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鲁门最初确实这么想,但后来肯尼迪提醒了他,这是很危险的行为,一旦被竞争对手通给媒体和战死者家属,会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现在杜鲁门的口吻要缓和得多。
杜鲁门摆摆手:“很多人私下和我交流过很多次,委婉地提出各种说法,但目的是一致的,我也明白大家的愿望,但这种愿望不符合罗斯福先生的理想,也不符合我的理想。我唯一能做的是把战争不利的责任重担挑起来,无论历史怎么评价——我最多是一个打输了的总统,不是带领美国人民投降的总统。”
众人一阵无语。
李海站起来表示歉意:“总统,对不起,我们……”
“陆海军尽力了,现在希望你们能将国土防御的事做好,通过这场战争我完全明白了,不在和平时期保留强大的国防实力,不深入研究各种尖端科技,不训练和培养高素质的军官团队,一旦面临大规模战争,我们将手忙脚乱、无力应付。合众国有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有远超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但这种潜力没有能够在短时间里化为能力,所以造就了我们目前如此的局面。”杜鲁门缓缓说道,“我认为打下去、坚持下去我们还是有希望的,以前我们和德国人的交换比要更差,这次至少也重创了敌军舰队。坚持下去会有转机,但这种转机人民不一定愿意忍受。”
众人点点头:美国船台上还堆砌这几十艘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上百艘巡洋舰和其他辅助舰艇;工厂里有源源不断的坦克和飞机,但就是找不到怎么打赢的道路而显得迷茫。
“人民目前还有幻想,以为我们和德国停战后能收获体面的和平,能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我想说,这种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杜鲁门的声音很悲愤,“今后我们与德国的关系将是不战不和的对抗状态,我们会处处受到他们的限制和排挤,德国人不是因为同情我们而选择与我们停战,他们是暂时无力消灭和征服我们才做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停战后,希特勒一方面会继续维持庞大的军备体系向我们施加压力,一方面会明里暗里支持日本消耗我们,如果掌握更为强大、更为凶猛的武器,他甚至会不惜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消灭我们。”
“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和平,这不过是像上次大战那样短暂的休战期,因为自由与极权、民主与独裁归根到底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和国家社会主义之间没有共融性。”杜鲁门停顿了一下,“无论今后总统是谁,参联会是哪些军官负责,我都希望陆海军高层始终保持对德国的警惕,始终注重军事实力的提升,让新的领导人带领你们打赢下一次战争。这种准备,从今天开始就考虑着手了!”
“我们进入了这次大战的战略收缩,但下一次大战的序幕才重新拉开,我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不会是失败者!”
“元首……”当天夜里,凯特尔和邓尼茨汇报了南美的战况,听到克兰克舰队被重创的消息,霍夫曼也深表遗憾,好在与战果比较起来,这点损失还是能承受的。
他点点头:“克兰克将军打得不错,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排除大西洋舰队干扰这个战役目标,在未来几个月,美国海军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了。”
“我们商议了一下,鉴于南美战局变化,决定提前启动增兵行动。”邓尼茨道,“海军奄奄一息,必须及早援助,马沙尔将军同意提前一周即8月7日从欧洲出发前往增援,目前还差一点陆军物资和装备。”
“2艘英国航母的海试进行得如何了?”
“按进度一切顺利,军舰整体质量没有问题,部分海试项目调整到航行中途进行。”这次增援南美的主力舰队将包括4艘航母,5艘战列舰,8艘护航航母在内的庞大集群。
“既然你们都认为没问题,我同意你们的选择。”
凯特尔元帅插话道:“南美物资其实也不是不能凑齐,但会影响往南非的行动准备。”
“南非战役再往后推半个月,优先保障南美战区,这次打算送多少兵力?”
“2个重装甲营,2个装甲掷弹兵师,1个普通步兵师,1个山地步兵师,3个海军陆战旅,地面部队兵力总计约12万,由隆美尔元帅担任最高指挥官;空军方面抽调3个联队大约700架飞机,加兰德中将提出由他带队前往,我拟同意。”
霍夫曼奇怪道:“不去装甲师?”
“暂时不去,绍肯发来电报,说南美北部地形更加复杂,重装甲师暂时施展不开,他需要更多的装甲掷弹兵师和炮兵。”
“再加一点兵力,抽200架运输机和第一空降师前往。”
“如您所愿,元首。”
第71章 战略防御(中)
南大西洋海战的结果随后两天都通过各自媒体公布了出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这次战役的胜利者,到底谁的宣传更有水分完全可以见仁见智的,取决于看问题从什么角度,但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双方在南大西洋都没有特别有力的作战军舰了:
美军虽然还有完好无损的6艘护航航母和新泽西号,但他们的使命是将巴顿的兵力护送回去,接下去一个月重点对北美展开物资运输;
德军虽保住了让…巴尔号和3艘战列舰,但都伤痕累累,不堪大战。
但如果着眼于中短期的未来,则德军毫无疑问占据全面上风。克兰克用一个分舰队拼掉了尼米茨的主力舰队,德军还有4艘航母组成的主力舰队,而美军的舰队航母空空如也。
目前美国最接近完工的是好人理查德号和伦道夫号(均为埃塞克斯级),原定9月初完工,在特纳、李海甚至杜鲁门轮番打电话催促下,甚至暗示在某些非重要部位略微放宽验收标准的前提下,厂家也不敢吹牛,只表示最多提前一星期,
然后就是10月下旬预定完工的香格里拉号、尚普兰湖号、安提坦号三艘航母(均属埃塞克斯级),船厂表示可较预定时间提前10天完工——再快也不行。
但即便8月下旬交付的这2艘航母也得海试、磨合,能形成战斗里至少要到10月份,而后续3艘航母都要赶上圣诞节了,住院的金上将听到消息后除了一声叹息,什么话也没有。
而让海军方面更头疼的是,这次作战损失了大量舰载机飞行员,海军后备力量近乎枯竭,不得已的情况下,特纳向太平洋舰队提出求援,表示尼米茨目前尚存的全部军舰都留给太平洋舰队,但希望英格拉姆先向大西洋方面提供至少150组飞行员,否则连好人理查德号和伦道夫号上的航空兵也凑不齐。。
太平洋舰队虽在这半年里训练了一批飞行员,但英格拉姆对此看得十分紧,再加上尼米茨推断的堀悌吉的反击很有可能,双方经讨价还价,最后看在富兰克林号的份上给了120组。
再加国内从护航航母上抽调的50多组,距离最低限度240组还有70组的缺口。被逼得没办法的李海只能请求杜鲁门出面向丘吉尔要人,征募部分逃到加拿大的前皇家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丘胖子也拿不出太多人,萨默维尔痛恨美国人打死庞德元帅,最后勉勉强强凑齐了20多组加拿大、英国舰载机飞行员。
这样下来后,特纳拿到了200组飞行员,但即便这样还差40组。
最后被逼得实在没办法的他心一横,从后备训练教官中抽调了10组,又将护航航母上水平最好的Lv。4飞行员抽走了30组,让他们利用接下去这2个月时间将水平强行提升上去。
可这也只满足了最低限度的要求(正常编制需要300组),一想起12月份还有3艘航母至少360组的缺口,特纳急得跳楼的心都有了。
目前美国海军虽然源源不断地培训新手飞行员,但补充的高等级飞行员跟不上消耗的速度,更要命的是,由于舰载机飞行员动辄70%的伤亡率,现在报名充当舰载机飞行员的志愿者队伍开始缩水了,很多家庭甚至不同意小伙子报名当飞行员。
他在心底埋怨尼米茨不应该和德国人拼航母战,当初不是说好用运输舰队吸引德军火力然后拼掉一批德国飞行员和德国军舰的么?怎么到最后运输舰队毫发无损,主力舰队却搭进去了?难道尼米茨不知道陆军有几百万军队,海军舰队只有他这一支么?
当然,最后这句话特纳现在不敢说,这不符合“政治正确”原则。
德军情况比美军要好的多,虽然沉没了2艘航母,2艘巡洋舰,但1艘航母是邮轮改建的,本来就不怎么坚固,一艘伊势是本身有伤强行使用而沉没的,2艘巡洋舰也算是小意思——比起美军4艘克利夫兰级、8艘奥克兰级那是做梦都要笑醒。至于莱茵级,国内刚刚补充了4艘,问题也不算太大,只有几艘重创、中创的主力舰麻烦一点。
但从大战以来,这几艘主力舰哪次不是伤痕累累但最后还顽强得活了下来?
经紧急抢修后,受伤最重的让…巴尔号虽不具备航母作战能力,但至少航速恢复到了20节以上,几艘战列舰被雷击的部位也进行了紧急加固。得知马沙尔将军即将派遣主力舰队前来增援的消息,克兰克紧锁的眉头也不禁松开了。
空军虽然在当天为保护舰队赔进去了几十架飞机(人员大都完好),但随后海航飞机全部在里约降落后,空军的实力反而又有所膨胀,而且合作也无芥蒂——海航本就是从空军转职过去,现在无非再次回归,看见昔日的战友还更加亲热。
美军陆航试图出动重型轰炸机继续对德国舰队下手,但得到增援的德国空军构筑了严密的防御网,挫败了美军的企图。
德美大西洋海战的消息也传到了日本,大本营一致表示这是击败美国的天赐良机,对堀悌吉提出的中途岛战役更加热衷,虽然后者认为美国人不会一蹶不振,但美军丢掉几百组飞行员的消息却是确凿无疑的。
堀悌吉就对山本五十六道:“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要采取这种死缠烂打的消耗战术,难道不应该缩回去积蓄力量吗?哪怕和我们虚与委蛇也是种策略。”
后者摇摇头:“虚与委蛇平时是可以的,但你不要忘记,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杜鲁门不敢冒这种风险。”
堀悌吉一拍脑门:“忘了!哎呀,我失策了。难怪杜鲁门不想和我们谈,他不愿意给自己背包袱,反正我们又打不过去。”
即将率队出征的冢原二四三插话道:“听说杜威是个和平主义者,他上台会不会好一些?是不是还有日美和解的希望?”
堀悌吉和山本五十六不约而同地苦笑:“杜威主张和平不假,但他主张的都是对德和平,对日强硬。”
冢原二四三表示不理解这种逻辑,按他的想法:日美和解后,日本依然大大弱于美国,德国才是美国竞争世界霸权的最大对手,美国人连德国独吞欧洲都忍了,为什么要和日本过不去?不是说珍珠港这件事是可以谈的么,要惩办“祸首”、要“赔款”都可以谈,为什么说也不说就拒绝呢?
“冢原君,你想,一个新总统上台,对德是和平,对日也是和平,他位置坐得稳么?在我们国内,这样的首相是要被天诛国贼的。”堀悌吉叹了口气,“我最近总说日美最终和平,首相就多次提醒我注意身份、注意场合、注意气氛,唉……什么时候‘爱国志士’来天诛我呢。”
冢原笑笑:“您多虑了,大家都知道您是为了日本好,想少死点人、少打点仗,可美国人不肯啊,不肯也行,我们打到他们肯为止不就好了么?”
“拜托了!”山本微微朝冢原颌首,“期待您帮我洗刷中途岛的耻辱。”
“言重了,言重了,两位长官的岗位和职责更重要!”
8月4日,庞大的联合舰队在各个港口秘密集结,兵强马壮的机动舰队再次编成,陆军兵力和装备也开始登船。
为打赢这次中途岛之战,堀悌吉将手头所有的力量都倾囊而出:
机动舰队拥有6艘航母,分别包括:大凤号、瑞鹤号、翔鹤号、云龙号、天城号和贝亚恩号。其中贝亚恩号将原来的法国锅炉拆除,换上了云龙级一模一样的主机,但因为排水量比云龙大2000多吨前舰体不同,故最高速度只能跑到29节,载机比云龙略多4架,总体而言可视为另一款云龙。为改造贝亚恩号,日本还不惜放缓阿苏号航母的建造进度,将上面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都安装到贝亚恩号上。
原本还有时间点是准备在10月份等葛城、笠置号完工后再出发,但堀悌吉认为不必再等,现有力量已基本齐备,是最好的时间窗口。
10月份云龙级第3、4号舰服役后,将争取再拿到一艘英国的巨人级,重新组成5航战(跟随冢原二四三出击的是1航战、2航战,在印度洋上巡逻的是3航战)
由于这一次冢原二四三代为履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职务,所以他的旗舰和司令部都准备安排在大和号上,而二航战角田将坐镇大凤号指挥。
炮击编队规模同样不小,除大和、武藏、信浓三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外,还包括了长门和两艘金刚级,鉴于大西洋战场经验和上一次“武藏破交”的经验,冢原将两艘改造后金刚级和4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直接编入了机动舰队。炮击舰队除4艘速度稍慢的战列舰外,还包括另外4艘重巡洋舰和4艘轻巡洋舰。
8月8日,裕仁带着全体内阁重臣亲自到码头送行,在震耳欲聋的“板载”声中,联合舰队开始了主力东征……
第72章 战略防御(下,3600票加更)
8月6日,就在德军提前启程赴巴西大举增援的前一天,英国与轴心阵营(除日本)一揽子合约在海牙签署,这节奏基本变不出花样来——德国既未提高报价,也没有同意英方试图压低报价的要求,而是坚持按原有协定履行。
这就让黑猫等人松了口气,他们现在最怕就是德国忽然翻脸不认账提高报价——上次大战德国决定接受停战条件后,协约国曾不要脸地玩过这一手,当时德国政府威权已趋于瓦解,军队陆续复原,连反抗能力也没有,只能任人宰割。
现在看来德国还是非常守信的,双方迅速按条款的定进行前期条件履行:德国放宽对英国食品、能源和其他必需品输入,提前释放10万英国俘虏;英国承诺展开军队复员并在15天内获得议会批准,同时向德国交付蛮勇号舰体与有关技术资料,霍夫曼已指示设计师将该舰改造为防空战列舰——世界上绝无仅有、没有一门主炮的防空战列舰。
重新宣誓就任国王后,黑猫个人做了较大牺牲,他没要求议会将辛普森称呼为王后,也放弃了直系后代继承权——当初因这段婚姻导致他必须放弃皇位。这个动作化解了他与英国国教间最后一丝矛盾,也体现了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形象。英国民众心情复杂地看着这个新国王,听他对国家未来的展望和心声:“我不是为权利而来的,我是为这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来,如果你们将来要我走,我会毫不犹豫地宣布逊位……”
为照顾国王和辛普森夫人的情绪,议会和爱德华约定,辛普森夫人在国内以“夫人殿下”尊称,在外国访问时享受王后待遇。辛普森夫人本人虽还有点小情绪,但明智地不说什么——她是美国人,这个身份很重要、很敏感。
霍夫曼和里宾特洛甫私下承诺过,如果她将来能诞下男性继承人并坚持英德友好,不管怎么难,德国会想办法协助她的后代登上王位。
这个承诺甚至瞒着黑猫本人,辛普森夫人对此非常满意。在她看来,德国元首将来作为世界领袖,说话分量要重得多,这次复辟不就靠了德国的力量么?德国给的条件又不算差,她虽是美国人,但打心底认为与德国合作才是英国最好的出路。
至于英日媾和,双方也根据原有条件谈得差不多,虽然英国国内有声音认为为区区一块巴基斯坦,付出代价有点高昂,但日方代表指出,这不仅是西北印度的赎买款,还是英国停战之后支付的赔款——英国向德国移交了全部装备作为赔款,可没有向日本移交赔款。
德国表示已压了一次价格,不能再压,否则日本进攻巴基斯坦德国可拦不住。
最后伊朗在德国暗示下出面做了中间人:由英国向伊朗转移冶金、造船等部分技术,然后由伊朗代为向日本支付300万吨原油,同样分两年支付,日本减少对英国100万吨特种钢要求。
三方皆大欢喜,最后爽快地达成了协议,巴列维很感激德国的撮合,虽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但德国出面就比伊朗自己去谈要好得多,他拍着胸脯表示会接受石油马克体系——这是霍夫曼将所有中东国家捆在一起的根本体系。
与历史上的石油美元不同,德国主导的石油基金至少控制了中东三分之二的石油产量并渗透进开发的各个环节,剩余三分之一产量也在德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等于后世欧佩克组织直接就掌握在石油基金中。
除经济和财政控制,德国还直接占领保护国和军事基地、派驻强大力量,比美国控制要严密得多。同时德国又不必像美国那样扶持一个犹太势力恶心阿拉伯人,这对未来中东秩序稳定大有好处。
随着东线战事告一段落,石油马克逐步运转,各国都需仰仗德国控制的石油基金供应原油,德国正好趁机把原先发行在外的马克国债回收回来。
鉴于德国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不但打服了欧洲、收拢了非洲,连南美都拿了一半,甚至还从巴西手里硬生生榨出一个美洲共和国,所有人都对德国称霸的前景和马克看好,马克币值一直都在回升。一般而言本币过强不利于出口,但德国为维持战争需要进行大量物资进口,高币值本币反而节约了成本。
虽然在这种时刻德国购买物资已不再需要掏出真金白银,只要开动印刷机就可完成,但霍夫曼和施佩尔的头脑很清醒,这些负债将来都是要归还的,如果是4…5年就要大选换人的民主政治体制,霍夫曼当然不用管以后怎么办,肯定是现在怎么爽怎么来,可将来还是国社党执政天下,这套路就不能这么玩,还得想办法出口一些物资和技术维持平衡,让贸易赤字不要离谱。
德国目前专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经济结构虽然畸形,但不等于不能出口,更不等于不能赚钱。伊朗、伊拉克、阿根廷等一批轴心小弟哭着喊着要德国手里的装备,有钱的买德国现役一流装备,比如巴列维这种土豪就专门要最先进的喷气机、虎式豹式坦克、Stg43突击步枪,甚至连轴心级都预定了2艘准备将来过过瘾。最近听说德国要出手列车炮,他连价都不还,直接又抢了4门k5走,总算他脑子还没烧糊涂,没说要买古斯塔夫——这玩意他买去准备打谁?
阿根廷稍微穷一些但又有现代化需求,那就买德国淘汰下来的4号、98k、37mm战防炮等武器,至于尖端武器,庇隆倒是想要,但也要先缓过这口气再说。
至于财政更羞涩的东欧各国,就直接用物资交换为手段,从德国手里买缴获的苏制、美制武器,像苏联火炮、美国M1步枪都是抢手货。
最后实在卖不出去的那些废铜烂铁就全塞给日本,让他们去远东倒腾赚个二手差价。精打细算的日本人总先在垃圾堆里淘金,然后再把挑剩下的货色卖给国共双方。这种活一贯由比较穷的日本陆军在干,海军可富得多,堀悌吉给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全是成套美械搭配先进德械。
即便是陆军,在打完印度战役后也比以前阔气,整个日本陆军坦克拥有量已超过4000辆——不是原来那种薄皮棺材,至少是3号水平以上的坦克,以4号、谢尔曼和T…34为主。随着日本仿制T…34成功,T…34的装备比重就在慢慢提高。
现在陆军盯上了德国装甲掷弹兵体系,打算发展日本的机甲步兵。由于亚洲地形比欧洲更为复杂,德国基于半履带车辆构建的装甲车对日本不太适合,石原莞尔、山下奉文认为需要全履带装甲车——可以少些,只装备3…4个机甲步兵师团。
该要求正好也符合霍夫曼提出研制全履带步兵战车的需求,虽然E系列中有对轻型战车的设计招标,但目前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过比对和研究,设计师提出2套紧急建造方案:一套基于3号坦克底盘基础进行改造,一套基于38t坦克底盘基础改造。相对而言3号保有量更大、底盘更多,技术扩散得更开——意大利等国也有,成本会比38t改造的产品要高。。
霍夫曼考虑到今后大规模战争运用不多,综合权衡后确定以3号底盘为基础开发步兵战车担当e系列服役前的过渡。
但3号20多吨的重量显然过重,经研究后确定重量不能超过15吨,每车拥有正副驾驶1人,并可搭载背靠背乘坐的兵员10人,正好12人构成一个步兵班。发动机保持原配置不变,减重后速度要求提高至60公里/小时,车体配备一门20mm机关炮和一挺7。92mmmg42机枪,前后布置,同时成员还可通过射击孔用Stg43步枪对外攻击。
车辆后部载员舱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紧急时刻也可从顶部逃逸。这个设计不到2个月功夫便完成,霍夫曼大笔一挥要求先改造50辆验证,如果可行,准备先行改造1000辆发放部队。
为与原有装甲车命名保持一致,3号底盘的装甲运兵车代号sdkfz。281,绰号“狼瓘”,日本认可了该改进,希望德国将来能把定型后的技术资料转送给日本,对日本人的这点小要求,霍夫曼也大度地同意了,毕竟日本人刚刚花了大价钱,总要给一点优惠折扣。
这段时间日本疯狂购买装备,特别是先进雷达、飞机、高射炮等,联合舰队更是买买买。5…7月份短短3个月时间,德国陆续向日本交付了400架do…412、600架Ju…198和600架BF…319,3000多台配套发动机、400多套对海雷达,双联装128mm高射炮也买了200多套。
特别是最后提供的BF…319(烈风改),由于日德两国战术运用差异,联合舰队主力战斗机是烈风改,紫电改在战斗机中比例不到三分之一,但赤松贞明等王牌飞行员喜欢使用紫电改,为照顾这部分飞行员同时考虑到有截击美军4发重型轰炸机的需求,部分航母也装备了一批紫电改。
得知联合舰队倾巢出动东征的消息,霍夫曼微微点头:“美国人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第73章 战略防御(完)
“你要退选?”当党内高层听到杜鲁门这个表态时,无不震惊失色——这可是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情况。
“这是迫不得已、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杜鲁门叹了口气,“南大西洋战役失败了,不管我们对外宣称击沉多少敌舰、消灭多少敌人,我们依然没达到最初的目标:即在敌军主力舰队抵达前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消灭或重创敌舰队。目前顶多算两败俱伤,甚至我们还吃亏些。”
“船台上不是还有大量军舰?”
“没有用的,来不及了。德军主力舰队可能十天后就会抵达,而我们另外2艘埃塞克斯级需要10月份才能拉出来打仗,到12月份才能有5艘航空母舰,堪堪与敌军力量持平——谁知道德国人在今后几个月会不会又拿出新的航空母舰。”杜鲁门摇头叹息,“尼米茨将军这次战役并未有大的指挥失误,官兵们也尽了最大努力,这就让我感觉有些绝望——我不知道换谁能取得胜利,如果换人有用的话。”
所有人都感到无奈,杜鲁门并不是非得要用李海…马歇尔…金上将的组合不可,也不是非要尼米茨…哈尔西…斯普鲁恩斯或艾森豪威尔…巴顿…克拉克莱指挥部队,但他始终找不出能力挽狂澜的英雄,也没有人敢打包票推荐能改变局势的指挥官。
“所以杜威攻击我们‘手忙脚乱、用人不明’并不是没有道理,他不用说谁好,只要说谁不好就行……”杜鲁门冷笑,“我想和他换个位置,让他来体验一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众大佬顿时沉默了,许久后有人问:“哈里,您想好了?这对您的名声可不太有利,他们会把胆小鬼、无能、懦弱等等帽子都扣在你头上。”
“名声?”杜鲁门哈哈一笑,“他们打不倒我的,决定我名声的不是杜威或共和党人,是人民!是舆论!至于胆小鬼……呃……这头衔给杜威还差不多。”
经过杜鲁门解释,众人终于弄清楚他的布局: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辩论中,杜鲁门将会唱高调,坚持抵抗、坚持战争,绝对不和轴心媾和,哪怕打上20年,死伤1000万也不妥协……
“民众和舆论一定会炮轰我说我是疯子……但没人敢说我是胆小鬼,我都打算打20年、死1000万了,还想怎么样?”杜鲁门的语调很阴冷,令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我们党的路线是一脉相承的,从罗斯福先生开始就一直对德国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他们通过战争或用武力威胁改变世界秩序,但因为英法绥靖主义政治家对轴心的纵容,因为国内共和党人和孤立主义的牵制,这个正确思路一直没能得到贯彻,我作为罗斯福先生的继任者,是捍卫而不是反对他的政治路线。”
杜鲁门说话的这个语调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不像是民主国家的体制,倒像是某些极权主义的象征,什么“继承发扬、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不都是集权国家才有的套路么?美国人民什么时候懂这些?在美国,今天是民主党,明天就可以共和党,没人说你叛党,在苏联或德国你去叛党试试看?分分钟让你进集中营。
“仗打得不好,这责任我承担,我负责!但仗打不好是美国人不会打仗,不适宜打仗么?显然不是,是我们战备工作不充分,是国防事业不完善,是指挥体系不独立,是政治斗争和政客牵制太厉害。1939年德国动用大量装甲部队进攻波兰时,美利坚还是个军事小国,别说与轴心相比,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力量也超过我们;当德国人、日本人不惜举债新建各类军事武器,不惜发展各种军事技术时,我们还在为预算平衡斤斤计较。”杜鲁门两手一摊,“光凭经济就能称王称霸,这世界还要军队干什么?”
众人一愣,又点头称是:美利坚一直都是经济霸主,可不是军事霸主。
他意犹未尽地痛斥:“正是以共和党为代表的政客战前不重视备战,反对提高军人地位、反对加强军事指挥体系,一点点军事预算都要和其他政策捆绑在一起才导致了这种局面。我会在竞选辩论上要求进入全国总动员,实现战时机制,全面加强监管,统筹一切工业生产和国防力量来应对这场战争,你们认为这个议案有可能被通过么?”
大家不约而同地摇摇头:开什么玩笑,目前这种紧急状态已有人在指责侵犯公民的自由权利,搞类似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