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一直都在谈,但价格始终谈不拢……”杜勒斯叹了口气,“德国很狡猾,他们不要我们的领土,但却把传统意义上由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全部侵吞掉,然后又说要巨额赔款。”
奥本海默虽然是个学者,但并不代表他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一无所知,在他看来,如果将这份协议公开的话,美国老百姓是有可能接受的,因为德国没有要求割让美国领土——中美洲、加勒比海是什么地方,地理知识贫乏的美国人民根本不Care!他们最关心的是目前沉重的负担,越来越严峻的治安形势,看不到头的军事行动以及每天都在飞涨的物价,据说现在黄金已涨价到40美元1盎司了,足足比以前上涨了10%还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1929年危机是开工不足、需求不足造成的内生性崩塌,现在美国开工率几乎到了顶点,需求也十分旺盛,适龄人口也不存在失业问题,现在的经济困境是国家创造的财富被毫无意义地消耗掉了——1500亿这个数字虽然庞大,但真的如果放下来看,也就是一年略多的军事预算!
“你觉得可以接受德国的谈判条件?”
“不是可以,是被迫。”奥本海默苦笑道,“我们距离造出原子弹至少还有10个月的时间,能不能一次成功还在两说之间,这个时间段可供德国人造很多了,而且德国火箭又比我们厉害,所以哪怕靠原子弹打仗,我们也不是德军的对手,而再拖上一年时间,又是1500亿下去了,这1500亿投入到人民生活和科研之上,可以产生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确实也有人这么说。”杜勒斯点点头。
“另外,我们现在不光是德国问题,还有日本问题,至少,夏威夷岛要收复吧?打回来也好,买回来也好,总而言之需要解决,在这个时刻暂时不宜给自己招惹更多的敌人了。”奥本海默苦笑,“如果我是总统,我会以大无畏的决心批准这份合约的,当然免不了有一些小细节的纠缠……”
“但是,我们现在的担心是,如果允许德国力量渗透到纽芬兰、渗透到加勒比海,这对美国未来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可拖着不停战并不代表这个威胁就没有了……”奥本海默摇头道,“我认为随着科学的进步,距离今后不会成为双方互相威胁的制约,先进武器的威力才是。德国现在有2000公里的火箭,如果我没估计错,明后年德国就会有5000公里以上的火箭……就算没有百慕大、没有加勒比海、没有纽芬兰这些基地,在亚速尔岛上的德国火箭和上面搭载的原子弹也会成为美国人民头顶巨大的威胁。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想让美德力量恢复平衡,依靠的不是距离,而是科技和军队的战斗力。日本和我们隔得够远了吧,不照样来打了珍珠港?墨西哥和加拿大很近,但他们威胁不了我们!”
奥本海默的猜测还是靠谱的,目前布劳恩团队正在试验射程5500公里的v8火箭——这个庞然大物将拥有2级主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第一次试验已经成功了,减装药的火箭直接从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打到巴伦支海,一口气飞行了3200公里,布劳恩认为再展开10…12次试验基本就可以确保性能稳定了,最快将在1947年年末或1948年投入战备值班任务。至于用潜艇搭载,目前庞大的液体火箭是不可能放进去的,哪怕Xxx级那个巨无霸也不行,必须另辟奇径从固体燃料下手,恐怕至少还要5…8年才能完成实战化。
除5500公里的v8,布劳恩团队还在开发威力更大的V10火箭,该火箭同样也是液体燃料动力,不过拥有至少24台发动机并联,可携带核弹头实现1万公里以上射程的洲际打击,同时还可方便地改造为运载火箭——用于登月或发射人造卫星,实现元首提出的“德意志的未来是星辰大海”的宏伟目标。
热情高涨的德国科学家们连后续路线图都设计好了:1949年元首60岁生日之际,洲际导弹要能投入使用,如果有哪个国家敢挑战德意志的权威,大家不介意用百万吨级的炸弹教训一下;1952年要发射人造卫星;1959年元首70岁生日前要把德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让元首听到从月球传来的恭贺寿辰的声音。
美国人?他们的火箭现在连法国人的水平都不如,还是先等他们赶上法国水平再说吧。再说了,和平竞赛德国又怕过谁呢?
奥本海默的话激起了杜勒斯的共鸣,不过他不能直截了当地赞同,而是迟疑着说道:“美国人民也许会赞同,但中产阶级和财团是很难接受的,1500亿美元的赔款也让这件事复杂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下这个决心的总统也许将来……”
他没有说下去,但奥本海默完全是理解的:“我也知道这件事很难办,非常屈辱,但为了长久的未来,有些牺牲是必须承担的……德国人不就蛰伏了20年么?他们上次大战比我们现在惨得多,如果美国人民下定决心,我觉得是可以克服的……”
“但现在国内……”
“只能用强力手段恢复秩序。”奥本海默叹息道,“想不到我作为一个学者,今天居然说这种话,说这种违背我以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话——美国,不能再这样自由下去了!我们原来崇尚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如果持续延续下去,将来会造成美利坚民族的堕落和毁灭,倒是改弦易辙,重新恢复清教徒时代的克制、理性、团结和拼搏,美国还有希望,Wasp才应该是主流价值观,多元文化什么的,赶紧见鬼去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奥本海默最后还是来了一句:“我也就是这样发发牢骚,回到国内,我不会承认这句话是我说的……”
“我懂,我懂!”
杜勒斯明白,下这个决心何其之难,光是杜威一个人,施加一些压力就过去了,但后面一大批掌权阶级、财团、国会怎么看这些问题?
回到国内,德国人果然没有食言,欧洲之声广播响了起来,用冷冰冰的声音提醒道:兹定于美国华盛顿时间9月1日对芝加哥进行火箭攻击,因距离较远,尚无法精确打击,有可能落到平民区,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呼吁芝加哥居民快速撤离,实在不能撤离的,请躲入最好、最坚固的防空掩体,备好食物、清水、蜡烛和手电,我们将于9月3日结束攻击,切切!
当天凌晨,芝加哥爆发大骚乱,愤怒的人群冲击了市政府,国民警卫队连连对空射击都很难弹压住,最后被迫出动坦克维持秩序;与此同时,州际公路上全是仓皇而逃的中产阶级——大家都知道德国是说到做到的,说了要打船厂,东海岸的船厂各个都遭了秧,现在要打芝加哥,显然不是虚言恫吓。
危机进一步蔓延开来……
第131章 超级炸弹(11)
“我们在战场上遭遇了多次惨重的损失,目前局面非常不利……
敌人不但拥有整个欧洲、非洲和绝大部分美洲作为基础的资源和工业能力,还在东西两面对合众国发动了夹击……
敌人依托他们先进的科技开发了不少新锐武器、威力强大,无法防御,昨天落在芝加哥市的火箭就是他们新开发的强力武器,除此之外,德国人还发明了原子炸弹,这是一种威力空前、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颗炸弹投掷下去至少会毁灭一座中等城市,造成10…15万人的伤亡;
敌人发明的武器已被确认,而且还通过外交渠道获得了一份试验拷贝,经过我国物理专家的辨认,认为这种武器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德国很可能会投入使用;
我们也开发了火箭并运用于实战,但无论数量、射程还是威力,目前暂时都不能与敌人相提并论;
我们也启动了原子弹研究计划,甚至一度比德国更接近成功边缘,但由于间谍的破坏,导致我们功败垂成,不得不重新再投入研究,虽然这些可恶的间谍已被清除了一些,但我们遭到的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种武器能完工的日期可能还需要至少往后推一年;
在尖端武器领域我们有着明显的落后,在常规武器领域,除数量之外,我们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德国陆军坦克比我们的坦克威力更强、防御性能更好;德国空军采用的喷气机性能更佳、战斗力更强;甚至日本建造的超级战列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
在美利坚卷入这场战争之前,我们的敌人已席卷亚洲、席卷远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的军官更为冷酷无情,他们拥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经过训练的精锐部队,而美利坚被迫参加这场战争时,我们只有不到100万的军队,各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的盟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现在敌人的盟国越来越多,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我必须实事求是地指着:从军事战略到战术运用,我们的军官阶层和敌人是有差距的,合众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而我们的敌人有长期的军国主义传统;
虽然我国人民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浴血奋战,但也必须指出,我们对人的生命是非常看重的,而我们的敌人拥有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和军队指挥官,他们通常会迸发出野兽一样的恐怖;
虽然美利坚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遗憾的是我们平时在军事科技领域积累太少,在军队训练、动员体系方面建设并不完备,这是长期对国防不够重视、长期以为孤立主义能够让美利坚置身事外而导致的,我们面临的不利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原因所导致;
到目前为止,美利坚军人的总体伤亡、失踪已达到了将近150万人,平民损失大约在20万左右,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我们另外数十万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在敌军战俘营或为敌人效力,这是我身为总统深感痛心的;
东海岸目前持续遭遇火箭威胁,遭受威胁的平民达到数百万人,众多造船厂屡屡受到攻击;
从1941年被迫参战以来,我们累计花费在国防上的费用大约是40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以前对各盟国的支援和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物资,我们累计花费了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19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是1940政府财政收入的50倍,1944年政府财政支出中94%用于这场战争……等于每个美国公民承受了3000美元、近乎2年平均工资的损失,这是个相当骇人的数字;如果要想继续作战并取得胜利,我们可能还要再付出5000亿以上美元,300…400万人的生命,这是极其高昂的代价……”
“为此,经过反复思考和痛苦抉择,我考虑与德国正式寻求结束这场战争!”
9月2日晚上,在芝加哥遭遇6枚v6火箭攻击之后的第二天,内外交困、近乎走投无路的杜威终于召集了参议院、众议院要员,发表了绝无仅有的关于战争和形势的国情咨文,在这次咨文中,他一反以往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的常态,全面而又坦诚地向众人通报了目前情况,并给出了自己身为总统的建议——与德国寻求停战。
作为国会议员的政客们当然不比一般民众,比较清楚目前的状态,甚至还就国内各种各样的情况给政府施加压力,但真听到损失惨重、寻求停战的消息,也是目瞪口呆,感觉难以置信。150万军队,5000亿美元不论在哪里都是一个庞然大数,他们也完全惊呆了,随即就是反应过来,一个个上台抨击政府、参联会无能,导致目前这种局面,政府和杜威本人必须为此负责。
杜威凄然一笑:“诸位的指责,抱怨我都不会反驳,因为这是事实,如果你们要我承担责任,我绝不会逃避,辞职、弹劾、罢免甚至审判都可以,不过我只想最后陈述几点,
第一,本人就任总统不过9个月,这场战争是在这9个月中打输的么?是因为本人指挥打输的么?
第二,换一个人、换一批将领、换一届政府是不是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第三,真正导致美国失败的原因难道仅仅是4年不到的战争,战争以前孤立主义的心态,片面追求财政平衡而削减国防预算的行为,美国社会洋溢着的自由散漫和多元文化是不是同样有责任?换而言之,有没有体制的原因?”
既然杜威已经豁出去了,那议员们反而瞻前顾后起来:要杜威滚蛋是很容易的,但当初不是大家众望所归将杜威选上来的么?罢免了杜威换个副总统或者其他什么人来就能改变目前的局势?
很多人甚至在想:签署停战合约这种屈辱的事难道不放着杜威去办还要让其他人办?那才是彻彻底底的没脸见人了。
只有少数议员高呼坚持到底的口号,但杜威让人播放了原子弹爆炸的电影,巨大的蘑菇云冲击着他们的视线、他们的思想,让一切喧嚣都停止了下来,最后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某种程度来说,德国成功爆炸原子弹反而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帮助美国人做通了思想工作,终于迫使他们冷静地坐下来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
同时,原子弹爆炸也终于让胡佛逮住了间谍:德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在核物理学家团队中传播,有2个学者迫不及待地打听有关消息,被严密监控的FBI逮个正着,经过突击审讯,他们供认自己为斯大林服务,以前还把橡树岭的有关地点透露过出去,不过还没来得及打探有关技术资料……
虽然是斯大林的间谍,但胡佛认为这很可能也是德国间谍,他们打探到的消息通过俄国人传到了德国人那里!当然,也不排除有德国间谍,但至少终于有了一个交代,再没有交代的话,胡佛局长都想给自己太阳穴上来一枪了——被人赤裸裸嘲笑在反谍上的无能实在是太难受、太压抑了!
杜威和杜勒斯虽然不敢断定这一定就是导致橡树岭毁灭的黑手,但至少终于有个交代,他们感觉压力也要释放一下,再没有交代,天天被FBI盯着他们自己也要受不了了。
最后,终于有声音问道:“那么,德国开出的停战条件是什么?希特勒曾经多次呼吁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这个目标能实现么?”
第132章 超级炸弹(12)
杜勒斯苦笑着回答:“德国一贯在外交上没什么信誉,所谓不割地、不赔款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尽力争取一个好的条件是可能的。”
“有具体条款么?”
“暂时没有,在获得国会授权之前,我们不会与德国正式接触。”这一点杜勒斯立场摆的很正,秘密接洽一下是可以的,没有国会同意就商讨和平条件那把国家的体面往哪里搁?
而且他也没有说谎,他强调的是“正式接触”,与里宾特洛甫在里斯本碰头属于“非正式接触”。
“国务卿先生,依你看来,我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停止这场战争?”
“你是说全部还是指与德国停战?”
“这有区别么?”
“有。”杜勒斯强调道,“到目前为止,德国及其欧洲盟国未占领我国领土,但日本不但占领了我国海外属地,还侵占了夏威夷岛,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日本不同意交还夏威夷,这个和平很难达成……”
有一点杜威和杜勒斯意见是一致的:经济利益损失一点、势力范围削减一点都可以,被人压缩回北美也行,但千千万万土地丢不得,一丢了夏威夷,今后就说不清楚了,他们一个总统、一个国务卿将被历史永远铭记——丢掉美利坚土地的罪人。
议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实际上大家心态很复杂,有些人就认为夏威夷并不太重要,如果能少赔一点,丢了就丢了,因为夏威夷进入美国的时间很短,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将其当本土看待——这是极其理性的资本派。
大多数人是同意丢权益但不丢领土的,甚至隐隐约约还有一点期望,希望连款都不要赔,美国财政赤字已经居高不下,再赔上几百亿美元,什么时候才能缓过劲来?
他们根本不知道德国开出的新价码是1500亿美元,日本开出的是500亿美元——这同样是个令人大吃一惊的大数字;另外德国在土地上的要价虽然没有一丝一毫提到本土,但美国的周边割得干干净净,只给美国留下墨西哥和加拿大大眼瞪小眼。甚至霍夫曼还要拿到纽芬兰这个踏脚板——在导弹时代,这几乎是顶在华盛顿脑门上的手枪!
不过为了防止议员们情绪失控,杜勒斯还是有必要先谈一点外围条件,以便减轻负担。
“首先,从我外交工作多年的情况来看,目前中东、俄国、非洲、欧洲的政治势力变化和版图变迁我们是必须承认了……德国从1936年以来兼并的各种领土恐怕只能追认。”
大家心一沉,承认这种版图变迁就意味着德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以前英法德意俄五大国相互牵制,今后恐怕英法意俄四国加起来都未必是德国对手。
“其次,德国在南美的小动作恐怕也不得不予以追认,包括南美政治版图,那个德意志美洲共和国和巴西的政治走向……”杜勒斯想了想补了一句,“政府希望能尽可能保住我们在南美的投资,但这个市场和门罗主义形成的秩序恐怕是不能恢复了……”
众人又是一片摇头叹息,南美向来是美国的后花园,这次看来要完蛋了——他们还不知道德国已同意各国征收美国产业,甚至还要把美国势力从南美连根拔走。
“再次,德国和欧洲势力会严重入侵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四大岛一定会有德国力量的干涉……”
这点上杜勒斯说的很含糊,给人以一定的想象空间却又不把话说死。
“另外,我们对欧洲流亡政权的支持可能被迫停止,对欧洲抵抗力量和地下游击队的支持可能被迫中断,对其他爱好和平、参加同盟的盟友要说一声对不起了……”杜勒斯脸色惨白,“目前澳新已处于日德围攻之下,我们恐怕保不住这批太平洋的盟友,中国方面也会有很多问题……”
众人沉默不语。
“还有一点,我们在欧洲、在非洲的产业可能会丧失殆尽,战前放给欧洲各国的债权也会瞬间消灭,这会极大影响经济稳定……”
大家都无言以对。
“所以,今天我们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是准备和德国血拼到底,争取最后战而胜之还是在目前国土未被侵占,损失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寻求一条停战之路?”杜威扫视了会场一眼,“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与德国正式接洽谈判的授权……至少有机会听一听敌人的条件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这算是正常的套路,大家基本认可,但同时也深深理解:一旦接洽停战的风声放出,民心士气一定会猛烈下跌。
“对不起,我想问个问题,对日本你们怎么看?”
杜勒斯回答道:“从理智的角度说起来,既然对德国停战,对日本自然也要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过日本如果以坚持占领夏威夷为前提,我不能接受这样的和平,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接受?”
“能”的声音很少,“不能”占了大多数。
“或者,我们也争取获得一个与日本谈判条件的授权?”
“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将在辩论后进行投票,是否同意政府就停战与轴心阵营举行正式磋商……”
辩论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每个人上来都先指责政府一番,痛斥杜威和参联会不作为,也有人骂杜鲁门,不过骂罗斯福的人很少——大家总归要给死人留一点体面。
不过骂政府现在显然于事无补,这批政客们立即就围绕市场、势力范围、赔款等争论起来,民粹派认为应该争取少赔钱,远景派认为应该竭尽全力保住势力范围——这样将来才有钱赚
唯独有一点是共同的,美国的原子弹必须加快,火箭必须加强,少了谁的款子都不能少这两家的;
还有人提出是否先行停战,让德国承诺不再对美国投放火箭,杜勒斯表示可以这么谈,但问愿意付出什么对等条件,大家又沉默了——这个口可不好开。
杜威算是看明白了,所谓民主政体,就是有功劳的时候,大家一起上,说明是民主决策的功劳,至于有错误、有失误时,那就是政府的责任,总统的责任,议员们是被蒙蔽的,无辜的,甚至已预先提醒,预先警告过了;还有,军人都是饭桶,你看看人家德国、日本打仗打成什么样?我们不但投降,还有亚美利加党卫军——丢人不丢人?
这一点从几个议员喋喋不休地表示他们当初就不同意过分压缩国防经费,有先见之明,听得在场的参联会大佬们无不怒发冲冠——现在来说这个有屁用,只知道现在扯淡,当初怎么就不多付一些?真是自作自受!
特纳就在那里嘀咕:“这种体制和作风,值得美利坚军人保护他们么?我原来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当亚美利加党卫军,现在我懂了!与其听这帮混蛋扯淡,还不如调转枪口跟着希特勒去打仗,至少人家不会说这种狗屁话,人家上来就说是要打仗的!德国人民要面包、要秩序、要打仗,全他妈做到了,居然还打赢了!就是堀悌吉也不错,至少还懂得给人分田地,我们这里能有什么——光荣退伍通知书!阵亡通知单!过几年被人忘得一干二净,妈的,军国主义就是好!”
尼米茨眼睛一瞪:“特纳,你少说几句,真想将来蹲监狱啊?”
特纳摇摇头不说了,克拉克一阵苦笑,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作为一个懂战略但不会打仗的将军,他心里哇凉哇凉的……
最终,两院特别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同意通过外交渠道寻求停战条件,但战争目前还要继续……
第133章 超级炸弹(13)
“这是从德国人那里弄到的情报?”爱德华八世缓缓抬起脑袋,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盯着孟席斯,那张捏着情报的纸显然在微微发抖。
大C尴尬地笑了笑:“说句实话,这不是我们拿到的情报,这几乎是公开透露给我们看的,德国人就差直接把消息摆在我的案头了,我从华盛顿这个渠道也获悉了有关内容,首相和内阁进行讨论后已基本形成了意见,但在具体意见出台前,他认为有必要把这个消息先让您知晓,所以我奉命前来汇报。至于具体对策,艾德礼首相稍晚些时候会亲自和您谈。”
说是公开透露,其实是指里宾特洛甫在葡萄牙里斯本与杜勒斯会谈的消息放给了在葡萄牙的英国情报机构知悉——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德国爆炸原子弹的国家。
“他们这么干是什么意思?不能直接告诉我么?”爱德华八世有些气恼,“现在我们也是轴心成员,是希特勒的盟友!”
“这和轴心没什么关系,因为日本到现在也还不知情,德国完全另有打算。”
一说另有打算,爱德华八世便明白过来:这多半是指澳新问题。这问题比单纯的德美问题复杂多了,其中既有澳新与轴心集团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又有澳新与美国这个盟国,与英国这个宗主国,以及英德之间的关系渗透其间。
按照澳新的想法,自然是希望投靠英国,由英国出面保全两国领土完整,至于经济赔偿,两国自行想办法咬牙克服,不够部分让英国帮忙出一点;
按照英国的算盘,自然基本赞同澳新的想法,同时要加强对这两地的控制,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游离在外,至于战争赔偿,英国也是自身难保,只能依靠澳新自己想办法了,不过英国给两国指点了一条明路——出让部分权益给德国,由德国想办法去和日本斡旋;
日本和德国的想法基本接近,不过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是指望完整吞下新西兰,然后再和德国一起分润一点澳大利亚的利益,英国来不来他无所谓,现在谁都知道大不列颠日落西山不足为惧了,但美国是不能再渗透期间了;德国是指望日本吞下新西兰的行为给澳大利亚造成朝不保夕的危机感,进而诱使澳大利亚将来能跟着自己走,关于英国的影响力自然是越低越好,不过德国现在正在统合欧盟,不能完全不顾吃相,无论如何还要把英国拉出来再折腾折腾的。
至于美国,当然不希望澳新脱离自己的阵线,甚至还强烈期待因为国破家亡的危机感让澳新全面总动员,实现全民皆兵,与日德血战到底,为美国争取时间——按照参联会的预计,新西兰能撑3个月;澳大利亚支撑1年不成问题,只要做到这些,美国手上还是有牌打,至于将来要不要出卖澳新的利益为美国自己换取更好的和平条件,那是以后该考虑的事。
围绕这个乱局,各方势力角逐其间,正好日本国内又赶上“昭和维新”,别说新西兰暂时腾不出手去对付,就连北上计划也被迫推迟:原本按照时间表,9月15日之前联合舰队要带着关东军去勘察加半岛找茬,顺便再占领之——理由是红军在夏威夷战役中配合美军对日本作战且拒不给予合理交代,现在看来也泡汤了。
不过堀悌吉给梅津美治郎吃了定心丸,不管是否占领勘察加半岛,海军承诺给关东军的好处不会少——这对梅津美治郎来说就够了,堀悌吉在日本砍脑袋砍得杀气滚滚对关东军也是利好,多年来在满洲问题上折腾的财阀现在老实多了,看见梅津美治郎跟老鼠看见猫一样害怕,深怕后者也来个效仿。
所以澳新两国认为自己还有时间,他们也做好了准备:向左走,解除美国在澳新的武装并投靠轴心;向右走,血战到底,等待时局变化。
但太阳之子这颗原子弹一爆,情况就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要和德国商量和平条件,澳新变成轴心与同盟商讨环节中重要但不关键的一环;原子弹的威力和杀伤力立即将震住澳新“全民皆兵”这种蠢蠢欲动的念头——澳新都是典型的城市集中型社会,根本挡不住原子弹的恐怖袭击,甚至连疏散都找不到地方去,澳大利亚草原和沙漠虽然够大,但那都是要人命的地方,可不适宜人类居住。
所以,向右走的道路是不通了,只能向左走。
现在澳新就要抓紧时间了:早点和日德达成一致,他们还能掌握自己的命名;晚了如果被纳入轴心、同盟整体停战范畴,那就不是他们能开口说了算的——小国就是这种命运!澳新不算小国,但和德国、美国的体量比起来,还是不折不扣的小国。
还有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大C用神态而不是用语言挑明:德国是在用明确无误的态度告诉伦敦,我实力比你强得多,最好乖乖跟我走不要上下其手玩什么花样,柏林防着伦敦这根搅屎棍呢。
“科学家们能证明这件事并推断其威力么?”
“大致探讨了一下,有人提出美国确实也有类似开发计划,至于威力,估计报销像考文垂这种城市的话用一颗炸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