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也要给后面留点肉,都打光了后面几波吃什么?
正在感慨间,冷不防一个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耳机问:“长官,这艘航空母舰好像是美军旗舰,估计逃生人员比较重要,我们能下去扫射一番吗?”
“当然可以,随便你们怎么干……”一想起当初在中途岛逃命时被美军打得两条腿骨折的事,渊田美津雄就恶狠狠地一咬牙,“给我往死里打,没投降就还是敌人,不用怜悯他们!”
4架战斗机立即欢快着扑下去,开始猛烈的对海扫射,大批弃舰逃生的美军官兵、飞行员、参谋遭到了无情杀戮,冰冷的北太平洋海水瞬间被鲜血染红。这时候哈尔西已从刚才的暂时昏迷中清醒过来,看到日军飞机在肆无忌惮地扫射杀伤毫无还手之力的本方官兵,气得睚眦欲裂、双目带血,大骂不止,一架战斗机也看到了哈尔西等一堆人,虽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但还是下意识地扣动扳机,两条Mg151火镰喷薄而出,机关炮可不管你如何愤怒,照打不误,“突突突”声音过后,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惨叫。
“啊”的一声惨叫是麦凯恩发出的,他背部中了弹,踉踉跄跄地滚到了哈尔西怀里,挣扎着用最后一口气对哈尔西说道,“威……廉……把……把人带回去……将来……替……替我报仇!”
“约翰!”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哈尔西惊天动地的喊叫,但叫声已挽回不了麦凯恩的性命。
1944年10月31日20:58,TF50舰队航母指挥官、美国海军中将约翰…麦凯恩不幸阵亡……
第170章 1944:捷与闪电(41,4200票加更)
哈尔西抱着麦凯恩的尸体恸哭不已,所有人都双眼流泪、悲痛万分。
与麦凯恩一起阵亡的共有13个参谋——这架战斗机根本不知道他刚才那随意的一梭子就收割了四分之一的TF50舰队指挥部人员,甚至还差点把哈尔西也一并收割走。
麦凯恩中将是其中最不幸的——在人堆里被20mm炮弹弹片命中阵亡,在他中弹前,这发炮弹已连续带走了3、4个人的性命,如果不是这群参谋们替他挡下大部分爆炸威力,他连向哈尔西交代遗言的机会都没有。
而如果这梭子不是用Mg151,用是威力更巨大的Mg213打出来的话,恐怕连距离更远的哈尔西也得交代在这。阴差阳错下,TF50舰队司令部成员在最坏的时间点遇到了最具杀伤力的攻击——如果在舰桥,20mm炮弹根本拿厚重的防御毫无办法,但暴露在甲板上,别说20mm炮弹,就是12。7mm传家宝都能把人体直接打成两截。
麦凯恩阵亡是整支TF50舰队悲剧命运的缩影!在这个夜晚,有数百人遭到了战斗机的无情杀戮……
21:27,率队离开战场的渊田美津雄拍发战况汇报,大凤号、葛城号舰桥里一片欢腾,源田实大声朗读着第二攻击波战报,激起众人一片又一片惊叹声:
舰队航母:一艘确信沉没,另一艘重创后瘫痪,已见敌军弃舰;
战列舰:一艘中雷3条,确信重创;另一艘中雷后中创,速度降低为14节左右;
巡洋舰:击沉、重创4艘;
护航航母:击沉、重创者逾6艘;
驱逐舰:至少击沉5艘……
“第二攻击波已全数返航,部分油料紧张的攻击机返回本舰队,油料充足的飞机去二航战降落。”源田实补了一句,“长官处已派出第三攻击波,部分飞机根据第一攻击波建议携带了燃烧弹。”
冢原点头微笑:“捷2号作战大功基本告成,剩下就是打扫战场的工作,此役过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即将覆灭,再无挣扎余地,我军可全力攻击夏威夷,展开捷3号作战。”
“板载!”
“祝贺长官建立如此不世功勋!”
“主要赖堀长官运筹有方,各将士奋勇杀敌,也感谢诸君协力。”提出“交叉穿梭”战术并奠定最终胜局的冢原大将丝毫没有自矜之色,反郑重其事交代众人,“值此大胜之际,提醒各舰小心谨慎,尤其留意海面,不要让美军潜艇偷袭,免得功亏一篑。”
所有人都没想到,并不是所有飞机都返航了,还有4架飞机没返航,当然也没被击落,他们现在面临的局面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匪夷所思!
第二攻击波中,清扫三重奏成员的西泽广义、太田敏夫各自带僚机出击,为攻击群提供掩护,他们领到的任务是两个:其一,击落美军飞机,保护攻击机群安全;其二,寻找有价值的军舰目标,为攻击机提供攻击方向。
虽然夜彩云可指示集群舰队目标,但个体目标依然要依靠飞行员用照明弹目视搜索,战斗机打照明弹帮攻击机进攻是飞行员们集体商议好的策略。
西泽广义和僚机驾驶的是紫电改,太田敏夫和僚机驾驶的是烈风改,到目标舰队上空后,预料中有可能的美军夜间战斗机根本没出现,转了几圈发现用不着掩护舰攻后,4架战斗机便分头去寻找有价值的目标,此时海面上早就打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上下飞舞的攻击群。
太田敏夫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凑热闹,便想拉远了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21:02,经过好一番搜索后,他的僚机率先发现一艘护航航母,该舰航向诡异,居然笔直向南,而且脱离大编队很远。
他立即招呼太田敏夫过来确认,两架飞机盘旋、查看了好一会,确信是护航航母无疑,但奇怪的是,无论他们怎么打照明弹、怎么扫射甲板及上面停驻的飞机,对手都毫无反应,更不还击,仿佛沉睡了一般。
太田敏夫吃不准美国人的想法,光靠战斗机又没法击沉敌舰,便在耳机里拼命呼叫攻击机,喊了3分钟,攻击机要么没来、要么抱歉地表示炸弹已投光准备返航,倒把在不远处的西泽广义给招呼过来了,他带着僚机同样扑下去仔细查看,甚至扑到很低的高度也没发现对手有什么动静,最后大着胆子在这艘航母上空来回通场三次,依然不见美军反击。
“奇怪,这艘军舰上的人都死光了?”
“或许美国人逃跑了。”
“可逃跑的话怎么船还在开?”
“说不定底仓里还有人躲着……”
“他们不会想投降吧?”
“想投降为什么不站出来摇白旗。”
“说不定怕我们问都不问就直接击沉。”
“躲在底仓不是死更快?”
4个人在耳机里扯了半天淡,最后依然得不出明确结论。
太田敏夫心一横,说道:“我下去看看吧。”
西泽广义诧异道:“你不是下去过了么?”
“我是说,我降落在上面,如果美国人想投降,我说服他们好了!”
其他人大吃一惊:“这太冒险了!”
“你们把照明弹打亮一点,降落我估计没问题,美国人能起降,我也能!”说罢他不管三七二之一,真就扑了下去,西泽广义来不及阻止,只好一边让其他两人打照明弹照明,一边驾机时刻监控下面,一有不对就准备开火。
太田敏夫的烈风改在空无一人的甲板上成功勾住了阻拦索,稳稳当当把飞机停在跑道上——烈风改比F6f轻一吨多,停稳所需距离比F6f更短,丝毫没撞到甲板后部那几架支离破碎的F6f。
降落的太田敏夫一开始不敢造次,在座舱里躲了半分钟,手指头一直按在机关炮上,准备一旦不利就开火,结果并没有埋伏的美国兵出来,他最终大着胆子、提着手枪跳出座舱并四处查看起来,结果越看越惊讶,整艘船上上下下都没一个人,那些F6f也空无一人,仿佛是条幽灵船。头顶其他3人不明所以,只觉得更加诡异,后脊背寒气嗖嗖地往上冒。
不过甲板上倒丢弃着不少东西,他从中扒拉了一把卡宾枪便壮胆朝底仓冲下去,其他飞行员连大气也不敢出,一边绕着航母飞,一边死死关注他的表现。
到底仓后,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在太田敏夫面前:里面同样没有敌军踪影,他一连用英语吼了几嗓子,又拉开卡宾枪打了几发,半天没见回应。等冲到轮机舱一看,他差点要笑出来——硕大的舵盘被两条铁棍紧紧卡住,只管对准180度航线往南开。
“美国人把船扔了不要了?”他实在想不明白具体情况,一边自言自语地重返甲板,一边使劲招呼上面几架飞机也下来。
西泽广义只见他在招手,却不知道他在喊什么,急得抓耳挠腮,总算对方喊了几声发现不对劲,返回座驾用上了耳机:“你们几个下来吧,这船没人!”
“没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表示难以置信,“怎么可能?”
“就是没人,我骗你们干什么,哦,我去把灯打开,方便你们降落。”
他整整摸索了好几分钟,总算靠懂点英语找到了这艘俾斯麦海号护航航母的甲板灯光开关,瞬间将甲板点亮,然后又用力将自己的烈风改推开,将甲板的杂物踢掉,给其他人腾出了地方——他相信凭战友的本事在这艘护航航母上降落不难。
众人不疑有他,以西泽广义为首依次降落,一停稳就急不可耐地跳出座舱,七嘴八舌地围着太田敏夫问起来。
“下面人要人要投降?”
“没有!我是说,下面没人!”
“什么?那谁在开船?”
“船自己在开……哦……舵盘被人故意卡住了。”太田敏夫引着众人实地一览,全部是掩饰不住的震惊之色。
“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俘虏了一艘空船?”几个人交头接耳,全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们谁会开船?”
“这个?我不会……”西泽广义尴尬地摸着后脑勺,“我是预练科的,没摸过船。”
“我们也不会!”
只有海军兵学校出身的飞行员才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航海科教育,这几个都是航校毕业的飞行员,对航海即便有那么一点理论印象,现在也不知道抛哪里去了。
“好吧,我总算还当过几天水兵,看过轮机长怎么操纵,我来吧。”太田敏夫壮着胆子把铁棍抽出,像模像样地往右打了把方向,嘴中煞有其事地念念有词,“右舵30度。”
众人只感觉脚下庞大的船体开始慢慢转向,虽然是不是30度不清楚,但向右拐弯确信无疑。
西泽广义恭维他:“你不去读海军兵学校当船长可惜了……”
“我先过会船长瘾,你们去外面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或定时炸弹,然后赶紧给长官发电报,让他们想办法派人来接收,靠我可开不回去……”太田敏夫嘲笑道,“美国人真是败家子,这么好一条船说不要就不要了?”
在接下去的巡视中,众人发现甲板上有几根钢缆拖在船体左侧的栏杆上,另一头长长地拖在海水中——这是在刚才的盘旋侦查中未看清楚的,看到这些东西再联想到甲板上的部分杂物,众人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第171章 1944:捷与闪电(42)
俾斯麦海号当然不是幽灵船,恰恰相反,在傍晚7点钟前,该船基本满员,从舰长西蒙斯中校以下连飞行员在内一共798人。
自接到撤退任务后,西蒙斯便琢磨该怎么办才能尽快将全舰800号人民转移到对接的德卢斯号轻巡洋舰(克利夫兰级)上去,通用办法是依靠救生艇或交通艇摆渡,但他认为不方便且慢,必须另找新办法。
唯一有利的是该舰只需对接德卢斯号即可,苦思冥想几小时后,身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西蒙斯忽然想出很好的办法——架钢缆!
在右舷飞行甲板栏杆上布置钢缆并让救生艇带着钢缆另一头,在对面官兵配合下勾住德卢斯号下层甲板栏杆,架起一条钢索道,两舰保持100米多宽度差,低速同向、并行行驶,即可保证钢缆处于张力适度,又不至于引发两舰碰撞。
由于飞行甲板高度高于巡洋舰甲板高度,顺着钢索荡过去在重力作用下可较为轻易地滑到巡洋舰栏杆外,他让人试了一下,只要有人接应,大约几十秒钟就可以荡一人过去(一条钢缆可支持10人以上),唯一要求是荡过去之人胆子要大,千万别看脚下,否则一准被波涛汹涌的海水吓傻而掉下去。
在海上这么干危险当然是不小的,虽然他还能在两船中间布置救生艇,万一中途摔落也能抢救下。最初他并没未将其当成是主要手段,只是想给某些胆子够大而又来不及转移的小伙子们一个额外选择。
但日军出其不意的进攻打乱了所有人的阵脚,他深知只要被炸弹找上,以俾斯麦海号这孱弱的小身板一定避免不了舰毁人亡的局面,而速度慢的卡萨布兰卡级要想逃脱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便和德卢斯号商议紧急撤离,一面向南转向,一面找合适地方就地停船快速转移人员。
于是这条补充通道摇身一变成为两舰间快速转移的主要通道,为了加快速度、提高安全性,灵机一动的参谋人员还想了其他招数——既然钢索荡已建立起来,为什么要人员一个个荡过去呢?仿造缆车直接一批批过去岂不是更快?
于是维修地勤们用救生艇紧急改造了一个悬挂吊篮,在其前后端配上缆绳,一边依靠重力和高度差荡过去,一边让德卢斯号上的官兵奋力拉拽,虽然吊篮晃晃悠悠看上去有些风险,但比个人单枪匹马荡过去是容易多了。过去时虽重,但由高往低放,速度不慢,吊篮收回来虽然由低往高,但因为轻,留守官兵拉起来也不难。
亡命关头,水兵们不管害怕不害怕,最后都咬牙通过钢索吊篮荡到对面,德卢斯号上的官兵为抢救战友,同样使出浑身解数,最多时两舰一共布置了4条钢索(平时这些钢索用来拖曳其他船舶使用),每条钢索每次串着5个人快速释放,最终大部分水兵都靠着简易缆车荡到对面。
幸运的是,这2艘军舰未被第一攻击波发现,2条军舰大胆停船,既不开灯,也不对空反击,只有条不紊地利用这套办法转移人手,仅仅1个小时左右便将绝大多数人员转移过去——逃命关头,美国大兵涌现出非凡的力量和勇气,哪怕再害怕之人,闭上眼睛,在空中也嗖嗖一下荡过去了。
20:24分,仅仅一个多小时,借着日军第一、二攻击波间的空档,所有船员安然转移,然后德卢斯号砍断钢缆,解除两舰锁定——这也是4个日军飞行员看到的最后情形。
本来按麦凯恩的统一部署,各舰还要最后留几个人操纵军舰以吸引敌军视线,但西蒙斯不想让手下白白牺牲,便用两根铁棍卡住舵盘,保持航向。他本人则与最后一批撤离的人员乘坐救生艇去德卢斯号,当他踏上甲板后,所有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为西蒙斯舰长叫好——他英明的决定挽救了全舰798人的生命。
众人神情复杂地与俾斯麦海号告别去,德卢斯号很快就凭借克利夫兰级32节高速向东北方向亡命狂奔,至于被卡住舵盘的俾斯麦海号,依然以18节的航速不紧不慢地往南漂用来吸引日军注意力。
现在这艘护航航母便成了4个飞行员的战利品,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战利品!
整段故事在战后被搬上了日美两国的银幕,美国人拍了前半段,叫《惊天大逃亡》,日本人拍的是太田敏夫等人俘虏航母的后半段,叫《壮志凌云》,顺带把清扫三重奏的故事也一起涵盖在内。
“什么?我军4个飞行员俘虏了一艘空的护航航母?”收到电报的草鹿龙之介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但一看落款上的名字,他也忍不住乐了起来,“原来是太田敏夫和西泽广义……就没这几个家伙不敢做的事!”
显然,中将参谋长大人对清扫三重奏印象是很深刻的。
“派几架水侦把最好的轮机官兵派几个过去,把船开回来……让他们把灯光打开,不然不好找!”
葛城号上,松田千秋和一干参谋收到这样的消息也笑翻了,大家议论纷纷:“一艘船连带飞机,哪怕是便宜的护航航母,最起码也值1、2千万美元吧?就这么扔掉不要了?”
堀悌吉知道消息却没笑,只默默叹了口气。
“长官?”
“这种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建造只需6…8周,美国开足马力一年可造百艘以上,在美国人看来,上面官兵比军舰重要多了。”堀悌吉无可奈何地感慨了一句,“我在想,什么时候日本能富到随便扔掉几千万美元连眼都不眨一下呢?”
众人一片无语,换日本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一船人全死光了都要想办法把船保下来,或许这才是长官感慨实力差异的缘故?
“让他们把灯光打开,不然被第三波误伤了就不好……另外发明码电报要求美国军舰投降,只要打开灯光就地驻锚,我军就视同投降,不予攻击,天亮后会来接收!对不肯投降的敌军,坚决予以消灭,不必留情!”
过了半分钟,堀悌吉又补了一句:“这几名飞行员非常勇敢,为帝国建立了极大功勋,理应重点表彰。事成后,为首者晋两级,奖金10万;其余有功人员,晋一级,奖金5万!通报全军表扬!”
“10万?”众人眼睛瞪得滚圆:在这个海军大将年俸禄还不满1万日元的年代,10万的的确确是笔巨款——够买半架零战。
“他们搞到的船值几千万日元啊……按我本心,奖励100万都不为过,可惜钱太多会害了他们,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先就这样吧。”
于是,历史上到最终阵亡也未混上军官的太田敏夫转眼成了海军大尉(基于他这几年战功,出发前已授予少尉军衔,西泽广义因为击落数量较多被授了中尉),不过现在太田敏夫根本没心思去想这些,他只盼着轮机官兵早点来,好把临时船长的头衔赶紧卸掉——在漆黑一片的海面上开船可比开飞机难多了……
“亚拉巴马号发来诀别电……他们遭遇敌机围攻,已身中3条鱼雷,撑不了多久了。”华盛顿时间日出时分,参谋们眼圈红红地向尼米茨等人报告。
“威廉他们呢?”
“旗舰富兰克林号已经弃舰,有一批人逃生,估计被驱逐舰所救……”
刚说了一半,就有参谋急匆匆赶来:“刚刚收到哈尔西长官发来的电报,他和部分人员已转移到驱逐舰上……不过……不过……”
“不过什么?他受伤了?”
“他没事,不过……”参谋吞吞吐吐说道:“……麦……凯恩将军阵亡了!”
“什么!”闻听噩耗的尼米茨再也挺不住,一头栽了下去,很快就被救护车拉去了医院,旁边其他人,包括斯普鲁恩斯和特纳在内,全都哭了……
杜鲁门和杜威一直在参联会里等待消息,闻听这样的结果也忍不住潸然泪下:前不久刚刚损失了巴顿,今天又损失了麦凯恩,医院里住了一堆将军,刚刚又倒下尼米茨,可悲的是,美利坚的胜利曙光迄今遥遥无期。
李海沉默了半天,最后劝道:“从目前战况看,太平洋舰队主力基本保不住了,夏威夷的局面将相当凶险,美利坚在这场战争中已无可避免地输了,趁现在日本还没打下夏威夷,德国也没逼近本土,建议寻求停战吧……无论日德。”
杜鲁门和杜威都下意识地摇摇头,倒不是他们不肯和,而是现在这和平条件不好谈。
刚才两人已在私底下就和谈进行了意见交换,杜鲁门告诉了杜威上一次日本求和的条件,当然现在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不敢奢望继续按原来的条件开。
杜威也不想怪杜鲁门拒绝日本的和平提议——换了他同样会拒绝的,在这场战役以前,他甚至还想对德和平、对日战争到底呢。基于目前局面,杜威认为应该现实一点——“保证菲律宾独立、美国商业资本在远东利益不受侵犯就可以了……至于珍珠港事变也不再日本要求道歉,只要日本官方出个声明,系外交人员失误就好。”
这当然是在骗鬼,可不这么说也不行。但两人深知,即便这种条件要让日本现在接受,恐怕非常难。
可再难有比打赢还难么?
第172章 1944:捷与闪电(43)
对美方高层而言,日本还不是最麻烦的问题,对德媾和谈得也很不顺利,对方一口咬死了开价:南非没得谈,南美全部归德国,中美洲与加勒比海欧、美利益共享,纽芬兰是伦敦当局固有领土等条件。更让美国不能容忍的是德国提出巴拿马问题国际化的要求,由各大国联合公司控制运河,并且欧洲联合部队驻军的要求——这对美国来说,几乎是绳索套在了喉咙上只差收紧了。
巴拿马运河这条件普通美国人民是不会关心的,他们也不懂“国际化”控制的危害,但对杜鲁门和杜威两个资深政客、美国资本和美国海军而言,这条是非常致命的——几乎等于把两洋海军、两洋运输通道掐断了。
“特纳刚才和我聊了几句,他说,如到万不得已,巴拿马运河这个条件也可以商量,尼加拉瓜毕竟还能控制在我们手里,可开凿由圣胡安河经尼加拉瓜湖再凿通里瓦斯地峡的尼加拉瓜运河,建成后通航条件比巴拿马运河更好,无非投资额大了点。不过尼加拉瓜运河距离巴拿马运河太近,如果那里有欧洲军队驻扎,战争一爆发,恐怕……”
杜威眼前一亮:“他的意思是巴拿马运河可以国际共管,但欧洲不能驻军?然后我们用尼加拉瓜运河废掉巴拿马的通行能力,让德国人收不到钱?”
“不……他的意思是。”杜鲁门压低了声音,“如果决心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一枪就打巴拿马运河,要把运河控制在手里!为达成该目的,届时可能需采用偷袭手段。”
“这……”杜威倒吸一口冷气:主动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说,还要先发制人偷袭巴拿马,这让他的小心脏有点儿受不了——特纳“傻大胆”的名头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这不是你我该操心的问题。”杜鲁门惨然一笑,“咱们把和平带给美国人民就够了……至于打仗还得过十几年等更年轻的总统,也许他有办法呢?要想打赢下一次大战,合众国需要新的总统、新的将领、新的军队、新的战争理念,特别是需要充分的军事准备和尖端装备……”
杜威一筹莫展地点点头,半点心思也没去考虑下周的大选投票——现在只有他一个够分量的候选人(还有几个不成气候的独立候选人),他知道他赢定了,可他没有半点喜悦,反而感觉自己接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可能要签署停战条约的总统!
说是停战,其实和投降也差不了多少。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时,日军第三攻击波已赶到现场,这次是以五航战为主力,夜战水平虽然稍微差点,但现在也没有什么有力军舰,大家看见什么还在动就扑过去炸一轮,对已瘫在海面上护航航母、轻巡洋舰和前半部已没入水中的印第安纳号,大家也没什么心思去打,只专注于寻找漏网的护航航母、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这一轮很多救助其他军舰官兵的驱逐舰倒了大霉,被连着干掉了4艘,特别是燃烧弹投下来之后,连整个海面都在燃烧,一切军舰都无所遁形。
第三轮日军出击一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2艘护航航母与7艘驱逐舰,顺带还用燃烧弹、机关炮收割了不少海面上逃生的救生艇、救生筏,场面惨不忍睹,打到最后连日军飞行员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草草巡视了一番后匆匆离去,另外还有1艘受伤的护航航母因为实在无路可逃,接到劝降电报的舰长只能命令打开灯光开关并命令投降。
日军也遵守了承诺,对打开灯光且驻锚不动美军军舰,不再予以攻击。
鉴于前面3轮战果已比较辉煌,几个舰队司令一致认为夜战差不多了,等水侦派出去的轮机官兵将俾斯麦海号完整控制下来后,所有人心情更是放松。最终形成决定,两支舰队适当放慢追击速度,第四攻击波推迟至拂晓时分放出,看看届时海面上还有没有值得攻击的目标。
1944年10月31日清晨9时,联合舰队主力一、二、五三大航空舰队在西海岸1500公里处汇合,松田千秋兴奋不已地向堀悌吉报告:“长官,第4波已完成战场打扫,又击沉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其余美军军舰暂时搜索不到,要不要派更多飞机出击?”
美军一共12艘护航航母,除1艘被4个飞行员俘虏,1艘受伤后投降外,其余全部沉没,2艘埃塞克斯级那是早已沉没了。现在联合舰队有500多架飞机、700多飞行员,能将西海岸闹个底朝天。
“算了,再近就是美军岸基防空圈,得饶人处且绕人,派飞机巡逻一番,看海面上还有没有敌我双方幸存官兵,如果有就一并援救上来。”
“这2艘南达科他级怎么处理?”松田千秋指了指远处随海浪涌动而不断漂浮的两艘美军战列舰,“派船拖回去?”
堀悌吉用望远镜看了下:“伤得这么重,拖回去也没什么价值,修好还要花一大笔钱,不划算!倒是几艘受伤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如果还能拖就拖回去。”
众人愕然,转念一想就想通了:别说新建,就是修复战列舰也是耗资不菲、时间漫长,有这时间和精力不如多造2艘轴心级航空母舰,没看现在航母吊打战列舰么?要不是靠航空舰队保驾护航,大和级敢来西海岸这么近的地方撒野?
“派人看看军舰上有什么能充当纪念品的东西,搜罗一些,然后都交给战列舰部队处分……”堀悌吉淡淡一笑,“这几艘巨舰为美利坚霸权东征西战,可惜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候,由大和级送他们一程,给一个最终体面吧。”
松田千秋原以为堀悌吉会派驱逐舰用鱼雷击沉,听说要交给大和级打靶,也是一愣——大和齐射的炮弹钱可比鱼雷贵得多。
堀悌吉仿佛看出了他的疑虑,解释道:“过两天就是捷3号了,战列舰对地炮击增援非常重要,不把炮术练准确一点怎么行?特别是新服役的信浓号更要好好练练。”
10点一刻,一架美军陆航B…29侦察机掠过海面,猛不丁发现联合舰队全部主力和大批防空战斗机,吓得赶紧溜走。
电报员一边心头打鼓,一面哆哆嗦嗦地拍发电报:发现日本联合舰队全部主力,航母10艘,战列舰6艘,其余辅助军舰铺满整个海面,中心位置在西海岸1450公里处,似乎正在处理我军残余军舰……
“长官说把2艘南达科他级交给我们打靶?”一航战炮击编队指挥官高木武雄中将兴奋不已地站起来,“好,让信浓好好练练!”
另一边,西村祥治也在武藏号上对着手下大嚷大叫:“长官没忘了我们啊!你们可要看准点打,争取五轮干沉敌舰,不要坏了长官心情,更不要被一航战比下去……要告诉他们,咱们油虽然耗得凶了点,炮术水平可是不赖的!”
参谋们憋着笑去传达了命令。
“开火!”
海面上迅速响起了猛烈的炮火声,大和、武藏、信浓三艘超级战列舰从28000米外开火,通过5…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