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海因里希为首的一部分作战参谋则认为既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就应该对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可考虑延长一天时间,并提前将计划变更告诉前线部队,以便他们能做出妥善安排。在最终战果方面他们和韦勒中将是一致的,认为在敌军总人数高达19万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全歼他们是不可能的,必须有所取舍,对敌军集聚起来的几个密集死守点完全不必理会,只管削弱、消灭动摇虚弱之敌,但对目前尚未受到大规模进攻的27军决不能轻易放过,应出动有力部队发起进攻。
整整讨论2个小时后,曼施坦因元帅最后拍板道:“调遣4个师进攻27军,整体战役时间延长一天。”
“4个?”韦勒愣住了,“现在我们的预备队一共只有3个师,哪还抽调得出第4个来?”
“你少算了兵力。”曼施坦因笑道,“留下第168步兵师,将其余4个师都开上去——2个德国步兵师,一个哥萨克骑兵师,一个卡尔梅克骑兵师……”
“哦……”韦勒恍然大悟,“可这样一来整个集团军群司令部手中就只剩1个师了,除炮兵和技术部队之外就只有一点警卫部队了,罗斯托夫方向的防御兵力实在太单薄了。”
“我们还有一个师。”
“还有?”
“俄罗斯解放军第1师。”曼施坦因一字一顿地说道,“所有力量都必须用起来,让他们担任罗斯托夫的守卫,由第168师承担机动防御任务。”
众人大吃一惊,“长官,万一……万一……”韦勒后面半句话没说出来,但大家都懂他的意思:万一俄罗斯解放军不可靠而反水,今天夜里就能包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饺子。
“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前线进攻呢?”海因里希劝解道,“那样至少更安全一些。”
“他们的战术结构与指挥水平还不足以胜任这种穿插作战。”曼施坦因苦笑着摇头,“他们都是来自于原各支红军部队的俘虏,各环节还在磨合之中,贸然放出去进攻容易造成上下指挥脱节。”
“但……政治上如果不可靠却会要了我们的命。”韦勒再次提议道,“是否让他们和卡尔梅克骑兵师的角色换一换,我认为还是卡尔梅克人可靠一点。”
“骑兵师不会守城。我们必须要相信他们,相信他们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坚定立场,这不仅关系到这场战役的成败,也关系到整场战争的成败。”曼施坦因斩钉截铁地扔下一句话,“告诉他们的指挥官,我就站在他们身后,准备和他们一起在罗斯托夫死守,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浴血奋战为俄罗斯的新生赢得荣耀。”
众人脸上都是一片黯然,看着参谋部里兴致不高的样子,曼施坦因率先开起了玩笑:“各位别怕,哪怕打巷战也不怕,我们有新装备——突击虎在看着我们!话说上次大战时我想报名指挥一支暴风突击队但最后没被接受,这次终于有机会了。等下我们考虑组建一个德国级别最高的突击队——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突击队,由元帅担任队长。”
“哈……”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对朱可夫而言,瓦西里少校负伤的消息只是个小插曲,只要性命无忧,斯大林同志不见得会放在心上,下面的同志完全是杞人忧天了。不过前线的情况很不理想,他可以想象斯大林要发火几乎是必然的:21集团军没有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整个集团军已陷入了混乱,奇斯佳科夫自己都搞不清楚手下部队的确切情况,唯一建制还比较完整的27军则在德军阵地前无功而返;24集团军多次渡河增援尝试失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派出的第62、64、57三个集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也难以渡河,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同志不能不算是卖力气——他倒是成功架起了浮桥,但显然一时间找不到可以有效突破德军阻击的好办法。
唯一的利好消息是气象部门提供的:4天之后有一股寒流南下,温度将短期内下降8…10度,届时顿河上游冰封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一百,大河曲部结冰的可能性也有70%。根据这个推断,朱可夫认为只要增援部队届时能迅速过河,立即就能把当前不利的局势扭转过来。
盯着地图仔细想了一想,朱可夫变更了对21集团军的要求,从今天的战况来看,陷入混乱的红军不是敌人对手,挤出渗透进来的德军早就变成了奢望,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该集团军进一步固守现有阵地,他严令奇斯佳科夫牢牢拖住德国人,为其他友邻部队歼敌创造机会——现在挽救21集团军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他们接到的所有命令都是死守!死守!再死守!
斯大林十分不满意第一天的情况进展,呵斥道:“谁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一个白天都呆在空军第8集团军的?不要只关注我的儿子,他有其他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需要去办。”
朱可夫小声为红军总参谋长辩解了一句:“他是协调空军去解决顿河上敌人军舰去的——这是目前24集团军渡河的最大威胁,明天有大雪,空军已不适合出动,今天是最合适的机会,可惜没能办到,至于对瓦西里同志的关心完全是顺便。”
斯大林点点头,不想就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打电报给赫鲁晓夫同志,让他催促一下叶廖缅科那个笨蛋,看看他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一点儿进展都没有,他们应该学习瓦图京同志把所有的力量都拿出来尽快渡河!他为什么不把近卫第2集团军用上去,他想留着这支力量干什么?他如果不会指挥的话我将部队划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就是了。”
这句话一说,总参谋部里的气氛立即又紧张了起来。
第54章 大河曲部之战(18)
朱可夫和叶廖缅科是关系很不错的老同学,平时也挺说得来,便下意识地为他辩护了一句:“顿河下游适宜渡河的地方也不多,57、62、64三个集团军展开后基本已占据了各渡河点,近卫第2集团军去了也施展不开,绕远路是赶不及救援21集团军。”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斯大林火气更大:“谁让他去河曲部救人的?那里有奇斯佳科夫这个笨蛋拖着曼施坦因就够了,他的目标是罗斯托夫!我们的各级指挥员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德国人既然把主力派到了河曲部,罗斯托夫方向还能剩下多少实力?”
朱可夫苦笑不已,最高统帅这句话隐隐约约也有责备自己的意思在里面,当然更重要的是发泄对叶廖缅科作战不力的不满——他一直认为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疏忽大意才把这几艘罗马尼亚军舰放进来的!
当天深夜,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委员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捏着电报、阴沉着脸走进了方面军指挥部,却愕然发现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在一旁捂着脸哭泣,那神情仿佛是在外面淘气回来被妈妈教训的小男孩——司令员同志今年已整整50岁了,还是三十多万红军的统帅!
“您这是怎么啦?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同志。”赫鲁晓夫忽然有些同情起这个司令员来了,先把自己手里的电报放一边,关心地问道,“谁敢给您脸色看?”
“斯大林同志发火了,朱可夫同志也打电报来指责我们。”
顺着叶廖缅科指的方向,赫鲁晓夫看到了朱可夫发来的电报。这可不是他收到的那封由总参谋部发来的例行公事、只有一般意义的电报,叶廖缅科这封完全是朱可夫用私人口吻发出来的长电,不但告诉他斯大林同志很火大,让他小心一点,作战卖力一点,还警告他如果不把近卫第2集团军派出去,总参谋部就要调整作战隶属。
看到这份电报后,赫鲁晓夫就知道自己那一份不用拿出来了,他劝解道:“朱可夫同志的话也不错,这是为了事业嘛!您也看见的,21、24集团军近20万部队被敌人围困,斯大林同志急得吃不好、睡不好,瓦图京同志已渡过了河,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部队被军舰拦住无法渡河,只剩下我们还在顿河左岸蹉跎,莫斯科方面当然要不满意了……”
“我已派了3个集团军上去了,还能怎么样?”叶廖缅科积压了一肚子火,“我们侧翼还有克莱斯特集群在虎视眈眈呢,如果把兵力都抽调到前面去,该集群趁机向我们发起进攻怎么办?哪怕不发起进攻,他们抽调兵力在高加索沿线登陆怎么办?到时候责任算谁的?”
“这事情一码归一码,最起码在高加索登陆的责任不能由我们来背吧?”赫鲁晓夫自言自语地说道,“那是高加索方面军的问题。”
此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手里还捏着两个集团军,一个是战斗力比较强的近卫第2集团军,还有一个就是第51集团军,对此叶廖缅科满腹牢骚:“为什么不让顿河方面军派部队增援呢?他们手里还有坦克第4集团军,而且他们左右两翼都是我军部队,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突入。”
“可他们面临顿河河曲部,那里有敌人军舰,上面有数百架德国飞机。”
“那就再拖延几天过河,反正马上就要结冰了,我们这里下个月才能结冰呢……河曲部那20万人难道连这么几天都等不了么?”叶廖缅科嘟嘟囔囔地表示。
“斯大林同志等不及了啊。”
“可以把坦克第4集团军调我们这里来过河啊……兵不肯调给我们,又不肯在顿河部牺牲——他们究竟有没有明白,作战失利的责任是谁的?”叶廖缅科怒吼道,“如果不知道具体详情,别人还以为被包围的是我们方面军的部队呢!”
“救兵如救火!”赫鲁晓夫听出了叶廖缅科话里对罗科索夫斯基的不满,不管是平时的积怨还是斯大林威胁要把近卫第2集团军抽给顿河方面军的说法,总之叶廖缅科现在对罗科索夫斯基的意见很大,他觉得对方这个想法很危险,便劝解道,“我们都是为了党的事业,不要区分你的、我的,我们唯一的任务是执行命令——进攻!”
“赫鲁晓夫同志,您不明白,您不是军人,您感觉不到一个指挥员眼睁睁看着部队被带向错误方向的痛苦。”
“叶廖缅科同志!作战命令是总参谋部下达的,不管您有什么理由,我们唯一能办到的就是服从,错误与否要留给战后才能评定。”赫鲁晓夫提高了声音,“而且这还是斯大林同志的亲自命令。”
“好吧,他的命令我坚决服从!”叶廖缅科擦干了泪水,刚才这番表演可算是要了他的老命,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作战参谋们说道,“命令近卫第2集团军13日上午10时前完成渡河,不得有误。”
“万一克莱斯特集群真打过来怎么办?只靠一个51集团军能行么?”被刚才这样一闹,赫鲁晓夫忽然有点担心起来了。
“谁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再说……”叶廖缅科眨着眼睛,不置可否地说道,“万一我们被进攻,顿河方面军所属的坦克第4集团军可以调过来归我指挥吧?”
赫鲁晓夫摇摇头,竭力排解脑海中的忧虑,他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考虑了半天后依然张不了口。
13日凌晨,经过一天一夜的奋力搏杀,德军第16装甲师和警卫旗队装甲师终于杀透了24集团军的殿后部队,一起在河曲部原浮桥区域会师,双方几乎是同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的——这不但意味着他们两家彻底形成了对河曲部红军的切割,还意味着两个师的有关赌局打成了平手。双方肩负特殊使命的先头部队看到了对方的坦克后都哈哈大笑,坦克伯爵与马克思…温舍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起杀回去?”
“好!”
就在他们互相庆贺的时候,霍特集群指挥部里正在召开战局研究会议。
“长官,根据最新情报显示,对面西南方面军指挥官瓦图京将包括坦克第5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等主力在内的绝大部分部队都派过去渡河了,方面军司令部倒还留在顿河对岸,他身边只剩下一个第12集团军——这是该方面军实力最弱的一个集团军,我们估计还不到6万人,只有50…70辆坦克,算上瓦图京身边留守的司令部警卫部队和其他一些技术兵种,该方面军未过河的部队最多只有8…9万人,坦克数量不超过100辆。”
“好!”霍特大笑起来,“形势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完美,瓦图京这个笨蛋,他以为我们走了就不能再回来打他?”
“可是,后面布良斯克方面军粘得我们很紧啊。”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万一我们进攻瓦图京的时被布良斯克方面军从背后来这么一下,我们恐怕也很难受。”
“莱因哈特,你的想法呢?”
“我觉得可以让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去对付他们。”莱因哈特看了一眼地图又比对了一下双方实力分布,“如果能争取到3…4天时间,我们的装甲部队便能端掉瓦图京的老巢——至少也能迫使他从顿河方向抽兵回来,可以有效减轻曼施坦因元帅的压力。”
“是要为他分担一点,现在三个方面军全部扑在罗斯托夫方向,可够他受的。”霍特想了一想,“是否可以请您率领第4装甲集团军去突击俄国人?我带着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留在此处阻击布良斯克方面军,你需要我们守多久,我们就守多久。”
“要不我和您换个任务?”莱因哈特想了一下解释道,“这样成功的把握更大。”
事实很明显,第4装甲集团军突击瓦图京不会有太大问题,瓦图京手头只有不到10万人马、100辆坦克,第4装甲集团军可是有20万人马,700辆坦克的,但负责阻击任务就很不乐观了,布良斯克方面军有60万人马,500…600辆坦克,霍特集群除去第4装甲集团军后就只有20万人马,300辆坦克,更关键这些还都是轴心小兄弟部队,战斗力虽经过了加强,依然不足以应付红军。
“我是长官,你应该听我的。”霍特眨着眼睛,“我留下来更好,我会要求他们不要出击,尽可能地虚张声势……”
“那……我给您留下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关键时刻能够有点预备队。”莱因哈特不再推脱,因为霍特比他级别更高,资格更老,更容易控制、指挥这些盟军部队。
“给我一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就够了。”霍特坚定地表示,“突击力量不能受到太多削弱,我们要尽快解决西南方面军的指挥中枢。”
“我争取用3…4天解决问题。”
第55章 大河曲部之战(19)
顿河中上游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能见度变得很差,但两军的热血厮杀却一直在持续,不过今天德军重点突击的对象却变成了卡尔波夫率领的第27军,按照奇斯佳科夫的指示,卡尔波夫放弃了对德军阵地的进攻,及时收拢了部队,决心后退以帮助集团军对付后方河曲部的优势德军,但没料到曼施坦因的动作比他还快,天一黑就派出了4个师向他进攻,更关键的是其中还有2个骑兵师。
如果是两天前,卡尔波夫根本不怕骑兵师,因为那时候他手里有坦克旅,可惜为了维持对德军阵地的进攻,这个坦克旅几乎被打光,兼之部队正向后移动,这时候突如其来扑来两个骑兵师的滋味可不好受。
顿河河曲部本就是哥萨克人的聚集地,早就对布尔什维克们积压了一肚子火的哥萨克们听到曼施坦因命令上阵的消息全部欢呼起来,他们早已压抑不住跃跃欲试的感情。主场作战的哥萨克们不但熟悉地形,而且还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帮助,在他们的带领下,借着漫天大雪的掩护,两个德国师很快就穿透了红军各部队结合部之间的缝隙,并把27军附属部队包围起来了。随后,鉴于当面红军进攻的压力已经减轻,海因里希从防线上驻守的3个步兵师中各自抽调出精锐兵力临时组建出一个加强的装甲掷弹兵营,人数大约在1200人,汇聚成了特殊的南方集团军群暴风突击队。元帅带队当然是开玩笑的,不过曼施坦因的有关想法却启发了海因里希,翻点仓库后发现后方送来用于战场试验的Stg43和g43步枪除了装备司令部警备部队外还有多余,干脆一口气全调集给了这个突击队。
一支部队混用两种步枪容易造成使用混乱与后勤压力增大,不过就一个加强营的编制,他认为问题不会太大。他本来对这个突击队要求是配合骑兵师快速击破敌人防御体系,但奇迹却出现了,装备了Stg43和g43步枪之后的暴风突击群战斗力暴涨,火力密度远比使用传统Kar98步枪的2个步兵团还厉害,仅仅三个小时就硬生生吃掉了一个红军步兵团,在红军的防御体系上凿出了一个大洞,最后出发的突击队最后变成了率先突入红军心脏部位的匕首,曼施坦因大喜过望,一面命令该突击队调整攻击方向,一面尽最大努力给27军施加压力。
面对4个师又1个突击队的猛烈进攻,卡尔波夫一下子感觉压力山大,即便德国人和他一样几乎没什么坦克,但德军为数众多的半履带装甲车却控制了场面,成了后撤部队的噩梦——他们不断被追上又不断被消灭,后撤路上堆满了红军的累累骸骨与鲜血。
在叶廖缅科的命令之下,近卫第二集团军开始向更加下游的库迪诺夫反向迂回,距离57、62、64三个集团军交战的核心区域足有180多公里,不过他们固然是避开了德军的监视,但也因为离开太远且需要隐蔽自己的行踪,因此该集团军没能在指定时间内实现浮桥架设与渡河,一直拖到下午14:00,第一道浮桥才建立起来,1个半小时之后,一个近卫步兵师率先渡过了河。
虽然近卫第二集团军选择的地点和时机具有隐蔽性,但他们的运气却实在有些糟糕,在顿河上游、河曲部笼罩在大雪中时,顿河下游的气候却是个阴天,没法向中上游出动的德国飞机一直在配合下游德国防御部队作战,其中有一架迷路的飞机无意间发现了近卫第二集团军的渡河企图,大惊失色的飞行员立即向集团军群指挥部报告,到16点时,大批BF…109掩护着斯图卡们赶到,红军架设的4道浮桥被摧毁了3道,两岸留下了大批红军尸体,特别是排队准备过河、压根没做好防空准备的近卫第6坦克旅很快被德国空军干成了一堆废铁,气得该集团军司令员马力诺夫斯基七窍生烟但又毫无办法,等增援的红军飞机赶来时,德军早已完成了空袭动作回去了。
虽然空军及时出动阻碍了近卫第二集团军的偷渡,但曼施坦因却感到了事态严重:天色昏暗,空军已几乎不可能再出动,被摧毁的浮桥俄国人只要再花4…5个小时就能全部修复,如果红军速度够快,明天上午天明时分就能将该集团军主力运送过河,他与海因里希、韦勒等人紧急讨论后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一方面让顿河下游的8个师尽快调整部署,分出2个师去阻击、围堵该方面红军部队,然后一咬牙,吧手里捏着的最后一个预备师——步兵168师也放了出去。
这次没人对曼施坦因的行为表示反对,大家都意识到形势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不能在该红军集团军进攻罗斯托夫时率先消灭河曲部红军,则整个计划有面临全盘崩溃的局面,现在的调整措施仅仅只是权宜之计——顿河下游的防线已经拉长到了350公里,靠8…9个步兵师是根本守不住的。
司令部里的气氛很沉闷,海因里希策划着将现有防线上驻守的步兵师抽调一个出来用于紧急支援,但总体兵力依然不敷使用,但到了18时,一直愁眉苦脸的韦勒收到了电报,沉闷的脸色瞬间变成了狂喜。
“长官,好消息,好消息,莱因哈特来了……”他挥舞着电报纸,几乎是风一样地卷进了司令部。
“来了?他在哪里?”曼施坦因和海因里希也激动地站立起来。
“他去突击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了。”
“什么?”众人大吃一惊,连忙凑到沙盘前观察,几天前霍特大将还向司令部通报说准备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牵制性进攻,怎么一转眼就到了西南方面军侧翼?难道是一小部分兵力?
曼施坦因追问道:“他派了多少人?有装甲师么?”
“是第四装甲集团军主力,一共500多辆坦克,大约有16万人……”
“这么多?”曼施坦因兴奋地挥舞着手,“霍特不是带他们去对付布良斯克方面军了么?”
“霍特大将带着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伪装成集群主力在原地防守,派遣莱因哈特将军率领装甲力量向南突击,明天凌晨预计可以接敌……然后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将该方面军的主力集中抽调过河了,他身边只剩下一个集团军和司令部,还不到10万人,最多只有100辆坦克,他们争取优先打掉他……”
好!所有人都高兴起来了,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瓦图京的部队给罗斯托夫左翼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本来已考虑要抽调部队回防,都因为正面敌军压力过大而放弃了这个打算。
“回电:我们赞同他的做法,并会为他创造条件。”曼施坦因想了一想后下达了命令,“让左翼防御部队后退,放敌西南方面军的部队前进。”
“后退?”所有人都愣住了,“万一瓦图京的方面军总部迫不及待过河怎么办?”
“没这么快,让红军进攻部队向前走一点,让他们和司令部拉开一点距离,这样后卫部队遭遇突击时也不会有太多兵力去救援……”曼施坦因狡黠地笑道,“能不能抓住瓦图京我不在乎,但那10万人的后卫部队我要了!”
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凌晨2点,在河曲部战斗进展到如火如荼的时刻,在西南方面军主力顺利向前突破的时刻,猝不及防的瓦图京撞上了疾驰而来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主力。
14日凌晨3点钟,迷迷糊糊的朱可夫被人从床上紧急叫了起来,这个可怜人一直在莫斯科独立支撑大局,一边接受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人的冷嘲热讽,一边接受着斯大林的高压批评,早已经心力憔悴。总算华西列夫斯基今天白天赶到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部协调指挥,及时敦促了近卫第二方面军过河,斯大林同志脸上才有了笑容,但现在收到这个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遭受围攻的噩耗让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哪里来的德国部队?曼施坦因的部队不都在顿河沿线么?”
“是霍特集群的装甲部队。”
“他们不是在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对峙么?”朱可夫感觉怒不可遏,“今天下午该方面军还说敌人防御体系完备、装甲力量充足,要求我调遣更多的空军和坦克给他们,霍特不可能既在布良斯克前线又在西南方面军侧翼!”
“这个……”总参谋部的值班参谋们都无言以对。
很快,朱可夫的疑问被打消了:西南方面军发来电报明确告知,向他们进攻的有3个德国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全部是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主力,他们猜测霍特根本不在布良斯克前线,那里充其量是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伪装的主力部队……
第56章 大河曲部之战(完)
摆在朱可夫面前的局面很棘手:如果瓦图京的主力部队不去救援自己的后卫,一旦后路被截断,该方面军同样有可能陷入被前后包围的境地,届时如果围攻河曲部队的德军腾出手来,那该方面军就会面临着顿河右岸、左岸、河曲部三个方向德军的压力,西南方面军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的;可如果该方面军主力部队回师去救援,先不说能不能及时赶到,围攻罗斯托夫侧翼并逼迫河曲部德军的计划就先破了产。
“怎么会这样?”他恨恨地一拳头砸在桌子上,现在是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维谷。
少顷,更大的坏消息来了,27军被德军分割,21集团军司令部与总参谋部失去联系,河曲部各师、军均陷入苦战,但德国人的战斗力似乎还源源不断。
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参谋们接过后只问了一句便紧张地递给朱可夫:“斯大林同志亲自打来的电话……”
他深深吸了口气,竭力平静了心情并接起了如有千钧重的话筒。
“康斯坦丁同志,现在前线的局面应该怎么办?”斯大林的言语中居然破天荒的没有责备与批评,反而有点后悔与不安,似乎为自己没有听取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提前消灭霍特集群而懊恼。
“现在的办法……”朱可夫没去想斯大林情绪变化的原因,他苦笑了一下,“西南方面军立即停止进攻,以主力回救后卫,同时命令河曲部21、24集团军所有部队发起决死进攻拖住该区域的德军,至于近卫第二集团军……”
斯大林连忙接上话头:“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向罗斯托夫进攻,迫使曼施坦因回兵救援。”
“千万不能这样!”朱可夫忍不住在话筒里叫了起来,“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告诉我,在将第57、62、64和近卫集团军派出去后,叶廖缅科身边也只剩下一个集团军了,他现在的处境和瓦图京同志太像了,万一克莱斯特集群有异动……”
虽然没直接说明什么,但他描绘的可怕场景还是让斯大林倒吸一口冷气——想到叶廖缅科有可能遭遇类似瓦图京的同样命运,他的手无力地低垂了下来。
“好吧,那您说该怎么办?”
“暂停进攻,保住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部,避免给克莱斯特集群以可乘之机。”朱可夫解释道,“还有就是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击破当面敌军阻截……”
话筒那头沉默了半天,最后说道:“先按你的意见办吧……”
放下话筒,朱可夫只感觉自己后背上的冷汗全都涌了出来。
11月14日清晨5点,朱可夫代表红军总参谋部发布指令:一方面命令西南迅速回救后路,阻击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另一方面指示近卫第二集团军迅速后退,巩固现有阵线,同时还要求顿河河曲部被包围的21、24集团军发起决死进攻,死死拖住当面敌军。
这个命令彻底葬送了河曲部被围部队的最后一线生机:如果不进攻、不阻拦德军部队的话,他们还能多支撑一下、多保留一点部队,但决死攻击令下达之后,本来已伤痕累累的部队彻底变成了一群扑火般的飞蛾。
因为这道命令的存在,好不容易以4000余人、50多辆坦克为代价取得突破的近卫集团军只能悻悻然退了回去,连带57、62、64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也都开始收缩——叶廖缅科知道瓦图京的遭遇后由衷感到后怕,他的情形与瓦图京几乎一模一样,这时候他更加痛恨起罗科索夫斯基来,如果对方把坦克第4集团军拨给自己,何至于如此功败垂成。
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里坐镇的华西列夫斯基无言以对,在好言安抚了叶廖缅科和赫鲁晓夫之后,他又匆匆忙忙赶去顿河方面军司令部,希望看看罗科索夫斯基有什么扭转局势办法。结果对方双手一摊,表示对此无能为力,甚至话锋一转抨击起总参谋部的乱指挥来,他的情绪很激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