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全死了。云爆弹攻击效果很好,不过运用中也出现了一点实际问题……”
按照作业规范,大当量云爆弹爆炸后会形成持续4分钟左右的高温高压和缺氧窒息状态,6分钟左右会形成强对流,8分钟从其他空域飘过来的空气将对爆炸现场进行补充并迅速恢复完毕,但实际上德军发现在第二颗爆炸时,由于烟尘还未散尽,再加上氧气补充不像第一次那样浓郁,尽管投掷位置略有偏移,实地效果不如第一颗,第三、第四颗更是如此。
“80%的人员应该是第一颗就被消灭了,其余人员才是剩余几颗的战果……叠加使用的后果就是威力过剩。”
保卢斯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不然怎么会叫‘末日审判’呢?”凯塞林笑道,“我已写了报告,建议将云爆弹和高脚杯作为常规炸弹准备配置,大满贯实在太重了,我看算了,留几个装装样子就行。”
“对了,那些澳大利亚人还不肯投降?”古德里安转过头问右翼集群指挥官温克,“大概有多少人?”
“不肯!人数不少,总有2000人左右吧,主要是澳大利亚人,也有一些新西兰人,依靠工事在负隅顽抗……”
“那给澳新师来几颗吧……”古德里安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但随后的话里充满了惋惜,“这都是蒙蒂以生命为代价换出来的最后精锐,但终究是难逃一死……用这种武器给他们留个全尸会比较体面。”
众人默然无语,澳新师1942年就和德军交手,整整打了两年半,足迹从北非到埃及,从东非到肯尼亚,最后又到南非,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蹦跶,连大英帝国都停战了,他们还在坚持,只不过最后还免不了云爆弹下一死……
第188章 闪电战2。0(10)
“见鬼……这他妈叫打仗?这比旅游还轻松,再这样下去,我的铁十字升不了级,我还在莉莉面前吹了牛,打完仗一定能捞个骑士十字……”
“可不是嘛,美国人、南非人太不经打,唉,都说俄国人不行,我看俄国人还可以,今年春天在里海和高加索那一下子我差点以为斯大林反杀了。”
指挥部继续向前推进视察,凌晨时分发现两个外围巡逻的士兵在聊天,听着他们的说话内容,众人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们在聊什么,部队打得不好?”
“长……长官”,两个哨兵没留神,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元帅、大将涌入,顿时有点慌了手脚。
“别紧张,这里离前线还有50公里,你们前面就是警卫旗队师,美国人打不过来的……”古德里安微微一笑,示意副官给他们派香烟,“我是古德里安,我们聊聊?”
两人先是敬礼,然后手忙脚乱地接过香烟,几支香烟一点燃,话题便打开了……
“打得不好?怎么会呢?只是我们发牢骚而已,老兵们说他们又愉快地想起了当初巴巴罗萨时进攻的感觉……不对,他们说比巴巴罗萨那会儿还轻松……我今天凌晨6点钟就开始准备,直到9点钟才接到出发任务……等我们营冲到一线一看,那些工事群里的敌人死的死、投降的投降,没我们什么事。
然后就往第二个目标冲过去,等我们刚刚到,空军已炸完一圈回去了,大部分问题基本解决,营长留了一个排收拢俘虏,命令我们向第三个目标扑去,据说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大桥。结果更气人,等我们赶到时,空骑兵们和那些奇形怪状的直升机已夺取了整座大桥,连他妈指路牌都换成德国字了,带队的家伙咧着嘴朝我们傻笑,意思我们来晚了。见鬼,我们师可是全副武装的装甲掷弹兵啊!”
另一个士兵补充道:“我们只好继续赶路,中途眼看时间不早,营长说全营就地休息15分钟,补充油料、享用午餐……结果倒好,就因为耽误了这15分钟,第4个目标让警察师给抢走了,我们赶到时正见一个营轮式战车和希姆莱管风琴在围殴半个美国反坦克连,这种痛打落水狗的做派连我都看不下去,只好绕过战场跑路……这时候分配给我们营的目标全达成了,但实在没战果,只好临时决定扑向第5个目标,结果南非人撤退了,只缴获了一堆装备和补给品……再然后,天就黑了,师部派人告诉我们就地驻营、警戒,准备明日继续进攻……”
听完两人介绍,众人一阵莞尔,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古德里安笑笑:“这样不是挺好么?你们知道自己一天跑了多少公里么?你们跑了将近200公里!比巴巴罗萨跑3天都快!”
“长官,明天不会还是这样吧?”一个士兵壮着胆子说,“这样下去大家都捞不到战功啊……”
“会有仗让你们打的,说不定你能活捉布莱德利或者史末资呢。”古德里安难得开起了玩笑,“记得活捉后交给我啊,我给你发骑士十字勋章!”
众人一阵哈哈大笑,然后转头去巡视其他阵地,但随后保卢斯就发现古德里安变得有些伤感。
“您对战果不满意?”
“大陆军时代结束了。”古德里安摇头,“今后大概是快速反应部队、空军和其他专业部队的天下了,德国陆军几百万部队横扫欧陆的场面今后只能在记忆中、在电影中寻找了……”
身后其他几个兵种的元帅将军都哈哈一笑,但陆军系的将军们或多或少都有很复杂的情绪。
“这不算什么……”保卢斯摇着头道,“我还有种不好的预感,名将时代过去了。套用元首的名词,今后战争是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对机器和科技的利用将越来越趋于巅峰,而对人的经验和指挥艺术的依赖予以降低,对职业军官来说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这下连非陆军系统的将领们脸色都开始凝重起来,假如指挥艺术不值钱的话,将军们还会值钱么?可这是潮流和趋势,不是谁可以扭转的,就像海军传统是舰长和水兵优先,在海面上谁管子多、谁管子粗谁有理,但自从有了飞机,那些管子就只能在欺负岸基目标上找存在感了……万一将来有了精确制导的导弹,会不会连精英飞行员都变得不值钱?
“但愿这是最后一场世界大战……”古德里安叹着气道,“这一次不管怎么打,人类都不会毁灭,下次就说不好了,我隐隐约约有种担心,下次大战要么不打,要打的话恐怕要死几亿甚至十几亿人。”
就在古德里安为人类命运悲天悯人时,布莱德利坐在指挥部里对着地图默然无语,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今天这一仗。
憋屈!
只有“憋屈”这个词才能形容今天的感觉!
他的命令不能传达,起飞的作战飞机没有联络和协调,像一群无头苍蝇乱窜,然后轻轻松松被人揍下来,各道阵线不知道怎么与友军配合,只能胡乱开火,进行盲目反击、开火;好不容易部署了完善的堡垒工事和连续防线,根据以往经验,最少能抵抗几周,却在一天之内被人连根拔起;号称坚不可摧的重点核心工事,也在德军猛烈打击下土崩瓦解。
整个情形仿佛他被别人捆住了手脚,包住了眼睛,甚至堵住了耳朵,只有对方一拳又一拳揍在自己身上才有痛觉;甚至有些部位连痛感也没有,直接就干脆利落被切走了。夜间本以为有喘息余地,结果德军根本不想放过他,那些坦克和近距离支援装甲车在追着自己的部队打。部署的6道防线在一天就丢了4道,第5道还有部分也被德军所占领。
他现在都不知道这些防线究竟是怎么丢的,连针对性调整的办法和策略也没有,整体仿佛是与一个无孔不入的敌人在作战。
这一点他倒是猜对了,他设在第6道防线之后的前线指挥部,南非陆军上将斯迪姆正遭受着德军无孔不入的攻击——斩首!
利用溃军的掩护,没有任何显著特点的勃兰登堡部队身着南非军和美军服饰,从前线退下来,沿途警卫误以为这是和白天退下来的部队一样,只喝令他们到新划定的地方去驻守,根本没想到这是德国兵
突击队指挥、穆勒中尉最终根据情报,在夜间摸到了指挥部驻地。只见他突然冲到警卫面前,用汤姆逊冲锋枪对准南非警卫的胸口,低声用英语威胁说:“不许动!不许喊叫!”
卫兵们猛然反应过来是敌人!他挣扎着,用手抓住对手冲锋枪的枪口试图往高抬,然后用另一只手企图拉开自己冲锋枪的枪栓。穆勒果断地抽出匕首刺入了卫兵的胸膛,卫兵像一截沉重的圆木,悄无声息地倒下了,
穆勒挥了挥手,30余人的突击队紧跟其后,刚冲进大楼,就遇到一个美军中士打着手电筒在走廊中查看,再扑过去解决已来不及,突击队员抡起Fg44突击步枪,一梭子子弹把他扫倒在地。
伴随着枪声,整座房子瞬间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一般炸窝了……
穆勒注意到走廊的一扇门中透出灯光,便一脚蹬开门,灯光下有十几个戴着钢盔拿着手枪的美军参谋,正在瑟瑟发抖准备反抗,他们的手枪刚刚打了几发子弹,穆勒直接就把手雷甩了进去,“轰”地一声爆炸过后,灯光熄灭了,屋里一片呻吟之声,很快再无活口。
楼下的枪战和手榴弹爆炸声使正在楼上开会的盟军军官们警惕起来,出大事了!他们立即熄了灯,拉响警报器,一边用电话呼叫周围部队赶来增援,一边让警卫开枪试图阻击。
警报器凄厉的叫声在大院中响着,楼外枪声响成一片,司登冲锋枪和汤姆逊冲锋枪的声音一会儿便被Fg44压制住了,狂暴的突击队为了解决在房子里负隅顽抗的敌军,直接用铁拳招呼了上去。
激烈的战斗只持续了30秒,在3发铁拳,2颗手雷和几发枪榴弹的攻击下,整个前线指挥部倒在一片血泊中。
等15分钟后从前方闻讯赶来支援的部队赶到,整个战斗已经结束了,映入他们眼帘的只有被炸毁的房间,用手电照着屋内只有一片惨状,墙壁和地板上到处黏着血肉,从一个水箱中喷出的水流得遍地都是,水里混着血。两名美国军官在血水中呻吟,只指了指德军撤退的方向,不一会儿就死了。
在最里面的房间里,他们发现了斯迪姆上将的尸体——他和几个参谋全部倒在沙盘前,他身上有十几发子弹孔,怒目圆睁,汩汩地流着血,满脸惊骇……
等追击队伍赶到德军撤退的现场时,只能听到远处旋翼划破夜空发出的哗哗声……
第189章 闪电战2。0(11)
从11月15日凌晨4点德军启用导弹饱和洗地到16日凌晨2点“斩首”成功,不过短短22个小时,南非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莱德利苦心经营、层层构建的6道防御体系不但未能挡住德军进攻的脚步,还把自己的前敌指挥官折损进去。
考虑到前线指挥部是在最初战线300余公里的后方被深入敌后的勃兰登堡部队“斩首”,更让人心生寒意。对斩首战果,古德里安、保卢斯等人都表示满意,不过听说布莱德利本人不在那里时,在心目中对其评价却大大打了一个折扣——战场统帅在后方那么远的地方指挥,能管理好战局么?
16日下午时分,德军挟昨日大胜之余威,以装甲部队为先导,穿透所有盟军防线,通过左右两翼集群合拢的方式构成了钳形包围圈,南非东北部最重要的两个城市——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正好是这对大钳子里的猎物。
由于太多兵力失陷在前面6道防线中无法退守,盟军防守两座城市的兵力仅仅只有2个南非师和一点加拿大部队——这也是当初从肯尼亚包围圈里逃脱的残余兵力。更早一些时候,澳新师滞留在前线的残余兵力已在3颗云爆弹的亲切问候下,踏上了跟随蒙哥马利的步伐。
从1941年北非战争开始,澳新一共提供了6万余人部队,连续作战后除2000多伤病员当初撤退到南非,后又跟随尼米茨舰队回国外,其余大多丧命于这片大陆上,加拿大人看起来也要步这个后尘。
下午5点,面对10余万德军、上千辆坦克和数百架飞机大兵压境,吓破胆的南非守军宣布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为不设防城市,放下武器投降。控制这两个枢纽节点后,整条布莱德利防线上的残余守军被彻底切断退路,已不可能再有挣扎余地,不投降的结果无非是今夜死或明夜死的区别。
不过36小时的战斗,德军整体伤亡不到4000,却毙伤俘美军5万,澳新部队1万余,加拿大人部队数千和9万多南非兵力。累计消灭敌军15万余,南非总共拥有30万盟军,到现在已折损过半。
在作战中,盟军真正伤亡其实也就是3万出头、4万不到的水平,其余10万多基本是投降——虽然部分陷在包围圈里的部队还没有明确放下武器投降,但那是早晚的事。
在占领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后,南非东北部门户大开,德军面对的将是整片开阔地,这里无险可守且人烟稀少,到南非中部的金伯利与布隆方丹两座城市和矿区差不多还有400公里路,按闪电战2。0的标准折算后是4…5天的推进距离——这么大一片开阔地留守兵力只有不到4万,要对上的却是40余万虎视眈眈的德军。
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线德军已打下了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后方古德里安为战役安排的第二梯队部队——主要是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步兵师到现在还未从预定战线投入进攻呢,他们将搭乘火车就地接管防务,整个过程真的和旅游一般轻松。
得到双城失守消息的后方指挥部里众人呆若木鸡,不过51岁、算得上非常年轻干练的布莱德利中将仿佛一瞬间老了10岁,内心满是崩溃。史末资直勾勾地看着他,最后问道:“奥马尔……我们……南非……还有救么?”
“我……”布莱德利很想给史末资打打气、鼓鼓劲,但话到嘴边,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战况比他设想得还要不利。
六道防线迅速崩溃固然与德军闪电战2。0威力密切相关,也与南非军孱弱的战斗力密不可分。在制定防御计划时,布莱德利已看到了南非军不堪大用的缺陷,故而在关键节点都是安排美军和澳新部队,只以人数更多的南非军为羽翼提供侧翼掩护。
而古德里安和保卢斯同样优先将进攻矛头对准南非军,得益于闪电战2。0的战场折叠,他们并不需要按部就班先打美军和澳新然后再打南非,完全可以通过战场突入灵活寻找目标打击和机动部署,往往前头美军还在抵抗,左右两翼的南非军已投降或崩溃,然后连带着美军阵地一起跟着崩溃。
现在按德军打分标准,意大利人战斗力可以再提一个等级——南非部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更差,几乎与印度兵并列。很多经历过北非战事的官兵都感觉奇怪,当初在北非南非人似乎没这么差劲,问了之后才明白,在北非作战的是南非最好的3个师,这3个精锐部队被消灭后,后面组建的南非军就不太能看了。
果然如此!
犹豫了半天,布莱德利最终还是没把自欺欺人的话语告诉史末资,而是道:“我先向华盛顿报告吧,可能要做好最坏打算!”
史末资老泪纵横,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他当然知道最坏打算是什么:华盛顿已明确希望史末资去华盛顿或渥太华组织流亡政府,同病相怜的丘吉尔也伸出橄榄枝,希望史末资来加拿大流亡。
为防止史末资不上钩与关键时刻反水,参联会还给布莱德利下了密令,必要时让精锐的美军突击队“保护”史末资和少数几个要员一起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布莱德利早早做好了准备,在开普敦安排了15艘潜艇——准备先坐潜艇先到累西腓,然后再从累西腓换飞机去佛罗里达。
至于他本人,华盛顿也交代务必平安撤退,美利坚刚刚在南美、在太平洋上损失了两个中将,可不能再承受失去一个中将的结果了。目前为止,布莱德利的安排比当初仓皇从菲律宾逃窜的麦克阿瑟要准备充分得多。
这天晚上也是美国大选投票站和流动票箱最终完成清点、确认、统计的时候,最终结果表明杜威以74。91%这种前所未有的高票当选。但南非传来的消息让他夜不能寐,根本就没半点当选的喜悦,似乎嫌坏消息还不够多,17日上午,更坏的消息传来,阿留申群岛航空兵在南面800多公里的海面上发现浩浩荡荡开进的日军主力舰队和登陆部队,日军几乎是不加掩饰地表达了要夺取阿留申群岛的意图。
自夏威夷两座岛屿沦陷后,日军贯彻堀悌吉的指示,把绝大多数岛上平民收拢起来放回了瓦胡岛,美国行政当局面对塞过来的人口迁徙,不但不能拒收还要对日本“人道主义”关怀表示感谢,安顿两岛民众的行为不但加剧了瓦胡岛物资消耗同时更加剧了民众恐慌。
这两天,日美飞机频频交手、互有胜负,总体战损维持在2:3左右,问题在于日本一口气往堆上了3个飞行师团,本身损失比美国少,飞机数量比美军多一倍还不止,使杜立特大感恐慌。不但大量飞机和燃油迅速损耗,而且飞行员也以极快的速度在损耗,在日军持续不断的轰炸和进攻下,珍珠港抵抗力度迅速削弱,夜空几乎已不设防,民众和部队每天都要面对日军的袭扰。
特别是日本从英国手中拿到的蚊式轰炸机,当年英国人每天夜里给海峡对岸的德军带去无穷无尽的骚扰,现在轮到瓦胡岛和珍珠港来享受这一切了。
在参联会紧急召开的碰头会上,大部分人一言不发,不知道该怎么办。杜威的眼窝子深深凹陷了下去,他已被战场和外交上的坏消息折磨得心力交瘁,很多人都在怀疑他会不会成为第一位还没等到正式就职就必须住院的总统。
从谈判情况来看,现在局势是各方面受困,德国因为南非、南美战场态势的推进,条件有增无减;日本对美国有关停战条件的答复予以了拒绝,并明确表示,美国如果不肯割让夏威夷和阿留申的话,日本就自行夺取。
日本不是在吹,他们是有能力办到的,阿留申守军根本挡不住日军进攻,19日上午,阿留申群岛便失陷了。
以前参联会曾经认为日本维持不了跨太平洋的物资补给路线,特纳据此还发动了机组换油轮的空袭行动,但日本在得到了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大量运输船吨位后,维持这一点运量绰绰有余,而德国帮助日本在秘鲁方向取得补给支撑点后,在太平洋作战的日军现在可以得到来自两方的补给支持。
现在珍珠港唯一有希望的就是潜艇部队,但第一批潜艇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还没能抵达珍珠港,而以珍珠港为母港的潜艇作战部队虽然竭尽全力与角田的二航战作战,但损失很大,战果很小——美军以5艘潜艇为代价击沉了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补给船,让角田提高了警惕,再要得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南美局势同样崩坏,德军占领圭亚那后迅速渗透,英属、荷属圭亚那同样风声鹤唳,更让华盛顿方面暴跳如雷的是,英国政府和荷兰政府专门发来电报,号召在该地的本国居民与德军密切合作,他们是本国政府邀请而来、准备“解放”被美帝国主义占领的欧洲领地,是轴心盟军!
这让言必称自由世界的美国感到威风扫地,无地自容……
第190章 闪电战2。0(完)
杜威目睹战场,几乎就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失败的,大西洋舰队倒是从纽芬兰岛回来了,但米切尔坚决反对把部队拉去加勒比海和德军打海战。甚至连一开始说好的,德军把舰队拉走后去切断南美德军补给线或反攻的任务也表示明确反对。
米切尔理由很充分,因为他手头只有2艘航母,德军手里有5艘,美国飞行员除100余名有些经验外,其余全是菜鸟,德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中最差的那一批都要比他最好的实力还强。再说另外3艘埃塞克斯级在12月份就要交付,圣诞节前后海军力量就能更大,为什么要急于出击?
哈尔西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如果困守东海岸,加勒比海局势将逐步完蛋,虽然大家都理解他急于为麦凯恩报仇的情绪,也明白加勒比海战局糜烂的可怕后果,但支持米切尔的人并不少,在会上被逼急的米切尔甚至拍着桌子朝哈尔西怒骂:“你葬送了太平洋舰队还不够?现在又要来葬送大西洋舰队?”
一言不合的两人为此差点公开上演全武行,特纳和斯普鲁恩斯拉都拉不住,要不是克拉克见势不妙提前安排了卫兵,这一场下来估计又得有人去住院。
虽然杜鲁门还没有最终把权力移交给杜威,但亲眼目睹这个情况的他显然已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会议最后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决议,米切尔气哼哼地回舰队了。
11月19日,当布莱德利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有将近50万德军在围歼南非盟军的时候,他终于绝望了。情报是英国政府放出来的,为减少对南非的破坏并敦促史末资投降,黑猫通过秘密渠道向美国释放了有关消息,同时再次发出照会,要求南非各部立即停止抵抗,用和平手段解决。
但伦敦的声音这时候显然鞭长莫及,受到美军严密监视的史末资也不可能真率部投降,而艾德礼政府声明发表后,南非更是人心浮动。
20日,德军逼近金伯利,该地有关部队已望风而逃,大举推进的德军已占领南非三分之一的地盘。面对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的情绪,布莱德利顾不上这么多,强硬地让美军解除了部分军心动荡的南非军的武器,然后带着史末资和高层准备逃跑,至于剩下的部队只能交给他的副手劳德少将进行调度。
11月21日夜间,开普敦码头上,借着黑夜掩护,一队又一队宪兵押运着物资装船。
“快点!快点!”的催促声不断响起。
麦克阿瑟以参联会的名义发布命令,要求布莱德利妥善安顿撤退,现在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南非国库的黄金、钻石储备搬上潜艇,作为今后流亡政府的经费使用,至于其他,主要是南非军队和政府一些高层及他们的家属,然后还包括100多名美军军官。
而他们用来撤退的渠道,仅仅只有15艘小鲨鱼级潜艇,至于另外一部分美军官兵,则按照指令,在劳德统一率领下乘坐邮轮和货轮在部分巡洋舰、驱逐舰的保护下沿着尼米茨当初去澳大利亚的路线撤退。
南非守军投降了?
“是的,我的元首。”凯特尔高兴地说道,“南非开普敦发生了剧变,布莱德利挟持着史末资和部分高层撤退,留守政府临时负责人哈克斯向我们通电表示愿意投降,他们已向古德里安发出了同样的请求,并宣布所有南非军队放下武器。”
“海因茨推进到哪里了?”
“主力距离开普敦大概还有3天的路程,不过他已先派部分部队和空骑兵去开普敦受降。”
“很好!”霍夫曼在办公室里高兴地走来走去,“这不仅意味着闪电战2。0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也意味着下一阶段战事有了良好的开端。”
“是的,元首,这次战役如同梦幻一般。”
霍夫曼拎起电话给希姆莱打电话:“希姆莱同志,让党卫军秘密部队去南非搜罗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对我们今后比较重要。”
希姆莱一听就明白了,元首是盯上了南非人的黄金和钻石产区,他马上心领神会的点头,而且这件事要抢在英国人到来前,一旦黑猫派了人,有些事便不好明目张胆地干了。
前线溃不成军,主帅和领导人跑了,剩下的南非部队当然也没有战斗到底的决心,现在问题是英国怎么控制南非,荷兰人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不但荷属圭亚那这几日已宣布归顺阿姆斯特丹政府,而且这个以布尔人后裔为主体建立的新共和国将来会与荷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荷兰政府立即发出声明,承认荷属布尔共和国是荷兰在海外的领地,政治上接受荷兰政府指导,军事上接受德国驻军保护——这为德军光明正大在南非之角驻军提供了方便。
11月29日,杜威在总统就职演说(他的就职走了特别程序,经杜鲁门主动提议辞职,参众两院一致同意提前举行公民团投票并宣布杜威接任)中无可奈何地承认:南非部队在敌军数倍力量压境,内无补给、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投降,他们忠诚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说这句话时,一定不知道已有6万多美国官兵进了德军战俘营——由于德军动作太快,劳德只安排了不到2万部队离开开普敦坐船去澳大利亚,其余全部就地缴械成了德军战俘。不过逃跑的美军下场比投降的更惨,古德里安知道有人坐船逃跑后,直接给日本发了照会,要求日军印度洋战区派部队拦截,伊藤整一和草鹿任一已决定派以2艘巨人级航空母舰为主力的六航战前出拦截。
杜威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个事实,口口声声说战斗到底的布莱德利中将现在正带着人躲在潜艇上,艰难地向着累西腓长途跋涉而来。
要不是霍夫曼现在对扩充党卫军没兴趣,连第二个党卫军亚美利加集团军都能建立起来,华盛顿满满地都是绝望——对美国来说,整个11月就是噩梦一般的月份。
“很好,现在兵力终于解放出来了……”霍夫曼笑道,“让温克准备去接收新几内亚,然后再把其他兵力按照次序向南美输送,杜威不想答应我们的条件?这好办,让埃尔温和马沙尔用大炮和飞机去告诉他,通知里宾特洛甫同志追加谈判价码,美国人再不识趣,我把南非战术拿来对付累西腓的李奇微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元首的玩笑话,南美的补给线路支撑不起一场闪电战2。0,但用来吓唬美国人倒是不错的。
南非问题的解决震惊了美国朝野,更震惊了参联会,这不但意味着德国彻底掌握了欧洲与非洲大陆,还可以把全部力量都压过来了,对于媾和呼声再一次高涨,现在不但参联会里有人提议不顾一切地议和,连国会山都是这种声音了。
杜威被逼从原有立场后退,同意德国控制南非、巴西,但这一次显然德国要价更高,心领神会的里宾特洛甫傲慢地指出:光给巴西是不够的,整个南美都要交给德国,巴拿马由欧洲各国联合共治、加勒比海地区进行分割,古巴和波多黎各英国独立,海地可继续给美国,其余交给欧洲各国委任统治。
意大利新首相齐亚诺对此跃跃欲试,坚决支持,因为霍夫曼一直表示说圣基茨、安提瓜等岛屿将交给意大利,让意大利作为列强享受南美与加勒比海的势力范围,这让意大利人非常满意,连好久不亮相的墨索里尼也被人推出来公开做手势表示坚决支持。
这些条件美国人是万万难以容忍的,无论参联会、国会山和幕后的财团寡头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