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景刺激到了,居然用力挣脱了三人的挟持,在元帅权杖已被希姆莱收缴的情况下,猛地抄起身后的椅子朝霍夫曼扔了过来。
没想到戈林突然发难,霍夫曼见椅子飞过来本能地身形一缩想要避开,结果动作还是慢了,只避开了大部分,胸口被椅背重重击打了一下,巨大的冲击力使他承受不住,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卫兵,卫兵。”这次是施佩尔扯开了喉咙喊,戈培尔见势不妙,立刻跑过来扶起霍夫曼,焦急地问道:“元首,你感觉怎么样,要不要紧?”
几个军人见戈林进入狂化状态,也顾不得什么军官礼仪,再次上前死死抱住了戈林,任由他拼命挣扎也不肯松开,总算是蔡茨勒仗着年轻身体好占了一点优势,
荷枪实弹的卫兵冲了进来,领队的还是金发碧眼的根舍少校,可今天他没有明确的指令,不知道干什么才好,说实话这个场面他也心惊肉跳——满满一屋子党和国家的领袖,一边是暴跳如雷、被三人团团围住的戈林,一边是倒在地上,神色愤怒的元首。
霍夫曼被击中的时候一口气差点没接上来,总算地上铺了厚实的土耳其地毯才没有受创。他彻底愤怒了,指着戈林用提高了三个八度的声音吼道:“卫兵,戈林居然攻击我,立即给我抓起来押走。”
身轻力壮的卫兵毫不犹豫上前执行了命令,被押走的戈林这时候还在直嚷嚷:“我是帝国元帅,你们凭什么抓我,凭什么抓我!阿道夫,阿道夫,我要你出来说句公道话,我这么多年出生入死,为你立下汗马功劳,你居然因为一个香槟酒贩子告状要罢免我?”
霍夫曼总算恢复了状态,在戈培尔的搀扶下狼狈不堪地站立起来,扫视了在会场众人一眼:“戈林这个混蛋让你们看笑话了,现在暂时休会,戈培尔、希姆莱、鲍曼到我的办公室去。”
进了办公室,不等众人坐稳,满脸怒意的霍夫曼开口道:“你们看,戈林的问题怎么处理?”
“我看他完全是疯了,不但疯狗一样地攻击同僚,居然还敢攻击元首,简直是罪不可赦。”马丁鲍曼这回已止住了鼻血,恶狠狠地说,“他的所作所为已严重背离了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准则,我赞同元首对他严肃处理。”
“戈林远不止今天这点恶行。”希姆莱用深沉的语调说道,“党卫队不止一次地向我报告戈林元帅的违法行为,他不仅利用职务便利大肆侵吞、贪污国家财产,而且还利用管理占领区的优势,为自己聚敛了无数的珍宝、古董和文物,光是希腊、波兰、法国等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的油画就有几十幅在他家里;除此以外,他还利用元首让他掌管经济、统筹占领区物资的机会进行倒卖——甚至还敢把物资卖给帝国的敌人……还有,他不断在军事上欺骗元首,仗着他空军司令的身份肆意妄为,大量安插亲信,排挤有作为、正派的军官,在敦刻尔克、不列颠之战、本土防空、俄国前线信口开河,连连失误,给帝国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另外,在党外和民间,戈林元帅是很多低俗笑话的直接来源。”
“够了!”霍夫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转过头去问尚没有表态的戈培尔,“博士,你说说看,这个问题是否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对戈林的种种劣迹戈培尔当然是清楚的,以前碍于对方强势一直不敢声张,现在元首的语气又让他找到了无比熟悉的感觉——当年铲除罗姆的时候也是这个气氛,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最好是顺着元首的意思办而不是相反。
他不带任何感情地说:“无论是党和国家,任何人都不准凌驾于元首之上,戈林如果犯了错,他自己必须承担责任。”
鲍曼忽然阴沉地说:“刚才他说空军没有叛国贼?哼,陆军、海军、总参谋部都有人暴露,难道就只有空军是一片净土?我不相信,说不定是他包庇下来了呢?希姆莱同志,你可要好好查查。”
“鲍曼同志的提示很有道理,这个问题就让党卫军去处理吧。”霍夫曼用眼色示意了希姆莱,后者清楚他的言下之意,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转眼又恢复了平静,低声说,“元首,我会妥善处理的。”
半小时后,战略会议重新开始,不过被戈林搅了局后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在霍夫曼又布置了几项工作之后草草散了场,至于对戈林的处理意见,谁都知趣地没有重新再提……
第11章 全面转折
1942年8月28日傍晚,第三帝国首都,柏林。
正是暑退秋来的时节,巍峨雄壮的勃兰登堡门下,行人和车辆步履匆匆。虽然报纸和广播一直在传颂帝国军队在俄国前线取得的胜利,但所有明白事理的人都清楚战争已长期化了。打波兰用了一个多月,闪击西欧、迫使法国投降也不到2个月,但从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俄国战事已整整持续一年又两个月了,虽然不断传来占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消灭几百个师的宏大战果,但大家始终没等到斯大林屈膝投降的消息,即便最乐观的民众也不认为可以在新年前看见全面胜利的希望。
老卡尔是“柏林人民”酒吧的老板,名头虽然听上去很大,但其实营业面积总共也就不到100个平方,装饰也难称得上豪华。好在地段不错,价格也称得上实惠,生意勉勉强强还过得去。酒吧原先是柏林普通工人常来光顾的场所,常有人下了班之后在这里与工友喝上几杯,然后兴高采烈地开始高谈阔论——这是他们最好的交际场所。战争期间,对战事的交流显然是第一位的,大大小小的流言蜚语只要有人说过,保管能像长了翅膀一样的扩散开去,倘若有谁偶尔从乡下回来错过了最近的新闻,只要在酒吧里坐上半天,不管大本营有没有公告,保管能在这里听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虽然这一年多来酒吧的热闹劲还似以往,但老卡尔却充分感觉到了情况慢慢在发生变化。原先五六人群拥而至、海阔天空地吹牛聊天,啤酒一点就是一打的场景再也看不见了,喝酒的人群越来越多换成了文质彬彬的中产阶级。这些要么在政府单位供职,要么是编辑、记者、作家、画家等自由职业者的小布尔乔亚们原先是不会光顾这个层次的酒吧的,他们通常嫌弃这里粗鲁、档次不够,类似于“莱茵梦想”、“多瑙河之夜”那种充满着诗情画意名字的地方才是他们的最爱。只不过形势比人强,帝国政府加在啤酒身上的税收是越来越高了,一切物资都要凭票供应、收入仅够养家糊口工人阶级显然付不起这个钱。而小布尔乔亚们虽然还勉强还掏的起,但也自觉削减了这种看似有些“奢侈”的开支,降低档次到这里来了。“柏林人民”里依旧是人来人往,但老布尔知道,原先的开怀畅饮早已换成了浅酌低吟。
他对物资供应和物价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在他的记忆里,法国战役胜利以后,柏林似乎一下子进入了欢乐模式,各类物资极大丰富,来自波尔多的红酒、比利时的巧克力以及各色奶酪等食品充斥市场,价格便宜得让人吃惊,至于法国风格的衣服、餐具、家具、香水更是遍地开花,据说都是去法国参战的士兵和军官们捎带回来的。说来让人脸红,第三帝国的工业虽然在欧洲首屈一指,但往往都体现在机械、设备、电机、冶金等领域,在享受生活方面似乎远远不及法国、荷兰、意大利这些浪漫民族的一半。老卡尔不止一次地听人评论,与巴黎比较起来,柏林除了有一些规模宏大的建筑物和新式的交通设施,其他方面落后得简直像个19世纪的农村!不过这种欢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随着俄国战事的推进,物资供应逐渐紧张起来,价格也在悄悄上涨,很多时候甚至于有钱也拿不到货。局面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老卡尔,给我来一扎最好的巴伐利亚黑啤。”
“抱歉,没有。”老卡尔机械般地先答了一句,然后再循声过去,看见一个瘦高个男子从外面迈步进来,正是他的老主顾,35岁的海宁,马上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我有钱,真的。”对方摇了摇手里的钱袋,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显然数量还不少,那是5马克硬币特有的声音,老卡尔可熟悉得很。
“不是不卖给你,是真没有,断货好几天了。”老卡尔一脸无奈,“没听说广播里一直宣传过几天要转入战时体制么?政府已发布了公告,类似这种消耗大量粮食的啤酒将减少供应,我不知道别人还能不能拿到货,反正我是没有,甚至今后也不会再有了。”
“这该死的战时体制。”海宁显得有点沮丧,叹了口气,随意坐在柜台前的高脚椅上,“没黑啤的话,其他啤酒随便来一扎都行,我请客,咱们一起喝。”
老卡尔麻利地摆好杯子,先给海宁倒满一杯,然后给自己也来了大半杯,“为了元首的健康,干杯。”
酒杯“砰”的一声,声音不小,但半点泡沫都没喷出来,老卡尔一边喝,一边奇怪地问道:“今天怎么有空这个时候到店里喝啤酒?按常理你应该送男爵女儿去学钢琴。”
“别说了,我被解雇了。”海宁继续摇了摇钱袋,“这是我的遣散费。”
“你小子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该不会是把男爵小姐的肚子给搞大了吧?”
“我有这个本事就好了。”琥珀色的液体一下肚,海宁的话头就打开了,“我的处境和你一模一样,都是拜这个战时体制所赐——上面不是号召容克贵族和富裕家庭尽快遣散帮佣人手、为帝国事业腾出劳动力么?满腔爱国热情的老男爵当然不会和政府对着干。再说,哪怕再雇着我也没用,男爵家库存的汽油上个月用完了,你知道的,外面加油站老早就不提供油料,老男爵找遍关系,费了很大的代价也只搞到3桶,他说要留着要紧关头再使用,今后小姐的钢琴课就自己搭乘有轨电车去……所以,我就被扫地出门了。我为男爵服务10年了,想想看还真的有点伤感。”
“让身份高贵的小姐去挤又臭又脏的公共汽车?”老卡尔皱起了眉头,“这真是斯文扫地。”
海宁耸耸肩,一脸无所谓。
“那你将来什么打算?”
“我准备去前线,国防军正在招聘司机,我报了名也过了体检,下个月3号就要动身,诺,这是录用通知书。”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抓着万字的帝国鹰徽,下面则盖着征召处的鲜红大印。
“这算是服役?可你35岁都不止了。”老卡尔粗粗瞄了一眼就还给了海宁,满脸狐疑地问道,“你去给哪个将军开车?”
“将军?别说笑话了,我去开卡车。你知道的,在去男爵家之前我开过5年卡车,无论是宝马还是欧宝的卡车,我都熟。”
老卡尔压低声音问道:“为什么不去开公共汽车?虽然收入可能少一些,但毕竟安全,你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
“公共汽车?”海宁摇摇头,“我倒是想去,可人家不要——最新招聘启示上写的明明白白,只要年轻女司机。”
“为什么?”
“你多久没出门了?”
“几个月了,和这有什么关系?”老卡尔不解。
“这就对了。”海宁一拍大腿,“难怪你什么都不知道,规矩改啦!上头要让女司机承担起工作来,因为都是年轻的漂亮小妞在开车,现在连坐车的人都多了一堆。听说还要扩大女司机招募,用来顶替40岁以下的男司机——他们统统都会发配去开卡车。我想了想,同样是开卡车我还不如去前线,起码收入要高许多。”
“这要命的战时体制。”老卡尔低声附和了一句,正说话间,忽然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声,海宁显得有点慌乱。
“别慌,这只是预先警告,英国人的轰炸机还远着呢。”老卡尔胸有成竹,指了指旁边一扇门,“看见那扇门没有?真要是飞机来了,你推开门走下去就是。下面本来是酒窖,现在反正也没多少库存,我干脆将它改造成了防空洞,里面安全得很。”
“也不知道那个挂满勋章的胖子改名叫了梅尔没有?”海宁一边抱怨着,一边将杯中剩下的啤酒一饮而尽。帝国元帅戈林曾经在广播中公开许诺,“若有一颗炸弹落到了柏林,我就不叫赫尔曼·戈林,你们可以叫我梅尔(这是一个犹太人常见的名字)。”像这样可怕的防空警报声,柏林一周可能要响个两三次,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一场虚惊,但毕竟令人不爽。所以现在只要一有轰炸,大家就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调侃帝国元帅那破了产的保证。
空袭警报很快解除了,大家都松了口气,海宁的脸色也终于缓了过来。看来国防军吹嘘柏林有强大的防空体系还算是靠谱,起码英国轰炸机在绕着走,也不知道今天哪个城市会遭殃。眼看啤酒已见了底,他付了酒钱之后正想起身回家,猛然间遍布街头的高音喇叭开始工作了。
“德国人民们,全德意志爱国者们,现在播送紧急新闻。”
老卡尔嘟囔着:“不知道前线又打赢了什么仗,俄国人都是疯子,打到这个程度还不投降。”
海宁没接茬,只静静地听着广播,“……在伟大元首的亲自指挥下,帝国党卫军日前破获了针对元首的暗杀行动,在这起未遂暗杀中,他们公然把炸弹带到了军事会议的会场,所幸元首处置及时,毫发无损……帝国军队正不断取得胜利,我们的敌人无法在战场上战胜我们,便只能采用这种卑鄙的、无耻的、下流的手段,在国际犹太人组织的唆使下,英美苏三国战争贩子总头目和帝国内部的反叛分子与卖国走狗们勾结在一起,妄图在背后给我们来一刀,重演1918年的故事!这次事件也表明,在帝国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那些混入国家社会主义队伍、在过去几年中窃据高位的渣滓们终于按耐不住暴露出来了,他们的阴谋注定是要破产的!现在,这个叛国集团的总头目赫尔曼·戈林已畏罪自杀,其他核心党羽也一一落网。希望全体德意志人民擦亮眼睛,始终恪守国家社会主义宗旨,与一小撮反叛分子和外国势力走狗划清界限……我们的领袖——伟大、光荣、正确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万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德意志人民万岁!”
“赫尔曼·戈林?”海宁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语道,“看来他不用改名叫梅尔了。”
第12章 空军问题
“啪”地一声,在鹰巢大本营的霍夫曼关上了收音机,不再听戈培尔安排的那些唠叨——那是一长串名单,读起来要费老天劲。这些名单都是他批准之后才公布的,与其藏着掖着不让民众知晓,还不如大大方方告知,免得下面乱猜,最起码还有震慑效应。
事实证明,希姆莱的办事手段和狠辣劲头都异常突出,不仅利用这次事件将戈林打上了叛国贼的印记,还顺理成章地制造了畏罪自杀的现场,霍夫曼不用去看也不用去调查就知道什么才是真相。戈林与这起事件本来毫无关联,坏就坏在他平日过于跋扈,不但在处置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面为他求情,在公布案件情况后也没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尽管谁都知道内幕是怎么回事。
但为了戈林,霍夫曼已连续好几天没睡好觉了,说句实话,他本来只想剥夺戈林的权利,没想彻底置他于死地,甚至连帝国元帅的头衔也依然给他留着,但后果就是这么冷酷无情,当初只是下意识的一个暗示,第二天希姆莱就把事情给办完了。虽然穿越成为元首,也继承了元首冷酷无情的记忆,但他毕竟只是一个知识分子穿越的灵魂,根本谈不上合格的政客。平时连议会斗争都没经历过,现在谈笑间居然把一个帝国元帅、党内二号人物给清除掉了,大权在握的感觉很好也很让人心惊肉跳,怎么能睡得着呢?问题在于其他人并不晓得霍夫曼的初心,无论是党内元老还是军队高层,都震慑于元首雷霆般清扫戈林势力的手段,如果说当年清洗冲锋队和罗姆的时候还费了极大力气,这次清算戈林算得上是不费吹灰之力,所有人都为元首的权威所折服,就连一贯大大咧咧的里宾特洛普现在说话也陪着十二万个小心。
本来他对戈林的下场还有一点同情,但等到希姆莱将戈林的抄家清单呈递之后,他的心情逐渐恢复了平静。清单显示,戈林名下的不动产、有价证券、钻石、黄金、现金总价值在5000万帝国马克,而戈林收藏的古董、文物、油画的价值则超过了4亿帝国马克——这些都是他巧使手段从各个地方搜刮来的,付出的代价极其微不足道。除此以外,戈林名下还有赫尔曼·戈林帝国采矿与炼铁联合公司,这个1936年才组建的钢铁企业在权贵的保驾护航之下,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居然已发展成德国前五的钢铁巨头,这部分股权的价值也不少于1亿马克。
一辆4号坦克的造价才不过10万帝国马克,戈林的身价居然抵得上5000辆坦克,霍夫曼为此深感震惊,仅存的最后一点同情也烟消云散了。
“我的元首,戈林或许没有叛国,但他的罪行与叛国贼无异。”看着霍夫曼情绪不宁,马丁鲍曼愤愤不平地说,“看看他穷奢极欲的生活,就是霍亨索伦家族都没有这么大的排场,他的下场毫不值得同情。”
“我知道,只是一想到这么多年的情谊还是让我无法若无其事的面对。”霍夫曼不再继续纠缠戈林的事情,反而话锋一转交代起鲍曼,“戈林事件以后,你的任务也很艰巨,要加强对党内同志的国家社会主义教育,要引导他们把发家致富的热情转移到为帝国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上来,要注重对各级干部的评估与考核,类似的伤害我们不能再承受,也承受不起了。现在,希姆莱、戈培尔、你还有施佩尔是我最倚重的助手,希姆莱负责党卫军,戈培尔要主管政府事务,施佩尔要抓经济与军备,但我们事业的核心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不容许任何人践踏与凌驾于这条原则之上,所以你务必恪尽职守、务必谦虚谨慎。”
鲍曼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霍夫曼的潜台词,戈林倒下之后,希姆莱的权利就变得过大了,必须想办法制约,虽然元首借着情报机构整合的契机削弱了党卫军的一些权力,但希姆莱总体地位还是上升了,要抑制住这种势头,就必须借用类似于鲍曼这样的党内棋子——在亲历戈林事件的考验之后,霍夫曼在政治上成熟了不少,在问题处理的手段上也圆滑了不少。鲍曼和戈培尔是他用来制约希姆莱的棋子,必须用好。
为避免熟悉人看出破绽,霍夫曼还绞尽脑汁将身边人慢慢打发出去,首席副官施蒙特被他升了一级后任命为中将去东线接替军需总监的职位,蔡茨勒对这位故交的到来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熟悉元首身体的莫雷尔医生也被他借机安排去了东线后勤部军医处当副处长——这个不学无术,成天揣摩着给元首注射毒品和其他药物的江湖骗子终于被他扫地出门。其他的元首服务人员他也决心在将来恰当的时机予以更换,以便将身份暴露的风险减低到最低。全德国或许只有一个人他没法换,那就是爱娃——爱娃·布劳恩了,这两天除了戈林的事情他还在头疼才怎么才能面对这个不过在几公里之外、居住于贝格霍夫别墅,与元首关系最为亲密的女性。
爱娃的事情他还暂时再拖延几天面对,空军的问题却一刻也耽误不起了。在戈林倒台之后,空军内部同样也掀起了清洗戈林余党的浪潮,秉承霍夫曼旨意的凯特尔已竭力控制事态不要太过严重,但整肃浪潮还是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空军二号人物、空军总监米尔希元帅身上。他因为父亲是犹太人的缘故早在1935年就受到质疑,盖世太保也介入了调查。戈林当初为保全米尔希而宣称米尔希父亲并非犹太人药剂师安东-米尔希,而是叔父卡尔·布劳尔,并由米尔希之母签署证明书保证,戈林也因此有一名言传出:“在德国空军中,由我来决定谁是犹太人!”,但现在既然戈林都已轰然倒塌,他做出的承诺与保证也随之无效——希姆莱很容易就查清米尔希之后获得的德国血统证书是假的,米尔希是不折不扣的犹太人后裔。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凯特尔不敢自专,只能回来请示。做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霍夫曼对种族主义和反犹是深恶痛绝的,很想改变这个既定国策,但他也深知反犹是第三帝国上下根深蒂固的共识,即便贵为元首也不能冒全党之大不韪,考虑了半天最后决定徐徐图之。
“显然,米尔希元帅得挪个位置,不然空军这里没法交代。”在霍夫曼的记忆里,米尔希的能力很突出,缺点也够鲜明——过于揽权,深为空军内部所诟病。由于他的不合作,空军参谋长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原米尔希的副手,时年不过40岁的耶匈尼克上台才坐稳了这个位置,可见米尔希人缘之差。更何况米尔希长于行政管理与人事组织,弱于战略指挥,而且对新式飞机的发展有偏见,甚至还因为与梅塞施密特博士关系恶劣而推迟了Me-262的服役,这对于一个空军总监来说是致命的。
“不是把战俘营的事情交代给空军了么?就让米尔希元帅转任最高统帅部行政事务局局长,专职处理俘虏事宜。”霍夫曼叮嘱道,“至于犹太后裔一说就不要再提起了。虽然处理了戈林,但不等于戈林以前所办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该坚持的还要继续坚持。对其他人的处置也不能再继续扩大,否则高兴的只能是我们的敌人,最高统帅部要站稳立场,国防军可不是党卫军的下属机构。”
在一旁的鲍曼也连连点头,元首的话隐隐约约有对党卫军的责备,看来他也不想任由希姆莱胡来。
凯特尔追问道:“空军后续人事与组织问题如何安排?目前继任空军司令目前呼声最高的是凯塞林元帅,除此以外,西线空军司令胡戈-施佩勒元帅和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大将都有一定的支持者。”
“南线是今后的战略方向,凯塞林南线总司令的职位绝不能动摇,至于其他两位……”霍夫曼略微有些迟疑,慢慢踱起了步子,这两人资历实在是过于浅薄,只怕压不住空军那批骄兵悍将。一直在原地转了三个圈,他依然没下定决心。
“元首,您为何不亲自兼任空军总司令呢?”眼看霍夫曼迟迟没说话,鲍曼插嘴道,“您做为帝国最高统帅现在已兼任了陆军总司令,同样也可以兼任空军总司令——这样有利于更快稳定局面。”
凯特尔本来在心底讽刺鲍曼这个马屁精,转念一想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一旦元首兼任了空军司令,那意味着彻底打破空军“独立王国”的状态,对最高统帅部掌握全局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他也满脸堆笑的出声附和,等元首曼欣然接受。
谁知道霍夫曼给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容我先考虑考虑,我们明天回柏林,我要与空军将领们交流我对空军战术和航空制造的想法,这对于我们的战略至关重要。”
第13章 航空军备重整案(1)
柏林郊外的秘密飞行试验场上,两架模样古怪的飞机早已准备就绪,银色的机翼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最能抓住观者眼球的是,这两架飞机居然都没有螺旋桨——没错,它们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喷气式飞机。一架是亨克尔开发的试验机,代号He-280,发动机安装在两侧机翼短舱内,采用平直翼设计,椭圆形翼尖,平尾两侧布置有双垂尾,动力为两具亨克尔轴流涡轮喷气发动机,每具推力500公斤。另一架则是梅塞施密特公司开发的验证机,代号Me-262,气动布局与He-280差不太多,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差异,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两台容克公司生产的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直接安装在后掠的下单翼下方,推力是550公斤。
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展示,不仅因为元首亲临现场观看,而且帝国空军将根据本次试飞的表现并综合评估前面几次试验结果确定新一代飞机的招标结果,订单数量将以千为单位。此刻天气晴朗,风速也不大,正是试飞的好时候。按照原定计划,下午2点的时候项目就要开始,但现在时间都快到了3点,仍迟迟没接到开始指令。一旁的试飞员、地勤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已对飞机进行了反复检查,现在他们只能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指挥中心会议室,盼望着那些大人物们能早点出来观摩,一边百无聊赖的吹牛聊天打发时间,毕竟等待的滋味可不好受。
“舒尔茨,听说胖子倒台是因为触怒了元首?叛国贼的罪名是希姆莱给他按上去的?”两家公司的产品虽然是对手,但试飞员却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对飞机的看法,“你一贯是消息灵通人士,你说谁能接总司令的班?”
“大人物的事情岂是我们能议论的?”舒尔茨皱着眉头,看了看周围担任警戒任务的警卫旗队士兵,小声说道,“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不会掺和到这种事情中去,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得了吧,除了诋毁元首的话你不讲,没什么其他话是你不敢说的,以前帝国元帅在你眼里不也像个小丑?”温德尔试飞的是Me-262,和舒尔茨打了很久的交道,忍不住揭了对方的老底,“说吧,憋在心里多难受,有价值的话晚上我请你去俱乐部喝一杯。”
“没看今天元首都亲自到场了么?会议迟迟不能结束,眼看试飞时间从2点拖过了3点,说不定里面争吵得厉害。如此诡异的形势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谁能接任总司令真不好说,只是空军新一轮清洗恐怕不可避免了——如果你还对当年清洗冲锋队有印象的话。”
温德尔无所谓地耸耸肩:“清洗什么的吓吓大人物还行,像我这样血统纯正的雅利安人是无所谓的,说不定上面还能空出几个位置来。”
“也罢,你这么想听我就告诉你。总司令的接班人我实在猜不透,但正如你所说,米尔希元帅要靠边站了,盖世太保又找上了他,现在可没有人为他遮风避雨了,所以接下来我也很可能退出试飞员的队伍。”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温德尔不解地问,“你如果真能和米尔希元帅攀得上交情,这么多年了你就不会仅仅还是个上尉。”
“真的,你想想看。”舒尔茨耐心解释道,“米尔希靠边站之后,梅塞施密特博士就没有了反对者,凭他的手腕和人脉再加上前几次试飞中Me-262强于He-280的表现,夺得订单几乎毫无悬念。没了项目,我自然也不必再执行试飞任务了。”
温德尔没吭声,他知道舒尔茨说的没错:1928年当米尔希还担任德国民用航空主席兼汉莎航空总裁的时候,梅塞施密特开发了M20客机,结果米尔希的挚友在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