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9月份就来过一次大不列颠,我的英语其实是为了这次行动才学会的……”
“我就知道,你会英语,身上一定有故事。我想起来了……你说的这件事我知道了……”爱德华八世叹了口气,“这是个悲剧,我和你们一起去吧,无论如何,这里埋葬着两位英雄——不分英德!”
“陛下,我不是强拉你去看素不相识的人,我是在考虑这件事的影响——如果我去看了兰克,而贵国对自己的英雄什么表示也没有,英国人民会很失望的……”霍夫曼认真道,“您没有战败,更没有投降,只不过遭受了一些挫折,大不列颠依然是十分骄傲而自豪的民族!”
黑猫怵然而惊:他一瞬间就明白这件事的冲击力。这确实是比较棘手的一件事,要不要纪念、表彰这场战争中的英雄是现行英国政府面临的一大困扰,有霍夫曼这句话打底,他起码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而且他现在知道德国对英国方面宣传英雄不会很介意——这不是在抵制德国,而是在正视历史。
……
莉莉呆呆地坐在伦敦东郊的墓地里,时而看了看天空,时而喃喃自语,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战争结束了,很多英国家庭被俘的亲人依次返回国内,过上了家庭团圆的生活,虽然遭受了一些磨难,但至少人员齐整,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但她的爱人——剑桥大学高材生、数理学家麦克唐纳却完全回不来了,他的名字已变成墓碑上冷冰冰的石刻。
躺在墓地旁边的,是丈夫生前的同窗好友,也是杀害丈夫的凶手——阿尔伯特…兰克,更是她少女时代曾暗恋过的人物,她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爱恨情仇该如何释放,作为文学院的高材生,她遭遇了比小说情节更离奇的重击,她恨不起来,也哭不出来,只能呆呆地坐在这里看着两人。
大队官兵迅速包围了墓地,斯科尔兹内看到莉莉后呆了一呆——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冬日上午能看到对方。
“陛下、元首,我打听过,这位是麦克唐纳先生的遗孀,我虽然知道她,却从未和她主动打过照面,我没勇气和她对视。”
霍夫曼点点头:“我知道了,别惊动她,我和陛下慢慢走过去,鲜花和勋章准备好了么?”
身后的达尔格斯点头道:“都准备好了!”
“您是麦克唐纳夫人?”
“是的?”
看到霍夫曼和爱德华八世到来,莉莉转身想走,她是剑桥大学毕业生,不是两眼不闻窗外事的家庭主妇,一看到霍夫曼和爱德华八世这两张脸就认出两人是谁,周围庞大的警卫更说明了这一点
“尊敬的太太,我能和您说几句话么?”霍夫曼开口道。
虽然奇怪霍夫曼一口英语,但莉莉的口气显得冷冰冰:“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说的。”
“对麦克唐纳先生的遇难,我感到非常抱歉和痛心,今天我专门来祭奠他。”霍夫曼充满歉意地说道,“我从兰克口中知道您,您的见识应该能够明白,这是两个孤立的人,为各自国家、各自民族的利益而投入的一场厮杀,他们没有个人仇恨,他们曾经是兄弟……我很悲痛,我希望这种悲剧今后永远不要再发生了,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兰克先生和麦克唐纳先生的后代今后能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继续是兄弟姐妹,永远是兄弟姐妹……”
霍夫曼说完,亲手把鲜花和条幅先放在麦克唐纳墓碑前,并深深鞠躬。
“向为大不列颠国家利益奋斗终生的麦克唐纳先生致以崇高敬意——阿道夫…希特勒敬挽。”
随即,他又把一枚勋章摆在兰克墓碑前,同样奉上鲜花:
“为德意志民族复兴事业奋斗终生的兰克烈士永垂不朽!”
“兰克,我来看你了,我曾答应过你,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你一定要回来,我会履行承诺,把你带回德国去。”
达尔格斯把一本证书和一份石油基金份额受益人册子交给莉莉:“尊敬的夫人,这是兰克烈士作为德意志金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拥有者有权获得的奖励,考虑到他没有后代与其他亲属,同时鉴于他和您一家的特殊关系和特殊遭遇,我们决定把这份遗产转交给您……”
“不不不,我已拿到过一批黄金了,我不能要。”
“您拿着吧,这笔财富同样也是对在这次事件中丧生的其他学者的一份慰问金,我们没有能力为所有人送去慰问,只能委托您转达。”霍夫曼伸出手去,握住了莉莉冰冷的双手,“您的孩子将来成长、教育都需要钱,委托别人照顾墓地也需要钱,这是我们唯一能想到的安慰,如您想去德国定居,我们也表示欢迎。”
“元首……”莉莉啜泣着说道,“我能请求您一件事么?”
“可以,只要在我能力之内能办到。”
“可不可以不要把兰克带走,我想让他们两个人永远在一起……”
霍夫曼想了想:“我明白您的心意了,就按您说的办,今后就委托您好好照看两位英雄了。”
“谢谢您!”
“对不起!我要诚挚地说一声,对不起!”霍夫曼带着斯科尔兹内朝莉莉深切地鞠了一躬,然后是爱德华八世和其他人鞠躬。
第二天清晨,兰克和麦克唐纳的故事便见了报,墓地里挤满了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人群,两人的墓碑前堆满了象征哀悼的菊花或康乃馨……
第217章 在大不列颠(7)
回去路上,爱德华八世和霍夫曼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彼此之间话相对来时少了很多,双方交谈了一些关于南非局势安排的问题,对于南非的疆域变更,英国方面显然非常肉痛——这意味着大英帝国丢掉了1902年布尔战争的成果,而这场耗资巨大的战争曾经被认为是大不列颠走下坡路的开始。不过黑猫明智地没有在这上面做过多纠缠,都已是既定事实还能说什么?而且德国方面也不是没给过南非机会,当初只要史末资站出来,德军就会将南非军和美军区别对待,可惜他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黑猫现在说希望争一争的是关于南非战俘、行政力量以及今后政策等方向的措施,这一点里宾特洛甫其实和外交系统沟通协调得非常充分,他想再从霍夫曼口中得到亲口保证。
霍夫曼理解他的不安,宽慰道:“陛下,我建议你们对南非加强管理,南非白人并不多,你们随便从本土移居50…100万过去,就容易控制住局势。从我个人而言,你们采用自治领发展是思路固然能减轻母国的负担,但何尝不是在培养他们的离心力?时至今日,大英帝国四大自治领除了还拥戴英国元首作为自己元首外,其余对母国还有多少向心力?恐怕这种向心力连巴基斯坦都不如,但德意志就不同,我们汲取了有关教训,在有关美洲共和国、非洲共和国建设时都明确规定这些国家与母国之间的统属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上做了统一安排,我们不想干涉这些领土上的行政当局对内政和司法的管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跳脱德意志大家庭这个范畴而为所欲为……”
霍夫曼这段话是意有所指的,德国目前正在制定《与亲邦关系法》、《与盟邦关系法》、《与友邦关系法》三部法律,调整德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同时适应将来轴心阵营解体后的新形势——轴心当初是为对抗盟军才存在的,如果将来与美国也签署了停战协定,自然不能再保留这个另美国感到不安的军事和政治组织,而需要代之以其他组织。
霍夫曼已初步考虑用《柏林条约》组织来继续组建一个联盟——针对不特定对象的联盟,但具体怎么安排还有待于各大国协商,目前欧洲各国已基本同意欧洲防务一体化和集体自卫原则,但对是否纳入与欧洲关系密切但在地理上并不属于欧洲范畴的领土(如北非、中东)还有很多争论,所以必要时候德国还得跳出欧盟这个框架协定另外组织军事、政治同盟。
所谓亲邦,是指类似美洲共和国、非洲共和国之类的地方,军事、外交、法律、意识形态和德国高度一致,内政、司法自治,军事外交由柏林管理,目前由德国保护的中东部分国家、各非洲殖民地、亚洲领地也纳入“亲邦”范畴管辖,但略有差异,总体而言是拥戴第三帝国为这个大家族的族长,第三帝国对所有亲邦负有安全和保护义务,哪怕其他盟国不帮忙,德国也要为自己的亲属国“两肋插刀”;
所谓盟邦,系与德国有政治、军事、外交或其他结盟的国家,今后欧洲联盟、《柏林条约》组织或其他地区性组织可划入这一范畴,总体是以第三帝国为核心的跨国间组织;
所谓友邦,系与德国有外交关系同时未曾敌对的国家,适用与世界大部分国家。
总体而言是为了贯彻德国的三环外交:第一环是以德国为家长的德意志大家庭——这是第三帝国的基本盘,哪怕打到众叛亲离,这个基本盘也不能动摇,其紧密程度超过英联邦;第二环是以德国为领袖的跨国组织——《柏林条约》组织和欧洲联盟组织,这是施加于最大限度盟友,孤立、打击竞争对手的体系;第三环是以德国为关键当事国的其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这是推动全球治理规范化、正常化、一体化的体系,本质上不具有针对性。
三环外交如同三个同心圆,将德国的权利、义务和能量显示出来,稳定大国关系和世界体系,既传递德国的声音,又避免走单干的道路——这是霍夫曼极力要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使用,帝国很容易实现内部崩塌。虽然对第三帝国是否是千年帝国心存疑虑,但霍夫曼希望至少能够存在100年,起码他死之前不能看到有崩塌的迹象,至于今后,那是新一代德国领袖需要操心的事情,他管这么多干什么?
双方都各自有心事,很快就在车里各自沉思起来。
黑猫在考虑如何从兰克这件事切入,一方面能够正面引导、宣传为大英帝国利益奋斗到底的英雄,这对加强现政府合法性和权威性有极大好处,另一方面又要不至于使这种情绪转变为对德国的抵制和反抗,他很清楚,德国能容忍自己大张旗鼓做些宣传,甚至讲一些德国不好的地方——比如轰炸、比如潜艇战给英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之类的问题,德国人也能爽快地承认这些甚至做一些道歉,但德国承认这些事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是向英国求饶或乞求原谅,真正目的是实现和解,最终让大不列颠融入欧陆,背离这个方向就容易招致德国的反感甚至地对,也会让艾德礼政府陷入内外交困;
霍夫曼在思考如何从制度和手段上下功夫,让大英帝国这根搅屎棍尽可能听话一些,无原则、无条件退让显然是不行的,他必须一方面推动英德和解,另一方面又要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英国人认清形势,他可是知道英国在历史上都有“退欧”、“脱欧”的想法,尽可能在制度和利益上让英国人离不开欧盟,才是政治家应该着力思考的方向。
英国麻烦在于还有个加拿大和美国,当初两个英国措施的提出固然大大降低了英国问题的解决难度,但反过来说,不甘寂寞的丘胖子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给自己捣乱。当初英国两派相争时,德国躲在暗处,可以充分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现在德国直接冲到一线,丘吉尔反而在暗处施展手段了……
到了第二天清晨,黑猫才知道自己在车上遇到的小问题不值一提,他现在面临更大的麻烦。
“该死的……该死的……为什么不爆炸,我明明看到车子开过去的,我也按动了按钮……”
欧文咒骂着,然后束手就擒。
“陛下,我们抓到了一个破坏分子,他供认他的攻击目标就是德国元首……”清晨时分,爱德华八世接到了大C打来的电话,希望紧急求见,然后就跟着艾德礼和艾登两人急匆匆来了。
“上帝啊……”爱德华八世吃惊不小,“怎么回事?你们下午车队经过时抓获的?”
“不,是后来抓捕的。”艾登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和艾德礼同样在这列车队中,虽然刺客目标是元首,但难保两人不会遭受池鱼之殃,所以他一路过来还是后怕不已。
经过大C的介绍,爱德华八世才明白昨天深夜巡逻队捕获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经搜查从他身上搜出无线电引爆器,同时还在现场起获了一颗炸弹。
“这颗炸弹威力很大,是技术专家利用一颗反坦克地雷精心改造的,可通过无线电指令爆炸,且就埋设在今天下午主车队经过的路上……”,
“是因为某些故障而让人幸运躲过了一劫?”爱德华忽然想起自己和元首因为临时变更行程去了墓地,回来时走得是另外的道路。
“不?“大C脸色沉重地摇头,“这是被我们和德国人联手破坏的……今天车队行进过程中启用了大功率干扰器,对车队方圆3公里范围内尽可能进行了无线电信号阻塞,据供认,他是在距离道路1公里的地方用望远镜目睹车队,然后试图引爆,不过因为信号被屏蔽的缘故,特殊编码的爆炸指令虽然被发出,但并没能被地雷接收到,所以就没能爆炸……”
欧文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被捕的:专家信誓旦旦和他保证说炸弹十分可靠、万无一失,结果没有爆炸,大失所望的他决定连夜去查看,结果惊动了巡逻队,这个形迹可疑的样子直接导致欧文被捕。
“另外,从前天夜里开始,我们利用技术手段连续端掉了两部电台……”大C斟酌着说出了他的判断,“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方面——不列颠长弓手!
第218章 在大不列颠(8)
“是温斯顿这个老混蛋搞得鬼?”爱德华八世咒骂道,显然心情糟透了。
大C回了一句:“目前还不清楚是美国方面利用加拿大当局捣鬼还是加拿大方面自己在单独行动……起码从这枚炸弹的技术特征来看,不是我们的技术,倒像是美国方面的技术,虽然从地雷到接收器都是英国货,但技术特点骗不了人!”
黑猫一愣,然后又微微点了点头,孟席斯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否定了自己的推断,实际上却充分肯定了是丘记政府在下手——区别在于是奉美国之命捣乱还是自行捣乱以便浑水摸鱼。
“这些阴谋分子全应该抓起来!”
“陛下,需要立即向德国人通报么?”
“通报吧,说的婉转一点,重点是让德国人知道我们在安保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不要让元首误以为我们在放任或者纵容这个结果。”
“还有件事……”孟席斯说出了他的担心,“元首的行程和车队计划可能需要经常变动,我怀疑我们内部有奸细,不然破坏组织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和详细?”
这又让艾德礼头疼了,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可不少:内务系统、警察系统都是先要知道才能进行针对性安保,一时半会去哪里排查?
“反谍任务就交给军情五处了,至于行程,我尊重元首的意见,由他自行灵活调度——他手下有1800人的卫队,哪怕临时变更道路也不至于引起警力不足的问题,你们还是按原计划执行。”
抓获破坏分子的消息传递到达尔格斯手上时,他楞了一下,然后很快将情报递给了霍夫曼,霍夫曼点点头,他预料到会有些问题,但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暴露出来。他问道:“对方有没有怀疑的对象?是美国还是加拿大政府?”
“这他们没说,只说一切都在抓紧调查,提醒我们当心……”
“元首,我们检查过了,这幢房子里没有窃听器,而且周围都是警卫旗队,您可以放心……当然,既然出了这种事,我强烈建议您今天晚上转移到狮号战列舰上去。”
“今天我不能去。”霍夫曼笑笑,“刚刚出了一件事就走,一来显得我们胆子太小,二来至少要给黑猫一点面子,我至少还要在这里住一晚上。至于明天就可以随意了。”
“我看希姆莱同志的建议很好,元首,让替身替您留在这里吧?晚上您接着海边游览的时机进行替换?”鲍曼提议道,“昨天我一晚上心惊肉跳没睡好,果然出了这种事,为了安全考虑,您必须慎重,这是同志们的一致要求。”
霍夫曼迟疑着,最终点点头:今天行程是很明确的,他上午是自由休息,午后要去国会发表对英政治演说,持续一个小时,结束后要去探望几个重要人物,傍晚要接受爱德华八世的宴请并公开露脸游玩——可在回归时进行金蝉脱壳。
虽然元首一生躲过无数次暗杀,但霍夫曼不敢说自己也有这么好的运气,而且他认为自己对暗杀的嗅觉是迟钝的,所以最好还是采用万无一失的办法。
“替身的事情就不告诉英国人了……我总怀疑他们内部都是奸细……消息漏得都像个大筛子。”希姆莱不满地嘀咕道,“比意大利人还不可靠,至少您去罗马我们没这么担心。”
霍夫曼笑笑,意大利人虽然不靠谱,但意大利毕竟和德国是一条战壕里的朋友,怎么会想着下手呢?英国嘛……还是两个英国的缘故在作祟。
下午要去探望的家庭都很重要:一个是蒙哥马利中将家庭,他当时出殡是霍夫曼、墨索里尼等轴心高层亲自送行的,他有必要再去慰问一番;一个是庞德元帅——这是死在美国人手里的皇家海军领袖,他要去为老元帅出气,顺便给美国人下点眼药。
最后一个不太确定,他也在头疼——是坎宁安上将,他是直接死在德国海军手里,要不要探望,以及探望时说什么都很决定。
“我清晨召集诸位开会,除安保问题外是有一件事要和大家沟通。”霍夫曼顿了一顿,缓缓说道,“如何建立我们在不列颠岛上的情报网?”
一听元首谈起这个,众人便来了兴致,纷纷建议,最后形成几点共识,霍夫曼认为都不错,建议利用现阶段有驻军这个有利条件进行安插,不过他强调:“当前的目标是刺探情报,获取军政、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其他暂时不要考虑……”
9点半时,众人礼貌地告辞,为霍夫曼去议会演讲去打前站,斯科尔兹内也想去准备,但随后又被达尔格斯喊回了霍夫曼的房间,他原以为元首会交代他安保的事,不过霍夫曼脱口而出的话让他有些吃惊。
“奥托,我可能会有新任务交代给你……这次访问结束后,你要准备回德国,然后要去执行新任务。”
“是,我一定尽力……”他忽然小声问道,“能让我知道是什么任务么?
“可以让你知道。”霍夫曼缓缓说道,“我们得到情报,美国人在研制一种大威力炸弹——一种足以扭转战局的武器,可能还有3…6个月就要被制造成功,我希望你能带领突击队去破坏。”
奥托倒吸一口冷气:“您要我去把它偷来?”
“不,和天雷行动一样,摧毁他们就可以了。不过棘手的问题在于,如何让你们混进去并成功脱离?”
“这不要紧,我可以不撤离,兰克长官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为了德意志,我无所畏惧,哪怕粉身碎骨。”
霍夫曼欣慰地点点头:“我准备1…2月份之交时把你们护送过去,到时候我们会在中美洲和美国好好较量一番,利用这个混乱时机下手可能更有效,你先有个心理准备,那地方很大,光靠你们是不行的,我会准备配合的力量。”
“就像上次一样用飞机炸就好了,剩下的我们补刀!”领受任务后的斯科尔兹内提醒自己,当务之急还是负责元首的安保,然后再是那个行动——这倒是让他觉得在英国待过无所事事几个月之后突然有了不一样的奋斗目标。
霍夫曼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要交代这件事,而是在出访前借着去东部视察的机会,他视察了超级炸弹项目并从侧面了解了有关开发情况,虽然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但即便已将速度开到最大,海森堡认为也不可能在1945年3月底之前完成,甚至可能要推迟到6月底,这就使他有一种紧迫感。
他知道美国历史上原子弹是7月初建造成功的,但那只是因为美国当初已胜券在握,没有很强的动力和积极性去推动原子弹工程加速,现在美国在整体战略上处于劣势,任何统治者只要脑子还没坏,就一定会加速这个项目,至于能提前多久就不得而知了,他不敢赌德国原子弹一定能抢在美国之前出来,也不敢赌美国还是像历史上那样只制造3颗。
第219章 在大不列颠(9)
“……在此时此刻,我们虽因种种误解、分歧而投入过血腥的战争,但我仍然有一个伟大梦想——全欧洲联合起来!
我梦想有一天,曾经厮杀的对手及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友好地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类似兰克先生和麦克唐纳先生这样的悲剧故事再也不会上演;
我梦想有一天,曾激烈冲突、争夺生存空间的各个伟大民族能将视野投向全球、投向全星系,地球很大,宇宙更加广袤,完全容得下一个伟大的德意志,也容得下一个伟大的不列颠;
我梦想有一天,整个欧洲将保持良性竞争,各国以科学技术、体育竞技、文化艺术而不是以枪炮、坦克、飞机来角逐高低;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超越国家的联盟能矗立在世界之巅,实现和平欧洲、友谊欧洲、繁荣欧洲、团结欧洲的伟大目标!
……
我梦想有一天,不列颠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散布他的宪政和自由,法兰西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他的平等和博爱,德意志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他的秩序和理性——这些是全世界人类的最高宝贵的优秀品质……
我梦想有一天,一直引领风气之先的欧洲能将他们的历史传承、悠久文化、高贵品质、理想社会镌刻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史册,让欧洲联盟成为全欧洲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人类社会的崇高典范;
让历经两千年战乱的欧洲恢复平静、恢复友好、恢复繁荣、实现共同发展……”
议会众人最初并不知道霍夫曼打算讲些什么,很多人以为元首会像针对美利坚的政治演说那样讲一大通道理——很多人对此记忆犹新,但随后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元首除最开始时和爱德华八世以艾德礼首相热烈握手时表示这是一次“迟来五年、跨越海峡的握手”外,并没对战争多讲什么,反而话锋一转,全面阐述了对欧洲联盟和联合国的未来期望。
站在霍夫曼的立场,要把战争责任推给英国人很容易,指责英国人当初不肯接受英德和解以至于厮杀5年造成死伤累累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但这种言论除泄愤之外没有半点积极意义。姑且不说英国人是否愿意承认他们的责任,就算承认了又如何?在对方伤口上撒盐?
所以他在演讲中着重强调了一种观点——这是一场因误解、偏见和分歧导致的战争,是一出活脱脱的人间悲剧,但战争既然已经结束,大家就要向前看。
这种解释和论调大大出乎议员们的预计,他们原以为元首会炫耀似地大吹大擂一番,并威逼利诱大不列颠就范,没想到德国人绝口不谈战争,甚至避免用胜利这个字眼,强调大不列颠、大英帝国没有输——政治家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欧洲的长治久安出发选择了停战。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当然不可能误导身经百战的议员们,但放出去混淆视线、影响民众却完全足够了,也符合英国普通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希冀安定的情理。
霍夫曼认为,在5年筋疲力尽的厮杀后,是个正常的英国人都渴望缓和,德国如能给予大不列颠合理对待、合适台阶以及提供一个看上去美好的远景目标,容易尽快消弭两国间存在的不安和对抗,所以灵机一动想到了《Ihaveadream》这篇演说,且破天荒地全程用英语发表——这比什么高唱尊重英国、英德和解的姿态都管用。
从现场气氛也可以看出,议员们最初的掌声是礼貌的,到最后逐渐变得热烈而友好,他不敢奢望通过一次演讲就完全让英国人忘记在5年中死伤的人民、损失的物资和付出的惨重代价,但至少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合作。
他相信欧洲还有大大小小各国关注着自己的英国之行和对欧盟的阐述,所以要竭力避免形成一个印象——欧盟是超越所有国家的政治实体,这会让大国疑虑他们的利益,让小国害怕丧失独立性,他必须把欧盟描绘为一个更紧密、更团结、更互助的合作组织,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开第二步,且每一步都不能错。
黑猫和艾德礼对霍夫曼的演讲非常满意:德国人的姿态是谦逊和友好的,这就为新政府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避免被人攻击为卖国政府、傀儡政府。实际上大不列颠在战争失去的东西——包括纵横四海的皇家海军、遍布地球的殖民帝国已很难挽回和改变了,但至少维持了帝国的架子,同时通过欧盟框架还能获取一些以前意想不到的好处,这就是他们竭力争取的目标。
所有不带偏见的政治家和舆论都承认:德国给英国的和平条件比起上次大战英国给德国的和平条件来宽容了很多,没有这种和解的意识和姿态,英德迟早还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
下午时分,霍夫曼在其他政要陪同下探望了蒙哥马利将军和庞德元帅的亲属,由于他的坚持和操办,在蒙哥马利葬礼这件事上轴心办的是相当敞亮的,而且当初就见过传单,即便遗属也说不出什么来——蒙哥马利是自杀而不是死在德国手里,这就让事态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至于庞德元帅之死,德方表现出来的“愤慨”与美方的冷淡同样引起了舆论的关切,现在开始为德国人唱唱赞歌——“对面的骑士堂堂正正地用长剑击败了我,而我的盟友却在背后拿出了卑鄙的匕首……”
傍晚的正式国宴上,低调亮相的霍夫曼绝口不提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颇有心得地和政要与社会名流们谈起了古典十四行诗,谈起了莎士比亚和拜伦,谈起了狄更斯的小说,也谈起了弗朗西斯…培根和大卫…休谟的启蒙哲学,同时还很有心得地谈到了英国古典主义绘画(这是元首的本行),谈到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经济思想,甚至还公开承认,自己当初在德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受到了凯恩斯“扩张财政”开支的部分启发,认为他的经济学说对于未来欧盟、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世界银行、欧洲复兴银行等运作都有现实指导意义,愿意聘请他担任首席经济学家——虽然凯恩斯本人不在场。
让一国元首泛泛而谈这些东西或许不难,但要谈出深度、谈出水平就非常不容易了,霍夫曼在这个领域的造诣和水平当然不是前奥地利下士所能比拟的,旁边连戈培尔都惊呆了——他本以为自己要帮元首补补漏,没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