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大林的想法显然还不太一样,他当初是憋足劲希望向南发展、夺取新疆的,结果三区革命闹腾之后,中共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出现了被斯大林批判的“民族主义情绪”,让他非常不高兴,连带和中共的背靠背计划也松弛下来。
“你知道么?中国同志还建议和我们一起去进攻满洲,由我们主攻,他们提供侧翼牵制……”
贝利亚摇摇头:“他们太乐观、太天真了,难道他们去进攻满洲,重庆当局就不去打他们了么?现在那些南方军阀急于跳上德国人所谓的反布尔什维克战车,正愁没有借口……”
“对了,您说起这个,我忽然想起另外一条消息。”贝利亚汇报道,“他们的情报负责人李克农信誓旦旦地表示,日本在往国内抽调兵力,认为这些兵力会去进攻苏维埃的远东部分,让我们提高警惕。”
“远东部分?”斯大林大笑着摇头,“日本如果说要进攻海参崴,说不定还有点说服力,进攻远东那些地方干什么,打下来当跳板去进攻阿拉斯加么?”
话音刚落,华西列夫斯基的电话忽然进来了,声音非常低沉严肃:“斯大林同志,我有个消息需要向您汇报。”
“什么事?”
斯大林“咯噔”一下,面上还很能沉得住气。
“日本侵略者背信弃义,于40分钟前发起了对勘察加半岛的突然袭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遭到联合舰队空袭,预计炮击和登陆很快就要展开!”
“混蛋!”斯大林同志气急败坏地扔掉了手里的雕花烟斗!
第83章 通向铁幕之路(86)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是勘察加半岛第一大城市,也是该岛主要的人口聚集区,不过由于勘察加气候寒冷,实际上人口总数从未超过12万,这还是包括了至少1。5万军队和警察之后才计算在内的总数,所以在联合舰队全部武力再加一个关东军师团的进攻之下,迅速沦陷是不可避免的,华西列夫斯基一听空袭的规模就知道完蛋了,整个港口上空全是日本飞机,可怜的苏维埃红星要么被击毁在机场,要么就在匆忙起飞中陨落。
贝利亚也大吃一惊,刚才还说日本不会进攻这些不毛之地,转眼就有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也感觉非常诧异。
“为什么?”
“外交系统收到的理由是,由于我们往美国派遣了大量的人员参与日美战争同时不肯予以合理解释……”
这个理由其实在夏威夷打下来之后就反复说起了,在后来美共暴乱后又说起了一番,斯大林当然不会承认这件事,一口咬定是部分人员的自发行为,但日本出发点也不在于要追究这个责任——堀悌吉就是要找一个打的理由,找来找去其他没有合适借口,便只有这个理由了。
为了让这个理由成立,外交大臣谷正之还故意提了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赔款1亿美元。
别说这笔钱东俄拿不出来,就算能拿出来也不会轻易给日本——否则还真坐实了东俄干涉日美战事的罪状。
于是日本现在就用这个罪名发动了进攻,名目很好听,也不是对东俄全面宣战,只叫做:布尔什维克预防战争,要把勘察加半岛建设成为扼杀布尔什维克传播的第一道防波堤。
“其他地方有异动么?”
“没有!关东军进入了战时状态,总参谋部对远东方面军也发出了指令,朱可夫同志打算他去海参崴坐镇。”
“不能这么轻易地让日本的阴谋得逞!我们必须发起反击、狠狠的反击,在满洲方向开火!”斯大林顿了顿,“对了,我会和米高扬同志打招呼,让他去联络中国同志,让他们抽调30万大军去进攻满洲,配合我们的侧翼。”
贝利亚摇摇头:30万军队中共大概是能凑齐的,可这30万军队的装备就惨不忍睹了,目前中共虽然也在向机械化、装甲化探索,但手里拿到的包括飞机、火炮、坦克总共加起来只能最多装备不过5万人的部队——再多也没用,会用这些装备的人就只有这些,这还是苏联教官派下去手把手教出来的。不过指挥上由于陈赓带着观察团去印度参战了一次,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他从原所在的386旅退出,另外单独组建了第十八集团军教导旅,优先挑选各部队尖子并按照现代化战争要求予以训练、配备。
说是一个旅,实际上人数超过了1万人,按照延安的规划,里面的骨干要在先期接受完训练之后再回到其他3个旅中担纲,然后再如种子发芽一般盘根错节地散开,直至全军掌握现代思想——现在拥有北方9省地盘的中共正规部队连同地方民兵、赤卫队已有150余万之众。
不过华西列夫斯基的回答很古怪:“我建议我们暂时还不能动手,上次进攻失利的情况还历历在目,建议等朱可夫同志到一线后查明情况再汇报,并请党中央再做出决定。”
华西列夫斯基表面上没有否定斯大林的想法,但在实质上却试图反驳斯大林的话,这让后者很生气,但也无话可说——部队压根就没有接到过进攻满洲的任务,至少也得有个准备过程吧?
正说话间,赫鲁晓夫走了进来,用略带夸张的口吻说道:“斯大林同志,我有个重要消息需要向您汇报。”
斯大林心里一惊,因为政治局委员们是有任务分配的:伏罗希洛夫主管军工,米高扬负责对中共的联络,贝利亚负责内外部情报搜集,赫鲁晓夫负责对西俄的统战,莫洛托夫负责对外外交,现在赫鲁晓夫说重要消息,斯大林误以为弗拉索夫也打过来了,心情很紧张:“白卫军进攻了哪里?”
“进攻?额……没有……”赫鲁晓夫一愣,随即解释道,“不过弗拉索夫确实通过中间人向我们传达一个消息,要警惕日本,日本很可能在近期要动手。”
“不是近期,是今天,华西列夫斯基已打来电话,日本进攻了。”
“海参崴?”现在轮到赫鲁晓夫大吃一惊了。
“不,勘察加。”
“日本人脑子坏了么?去打那里干什么?”
“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斯大林愤怒地说,“我说要布置从满洲进行反击,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劝阻了我,还说卫国战争头一条经验教训:政治不能压倒军事!赫鲁晓夫同志,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我也很绝望啊!心里是这么想,不过赫鲁晓夫面上工作滴水不漏:“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顾虑的情况是对的,不过,那是因为他不掌握全面情况,我这里的最新情况可以打消他的部分顾虑。”
斯大林这才想起贝利亚是来和他汇报消息的,连忙问:“什么事?”
弗拉索夫说:“虽然他和我们理念不同、立场不同,但至少也是俄罗斯人,不会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的土地被日本人夺取,所以,一旦出现日本进攻我们并占领土地的行为,他会支持我们的抵抗。”
“他要派兵?”
“派兵是不可能的!德国也不会支持,不过可以做点其他工作……联络人告诉我,乌拉尔山口的军队会利用这个时机换防,显示他们无意趁火打劫的目的,同时他还会出售一批军火给我们,当然我们要付钱。”
“军火?”斯大林一愣,“他肯卖军火给我们?德国人不闹翻天?”
“恰恰相反,这些是希特勒默许的,德国人给了弗拉索夫一批二手美国、英国军火……您知道的,弗拉索夫基本不装备英美货,唯一装备的那个Ss亚美利加集团军也回国了,所以目的很明确,这是希特勒借弗拉索夫的手卖给我们!”
贝利亚心想:帝国主义还真是狡猾透顶,前段时间还对布尔什维克喊打喊杀,号召建立全球“反布尔什维克”联盟,话音犹在,这头又通过弗拉索夫卖军火了——果然利益两字比意识形态什么的靠谱多了。
“这事件好事,虽然弗拉索夫一天也没放弃和平演变我们的企图,不过至少这件事做的不赖。”斯大林欣慰地点点头,“如果白军不跟着凑热闹,我们就可以从乌拉尔山这里调遣20万军队下来,这样进攻满洲就有把握了……贝利亚同志。”
“在!”后者条件反射般地立正。
“您通过其他渠道去查证一下,看看是否属实?”
第84章 通向铁幕之路(87)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抵抗非常虽然已尽到了最大努力,但在联合舰队压倒性的优势面前,他们是根本无能为力的,到第二天上午,也就是8月13日上午,日军已基本控制了该城并在逐次肃清抵抗。凡搞不定的地方,关东军也不硬打,在满洲境内列车炮的教育下,他们现在也学乖了,不想再白白填人命进去,便召唤海军舰炮发射,直接用203mm甚至金刚级的356mm舰炮去轰平。
毕竟,关东军到勘察加来是为了抢功劳好分田地的,并不只是为占领土地而占领土地,所以大家还是很谨慎,谁也不想在最后关头把性命搭进去。对于陆军提出的火力支援要求,小泽治三郎也很爽快地同意了。有些参谋们抱怨陆军变得娇气时,小泽就笑了:“诸君不要舍不得这些炮弹,金刚级服役已经35年了,眼下大战基本结束,诸位难道还指望他继续服役35年?”
众人哑口无言,最后才有参谋问:“那……那……金刚级会被拆解么?”
小泽治三郎叹了口气:“你们关注过柏林阅兵仪式的内容了么?德国和欧洲后续舰艇建设没有一艘是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连重巡洋舰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这些巡洋舰上面,别说203mm口径的火炮,就是15厘米级别的火炮都没有,一律全部装备128mm高平两用火炮,这是一个显著的趋势,巨舰大炮真的要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存在。长官说两艘金刚级可能最后会被拆解掉,长门号会改建为帝国海军历史博物馆,至于三艘大和级……”
“大和级也要拆解?”
小泽摇摇头:“这还不至于,大和级至少还能再服役10…15年,不过我个人预计10年差不多了,然后就该彻底进入封存状态——我们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到使用都不一定了,今后的军舰将是火箭的天下。最远的舰炮才能打3万多米,最近的火箭却能打100多公里,而且火箭的批量建造成本未必比大和号的460炮弹大。460mm舰炮只有大和级才能扛得动,而威力同样巨大的火箭,却只要一艘1000的护卫舰就能带着走,从作战消费比来看,你们觉得如何?”
由于传统思维的束缚,日本海军接受新事物是比较慢的,哪怕一心一意鼓吹舰载机和航空主兵论的这派军官,对火箭的运用也满半拍,不过小泽在德国呆的时间足够久,充分了解火箭航母尤其是武库舰的威力,因此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在内部军事变革会议上,他提出一个观点——要把火箭当成是飞行的鱼雷来对待。
这个飞行鱼雷的比喻一出,立即就在联合舰队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最终被接受——鱼雷就是小艇对付大舰、主力舰的武器,奈何受制于射程原因,必须冒敌军军舰的火力才能抵近开火,现在有远距离的火箭开用,那些巨炮一下子就变成了摆设,只有对地攻击还有点效果。日本对鱼雷的发展是十分痴迷的,不然也不会有93氧气鱼雷这种变态的产品,现在小泽提议飞行鱼雷,立即就奠定了发展火箭驱逐舰、火箭护卫舰的思路。
把金刚级拆解、长门号改造就是出于节约力量发展新军舰的用意。
不过很快堀悌吉传来了新的命令:“让舰炮不要打得太凶,炮弹留一点还要用。”
“还要用?”众人迷惑不解,还要去打哪里?
小泽皱着眉头看看地图,叹了口气:“长官说不定还要帮着关东军去海参崴来个侧翼登陆……”
草鹿龙之介也摇头:“如果关东军知道长官这么费心费力帮他们打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裁撤他们的部队,不知道会怎么想?”
“所以政治这东西太复杂了,我还是专心琢磨战术吧。”小泽无可奈何地说道,“最近很多人和我反应白龙号问题多多,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少,质量比大凤号差不少。”
“赶工出来的军舰,质量能好才怪。”草鹿龙之介也是毫无办法,“你看长门号这么结实,陆奥就多灾多难,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初为了赶华盛顿海军条约这个门槛才拼死拼活赶工的么——日本这个水平就是这样,总算过了20年进步了一些,白龙号只有小毛病而没有不可逆转的大毛病。”
根据海军省的规划,白龙号在使用后的经验总结将在下一级改白龙中予以吸纳,同时吨位适当再放大5000…7000吨,一边为容纳防空火箭腾出位置——尽管日本连最基本的巡航火箭都没研究成功呢。
“长官,您估计下一步俄国人会如何反应?”
“以斯大林的性格,吃了亏他一定要找回来,勘察加他是不可能反击的,只要有一个加强后的陆军师团和舰队补给,基本上固若金汤,我担忧的是满洲方向。”堀悌吉虽然已卸任枢密使就任国策顾问,不过他本人和联合舰队上下都没这个具体的意思,依然唯其马首是瞻。
“满洲的话,梅津大将布置了牢固的防线,所有军队已进入戒备状态了。”
“他只防了一头。”
“你是说……中国共产军?”
堀悌吉点点头:“如果我猜测的不错,中国共产军会应斯大林的要求去攻击满洲,所以我准备动用中国军……”
“您要用冈村的中国军去打共产军?”
“不,撤退!”
“撤退!”松田千秋楞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即将与重庆当局达成协议,中国派遣军要在6个月内撤退完毕,我的想法是提前撤军……只要我们一撤军,没有后顾之忧的重庆当局难道不会北上进攻么?”
松田千秋恍然大悟: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这办法不是我想的,是冈村提出并经过石原认可的,他们原本主意还要更激进一点,请重庆派出志愿军去进攻外蒙古,我考虑后拒绝了——这样我们在远东介入太深,会酿成不可避免的事端。”堀悌吉看了看窗外,“我的目的是封住斯大林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将来左边有北桦太、右边是勘察加,我们只要派一支分舰队就能封锁住,避免美苏直接往来,至于他们想通过白令海,那就更简单了,那里有近半年冰封期,不冰冻的时候,上潜艇就是了。当然,飞机运是可以的……我等着美国人造飞机给斯大林运物资。”
松田千秋愕然:“现在美国都这样了,还会给斯大林援助?”
“利益是永远在变化的……杜威这个总统,能当几年还不一定呢……反正我不太看好。”
第85章 通向铁幕之路(88)
松田千秋再次哑口无言,他发现堀悌吉的思路完全是跳跃性的,基本上会忽然辐射开来,但从全局考虑,他的想法是有充分现实意义的。明仁在旁边听得很仔细——这可都是大战略啊,老师的看家本领可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
“殿下,以您的看法,冈村部队撤走后,中国南北打仗谁会赢?”
“这个……”明仁歪着脑袋想想,“如果都没有外力支援,我觉得南方军能赢,但现在北方军背靠俄国,所以……”
“这个观点我认同,不过有一点我不认可……如果双方都没有外力介入,我认为北方军能赢。”
“为什么?北方军不是兵力更少、武器更差么?”
“但他们有一个武器是南方军不掌握的。”
“是什么?俄国人给的坦克么?”
“分田!”
这句话宛若一道晴天霹雳,立即把明仁给震醒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道:“老师,分田的威力真有这么大?”
“比您想得还大!”堀悌吉问道,“帝国农村的痛苦、农民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情况殿下清楚么?”
明仁想了想,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
“帝国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他的姐姐、他的妹妹却因为生活所迫活不下去,被迫去军队充当慰安妇,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殿下,是这些女子不要脸么?军队不止一次发生这样的事,军人兴高采烈地过去放松,然后抱头痛哭地出来,为什么,他不是良心发现,他是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殿下,一个联队有一桩这样的事就足够士气崩溃了,但据我所掌握的秘密消息,这种事不少于20次!”
明仁的小脸蛋涨得通红,他当然知道慰安妇是什么,这种事情却是头一次听说,他牙齿咬得嘎嘣嘎嘣响:“是哪些昏官把他们弄到军队去的,都该杀!”
“杀不过来,再说,日本就这么苦,去当慰安妇勉强还有条活路,不当慰安妇,连活路都没有,你知道么……士兵们捐躯后发放抚恤金时,亲属们没有一个去关心骨灰,却为争夺抚恤金打起来……是他们没有人性么?不!他们太苦了!”堀悌吉话里充满着惆怅,“天诛国贼、昭和维新,海军4个陆战旅横扫日本列岛,殿下,你真以为是柴崎惠次很能打么?”
这件事明仁低着头不敢说——这件事裕仁交代过他,不许打听,不许掺和。
可不掺和怎么可能?昭和维新时期他是跟着武田攻去见部队的,除了堀悌吉在码头开刀杀人那一幕他没有亲眼目睹之外,其他所有他都看到了。就连一贯忠于皇室、由武田攻亲自带队的近卫师团官兵都在私下议论。
“海军干得漂亮!”
“到底是堀大将!这事情只有堀大将干得出来!”
“想不到咱们陆军的田还要海军给我们分,真是羞愧啊……”
“算啦,陆军不是没搞过维新,咱们近卫师团为此死了多少人?有用么?上头不想改,你想死也是白死……”
“所以只有海军这样,把人杀个遍就好了。”
于是堀悌吉“两诛亲王、三杀首相、四灭财团、众军分地”的名声就这样奠定了。
堀悌吉背过身去:“这种一呼百应的声势背后,是积压了几十年的愤怒、怨恨和敌视,我所做的,无非是应势而起、趁势而为,只不过让这种氛围稍微减轻一些,如果再不分田,再像以往那样这么干——上层占尽便宜,下层卖儿卖女,殿下,下次维新就轮到你我头上了。”
明仁怵然而惊:维新还是小事,真要是一把火把皇宫冲了怎么办?那自己岂不是亡国之君?
“北中国在分田,南中国在干什么?是在搜刮以便有财力向我们买军火,您觉得分完田的农民会跟南方军走么?他们不会抵抗到底?”
“这……”明仁叫道,“这样中国局面岂不是很危险?”
“所以帝国陆军不能再介入了。”
“那局势恶化怎么办呢?老师?”
“好办,去打俄国!”堀悌吉点点地图,“延安背后站着斯大林,只要延安要南下征服或对我们有企图,我就去打斯大林,让斯大林控制延安。”
“延安一定听斯大林的?”
“听亦可,不听亦可。”
“这句话我没懂。”
松田千秋解释道:“殿下,长官的意思是,听了,那延安的行动便被限制住了;不听,那延安就会与斯大林有裂痕……便于我们将来操作。单独共产军和单独俄国人都不可怕,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大问题。”
明仁点点头懂了:“那怎么去打俄国人呢?”
“只要帝国控制着制海权,太平洋上任意一点我们都能打,打完我们再撤,撤完将来可以再打……我们要始终用海军牵制住斯大林,不让他闷声不响囤积力量,必须每隔一段时间给他放血——理由嘛,还不好找?”堀悌吉笑笑,“斯大林逼急了就会去打满洲,这样正中下怀,满洲我们部署了严密的防线,有大量的物资和技术兵力储备,就俄国那3000万人口,能抽出多少部队来对付,死一个少一个。”
“不对啊,老师,俄国没人,斯大林可以武装中共啊。”
“殿下,您对布尔什维克还是不太了解。”堀悌吉笑笑,“这样武装起来后,中共力量大了,世界布尔什维克运动听谁的?谁才是中心?俄国布尔什维克虽然让其他人都不讲祖国,但一涉及自己,马上就是武装保卫苏联——你说,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是不是只有一个祖国、一个中心呢?万一搞出两个,听谁的?”
明仁笑了起来,不过最后他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这个,老师……日本为什么不能本土分田呢?”
“那样要杀的人就太多了,我也下不了手,再说,日本国内土地这么少,何必大家都挤在一块?去南洋、去印度、去新西兰都是新天地,哪里不比在本土舒坦?我甚至觉得,将来经营好了,帝国迁都也可以……日本地震这么多,说不定那天就全部毁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
短短几句话,明仁就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武田攻那里是学不会的,不是说武田攻笨,而是武田攻的层级不够、视野还不够大,他心里忽然在想:老师一个劲主张印度驻守,他不会想把帝都迁到印度去吧?
想是这么想,嘴上没敢问出来。
“长官,冈村大将发来电报,第一批3个师团已启运。”
“很好,联合舰队去海参崴,给斯大林的下腹部来一下!”堀悌吉笑笑,“殿下,您很快就可以看到大和号炮击海参崴了,将士们如果知道您和他们在一起参战,一定会无比勇猛的。在你见识真正的战争场面后,你对国家、对执政、对未来一定会有全新的考虑!”
明仁大喜:“谢谢老师关照!”
第86章 通向铁幕之路(88)
“朱可夫同志,上级命令我们发动进攻么?”
朱可夫点点头:“斯大林同志确实有这个考虑,但我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都不建议这么做,至少现在不这么做。”
“为什么?”托尔布欣下一句话脱口而出,“是要等中国同志发起侧翼牵制进攻么?”
“这是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同志的牵制性进攻未必会如约发起……”朱可夫解释道,“中日之间很快就要签署和平条件,日本现在帮重庆政权把军队从中西部往北边调,这些军队将会隔断中国同志和满洲之间的联系。”
这个办法是张群等人商定的:为了平衡南京沿海一带自治区,重庆当局向日方提出要求,日本从京津唐地区撤退、从山东半岛撤退后的这些地盘尤其是大城市地盘都要留给国党。
冈村同意了这个做法,作为交换条件,青岛港开辟为自由港——联合舰队可在通报后予以停留,日本陆军负责维持治安,实际上这是个由日本控制的大型军港。
对这个条件,蒋介石忍了,因为日本一旦交换,他就可以得到京津唐和山东半岛等一大片地区——这是中原大战后他死活都没能染指的地方。现在云南、贵州、广西已完全落入中央军的地盘,一旦南京自治区加入,等于国民政府实际上能控制的地盘比当初还大、还多。更重要的是,按照一帮狗头军师的理论,隔江对峙总是不利的,如果能在华北、胶东插一手,那就有两翼夹击的可能。
虽然国民政府的海军相对于联合舰队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但这个零头对中共而言已算是比较庞大了,更何况一旦接收南京政权,那里还有一支不大不小的舰队。而日本也多次表示联合舰队要处理一批军舰,有需要的都可以来买,价格保证实惠。暹罗、印度国民政府甚至伊朗都伸出手说要买,重庆方面当然也是很眼馋的——有了海权在手,京津唐、胶东就不是孤立无援的死角了。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朱可夫知道米高扬交涉得不太顺利:西柏坡同意是同意夹击日本,不过以实力不足为由,提出了一大批装备、材料、工业设备的支援要求,说是买,但现在中共也拿不出钱来,只能先欠着慢慢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补,问题俄国老大哥自己也揭不开锅,再加上这些粗大笨重的东西如果不走水路要想运过来基本让人绝望。
这个态度不但米高扬不满意,斯大林更不满意,认为中共现在底气足了、翅膀硬了,有自己的算盘和小九九了,开始不把俄国老大哥放在眼里了。更重要的是,延安推行的分田到户政策让斯大林很不满意——这不是离经叛道么?农业不发展集体农场能搞得起来?没有一大二公,共产主义优越性如何体现?如果延安这条道路是对的,那岂不是说俄国这条道路是错的?
路线问题可是最原则、最核心、最没有妥协余地的问题!
路线斗争可是要死人的!
潜伏在身边的阶级异己分子可比外地要可怕的多,日本人不过就要个勘察加,不会拿苏维埃怎么样,如果苏维埃的根本指导理论站不住脚,那就是“国家要变修、人民要受罪!”,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啊……
所以他不止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批评分田到户是“小农主义思想的残余”,不是纯粹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顶多算“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当年共产国际放个屁都是香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回国就夺了权,现在还有谁能从延安这批人里夺权?最有实力的王明因为多次被批斗已跑去国民党一边当了特务,虽然混了中将军衔,但几乎没有什么建树。
而北中国9省地盘在手,愈加说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延安整风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还加上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金钟罩,当初为和中国同志背靠背,这一条斯大林是捏着鼻子认的——没办法啊,当初经典语录说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建成,他硬生生改为可以在一国建成,他能改,延安为什么就不能改?
不过朱可夫有一点不清楚:延安之所以对向北进攻兴趣不大,除技术装备差距太大外,还有现实制约——一旦重庆政府和平条约一签署,很快就会面临内战。虽然延安一直在主张“和平建国”、“联合政府”,但要求他们放弃军权这一条,延安就不可能答应,等分田到户政策落实后,南北“和平建国”的道路就被彻底堵死了——难道把分的田再收回去?
如果30万大军这边进攻满洲不力,这边又遭遇进攻,岂非腹背受敌。
而从参加过援印战役的观察员来说:单纯从战术运用和技术装备来看,关东军的实力超过当初印度军的实力,而中共自己的部队——哪怕是那5万相对而言的机械化部队也达不到印度英国军队的平均水平。现在中共手中最好的坦克还只有38t和t26,三号坦克都没有。
而国党手中却有一大批三号、突击炮和英法美的坦克(谢尔曼是例外,日本全部打包全收了),关东军的主力是T…34(包括日本自己制造的同等级产品)、谢尔曼,另外再搭配部分虎式,从技术代差来说实在太远。即便是这样,38t和t26损坏后的配件也没法生产,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