军,那些俘虏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大唐现在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劳动力,尤其是免费的劳动力,这些突厥劳动力,一定会非常抢手……
接着李二陛下封自己为三原县伯,又赐永业良田千二百亩,加在一块儿有两千亩的永业田,就是私人财产,食邑和苏定方一样,加一百五十户,并前封共三百户,特别赏赐黄金二百两,银五百两,钱三千贯,绢五千匹,又赐下仆人二十,苏宁不得不感叹,这真是大手笔,所以说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做官?一旦做了官,受了赏,那赏赐足够你吃几辈子的!甭管清官贪官,一旦受赏,那就是一夜巨富!
要知道这个时候采矿和冶炼的难度,大唐一年的白银产量也不过一万五千两,黄金更少,皇帝还要自己用,还要给皇族们不少,还要用作赏赐,三百两黄金和五百两白银算得上是大手笔了,当然这个时候黄金白银是奢侈品,数量太少,倒是三千贯铜钱不是小数目,可以花。
当然铜钱笨重,大宗交易非常困难,所以这个时期中等规模交易以绢一类的为货币,而大宗交易,则是以黄金为货币,所以皇帝赏赐功臣一般都赏赐黄金啊绢啊之类的。
没有人反对,没有人提出质疑,很快就来了宫人给苏定方和苏宁穿上伯爵服饰,优雅的音乐响起,长孙无忌笑眯眯地走了过来,为苏宁亲自正冠,至于苏定方,则是李世绩帮忙正冠;一门二子同时封爵,遂传为佳话,李二陛下显荣苏氏之用意,傻子也看得出来了。
但是苏宁有些郁闷的就是李二陛下没有给他封什么官位,只是让苏宁一起进宫,苏宁很不理解,看了看李靖,李靖朝他挤眉弄眼,看上去非常高兴,苏宁又看了看李世绩,李世绩也是一样的表情,苏宁明白了,这一定不会是什么坏事情,李二陛下可能还要最后试试自己的才能!
苏宁猜对了一半儿,李二陛下是要试试苏宁的才能不假,但是更重要的是亲自判断苏宁究竟能不能为他所用,如果不能,李二陛下可就要采取其他的措施了;过去的一切报告都不足以相信,只有自己判断过后,才可以判定苏宁的出现对于大唐而言究竟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苏宁不知道这一刻,他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他只是当做是一次很正常但是意义重大的会谈,这是两人第一次面对面的单独交谈。
和千古一帝李世民面对面交谈,这样的机会,几个人可以拥有?苏宁心里还美滋滋的,殊不知,若是走错一步路,说错一个字,千古一帝的杀伐果断绝对不是耸人听闻的……
听到李二陛下的问话,苏宁笑了笑回答:“陛下是不是打算给臣封个光拿俸禄不做事的好差事儿,还有给臣说一门亲事之类的?”
李二陛下“噗”的一声,把嘴里刚刚喝下去的酒就给吐了出来,还不停地咳嗽,苏宁一看不得了,连忙跑过去给李二陛下捶背疏通气管,李二陛下把太监都给赶走了,这座亭子里面只有苏宁和李二陛下二人,所以这种事情自然是由苏宁代劳的。
李二陛下好不容易缓过神,愣愣的看着苏宁,一脸的不可置信,这个方才雄姿英发壮志凌云的少年俊杰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我是不是听错了?
“你,你说什么?光拿俸禄不干事儿?那是散官,几乎都是老臣养老用的,你要干什么?亲事?你才十四岁,急什么?再说,你的亲事你们自家人去定!你不会想娶我的女儿吧?那是公主!公主是你想娶就能娶的吗?方才你的豪言壮语,说要杀光异族的豪情呢?你别告诉我是装出来的!”李二陛下一巴掌拍到苏宁的头上。
苏宁笑了笑:“嘿嘿,陛下面前臣就不说假话了,那不是装的,是真的,臣是真的非常讨厌异族,这一点像极了师尊,不过师尊比臣还要痛恨异族,臣其实非常懒,这是真的,不睡到自然醒臣一般是醒不来的,今天还是个例外,不过臣也是在马背上睡了一会儿这才有点儿精神。
臣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大唐可以不要重蹈前朝的悲剧,毕竟统一的局面来之不易,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兴盛的局面怎么也比乱世要好,大唐已经建立了,有陛下这样的英明之君和那么多名臣名将,大唐天下稳如泰山,臣只是希望在臣力所能及的地方,为大唐添砖加瓦,让大唐更加辉煌而已。”
李二陛下的心里突然一松,而后盯着苏宁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呵呵,那你倒说说,你力所能及的地方是什么地方?你跟着你的师尊到底学了些什么东西?你师尊到底是何人?你们究竟是一个学术宗派还是仅仅师徒二人?对于大唐而言,你究竟是好还是坏?”
苏宁突然间觉得心里有些紧,这语气怎么那么奇怪?这样的眼神,还有这样的动作,猛然间苏宁恍然大悟,这是最后的考验了,李二陛下需要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为他所掌握,为他所控制,为他所用,若是不能,自己这样的异类,还是杀了比较好……
背后惊出一身冷汗,苏宁突然间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不真实,那么虚伪……
转念想了想,苏宁苦笑道:“陛下的问题有些多了,不过臣也能回答;臣力所能及的地方,不好说,因为臣也没有试验过,师尊教导的东西有很多,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厨艺,还有一点点医术,其他的臣一时间也说不出来,师尊教导的东西,很多很杂,臣的记性又不是很好,所以,只有用到的时候,臣才能确定,师尊也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至于师尊,臣真的不知道他是何人,他从来不告诉臣他是何人,臣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臣一般都喊他老头儿,但是一直到师尊去世,臣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人,至于其他的,臣也不甚明白,只是臣可以确定,师尊那般闲云野鹤的人,是绝对不会希望受别人管束的。
至于最后一点,就要看陛下是否愿意相信臣了,臣和师傅是一样的性子,讨厌麻烦,天下大乱的话,是会非常麻烦的,所以,臣对于任何想要把天下搅乱的人,都是非常厌恶的,臣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太平,用兵的话就对外边用好了,对于异族,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不要打扰安静的大唐,臣,最讨厌自相残杀了。”
四十五杜如晦病危
李二陛下愣愣的看着苏宁,剑一般的目光仿佛刺破了苏宁的外皮,直直的进入苏宁最深层的内心,要把苏宁的心脏构造都给弄个明白才肯罢休!
这一段时间,苏宁不知道长短,到死也不知道,因为苏宁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长期以来抽身于世外的主观感受被彻底粉碎,什么穿越者?什么金手指?皇帝只要一句话,自己是没有反抗的力量的,推翻李二陛下?呵呵,苏宁做不到……
李二陛下突然笑了,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小子,你知道吗,这几年来,已经没有人敢这么和我说话了,我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这样单独和一个臣子这样说话了,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正好我心情还不错,所以,你过关了。”
你过关了……区区四个字,苏宁的心脏都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了,李二陛下是选择相信,还是斩杀,就在一念之间,而自己的生死,也在一念之间……
苏宁心中大定,回过神来却感到背后凉嗖嗖的,原来冷汗已经将背后衣服浸透,他突然想到了历史上李世绩在李二陛下去世前十几天被贬出京城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李世绩,和自己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是生是死,全在一念之间,若是一念之差,一点点的错误,可就身首异处了,李世绩的做法是连家人都不通知就纵马出了京城前去赴任,而自己,也是用尽一身忽悠本领表明自己无意于他屁股下的那张座位……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这才是个开始,以后?还早着呢!苏宁突然间觉得有些后悔,是不是不应该参合到这个大时代里面来?自己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