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梗酆投啻翁致郏龆ú捎昧教跬茸呗返姆秸耄壤锟ù乓话锕こ淌绦暄泄滦投Γ硗庠僮橹话镒也扇》轮频姆椒涌炫缙兄扑俣取
  德国的喷气发动机虽好,但拿不到图纸和实物也是白搭,经过向美国提出请求后,由于苏联前期提供IS…1图纸在先,后面又交付了T…43/85和IS…2的图纸(T…44和IS…3的图纸显然不可能交出去),然后还在帮助撤离飞行员和高级将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配合,面对苏联请求,美国决定投桃报李,给予苏联一批喷气发动机实物和技术图纸,考虑到苏联稀有材料也短缺,还破天荒送了20多吨材料——全部空运,运输费用比货物价格还高。
  美国给的是用在格罗斯特流星上的哈维兰德喷气发动机,虽然不是最好的一批,但对苏联而言也是如获至宝,立即展开研究和摸索工作。
  至于火箭项目和有关火箭发动机的援助请求,美国人表示爱莫能助,反过来问苏联有什么值得交易的情报,苏联外交官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没有,完全零起点,美国人不疑有他,认为苏联的技术水平确实搞不出来,也就从此不提。
  但实际上,外交特使在这个问题上是撒了谎——也可能他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苏维埃是有火箭项目的,而且已有了阶段性成果,只不过这个成果在监狱里。
  肃反开始后,苏联火箭研究权威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投入大牢,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原本内务部是要将其处决的,但这个报告到斯大林手里后压了下来,变成关押。
  与科罗廖夫一同入狱的有一堆设计师,其中包括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卫国战争开始后,面对装备领域的极大压力,大部分科学家都被安排出来工作。图波列夫多次请求才使得科罗廖夫脱离死牢并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科罗廖夫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火箭,到1944年时,性能虽然比不上V2,但比起美国火箭那坑爹的成功率,可靠性高明得多——如果也是这么低的成功率,早就被暴跳如雷的装备委员会处决了。
  在德军大规模使用火箭后,坐不住斯大林也指示加速研究。虽然将科罗廖夫打成现行反革命是上头的意思,但贝利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大会上承认犯了“肃反实际工作扩大化”的错误,请求斯大林同志和党中央原谅,英明领袖当然从善如流,立即批准解救一批“反革命分子”,给他们恢复名誉、摘掉帽子、补上待遇。当了7年死刑犯的科罗廖夫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为苏维埃火箭技术不可多得的“技术权威”,变成享受中将级待遇的党的高级干部。
  犯了错误、深刻反省的贝利亚同志依然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需要在政治局委员这种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





第207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7)
  在伏罗希洛夫讲述完所有新装备开发计划和现状后,华西列夫斯基代表总参谋部汇报了对德军南非战役和闪电战2。0战术的分析,虽然红军不可能派观察员到南非战场,但南非战役既然是德方意图泄露出来并威慑各方的利器,就不可能加以细致封锁,相反,不但不封锁,适当时候还要予以公开透露——一边向盟友展示实力,一边向中立国和美军展示獠牙。
  对东俄而言,要想搜集到相关情况也是可行的,且红军总参谋部还能得到部分来自美军的消息,对华西列夫斯基这个层次的指挥官而言,很容易看懂德军做法,尽管看懂不代表能学会,学会也不代表有能力依样画葫芦来一次,但对真正领教过德国闪电战威力的俄国人、法国人而言,现实很容易重新勾起他们的惨痛回忆——这就够了。
  “南非战役德军宣传的战果与实际战果出入不大,唯独最后那一部分部队是在布莱德利带着史末资出走后投降的,没有经历交战,甚至他们投降时德军最近的先头部队离他们还有100多公里——这完全是失去指挥而又毫无希望的部队指挥官在绝望下做出的选择……”华西列夫斯基照例抨击了一下盟军战斗意志之薄弱和动摇,然后才分析了具体过程,“在这次战役中,德军事先用了近2个月时间调集各位军事物资、部队,而整个过程几乎是相当公开的,除人员外运输量超过百万吨级别……对南非盟军没抓住这个前期时间进行主动出击我表示非常困惑。”
  这一点确实有布莱德利失算的地方,不过他也有苦衷:德军第一时间将兵力重心部署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美军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从地面硬打,而进攻战术显然要付出极大代价——当时谁都不知道有闪电战2。0,甚至认为德军故意慢吞吞进行布置是故意引诱美军放弃坚固防线出击,从而将防御战打成对攻战——这种战术显然对缺少经验的美军不利,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打成这样。倘若再给布莱德利一次选择机会,他一定会考虑主动出击。
  “第二点经验教训是,德军整体战术有很多与大纵深作战理论相贯通的地方,说明我们原先考虑的军事学说并不落后,不过由于大量先进装备涌现,德军将战场范围和广度进一步进行了深化,这次战役进攻宽度宽达350公里,纵深距离超过600余公里,美军战前苦心布置了6道坚固防线,原本是要依靠层层阻击战术迟滞德军进攻的,结果被一次性全面贯穿,这充分说明死缠烂打的阵地战在高技术条件下是相当被动,今后的战争模式,特别是战场范围局限于中等国家的战争将突出机动与活力,比拼的是快速反应能力和弹药投放能力,单纯比较兵力多寡并无意义……”
  这一点显然也有为红军从“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理论中退回来搞精兵主义的用意所在,华西列夫斯基虽是军事将领,但政治上并不迟钝,他显然知道当前自己手里的底牌和卫国战争开始时的底牌完全不一样了,继续用以前的军事战略无异于自杀。
  “第三点经验教训是,要加强对指挥体系、联络体系的防护。这次德军动用大功率干扰设备,完全破坏南非盟军的指挥体系和命令传递体系,使布莱德利最终的战术布置和情况搜集沦落到依靠吉普车搭载传令兵去传递的地步,设在后方的指挥部变成了聋子、瞎子、哑巴,设在前方的指挥部被德国特种部队端掉,战役过程中指挥体系完全丧失及时性、全面性和主动性,各据点被迫单独抵抗——该情形与我军在卫国战争初期面临的局面极为相似,无非当初我们是遭到了德国人背信弃义的偷袭,这次德国用技术手段瘫痪美军指挥体系……”
  美军与红军不同,后者在被分割包围后,如能得到基层指挥官特别是政治委员的有效激励,通常能硬拼到底,特别是战争初期的常备部队更是如此(后期当然也不行),但美军因为“人道主义”缘故,在绝望情况下多半就选择了投降,这样的作战意志和战斗作风并不算强悍,最起码在德军看来是比不上袋鼠兵(澳大利亚部队)和考拉兵(新西兰部队)的顽强。不过考虑到美军从佛得角战役以来的表现和党卫军亚美利加集团军的存在,似乎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
  经过激烈争论,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确定1945年装备开发重点是陆军序列优先: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两款新型坦克——T…44/100和IS…3,要求到1945年末至少建设出8个装备IS…3坦克的独立近卫坦克旅和六个主要以T…44为主力的近卫坦克军,同时再配上4…6个主要装备IS…2的独立坦克旅和以6…8个T…43/85为主力的坦克军一起构成红军精锐装甲力量。至于其他的T…34和T…43型坦克,部分底盘回收利用改造为坦克歼击车,部分改造为自行火炮,还有部分分拨给步兵部队组建坦克营——今后要搞精兵主义,步兵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光秃秃没有任何坦克装甲车辆了。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同时对炮兵也进行重新定义,现在红军无论编制、后勤、装备都遭到了极大损失,已撑不起一贯喜欢的大炮兵主义,便悄悄将数量多的要求去掉,把强调机动性摆在突出位置,这观点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惊人地相似:认为未来战争是快速战争的时代,能伴随步兵高速推进的自行火炮才有价值,拖曳式火炮不是不要,而是不会再具有以前的地位了。
  根据编制要求,新型Su…152突击火炮被视为机械化部队支援核心,火箭炮被看做是传统步兵的可靠压制力量,除此以外也强调利用装甲车和旧型号坦克底盘搭载火炮,实现高射炮、压制火炮的高机动性。
  最后强调单兵武器改进升级,准备用成熟后的Ak突击步枪取代目前波波沙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的地位,同时轻机枪依然保留使用Dp系列,但强调用1942年问世的新款dpm取代dp机枪,对Rpg火箭筒的配置到班一级并进一步强调改进。
  应该说红军的改革思路与德国组建快速反应纵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区别:德军在霍夫曼大力引导下,已开始向E…45(或E…50)主战坦克转型,红军还在强调重、中结合;德军开始全履带步兵装甲战车狼瓘的研制、改进和装备,而红军对此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出于强调将经费花到刀刃上的要求,未对步兵战车进行要求,步兵要么依然搭乘卡车作战,要么利用有限的装甲车伴随作战,历史上名满天下的Bmp步兵战车开发设想在会议上只转了一圈便被束之高阁,用伏罗希洛夫的话说“东西虽好,可惜苏维埃目前无福消受”。
  第二个优先序列是空军,空军武器进一步划分为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两类:
  类似于雷达、高射炮、歼击机等属于防御性武器,比进攻性武器具有更高优先级;类似于轰炸机、攻击机属于进攻性武器,相对而言等级略低一点。
  整体而言,苏联电子工业尤其是雷达工业是落后的,但这种落后只是相对于美、英、德三国而言,对比其他国家并不能算落后,苏联在雷达领域的造诣比起日本和意大利来不但不落后反而还强一点,即便对比法国也不逞多让,在个别领域甚至还有些优秀产品出现。
  雷达领域权威是苏联雷达工业奠基人维克多…季霍米洛夫,他在大清洗中奇迹般地幸免于难,目前担任Nii…20研究所负责人,主要攻关课题是准备安装在Pe…3夜间截击机之上的机载雷达——“片麻岩”雷达,到这次会议前已基本研制成功可以装备。
  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沿乌拉尔山布置的预警雷达体系,防止再遭受德国和西俄的突然袭击——因为乌拉尔工业区很多工厂距离乌拉尔山只有200…300公里,大型轰炸机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必须有强大的预警力量。
  在雷达领域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伸过来的橄榄枝——美国把自己从英国拿到的一大批雷达实物和技术资料转给东俄方面,虽然只是英国1942甚至更早期的技术反映(最新资料美国人没有给),但对东俄而言依然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大不列颠的雷达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排得上号的。
  这个橄榄枝也反映了美国心态的调整与转变。虽然杜威、华莱士等人当初一再宣称要停止援苏,虽然苏联和轴心签署停战协定后实际上已背弃了同盟国阵营,但无论杜威还是参联会,现在除在公开场合嘀咕几句外,在私下对苏联的态度来了180°大转弯,报以了极大的肯定和嘉许——这种评价甚至比当初更高。





第208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8)
  早些时候斯大林老爹苦苦阻挡着数百万轴心军队,屡屡失败而被美国嘲笑,视苏联为大包袱,甚至让美国怀疑自己援助苏联是不是值得。真的结束东线战争,让德国把几百万军队从俄国抽走并施加其他方向时,美国马上感到压力陡增。
  在冰岛、南美、南非一系列战役惨败后,参联会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评价变得更高——不是斯大林老爹不能打,而是元首开挂实在太厉害。比苏联装备更精良、物资更充分、人员更齐整的美军不也照样被德军打成一团屎么?战场表现甚至比俄国人还差,至少红军在1944年春夏之际还好好反攻了一阵——打垮了土耳其,收复了中亚、里海、高加索,如果不是斯大林老爹后续力竭,倘若不是德军投入了雷神之锤集团军这种可怕的部队,这条战线输赢还不好说。
  反观美国,只有一路退退退,丢了冰岛,丢了非洲,现在眼看连南美和夏威夷都要保不住了,有什么资格嘲笑苏联红军?
  说句良心话,苏维埃完全抵抗到了最后一刻——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对轴心造成的伤亡能与苏维埃相比,也没有哪个国家承受了比苏联更大的伤亡,如果不是苏维埃这种特殊体制,换成英美面对这一切早就垮台了。
  所以杜威正式就任总统后,参联会和他的心腹一再认为苏联有继续联络的必要,特别是美国通过秘密渠道表达希望与苏方继续合作的愿望受到对方热情欢迎后,这种必要性就更加突出。
  继续合作当然与过去的全面盟友有很大不同,大规模物资交付不可能,租借法案也不再适用,但小规模来往却可以。比如美国从中国撤出飞行员和军事人员就得到了俄方大力帮助,又比如斯大林老爹批准向美国交付了一批缴获的德军装备、苏联IS坦克、T…43坦克和有关图纸资料的行为使联系更加密切。
  美国在飞行员运输成功后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是希望建立美、苏、华空中航线,以东俄领土为航空中转场;第二是希望在东俄远东地区建立潜艇补给基地、部署大功率雷达和长波电台;第三是希望苏维埃派空军人员到美国以个人或志愿军名义参战,或者干脆混入“中国援美航空先锋队”一起作战。
  对后两条要求,唯恐引火烧身的斯大林老爹都委婉地予以拒绝,但对第一条要求却爽快答应下来。
  阿留申群岛被日军占领后,现在美国势力要到亚洲来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从美国、加拿大飞阿拉斯加,从阿拉斯加飞勘察加半岛进入苏联境内,然后再辗转进入中国,难度比阿留申群岛航线又提高不少。
  莫洛托夫在沟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第三条进行了灵活变通,一方面和斯大林沟通认为让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保持状态有好处,一方面又和美方沟通直接参战的困难——日苏毕竟是中立国,现在关东军威胁很大,不能给日本挑起战争的借口。
  经他反复斡旋,斯大林破例答应派遣100…200个俄国机组执行这条航线的运输飞行任务,但不包括作战,美国空军马上欢天喜地予以同意——这意味着他们能腾出至少100多个熟练机组用于国内其他航线,这对于目前熟练机组只剩2000多个,且还有部分陷在夏威夷不能动弹的美国空军而言完全是雪中送炭。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斯大林派出的都是当初飞大型轰炸机的精锐机组,为表感谢,美方不仅参照本国军衔外加作战津贴给红军飞行员们发美元工资,还送了一批技术图纸、实物和其他商品,雷达领域的收获只是其中一部分。
  作为传统布尔什维克,对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必要警惕还是不能少,这批拿美元工资的飞行员全都精挑细选过,清一色布尔什维克党员或共青团员,且通常都有亲人牺牲——政治上特别可靠,他们的美元工资也只能记个账,实际拿的还是国内卢布,美元全被用于购买国内急需的物资。
  考虑到东俄经济困难,为给对方一些额外补偿同时又不必触动国会某些议员敏感的神经,颇有外交头脑的克拉克中将发明了物资补偿贸易法(又称青霉素法)。
  每次伴随飞机从美国飞来,除必要燃油和物资外,总利用富余运力搭载一箱又一箱美国民用物资——全以出厂成本价赊销给俄方,什么税收、运费、人员工资、保险费统统忽略不计,且以俄方拿到手才计算。
  俄方对这批紧俏物资部分自己留用,大部分转手卖到中国市场,由于物资当中占据绝对大头的是青霉素,所以被形象地称呼为青霉素法。
  通常这种贸易不计运费的利润率是150…200%,等于东俄每次可空手套白狼赚到一大笔钱——一架B…29或c…54运送的货物少说也值100…200万美金。苏维埃一般自己留下20%,其他全通过秘密渠道运到中国发卖。
  自美国渠道断货后,现在中国市场上德国货开始流行起来,毕竟上海这个特殊黑市里连铀矿石、航空发动机都可以交易,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不能卖?但更多还是美国货,很多人甚至惊讶地发现能找到10天前才生产的青霉素——不是假货,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货!
  除青霉素外当然还有其他特殊商品,如丝袜、香水、化妆品、进口香烟、高档服装、皮鞋、手表等,这是上海滩、江浙头面人物和大西南富贵人家的必需品,当然最顶尖家庭一般用欧洲货——法国香水、意大利奢侈品、瑞士手表,美国货相对而言更普及些,价格还算公道。特别是美国手表深受上海滩中产阶级喜爱——他们买不起奢侈品,但手表什么的算是必需品,还是咬咬牙会买,怀表这玩意已不流行了,再说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带怀表也不像话。
  这些生意俄方很喜欢做,货物不重,又没太大风险,甚至还不涉及违禁和保存期,至于关税——能运这些东西到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人眼里还有关税两个字么?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同志专门负责对华情报、贸易和沟通联络工作
  甚至有胆大的中国地下势力问能不能运点军火和鸦片进来?
  鸦片这东西美国自己也不产,且涉及美、苏、华三国,政治人物多少有些忌惮;至于军火,分量重的肯定不行,轻的就完全不在话下,摩托罗拉步话机、电台、望远镜等物品同样以出厂价处理给东俄这个二道贩子,主管“特种”贸易的米高扬同志照例扣下两成后拿去发卖。
  甚至日本自己也买得欢,美国当然知道这些东西被日本买走会显著增强日军实力,但实在顾不上这么多,因为日本实力不是靠这些就能压下去的,再说不买美国货日本还可以去买德国货。
  这条线路发展后后期还变成订单式运输,路子硬的人员甚至可以发委托请求,比如要送邮件、指定要求购买何物等,一般都能满足,无非是满足时间不确定——快起来很快,一周必达,慢起来可能要等2…3个月,但安全性和保密性完全没有问题。也有重病富豪通过这条路线转移去美国治病的——那价格就不好说了。
  对这一条航线,日本特高课乃至盖世太保们心里其实都清楚,但迟迟没有太大动作,一则航线上物品对日本危害很小,日军反而可以从中收获,日本不出手,盖世太保更没有理由出手;二则这条分销利益链涉及太多人,这条利益链不但卖美国和俄国产品,也同样卖日本和德国产品,要破坏就是连自己的分销渠道一并破坏,这毫无意义。
  至于说运军火给国共什么的,日本现在根本无所谓,大规模运输美苏没有能力,小规模运送又不能解决大部队装备问题,这种老鼠搬家的方式运送一点小零小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对远东市场的物资需求,轴心阵营也注意到了,也在进行商业尝试与推广,德意驻上海的办事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远东市场,而现在市场上能买到不少德国货也是托了这个渠道口子。
  大家普遍反映德国货质量和美国货不相上下,但德国货很多时候价格比美国货贵。道理其实很容易想明白——美国运送物资是为了弥补一点运输成本,赚钱本身不是目的,赚多赚少都可以,从美国到苏联这一段空运运输费是完全不计入成本的,顶多就是计算从苏联到上海的运费。
  而德国是将其当做商业贸易来进行的,哪怕走价格更低廉的海运,也不可能不计较运费——从意大利到中国港口的海运费价格不少,而且中间还要经过日本这一层——关税、特别费、服务费林林总总也有30…35%的成本要付,这都要加在售价里。
  不过德国货有一点好——量大,二手货比较便宜,特别是那种连日本也看不上的二手军火更是彻头彻尾的便宜。





第209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9)
  比如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制式步枪——现在统一换成了98k,据说下一步要逐步换成Stg45,那就是极端便宜,2杆旧枪只相当于一把新中正式价格。
  又比如德国缴获的大量俄制、法制军火,类似75小姐这种玩意,战前中央军能拥有的数量都不多,现在居然当大白菜一样在卖,又比如哈奇开斯机枪、维克斯机枪、马克沁机枪——日本也不用这些玩意,全敞开了随意买。
  日本中国派遣军自坦克升级换代,默许甚至鼓励国共双方大规模装备坦克后,又立足推动攻防平衡,大力展开反坦克武器销售,反坦克枪、37mm战防炮(德国称之为敲门砖)之类的玩意大大咧咧敞开了卖,不过铁拳类、无后坐力炮类的商品是严格管制的,即便有也让日本自己先行收购了。
  有些东西逐渐绝迹了,比如中国人最喜欢的驳壳枪,德国本土早就不再生产,市面上更难觅踪迹,所谓德国原版、珍藏版其实全是西班牙山寨货,只能骗骗不懂行的新手。现在市场上畅销的是早期的鲁格和苏制手枪,运气好还能发现原主在枪上的刻字。欧盟手枪业务大多让比利时方面承包,他们生产的勃朗宁手枪和德国的瓦尔特手枪构成轴心手枪主流,旧手枪全在淘汰过程中。
  黑市上更多的是南部手枪,那全是日本军官换下来的配枪,在见识过勃朗宁、柯尔特乃至鲁格手枪后,谁还看得上南部手枪?纷纷都拿出来更换。这种风气是如此流行,以至于国内新调过来服役的军官抵达中国第一件事就是把难用的南部手枪换掉。到后来这个举动甚至连东京大本营都知道了,大佬们无奈之下只好停止了南部手枪生产,现在日本海军军官清一色美国柯尔特手枪,陆军军官则各种花样都有,美国柯尔特、欧洲勃朗宁、德国鲁格、苏联,爱玩枪的甚至还挎驳壳枪——虽然这是极个别,真是一片混乱。
  Ps:本书被起点屏蔽,最新更新可在微信公众号“月影梧桐”上免费浏览,欢迎关注……
  套用某些人的概述,1943特别是1944以后,中国市场不仅成为万国造,还成为外国销售点——手枪、步枪论斤卖、火炮论吨卖、过时坦克和装甲车论船卖是最典型、形象的概括。
  至于前几年严格管制的商品,什么无缝钢管、消炎药更敞开了管制大大方方在卖,哪还有人查?现在各方势力在上海都设有兵站,最重要目的就是把市场上出现的紧俏货色弄回去——这才是关键目的。
  在东俄重工业确定的规范中,伏罗希洛夫考虑从明年500万吨钢材中拨出10%(有读者指出认为对乌拉尔以东工业产量估计偏低,经查询资料后附议,将产量上调为500万吨),用于向日本交易谷物(稻谷、小麦和部分大豆)——基本按1:3价格交易。在工业品贵、农业品便宜的时代有些吃亏,不过日本承担了所有运输,提供门到门服务,再加上不给日本也要给日本抽头30%,最终计算也差不多。
  另外还要再利用石油、其他工业成品换取350万吨以上谷物,有这500万吨谷物打底,再加上今年大力垦荒的贝加尔湖农业区和工业区周围的小块农田,预计整体粮食将维持非常微弱的平衡。
  这种微弱的平衡是对粮食实行极度严格的配给制下实现的,每个东俄公民按照级别发给粮票,实行口粮定额配给——普通成年男性公民每个月15公斤,女性14公斤,少年儿童9公斤(正在长身体的中学生可以破例给18公斤),干部身份加2公斤/月,一线重体力工人可达20公斤/月以上,如对体力要求最高的煤炭采掘工人可以配给30公斤/月,军队口粮单独计算。
  根据这种严格的配给,基本上绝大多数人群每日可维持2600大卡热量+80克蛋白质成分,这是个让人勉强饿不死的临界点——比德国托特组织提供给犹太劳工的粮食配额还低,军队大部分可保证摄入3400…3500大卡,最艰苦的基层和重点部门(例如科研单元)一线可保证4000大卡以上。
  中央高级干部中,斯大林同志率先垂范,抛弃了很多以前的奢侈产品享受——如鱼子酱,现在能搞到的鱼子酱全拿去上海或莫斯科出口(西莫斯科是另外一个黑市聚集地),那个标志性烟斗中的烟草也换成了蹩脚的廉价货。在他带头下,其他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也竭力压缩自身消耗,甚至大部分人民委员连车也不坐,改用自行车上下班——这种时候,哪怕作秀也得咬牙顶着,必须让普通民众看到高层与基层同甘共苦,否则政权和党一天也维持不下去。
  至于浪费粮食已成为东俄第一宗大罪,用粮食酿酒更不被允许——动不动就上升到“破坏国民经济”、“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高度而遭到处理。除粮食外,其他生活物资也实行全面军事化配给管理。烟有烟票,酒有酒票,衣服用布票,还有糖票、肉票、油票(食用油)、肥皂票等等,清一色的标准等级制配给体系,严密而精确,内务部经常会对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在全面配给制管理体系下,高级干部以下(军队师级、行政厅司级)基本都拿不到酒票,即便像布琼尼这么酷爱喝酒的老革命,现在也只能用一些果酒来过过瘾,心爱的伏特加一个月只配给一瓶——还是带有编号的特供产品,等闲之辈根本捞不到。额外好几瓶还是因为他去蒙古“征粮”有功,斯大林同志或莫洛托夫同志将发给自己的配额转送给他的缘故——也不额外多发票。
  不过布琼尼有一点好,虽然“征粮”时权力极大,但一心为公,除偷偷摸摸过点酒瘾外,从未想着往私人腰包里揣什么,用他的话说,“党的便宜有什么好占的?党在一天就不会亏待我布琼尼什么,没有党,我布琼尼啥也不是,自从当年打家劫舍时拿了党的物资和党证,我一辈子都欠党的……”
  这种粗鲁的赤胆忠心很受斯大林同志喜欢,虽然布琼尼稀里糊涂打了不少败仗,但从来都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五大元帅中幸存至今的两个之一(还有一个是伏罗希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