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以后他就可以将冢原舰队套入600公里打击圈,搞一波流杀过去。但现在冢原这么一边向,每小时距离缩短变成了只有25公里左右,那10个小时后才能发起对冢原舰队的打击,而这时天老早就黑了。
对于冢原的变阵,堀悌吉当然叫好,实际上虽然两支舰队形成了夹击之势,但并未形成合力,中间有时间差,冢原的航向调整一下子就把这个时间窗口给关闭了,而且向东行驶另一个好处是拉远与夏威夷岛的距离,哪怕美帝陆航要玩决死突击也会大大增加难度。
“好!干得漂亮!”堀悌吉由衷地夸赞冢原,现在堀悌吉的快速纵队与哈尔西的距离倒是以每小时25公里在缩短,预计傍晚时分就可以发起打击。
堀悌吉并不认为局势有松田千秋等人看到得那么乐观,他认为形势还在动态发展中,整体而言的绝对优势并不代表实际胜势,事实上哈尔西要是真卯足了劲拼一把,和冢原打个两败俱伤还是有把握的……他不希望看到哈尔西狗急跳墙的那一幕,这样太伤人了。
10:04,哈尔西舰队将航向调整为130度,他有些颓然地问参谋们:“现在回西海岸,多少时间才能进入600公里防空圈?”
“目前还有1832公里,大概……大概……还要37个小时。”
麦凯恩一听就没有希望:两支敌舰队最快都可飙30节,航速差11节,哪怕自己全力逃跑,他们每小时也能缩短20公里,10…15个小时后就有足够把握就有把握将距离缩短在600公里以内。
哈尔西的心情同样掉到了谷底,但他勉强还支撑着没让自己垮下去,“保持航向、航速不变,先看看事态有没有转机,你们再琢磨琢磨更好的撤退办法。”
就在他琢磨撤退办法的同时,斯普鲁恩斯已让人把特纳请到了参联会,并用杜鲁门总统的名义给特纳按了个“退役将领海军事务顾问办公室副主任”的头衔(正主任留给了金上将),然后退休没几天的特纳又回到了参联会沙盘前……
第164章 1944:捷与闪电(35,3600票加更)
看着特纳又堂而皇之返回参联会,甚至还要在关键场合指点江山,陆军特别是陆航高层的郁闷劲就甭提了——特纳提出“机组换油轮”的策略让陆航元气大伤,现在还缓不过劲来。
但陆航也没法指责特纳,让特纳回来的意图很明确——海军想保太平洋舰队,或者至少要保太平洋舰队的骨干。这不但是杜鲁门总统的决心,也是杜威的要求,哪怕特纳和杜威翻过脸,在公开场合、私下场合都表达过对杜威的不满,至少在今天这种小范围公开会议上,杜威依然很有风度地和特纳握手,还亲切地问候了他的退休生活。作为一个政客,要善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杜威礼遇特纳不是为特纳本人,而是为特纳背后的海军。
很多人包括尼米茨在内都批评过特纳的线性思维,连与他私人关系十分密切的斯普鲁恩斯也认可这种评价,但这不妨碍他们将特纳看成自己人。特纳确实也做到了,在他的人生哲学辞典上,“海军利益第一!”,读懂这句话才能真正理解特纳。
线性思维的人有一点好——会钻牛角尖,只要给定方向一定能憋出招来。至于招好招坏,会不会有其他副作用,都是第二位甚至不予考虑的范畴了。
特纳明确反对分散逃逸或快速部队先逃的观点,同样也反对哈尔西提出“和南线或北线日军决一死战”的想法——这是参联会参谋们在紧急局势下研究出的主流观点。
他首先提了一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发人深省——面子重要还是舰队重要?政治重要还是军事重要?
太平洋舰队作为西海岸唯一的机动力量,短期内虽不是日军对手,但如果依然存在多少也能起到牵制和拖延时间的作用,如果按哈尔西“轰轰烈烈去死”的想法,固然能拼掉2…3艘甚至更多日军航母,但改变不了日军独步太平洋的局面。太平洋舰队全军覆灭后,很快就要轮到夏威夷。
特纳就问克拉克:“假设夏威夷没有陆航、海军支援,光凭目前岛上10万守军和有关物资,您觉得能坚守几个月?”
克拉克期期艾艾说不出来,别说他说不出来,麦克阿瑟也说不上来,对“外无援军、内无燃油”的夏威夷守军而言,一旦面临日军包围和登陆战役,士气衰减将非常快,也许能顶3个月,也许1个月就顶不住——总而言之陆军没人敢打包票。
特纳又剖析了目前局势:别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6…8个月)海军无法向西海岸投放力量,就算能够投放,可用资源也不会太多——海军造舰委员会刚刚确认,到1945年6月,除今年年底前完工3艘埃塞克斯级外,还可额外完工10艘。
听着数量不少,但这10艘分布很不均匀:前3个月只完工4艘,后3个月每个月2艘——从1945年4月起,埃塞克斯级将持续稳定在每月交付2艘的标准上。可惜这个时间点对美国意义很小,或者说太慢:6月交付的军舰至少8月才能投入作战,而西海岸局势现在已危如累卵,根本拖不到那时候。
所以特纳问出该问题后,尼米茨代表海军连忙表态:舰队第一,面子第二;军事第一,政治第二。甚至说只要能把哈尔西和舰队主力保下来,让他尼米茨给堀悌吉鞠躬讨饶都行——海军一把手都说到这份上,杜鲁门和其他高层当然也只能附和。
这也是为什么尼米茨授意斯普鲁恩斯将特纳重新请回来的原因,据说还得了金上将的点拨。单纯请教一些计划和方案,完全可让特纳私下对两人说,现在让特纳堂而皇之挂“退役将领海军事务顾问办公室副主任”这种不伦不类的头衔,明显就是要他说那些海军心里想,但嘴上说不出来的东西——道理大家都懂。
特纳这样其实也是被人当枪使,可他愿意——没海军这棵参天大树,他特纳什么也不是,别说指点江山,说不定过两天就要去吃牢饭。尼米茨和麦克阿瑟还特意在五角大楼里找了块不小的地方设立“顾问办公室”——除海军事务,说不定将来还有陆军事务,谁知道呢?
特纳的观点和其他人不同,他认为TF50最危险的时候并不是接下去几个小时,而是在31日凌晨。至于当前,只要舰队抱团撤退,用护航航母拱卫核心军舰,安全度过接下去几小时完全没问题。
他判断如下:
第一,哈尔西拥有230架战斗机,可给予来犯之敌重大杀伤。特纳认为日军早就有机会对TF50下手,无非是顾虑损失大而不肯动手,只要护航航母在海上和空中为埃塞克斯级撑起保护伞,同时集体用18节速度撤退,安全熬到太阳落山问题不大。
关于第一个理由,很多人也想到了,有部分参谋提出让2艘埃塞克斯级、2艘南达科他级和8艘巡洋舰优先撤退,护航航母起飞战斗机一路拱卫,但特纳认为护航航母在关键时刻还可为军舰挡雷充当肉垫——现在埃塞克斯级不怎么怕日军炸弹,但日军鱼雷却要命,只要中上一条,或许没有沉没之虞,肯定要减速,现在这局面一减速就完蛋了。
第二,明天日出后,哈尔西舰队风险将降低到较低程度。
第二个判断是从第一个判断延伸而来:既然日军前期不打是顾忌于美军护航战斗机杀伤,只要保持足够的战斗机和航速,日军依然会顾忌自身损失而相当收敛。
他在海图上画出了示意图:目前舰队时间30日上午10:30,到次日日出大约还有20个小时,距离西海岸约1800公里,如以18节航速行动,20个小时可前进至少650公里,意即距离西海岸只有1150公里,陆航、海航在西海岸有不少的P…51P…47F4u战斗机,挂载副油箱后可提供2500公里左右的大航程,让他们从西海岸出发,始终盘旋在舰队上空,用剩余油料为舰队护航。
对这种观点,陆航本能表示反感,斯巴茨反问:“陆军飞行员根本不会军舰起降,这么远的距离,飞到军舰头顶停留不了几分钟又得返航,无法长时间护航。”
“我没说过让他们返航!”
“你!”斯帕茨怒目而视。
“不返航并不是让他们去自杀,飞机将在舰队上空一直掩护,直到油尽跳伞或海面迫降,然后让驱逐舰救援……我了解过,这些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可保住2小时护航时间,舰队越接近西海岸,护航飞机所能滞留的时间就越长。”特纳苦笑道,“这是堀悌吉在南太平洋海战中的做法,我们现在也学习下。”
众人点点头,气氛松弛下来,虽然这么干飞行员不可避免会损失一些,但至少还有救援渠道,比单纯送死强得多。陆航将领互相看了看,捏着鼻子同意了,表示出350架飞机——不是陆航小气,而是飞1150公里后还能保持熟练技术战斗的熟练飞行员不多,尼米茨挖空心思抽了400架海航飞机,并表示拂晓开始的第一批先让海航上,海航耗完再让陆航上——那时候就不是飞1150公里,也许飞950甚至850公里即可。
陆航彻底没话说,硬着头皮答应了。
套用特纳的计算,750架虽不是很保险,基本也够了。
“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今天日落到明天日出前这段时间,我推断敌人会派出精锐夜攻队伍,而且我们没太好的防御手段,夜间防空根本就是个难点,西海岸防不住,舰队同样也防不住……”
众人神色冷峻地点头,这也是众人一致要把海军舰队保下来的原因:没有海军舰队,西海岸天天会受骚扰,那时候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将极大被动,负责国土防御的陆航将死更多人。
“按照我的理解,夜间攻击最大的难点是发现舰队,只要发现舰队,展开攻击对日本而言不难,所以……”特纳抬起头来,提高声音强调道,“夜间编队要进行分散,同时要部署疑兵,我的想法是利用12艘护航航母模拟成主力舰队,替我们吸引日军火力,主力舰队则趁机分头逃逸,明天拂晓时再想办法聚拢成小集群。夜间分散逃逸时各舰可发挥最快速度。”
众人认为有点道理:夜间分散逃逸会极大增强日军搜索、攻击难度,依然抱团的护航航母群便成为相对醒目的目标,日军指挥官绝对会先吃容易打的护航航母再来找其他军舰晦气,这样一来逃生机会就大多了——毕竟日军飞机飞了几百公里后也不可能漫天撒网搜索,他们也受油料限制。
夜间加速逃逸还有个好处,天亮时可离西海岸更近,那时候也许不是1150公里而是1050甚至1000公里了……
第165章 1944:捷与闪电(36)
“综上所述,目前战役对策我主张撤退保存有生实力;在撤退中无法保证全部军舰、全员撤退,只能挑选最重要部分撤退……”
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部分,特纳简明扼要地排列了顺序:
极高优先级:各飞行员、少校以上军官;
较高优先级:各军舰核心岗位官兵及其他军官;
次高优先级:4艘主力舰;
一般优先级:其余官兵;
其他:各快速军舰;
最后:护航航母。
看到这样的排名,众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特纳不但在里面将人员分了等级,还把4艘主力舰的重要地位摆在一般官兵之上——这是极大的“政治不正确”。难怪尼米茨、斯普鲁恩斯等人一定要把特纳召唤回来,让特纳来说这番话。
“通常情况下肯定是人员比军舰优先,但这次情况特殊,2艘埃塞克斯级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没有这2艘军舰,太平洋舰队就算是人员齐整也没法打仗,除非我们接下去很快和德国谈和,然后把这批人员补充到大西洋舰队然后再通过合恩角绕行过来,要2个月才奏效,就算是明天就同意对德停战,1个月内国会程序也走不完,这样就要煎熬3个月,3个月我怕夏威夷都完了……”
众人一阵脸色发苦:现在对德停战陷入僵局不说,德军已大举出动,接下去大家都绷着一股弦呢。
不过特纳的战术和策略大家都听懂了,简而言之,特纳在赌:
第一,赌今天日落前日军不会大举进攻,或者即便大举进攻,也不会威胁到4艘主力舰的生存——参谋们认为有70%的成功概率;
第二,赌夜里日军找不到主力舰队,或者即便找到了也没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只要轮机不毁、速度不减,甲板什么被炸都无所谓,到西海岸这些都可以修,黄蜂号不就这么活过来的么?
第三,赌明天天亮后日军因为损失、休整等缘故没法继续大举进攻,核心舰队依靠陆基航空兵保护度过难关。
如果不这么赌,那就只能选择硬打,这是必死的路,无非还能有个名声。
换杜鲁门来选,他一定是选这个,至少在政治上可以交代——太平洋舰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给予敌军重创后光荣覆灭。
但杜威却不能这么选,杜鲁门再过2个月就拍拍屁股走了,死缠硬打除了给杜鲁门下台前最后捞取一点政治资本外,将极大透支杜威的政治公信力——没了太平洋舰队,夏威夷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西海岸天天受骚扰也是程度问题,到时候所有的不满与压力都会压在杜威政府头上,所以他不能让哈尔西拼光拉倒,这次他赞同特纳,无论如何要把有生力量保存下来。
而且杜威很清楚,特纳的想法和选择才是海军当家人真正想要的,不然他们大费周折推特纳出来干什么,想要哈尔西去拼命很简单,只要尼米茨下个命令对方就会嗷嗷叫着扑上去,让他忍辱负重逃生才是件麻烦事。
讨论了半天,谁也没个万全之策,大家也都是黔驴技穷,一直不吭声的李海这会儿后悔了,早知道如此,当初还不如按斯普鲁恩斯的意见让哈尔西乖乖保护运输船队返回夏威夷了,现在倒好,数万人生死命牵一线,万一出事,将来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恨死他。
于是他第一个出来表示支持:“我看这样,特纳将军的方案再详细评估讨论一番,至少TF50先抱团往西海岸撤退,能开多快开多快,先看日本人打不打过来,不打过来才有第二步、第三步。另外,我想强调一点,现在抱团撤退才能维持士气,如果快速部队抛下速度慢的护航航母单独走了,我怕将来官兵们会哗变。”
众人怵然而惊:李海的话很露骨,但点出了问题所在,如果海军逃命时主力舰总把速度慢的护航航母扔下不管,陆军逃命时装甲部队总把速度慢的步兵扔下不管,今后让谁上慢速军舰?让谁去当步兵?不哗变才有鬼了。
“最后,我以个人名义提个想法,就算是主力舰都保下来了,官兵大部也安全返回,太平洋局势也麻烦了,夏威夷说不定会沦陷,澳新方向会有更多变数,从美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我希望能寻求体面的停战条件。”特纳朝杜威鞠了一躬,“鉴于我以前说过不少过激的话,我要给杜威先生道歉……军人们其实不怕死,但为了减轻国家、人民和广大官兵的牺牲,有时候也只能忍辱负重了。”
杜威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连忙道:“哪里哪里,特纳将军言重了,大家都是为了国家……这几年战争,陆海军打得都很艰苦,人民会体谅的。”
让杜威在公开场合道歉,尼米茨是没有这么大能量的,只有金上将开口才行。虽然金上将不看好杜威,但毕竟人家马上要走马上任当总统了,就算只能干一届,影响也不会小,让特纳继续和杜威顶牛,不但对特纳本人不利,对海军利益也不利,所以他要让特纳在公开场合表个态、认个错,给杜威一个台阶下。现在这帮将军老打输,万一将来杜威把黑锅全扣在陆海军头上怎么办?
金上将如此安排,尼米茨和斯普鲁恩斯都认为所言极是、老谋深算,于是特纳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能照办,果然金上将猜测得不错,即将上位的杜威为了政治风度和收拢人心,大度地与特纳表示谅解,那是借机告诉众人:我气量很大,你们尽管放心,三番五次跳出来和我作对的特纳都能原谅,你们有什么好担心?乖乖跟我混吧。
杜鲁门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政治啊……政治!海军这批墙头草!
只有李海显得很尴尬、很愕然,因为他完全不知情,不过自家事自己知,他在海军根基不深,全靠罗斯福的权威和杜鲁门延续才维持着目前的角色,现在看来自己退休即将进入倒计时了。
磨蹭了半小时,大家也提不出更好的办法,最终决定先按尼米茨的命令执行第一阶段计划,同时加紧调度陆海航兵力,明天要派战斗机出去直掩呢。
中午11:28分,哈尔西收到参联会发来的正式电报,让他尽可能保持最高速度全军撤退,同时全体战斗机掩护舰队,一定要拼死保住4艘主力舰,先看下午的成效再决定入夜后的决策。为了表示宽慰,斯普鲁恩斯表示在调集航空兵力,准备明天掩护他。
他抱着头想了一会,实在也想不出更好的招数,便一一落实下去,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命运审判。
12:07,关于美军舰队一直维持18节航速抱团撤退的情报发到了堀悌吉手里,此时堀悌吉组织的突击纵队已将距离拉近到870公里了,且仍然在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拉近,众人纷纷建议出击,但堀悌吉却摇头拒绝。
“攻击机飞行员休息,战斗机战备,准备夜战!”
12:19,草鹿龙之介发来电报,冢原舰队的战列舰编队和航母编队已完全汇合,目前正以25节航速展开追击,目前离美军舰队距离大约780公里,准备压到600公里以内并准备夜袭,在此之前不准备发动进攻。
堀悌吉露出满意的笑容:“冢原君的想法和我一样,追!但不要轻易打,我们在夜战中会占有更好的攻击位置,现在出击还是太远了些。”
对出击距离问题,众人都是认可的,日本拥有的飞机以流星改航程最短:满载弹药情况下加挂副油箱1800公里。一般而言,为留有余地(包括航线失误、起飞降落的等待阶段),只能最多安排800公里的出击半径,而且这还是要在返航阶段予以接应的情况下——像现在飞机在800公里位置上放出去,等飞回来军舰本身能前进200公里,无形中等于只要飞1400公里,留有400公里的余地。
但这种余地很不保险,因为美军有大量战斗机,一旦前出拦截,只要纠缠上几分钟,哪怕不击落,也能让流星改在机动中损耗大量燃油,最后必然是匆匆忙忙一扔就返航,精度很难保证,所以堀悌吉才说要缩短距离。
至于距离近了美军派飞机反扑,众人倒是不太担心,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SBDTBFF6f的航程都不算远,除非他们不想回去,否则700公里出击再加舰队向东行驶(等于返航需要走更远的路)就是在自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在三支舰队均在海面上诡异地前进:哈尔西的航向是90度,冢原的航向是75度,堀悌吉的航向是120度,在与美军舰队距离缩短的过程中,后两者因为航线存在夹角,彼此间距也在不断缩短中,预计到31日拂晓,日军南北集群的距离将缩短至900公里左右。
1点……2点……3点……4点……5点……
除知道身后的日军舰队在不断拉近距离外,哈尔西一直没等到可能到来的进攻,虽然距天黑还有一个半小时,但直觉告诉他,第一把很可能赌赢了,接下去要看特纳的第二、第三把了……
第166章 1944:捷与闪电(37)
命运和哈尔西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下午5点钟,距天黑差不多还有100分钟之际,他以为日军日落前不会再派出攻击群而专心于夜间攻击了,但事实正好相反,堀悌吉手下二航战、五航战的舰攻队伍已经起飞脱离,向他的舰队猛扑过来。
这一次攻击波安排比较出人意料,原本堀悌吉已打算入夜之后再进行攻击,这样较有把握,但15点时,草鹿龙之介代表冢原将组织第一攻击波的设想电报发到堀悌吉手里,他只思考了10秒钟就决定出击!
因为他认为冢原的战术比他更合理,作为一个虚怀若谷的海军统帅,他不会拒绝更好的战术安排。
1944年10月30日16:17,冢原继巴拿马战役中使用“神之调头”战术后,又使用了新战术——神之交叉!
当然,神之交叉是后世军事爱好者总结概括的,冢原汇报的名字叫“交叉穿梭”,是他和一干参谋们商量了大半个下午,在图纸上反复作业形成的,逻辑不复杂,但对人员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合联合舰队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精神状态,具体要点包括:
1、下午4半攻击群安排起飞,20分钟内集结完毕出发,此时堀悌吉的攻击群距离哈尔西大约780公里,实际需飞行840公里左右——因为将近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哈尔西舰队又可跑出去60公里;
2、6点半,彩云改提供美军舰队具体方位、航向、速度,供攻击群进行最后航向修正,此时攻击群尚未进入美军雷达侦查范围,美军不会察觉;
3、18:45,天黑后准备进攻,先派战斗机探路去试验美军防空火力和反应情况,如果美军反应强烈且应对有方,则攻击机对外围下手,以保存实力为主、威慑美军,如美军应对无方,则可以对准埃塞克斯级下手;
4、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批攻击机群完成攻击任务后不再返回二、五航战,而是来冢原舰队降落,因为这时候冢原的第二攻击波已经出击,甲板上全是空的,更友好的是,冢原会把大凤、翔鹤、瑞鹤3艘航空母舰在6点以后将航速提高到32节,对返航机群而言,降落只要飞行600多公里,虽然风险依然存在,但哪怕油料耗尽迫降,也还可指望一航战驱逐舰随后赶到钓蜻蜓……
在堀悌吉看来,这套方案里有3个亮点:
第一,交叉穿梭压缩了飞行距离,极大提高了飞机的安全;
第二,第一波长距离出发飞行在日照情况较好时执行,比较节约体力和精力,而攻击是在刚入夜时分,飞行员们的眼神在飞行中已逐渐适应,相对而言挑战不大;
第三,由于日落前最后一次彩云改强行侦查,可以保证不会扑空,提高了作战效率。
看着攻击群离开的时候,堀悌吉感慨了一句:“到底是冢原君啊,听说他打圣诞岛时放了一批美军飞行员和伤员回去?”
“是的,冢原长官做了很详细的了解,放了这批伤员还拿到了一些药品,对了,他还在利马请美国大使和武官参观了大和舰……”松田千秋补充道,“我们很多人没看懂,现在看来他是成竹在胸。”
“示强以强!这步棋下得好!看来我可以早点退休了。”
“长官?”所有人都愕然。
“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堀悌吉自我解嘲地笑笑,“都说功成身退,我这功还没成呢,不能退啊……”
其他几个将领都很高兴,这样打起来后,可源源不断放出攻击波,美军完全没有反抗余地——参谋们都计算好了,
7点钟五航战第一波;
8点半一航战第二波;
10点钟二航战第三波……
整个战术的精髓就是用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去打没有夜战能力的美军!联合舰队忍了一天,陪美国人跑了一天路,不就是为了挑这种时候下手么?
这个时候,堀悌吉手里多余的飞行员就体现出优势来——飞机虽然就是这么多,但飞行员完全可以轮替,保证接下去的几轮攻击中可以换人不换机,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18:28,TF50接受最后一轮彩云改的扫视,一艘不少,依然在以18节的速度向东撤退。现在整支舰队距离西海岸只有1500多公里了,只要挺过这个黑夜,TF50基本就能逃出生天。
富兰克林号旗舰里,哈尔西顾不上查看正在陆续降落的防空战斗机,在部署接下去的动作:“等7点一过,确信这些该死日军侦察机不在,舰队立即变阵,让巡洋舰、驱逐舰接应护航航母上的人员撤离,4艘主力舰先以全速向东前进,先向东,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分开……避开日军夜间侦察机,尽可能把能夜间飞行的战斗机飞行员全利用起来。”
交代完这些,他又叮嘱麦凯恩:“让舰长们把卡萨布兰卡级彼此间距拉开一点,伪装成大编队模样,能不能骗过日本人,就看这一招了。”
交代完这些,他颓然地抱着脑袋坐下来,对麦凯恩抱怨道:“按我的本意是绝不愿意这样窝窝囊囊逃跑的,但是……”
麦凯恩宽慰他:“威廉,想开点,丢一些护航航母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玩意几个月就能收获一打,日本人想炸就让他们去炸吧,但人员和4艘主力舰才是重中之重——这是我们东山再起的本钱。你记不记得,第一次珍珠港战役,我们的战列舰几乎全沉了,后来不也重新崛起了么?”
哈尔西摇摇头苦笑:中途岛战役干掉了日军4艘航母,他当时几乎以为赢定了,没想到横空杀出个堀悌吉,硬生生又把势头给扳了回去,日本有这样的人物,美国怎么就没有——这不科学!
华盛顿指挥部里,特纳、斯普鲁恩斯和尼米茨在不安地踱步,焦急地等待前方的消息,听到哈尔西汇报日军刚刚执行最后一次侦查的消息后,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日落之前没打过来就好。再拖上一个小时,就是护航航母群使出金蝉脱壳大法的时候了。现在巡洋舰、驱逐舰上所有多余物品已全部清空,就等着容纳12艘护航航母上的官兵,一共9000余人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转移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去,这是件非常危险和不容易的事。
斯普鲁恩斯自己当初在中大西洋干过一次,用驱逐舰把航空母舰上的官兵全带走,这已成为他难以挥斥而去的噩梦——比起那次在澳大利亚外海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都刻骨铭心,有时候他就恨为什么不在那时候死了,至少一了百了,不用为这么多事操心,看着军队老打败仗却无力回天是一个高级将领最痛苦的事。
18:45,日军第一攻击波已抵达离舰队只有120公里的地方,一想到要为美帝太平洋舰队这口大棺材钉上第一颗钉子,带队的江草隆繁就觉得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开战时谁敢想这种事?中途岛打输后,他都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下来了,日本也就是多熬一天是一天的命运,但如擎天柱一般的长官横空出世,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场战争的命运!
他身后那100多架飞机上的官兵们也都是兴奋的,不但憧憬战功,也憧憬战后的美好生活——长官已非正式宣布过了,一旦战争结束将根据每个人的功劳和军衔在印度分配土地,面积、质量保证让大家满意,功劳最大的不仅分土地还分佣人!
土地啊!这是国小地瘠的日本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